抵制不良诱惑 预防违法犯罪复习课
- 格式:doc
- 大小:49.50 KB
- 文档页数:4
七年级下15抵制不良诱惑预防违法犯罪复习一、定向示标情感态度价值观:自觉抵制“黄、赌、毒”和“法轮功”邪教等不良诱惑。
提高道德修养,增强法制观念,防微杜渐,自觉遵纪守法。
能力目标:提高辨别能力、自我控制能力。
知识目标:了解不良诱惑的危害,知道抵制“黄、赌、毒”和“法轮功”邪教等不良诱惑的基本方法。
明确一般违法行为与犯罪之间没有不可逾越的鸿沟。
二、构建知识体系,回顾知识点三、自主复习请同学们结合课本内容,查漏补缺,认真背诵,14分钟后,默写检查背诵效果。
1、不良诱惑的危害(1)伤害人的身体,毒害人的心灵,危害人的身心健康(2)会使人不思进取,放弃美好追求影响个人进步和发展(3)会使人无视法律的尊严损害他人和社会,走上违法犯罪的道路。
2、青少年怎样抵制不良诱惑:①提高自己的思想品德修养和科学素养,慎交朋友,提高自己的判断能力,自觉抵制不良诱惑。
②要克服猎奇和盲目从众心理,提高自己的控制力。
③必要时应运用法律手段同不良诱惑进行斗争,以保护自己,净化我们的成长环境。
3、法律的基本特征:①由国家制定或认可。
②靠国家强制力保护实施。
③对全体社会成员具有普遍约束力。
4、一般违法行为与犯罪行为的区别与联系。
【区别】一般违法行为:对社会危害性不大,尚未触犯刑法,应承担民事责任或受到行政制裁。
犯罪行为:对社会危害性大,触犯了刑法,应受到刑罚处罚。
【联系】①一般违法和犯罪都不同程度的损害了国家和人民的利益,都具有社会危害性,都违反了国家的法律、法规。
②有一般违法行为的人,若不及时改正,发展下去,就可能导致犯罪。
③一般违法和犯罪之间没有不可逾越的鸿沟。
5、青少年怎样预防违法犯罪行为的出现?①谨慎交友。
②提高控制力,自觉抵制不良诱惑。
③预防违法犯罪,必须从杜绝不良行为做起。
④从小加强道德修养,树立法律意识,增强法制观念,自觉遵纪守法,防微杜渐,防患于未然,使自己健康成长。
达标测试一、单项选择题2、南海网报道,海南新康实业发展有限公司倒闭后,381名工人失去工作后,4个月的工资共138万多元无法拿到。
七年级上册《抵制不良诱惑预防违法犯罪》
知识点汇总
第三课抵制不良诱惑预防违法犯罪
不良诱惑的危害:不良诱惑会伤害人的身体,毒害人的心灵,危害人的身心健康:会使人不思进取,放弃美好追求,影响个人进步和发展;会使人无视法律的尊严,损害他人和社会,走上违法犯罪的道路。
怎样自觉抵制不良诱惑?
在日常的学习、生活中,我们一定要努力提高自己的思想品德修养和科学素养,慎交朋友,提高自己的判断能力,正确识别真假美丑,不为假象所迷惑,防止上当受骗。
克服猎奇和盲目从众心理,提高自己的控制力
运用法律手段同不良诱惑进行坚决的斗争,以保护自己,净化我们的成长环境。
一般违法与犯罪的联系与区别
联系:①一般违法与犯罪都不同程度地损害了国家和人民的利益,都具有社会危害性
②都违反国家法律、法规
③都应受到法律处罚或制裁
区别:一般违法和犯罪在违法的法律、对社会的危害、应受到的惩罚等方面有着严格的界限。
一般违法对社会危害性较小,犯罪对社会危害性较大,有严重社会危害性。
一般违反只是违反了刑法以外的法律、法规。
犯罪违反了刑法。
一般违法受行政制裁或民事制裁。
犯罪受刑罚处罚。
结论:有一般违法行为的人,若不及时改正,发展下去,就可能导致犯罪。
可见,一般违法与犯罪之间有着密切的联系,二者之间没有不可逾越的鸿沟。
怎样做到遵纪守法,防微杜渐?
①不良行为和严重不良行为,都有可能发展为违法犯罪。
我们要预防违法犯罪,就必须从杜绝不良行为做起。
②只有防微杜渐,才能防患于未然。
我们一定要从小加强道德修养,树立法律意识,增强法制观念,自觉遵纪守法,以使自己健康成长。
第三课《抵制不良诱惑预防违法犯罪》复习课学案一、复习目标情感、态度、价值观1. 尊重法律,增强法律意识和自我防范意识,自觉抵制不良诱惑。
2.提高道德修养,增强法制观念,防微杜渐,自觉遵纪守法。
能力目标1.发展独立思考和自我控制能力,提高抵制不良诱惑的能力。
知识目标1.了解不良诱惑的危害;知道抵制不良诱惑的基本方法。
2.知道法律是一种特殊的行为规范;了解一般违法与犯罪的关系。
二、教学重难点:1.重点:“黄、赌、毒”和邪教等不良诱惑的危害。
2.难点:如何抵制不良诱惑。
三、复习过程(一)自主复习,构建本课知识体系(二)展示交流,互助深化晓刚升入初中之初,刻苦勤奋,成绩在班级名列前茅,深得老师和同学们的赞赏。
初二时,结识了游手好闲、不爱学习的朋友,学会了吸烟、喝酒、并且也是网吧的常客。
跟他们在一起,晓刚觉得很有男子汉的风度。
一次朋友约晓刚到网吧去玩游戏。
他发现有人在浏览黄色网站、观看黄色电影,出于好奇,他也开始浏览黄色信息。
从此晓刚整天无精打采,目光呆滞,上课精力不集中。
偶然一次,晓刚看见有朋友把一些白色粉末状的东西放进香烟里,吸着舒服极了。
知道是海洛因,强烈的好奇心驱使他吸了第一口。
从此就一发不可收。
为了得到享受,晓刚学会了赌博,结果总是输得一塌糊涂。
于是,晓刚又以买学习自量等为借口,骗取父母的钱财,但钱很快就被他挥霍一空。
为了解闷,找到精神寄托,他又练起了法论功,并且到处宣传其中的好处,蒙骗群众……小组讨论:(答案写在背面)1、晓刚受到了哪些不良诱惑?总结出都有哪些危害?2、从晓刚身上你学到了什么?3、请你预测晓刚以后的发展轨迹,并谈谈你从中受到的启发。
(三)典型精析,感悟规律1、俗话说:“苍蝇不叮无缝的蛋。
”诱惑并不是无孔不入的,关键是()A.我们要有远大的理想 B.我们要有抵抗诱惑的自制力C.我们不能有对事物的爱好 D.我们不能犯任何错误2、“勿以恶小而为之,勿以善小而不为。
”告诉我们 ( )A.轻微犯罪没有很大坏影响 B.好事太小做了对社会的影响也不大C.不做好事也不要做坏事 D.从小事做起杜绝不良行为,培养优良行为3、一般违法和犯罪的共同点是 ( )A.一般违法和犯罪有严格界限 B.一般违法不会发展为犯罪C.一般违法轻,犯罪重 D.一般违法和犯罪都不同程度地损害了国家和人民的利益4、“蝼蚁之穴溃千里之堤”“恶不积不足以灭身”,这两句古语主要揭示的道理是()A.必须依法制裁 B.一般违法与犯罪有着密切的联系C.小错必然铸成大错,违法必走向犯罪 D.违法不一定犯罪,犯罪一定违法5、材料分析题……晓刚的学习成绩直线下降,并且不完成作业,经常旷课。
初一政治复习学案课题:抵制不良诱惑预防某某犯罪主备人:审核人:时间:2010-5-30复习目标:1、熟记“不良诱惑的危害和怎样抵制不良诱惑。
”。
2、熟记“一般某某和犯罪的区别与联系以及怎样预防某某犯罪。
”一、复习内容:(一)面对生活中的不良诱惑:1、不良诱惑的危害:①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③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怎样抵制不良诱惑:①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③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二)预防某某犯罪从杜绝不良行为做起:1、法律的三个基本特征:①___________________②_________________③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第15课抵制不良诱惑预防违法犯罪(复习)复习目标:(通过对基础知识的掌握和拓展训练,实现下列目标)1、尊重法律,增强法律意识和自我防范意识,自觉抵制“黄、赌、毒”和“法轮功”复习目标:(通过对基础知识的掌握和拓展训练,实现下列目标)1、尊重法律,增强法律意识和自我防范意识,自觉抵制“黄、赌、毒”和“法轮功”邪教等不良诱惑。
2、提高道德修养,增强法制观念,防微杜渐,自觉遵纪守法。
3、了结一般违法与犯罪的区别,知道不良行为和严重不良行为可能发展为违法犯罪。
复习过程:一、结合本课的知识网络掌握基础知识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面对生活中的不良诱惑 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 _______________?抵制不良诱惑 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预防违法犯罪 ___________________预防违法犯罪 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从杜绝不良行为做起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二、拓展练习1、情景一:刚满15岁的中学生李某,原本学习认真,成绩优秀,但自从对网络上不健康的东西着迷后,一天不上网就浑身不自在,经常逃学。
为了进网吧,他多次偷拿父母和同学的钱,后来被拘留。
情景二:李某被公安机关拘留后,并没有改变,相反的是友结识了一些社会上的不三不四“朋友”,学会了抽烟、喝酒、进营业性舞厅等,巨大的开销把李某“逼得”焦头烂额,终于在“朋友”的“帮助”下,多次进入民居盗窃,盗得现金共计8000余元,价值1600余元的物资,伤人多次,后被公安机关抓获,被法院判处有期徒刑。
①李某在情景一和情景二中_______________________的行为是违纪行为,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是一般违法行为,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是犯罪行为。
复习抵制不良诱惑 预防违法犯罪【课题】复习抵制不良诱惑 预防违法犯罪 【复习目标】1.提高道德修养,增强法制观念,防微杜渐,自觉遵纪守法。
2.提高自控能力,抵制不良诱惑,杜绝不良行为,预防违法犯罪。
3.理解不良诱惑的危害及抵制方法;一般违法与犯罪的区别与联系 【教学过程】一、导入复习内容,认定复习目标。
二、填写复习网络,自主复习我们面临的不良诱惑主要有_____、_____、______和_____________。
不良诱惑会伤害______________,毒害___________,危害___________;会使人_________,放弃___________,影响个人_____和______;会使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走上__________的________。
①要努力提高自己的________________和________,_______,提高自己的________,正确识别___________,不为___________,防止__________。
②要克服_____和________,提高自己的_______,在自己的心中筑起一道_______________的______________。
③运用________同不良诱惑进行__________,保护自己,净化我们成长的环境。
面 对生 活 中的 不 良诱 惑内容危害自觉 抵制 不良诱惑初一政治下册教案第19课时【教学内容】17、1生活中有是非善恶【教学目标】1、情感、态度、价值观:树立正确的是非观,在社会生活中努力抑恶扬善,做一个正直的人。
2、能力:提高辨别是非善恶能力,能正确认识是非善恶的影响。
3、知识:知道生活中有是非善恶,并对个人和社会造成不同的影响。
【教学重点】是非善恶对个人和社会的影响一【快乐预习】任务一:了解生活中存在是非善恶。
活动一、试一试:仔细分析P80的四个镜头,试一试你能区别开哪些属于真、善、美现象?哪些属于假、恶、丑现象吗?(填在课本上)活动二、说一说:结合身边的事例,和你的同学交流一下在你的学习生活中存在哪些是非善恶现象,想一想,哪种现象多一些?活动三、读一读:阅读P81的“相关链接”,领悟真、善、美的关系。
七年级思想品德下册第十六课撑起法律保护伞(复习课)姓名王京超达标测评题(时间约5分钟)一、选择题1、【2011湖北荆州】我们未成年人享有的权利,需要来自家庭、学校、社会及他人的保障,否则权利就会落空。
其中,最重要、最有效的保障是A.社会保护B.法律保障C.自我保护D.物质保障2、【2011天津】未成年人保护法规定,营业性舞厅等不适宜未成年人活动的场所……不得允许未成年人进入。
此规定属于对求成年人的A.家庭保护 B.社会保护 C.司法保护 D.学校保护3、【2011福建福州】“恭喜你中大奖了!”看到这则信息,小王立即及对方联系并根据要求寄出l万余元,结果却没有等到兑奖消息。
知道被骗后,小王应该A.自认倒霉,忍气吞声 B.及时报警,依法维权 C.蒙骗他人,挽回损失 D.骚扰对方,出口恶气4、【2011江苏淮安】为了更好地维护青少年的合法权益,全国各地设立了“青少年维权岗”、“12355青少年维权热线”等。
这些举措体现了对未成年人的A.学校保护B.家庭保护C.司法保护D.社会保护5、【2011山东滨州】新修订的《山东省未成年人保护条例》从2010年10月1日开始实施。
条例规定,父母或者其他监护人应当预防和制止未成年人吸烟、酗酒、旷课、离家出走、夜不归宿、沉迷网络和电子游戏等行为。
上述规定强调的是A.对未成年人的家庭保护B.对未成年人的学校保护C.对未成年人的社会保护D.对未成年人的司法保护6、【2011广东佛山】对于中国的校车而言,它承载着人们的希望,也承载着人们的失望。
2010年底,衡南县一辆载满学生的送读三轮车翻入小河,造成14人死亡,6人受伤。
就在同年,全国大大小小数百起校车事故,更不断刺激着国人的神经。
这对我们的启示是( )①未成年人的生命是短暂的,也是脆弱的②执法机关加大对违法从业“黑校车”的处罚力度③家长应教育引导孩子不乘坐“超员”车辆④学校要对学生进行交通安全方面的教育A.①②④ B.②③④ C.①②④ D.①②③7、【2011浙江衢州】2011年5月20日是第22个“全国学生营养日:,今年宣传活动的主题是”全面、均衡、适量----培养健康的饮食行为”。
第十五课《抵制不良诱惑预防违法犯罪》复习知识结构图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① _______________②_________________③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练习题1、面对奥运金牌的诱惑,有的人奋力拼搏,最终站在了领奖台上;有的人服用了兴奋剂,结果身败名裂。
由此我们可以看出( )①所有诱惑都是不良诱惑②诱惑无所谓好坏,关键是如何对待它③必须通过正当途径去获得成功与荣誉④面对诱惑的态度对一个人来说是至关重要的A.①②B.③④C.①③D.②④2、有些同学在宿舍里或放学的路上,用饭菜票“小玩玩”,赢的兴高采烈,输的愁眉苦脸。
这种行为( )A.危害不大,无需大惊小怪B.紧张学习之余的放松,是娱乐C.个人行为,派出所、老师都不管D.是未成年人的严重不良行为之一3、据统计,青少年吸毒者中许多人起初是处于无知和好奇,认为吸食毒品是一种“时髦”或“享受”,结果陷入其中不能自拔。
这告诉我们( )①要坚决抵制毒品的诱惑②吸毒害人害己,祸国殃民③要珍惜生命,拒绝毒品④有一两次吸毒经历不要紧,但千万不可多吸A.①②④B.①③④C.①②③D.②③④4、一般违法行为与犯罪行为都是违法行为,但二者又有着严格的界限,认识不正确的是( )A.二者对社会的危害程度不同B.二者触犯的法律、法规不同C.二者应受到的惩罚不同D.二者侵犯的公民的权益不同5、“勿以善小而不为,勿以恶小而为之”。
对这句话的错误认识是( )A.任何坏事都是由小到大逐步发展的B.一个人走向犯罪的道路往往是从一般违法开始的C.要预防违法犯罪,必须从杜绝不良行为做起D.“小错不断,大错不犯”的思想是没有危险的6、16岁的魏某曾是三好学生,结识社会上一帮不三不四的“朋友”后,学会了吸烟,喝酒,还经常去营业性舞厅。
后来开始小偷小模,并进而成为撬门破锁、盗窃钱财的盗窃犯,最后被人民法院依法以盗窃罪判处有期徒刑。
总第 1 课时课题抵制不良诱惑预防违法犯罪
课型复习课课时 1 周次7
目标情感、态度、价值观:
1. 尊重法律,增强法律意识和自我防范意识,自觉抵制不良诱惑。
2.提高道德修养,增强法制观念,防微杜渐,自觉遵纪守法。
能力目标:
1.发展独立思考的能力,提高抵制不良诱惑的能力。
2.提高辨别能力和自制能力,自觉遵纪守法,预防违法犯罪。
知识目标:
1.了解不良诱惑的危害;知道抵制不良诱惑的基本方法。
2.知道法律的基本特征;了解一般违法与犯罪的关系。
3.知道预防违法犯罪的方法。
重点难点重点:
1.“黄、赌、毒”和邪教等不良诱惑的危害。
2.预防违法犯罪的方法。
3.了解一般违法与犯罪的关系。
难点:
1.如何抵制不良诱惑。
2.法律的基本特征。
教学环节与内容师生活动
白板
应用
用时
一、自主复习构建知识体系
(二)合作探究1、某省少管所的调查表明:大部分因凶杀而进少
管所的少年犯的业余爱好是看武打片、玩电子游
戏,他们最羡慕的人就是武侠英雄,他们认为打
架时让对方流血便是英雄。
这说明
()
①未成年人容易受外界的不良影响②未
成年人需要学会拒绝不良诱惑
③应该禁止播放武打片,关闭电子游戏④青
少年成长需要良好环境
A. ①②③④
B. ①②④
C. ①③④
D. ②③④
2、广州市海珠区看守所现有6个少年监舍,在押
未成年人共77人。
这类未成年人犯罪的主要特点
体现在:以侵犯财产罪为主,涉嫌抢夺罪、抢劫罪、
盗窃罪分别占37℅、32℅和22℅;三成学生沉迷
玩“机”,中“毒”成瘾诱发犯罪,玩游戏机引发犯
罪案占10℅。
青少年犯罪上升的主要原因是
()
①青少年是祖国的未来、民族的希望,要加强对
其教育和管理
②青少年缺乏社会生活经验,辨别是非能力不
强,各方面都很不成熟
③青年容易被一些不良诱惑所侵蚀,甚至走上违
法犯罪的道路
④不能学会辨别身边的诱惑,不能自觉抵制不良
诱惑
A.①②
B.③④
C.①③④
D.②③
④
3、青少年缺乏社会生活经验,辨别是非能力不强,
各方面都很不成熟,容易被一些不良诱惑所侵蚀,
甚至走上违法犯罪的道路。
要战胜身边的不良诱
惑,必须要有()
①科学的态度②正确的方法③坚
强的意志④清醒的头脑
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①③④
D、①②③④
4、初中学生丁某沉迷于网络游戏,为了筹措上网
费用,偷盗了别人的财物,结果被公安机关处以
行政拘留。
丁某的行为()
A、属于犯罪
B、具有严重的社
会危害性
C、触犯了刑法
D、是一般违法行
为
5、据有关部门统计,100名违法犯罪的青少年中,
手写
功能
投放
导读
提纲
拉幕
图片
拖拽
5
10
15
(三)拓展提高(四)巩固练习:在学校纪律差、无心向学的90人,由于好奇而吸
毒走上犯罪道路的32人,由于沉缅于网吧、浏览
色情网页而犯罪的32人。
这说明()
①不良行为和严重不良行为有可能发展成为违法
犯罪
②青少年要增强社会责任意识,养成积极向上的
人生态度
③青少年要防微杜渐,自觉抵制各种不良诱惑
④青少年要明辨是非,学会在复杂的社会环境中
做出正确的选择
A、②③④
B、①②④
C、①②③
D、①②③④
成绩优秀,关心集体的小童,自从看了一部武打
片以后,被武侠形象深深吸引着,课上课下看武
侠,满脑子都是武侠人物……
(1)请你帮助小童出主意,想办法战胜诱惑?
(2)面对种种不良诱惑,请写出“抵制不良诱惑”
的誓言。
(3)青少年不能自觉抵制不良诱惑的原因有哪
些?
手写
功能
聚光
灯
5
10
板书设计抵制不良诱惑预防违法犯罪
一、面对生活中的不良诱惑
1、不良诱惑的危害
2、自觉抵制不良诱惑
二预防违法犯罪从杜绝不良行为做起
1、一般违法与犯罪没有不可逾越的鸿沟
2、遵纪守法,防微杜渐
教学反思这节课上完之后,细细琢磨发现还有许多值得反思的地方:1.学生在探讨的过
程中,看似热情高涨但秩序有点混乱,有的学生利用这个机会在说说笑笑,有的学生在探讨一些和本课没有关系的事情,这一点把握的不够到位。
2.有几个环节没有做到很自然的过度,以后应加强。
3。
进行分组讨论时,没有
引导、启发学生很好地对课题展开深层次的去探究、分析,没有充分发挥学生学习的主观能动性,展示个性发展。
为了有效的解决上述问题,我觉得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改进:
1、对学生感兴趣的知识,让学生自己去发现、探讨,充分发挥学生主观能动性、彰显学生的个性,提高课堂效率,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
2、对于学生自己很难理解的课题,教师要及时加以引导、启发学生去学习,而不是随意放手让学生去探讨、合作,以便帮助学生理解、消化知识。
3、教师在学生探讨的过程中要注意融入到学生当中,参与师生互动,这样可能会使课堂更有活力,学生更感兴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