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年护理学—第三章 重点、考点
- 格式:doc
- 大小:22.50 KB
- 文档页数:3
老年护理学考试重点总结第一篇:老年护理学考试重点总结1居家养老照顾模式是指老年人居住在家中, 由专业人员或家人及社区志愿者对老年人提供服务和照顾的一种新型社会化养老模式,而不是指我国传统的家庭养老方式2.老年保健:是指在平等享用卫生资源的基础上,充分利用现有的人力、物力,以维护和促进老年人健康为目的,展老年保健事业,使老年人得到基本的医疗、护理、康复、保健等服务3.心理健康:是指在身体、智能以及情感上与他人的心理健康不相矛盾的范围内,将个人心境发展成最佳状态4.老年护理学;是研究诊断和处理老年人对自身现存的和潜在的健康问题的反应的学科。
5.疼痛;是感觉刺激而产生的一种生理、心理反应及情感上的不愉快经历。
6.临终关怀;是一种特殊的卫生保健服务,指由多学科多方面的专业人员组成的临终关怀团队为临终病人及其家属提供全面的舒缓疗护,以使临终病人缓解极端的的病痛提高生存质量,维护病人尊严7直立性低血压:平卧10分钟后测量血压,再于直立1分钟3分钟5分钟后各测定血压一次,如直立时任何一次收缩压比卧位降低大于等于20毫米汞柱或者舒张压降低大于等于10毫米汞柱8药物不良反应:在常规剂量情况下,由于药物或药物相互作用而发生与防治目的无关的.不利或有害的反应,包括药物副作用.毒性作用.变态反应.继发反应和特异性遗传素质有关的反应等9合理用药:根据疾病种类,患者状况和药理学理论选择最佳的药物及其制剂,制定或调整给药方案,以期有效.安全.经济地防治和治愈疾病的措施10跌倒:是一种不能自我控制的意外事件.主、指个体突发的.不自主的.非故意的体位改变.而脚底以外的部位停留在地面地板上或者更低的地方老年药动力学改变特点:药物代谢动力学过程减慢,绝大多数药物的被动转运吸收不变而主动转运吸收减少,药物代谢减弱,药物排泄功能降低,血药浓度增高老年药效学改变的特点:对大多数药物的敏感性增高.作用增强,对少数药物的敏感性降低,药物耐受性降低,药物不良反应发生率增加,用药依从性降低1.病理性老化特点:累积性普遍性渐进性危害性内生性。
1平均预期寿命:简称平均寿命,是指通过回顾性死因统计和其它统计学方法,计算出一定年龄组的人群能生存的平均年数。
健康期望寿命:是指去除残疾和残障后所得到的人类生存曲线,即个人在良好状态下的平均生存年数.2世界卫生组织对老年人年龄划分有两个标准:发达国家:≧65岁;发展中国家:≧60岁人口老龄化简称人口老化是人口年龄结构的老龄化;是指老年人口占总人口的比例不断上升的一种动态过程。
3“健康老龄化”(healthy aging)是通过提高整个老年群体的心理和生理健康水平,减少医疗支出和延长老年人的有效劳动寿命,促进老年人人才资源的开发和利用,将老龄化对社会的不利影响转化为积极因素.4积极老龄化:是在健康老龄化基础上提出的新概念,他强调老年群体和老年人不仅在机会、社会、心理方面保持良好的状态,而且要积极地面对晚年生活,作为家庭的社会的重要资源,,继续为社会做出有益的贡献.5老年护理学:是研究、诊断和处理老年人对自身存在的和潜在的健康问题的反应的学科。
是护理学的一个分支。
老年护理目标:增强自我照顾能力;延缓恶化及衰退;提高生活质量;支持濒死病人并保持其舒适及尊严6自我保健就是自己利用所掌握的卫生知识和养生保健方法,不依赖医务人员、完全靠自己和家庭成员的力量,对身体进行监测、观察、诊断、治疗、护理、预防和养生,并建立起一套适合自己和家庭成员健康长寿的养生保健方法。
7心理健康,是指在身体、智能以及情感上与他人的心理健康不相矛盾的范围内,将个人心境发展成最佳状态。
心理健康不仅意味着没有心理疾病,还意味着个人的良好适应和充分发展。
8老年保健:是指在平等享用卫生资源的基础上,充分利用现有的人力、物力,以维护和促进老年人健康为目的,发展老年保健事业,使老年人得到基本的医疗、护理、康复、保健等服务。
世界卫生组织老龄化社会的划分标准1、世界人口老龄化的趋势与现状•人口老龄化的速度加快•老年人口重心从发达国家向发展中国家转移•人口平均预期寿命不断延长•高龄老人(80岁以上老年人)增长速度快•老年妇女是老年人口中的多数“健康老龄化”(healthy aging)是通过提高整个老年群体的心理和生理健康水平,减少医疗支出和延长老年人的有效劳动寿命,促进老年人人才资源的开发和利用,将老龄化对社会的不利影响转化为积极因素。
第三章老年人认知与感知的护理学习目的及要求1.了解与感知、认知相关的系统、组织老化性改变2.掌握意外伤害的危险因素及护理3.熟悉感觉功能障碍护理4.了解老视、老年性性聋、老年性白内障、帕金森病的护理重点1.意外伤害的危险因素及护理第一节与感知、认知相关的系统、组织老化牲改变一、感觉系统1.视觉(1)角膜:随着老龄化,角膜表面的微绒毛显著减少.导致角膜上皮干燥和角膜透明度降低,视力减退。
角膜变平,使角膜的屈光力减退引起远视和散光。
此外,角膜边缘基质出现灰白色环状类脂质沉积,称“老年环”。
(2)结膜:由于血管硬化变脆,老年人易发生结膜下出血。
(3)虹膜:虹膜血管与虹膜实质的硬化.导致瞳孔变小,对光反应不灵敏。
(4)晶体:原为富有弹性的透明体。
老年人晶体体积增大,晶体中非水溶性蛋白质逐渐增多,导致晶体逐渐硬化、弹性降低.加上睫状肌功能减弱,引起眼的调解功能逐渐减弱形成老视。
部分老年人,晶体的透明度进一步减弱,并可发生混浊,形成老年性白内障。
晶体老化,对短波长光线吸收多于长波长光线.使老年人对红绿光的感觉减退。
因晶体悬韧带张力下降,易引起晶体前移,使原有前房角狭窄者房角关闭,影响房水的回流,致眼内压升高。
(5)玻璃体:其老化的主要表现为液化和玻璃体后脱离。
随年龄增长,玻璃体液化容积不断扩大。
玻璃体后脱离使视网膜脱离的可能性增加。
脱离的玻璃体随着眼球转动时,牵拉视网膜可引起“闪光感”。
由于老年期瞳孔括约肌张力相对增强,使瞳孔始终处于缩小状态,进入眼内的光线减少,视野明显缩小。
老人可能诉说视物不甚明亮。
到室外时往往感觉耀眼;或由明处到暗处时感觉视物困难。
(6)视网膜:可出现眼底动脉硬化.脉络膜变厚,视网膜变薄,黄斑变性,视力减退。
患有高血压或糖尿病的老年人,易发生出血或血管阻塞。
(7)泪器:老年人的泪腺萎缩,泪液分泌减少,眼睛发干和角膜的透明性降低。
同时,老年人泪管周围的肌、皮肤弹性均减弱,收缩力差,不能将泪液很好的收人泪管,故有些老年人常有流泪现象。
老年护理学—第三章重点、考点
名词解释题
1.跌倒是指人体失去正常的姿势,不自主地跌落在地面或较低的平面上。
2.中暑由于长时间处于高温的环境下,身体的散热过程受抑制,导致体温调节障碍和体温过高,引起中暑。
简答题
1.简述预防跌倒的护理。
答:(1)-般预防措施,包括经常测量血压,改善视力、听力、认知、情绪。
(2)不要攀高取物。
(3)保证良好的睡眠质量。
(4)环境与衣着的改善。
2.老年人中暑和低体温综合征的预防。
答:(1)在室内放置温度计有助于了解温度的变化,并依据其变化及时打开或关闭门窗以保持合适的室温,及时添减衣物帮助体温维持恒定。
为及时发现老年人低体温,最好备有最低刻度为25℃的特殊体温计。
(2)在高温季节应鼓励老年入主动多饮水,加强室内的通风降温,减少不必要的户外活动。
在寒冷季节,及时添加衣物,注意头和脚部的保暖,多进食高热量的食物,适当增加肢体的活动,避免服用镇静剂,这些措施均有助于减少低体温综合征的发生。
(3)对于孤寡独
居、空巢家庭、活动不便的老年人,建立定期访视制度,将有需要的老年人暂时安置在有防暑防寒设施的社区中心。
3.简述老年人co和化学品中毒的预防措施。
答:(1)预防c0积聚引起中毒。
(2)归类放置有毒化学品。
(3)正确使用化学品。
(4)预防自杀性化学品中毒。
4.老年人交通事故伤害的预防措施包括哪些?答:(1)提高交通安全意识。
(2)改变不安全的交通行为。
(3)采用恰当的防范措施。
5.简述co及化学品中毒的原因。
答:CO中毒的主要原因是采用烧煤取暖,老人长时间呆在通风不良的室内’或燃气具使用不当造成煤气泄露。
化学品的中毒最主要的原因是由于老年人视力、记忆力和理解力下降,造成药物或其他有毒化学品的误服、重复复用、过量服用等,或者老年人自杀。
论述题
1.试述中暑的救治护理要点。
答:(1)尽快让病人脱离高温环境。
最好将病人移至25°左右的空调环境中。
(2)采取
降温措施。
给予温水湿敷胸腹并加强通风。
高热的病人给予温水擦浴,肌内或静脉注射复方冬眠灵。
(3)迅速纠正病人的失水,维持电解质平衡。
使尿量保持在每小时50ml 以上。
(4)严密监护,及时发现并发症。
(5)加强护理,促进康复。
2.试述老年人烧伤的主要预防措施。
答:(1)用电用火安全教育。
(2)避免用电用火时发生遗忘。
(3)防止热液倾倒。
(4)预防低温烧伤。
(5)避免电热器烧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