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T冠脉钙化积分专家共识(4)
- 格式:doc
- 大小:27.00 KB
- 文档页数:2
冠状动脉CT钙化积分解释指南1、胸痛、多种危险因素、年轻患者或绝经前的女性患者应该应该采取更积极的处理和治疗措施。
2、钙化积分的解释:•临床要求钙化积分,并综合其它因素(年龄、性别、症状、危险因素)作出决策;•寸于任何年龄的理想的钙化积分是0 ,钙化积分在超过75%或分布在2根或更多血管时具有更大的临床意义;•3为冠状动脉钙化是粥样斑块十分明显的标志,1-3年的随访有利于观察粥样硬化的进展;•积分为0时说明没有冠状动脉钙化,意味着99%的病例没有明显的动脉狭窄。
但是并不说明没有软斑块,尤其在年轻病人和严重吸烟者。
增加冠状动脉钙化积分可提高冠心病风险分级准确性作者:AAAS来源:美国科学促进会日期:2010-04-30美国一项研究显示,除了传统的风险因子之外再使用一种基于冠状动脉钙化积分可改善预测冠心病事件的风险分级。
研究论文4月28日发表于《美国医学会杂志》(JAMA2010;303[16]:1610-161 6)。
冠状动脉钙化积分(CACS在大型的前瞻性研究中显示,它与未来发生心血管事件的风险有关联。
然而,人们对将CACS加入到传统的冠心病(CHD风险因子之中究竟能够在多大的程度上提高冠心病风险的分级依然不是很清楚。
美国西北大学芬堡医学院的Polonsky及其同事开展了一项研究,旨在确定在一个冠心病预测模型中,在基于传统的风险因子之上再增加CACS是否能够提高冠心病风险分级的精确性。
研究人员用电脑断层扫描(这是一种成像的方法)的方式对多种族动脉粥样硬化研究(Multi-Eth nic Study of Atherosclerosis ,MESA)中的6814名参与者的CACS进行了估测。
该人群组没有已知的心血管疾病。
模型-1中所用的风险因子有年龄、族裔、性别、是否抽烟、是否使用降压药、收缩压以及总胆固醇和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的测定值。
模型-2在这些风险因子之上再增加上了CACS研究人员通过对模型-2与模型1进行比较来计算风险重新评估的改善净值。
ACCF/AHA关于CT检测冠状动脉钙化积分在心血管整体危险性评估以及胸痛患者的评估中应用的专家共识2007-10-8 15:33:57 点击:268 次发表评论投票推荐此文关键字:动脉粥样硬化冠状动脉编者按:本共识由美国心脏病学会基金会(ACCF)与美国心脏协会(AHA)发起与组织相关专家撰写,描述了ACCF/AHA关于CT检测冠状动脉钙化积分在心血管整体危险性评估以及胸痛患者的评估中应用的专家共识本共识由美国心脏病学会基金会(ACCF)与美国心脏协会(AHA)发起与组织相关专家撰写,并得到动脉粥样硬化显像与预防学会(SAIP)和心血管计算机体层扫描学会(SCCT)认可。
自2000年ACC/AHA冠状动脉钙化积分专家共识颁布以后,不断有新的研究结果公布。
基于这些新的研究证据,本共识对原有文件进行了更新,其主要内容如下。
一、计算机体层成像(CT)扫描检测冠状动脉钙化积分在无症状的中度冠心病危险(10年预期冠心病事件发生率10%-20%)患者中的应用价值现有研究证据表明,对于中度冠心病危险的患者,冠状动脉钙化病变的存在与患者预后密切相关。
冠状动脉钙化积分较高的患者可能应重新分类为高度冠心病危险群组,其治疗策略亦应作相应调整。
因此本共识修订委员会推荐在该人群中应用CT扫描技术检测冠状动脉钙化积分。
二、CT扫描检测冠状动脉钙化积分在低度冠心病危险(10年预期冠心病事件发生率不足10%)患者中的应用价值现有研究证据未发现低度冠心病事件危险性的人群中冠状动脉钙化有助于患者预后评估,因此共识制订委员会不推荐在此人群中进行CT扫描检测冠状动脉钙化积分。
三、CT扫描检测冠状动脉钙化积分在高度冠心病危险(10年预期冠心病事件发生率超过20%,或已确诊冠心病)患者中的应用价值由于这些患者已被相关指南确定为需要强化干预的高危人群,因此本专家委员会不推荐在此人群中进行CT扫描检测冠状动脉钙化积分。
四、对于钙化积分为0的中度冠心病危险患者是否应降低其干预力度?目前尚无足够证据对这一问题做出最终结论。
2024冠状动脉CT血管成像数据标注和质量控制专家共识摘要冠状动脉CT血管成像(CCTA )是冠状动脉疾病诊断的首选影像检查。
使用人工智能技术对CCTA数据进行图像重组、斑块评估和血管分析,是人工智能医疗器械发展的重要方向,为临床机构提供了全新的影像后处理和诊断方式。
影像人工智能产品的生产研发、验证确认、临床质控等活动均需要依托图像数据的高质量标注结果。
为了规范CCTA的数据标注,本共识对CCTA的标注提出统一的共识和指导意见从数据集适用范围和定义、数据要求、标注流程及标注规则等各个方面阐述专家组就该问题达成的共识,旨在帮助业内形成统一认知,提高CCTA 数据的标注质量,推动相关数据集的建设,促进CCTA相关的人工智能研究规范化发展,提升冠状动脉疾病的诊疗水平。
近年来,心血管病已成为我国城乡居民首位的总死亡原因[1 ]。
据《中国心血管健康与疾病报告2021》推算,目前中国心血管病患病率处于持续上升阶段,推算现患人数约3.3亿,心血管病占疾病死亡构成的46.73% (农村)和44.26% (城市)[2 ]。
随着我国老龄化进程加快和生活方式的改变,冠状动脉疾病(coronary artery disease , CAD )的高危人群不断增加,影像学检查需求大幅增加,对影像科医师诊断质量和效率的要求不断提高。
目前诊断CAD的金标准仍然是有创冠状动脉造影(invasive coronaryangiogQPhy (ICA 工冠状动脉CT血管成像coronary CT angiography , CCTA )诊断冠状动脉狭窄的灵敏度、特异度分别为0∙92~0∙99∖ 0.68-0.93 [3 ] o CCTA对冠状动脉狭窄的阴性预测值很高,还可检测斑块的定量和定性特征,预测未来心血管事件的风险[3 ],已成为临床诊断CAD的首选无创检查。
CCTA的诊断流程包含图像后处理、狭窄程度评估分级、斑块评估等,并依据国际心血管CT 协会(Society of Cardiovascular Computed Tomography , SCCT X美国放射学会和北美心血管影像学会2022年更新的冠状动脉病变报告和数据系统2.0 ( coronary artery disease reporting and data system , CAD-RADS 2.0 ∖2018 年更新的冠状动脉钙化数据和报告系统(coronary artery calcium data and reporting system ,CAC-DRS )和国家心血管病专业质控中心专家委员会发布的《冠状动脉CT血管成像扫描与报告书写专家共识》和《冠状动脉CT血管成像的适用标准及诊断报告书写规范》中规范的流程撰写报告[4,5,6, 7 ] O传统工作模式下,CCTA的诊断效率和质量始终受到后处理时间、人力资源、经验和视觉观察的影响。
8.《心血管CT成像辐射剂量优化中国专家共识》(2020)要点在美国和其他发达国家,心血管病的发病率和病死率在过去40年中已显著降低。
这与心血管病危险因素的有效控制、治疗策略的改进、无创性心血管成像等的临床应用有关。
特别是,心血管CT成像正逐步向心血管病高危人群的精确诊断和危险度精细分层方向发展,已取代了一些传统的、具有较大风险的或诊断精确度较低的检查方法。
我国心血管病患病率处于持续上升阶段。
这势必导致心血管CT越来越多的使用,随之而来的电力辐射损伤日益成为关注的重大问题。
尽管目前还没有直接的证据表明CT的辐射损伤可以导致恶性肿瘤,但基于线性阈值的理念,即使小剂量的电离辐射也可能有致癌风险。
因此,尽可能低的辐射剂量(aslowasreasonablyachievable,ALARA)原则得到普遍认可,该原则要求在尽可能低的辐射剂量下,保证足够诊断的图像质量和诊断准确性。
一、辐射剂量的测量(一)CT剂量指数、加权CT剂量指数和容积CT剂量指数CT的基本辐射剂量参数是CT剂量指数(CTDI),它表示沿着Z轴方向产生一层图像的辐射剂量值。
该指数等于单次横断面扫描时轴位吸收剂量处于总的X线束宽度。
加权CT剂量指数(CTDIw)是电离辐射在辐射中心和边缘的加权平均值。
容积CT剂量指数(CTDIvol)反映的是CT扫描时对于标准参考模型辐射剂量的输出水平。
CTDIvol等于CTDIw与螺距的比值。
(二)剂量-长度乘积通过计算剂量-长度乘积(DLP)可以估算一定扫描范围内的辐射剂量。
(三)体型特异性剂量估算值体型特异性剂量估算值(SSDE)是基于CT扫描后显示的CTDIvol和体型相关转换系数估算得到的,是经过体型校正的患者接受的CT剂量估算值,用来评估患者接受的辐射剂量。
(四)吸收剂量、器官剂量和有效剂量在CT中直接测量的吸收剂量是身体内不同组织吸收的能量总和。
不同器官的吸收剂量表达为器官剂量。
有效剂量是一种描述非均匀性辐射照射风险的剂量参数,它考虑到在一次CT扫描中受到照射的所有器官以及对辐射诱导性突变相对应的敏感性。
冠脉cta钙化积分意义冠脉计算机断层扫描血管造影(CTA)是一种非侵入性的检查方法,可以评估冠状动脉狭窄程度和钙化程度。
冠脉CTA钙化积分是一种评估冠脉钙化程度的方法,它可以帮助医生诊断冠心病和预测心血管病的风险。
冠脉钙化是冠心病的主要病理生理基础。
钙化是指在冠状动脉壁内沉积的钙盐,它会导致动脉壁变硬和变脆。
冠脉钙化积分是通过计算钙化面积和钙化密度来评估钙化程度的指标。
钙化面积是指冠状动脉内钙化的总面积,钙化密度是指钙化的密度值。
计算钙化积分可以帮助医生判断冠脉狭窄的程度和预测心血管病的风险。
冠脉CTA钙化积分可以通过自动计算软件来实现。
计算软件会将冠状动脉分成多个区域,然后计算钙化面积和密度值,并将它们加权求和,得出钙化积分。
钙化积分越高,表示冠状动脉钙化越严重,冠心病的风险也越高。
根据钙化积分的大小,可以将患者分为低风险、中风险和高风险三类。
冠脉CTA钙化积分的临床应用非常广泛。
它可以帮助医生诊断冠心病和预测心血管病的风险,对于早期预防和干预具有重要的意义。
此外,钙化积分还可以帮助医生制定治疗方案和监测疗效。
比如,钙化积分高的患者需要进行更加积极的治疗和监测,以预防心血管事件的发生。
然而,冠脉CTA钙化积分也存在一些局限性。
首先,它只能评估冠状动脉内钙化的程度,无法评估动脉粥样硬化的程度。
其次,钙化积分对于非钙化性斑块的评估能力受到限制。
最后,冠脉CTA检查本身也存在一定的辐射剂量和造影剂风险,需要慎重考虑。
冠脉CTA钙化积分是一种非常有价值的评估冠状动脉钙化程度和心血管病风险的方法。
它可以帮助医生制定治疗方案和监测疗效,对于早期预防和干预具有重要的意义。
然而,它也存在一些局限性,需要慎重考虑。
在临床应用中,医生需要综合考虑患者的临床表现、影像学检查结果和其他相关因素,做出准确的诊断和治疗方案。
冠脉钙化共识2021
冠脉钙化是指冠状动脉壁内形成钙化斑块,是冠心病的重要标志之一。
冠脉钙化共识2021包括以下内容:
1. 冠脉钙化的定义和评估:共识对冠脉钙化的定义和评估方法进行了界定,如使用计算机断层扫描(CT)或钙化评分系统等技术。
2. 冠脉钙化的预测价值:共识强调了冠脉钙化在冠心病的预测和风险评估中的重要性,包括冠脉钙化与心脏事件的关联和预测价值。
3. 冠脉钙化的治疗策略:共识针对有冠脉钙化的患者提出了一系列治疗策略,包括药物治疗、改变生活方式以及手术干预等。
4. 冠脉钙化的随访监测:共识强调了冠脉钙化的随访监测的重要性,包括定期的冠脉钙化评估和心血管事件的监测。
5. 冠脉钙化的个体化管理:共识强调了冠脉钙化管理的个体化,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制定相应的治疗方案。
冠脉钙化共识2021的发布旨在提供最新的研究和指导,帮助
医生和患者更好地理解和管理冠脉钙化,减少冠心病的发生和发展。
冠状动脉钙化病变诊治中国专家共识(全文)随着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PCI)的不断发展,介入治疗更多涉及到更为复杂的病变,而冠状动脉钙化病变经常贯穿于各种复杂病变,增加了冠状动脉介入治疗的难度,是心血管介入医师所面临的主要挑战之一,尤其是严重钙化病变,或伴有扭曲、成角、弥漫的严重钙化病变,手术即刻的并发症以及早期和晚期主要不良心血管事件的发生率明显升高。
正确地识别、评估钙化病变,选择恰当的介入治疗技术,对于提高手术成功率、减少手术相关并发症、改善患者近、远期预后都非常重要。
其中,冠状动脉斑块旋磨术是处理冠状动脉严重钙化病变的重要手段,正确使用可有效地消蚀冠状动脉钙化病变,为最终置入冠状动脉支架创造良好的手术条件。
在复习该领域相关资料和研究进展的前提下,来自国内的介入心脏病学专家共同起草了《冠状动脉钙化病变诊治中国专家共识》,以期对钙化病变的介入治疗提供指导。
一、冠状动脉钙化病变的流行病学及对冠状动脉介入治疗的影响流行病学资料显示,冠状动脉钙化随年龄增加而增加,在40~49岁人群中的发生率为50%,60~69岁人群中的发生率为80%。
冠状动脉狭窄程度越高,通常伴有钙化的概率也越大。
高龄、脂质代谢异常、糖尿病、甲状旁腺功能亢进、慢性肾病、肾透析及高钙血症的患者是冠状动脉钙化病变的高发人群,而且其病变的钙化程度较严重。
与钙化程度低的患者相比,钙化程度高的患者其所有的冠心病事件、非致死性心肌梗死及冠心病猝死事件的相对危险度更高。
冠状动脉钙化病变的存在,尤其是严重内膜钙化病变,明显增加了PCI 的难度和风险,其难度在于如下几点。
(1)钙化病变往往伴随血管成角、扭曲病变,以及对血管扩张的反应较差,所以增加了介入相关器械通过的难度,增加了PCI相关并发症,如介入器械不能到位、支架脱落、导丝断裂、支架纵向压缩等风险的发生。
(2)钙化病变属于高阻力病变,球囊扩张时难以充分扩张,甚至会发生球囊破裂等情况;通常需要较高的压力扩张钙化病变,发生血管夹层、穿孔、破裂、无复流等概率明显增加。
冠脉cta钙化积分的重要性冠脉CTA(计算机断层扫描)是一种非侵入性的影像学检查方法,广泛应用于冠状动脉疾病的诊断和评估。
在冠脉CTA中,钙化积分是一个重要的指标,用于评估冠状动脉的钙化程度。
钙化是血管壁中钙的沉积,在冠状动脉疾病中普遍存在。
冠脉CTA钙化积分可以提供有关冠状动脉疾病风险的关键信息,对患者的预后评估和治疗方案制定具有重要意义。
1. 什么是冠脉CTA钙化积分?冠脉CTA钙化积分是通过计算钙化灶在冠状动脉内的数量、密度和分布来评估冠状动脉疾病的程度和风险的一种方法。
在冠脉CTA图像中,钙化灶呈现为白色或亮点,钙化积分根据这些钙化灶的数量和密度进行计算。
通常情况下,计算会分别针对左主干冠状动脉、左前降支、左旋支和右冠状动脉进行。
这种钙化积分可以提供一个定量化的指标,用于评估冠状动脉的钙化程度和冠状动脉粥样硬化的程度。
2. 冠脉CTA钙化积分的重要性冠脉CTA钙化积分在冠状动脉疾病的预测和预后评估上具有重要意义。
钙化是冠状动脉粥样硬化的结果,也是动脉斑块形成和进展的标志。
冠脉CTA钙化积分可以快速、无创地评估冠状动脉的钙化程度,帮助医生了解患者的冠状动脉疾病风险并制定适当的治疗方案。
通过冠脉CTA钙化积分,医生可以对患者的冠状动脉疾病进行分类和分级。
研究表明,冠脉CTA钙化积分和患者心血管事件的发生之间存在一定的相关性。
高钙化积分的患者往往更容易发生心血管事件,比如心肌梗死和心脏猝死。
冠脉CTA钙化积分可用于患者的预后评估和决策制定。
冠脉CTA钙化积分还可以用于监测治疗效果。
一些研究发现,通过针对高钙化积分进行针对性治疗,可以减少患者的心血管事件发生率,改善患者的预后。
3. 冠脉CTA钙化积分的局限性和争议然而,冠脉CTA钙化积分并非完美无缺。
一些研究发现,冠脉CTA钙化积分在某些情况下可能存在误差。
对于钙化程度较轻的动脉斑块,冠脉CTA可能无法准确识别和计算其钙化积分。
钙化程度对冠状动脉疾病的预测作用还存在争议。
冠脉ct钙化评分标准
冠状动脉钙化积分标准是通过CT检查,对不同的结果进行量化评估,一般分为五级。
1、第一级:积分为0,表示没有钙化没有斑块。
2、第二级:积分为0~10,表示有极少的斑块,但患冠心病的可能极小。
3、第三级:积分为11~100,表示有少量斑块,有患冠心病可能。
4、第四级:积分为101~400,表示有中等程度的斑块,患冠心病的危险性高。
5、第五级:积分大于400,表示血管中有大量斑块存在,患冠心病的危险性极高。
当检查结果积分小于100时,患冠心病的可能较小,改变生活饮食习惯,饮食清淡,适当运动,睡眠充足即可有效预防冠心病。
当积分大于100时,说明患冠心病的可能较大,需要积极就医治疗,医生根据积分标准来判断动脉斑块和冠心病程度,指导对应的治疗方案。
一文读懂冠脉钙化总积分!展开全文对一些怀疑患有冠心病的患者,医生们通常都会建议去做一项叫做冠状动脉CT三维成像(CTCA)的检查。
但患者拿到这份报告的时候往往有点晕:冠状动脉钙化总积分是啥意思?我这病到底严重不严重?今天我们就来详细讲一讲。
一、为啥要查冠脉钙化?疑似冠心病,为啥就要做这个检查呢?首先,我们都知道,动脉粥样硬化是冠心病的主要原因。
那什么是动脉粥样硬化呢?当机体脂质代谢障碍时,血液中过高的脂肪成分会聚积在血管内膜下,并伴有纤维组织增生和钙质沉积,久而久之会导致动脉壁增厚、变硬,形成一个一个向管腔内凸出的黄色斑块。
这就是为什么医生要让疑似冠心病患者做冠状动脉CT三维成像(CTCA)。
它可以将心脏血管进行三维重建,并绘制出立体图像,我们就能从图像中看出冠状动脉管腔狭窄程度以及管壁钙化情况。
二、这项检查能做什么?堵塞血管管腔的“黄色粥样斑块”内会有钙质沉积,而钙密度高,X线无法穿透,因此这些斑块得以在心脏CT扫描中被顺利检查出来。
在CT片子中可以很清楚的看到心脏血管壁上有一些散在分布的“亮点”,这就是我们所说的冠脉粥样硬化斑块。
由于CTCA具有无创、快捷、无需住院等诸多优点,并且能早期发现冠脉粥样硬化斑块,指导医生对患者进行及时的干预和治疗,因此在临床上应用非常普遍。
三、钙化总积分代表啥?钙化总积分又是什么意思呢?CT将心脏扫描之后会对冠状动脉整体的钙化情况进行量化评估,再将心脏所有钙化灶的评分加在一起得出一个数值,称为“心脏钙化总积分”。
研究表明,钙化积分与斑块负荷之间存在强烈的正相关。
从下表中我们也可以看出,钙化积分越高,斑块负荷越重。
例如下面报告中这位患者,冠状动脉钙化总积分17.3,说明斑块负荷非常少,如果患者没有活动后胸闷、胸痛这种冠心病典型症状,无需进行进一步检查,尽早开始冠心病二级预防治疗即可;但如果面对冠心病症状很典型或病情较重的老年患者,还是建议直接行冠脉造影检查,来明确血管内病变情况,及时干预,避免不良心血管事件发生。
《双层探测器光谱CT临床应用中国专家共识(第一版)》(2020)要点CT能量成像能提供常规CT成像所不具备的多参数信息,在提高病变的检出敏感性和定性准确性、物质成分判定、降低金属伪影等方面具有优势,但由于不同设备的双能量成像方式不同,在临床应用中的价值尚待深入挖掘。
双层探测器光谱CT(简称光谱CT)基于双层探测器,在每一次常规扫描中同步进行高、低能量信息的采集,在临床应用中发挥了独到的作用。
一、光谱CT能量成像原理最早阐释CT双能量成像原理的Alvarez 和Macovski指出,具有混合能量的一束X线在同一时间穿透人体,其在不同物质中产生的光电效应和康普顿效应可以用于CT能量成像。
常规CT成像基于衰减系数来分辨密度差异。
光谱CT的基本结构和普通CT相似,但有上、下两层空间上对等的探测器。
双层探测器采集的高、低能数据在投影数据域内时间和空间上完全匹配的前提下进行解析,其解析后采用全息光谱图像(SBI)基数据包的形式,存储于主机、工作站或图像存储与传输系统中。
二、光谱CT多参数分析1. 常规CT图像2. 虚拟单能量图像(VMI或MonoE)3. 有效原子序数图4. 碘密度图5. 虚拟平扫(VNC)6. 尿酸图7. 电子云密度图8. 钙抑制图9. 能谱曲线三、光谱CT的临床应用(一)在心血管中的应用1. 冠状动脉CT血管成像(CTA)(1)优化对比剂用量:双能量CT低能级MonoE图像可以在减少静脉内对比剂注射量的情况下,获得与常规注射剂量相同的图像质量(图1~6),使血管状况不佳的患者进行低对比剂流速、低对比剂用量(“双低”)的冠状动脉CTA扫描成为可能。
(2)改善血管强化不佳的图像质量:使用光谱CT扫描,通过图像后处理,可获得低能级MonoE图像,低至40keV,可提高CNR和SNR,避免了重复扫描的额外对比剂注射和辐射剂量。
(3)降低CT辐射剂量:光谱CT进行冠状动脉CTA扫描时,有效辐射剂量可低至1.5 mSv以下。
2023冠状动脉CT血流储备分数应用临床路径中国专家共识(最全版)我国心血管病现患人数约为3.3亿,每5例死亡中就有2例死于心血管病。
冠心病推算为1 139万且患病率呈逐年增加态势,及时准确地诊断和精准治疗至关重要。
冠心病常用的影像检查手段为有创冠状动脉造影(invasive coronary angiography,ICA)和冠状动脉CT血管造影(coronary CT angiography,CCTA)。
常规ICA和CCTA主要提供解剖信息,单凭视觉评估冠状动脉狭窄程度与心肌缺血无明确相关性,难以从功能学角度评价狭窄对心肌供血的影响。
冠状动脉狭窄的功能学检测方法有很多,包括心电图负荷试验、超声负荷试验、同位素或磁共振负荷试验等。
1993年Pijls等提出了通过压力测定推算冠状动脉血流的新指标,即血流储备分数(fractional flow reserve,FFR)。
FFR是指心外膜冠状动脉存在狭窄时,该血管所供应区域能获得的最大心肌血流量与同一区域理论上无狭窄时最大心肌血流量的比值。
多个大型临床研究表明FFR指导的血运重建(FFR≤0.80的患者进行血运重建)显著减少了支架置入,提高了手术安全性,也改善了患者的长期预后。
经过长期临床研究及实践,目前FFR已被认为是心外膜冠状动脉狭窄功能性评价的“金标准”,得到各类血运重建相关指南的推荐。
FFR在冠状动脉功能学评估上具有独特的优势,然而在实际临床中的应用受到一定限制。
其原因是多方面的,FFR需要经导管测量,是有创的诊断方法,需要压力导丝及腺苷或其他药物,不仅增加了额外费用,且操作增加手术时间(操作需要约30 min),为了保证检测的可重复性和安全性,对医师和护理团队的要求较高;此外,现有冠状动脉血管负荷药物的潜在不良反应(面部潮红、呼吸困难、心动过缓和心脏传导阻滞等)也增加了FFR测量过程中的患者不适度和不良反应。
近年来,基于CCTA影像数据应用高级计算流体力学及深度学习等方法获得的冠状动脉CT血流储备分数(coronary CT angiography derived fractional flow reserve,CT-FFR)能在单次检查期间同时提供冠状动脉的解剖和生理学信息,成为临床研究和应用的新热点。
冠状动脉钙化病变诊治中国专家共识
王伟民;霍勇;葛均波
【期刊名称】《中国介入心脏病学杂志》
【年(卷),期】2014(022)002
【摘要】随着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percutaneous coronary intervention,PCI)的不断发展,介入治疗更多涉及到更为复杂的病变,而冠状动脉钙化病变经常贯穿于各种复杂病变,增加了冠状动脉介入治疗的难度,是心血管介入医师所面临的主要挑战之一,尤其是严重钙化病变,或伴有扭曲、成角、弥漫的严重钙化病变,手术即刻的并发症以及早期和晚期主要不良心血管事件的发生率明显升高.正确地识别、评估钙化病变,选择恰当的介入治疗技术,对于提高手术成功率、减少手术相关并发症、改善患者近、远期预后都非常重要.
【总页数】5页(P69-73)
【作者】王伟民;霍勇;葛均波
【作者单位】100044 北京,北京大学人民医院;北京大学第一医院;上海,复旦大学附属中山医院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R541.4
【相关文献】
1.从《胰腺癌综合诊治中国专家共识(2014)》发布看中国胰腺癌的规范化综合诊治 [J], 王理伟;陈栋晖
2.杂交技术治疗累及弓部主动脉病变的中国专家共识 [J], 国家心血管病专家委员会血管外科专业委员会
3.冠状动脉钙化病变诊治中国专家共识(2021版) [J], 《冠状动脉钙化病变诊治中国专家共识》专家组
4.正向夹层再入真腔技术在冠状动脉慢性完全闭塞病变介入治疗中应用中国专家共识 [J], 葛均波;霍勇;汝磊生
5.攻克冠脉介入领域“最坚固的堡垒”——《2012冠脉钙化病变诊治中国专家共识》草案发布 [J],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冠状动脉C T钙化积分解释指南标准化管理处编码[BBX968T-XBB8968-NNJ668-MM9N]冠状动脉CT钙化积分解释指南1、胸痛、多种危险因素、年轻患者或绝经前的女性患者应该应该采取更积极的处理和治疗措施。
2、钙化积分的解释:●临床要求钙化积分,并综合其它因素(年龄、性别、症状、危险因素)作出决策;●对于任何年龄的理想的钙化积分是0,钙化积分在超过75%或分布在2根或更多血管时具有更大的临床意义;●因为冠状动脉钙化是粥样斑块十分明显的标志,1-3年的随访有利于观察粥样硬化的进展;●积分为0时说明没有冠状动脉钙化,意味着99%的病例没有明显的动脉狭窄。
但是并不说明没有软斑块,尤其在年轻病人和严重吸烟者。
增加冠状动脉钙化积分可提高冠心病风险分级准确性作者:AAAS 来源:美国科学促进会日期:2010-04-30美国一项研究显示,除了传统的之外再使用一种基于冠状动脉钙化积分可改善预测事件的风险。
研究论文4月28日发表于《美国医学会杂志》(JAMA. 2010;303[16]:1610-1616)。
冠状动脉钙化积分()在大型的前瞻性研究中显示,它与未来发生心血管事件的风险有关联。
然而,人们对将CACS加入到传统的冠心病()风险因子之中究竟能够在多大的程度上提高冠心病风险的分级依然不是很清楚。
美国西北大学芬堡医学院的Polonsky及其同事开展了一项研究,旨在确定在一个冠心病预测模型中,在基于传统的风险因子之上再增加CACS是否能够提高冠心病风险分级的精确性。
研究人员用电脑断层扫描(这是一种成像的方法)的方式对多种族动脉粥样硬化研究(M ulti-EthnicStudyofAtherosclerosis,MESA)中的6814名参与者的CACS进行了估测。
该人群组没有已知的心血管疾病。
模型-1中所用的风险因子有年龄、族裔、性别、是否抽烟、是否使用降压药、收缩压以及总胆固醇和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的测定值。
心血管CT成像辐射剂量优化中国专家共识(最全版)在美国和其他发达国家,心血管病的发病率和病死率在过去的40年中已显著降低。
这与心血管病危险因素的有效控制、治疗策略的改进、无创性心血管成像等的应用有关。
特别是,心血管CT成像正逐步向心血管病高危人群的精确诊断和危险度精细分层方向发展,已取代了一些传统的、具有较大风险的或诊断精确度较低的检查方法。
我国心血管病患病率处于持续上升阶段。
这势必导致心血管CT越来越多的使用,随之而来的电离辐射损伤日益成为关注的重大问题。
尽管目前还没有直接的证据表明CT 的辐射损伤可以导致恶性肿瘤,但基于线性非阈值的理念,即使小剂量的电离辐射也可能有致癌风险。
因此,尽可能低的辐射剂量(as low as reasonably achievable,ALARA)原则得到普遍认可,该原则要求在尽可能低的辐射剂量下,保证足够诊断的图像质量和诊断准确性[1,2,3,4]。
近年来,提出了很多降低心血管CT辐射剂量的方法且均能在保证图像质量的同时降低辐射剂量,甚至降低对比剂的用量。
2011年国际心血管CT协会(society of cardiovascular CT,SCCT)出版了《心血管CT辐射剂量优化指南》;同年《中华放射学杂志》出版了《心脏冠状动脉多排CT 临床应用专家共识》[5],对指导心血管CT更安全使用起到很好的指导作用。
鉴于CT技术的迅速发展及近年来在降低CT辐射剂量方面取得的进步,我们结合文献和当前国内实际情况,编写了本共识,期望对规范国内心血管CT的使用,降低心血管CT的辐射剂量起到更好的推动作用。
一、辐射剂量的测量(一)CT剂量指数、加权CT剂量指数和容积CT剂量指数CT的基本辐射剂量参数是CT剂量指数(CT dose index,CTDI),它表示沿着Z轴方向产生一层图像的辐射剂量值。
该数值等于单次横断面扫描时轴位吸收剂量除以总的X线束宽度。
加权CT剂量指数(weighted CT dose index,CTDIw)是电离辐射在辐射中心和边缘的加权平均值,即在辐射中心计算的CTDI值的1/3与在外围计算的CTDI值的2/3之和。
关于冠脉钙化积分,搞懂十个问题1.钙化是怎么形成的?动脉钙化目前被认为是与年龄相关的必然被动过程,其原因目前认为与异位成骨(ectopic bone production)有关。
根据钙化形成的部位,一般会将冠脉钙化分为内膜钙化与中膜钙化两种形式。
内膜钙化与动脉粥样硬化密切相关,因此与动脉粥样硬化共享很多危险因素。
在斑块内炎症因子与脂质蓄积的刺激后,由于动脉壁内的血管平滑肌细胞(VSMCs)具有多向分化的潜能,开始成骨分化,造成内膜钙化。
内膜钙化使管腔变形,对PCI的影响较大。
中膜钙化与内膜钙化有着不同的产生机制,并不一定出现在粥样硬化斑块附近,而与慢性肾脏病、糖尿病、钙磷代谢紊乱关系更大。
从前认为中膜钙化是一种良性病变,但也发现中膜病变会使血管僵硬、可调节性差,增加心血管事件风险。
图1 两种不同的钙化模式2.冠脉钙化的危险因素有哪些?正如刚才所说的,内膜钙化与中膜钙化的原因不同,因此危险因素也不尽相同。
表1 内膜钙化和中膜钙化的危险因素(表格来自Madhavan MV, JACC, 2014)3.如何发现冠脉钙化?在冠脉钙化非常严重时,确实可能在X片上观察到,但在大多数情况下敏感度很低。
图2 胸片上的冠脉钙化在冠脉造影中可以观察到钙化,但与X片的问题相似,都是敏感性很低而特异性较高,因而并不是主要评估手段。
CT检测钙化不需要造影剂,在CT上表现为高密度影。
中膜的钙化通常为沿冠脉走行的规则平滑线性高密度影,而内膜的钙化通常是不规则、不光滑的点状影。
因为CT的空间分辨率较高,可以量化钙化的情况,就是我们今天所说的钙化积分。
血管内超声(IVUS)、光学相干断层成像(OCT)这两种腔内的影像学检查对钙化识别的敏感性、特异性都很好,同时能分辨钙化的层次。
但由于属于有创检查且一般仅对可疑病变的靶血管进行,因此不能像CT一样评估冠脉总体的钙化情况。
4.什么是冠脉钙化积分?冠脉钙化积分(Coronary Artery Calcification Score, CACS)是使用CT对冠脉整体的钙化情况进行量化评估,目前常用的计算方法有Agatston积分、体积积分和质量积分。
ACCF/AHA关于CT检测冠状动脉钙化积分在心血管整体危险性评估以及胸痛患者的评估中应用的
专家共识
2007-10-8 15:33:57 点击:
268 次发表评论投票推荐此文
关键字:动脉粥样硬化冠状动脉
编者按:本共识由美国心脏病学会基金会(ACCF)与美国心脏协会(AHA)发起与组织相关专家撰写,描述了ACCF/AHA关于CT检测冠状动脉钙化积分在心血管整体危险性评估以及胸痛患者的评估中应用的专家共识
本共识由美国心脏病学会基金会(ACCF)与美国心脏协会(AHA)发起与组织相关专家撰写,并得到动脉粥样硬化显像与预防学会(SAIP)和心血管计算机体层扫描学会(SCCT)认可。
自2000年ACC/AHA冠状动脉钙化积分专家共识颁布以后,不断有新的研究结果公布。
基于这些新的研究证据,本共识对原有文件进行了更新,其主要内容如下。
一、计算机体层成像(CT)扫描检测冠状动脉钙化积分在无症状的中度冠心病危险(10年预期冠心病事件发生率10%-20%)患者中的应用价值
现有研究证据表明,对于中度冠心病危险的患者,冠状动脉钙化病变的存在与患者预后密切相关。
冠状动脉钙化积分较高的患者可能应重新分类为高度冠心病危险群组,其治疗策略亦应作相应调整。
因此本共识修订委员会推荐在该人群中应用CT扫描技术检测冠状动脉钙化积分。
二、CT扫描检测冠状动脉钙化积分在低度冠心病危险(10年预期冠心病事件发生率不足10%)患者中的应用价值
现有研究证据未发现低度冠心病事件危险性的人群中冠状动脉钙化有助于患者预后评估,因此共识制订委员会不推荐在此人群中进行CT扫描检测冠状动脉钙化积分。
三、CT扫描检测冠状动脉钙化积分在高度冠心病危险(10年预期冠心病事件发生率超过20%,或已确诊冠心病)患者中的应用价值
由于这些患者已被相关指南确定为需要强化干预的高危人群,因此本专家委员会不推荐在此人群中进行CT扫描检测冠状动脉钙化积分。
四、对于钙化积分为0的中度冠心病危险患者是否应降低其干预力度?
目前尚无足够证据对这一问题做出最终结论。
因此,专家委员会建议对于冠状动脉钙化积分为0的中度冠心病危险患者仍应根据现行指南性文件进行药物性及/或非药物性干预。
五、对于中度冠心病危险患者,冠状动脉钙化积分是否较其他检测手段更有助于校正患者心血管疾病危险度?
迄今尚无头对头试验直接比较冠状动脉钙化积分与其他危险度评估手段在心血管疾病危险评估中的应用价值,因此根据现有研究结果不能对此做出肯定性结论。
六、当患者冠状动脉钙化积分较高时(超过400),是否应该进一步行其他检查?
根据现行相关指南,当患者因存在高危因素或存在高危疾病(例如糖尿病)而被分类为高危患者时,应立即采取强化预防或治疗措施。
现无证据表明对于高危患者进行其他无创性检查能够为其治疗决策提供有价值的信息。
七、冠状动脉钙化积分在不典型心脏综合征患者中有无应用价值?
现有证据表明,对于考虑为不典型心脏综合征的低危患者,检测其冠状动脉钙化积分有助于除外阻塞
性冠状动脉病变。
在此情况下还可以进行其他相关检查,以便进一步明确病变性质与严重程度。
但迄今为
止,尚无关于检测冠状动脉钙化积分与其他检查手段之间的头对头比较,因此不同检测技术的应用价值的大小尚不明确。
八、目前有关冠状动脉钙化积分的研究结果是否适用于某些特殊人群(如女性与黑人)?
目前有关冠状动脉钙化积分的资料主要来自于白人男性,专家委员会谨慎推荐将这些结果应用于白人女性与其他种族人群。
九、快速冠状动脉CT检查时如果在肺部或其他非心脏组织中发现钙化病变,应如何对待?
如果在检测冠状动脉钙化积分时发现其他部位的钙化病变,应该根据有关的放射学指南的要求对其进行进一步随访或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