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内外老年病发展现状共90页文档
- 格式:ppt
- 大小:7.58 MB
- 文档页数:90
中国人口老龄化发展趋势预测研究报告(2006年2月23日发布、以2005年为基准)21世纪是人口老龄化的时代。
目前,世界上所有发达国家都已经进入老龄社会,许多发展中国家正在或即将进入老龄社会。
1999年,中国也进入了老龄社会,是较早进入老龄社会的发展中国家之一。
中国是世界上老年人口最多的国家,占全球老年人口总量的五分之一,中国的人口老龄化不仅是中国自身的问题,而且关系到全球人口老龄化的进程,备受世界关注。
为了摸清中国老年人口及老龄化发展的基本态势,掌握未来中国老龄问题的基本国情,全国老龄工作委员会办公室对中国人口老龄化的发展趋势进行了专题预测研究,基本情况如下。
一、中国人口老龄化的压力已经开始显现目前,中国已有21个省(区、市)成为人口老年型地区。
自1982年第三次人口普查到2004年的22年间,中国老年人口平均每年增加302万,年平均增长速度为2。
85%,高于1.17%的总人口增长速度。
2004年底,中国60岁及以上老年人口达到1。
43亿,占总人口的10.97%.老龄化水平超过全国平均值的有上海(18。
48%)、天津(13。
75%)、江苏(13.75%)、北京(13。
66%)、浙江(13。
18%)、重庆(12。
84%)、辽宁(12.59%)、山东(12.31%)、四川(11.59%)、湖南(11。
51%)和安徽(11.18%)等11个省市。
人口老龄化给中国的经济、社会、政治、文化等方面的发展带来了深刻影响,庞大老年群体的养老、医疗、社会服务等方面需求的压力也越来越大。
养老保障的负担正日益沉重。
2004年,中国基本养老保险的支出总额达到3502亿元,比2000年增加了65.5%,中央财政对基本养老保险的补贴支出攀升到522亿元。
离休、退休、退职费用也呈现连年猛增的趋势。
政府、企业、社会都已经感到养老保障方面的压力正在显著加大。
老年人医疗卫生消费支出的压力越来越大.据测算,老年人消费的医疗卫生资源一般是其他人群的3—5倍.2004年,中国基本医疗保险基金支出达862亿元,占基金收入的75。
我国老年慢性病现状及发展趋势报告我国老年慢性病现状及发展趋势报告发布单位:中国老龄科学研究中心社会保障与产业研究室发布时间:2005年我国是世界上人口最多的国家,同时也是老年人口最多的国家。
人口老龄化发展速度之快,老年人口规模之大,在世界人口发展史上也是空前的。
人口老龄化不仅仅是老年人口迅速增加的问题,更重要的是人口老龄化过程中的高龄化问题。
高龄老人的快速增长,将产生老年人口总体健康水平下降,老年慢性非传染性疾病的增加,需要家庭和社会照料的老人大量增加。
然而,家庭结构小型化,两代人分居的倾向,家庭功能的外移,家庭照料资源的匮乏,家庭用于治疗慢性病和护理费用投入越来越多。
在目前我国养老服务社会化程度还不高的情况下,照料大量的体弱多病的高龄老人、卧床老人、活动能力下降的老人,社会和家庭负担也越来越重。
这是一个需要现在我们认真对待的并及早制定对策的重要问题。
一、中国人口老龄化现状与发展趋势2005年我国60岁以上老年人口达到1.45亿,占总人口的比例已经超过11%,据预测,到2050将达到4.5亿左右,占总人口的比例将超过30%。
21世纪上半叶我国人口老龄化开始向高龄化迅速发展。
2000年80岁以上的高龄老年人已经达到1199万,占总人口的比例接近1%,到2050年将会提高到近7%,高龄老人人数将超过一亿。
各年龄组的老年人口无论是增长幅度还是增长速度在未来50年中都远远快于总人口的增长速度。
与世界其他老年型国家和地区相比较,我国人口老龄化有如下特点:(1)老年人口基数大。
我国目前有1.4亿老年人,占世界老年人口的22%,占亚洲老年人口的40%。
到2050年,老年人口将增加到4.5亿以上,占当时世界老年人口的22.3%,亚洲老年人口的35%。
届时我国老年人口比发达国家和地区的老年人口总和还要多,即世界上每4个老年人中就有1名中国的老年人。
(2)老龄化速度比较快。
从1980~1999年,我国人口年龄结构基本上完成了从成年型向老年型的转变过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