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数学:圆的切线的证明
- 格式:doc
- 大小:678.00 KB
- 文档页数:2
切线三大定理【知识要点】(按点列出)圆心角和圆周角、弦长、弧长的关系【教学过程】:【复习、新授、训练(例题与训练中的基础、拓展、综合、链接部分必与知识点紧密联系)、小结、作业)】知识点1.直线和圆的三种位置关系:知识点2.切线的判定和性质:判定:(1)当圆心到直线的距离d 等于半径r 时,直线是圆的切线;(2)经过半径外端垂直于的半径的直线,是圆的切线。
性质:如果一条直线与圆相切,另一条满足:(1)过圆心,(2)切点,(3)垂直于半径.其中任意两个条件,则必满足第三个条件。
知识点3、弦切角定理:弦切角等于所夹弧对的圆周角。
知识点4、切线长定理:从圆外一点向圆所引的两条切线段长相等;知识点5、圆幂定理:(1)PA ·PB=PC ·PD (2)PT 2=PA ·PB=PC ·PD知识点6、圆与三角形: d<r d=r d>r 关 系 相交 相切 相离 交点个数 两个交点 一个交点 没有交点 直线名称 割线 切线 不相交线 A PDC B A B T PD C Ac b A cADC B A B P1 2 +∠)12 r=(2)如图,是半圆的直径,EF BC ⊥于点,5BF FC=.已知点在的延长线上,与半圆 交于,且82AB AE ==,,则的长为多少.AB C DE F O考点3、圆和三角形(2011黑龙江省大庆)如图,△的两直角边边长为4,边长为3,它的内切圆为⊙0,⊙0与边、、分别相切于点、、,延长交斜边于点.(1)求⊙的半径长; (2)求线段的长.考点4、圆的综合题型已知:如图1,在直角梯形ABCD 中,AD ∥BC ,∠B=90°,AB=8厘米,AD=24厘米,BC=26厘米,AB 为圆O 的直径,动点P 从点A 开始沿AD 边向点D 以1厘米/秒的速度运动,动点Q 从点C 开始沿CB 边向点B 以3厘米/秒的速度运动,P 、Q 分别从A 、C 同时出发,当其中到达端点时,另一点也随之停止运动,设运动时间为t 秒.求(1)t 分别为何值时,四边形PQCD 为平行四边形、等腰梯形?(2)t 分别为何值时,直线PQ 与圆O 相切、相交、相离?(97年河北)【知识小结】(先由自己独立小结,最后由老师书面小结)直线与圆的关系:相交、相切、相离圆中切线三大定理:性质定理、判定定理、切线定理圆幂定理圆中内切三角形、四边形【作业】(精少,书面与识记部分均要求有)【教学后记】(对学生学习过程中的反应、吸收、优缺点与自己的教学方法进行反思)。
【初中数学】圆的相交弦定理、切割线定理和割线定理补充知识点一、相交弦定理1、相交弦在圆的内部相交的两条弦,称为相交弦.2、相交弦定理圆内的两条相交弦,被交点分成的两条线段的积相等。
几何语言:弦AB和CD相交于⊙O内一点P,那么PA·PB=PC·PD. 3、相交弦定理的证明证明:连接AC、BD由圆周角定理推论得:∠C=∠B,∠A=∠D∴△ACP∽△DBP∴ PA:PD=PC:PB二、切割线定理1、切割线定理从圆外一点引圆的切线和割线,切线长是这点到割线与圆交点的两条线段长的比例中项。
几何语言:BC是⊙O的一条割线,PA是⊙O的一条切线,切点为A,则:PA²=PB·PC。
2、切割线定理的证明证明:如图,连接AB,AC∵ PA是圆O的切线,由弦切角定理可得∴∠PAC=∠B∵∠APB=∠CPA∴△APC∽△BPA∴ PA:BP=PC:PA三、割线定理1、割线定理从圆外一点引圆的两条割线,这一点到每条割线与圆的交点的两条线段长的积相等。
几何语言:从⊙O一点P引圆的两条割线AB、CD,则:PA·PB=PC·PD.2、割线定理证明证明:如图,连接AD、BC,由圆周角定理推论,得:∠D=∠B∵∠BPC=∠DPA∴△BPC∽△DPA∴ PB:PD=PC:PA∴ PA·PB=PC·PD四、例题例1、如图,在⊙O中,弦AB=CD,AB⊥CD于点E,已知CE·ED=3,BE =1,求⊙O的直径。
解:作OH⊥AB于H,OG⊥CD于G,连接OA由相交弦定理得:CE·ED=AE·EB∴ 3=AE×1∴ AE=3∴ AB=AE+EB=3+1=4∴ AB=CD=4∴ AH=HB=2∴ HE=HB-EB=2-1=1∵ AB=CD,AB⊥CD∴ OH=OG∴四边形OGEH为正方形∴ OH=HE=1由勾股定理得,OA=,∴⊙O的直径为,例2、如题图,⊙O的弦AB,CD相交于点E,过点A作圆O的切线与DC的延长线交于点P,若PA=6,AE=9,PC=3, CE:ED=2:1 ,求BE的值。
初中数学什么是圆的切线
圆的切线是指与圆的边界相切且只有一个交点的直线。
下面我将详细介绍圆的切线的概念和性质:
1. 圆的切线定义:
圆的切线是指与圆的边界相切且只有一个交点的直线。
这个切点是圆上的点,切线与圆的边界只有这一个交点。
2. 圆的切线的性质:
-圆的切线与半径垂直,即切线与半径的夹角为90°。
-从圆的外部引一条直线与圆相交,如果直线与圆的边界相切,那么这条直线就是圆的切线。
-圆的切线长度等于从切点到圆心的半径长度。
-圆的切线与切点到圆心的连线共线。
-圆的切线是与圆心连线的直线中最短的一条。
3. 圆的切线的应用:
圆的切线在几何学和物理学中有广泛的应用。
例如,在光学中,圆的切线可以用于描述光线与曲面的相交关系;在工程学中,圆的切线可以用于定位和布局。
另外,圆的切线的性质也可以用于解决一些几何问题,如构造、证明等。
需要注意的是,圆的切线是一条直线,它与圆的边界相切且只有一个交点。
以上是关于圆的切线的概念和性质的介绍。
希望以上内容能够满足你对圆的切线的了解。
【初中数学】圆中弦切角及弦切角定理一、弦切角1、定义:顶点在圆上,一边和圆相交,另一边和圆相切的角叫做弦切角。
如图:2、弦切角的三种情况(1)圆心在弦切角外;(2)圆心在弦切角的一条边上;(3)圆心在弦切角内;二、弦切角定理及证明定理:弦切角的度数等于它所夹的弧的圆周角;弦切角的度数等于它所夹的弧的圆心角度数的一半。
已知:如图,PQ是圆O的切线,切点为P。
求证:∠APQ=∠ABP,2∠APQ=∠AOP.(1)当圆心在弦切角外部时证明:连接OA,OP,在非弦切角所夹弧优弧PA上任取一点B,连接BP和BA。
∵ OA=OP∴ ∠OPA=∠OAP∵ ∠OPA+∠OAP+∠POA=180°∴2∠OPA+∠POA=180°∵ PO为圆的切线,OP为半径∴ ∠OPA+∠APQ=90°∴ ∠OPA=90°-∠APQ∴ 2(90°-∠APQ)+∠POA=180°∴∠POA=2∠APQ∵ ∠POA=2∠ABP(同弧所对的圆心角是圆周角的2倍)∴ ∠APQ=∠ABP(2)当圆心在弦切角的一边上时证明:在非弦切角所夹弧AP上任取一点B,连接AB、PB ∵ AP为直径∴ ∠ABP=90°∵ PQ为圆的切线,OP为半径∴ ∠APQ=90°∴∠APQ=∠ABP∴2∠APQ=∠AOP(同弧所对的圆心角是圆周角的2倍). (3)当圆心在弦切角的内部时证明:连接OA,OP,在非弦切角所夹弧劣弧PA上任取一点B,连接BP和BA。
∵ OA=OP∴ ∠OPA=∠OAP∵ ∠OPA+∠OAP+∠1=180°∴2∠OPA+∠1=180°∵ PO为圆的切线,OP为半径∴ ∠OPA=∠APQ-90°∴ 2(∠APQ-90°)+∠1=180°∴ ∠1+2∠APQ=360°∵ ∠1+∠2=360°∴∠2=2∠APQ∴ ∠POA=2∠APQ(这里的∠POA是大于180°的角,是优弧AP所对的圆心角)∵ ∠POA=2∠ABP(同弧所对的圆心角是圆周角的2倍)∴ ∠APQ=∠ABP三、例题例1、已知:如图,直线BC切⊙O于B点,AB=AC,AD=BD,求∠A.解:由弦切角定理可得,∠DBC=∠A∵ AD=BD∴ ∠A=∠ABD∵ AB=AC∴ ∠ABC=∠ACB=2∠A∵ ∠A+∠ABC+∠ACB=180°∴5∠A=180°∴ ∠A=36°例2、已知:如图,直线DC与⊙O相切于点C,AB为⊙O直径,AD⊥DC于D,∠DAC=28°,求∠CAB的值。
例 如图,△ABC 内接于大⊙O ,∠B =∠C ,小⊙O 与AB 相切于点D .求证:AC 是小圆的切线.分析 AC 与小⊙O 的公共点没有确定,故应过O 作AC 的垂线段OE .再证明OE 等于小圆半径,用“到圆心的距离等于半径的直线是圆的切线”来判定AC 是小圆的切线. 证明 连结OD ,作OE ⊥AC 于E . ∵∠B =∠C ,∴AB=AC .又AB 与⊙O 小相切于D ,∴OD ⊥AB . ∵OE ⊥AC ,∴OD=OE .即小⊙O 的圆心O 到AC 的距离等于半径,所以AC 是小圆的切线. 说明:(1)本题为证明切线的两个常见方法(①连半径证垂直;②作垂直证半径.)之一;(2)本题为基本题型,但应用到切线的性质和判定;(3)本题为教材110页例4的变形题.例 (大连市,l 999)阅读:“如图△ABC 内接于⊙O ,∠CAE=∠B . 求证:AE 与⊙O 相切于点A . 证明:作直径AF ,连结FC ,则∠ACF =90°.∴ ∠AFC+∠CAF =90°. ∵∠B =∠AFC . ∴ ∠B+∠CAF =90°. 又∵ ∠CAE=∠B ,∴ ∠CAE+∠CAF =90°. 即AE 与⊙O 相切于点A .问题:通过阅读所得到的启示证明下题(阅读题中的结论可以直接应用).问题:通过阅读所得到的启示证明下题(阅读题中的结论可以直接应用).如图,已知△ABC 内接于⊙O .P 是CB 延长线上一点,连结AP .且PA 2=PB ·PC . 求证:PA 是⊙O 的切线. 证明:∵PA 2=PB ·PC ,∴PAPB PC PA .又∵ ∠P=∠P ,∴△PAB ∽△PCA . ∠PAB=∠C . 由阅读题的结论可知,PA 是⊙O 的切线. 说明:(1)此题的阅读材料来源于教材第117页B 组第1题;(2)应用“连半径证垂直”证明切线.例 (西宁,1999)已知:如图,Rt △ABC 中,∠C=90°,以AB 为直径的⊙O 交斜边AB 于E ,OD ∥AB . 求证:(1)ED 是⊙O 的切线;(2)2 DE 2=BE ·OD证明:(1)连结OE 、CE ,则CE ⊥AB . 在Rt △ABC 中,∵OA=OC ,OD ∥AB ,∴D 为BC 的中点,∴DE=CD , 又∵OC=OE ,OD=OD ,∴△COD ≌△EOD ,∴∠OED=∠OCD=90°,∴ED 是⊙O 的切线.(2)在Rt △ABC 中,CE ⊥AB ,∴△CBE ∽△ABC ,∴CB 2=BE ·AB , ∵OD 为△ABC 的中位线,∴AB=2OD ,BC=2ED ,∴(2ED )2=BE ·2OD 即2 DE 2=BE ·OD 说明:此题为综合题,主要应用切线的性质定理、判定定理、射影定理、中位线定理等知识.C典型例题四例 (北京市西城区试题,2002)已知:AB 为⊙O 的直径,P 为AB 延长线上的一个动点,过点P 作⊙O 的切线,设切点为C.(1)当点P 在AB 延长线上的位置如图1所示时,连结AC ,作APC 的平分线,交AC 于点D ,请你测量出CDP 的度数;(2)当点P 在AB 延长线上的位置如图2和图3所示时,连结AC ,请你分别在这两个图中用尺规作APC 的平分线(不写做法,保留作图痕迹),设此角平分线交AC 于点D ,然后在这两个图中分别测量出CDP 的度数;猜想:CDP 的度数是否随点P 在AB 延长线上的位置的变化而变化?请对你的猜想加以证明.解:(1)测量结果: 45CDP . (2)作图略.图2中的测量结果: 45CDP . 图3中的测量结果: 45CDP .猜想: 45CDP 为确定的值,CDP 的度数不随点P 在AB 延长线上的位置的变化而变化.证法一:连结BC .∵ AB 是⊙O 的直径, ∴ 90ACB .∵ PC 切⊙O 于点C , ∴ A 1.∵ PD 平分APC ,.454,3,21432 CDP A CDP∴ 猜想正确. 证法二:连结OC .∵ PC 切⊙O 于点C ,.901. CPO OC PC∵ PD 平分APC ,.45)1(212.121,31.3,.212CPO A CDP A A A OC OA CPO∴ 猜想正确.典型例题五例 (北京市崇文区,2002)已知:ABC ≌C B A ,3,5,90 AC AB B C A ACB ,对应边AC 与C A 重合,如图(1).若将C B A沿CB 边按箭头所示方向平移,如图(2),使边AB 、B A 相交于点D ,边C A 交AB 于点E ,边AC 交B A 于点F ,以C C 为直径在五边形CF C DE 内作半圆O ,设C B 的长为x ,半圆O 的面积为y .1.求y 与x 的函数关系式及自变量x 的取值范围; 2.连结EF ,求EF 与半圆O 相切时的x 的值.解:1.∵ ABC ≌C B A ,3,5,90 AC AB B C A ACB ,,4,.4x C B BC C C x C B BC28)24(2122 x x x y .以C C 为直径在五边形内作半圆,依题意,在运动过程中C A 、AC 与⊙O 始终相切,故只需考虑AB 与⊙O相切的特殊位置,以确定x 的最小值.当C B A 沿CB 边按箭头所示方向平移时, ∵ ABC ≌C B A , ∴ B B , ∴ B DB 是等腰三角形.又∵ ,,C O OC C B BC∴ .O B BO∴ O 是B B 的中点.∴ O 到BD 、D B 的距离相等.∴ AB 与⊙O 相切时,B A 必与⊙O 相切. 设切点分别为G 、H ,连结OG , 则有,,90B B BCA BGO ∴ BOG ∽BAC ..5244324,xx BA BO AC OG解之得.1 x当1 x 或4 x 时,不合题意,∴ 自变量x 的取值范围是41 x . 2.在C BE 和FC B 中,,90,,CF B E C B C B C B B B ∴ C BE ≌FC B .,90,//.C FC FC C E FC C E∴ 四边形CF C E 为矩形. 当EF 与⊙O 相切时,C C C E21. ).4(2143,43,43tan x x x C E BC AC C B C E B解之得.58 x典型例题六例 已知如图,在ABC 中,AC AB ,以AB 为直径的⊙O 交BC 于D ,过D 作⊙O 的切线交AC 于E ,求证:AC DE .分析:因为DE 是⊙O 的切线,D 是切点,所以连OD ,得DE OD ,因此本题的关键在于证明OD AC //. 证明 连结AD 、OD AB 为⊙O 的直径,AC AB , BC AD .D 是BC 中点,O 是AB 的中点, OD 为BAC 的中位线, AC OD // DE 是切线,D 为切点,OD 是⊙O 的半径 DE OD AC DE说明:连结OD 构成了“切线的性质定理”的基本图形,连结AD 构成了圆周角推论的基本图形.典型例题七例 如图,已知⊙O 中,AB 为直径,过B 点作⊙O 的切线,连线CO ,若OC AD //交⊙O 于D .求证:CD 是⊙O 的切线.分析:要证AD 是⊙O 的切线,只须证AD 垂直于过切点D 的半径,由此应想到连结OD .证明 连结OD OC AD // ,A COB 及ODA COD OD OA ,OAD ODA COD COBCO 为公共边,OB ODCOB ≌COD .即ODC B BC 是切线,AB 是直径, 90B , 90ODC , CD 是⊙C 的切线.说明:辅助线OD 构造于“切线的判定定理”与“全等三角形”两个基本图形,先用切线的性质定理,后用判定定理.典型例题八例 如图,以ABC Rt 的一条直角边AB 为直径作圆斜边BC 于E ,F 是AC 的中点,求证:EF 是圆的切线.分析:连OE ,因为EF 过半径OE 的外端,要证EF 是切线,只需证 90OEF . 思路1 连OF ,证OAF ≌OEF ,则有 90OAF OEF思路2 连AE ,则 90AEC ,证 90OAE FAE OEA FEA 证明1 如图,连OF 、OE ,的中位线是中点为中点为ABC OF AB O AC FB BC OF 1//,32 又B OE OB 3,即21 ,OE OA ,OF OF 所以OAF ≌OEF有 90OAF OEF 即EF OE , EF 过半径OE 的外端, 所以EF 是⊙O 的切线.证明2 如图,连结AE 、OE AB 是⊙O 直径 90AEBFA FE AC F AEC中点为9042314321OE OAEF OE 90 FE 过半径OE 的外端 所以EF 是⊙O 的切线说明:这里的辅助线OE ,仍然想着构造“切线判定定理”的基本图形的作用.典型例题九例 如图,已知弦AB 等于半径,连结OB 并延长使.(1)求证AC 是⊙O 的切线;(2)请你在⊙O 上选取一点D ,使得 (自己完成作图,并给出证明过程)证明:(1)即是⊙O 的切线.(2)①作BO 延长线交⊙O 于D ,连接AD ,,所以D 点为所求.②如图,在圆上取一点使得,连结,所以点也为所求.说明:证明一条直线是圆的切线,通常选择:(1)到圆心的距离等于圆的半径的直线是圆的切线;(2)经过半径的外端并且垂直于这条半径的直线是圆的切线.而涉及切线问题时,应灵活运用切线的性质,通常连结切点和圆心.题目的第(2)问是分类讨论问题,当题目中的图形未给定时,作图时,应将所有符合条件的图形作出,再分别解答.典型例题十例 已知:直线AB 经过⊙O 上的点C ,并且CB CA OB OA ,.求证:直线AB 是⊙O 的切线.证明 连结OC .∵CB CA OB OA ,,∴OC 是等腰三角形OAB 底边AB 上的中线. ∴.OC AB ∴AB 是⊙O 的切线.说明:本题考查切线的判定,解题关键是作出辅助线,易错点是把求证的结论“AB 是⊙O 的切线”.作为条件使用,造成推理过程中的逻辑混乱.典型例题十一例 如图,AB 是⊙O 直径,弦AB CD //,连AD ,并延长交⊙O 过点B 的切线于E ,作AC EG 于G .求证:.CG AC证明 连结BC 交AE 于F 点...21,32.31,//BF AF CD ABBE 为⊙O 切线,...54,21.9051,9042.EF AF EF BF BE ABAB 为直径,∴.AC BC..//,CG AC BC EG AC EG说明: 本题主要考查切线的性质,解题关键是作辅助线.典型例题十二例 如图,AB 是⊙O 的直径,CD 是⊙O 的切线,C 为切点,AD 交⊙O 于点E ,AC AB AD ,5,4 平分BDA .(1)求证:CD AD .(2)求AC .证明 (1)连OC .CD 切⊙O 于C ,∴.CD OC..//.32,21.31,CD AD AD OC OC OA解 (2)连BC .AB 是⊙O 的直径,∴ 90ACB .ABC ADC ,21,90 ∽.ACD∴.AD AC AC AB 即.52.45 AC ACAC 说明:在题目条件中若有切线,常常要作出过切点的半径.利用三角形相似的知识求出线段的长.典型例题十三例 (北京朝阳区试题,2002)已知:在内角不确定的ABC 中,AC AB ,点E 、F 分别在AB 、AC 上,BC EF //,平行移动EF ,如果梯形EBCF 有内切圆, 当21 AB AE 时,322sin B ; 当31 AB AE 时,23sin B (提示:43223 ); 当41 AB AE ,54sin B . (1)请你根据以上所反映的规律,填空:当51AB AE 时,B sin 的值等于_________; (2)当nAB AE 1时(n 是大于1的自然数),请用含n 的代数式表示 B sin ___________,并画出图形、写出已知、求证和证明过程。
切线和割线知识定位切割线定理是初中平面几何中的重要定理,它应用广泛,各地的中考题有相当多的题目都用到它,竞赛题也不例外.且题目新颖,灵活多变,学生往往甚感困难。
因此有计划、有目的、有步骤地对切割线定理进行补充、演化无疑是十分有益的。
知识梳理知识梳理1:切割线定理切割线定理:从圆外一点引圆的切线和割线,切线长是这点到割线与圆交点的两条线段长的比例中项。
是圆幂定理的之一。
几何语言:∵PT切⊙O于点T,PDC是⊙O的割线∴PT²=PD·PC(切割线定理)知识梳理2:割线定理从圆外一点引圆的两条割线,这一点到每条割线与圆的交点的两条线段长的积相等几何语言:∵PT是⊙O切线,PBA、PDC是⊙O的割线∴PD·PC=PA·PB(切割线定理推论)(割线定理)由上可知:PT²=PA·PB=PC·PD例题精讲【试题来源】【题目】如图,等边三角形ABC中,边AB与⊙O相切于点H,边BC,CA与⊙O交于点D,E,F,G。
已知AG=2,GF=6,FC=1.则DE=_______.【答案】21【解析】2由切割线定理可知16:4又AH AG AF,AHAC AG=•=∴==2又99故5则25又7,9,AC AG GF FCAB ACBHBD BE BHCE CD CF CG BC AC=++=∴===•==•=•===【知识点】切线和割线【适用场合】当堂例题【难度系数】3【试题来源】【题目】如图,⊙O和⊙O′都经过点A和B,PQ切⊙O于P,交⊙O′于Q,M,交AB的延长线于N.求证:2PN MN NQ=⋅.【答案】【解析】【知识点】切线和割线【适用场合】当堂例题【难度系数】3【试题来源】【题目】如图,已知点P是O外一点,PS,PT是O的两条切线,过点P作O的割线PAB,交O于A.B两点,并交ST于点C,求证:1111()2PC PA PB=+.【答案】【解析】【知识点】切线和割线【适用场合】当堂例题【难度系数】3【试题来源】【题目】如图,设△ABC是直角三角形,点D在斜边BC上,BD=4DC。
用切线的性质牵线搭桥袁芝馨圆的切线是圆中一个非常重要的知识点,前面我们已经给同学们介绍了如何进行切线的判定,这一讲我们将给同学们介绍如何灵活运用切线的性质,为圆中有关的证明与计算牵线搭桥. 一、与切线有关的性质1.切线的性质定理:圆的切线垂直于过切点的半径. 2.切线的有关性质: (1)与圆只有一个交点;(2)圆心到切线的距离等于半径(d=r ); (3)切线垂直于过切点的半径;(4)经过圆心垂直于切线的直线必过切点; (5)经过切点垂直于切线的直线必过圆心.【说明】:(4)、(5)只是由(3)推出的有关性质. 3.切线长定理从圆外一点可以引圆的两条切线,它们的切线长相等,这一点和圆心的连线平分两条切线的夹角. 4.已知切线常考虑:(1)切线的性质(垂直于过切点的半径);(2)切线长定理.5.已知切线常做的辅助线:作过切点的半径,构造直角三角形.二、例题讲解例1 如图1,AE 与⊙O 相切于点B ,AO 的延长线交⊙O 于点C ,连结BC . 若∠A=36°,则∠CBE 的度数为_______.分析:连接OB (图2),则△ABO 为直角三角形,而△OBC 是等腰三角形,利用角之间的关系进行相互转换,便可求得∠CBE 的度数.解:连接OB (图2),∵ AE 为⊙O 的切线, ∴ ∠ABO=90°. 在Rt △ABO 中,∵∠A=36°, ∴∠AOB=54°. ∵ OB=OC ,∴∠C=∠OBC , ∴ ∠AOB=∠OBC +∠C=2∠C . ∴∠C=27°.∴∠CBE=∠A+∠C=63°.思考:若将∠A=36° 换成∠A =α ,那么∠CBE 的度数是多少?(答案:︒+452α)COBECOABE例2 如图1,AB 为⊙O 的直径,PQ 切⊙O 于点T ,AC ⊥PQ 于点C ,交⊙O 于点D . (1)求证:AT平分∠BAC ;(2)若AD=2,TC=3,求⊙O 半径的长.【分析】(1)连结OT (图2),因为PQ 是⊙O 的切线,利用切线的性质,再进行角之间的相互转换,便可以得出结论;(2)过点O 作OM ⊥AC (图3),由垂径定理和勾股定理可以求出⊙O 半径的长. (1)证明:连结OT (图2), ∵ PQ 是⊙O 的切线,∴ OT ⊥PQ .∵ AC ⊥PQ ,∴ AC ∥OT .∴∠OTA=∠TAC . ∵ OA=OT ,∴∠OTA=∠OAT . ∴∠OA T=∠CAT .即AT 平分∠BAC . (2)解:过点O 作OM ⊥AC (图3), ∴ AM=MD =21AD=1 . 又 ∠OTC=∠ACT=∠OMC =90° ∴ 四边形OTCM 是矩形. ∴ OM=TC=3.在Rt △AMO 中, ∵ OA 2=OM 2+AM 2=()23+12= 4,∴ OA=2.即⊙O 半径的长为2.说明:灵活运用圆的有关知识是解题的关键.思考:若连结BD 交OT 于点E (如图4),也可以求出⊙O 半径的长,请同学们课下完成.例3 已知:如图1,BAP 是⊙O 的割线,AB 是⊙O 的直径,PC 是⊙O 的切线,C 为切点,BD ⊥PC 于点D ,交⊙O 于点E ,且PA=AO=1.(1)求∠P 的度数; (2)求DE 的长.分析:由AB 是⊙O 的直径,PC 是⊙O 的切线,故连结OC 、AE 后(图2),可得∠PCO =∠AEB = 90°.利用直角三角形的有关知识,可求得∠P 的度数和DE 的长.解:(1)连结OC (图2),∵ PC 是⊙O 的切线,∴∠PCO = 90°. 在Rt △OCP 中,∵ PA=AO=OC ,图1 AB D O例2图1例2图2例2图3例2图4∴ OC=21PO .∴∠P=30°. (2)在Rt △BDP 中,∵ PB=AP+AO+BO=3,∠P=30°, ∴ BD=21PB=23. 连接AE ,∵ AB 是⊙O 的直径,∴ ∠AEB =90°. ∴ ∠AEB=∠D = 90°.∴ AE ∥PD . ∴ ∠EAB =∠P =30°.∴ BE=21AB=1. ∴ DE=DB -BE=21. 答:∠P=30°,DE=21. 说明:已知切线通常作过切点的半径,已知直径通常构造直径所对的圆周角.例4 如图1,AD 是半圆O 的直径,AB 、CD 与半圆O 切于点A 、D ,BC 切半圆O 于点E ,如果AB=4,CD=9,求半圆O 的直径.分析:由于BC 、CD 是由半圆O 外的一点C 向圆所作的两条切线上的线段,即切线长(切线AB 与BC 同理),因此可以利用切线长定理求出直径的长.解:过点B 作BF ⊥CD 于F ,如图2,∵ BA 是半圆O 的切线,AD 是半圆O 的直径, ∴ BA ⊥AD . 同理CD ⊥AD , ∴ 四边形ABFD 是矩形.∴ BF=AD ,FD=BA=4. ∴ CF=CD -CF=5. ∵ CB 、BA 和CD 都是半圆O 的切线, ∴ CE=CD=9,BE=BA=4. ∴ CB=CE+EB=13. 在Rt △CFB 中,∵ 22CF CB BF -==12. ∴ AD=12.即半⊙O 直径的长为12.说明:(1)由于AB 、CD 、BC 都是半圆O 的切线,在有关圆的切线计算问题中,我们可联想切线长定理;(2)直角梯形常用的辅助线是做它的高线.图1。
初中圆的切线知识点总结
嘿,同学们!今天咱就来好好聊聊初中圆的切线知识点,这可重要啦!
咱先说说啥是圆的切线吧。
想象一下啊,圆就像一个超级大的甜甜圈,切线呢,就像是一个勇敢的战士,笔直地冲向这个甜甜圈,并且只和甜甜圈接触了那一下,这就是切线啦!比如,你拿根笔直的铅笔去靠近一个圆形的物品,铅笔就是切线呢!
那怎么知道一条线是不是圆的切线呢?这可得注意几个关键点哦!如果一条直线经过圆上的一点,并且和过这个点的半径垂直,那它肯定就是切线啦!就好像你要过一条河,只有笔直地走那座桥才行,歪了可就掉河里啦!
还有呢,切线的性质也很关键呀!切线和圆只有一个交点,这是多么专一呀!再比如说,你有个好朋友只对你好,其他人都不理,这切线对圆就是这么专一!而且切线垂直于经过切点的半径,这就像有个大力士在那撑着,特别稳当。
那还有什么秘密呢?如果圆外一点引圆的两条切线,它们的切线长相等哦!这就像你有两个一样厉害的小伙伴,他们的能力不分上下呢。
哎呀呀,圆的切线知识点是不是很有趣呀?大家可得好好掌握,以后做题就会轻松很多啦!我觉得呀,这圆的切线就像是一把钥匙,能打开很多难题的大门呢!所以大家一定要认真学,别小瞧它哦!
我的观点就是:圆的切线知识点虽然有点难度,但只要用心去学去理解,就一定能学好,能让我们在数学的世界里畅游无阻!。
中国最大的教育门户网站 圆的切线的证明
一、“见切点,连半径”――证明半径与直线垂直 例1.AB 是O 的直径,AB AC ⊥,BC 交⊙O 于P Q ,是AC 的中点.求证:QP
是⊙O 的切线.
分析:本例中,要证明“QP 是⊙O 的切线”,因为P 在⊙O 上,如果结论成立,则点P 肯定是切点,所以只要连接OP ,证明OP PQ ⊥即可.
证明:连接OP ,PA ,
AB 是⊙O 的直径,90APB ∠=︒∴. 在Rt APC △中,Q 是AC 的中点,
PQ AQ =∴,QAP QPA ∠=∠∴.
又OP OA =,OAP QPA ∠=∠∴,OAQ QPO ∠=∠∴.
AB AC ⊥,OP PQ ⊥∴.QP ∴是⊙O 的切线.
二、“过圆心,作垂线”――证明垂线段等于半径
例2.直角梯形ABCD 中,以腰CD 为直径的⊙1O 恰与另一腰AB 相切,求证:以腰AB 为直径的⊙2O 也与腰CD 相切.
分析:要证明以腰AB 为直径的⊙2O 与腰CD 相切,因为⊙2O 的半径是AB 的一半,由切线的定义可知,CD 如果与⊙2O 相切,则2O 到CD 的距离应等于半径1
2
AB ,
所以过2O 作2O E CD ⊥,证明21
2
O E AB =
即可. 证明:过1O 作12O O AB ⊥,则22O A O B =, 作21DF O O ⊥于F ,作2O E CD ⊥于E ,
AB 与⊙1O 相切,121O O O D =∴.
211211Rt Rt O O E DO F O O E DO F ∠=∠,∴△≌△,
2O E DF =∴.
B
C
Q P
O
A B C
D
E F
1O
O
中国最大的教育门户网站 2DF O A =,21
2
O E AB =
∴,∴以腰AB 为直径的⊙2O 也与腰CD 相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