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职高专机械设计基础共52页
- 格式:ppt
- 大小:4.62 MB
- 文档页数:52
第0章绪论一、本课程研究的对象和内容1、研究的对象:机械的组成原理、机械运动学和动力学以及机械零件设计理论和计算方法机械:机器和机构的总称(1)机器:是根据某种使用要求而设计的一种人为实物组合的执行机械运动的装置,它可以用来变换或传递能量、物料、信息,以代替或减轻人类的劳动。
三个特征:①人为的实物组合(不是天然形成的);②各实物单元具有确定的相对运动;③能完成有用的机械功或转换机械能,可用来代替或减轻人类的劳动;一般机器包含四个组成部分:动力部分、传动部分、控制部分和执行部分。
(2)机构:能实现预期机械运动的各构件(包括机架)的基本组合体称为机构。
是一个具有相对机械运动的构件系统,用来传递与变换运动和力的可动装置。
它是机器的重要组成部分,具有机器的前两个特征。
分类:连杆机构、凸轮机构、齿轮机构、间歇机构。
机构只是一个构件系统,而机器除构件系统外,还包含电气、液压等其它系统。
构件:是运动的单元。
可以是单一的整体,也可以是由几个零件组成的刚性结构。
零件:是制造的单元。
2、研究内容:是研究机械的组成原理、运动学和动力学以及组成机械的零件(通用零件)设计等一般方法的学科。
第一章平面机构及其自由度一、运动副及其分类1、运动副:两个构件直接接触形成的一种可动联接。
(1)高副:点、线接触,应力高。
一个约束、相对自由度等于2。
(2)低副:面接触,应力低。
两个约束,一个自由度。
低副有转动副和移动副。
二、平面机构运动简图1、机构运动简图:用简单线条和规定的符号来表示构件和运动副,并按比例表示各运动副的相对位置。
用以说明机构中各构件之间的相对运动关系的简单图形。
机构示意图:仅以构件和运动副的符号表示机构而不按精确比例绘制的简图。
2、构件的分类:固定件、原动件、从动件3、绘制机构运动简图(1)应满足条件:①构件数目与实际相同;②运动副的性质、数目与实际相符;③运动副之间的相对位置以及构件尺寸与实际机构成比例(2)步骤:①分析清楚所要绘制机械的结构和动作原理;②从原动件开始,按照运动传递的顺序,仔细分析各构件相对运动的性质,确定运动副的类型和数目;③合理选择视图平面,通常选择与大多数构件的运动平面相平行的平面为视图平面;④选取适当的长度比例尺,按一定的顺序进行绘图,并将比例尺标注图上。
《机械设计基础》课程标准(2019高职高专机电类专业)1.前言1.1课程性质本课程是机械类专业一门重要的专业技术基础课,也是高职高专教育课程改革后汽车机械类专业的专业综合理论课。
在内容上它涉及了理论力学、材料力学、机械原理、机械零件等课程的内容,知识面跨度大。
本课程的主要内容包括:常用机构、齿轮传动、齿轮系、带传动与链传动、联接与支承、润滑和密封及机械基础综合训练等主要知识。
这些知识按照机械设计的主线进行组合与串联,使得本课程成为了一门机械类综合课程。
通过本课程的学习,学生能对通用机械装备有一个系统的认识。
从机械零件的承载能力设计(安全性设计)学习来认识如何合理使用与维护好将来工作中遇到的各种机器设备。
从常用机构与机械传动的功能设计学习来认识通用机器的工作原理和工作特性。
从通用零部件的设计或选用方法学习来掌握应用标准、手册、图册等有关技术资料的能力。
本课程与其他课程关系表1.2设计思路本课程是以高职机械类专业的学生就业为导向,在汽车机械企业有关专家与本院专业教师共同反复研讨下,结合专业教学任务与专业工作过程特点,对汽车类专业的就业岗位进行任务与职业能力分析而制定的。
从机械零件的静力分析入手,进而分析机械零件或构件在外力作用下的变形与破坏规律;以及决定构件承载能力的强度问题问题。
在此基础上对常用机构、常用机械传动及通用零部件的工作原理、特点、应用、结构和标准等作系统介绍和分析。
并对液压系统作一最基本的了解。
要求学生掌握常用机构、常用机械传动和通用零部件的选用和基本设计方法,具备正确分析、使用和维护机械的能力,初步具有设计简单机械传动装置的能力。
在教学内容安排上还充分兼顾了让学生掌握与本课程有关的解题、运算、绘图能力和应用标准、手册、图册等有关技术资料的能力。
本课程安排在第一学期进行,共64学时,4学分。
2.课程目标2.1总体目标课程教学围绕《机电一体化专业人才培养方案》,从培养学生职业能力出发,知识由浅入深,循序渐进,进行课程整体设计。
机械设计基础全套PPT课件(完整版)简介《机械设计基础》是一门介绍机械设计基本理论和方法的课程。
本套PPT课件是全套课程的完整版,旨在帮助学生全面了解机械设计的基础知识和技术,培养学生的机械设计能力。
课件目录1.机械设计基础概述–机械设计概述–机械设计的重要性–机械设计的基本流程2.材料与力学基础–材料工程概述–材料的力学性能–弹性力学基础–塑性力学基础3.物体的几何参数–几何图形的表示方法–构建三维几何模型–几何参数的计算与分析4.连接零件的设计–轴的设计–轴承的选择与设计–轴承的寿命计算5.传动装置的设计–齿轮传动–带传动–传动装置的计算与优化6.结构件的设计–结构件的设计原则–加工工艺与工装设计–结构件的计算与优化7.机械设计的检查与验证–设计的检查原则–设计验证的方法–机械设计的可靠性分析8.机械设计的案例分析–常见机械设计案例分析–机械设计的创新与应用学习建议1.注重课堂笔记的整理,重点记录课程重要概念和公式。
2.完成课后习题和实践任务,巩固所学知识。
3.多查阅相关参考书籍和资料,拓宽机械设计的知识面。
4.参加实验室和工程实习,锻炼机械设计实际操作能力。
5.加强与同学的讨论和交流,共同学习、提高。
结语《机械设计基础》全套PPT课件是学习这门课程的重要辅助资料,帮助学生快速全面掌握机械设计的基础理论和方法。
通过学习本课程,学生能够了解机械设计的基本原理,掌握机械设计的基本流程和方法,并在实际应用中能够独立进行机械设计与分析。
希望本套课件对学生的机械设计学习有所帮助,祝愿大家学习顺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