脓毒血症患者早期液体复苏治疗的监测与护理
- 格式:pdf
- 大小:118.43 KB
- 文档页数:3
脓毒性休克:护理过程与应对策略简介脓毒性休克是一种严重的感染性疾病,常见于细菌感染引起的全身炎症反应综合征。
本文档旨在介绍脓毒性休克的护理过程和应对策略,以帮助护士提供高质量的护理服务。
护理过程1. 早期识别:护士应学会早期识别脓毒性休克的风险因素和症状,包括高热、心率增快、低血压等。
通过监测患者的生命体征和病情变化,及时发现并诊断脓毒性休克。
2. 快速干预:一旦诊断脓毒性休克,护士应立即采取干预措施,包括给予大量液体复苏、抗生素治疗、升高患者头部、保持呼吸道通畅等。
护士应密切监测患者的血压、心率、尿量等指标,及时调整治疗方案。
3. 综合治疗:护士需与医生和其他医疗团队成员合作,制定并执行综合治疗计划。
该计划可能包括使用血管活性药物、纠正电解质紊乱、支持呼吸功能等。
护士应定期评估患者的病情和治疗效果,并及时调整治疗方案。
4. 持续监测:护士应持续监测患者的生命体征和病情变化,包括血压、心率、呼吸、尿量等指标。
护士还需密切观察患者的意识状态、皮肤情况等,及时发现并处理可能的并发症。
应对策略1. 团队合作:护士应与医生、护士长和其他护理人员密切合作,共同制定和执行护理计划。
通过团队合作,可以提高护理质量和效果。
2. 持续教育:护士应不断研究和更新脓毒性休克的最新护理知识和技能。
通过参加培训课程、学术会议等,护士可以提高自身的专业水平,为患者提供更好的护理服务。
3. 患者教育:护士应向患者及其家属提供相关的健康教育,包括脓毒性休克的预防、早期识别和急救措施等。
通过提高患者和家属的健康意识,可以减少脓毒性休克的发生和严重程度。
4. 心理支持:脓毒性休克患者常常处于生命威胁和身体不适的状态,护士应提供温暖、安全和支持性的护理环境。
护士还应倾听患者的需求和意见,提供心理支持,帮助患者应对疾病和治疗过程中的困难和挑战。
以上是关于脓毒性休克的护理过程和应对策略的简要介绍。
护士在实践中应遵循相关的护理准则和标准,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进行个性化护理,以提高患者的生存率和康复质量。
2023危重成人脓毒血症液体治疗的综述重要性大约20%到30%进入重症监护病房的患者患有脓毒症。
虽然液体治疗一般先在急诊科开始进行,但在重症监护病房静脉输液同样是治疗脓毒症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概述对于脓毒症患者来说,静脉输液可以增加心排血量和血压,维持或增加血管内液体量,并输送药物。
液体治疗可以被定义为从早期疾病到解决脓毒症的4个重叠阶段:复苏(快速输液恢复灌注)"尤化(评估额外液体治疗休克和确保器官灌注的风险和益处);稳定(只有当有液体反应性信号时才使用液体治疗);以及撤离(消除危重疾病治疗期间积累的多余液体I在3723例接受1到2升液体治疗的脓毒症患者中,有3项随机临床试验(RCT)报告称,目标导向治疗给予液体给药以达到8至12mmHg的中心静脉压,给予血管升压药以达到65至90mmHg的平均动脉压,与非结构化临床护理相比,输注红细胞或注射止疼药以达到至少70%的中心静脉血氧饱和度并没有降低患者的生存率。
在1563名接受11液体治疗的败血症和低血压患者中,一项随机对照试验报告称,与进一步的液体给药相比,血管升压药治疗并不能提高死亡率。
另一项随机对比试验报告,在重症监护室的1554名感染性休克患者中,在没有严重低灌注的情况下限制液体给药并不能降低死亡率。
一项对10OO名处于撤离阶段的急性呼吸窘迫患者进行的随机对照试验报告称,与液体治疗相比,限制液体给液和给利尿剂可以改善无机械通气的存活天数,从而获得更高的心内压,并且据报道,与生理盐水、乳酸林格或乙酸林格相比,羟乙基淀粉显著增加了肾脏替代治疗的发生率。
结论及相关性液体是治疗脓毒症危重患者的重要组成部分。
尽管脓毒症患者的最佳液体管理仍不确定,但临床医生应考虑在危重疾病的每个阶段输液的风险和好处,避免使用羟乙基淀粉,并促进从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中恢复的患者排出液体。
入住重症监护室(ICU)的患者中约有20%至30%患有败血症,其中,约25%至40%在出院前死亡。
脓毒血症病人护理问题及措施脓毒血症(sepsis)是一种严重的感染性疾病,它是由于机体对感染的反应异常而引起的全身性炎症反应综合征。
脓毒血症常常发生在感染的基础上,可能导致多器官衰竭甚至危及患者的生命。
因此,对脓毒血症患者的护理至关重要。
脓毒血症患者的护理问题主要包括感染控制、炎症反应控制、多器官功能支持等方面。
下面将详细介绍这些问题及相应的护理措施。
1. 感染控制感染是脓毒血症的基础,因此及早发现和控制感染非常重要。
护理人员应密切观察患者的体温、呼吸频率、白细胞计数等指标,对任何感染症状如发热、呼吸困难、皮肤红肿等要及时报告医生。
同时,抗生素的应用也是感染控制的重要手段,使用抗生素前应进行细菌培养和药敏试验,以确定感染致病菌和药物敏感性,选择合适的抗生素进行治疗。
2. 炎症反应控制脓毒血症的主要特征之一是全身性炎症反应,这会导致循环系统紊乱、组织损伤等问题。
护理人员应密切监测患者的生命体征,如血压、心率、呼吸等,及时发现炎症反应的异常情况。
控制炎症反应的措施包括控制感染、积极纠正低血容量、使用糖皮质激素等。
对于严重的炎症反应,可能需要使用抗炎药物如肾上腺素和多巴胺来维持血压稳定。
3. 多器官功能支持脓毒血症患者常伴有多器官功能损害,最常见的有呼吸衰竭、肾功能损害和心功能不全等。
呼吸衰竭时,可以辅助通气或机械通气以维持氧合和换气功能;肾功能损害时,需要密切监测尿量和肾功能指标,必要时进行透析治疗;心功能不全时,可以使用心血管活性药物维持循环。
除了上述主要问题外,还需要密切监测患者的液体平衡、血糖控制、营养支持等方面。
对于液体平衡的控制,应根据患者的循环情况和输液速度进行调整;血糖控制方面,应密切监测血糖水平,根据具体情况进行静脉输液或胰岛素注射;营养支持方面,应根据患者的营养需求提供适当的营养支持。
在护理过程中,还需注重患者的心理支持。
脓毒血症是一种严重疾病,患者常常处于身体和心理上的极度痛苦和不安。
脓毒血症治疗指南有哪些脓毒血症疾病细菌感染疾病,而这个感染是感染血液,造成的一种有毒物体,这样的疾病一旦发生的话就必须要及时做治疗,因为这个疾病的繁殖很快,还有可能会伤害到一些生殖器官,那么在治疗这个疾病的方法上我们很多人都比较迷惑了,对这个疾病也不是很了解,那么这个疾病的治疗指南是什么呢?下面就让我们来看看:1. 监测:准确了解脓毒症患者的疾病状态是治疗脓毒症休克不可缺少的部分,其中能够反映机体血流动力学和微循环灌注的指标尤为重要,因此掌握脓毒症常用的监测指标的方法及临床意义是医生的重要技能。
(1)中心静脉压(CVP)和肺动脉嵌压(PAWP)。
CVP和PAWP分别反映右心室舒张末压和左心室舒张末压,是反映前负荷的压力指标,中心静脉导管应该在严重脓毒症患者中尽早放置,肺动脉漂浮导管则根据病情考虑放置。
(2)中心静脉血氧饱和度(ScvO2)和混合静脉氧饱和度(SvO2)。
在严重脓毒症和脓毒症休克的早期,即使此时机体的血压、心率、尿量和CVP处于正常范围内,此时全身组织灌注就已经发生灌注不足,而ScvO2和SvO2能较早的反映组织这种灌注状态。
研究表明在严重脓毒症和脓毒症休克中,SvO2 <70% 提示病死率显著增加。
(3)血乳酸。
血乳酸是反映组织是否处于低灌注状态和是否缺氧的灵敏指标,如乳酸水平高于4mmol/L时死亡率明显升高。
而动态监测血乳酸变化或计算乳酸清除率对疾病状态的评估更有价值。
(4)组织氧代谢。
脓毒症导致的胃肠道血流低灌注可导致其粘膜细胞缺血缺氧,H+ 释放增加与CO2积聚。
消化道粘膜pH值(pHi)是目前反映胃肠组织细胞氧合状态的指标。
2.早期液体复苏:在脓毒症中由于血管收缩舒张功能异常和通透性增加,机体在早期就出现了血容量降低,组织器官出现低灌注状态,因此及时进行有效液体复苏成为脓毒症治疗的关键措施。
有证据表明,早期液体复苏有助于改善脓毒症休克患者的预后,脓毒症治疗指南也提出脓毒症早期目标指导性治疗(EGDT)策略,提出6h内应达到:(1)中心静脉压(CVP)8-12mmHg;(2)平均动脉压(MAP)≥65mmHg;(3)尿量≥0.5ml/kg/h;(4)ScvO2≥70%或SvO2≥65%3.控制感染:(1)获取生物学证据。
脓毒血症护理措施简介脓毒血症(Sepsis)是一种全身性炎症反应综合征,是由细菌、真菌或病毒等病原体引发的感染所导致,严重程度可由轻度感染迅速发展为中度或重度感染。
脓毒血症可以对机体各个系统造成严重损害,威胁生命。
因此,对于患有脓毒血症的患者,采取适当的护理措施以控制感染和提供支持性治疗是非常重要的。
本文将介绍脓毒血症的护理措施,包括感染控制、液体复苏、药物治疗、机械通气等方面的护理措施。
护理措施感染控制1.早期识别感染病灶:及早发现和处理感染病灶是控制感染、减轻感染症状的关键。
护士应密切观察患者的体温、心率、呼吸频率、意识状态等指标,定期检查伤口、导尿管、中心静脉导管等通路,以及尽早收集患者的血液、尿液、痰液等样本进行微生物培养和药敏试验。
2.严格执行无菌操作:对于患有脓毒血症的患者,护士在处理伤口更换敷料、插管、取样等操作时应严格遵守无菌操作规范,以防止细菌交叉感染。
3.隔离措施:对于有传染性疾病(如结核病、肺炎等)或多重耐药菌感染的患者,应实施隔离措施,减少交叉感染风险。
在执行护理操作时要注意佩戴口罩、手套、隔离衣等个体防护装备。
4.交叉感染的预防:保持患者周围环境的清洁和干燥,保持患者的个人卫生,减少细菌传播的风险。
经常清洁病床、床单、病人用具等设备,避免交叉感染的发生。
液体复苏1.补充液体:脓毒血症患者常常伴有低血容量和低血压,因此需要大量补充液体以维持血容量和血压。
护士应根据患者的体重、年龄、体液丧失程度和循环动力学表现等因素,合理计算并给予补液。
2.选择合适的补液:在给予补液时,应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选择合适的补液类型。
常用的补液种类有晶体液、胶体液和血浆代用品等。
根据患者的容量状态和理化性质,灵活选择合适的补液种类。
3.监测液体复苏效果:护士在进行液体复苏时应密切监测患者的生命体征、尿液量、血流动力学指标等,以评估补液效果。
如果补液效果不佳,应及时调整补液计划。
药物治疗1.抗生素治疗:对于脓毒血症患者,早期合理使用广谱抗生素是非常重要的。
A 初期复苏1. 脓毒症导致休克(定义为存在组织低灌注:经过初期的补液试样后仍持续低血压或血乳酸浓度≥4mmol/L)的患者应该制定复苏计划。
一旦证实存在组织低灌注后应该尽早开始实施复苏计划,而且不应该因为等待入住ICU而延迟复苏。
在复苏的前6小时,脓毒症引起组织低灌注的早期复苏目标应该包括以下所有指标:中心静脉压(CVP):8~12mmHg平均动脉压(MAP)≥65mmHg尿量≥0.5mL/(kg•h)中心静脉(上腔静脉)或混合静脉血氧饱和度分别≥70%或65%2. 在重症脓毒血症或脓毒血症休克复苏的前6小时,如果通过液体复苏使CVP达到复苏目标而SCVO2或SVO2未能达到70%或65%,此时可以输注浓缩红细胞使红细胞压积≥30%和/或输注多巴胺(最大可达20μg/(kg•min))以达到治疗目标。
B 诊断B 诊断1.如果细菌培养不会造成抗生素的使用显著延迟的话,推荐在使用抗菌疗法之前以适当的方式采一些标本。
为确认病原体,最好在使用抗生素之前取至少两个血标本,一个经皮穿刺抽取,另一个经每一血管通路。
血管通路的置入时间如在48小时之内则不抽。
只要不显著延迟抗生素的使用,另一些部分,如尿、脑脊液、伤口、呼吸道分泌物、以及其他的感染源也应在使用抗生素之前取标本(最好在合适部位定量抽取)。
(一级C)2.为明确感染源,应尽快进行影像学检查。
感染源确定后即应取样。
鉴于一些病人病情不稳定,难以耐受有创操作或转运出ICU期间难以保证安全,所以一些床边检查如超声波检查在这时就比较有用。
(一级C)\C.抗生素治疗1.我们推荐在识别脓毒性休克和未发生脓毒性休克的严重脓毒症(1D)后的第一个小时内尽可能早的静脉输注抗生素。
在抗菌治疗开始前应做适当培养,而不应延迟给予抗菌疗法(1级D)。
2a.我们推荐早期经验性抗感染治疗应当包括一种或以上的抗病原体(细菌和/或真菌)活性的药物,并且这些药物在脓毒症可能的感染灶中要有足够的血药浓度(1级B)。
脓毒症患者的护理要点护理人员对患者正确的处置和严密监护,可以有效提高救治成功率。
1、立即开放静脉通路护理人员应及时开放至少两条大静脉通路,必要时配合医生建立中心静脉通道,及时准备中心静脉穿刺所需的无菌用品,同时开通动脉血压监测。
2、检测乳酸水平一旦发现或怀疑脓毒症,应立即进行乳酸水平检测,初始乳酸>2mmol/1.需要再次测量。
血清乳酸对脓毒症虽然没有特异性,但作为细胞功能障碍的指标具有诊断价值。
有报道提示在感染性休克和低血压时乳酸水平可正常。
乳酸可以在正常的组织内产生,脓毒症中的高乳酸血症可能不是组织灌注不足的具体衡量指标。
3、留取血培养标本在疾病的早期阶段,脓毒症的诊断往往比较困难。
快速、准确的血培养检测结果对临床治疗和患者预后至关重要。
对疑似脓毒症患者,应该在使用抗生素之前留取两套血培养,包括两套厌氧和两套需氧培养。
给予抗生素前进行血培养的重要性。
为保证血培养的准确率,应采用专用的真空血培养瓶,标本留取后及时送检。
4、抗感染治疗的护理对于出现脓毒症的患者,尽早开始使用一种或多种广谱抗生素。
一旦病原菌的药敏试验结果确立。
使脓毒症抗感染治疗更加规范。
5、液体复苏及容量反应性监测虽然大多数临床医生都认可脓毒症早期输液很重要,目前监测患者的液体反应性的常用指标:①静态测量指标包括生命体征、皮肤黏膜的肿胀或干燥程度、颈静脉压、中心静脉压和肺毛细血管楔形压等。
②动态测量指标包括脉压变异率、每搏心输出量变异度以及被动抬腿试验。
6、血管活性药物的应用指南推荐在液体复苏期间或之后,如果出现持续低血压时要使用血管活性药物,首选去甲肾上腺素,研究表明,早期使用去甲肾上腺素可更早逆转血流动力学异常,心律失常和心源性肺水肿的发生率更低。
护理人员应遵医嘱使用血管活性药物,维持平均动脉压N65mmHgo此外,要监测患者心率及心律,以帮助医生判断是否需要使用多巴胺等作为血管升压药。
当脓毒症患者心脏充盈压升高、心排血量降低,或已达到正常的血容量和平均动脉压仍有灌注不足征象时,在已使用血管升压药的情况下可以加用多巴酚丁胺。
脓毒血症患者早期液体复苏治疗的监测与护理陈芳 许瑛 沈炯 蔡国龙(浙江医院ICU ,浙江杭州310013) 摘 要 目的总结对进行早期液体复苏治疗脓毒症患者的护理经验。
方法48例脓毒症患者入选,均于6h内完成液体复苏;监测患者复苏前后的生命体征、中心静脉压(CV P )、中心静脉血氧饱和度(SCVO 2)或混合静脉血氧饱和度(SV O 2)和尿量的变化,评价护理工作在脓毒症患者液体复苏过程中的作用。
结果高效的输液护理、血管活性药物应用时的护理、管道护理和心理护理有助于促进液体复苏达标。
结论优质的护理配合规范化的早期液体复苏治疗,可以提高危重病脓毒血症患者的生存率。
关键词 脓毒血症 早期液体复苏 监测 护理Monitoring and nursing on septic patients undergoing initial f luid resuscitationChen F ang Xu Ying Shen Jio ng Cai Guo Lo ngI ntensive Care Unit (ICU ),Z hejiang Hospital ,H angzhou 310013,ChinaA bstract Objective T o summarize nursing experie nce o n septic patients underg oing initial fluid re suscitatio n .Method 48septic pa tients w ere enrolled a nd under went initial fluid resuscitation in 6hour s after admission .M o nito -ring o n v ital signs ,central venous pre ssure (CV P ),ce ntr al venous ox yg en saturatio n (SCV O 2)or venous o xy gen sa tur ation (SV O 2)and urinar y o utput per ho ur was perfo rmed o n admission and after fluid resuscitatio n ,and the ro le of nur sing care on f luid re suscitatio n wa s evaluated .Result Effective nursing ca re during fluid transfusion and va -soactive drug s administra tion ,catheter s ca re as well as mental health care contributed to the g oals achievement of flu -id re suscitatio n .Conclusion No rmalized initial fluid resuscitatio n combined with e xcellent nursing care could increase surv iv al r ate in septic patients . Key words Sepsis I nitial f luid resuscita tion M onito ring N ursing care 中图分类号:R473.5,R459.9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2-6975(2007)18-1648-03 基金项目:浙江省医药卫生重点科技项目(项目编号:2004Z D002) 作者简介:陈芳(1977-),女,学士主管护师,从事临床护理工作 脓毒血症(Sepsis )是指感染引起的全身炎症反应综合征,是目前IC U 中的首要死亡原因。
如治疗不及时,或病情恶化可进一步发展为严重的脓毒血症(Severe sepsis )及脓毒性休克(Septic shock ),从而引发多脏器功能不全(MODS )[1,2]。
在过去10年中,Sepsis 的发生率增加了91.3%,以每年1.5%~8.0%的速度上升。
近年来,抗感染治疗和器官功能支持技术取得了长足的进步,但严重感染的病死率仍高达30%~70%[3]。
这无疑对临床尤其是ICU 的治疗和护理工作提出了极大的挑战,临床工作者、危重病专家和科研工作者在脓毒血症的治疗和科研方面已经做了大量工作,于2004年共同制订和发表了针对脓毒血症和脓毒性休克的治疗指南[4]。
指南提出了早期液体复苏治疗的理念:一旦临床诊断严重感染,应尽快进行积极的液体复苏,要求6h 内达到复苏目标,以改善血流动力学状态,逆转器官功能损害。
然而在护理方面,许多相关经验尚需积累。
为此,我们将2004年7月~2005年10月,对我院ICU 48例脓毒血症患者实施早期液体复苏治疗的护理经验进行总结,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本组48例,男34例,女14例。
年龄28~93岁。
参照1992年美国胸科医师协会及危重病医学会委员会(ACCP /SCCM )的诊断标准[2],诊断为Sepsis 者2例,Seve r Sepsis 者25例,Septic Shock 者21例。
基础疾病:重症肺炎24例,外科术后腹部感染7例,重症胰腺炎6例,脑血管意外伴吸入性肺炎6例,胃肠穿孔致腹膜炎3例,子宫破裂1例,干性坏疽伴全身感染1例。
诊断明确后,均立即实施液体复苏。
1.2 方法1.2.1 早期规范化液体复苏 6h 内达到Rivers等[5]提出的各项目标值:即中心静脉压(CVP)1.07~1.33kPa;收缩压(SBP)>12.0kPa及平均动脉压(M AP)≥8.66kPa;尿量≥0.5m l/(kg·h);中心静脉血氧饱和度(SCVO2)或混合静脉血氧饱和度(SVO2)≥0.70。
1.2.2 操作方案 首次复苏:1h内输入3%体重的液体,晶胶比例2∶1;如果未达标,红细胞压积(H CT)<30%,则输血;插入漂浮导管:当肺动脉锲压(PAWP)<2.40kPa,补液,PAW P>2.40kPa,则用强心药物(多巴酚丁胺:最大剂量至20μg/(kg·min)。
1.2.3 临床观察指标 所有患者在治疗前后持续监测CVP、血压、心率,首次复苏前后各测中心静脉血气1次,监测SCVO2,如未达标,则每隔15~30 min测中心静脉血气1次,直至达标,本组有15例插有Swan-Ganz漂浮导管,则持续监测SVO2,代替SCVO2,在治疗前后观察并记录每小时尿量。
1.2.4 统计学方法 数据以均数±标准差(x±s)表示,使用SPSS12.0软件进行统计分析,治疗前后数据比较采用配对t检验,P<0.01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液体复苏达标情况 经过规范化液体复苏治疗,CVP、SBP、M AP、SCVO2和尿量等指标较复苏前均有明显增高,并且均达到液体复苏所要求的目标值范围(表1)。
表1 液体复苏治疗前后CVP,SBP,M AP,SCVO2和尿量的比较(x±s)n CVP(kPa)S BP(k Pa)M AP(kPa)SCVO2(%)尿量(ml/h)治疗前480.454±0.4012.3±1.657.76±1.3359.00±6.5024.29±14.39治疗后481.53±0.21316.8±1.8710.8±1.6074.23±3.3663.01±17.53 t值19.2712.5413.7314.2912.51P值<0.01<0.01<0.01<0.01<0.012.2 临床转归 以国际上公认的金标准28d生存率[5]来衡量液体复苏成效,本组48例病人经规范化液体复苏后,有30例生存天数达到或大于28d,其28d生存率为62.5%。
3 讨论 3.1 早期规范化的液体复苏是治疗Severe Sepsis 和Septic Shock的新策略 早期规范化的液体复苏可以显著降低住院患者死亡率。
Rivers等[5]组织的一项随机、对照、单中心的严重感染早期复苏治疗研究表明,若能在严重感染发生6h内实现复苏目标,严重感染的28d病死率能从49.2%降低到33.3%。
本组研究结果显示的28d生存率与文献报道大致相符[5,6]。
3.2 液体复苏强调“早期”和“规范化”,做好输液护理是使液体复苏达标的有力保证 把握时间对液体复苏是至关重要的。
为了在6h内能够成功完成液体复苏治疗,护理上必须争分夺秒地配合医生建立深静脉通路,做好输液护理。
患者需要留置深静脉,常采用颈内静脉和锁骨下静脉,并留置双腔或三腔中心静脉导管。
护士要立即准备好用物,协助医生进行穿刺;同时需要建立两条以上静脉通路,可采用PICC管或浅静脉留置,并保持静脉通路的通畅。
输液的晶胶比例2∶1,晶体液一般采用林格氏液,葡萄糖氯化钠或葡萄糖液及生理盐水,可根据患者血电解质及血糖水平进行选择;胶体一般可采用代血浆如贺斯液,一般不用白蛋白,以免造成资源浪费,也可根据患者病情采用新鲜血浆或输血,护士需立即抽血交叉备血。
危重病脓毒血症患者在首次液体复苏(1h内)需输入3%体重的液体,在快速补液的同时,护士要严密监测心率、心律、CVP、呼吸和血压的变化,尤其是合并有心功能不全的患者,以防急性心衰的发生。
一旦患者突然出现心率明显上升(超过原来心率的20%以上),呼吸增快,CV P>2.00kPa,肺部听诊有湿啰音,要立即停止或减慢输液,报告医生进行处理。
本组病例均无急性心衰发生。
3.3 液体复苏过程中的护理监测3.3.1 CVP的监测 CVP是指右心房和上下腔静脉交界处的压力,是反映心脏前负荷较为准确的指标之一,对补液量及补液速度有重要指导价值,必须严密加以监测。
护理上要保证深静脉通路的通畅,最好单独留一路深静脉通道用来持续监测CVP,以减少药物特别是血管活性药对CVP数值的影响。
3.3.2 血压的监测 可以按需要使用无创或有创动脉血压监测,由于严重休克时外周血管阻力明显降低或增加,会影响自动无创血压测量值的准确性,甚至测不到,此外无创血压监测不能持续反映血压变化,因此建议使用有创动脉进行持续血压监测。
本组病例有28例采用有创动脉进行持续血压监测。
3.3.3 SCVO2及SVO2的监测 SVO2是反映组织氧供需平衡的重要指标,静息生理状态下,危重患者正常值为70%,SCVO2或SVO2监测结果类似,在反映组织氧供需平衡方面具有相同价值,SCVO2监测在临床上更具有可操作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