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秦皇岛地质实习报告

秦皇岛地质实习报告


 

四 地质构造

一基本构造特征

柳江向斜为一个近南北向不对称的短轴向斜,其大地构造属华北地台燕山沉降带东段,山海关隆起南缘。山海关隆起的范围包括遵化以东,锦州以西,山海关以北的三角地带。根据构造形态特征,该向斜可分为东翼区,西翼区,北部义院口区及西南部上平山区。以向斜南部的韩家岭至北端的板厂峪一线向斜分为东,西两部分,东部为东翼区,其他三个区位于西部。

(一) 褶皱构造

本区褶皱构造按所在构造层描述如下:

1向斜

柳江向斜的基底是与青白口系长龙山组不整合的早元古代变质岩系—绥中花岗岩,主要分布在向斜的北,东及南部边缘。六降想写的西部及东南外缘发育有中生代燕山晚期的花岗岩侵入岩基,如响山花岗岩体和后石湖山碱性花岗岩体,它们在地势上构成高峻险要的 山地 。根据构造形态特征,该想写可分为东翼区,西翼区,北部义院口区及西南部上平山区,以想写南部的韩家岭至北端的 板厂峪一线将想写分为东西两部分,东部为东翼区,其他三区位于西部。
本文来自:大学生活网(https://www.doczj.com/doc/337484865.html,)详细出处参考:https://www.doczj.com/doc/337484865.html,/a/shixibaogao/201007/324003_7.html东翼区地层出露面积宽,除个别地段发育有次一级的褶曲外,总体近于单斜构造。岩层向西倾斜,平缓而稳定,属简单构造类型。

(1) 西翼地区地层出露面积狭窄,岩层倾向东,倾角在40-50度之间。受南北向冲断层影响,个别地区倾角较大。部分地区属复杂构造类型。

(2) 东部落西山短轴向斜

该向斜分布在东部落西山,南北长1.75km东西宽1.0km,何不出露凤山组,两翼依次是长山组、崮山组、张夏组。向斜被东部东西向断层切割,为一右行扭性断裂。

(3)大洼山—老君顶不对称向斜

大洼山—老君顶不对称向斜南起大洼山,北到老君顶,东自瓦家山,西至山羊寨,南北长11km,东西宽约3km,即呈南北向延伸。向斜核部为蓝旗组火山岩系,产状较平缓,两翼由北票组煤系地层组成,黑山窑以西发育有上三叠统黑山窑组。该向斜是在古生代柳江向斜基础上发展起来的继承性上叠构造,西翼被南北向挤压断层切割,北票组产状变陡,东翼也发育一系列北西向正断层。

(4) 拿子峪向斜

拿子峪向斜从拿子峪向北东方向延至板厂峪,长约 2km,宽约1km左右,呈北东向延伸。向斜核部为蓝旗组火山岩系,以角度不整合覆于北票组之上。两翼由北票组砂砾岩段组成。

图14平卧褶皱

2背斜

(1)`张赵庄——吴庄背斜

该背斜分布在张

赵庄、吴庄、花厂峪一带。成南北向延伸,出露长度 4.5km宽度0.5km。

图15 吴庄背斜

背斜核部出露徐庄组页岩,枢纽向南倾没,为一系列强烈挤压的褶皱和逆断层两侧出露张夏组鲕粒灰岩和长风组泥质条带状灰岩。该背斜北段被花厂峪--王庄断裂、南段被吴庄--车场断裂切割。在花厂峪,背斜向北倾没。核部有酸性岩系充填。东翼受南北向断层影响,地层倾角变陡(如图),甚至出

现直立和倒转

(2) 柳观峪—秋子峪背斜

柳观峪—秋子峪背斜分布于柳观峪以东,秋子峪以南,呈北北东向延伸,出露长度约1.8km,宽约0.3km。背斜核部在柳观峪以东由府君山组构成,沿裂隙发育有重晶石脉。背斜核部向北北东方向延伸到汤河以北,出***庄组紫红色页岩和粉砂岩,再往北褶皱轴逐渐倾没。在柳观峪以东,北斜两翼由馒头组、毛庄组和徐庄组、张夏组组成,西翼被一条走向45°的断层切断。在汤河以北,两翼由徐庄组和张夏组构成。

(3) 吴庄—花场峪背斜

吴庄—花场峪背斜分布于张赵庄以北、吴庄、花厂峪一带。成南北向延伸,出露长度3.5km宽度1.5km。背斜核部出露徐庄组页岩,枢纽向南倾没,为一系列强烈挤压的褶皱和逆断层两侧出露张夏组鲕粒灰岩和长风组泥质条带状灰岩。该背斜北段被花厂峪--王庄断裂、南段被吴庄--车场断裂切割。在花厂峪,背斜向北倾没。核部有酸性岩系充填。东翼受南北向断层影响,地层倾角变陡,甚至出现直立和倒转。
本文来自:大学生活网(https://www.doczj.com/doc/337484865.html,)详细出处参考:https://www.doczj.com/doc/337484865.html,/a/shixibaogao/201007/324003_8.html4)柳观峪—秋子峪背斜

柳观峪—秋子峪背斜分布于柳观峪以东,秋子峪以南,呈北北东向延伸,出露长度约1.8km,宽约0.3km。背斜核部在柳观峪以东由府君山组构成,沿裂隙发育有重晶石脉。背斜核部向北北东方向延伸到汤河以北,出***庄组紫红色页岩和粉砂岩,再往北褶皱轴逐渐倾没。在柳观峪以东,北斜两翼由馒头组、毛庄组和徐庄组、张夏组组成,西翼被一条走向45°的断层切断。在汤河以北,两翼由徐庄组和张夏组构成。

(5)吴庄—花场峪背斜

吴庄—花场峪背斜分布于张赵庄以北、吴庄、花厂峪一带。成南北向延伸,出露长度3.5km宽度1.5km。背斜核部出露徐庄组页岩,枢纽向南倾没,为一系列强烈挤压的褶皱和逆断层两侧出露张夏组鲕粒灰岩和长风组泥质条带状灰岩。该背斜北段被花厂峪--王庄断裂、南段被吴庄--车场断裂切割。在花厂峪,背斜向北倾没。核部有酸性岩系充填。东翼受南北向断层影响,地层倾角变陡,甚至出现直

立和倒转。

(一)断裂构造

本区断裂构造有南北向、东西向、北西向、北东向,但以南北向断裂最为醒目,其次为东西向;在断裂的活动强度和规模上,均表现为西强东弱。在断裂面的力学性质上则表现为多期次构造叠加,具有复合断裂的特点

该断裂在浅水营至北林子一端呈进南北向延伸。在石门寨东门126高地,断层向东倾,倾角85°。西盘为张夏组鲕粒灰岩,叠层石灰岩;东盘为亮甲山灰岩(含舌卷罗,满洲角石)。断裂带内为硅化角砾岩袋,在平面上呈锯齿状。在126高地北采坑,该断横剖面断层走向N25°E,倾向南东,倾角60°,断裂带宽15米。由东向西依次是正长斑岩岩脉,硅化角砾岩和石英脉。断裂带东侧见有10cm宽的断裂缝,内见有断层泥,片理化及断面上的垂直擦痕,表明该断层张性活动后曾受过挤压。

在潮水峪一带,断层走向N20°E,倾向东南(实际上倾向为东西向摆动)。

上盘为凤山组泥质条带状灰岩;下盘为冶里组厚层灰岩。断层面无论在倾斜方向上,还是在走向方向上均表现为舒缓波状。断面上镜面,垂直擦痕,阶步以及断裂带内挤压透镜体等特征明显。

二 构造活动期次的讨论

区域性角度不整合界面

本区有四个明显的角度不整和界面,它们分别至少代表四次强烈构造事件。

1上古生界青白口系龙山组以角度不整合沉积在绥中花岗岩上,标志着华北地台经历了剧烈的吕梁运动,结束了早元古代地槽发展阶段,进入一个相对稳定的地质发展阶段。

2中生界侏罗系北票组沙砾岩层以角度不整合沉积在古生界不同时代地层之上,标志着华北地台转入一个崭新的地质发展阶段,地台的稳定性遭到破坏,经历了海西——印支运动。
本文来自:大学生活网(https://www.doczj.com/doc/337484865.html,)详细出处参考:https://www.doczj.com/doc/337484865.html,/a/shixibaogao/201007/324003_9.html 3中生界侏罗系蓝旗组以角度不整合覆盖在北票组之上;孙家梁组以角度不整合覆盖在蓝旗组之上,它们分别代表燕山运动第一,二期活动。

五 区域地质发展简史

本区在地质历史发展进程中,曾经历过的主要运动有五台运动,吕梁运动,蓟县运动,太康运动,海西——印支运动,燕山运动以及喜马拉雅运动。

一 前中元古代地槽发展阶段(Ar——Pt1)

从区域性地质背景来看,本区前中元古代处于地槽发展阶段。地壳大幅度下降,堆积了巨厚的沉积物,经历了五台运动和吕梁运动。特别是早元古代的吕梁运动,地槽回返,产生了漫长而复杂的褶皱运动,并伴有区域变质作用,混合岩化和花岗岩化作用。逐渐形成了一套

巨厚的变质岩,混合岩和混合花岗岩。构成了华北地台结晶基底。结束了前中元古代地槽发展阶段。

一 中元古代地台发展阶段(Pt2)

吕梁运动以后,华北地台进入一个相对稳定时期,初期地台边缘部位仍带有活动性特征,断裂活动比较强烈,断陷和隆起比较明显,地台北部出现了呈北东方向延伸的燕山海槽。

二 晚元古代地台发展阶段(Pt3)

晚元古代早期,华北地台由边缘凹陷转入整体下降。北部陆表海不断扩大,山海关古陆范围缩小。到青白口期本区已经成为陆表海的一部分。堆积了龙山组滨海相碎屑岩和浅海相泥灰岩,稍后堆积了景儿峪组滨海相碎屑岩和浅海相泥灰岩。本区晚元古代晚期震旦纪再度成为古陆剥削区。

一.古生代地台发展阶段(Pz)

古生代伊始,本区再度下降,海水由北方侵入,接受沉积,随后海侵扩大,有大量的碳酸岩盐沉积。从整体上看,这一时期气候温暖潮湿;生物界无脊椎动物三叶虫开始出现,并发展起来。晚期浅水活动区形成球形隐藻灰岩。

早奥陶世冶里期海进再度扩大,沉积环境逐渐变为正常浅海较深水环境,以大量的碳酸岩出现为特征。早奥陶世气候温暖湿润,适宜生物生长,以头足类有壳鹦鹉螺的兴起,三叶虫的出现衰落为特征,称雄一时的腕足类,笔石及介形类也开始发育起来,早奥陶世末发生太康运动,华北地台大面积抬升,海水退出。

中石炭世早期,本区地壳又开始下降,海水侵入,本区处于滨海沼泽相沉积,形成一套富铝铁质碎屑沉积物。地壳升降频繁,滨海沼泽中有大量植物繁衍,以厥类为主,海洋中则以珊瑚,腕足和双壳类动物最多;晚石炭世地壳略趋稳定,海水时进时退,但以陆相沼泽为主,气候适宜大量植物生长,死后形成巨厚堆积,形成本区含煤地层。
本文来自:大学生活网(https://www.doczj.com/doc/337484865.html,)详细出处参考:https://www.doczj.com/doc/337484865.html,/a/shixibaogao/201007/324003_10.html 二叠纪本区以河流相,湖泊相和沼泽想沉积为主,气候温暖湿润,植物生长繁茂,气候转为干旱时形成一些红色碎屑岩沉积,这个时期也有海水侵入。

二.中生代地台活化阶段(Mz)

本区在二叠系石千峰组地层沉积之后,曾发生过两次构造变动。大约在海西晚期本区经历了一次自西而东的挤压作用,产生了由龙山组至石千峰组组成的柳江向斜及南北向压性断裂和北东,北西两组扭性断裂。向斜西翼倾角略陡,东翼倾角较缓。由于柳江向斜向北扬起,地形北高南低,北端侵蚀层位较低,东翼区石岭以北侵蚀至二叠系下石盒,普遍不见下石盒子顶界。向斜北西

端侵蚀至下奥陶统马家沟组,在老君顶——小王山东西向隆起上,其侵蚀层位也较低,而沉降盆地保留层位较高。

本区在海西——印支运动以后,侏罗系北票组河流相沙砾岩层呈角度不整合覆盖在前中生界不同时代地层之上。持续的凹陷及气候转亚热带潮湿气候,盆地内部潮水加深,沼泽广布,大量的***子植物繁盛起来,取代了古生代兴起的蕨类植物。

北票组沉积以后,本区燕山运动第一期构造变形仍以塑性变形为主,产生了本区北西向构造,并伴随有闪长玢岩浅成侵入体侵入。

中晚侏罗世是华北地台极不平静的时期。蓝旗组以角度不整合覆盖在北票组之上;孙家梁组以角度不整合覆盖在蓝旗组之上,频繁的构造运动伴随而来的是阵发式的火山喷发和岩浆侵位。本区蓝旗组火山岩系受新华夏系北北东向构造控制。西翼区南北向走向断裂被新华夏系压性或压扭性断裂迁就,利用,部分新生断裂切割了北票组。

燕山运动第四期是以断块运动为主,鸡冠山地堑应是这次断块运动的实例。即本区晚东西向构造。

六 矿产

一 金属矿产

实习区金属矿产主要有铁,铜及铅锌。成因类型既有外动力地质作用形成的沉积型,又有内动力地质作用形成的岩浆热液型。

(一) 沉积型

铁矿。主要分布在区内中奥陶统马家沟组(O2m)白云质灰岩顶与中石炭统本溪组(C2b)底不区域性平行不整合界面上,属与本溪组底部。矿石主要为风化型褐红色铁质砾岩,褐铁矿及菱铁矿。矿层厚度小,且不稳定,品位低,开采条件差。

(二) 岩浆热液型

1. 铁铜矿。分布于本区西部花场域和上平山一带。前者以铁铜为主,后者以铁为主。

2. 铅锌矿。见于本区西南部柳观峪——秋子峪背斜轴部。背斜轴部岩石主要为下寒武统府君山豹皮灰岩,矿体与背斜轴延伸方向一致。矿体类型主要有方铅矿,闪锌矿,次为重晶石,萤石,石英和方解石等。另外,在区内东北和动部的马家峪和黄土营登出也有同类矿化。
本文来自:大学生活网(https://www.doczj.com/doc/337484865.html,)详细出处参考:https://www.doczj.com/doc/337484865.html,/a/shixibaogao/201007/324003_11.html 二 非金属矿产

非金属矿产较多,主要有煤,耐火黏土,石灰岩,石英砂岩及重晶石等。除重晶石为岩浆型外,余均为沉积型。

(一) 沉积型

1. 煤矿,主要含煤岩系有:上石炭统太原组,下二叠统山西组及下侏罗统北票组。

2. 耐火黏土矿。主要分布于柳江向斜东翼的石炭系和二叠系地层内。一般呈透镜体,大小不一。可采地主要有半壁店和欢喜岭一带。

3.

石灰岩脉矿。见于本区下寒武统府君山组豹皮灰岩,中寒武统张组鲕粒灰岩及下奥陶统亮甲山组厚层灰岩。

(二)岩浆热液型

重晶石矿。重晶石矿与铅锌矿处于同一地质构造位置,为岩浆热液作用而成。另外,在沉积煤层中也可见到重晶石结核。

八 结束语

刺激而艰辛的地质实习结束了。这近二十天的野外实习,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劳累而充实,艰险而浪漫,是人生一段难忘的经历。

这次地质实习,根据老师的安排和任务,我都能按时,按质,按量完成,做到坚决完成学习任务,不虚度光阴。每天的野外实习,每一个点,我都认真观察,记录,测产状,认真听老师讲解,力争当场能够理解。每天走过的路线也能大致描绘在地形图上,地质界线也能比较准确的画出来。比较实在的是,这二十多天里,我强化了罗盘的使用,地层界面能够判断,能够使用罗盘顺利地测出产状;地形图的读法,也大致掌握,沟谷,山脊能够判断,登高线的疏密判断,用处表示了然于己于胸;野外岩性的识别基本掌握,岩浆岩,沉积岩大致掌握,具体岩性,各个地层的岩石也能在野外及室内顺利而准确地识别。可以说,不枉此行。

这次野外实习绝对是一次精神与意志的较量。如果意志不坚定,没有吃苦耐劳的精神,这次实习是很难从头到尾彻彻底底坚持下来的。也可以说,能够顺利完成这次实习的人都是一个精神顽强,意志坚定者。 山路的艰险,丛林的繁茂,有时在悬崖峭壁上,前面甚至没有路,大家都没有被吓倒,都脚踏实地地走出来了,手被刺破了,滑倒了,从没有一个人因此后退。这其中的苦辣只有真正的地质工作者才能感受。

本次实习拉近了同学们与老师们之间的感情,使彼此很愉快得相处。老师们也能更加随意地言传身教,寓教于乐。尤其是胡社荣老师,使跟随他的学生一路上谈笑不断,工作时一丝不苟,休息时身心放松,让人真正体会到原来地质工作也不是一件索然无味的工作,我们也从其他老师那学到了他们各自鲜明的特点,优点。从他们的言传身教,我们受益非浅。
本文来自:大学生活网(https://www.doczj.com/doc/337484865.html,)详细出处参考:https://www.doczj.com/doc/337484865.html,/a/shixibaogao/201007/324003_12.html 谈到这次地质实习工作的不足,我认为主要有以下几点:

一,并非每个同学,每个点位,每条路线都一丝不苟,都能认真执行老师的意图,安排;

二,组员合作不够,没能很好沟通,配合,讨论不够;

三,点图没能坚持下来,导致每个组只有一两个人在点。这不能说是本次地质实习的最大遗憾,不能从整

体上锻炼队伍,使同学们得到提高。

针对上述几大缺点不足,首先我们要在态度上认识到自己确实做的不够,某些方面确实让老师们伤心;其次,有错要改,既然犯了错误,存在不足就要改正,做到真正洒脱,实在的人。

“宝剑锋从磨砺出,梅花香自苦寒来”。地质工作是一项真正锻炼人,使人获得知识与磨砺的工作。我们要热爱本职工作,发扬地质工作者的优良传统,使祖国的地质工作蒸蒸日上。

最后,真诚感谢和我们同甘共苦的老师、老师、老师以及老师,感谢你们对我们无微不至的关怀和谆谆的教导,更感谢你们教会我如何做人、如何做事。

秦皇岛实习将是我一生最宝贵的财富!


本文来自:大学生活网(https://www.doczj.com/doc/337484865.html,)详细出处参考:https://www.doczj.com/doc/337484865.html,/a/shixibaogao/201007/324003_13.html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