1、第1讲职业教育心理学(psylix)
- 格式:ppt
- 大小:2.86 MB
- 文档页数:54
职业教育心理学●第一章绪论职业教育心理学就是探讨职业院校师生双方“如何教”和“如何学”的相互作用中基本规律的科学,心理科学理论是职业教育理论构建和实践探索的基础,学习和研究职业教育心理学,有利于职业教育院校的教师提高业务素质,完善知识结构和心理结构,运用科学的心理学理论指导职业教育实践,实现自身的专业化发展。
●第一节教育心理学概论职业教育心理学是教育心理学的一门分支学科,二者是具体与一般的关系,要全面深刻地理解职业教育心理学,我们首先应该对教育心理学的相关内容有一个简单的了解。
●一、教育心理学的研究对象●心理学是科学,教学是艺术,而科学从来不能从自身引申出艺术。
●“教育”有广义与狭义之分,广义的教育指有意识影响人,培养人的活动,包括家庭教育、学校教育、社会教育等基本形式。
狭义的教育是指专门通过教育机构进行的有目的、有计划、有组织的教育过程,一般指学校教育。
●因此,关于教育心理学的定义大体上也有两种观点:一种认为,教育心理学是研究教育过程中的现象及其规律的学科。
另一种观点则认为教育心理学是有关学校情境中学与教的心理规律探索的学科。
●●二、教育心理学的研究任务●●三、教育心理学的研究趋势●1.研究学习者的主体性●2.研究学习者的能动性●3.研究学习的内在过程和机制●4.研究社会环境的影响●5.研究实际情境的影响●6.研究文化背景的影响●7.研究学习环境设计和有效教学模式●8.研究信息技术的利用●第二节职业教育心理学的概念与体系●一、职业教育心理学的概念与研究对象●(一)职业教育教学情境●(二)职业教育教学情境中的互动系统●(三)职业教育教学情境中师生的心理现象及其规律●二、职业教育心理学的内容体系●(一)理论的职业教育心理学(基础的职业教育心理学)●(二)应用的职业教育心理学●1.宏观的职业教育心理学。
主要研究社会因素对职业教育产生的心理影响;社会教育中受教育者的心理;社会环境对职业教育的心理影响;社会发展对职业教育的心理影响等。
第一章职业教育心理学概述职业教育心理学是职业教育情景中教师与学生及其相互作用时的心理现象及其规律的科学。
现代心理学之父:冯特构造主义构造派认为,人的心理意识现象是简单的“心理元素”构成的“心理复合体”,它致力于心理意识现象“构造”的研究;分析心理意识现象的“元素”设想心理元素结合的方式。
代表人物为冯特。
机能主义机能主义学派的创立者为詹姆斯。
认为心理学研究的对象是意识,心理学是对意识状态的描述和解释,意识状态是一种川流不息的状态,是思想流、意识流和主观生活流,反对把意识分解为基本元素的做法,认为这种做法容易破坏心理的整体。
相反,意识作为一个整体起作用,其目的在于使有机体适应其环境。
行为主义行为主义的主要观点是认为心理学不应该研究意识,只应该研究行为,把行为与意识完全对立起来。
在研究方法上,行为主义主张采用客观的实验方法,而不使用内省法。
行为主义认为,具体的行为反应取决于具体的刺激强度,因此,他们把"S- -R" (刺激一反应)作为解释人的一切行为的公式。
行为主义理论认为,心理学的任务就在于发现刺激与反应之间的规律性联系。
早期行为主义的代表人物以华生为首,新行为主义的主要代表人物则为斯金纳等,新的新行为主义则以班杜拉为代表。
威廉:詹姆斯William James他觉得意识就像一条生命的泉水,源源不断融入到我们的心中,所以他创造了一个概念叫意识流。
美国心理学家华生创立了行为主义心理学派。
19世纪末20世纪初,奥地利精神科医生弗洛伊德创立了精神分析理论。
其影响可与达尔文的进化论相提并论。
人本主义心理学代表马斯洛提出需要层次需求需要层次理论:(1)生理需要(2)安全需要(3)爱与归属的需要(4)尊重需要;尊重别人和自尊自重(5)自我实现需要:自我实现是马斯洛人格理论的核心。
第二章心理的实质及其生物学基础心理过程:认知、情绪、意志心理的实质心理的实质:脑对客观现实主观的、能动的反映一、脑是心理的器官,心理是脑的机能二、心理是客观现实的反映,客观现实是心里的源泉三、心理是客观现实的主观的、能动的反映四、心理是在实践活动中发生发展的第三章心理发展与职业教育心理发展是指个体从出生一直到死亡的过程中心理活动所发生的积极变化。
第一章、职业教育心理学概述
学完本章我该掌握些什么?——职业教育心理学是什么?有什么特点?它对职业教育有什么作用?有什么基本理论?
(一)1、性质:职业教育心理学是教育心理学的一个分支,它运用教育心理学的一般理论,研究职业教育中学与教的基本心理规律
2、研究对象:
①职业教育教学情境;
②职业教育教学情境中“学”的心理现象及其规律;
③职业教育教学情境中“教”的心理现象及其规律
3、基本结构
(二)1、作用:帮助职业教育者树立科学的学生观和教育观:
每位学生至少有9项智力——全面发展的学生观
每位学生均能成才——积极乐观的教育观
2、多元智力理论
①1)逻辑-数理智力 2)言语-语言智力 3)音乐-节奏智力 4)、视觉-空间智力 5)身体-运动智力 6)交往-交流智力7)自知-自省智力8)、自然观察智力9)存在智力
②. 重要性:每个人身上都同时或多或少的拥有这9种智力,不同的人在有些智力上表现出高水平,而在有些智力上表现出低水平,这9种智力每个人身上以不同方式不同程度组合,从而使每个人的智力各具特色。
每项智力没有高低优劣之分,处于平等地位。
教育的目的就是要发现和发展学生的优质智力并且将其迁移到弱势领域,使学生全面发展。
(三)对职业教师有何积极作用:
✧帮助教师在科学的基础上艺术性的实施教学
✧适应职校教师的多重角色{双师型、行动的研究者}
✧掌握职业教育心理学的基本研究方法{观察法、行动研究法}
✧塑造良好的心理素质
…ʢʢ反思:《三傻大闹宝莱坞》对职业教师有什么思考?。
职业教育心理学第一章职业教育心理学概述一.什么是职业教育心理学?职业教育心理学是研究职业教育过程中的心理现象及其变化规律的一门学科。
具体说来,它主要是研究职业教育情景中学习与教学的基本心理学规律的一门科学。
它是心理学中教育心理学的分支学科,是适应现代社会职业教育的需要而产生和发展起来的。
二.职业教育心理学的研究目的、研究领域和研究对象是什么?职业教育心理学的目的是:揭示职业教育实践过程中的心理活动规律,更好地为我国职业教育事业发展和深化职业教育改革服务。
研究领域是:包括有关的职业学习理论、职业教学理论、职业素质的评价与指导和职业心理保健相互联系的四大块。
研究对象:是有思想感情、有个性的、整体的人,在职业学校教育的情景中,应以全体学生为范围,以每个学生的身心全部为对象所采取的研究取向。
三.职业教育心理学可以采用什么研究方法,哪些是这门学科的特殊方法?可以采用观察法、实验法、调查法和测研法。
其中工作分析是这门学科的特殊方法。
四.现代职业对从业人员有什么素质要求?1.具有现代观念2.合理的知识与能力结构3.拥有一技之长4.丰富的工作经验5.良好的协作精神6.健康的心理状态五.什么是关键能力?具体包括哪些能力?构成职业能力的因素可主要分为两个方面:一方面是与特定职业岗位密切相关的能力,即“专业能力”;另一方面是虽然与职业岗位关系密切,但可以迁移、泛化到其它不同职业领域的能力,属“非专业能力”,亦即“关键能力”。
具体包括:职业行为能力、交往合作能力、方法能力、心理承受能力、自我完善与发展能力。
六.教师职业应具备的素质要求1.热爱教育事业,有献身精神2.精通的专业基础知识和广泛的文化修养3.掌握教育和心理科学知识4.有较强的组织能力、表达能力和自我调控能力5.有较强的创新能力6.以身作则,为人师表第二章学习的概述一.什么是学习?学生的学习的基本特点是什么?教学心理学对学习的狭义定义为:凭借经验产生的、按照教育目标进行的比较持久的行为变化。
《职业教育心理学》学习指南《职业教育心理学》以职业院校师范生的学与教师的教为研究对象,揭示在职业教育教学情境影响下,学生的学和教师的教的心理学规律。
所以本课程按两条线索来编排教学内容,即学的心理(包括学生心理、学习心理)和教的心理(包括教学心理、教师心理)。
请同学们在理解理论的基础上,用理论来指导实践,对学与教的重点问题开展讨论与实操;同时,希望同学们能够多到职业学校参观学习,了解一线情况,使理论的应用更有针对性。
本课程的总体框架如下:图1-1 职业教育心理学基本结构第一章职业教育心理学概述教学目标:知识目标:1.掌握职业教育心理学的概念和研究对象。
2.了解多元智能理论。
3.掌握观察法、问卷调查法、访谈法的基本步骤。
技能目标:1.能初步运用观察法、问卷调查法、访谈法研究职校教育领域的心理学问题。
情感目标:1.树立每位学生都能成才的教育理念。
2.对如何成为合格的职校教师有自己的认识。
教学导图学习指导:1.本章重点:职业教育心理学的性质和研究对象。
掌握职业教育心理学的内涵,熟悉、理解职业教育心理学的性质和研究对象,对于把握全书框架起重要作用。
2.本章难点:建立积极乐观的职业教育观和全面发展的学生观。
通过了解多元智力理论的内容及其对传统教育带来的变革,从全面发展的角度来看待中职学习,对于改变我们对中职生的偏见有重要作用。
3.在前面学习的基础上,能够更深刻地认识到学习职业教育心理学,对于提高开展职业教育工作、提高职业学校教师专业素养的重要作用。
第二章中职生的心理发展与教育教学目标:知识目标:1.理解心理发展的概念、特征和影响心理发展的动因。
2.了解中职生认知发展特点、道德发展特点、社会化发展特点和心理健康发展状况。
3.理解皮亚杰的认知发展理论、科尔伯格的道德发展理论、埃里克森的社会化发展理论和积极心理健康教育的理念,掌握运用以上理论促进中职生心理良性发展的方法或理念。
技能目标:会运用皮亚杰的认知发展理论、科尔伯格的道德发展理论、埃里克森的社会化发展理论和积极心理健康教育的理念所带来的启示,开发促进中职生心理良性发展的教育策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