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类设计三阶段
- 格式:ppt
- 大小:1.91 MB
- 文档页数:31
工业设计史人类设计活动的历史大体分三阶段,即设计的萌芽阶段,手工艺设计的萌芽阶段和工业设计阶段。
工业设计直到20世纪20年代才开始确立,作为一门独立完整的现代学科。
工业设计是商品经济的产物,它具有刺激消费的作用。
1919年德国包豪斯成立,进一步从理论上、实践上和教育体制上推动拉工业设计的发展。
美国著名设计师拉瑟尔·赖特1956年应邀去台湾讲学,在一定程度上推动拉台湾工业设计运动。
1987年中国工业设计协会成立,88年正式成立。
工业设计大致分三个发展时期。
第一时期:18世纪下半叶至20世纪初期,工业设计的酝酿和搜索阶段。
第二时期:第一和第二次世界大战之间,工业设计形成与发展时期。
第三时期:第二次世界大战之后,工业设计与科学技术紧密结合时期。
※※3即传统又现代※4主要在英国※5商品废止制、通用标准化设计※6塑料时代、反传统风格※7罗维航天设计大师(有洁癖)设计是人类为拉实现某种特定的目的而进行的一项创造性活动,是人类得以生存和发展的最基本活动。
从人类有意识地制造和使用原始的工具和装饰品开始,人类的设计便开始萌发拉。
设计的萌芽阶段从旧石器时代一直持续到新石器时代中期,其特征是用石、木、骨等自然材料加工制作成各种工具。
世界上最早的石器是在非洲的坦桑尼亚发现的,距今有300万至50万年。
距今七八千年,人类出现拉第一次社会分工,从采集、渔猎过渡到以农业为基础的经济生活,并有拉产品交换。
手工艺设计阶段由原始社会后期开始,经过奴隶社会一直持续到工业革命前。
手工业设计阶段有两个重点的特点,一是实用性;二是设计、生产、销售一体化。
制陶是通过火的应用,使泥土改变其内在性质。
这是人力改变天然物的开端,是人类发明史上重要的一页。
新石器时代晚期,彩陶出现。
彩陶是指一种绘有黑、红色装饰花纹的红褐色或棕黄色陶器。
陶器的造型一般是为拉适应生活实用而设计的。
小口尖底彩陶瓶中水用完时,瓶口自动朝下,打水时方便。
打满水时瓶口朝上,方便提运。
设计的三三法则:设计三阶段全流程思考及三种思维方式不知不觉已在互联网设计圈里行走十年,如何庆祝下自己这具有纪念意义的时刻?不如将这些年的设计思考与行动方式整理成文,在自我沉淀的同时如果能对其他设计师有参考价值那么再好不过。
毕业后曾做过五年视觉设计、又在阿里做过五年交互设计,其中穿插了三年带人的经验,如今探索在UX设计师的路上,想了想这段略复杂的经历所带给自己的好处是学会多角度看问题,通过不同岗位的技能与认知,帮助自己更好的做设计决策与设计推进。
此次的总结是对个人以往设计方法的系统性再思考并分享给感兴趣的小伙伴,有差异的观点也欢迎留言探讨。
设计成长带来的思维演变说到成长所带来的变化,自己的思维演变大致分为如下三阶段1.第一阶段,设计思维散碎不成形,在思考的维度和关联度上,往往疏漏较多。
2.第二阶段,发现更多关键点,并慢慢建立这些关键点之间的关联关系。
3.第三阶段,想到更多关键点及关键点的制约因素、发现更多关联。
如果用图示表示,它会是这样的过程三三法则(三阶段与三思维)这里面囊括了设计三阶段的全流程思考及三种重要的思维方式。
三阶段包含了设计前的洞察、设计中的创意与量化、设计后的实施,根据结果验证进行设计改进,带入下一轮的设计迭代,它是基于迭代的一种设计思路。
除三步骤外,将贯穿在设计全程中的三种重要的思维方式也一并纳入设计思考体系中,分别是批判性思维、创新设计思维、服务设计思维,三种思维贯穿在设计全流程中且在应用时可组合使用,然而每种设计思维展开都是很深的专业研究领域,篇幅所限,仅提取个人理解力所及的概要部分阐述(更多可参考文章尾部的延伸阅读)。
三三法则的价值•从设计思维与设计实践两个层面阐述,便于设计思维指导设计实践。
•力求从更全面的维度思考设计,相对提升设计质量。
•闭环迭代的思路是将每次项目的设计结果量化,通过设计结果验证,看看是否达成之前的设计目标、哪些问题仍然可以改善,通过迭代的方式将自家产品/服务质量持续提升,服务用户并以提供用户核心价值为目标,从而赢得用户的信赖与尊重,进而为企业赢得更大的可量化的商业价值。
设计史的发展历程设计史的发展历程可以追溯到人类最早开始创造和设计物品的时期。
以下是设计史的一些重要阶段和里程碑。
1. 史前时期(公元前3000年之前):人类开始制作和设计基本的工具、器皿以及住房。
原始设计主要考虑实用性和功能。
2. 古代设计(公元前3000年-公元476年):古埃及、古希腊、古罗马等文明中的设计突显出文化与艺术的结合。
建筑、雕塑、陶瓷等领域的设计开始注重美学和象征意义。
3. 中世纪设计(公元476年-1450年):这个时期的设计受到了基督教的影响,宗教和建筑的设计成为主要方向。
哥特式建筑的执政期间,建筑师开始设计各种拱顶、教堂和修道院。
4. 文艺复兴时期(14世纪末-16世纪末):这个时期的设计受到古希腊和古罗马文化的启发,人文主义思想在设计中得到体现。
艺术家、建筑师和雕塑家,如达·芬奇、米开朗基罗和拉斐尔等,以其优秀的作品对设计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5. 工业革命时期(18世纪末-19世纪末):随着工业技术的进步,大规模生产带来了新的设计需求。
机械和生产流程的设计成为重要的考虑因素。
受到工艺美术运动的影响,一些设计师开始注重手工艺和细节。
6. 现代主义设计(20世纪初-20世纪中叶):现代主义设计强调功能性、简洁性和实用性。
包括包豪斯学派在内的一些设计学校,推动了现代设计的发展。
这一时期的设计师,如鲁道夫·斯滕格尔、勒·柯布西耶、路易斯·康等,对现代设计的发展产生了重要的影响。
7. 后现代主义设计(20世纪中叶至今):后现代主义设计强调个性、多样性和非线性。
设计师越来越注重用户体验和文化背景对设计的影响。
数字技术的发展也为设计提供了新的表现形式和创作方式。
以上是设计史的一些重要阶段和里程碑,设计的发展在不同的历史时期产生了各种不同的设计风格和流派,对人类文明和社会进步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人本设计发展历程
人本设计(Human-centered design)是一种以人为中心的设计方法论,致力于理解用户的需求、期望和行为,并以此为基础进行产品、服务和系统的设计。
人本设计的发展历
程可以追溯至20世纪50年代,其实质是建立在以人为中心的理念之上,并受到行为科学、心理学和人机交互等领域的影响。
第一阶段:人本设计的起源(20世纪50年代-70年代)
人本设计最早萌芽于20世纪50年代,由工业设计师等专业人士提出。
这一时期人本
设计主要关注于人们对产品外观、功能和使用体验的反馈,试图将设计更加贴合人的需
求。
第二阶段:认知心理学的兴起(80年代-90年代)
在认知心理学等学科的影响下,人本设计进入了新的阶段。
设计师开始关注用户的认
知过程、心理需求和行为模式,通过这些研究来优化产品和服务的设计。
这一时期的发展
奠定了人本设计的理论基础。
第三阶段:数字化时代的崛起(21世纪初-至今)
随着信息技术的发展和数字化产品的普及,人本设计迎来了新的发展机遇。
设计师通
过用户数据的分析和用户体验的评估,不断优化产品和服务,实现更加个性化和精准化的
设计。
移动互联网、智能设备等新技术也为人本设计注入了新的动力和方向。
总结:
人本设计的发展历程可以概括为从对产品外观和功能的关注,到对用户心理和认知过
程的研究,再到利用数字技术实现个性化、精准化设计的新阶段。
未来,随着人工智能、
大数据等技术的发展,人本设计将面临新的挑战和机遇,持续推动人与技术、产品与用户
之间的更加紧密的互动和融合。
设计方法演化及其阶段特征辨析设计方法是设计人员为了解决设计问题而采用的有逻辑和系统性的方法。
设计方法的演化也是设计思想的演化,它反映了人类在设计领域认识和思考的不断深入和完善。
设计方法的演化也经历了不同的阶段,这些阶段各有特征和意义。
下面将分别讨论设计方法的演化及其阶段特征辨析。
第一阶段:手工媒介时期设计方法的第一阶段发生在手工媒介时期,这个时期是从古代一直延续到近代。
在这个阶段,设计人员依靠自己的手工技能完成设计,采用石笔、油墨、钢笔等手工书写工具制作图纸和方案。
设计人员要靠手工绘制大量的草图和手稿,以记录和表达设计思想。
在这个时期,设计方法注重手工模型制作,通过手工制作模型,验证设计方案的可行性。
手工媒介时期的设计方法受到手工技能、人力和工艺水平等因素的制约,设计时间长,效率低。
第二阶段:计算机辅助设计时期计算机辅助设计(CAD)技术的出现标志着设计方法的第二次演化阶段的开始。
CAD技术能够有效地缩短设计周期,提高设计效率,减少人力成本。
设计人员可以利用计算机完成草图、分析和模拟等设计任务,而不是像手工媒介时期那样需要花费大量的时间对手工草图和手稿进行更改和修改。
在这个阶段,数字化辅助设计工具非常重要,可以协助设计人员完成设计、验证方案,提高设计效率,并减少设计成本。
第三阶段:专业化设计工具时期设计方法的第三个阶段是专业化设计工具时期,这一阶段成就于计算机技术的发展。
设计方法中的专业化设计工具,包括封闭式CAD软件,如SolidWorks、CATIA、Pro/E、UG 等等。
专业CAD软件通过对设计工具、标准应用、材料和组件库进行整合,扩展了设计制作规划、收集和管理的能力,以实现完整、全面的设计流程。
在这个阶段,设计工具和熟练工人成为了制造业中重要的资产,像汽车工程、工业设计、零件制造等工艺领域的专业化工具得以广泛应用。
设计方法的第四个阶段是智能化设计时期,即基于人工智能和机器学习的设计方法。
设计的发展设计作为人类有意识、有目的的加工和制作活动分为三个阶段:设计萌芽阶段、手工艺阶段和现代设计阶段。
一、现代设计之前:萌芽与源泉1、萌芽:原始设计。
旧石器时期向新石器时期转变趋势表现:原始设计中石器作为代表性的设计具有:1、石器工具的种类从单一到多样化、专门化、和组合化。
2、制作技术由简单到复杂。
3、在造型上、形式上由粗陋到精致。
陶器的出现不仅增强了人类改造自然的信心,也开始改变了人类的生活方式,实现从游牧向定居方式的过渡,作为一个新开端,设计从此进入手工艺设计阶段。
2、源泉:手工艺设计。
手工制作的重要特点:1、在过程中,很少有基于生产的分工,因此设计与生产过程往往是统一的。
2、设计与生产密不可分,决定了设计者在身份上与生产者合一。
3、手工制作的方式决定了设计必然收到人类自然潜能的限制。
4、手工制作的方式局限还表现在材料的选择的有限性上。
手工艺设计阶段成果丰富,在设计材料和方法上进行了全面的探索,极大开拓了设计领域,充实了设计种类。
其作为原始设计向现代设计过渡的阶段,成为了现代设计发展的重要源泉(风格、方法、思想和观念)。
二、现代设计产生:酝酿与开端1、酝酿:18和19世纪的设计。
1756年瓦特发明蒸汽机标志传统社会向现代社会的转变。
①设计与工业革命。
工业革命使生产方式发生变化,商品生产中的劳动分工。
引发设计从生产中独立出来的概念,大批量的重复生产致使设计工作从生产过程中分离出来。
机器生产重复与机械性要求生产之前的仔细规划,使设计工作更加受到重视。
由此因设计完全运用在生产之外,没有脱离手工艺设计中装饰的特性,当生产规模扩大日趋复杂时使设计的问题暴露出来。
②现代生产技术与现代设计。
现代设计之父莫里斯反对机器大生产,只有回到手工艺的制作方式才能避免因劳动分工导致的技术与艺术、使用价值与美学价值的割裂状态。
“工艺美术运动”强调要忠实与材料和使用目的,创造出使用和朴素的作品。
主张艺术要和技术结合,反对“纯艺术”。
服装设计的发展历程服装设计既要有很强的审美观,和价值观,既然设计出来的衣服是要在生活中穿的,既要美观时尚,又要低调优雅,使服装永远不会落后,以下是店铺为大家整理的服装设计的发展历程,希望能帮到你。
服装设计的发展历程第一个阶段是人的裸体阶段。
即距今约300万年至40万年的旧石器时代早期,在这期间,地球上经历了三次冰河期,猿人靠自身的体毛抵御寒冷,裸态生活了200多万年。
这一阶段虽然没有任何关于衣物的现象出现,但却是服装发展过程中不可分割的一个部分;第二个阶段是原始衣物阶段,大约在40万年以前,地球上就出现了早期“智人”,他们使用石器进行劳动谋生。
约在10万年前出现了属于现代人种的早期“智人”,也称为“旧人”,会制造基本的衣着和式样进步的简单工具。
开始出现了饰物以装饰身体,这是服装发展过程中一个必不可少的环节,在距今4万年至1.5万年前的旧石器时代晚期,原始衣物已相当发展;第三个阶段是纤维织物阶段。
在第四纪冰期结束之后,“新人”随着自然环境的不断变化,从依靠狩猎、采集的生活,进入到定居的农耕生活时代。
在新石器时代已出现了纤维的制造(生产)与使用,从此揭开了人类纤维衣料的历史序幕,开始了真正意义上的服装发展历程。
1854年在瑞士湖底发现了距今约1万年前的亚麻残片,这是世界上发现的最古老的亚麻织物,在南土耳其发现了距今8千年前的毛织物残片,其经纬密度与今天的粗纺毛织物相同,说明了当时的纺织技术已相当发达。
我国也在五、六千年前的仰韶文化时期的遗址中,出土了许多与服饰相关的纺轮、骨针、骨笄,纺坠等实物,还有不少纺织物残留痕迹。
这些充分说明了人类在进入旧石器时代的农耕生活后,人类就开始穿用毛皮等制成的衣物,可以说,从40万年前的旧石器时代衣服就诞生了,从此开始了服装史的谱写。
服装设计基本简介服装设计顾名思义是设计服装款式的一种行业,服装设计过程“即根据设计对象的要求进行构思,并绘制出效果图、平面图,再根据图纸进行制作,达到完成设计的全过程”。
工业设计史绪论一、工业革命前的设计设计的萌芽阶段手工艺设计阶段二、工业设计可大致划分为三个发展时期1 、第一个时期(1750—1914年的工业设计)自18世纪下半叶至20世纪初期,这是工业设计的酝酿和探索阶段。
2、第二个时期(1915—1939年的工业设计)在一战和二战之间,这是现代工业设计形成与发展的时期。
3、第三个时期(1940年至当代的工业设计)在二战之后,这一时期工业设计与工业生产和科学技术紧密结合,因而取得了重大成就。
工业设计是以工业化大批量生产为条件发展起来的,与机械化生产密切相关。
三、工业设计发展中的流派和组织折衷主义 欧美各国 1820—1900工艺美术运动 英国 1880—1910 莫里斯,阿什比新艺术运动 欧洲各国 1890—1910 吉马德,戈地维也纳分离派 奥地利 1897—1933 霍夫曼德意志制造联盟 德国 1907—1934 穆特休斯,贝伦斯风格派 荷兰 1917—1931 里特维尔德构成派 苏联 1917—1928 马来维奇,塔特林包豪斯学校 德国 1919—1933 格罗披乌斯艺术装饰风格 法国 1925—1935流线型风格 美国 1935—1945 罗维,盖茨斯堪的纳维亚风格 斯堪的纳维亚 1930—1950 阿尔托现代主义 欧美各国 1920—1950 米斯,柯布西埃商业性设计 美国 1945—1960 厄尔有机现代主义 美国意大利斯堪 1945—1960 沙里宁,尼佐里理性主义 欧洲美国日本 1960—高技术风格 欧洲,日本 1960—1980波普风格 英国 1960—1970后现代主义 欧美各国 1965— 文丘里,索特萨斯解构主义 欧美各国 1980— 盖里,屈米绿色设计 欧美各国 1970—四、1、产生:20世纪20年代才开始确立。
2、工业设计产生的条件:现代化大工业的批量生产和激烈的市场竞争,其设计对象是以工业化方法批量生产的产品。
3、作用:工业设计是商品经济的产物,它具有刺激消费的作用。
3i设计思维模型
3I设计思维模型是一种常用于创新和问题解决的思维工具,它包括了Inspiration(灵感)、Ideation(构思)和Implementation(实施)三个阶段。
首先是Inspiration(灵感)阶段,这个阶段的重点是激发创意和想法的产生。
在这个阶段,人们通常会进行头脑风暴、观察和研究,以寻找灵感和发现问题的关键点。
这个阶段的目标是激发创造力,找到解决问题的切入点。
接着是Ideation(构思)阶段,这个阶段的重点是将灵感转化为可行的解决方案和构思。
在这个阶段,人们会进行概念化、原型制作和实验,以发展和完善他们的想法。
这个阶段的目标是产生创新的解决方案,并对其进行初步验证。
最后是Implementation(实施)阶段,这个阶段的重点是将构思转化为实际行动和成果。
在这个阶段,人们会进行规划、执行和评估,以确保他们的想法得以落实并产生实际价值。
这个阶段的目标是将创意转化为现实,并持续改进和优化。
总的来说,3I设计思维模型强调了创新过程中的灵感激发、构
思和实施三个关键阶段,帮助人们系统化地思考和解决问题,推动
创新的发展。
通过这个模型,人们可以更加有条理地进行创新工作,提高创意的质量和实施的成功率。
工业设计史(重点整理)1.人类设计活动的历史发展概要分为三个阶段,即设计的萌芽阶段、手工艺设计阶段和工业设计阶段。
萌芽阶段从旧石器时代,原始人类制作石器时已有了明确的目的性和一定程度的标准化,人类的设计概念便由此萌发了。
到了新石器时期,陶器的发明标志着人类开始了通过化学变化改变材料特性的创造性活动,也标志着人类手工艺设计阶段的开端。
而工业革命兴起,人类开始用机械大批量地生产各种产品,设计活动便进入工业设计阶段。
2.工业设计产生和发展的基础工业设计真正为人们所认识和发挥作用是在工业革命爆发之后,以工业化大批量生产为条件发展起来的。
1.工业设计的产生工业革命震撼了整个世界,工业革命宣告了传统手工艺生产方式的终结,机械化、批量化大生产促使社会各行业、各工种的分工细化。
在变革的过程中,逐渐体现出设计作为一种贯穿生产始终,并且有计划、有目的的协调、管理生产各环节思想方法的重要作用。
机器化的生产方式使大批区别于原来艺术品的拙劣工业商品出现在市场上,引起工业制品与需求者的利益冲突,工业振兴和设计危机的矛盾困扰着生产和生存质量的提高与发展。
这种情况下英国首次明确提出科学、工业和艺术要结合,主张国家应和政府有计划地组织、管理市政设计和工业制品设计,使当时的英国工业振兴找到了出路。
2.工业设计的发展20世纪,欧美国家现代设计运动影响了德国的机械化生产。
包豪斯打破了纯美术与实用美术的对立局面,以机器为创作工具,将设计成果纳入批量化生产中,使艺术与技术获得了新的统一。
二战之后百废待兴,各国工业设计师担负起重建家园及使产品重新走向世界,参与国际竞争的重任。
3.工业设计发展的三个主要历史阶段及其主要特点工业设计可大致划分为三个发展时期:一是1750-1914年的工业设计,自1750年至第一次世界大战爆发,这是现代工业设计的酝酿和探索阶段。
现代工业设计的基础逐步建立,并完成了有传统的手工业设计向工业设计的过度;第二个时期是1915年-1939年的工业设计,两次世界大战之间的年代是现代工业设计在经历了漫长的酝酿阶段之后走向成熟的年代。
工业设计史1、人类设计活动的历史大体可以划分为三个阶段,即设计的萌芽阶段、手工艺设计阶段和工业设计阶段。
2、设计是人类为了实现某种特定的目的而进行的一项创造性活动,是人类得以生存和发展的最基本的活动,它包含于一切人造物品的形成过程之中。
3、生存设计:在危急条件下,由生存的愿望和能力就会产生的设计4、手工艺设计阶段两个重要的特点:一是由于生活方式和生产力水平的局限,设计的产品大都是功能较简单的生活用品,如陶瓷制品、家具以及各种工具,其生产方式主要依靠手工劳动。
二是由于设计、生产、销售一体化,使设计者与消费者彼此非常了解,这就在设计者与使用者之间建立了一种信任感,使设计者有一种对产品和使用者负责的责任心,努力满足不同消费者的不同需要,因而产生了众多优秀的设计作品。
5、失蜡法是用蜡制成器形,然后用泥填充和加固,待干后再倒入铜液,蜡受热后熔成液体流出,原来有蜡处即形成铸造物。
6、汉代的漆器,明代的家具,宋代的瓷器。
7、明代家具发展的原因:(1)园林建筑兴起,家具作为园林建筑室内陈设的重要组成部分,自然也需要相应发展,园林荟萃的苏州成了家具制作的中心。
(2)木材丰富明代自郑和下南洋后,与东南亚各国交往更加密切,而这个地区是出产优质木材的地方。
因此,热带成长的花梨木、红木、紫檀等材料,得到了较充裕的供应。
这些木材具有质地坚硬、色泽和纹理优美的特点,这就为家具生产提供了良好的物质条件。
(3)木工工具的发展,明代手工艺进步,锤锻技术已大为提高,木工工具种类增多,质量较高,使精细的家具加工制作成为可能。
8、明代家具的艺术特色:可以用四个字来概括,即简、厚、精、雅。
简是指它造型洗练,不繁琐,不堆砌,落落大方。
厚是指它形象浑厚,具有庄穆、质朴的效果。
精是指它做工精细,一线一面,曲直转折,严谨准确,一丝不苟。
雅是指它风格曲雅,令人耐看,不落俗套,具有很高的艺术格调。
9、明代家具取得成就的重要因素:(1)注意意匠美,“巧而得体,精而合宜”。
简述工具的制造对设计发展的意义学号:姓名:一般来说,自从有人类生存就有了设计。
人类设计活动的历史大体可以划分为三个阶段,即设计的萌芽阶段、手工艺设计阶段和工业设计阶段。
设计的萌芽阶段可以追溯到旧石器时代,原始人类制作石器时已有了明确的目的性和一定程度的标准化,人类的设计概念便由此萌发了。
到了新石器时期,陶器的发明标志着人类开始了通过化学变化改变材料特性的创造性活动,也标志着人类手工艺设计阶段的开端。
而工业革命兴起,人类开始用机械大批量地生产各种产品,设计活动便进入了一个崭新的阶段--工业设计阶段。
工业革命后出现了机器生产、劳动分工和商业的发展,同时也促成了社会和文化的重大变化,这些对于此后的工业设计有着深刻影响。
随着商品经济的发展,市场竞争日益激烈,制造商们一方面大量引进机器生产,以降低成本,增强竞争力,另一方面又把设计作为迎合消费者趣味而得以扩大市场的重要手段。
但制造商们并没有对新的制造方式生产出来的产品进行重新思考,他们并不理解,机器实际上已经将一个全新的概念引入了设计问题。
他们坚信产品的艺术性是某种可以从市场上买到,并运用到工业上去的东西,即把装饰与设计等同起来,而不是将艺术与技术紧密结合,形成一个有机的整体。
为了满足新兴资产阶级显示其财富和社会地位的需要,许多家用产品往往借助新古典主义或折衷主义的风格来附庸风雅并提高身价,不惜损害产品的使用功能。
例如在1851年伦敦“水晶宫”国际工业博览会上,大多数展品极尽装饰之能事而近乎夸张。
这种功能与形式的分离,缺乏整体设计的状况,从反面激发了一些思想家,如英国的拉斯金和莫里斯等对设计进行探讨,从而拉开了从19世纪下半叶到20世纪初设计改革浪潮的序幕。
莫里斯身体力行,倡导了工艺美术运动,试图建立一种新的设计标准来拯救设计的危机,提出了“美与技术结合”的原则,主张忠实于材料,反对过分装饰。
19世纪末一场名为“新艺术”的设计运动在欧洲兴起,设计师力图用从自然界中抽象出来的形式代替程式化的古典装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