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_还原酶抑制剂治疗良性前列腺增生现况_魏强
- 格式:pdf
- 大小:191.93 KB
- 文档页数:4
5α还原酶抑制剂药物浅析5α还原酶抑制剂是近年来上市的新型治疗前列腺增生药物。
5α还原酶广泛存在于前列腺以及其它组织和器官中,是睾酮转变为双氢睾酮的催化剂,而睾酮和双氢睾酮各有不同的作用,5α还原酶抑制剂能阻止睾酮转变为双氢睾酮,从而抑制前列腺体的增生。
目前市场上5α还原酶抑制剂主要有:非那雄胺、依立雄胺、度他雄胺等。
近年来,该类药物的市场销售呈不断上升的态势,发展前景看好,预计今后将会在市场上刮起雄风。
1、非那雄胺非那雄胺为最早合成的5α还原酶抑制剂,它能抑制血浆70%双氢睾酮的产生,能抑制前列腺组织中85%~90%的双氢睾酮。
对于前列腺体积大于 30ml的患者治疗效果较明显。
临床试验研究证实,非那雄胺治疗前列腺增生具有有效性和安全性。
它可显著改善总体症状,提高最大尿流率以及缩小前列腺体积。
长期应用非那雄胺可显著减少诸如急性尿潴留以及外科治疗的发生。
其不良反应主要是性欲减退、精液量减少等。
最近,小剂量非那雄胺还用于男性型脱发的治疗。
它能有效地抑制5α还原酶,减少体内双氢睾酮的浓度,从根本上恢复毛囊正常的生长环境,使头发逐渐变黑、变粗直到长出健康的头毛。
经过世界许多国家临床试验,证明非那雄胺对男性型脱发,特别是对轻中度患者具有满意的治疗效果。
非那雄胺由美国默沙东制药公司于20世纪80 年代研制开发,1992年7月获得美国FDA批准上市,用于治疗前列腺增生,至今已有10多年历史。
1998年初,非那雄胺又被美国FDA批准用于治疗男性型脱发。
2002年,全世界有140多万名男性脱发患者使用该药。
2001年,全球市场非那雄胺用于前列腺增生方面的销售额已达5.75亿美元,近几年,其市场仍在不断增长。
2004年全球市场非那雄胺用于治疗男性脱发方面的销售额为2.7亿美元,比上年增长12.97%。
1993年,非那雄胺进入中国市场。
现在我国市场上的非那雄胺制剂有进口及合资产品。
合资产品由中美杭州默沙东公司生产,治疗前列腺增生的片剂其商品名为“保列治”,规格为每片5mg。
前列腺增生的治疗方法【导读】前列腺增生是一种较为常见的男科疾病,给男性的生活带来深深的困扰,同时也影响着男性身体健康以及家庭和谐。
本文主要介绍前列腺增生的治疗方法、症状及病因。
前列腺增生的治疗方法前列腺增生并非完全需要手术治疗,下面为大家介绍几种前列腺增生的治疗方法。
1、观察等待对症状轻微,IPSS评分7分以下可观察,无需治疗。
2、药物治疗(1)5α-还原酶抑制剂。
双氢睾酮在前列腺增生中有一定的作用,因此采用5α-还原酶抑制剂可以对增生予以一定的抑制。
(2)α-受体阻滞剂。
目前认为此类药物可以改善尿路动力性梗阻,使阻力下降以改善症状,常用药有高特灵等。
(3)抗雄激素药应用最广者为孕酮类药物。
抗雄激素药使用一段时间后能使症状及尿流率改善,残余尿减少,前列腺缩小,但停药后前列腺又增大,症状亦复发,且近年发现此类药物可以加重血液黏滞度,增加心脑血管栓塞发生率。
黄体生成素释放激素类似物对垂体有高度选择作用,使之释放LH及FSH,长期应用则可使垂体的这一功能耗尽,睾丸产生睾酮的能力下降,甚至不能产生睾酮而达到药物除睾的作用。
(4)其他包括了M受体拮抗剂,植物制剂,中药等。
M受体拮抗剂通过阻断膀胱M受体,缓解逼尿肌过度收缩,降低膀胱敏感性,从而改善BPH患者的贮尿期症状。
植物制剂如普适泰等适用于BPH及相关下尿路症状的治疗。
进行药物治疗前对病情应有全面估计,对药物的副作用及长期用药的可能性等也应充分考虑。
观察药物疗效应长期随访,定期行尿流动力学检查,以免延误手术时机。
3、手术治疗手术仍为前列腺增生的重要治疗方法。
手术适应症为:①有下尿路梗阻症状,尿流动力学检查已明显改变,或残余尿在60m以上;②不稳定膀胱症状严重;③已引起上尿路梗阻及肾功能损害;④多次发作急性尿潴留、尿路感染、肉眼血尿;⑤并发膀胱结石者。
对有长期尿路梗阻,肾功能已有明显损害,严重尿路感染或已发生急性尿潴留的患者,应先留置导尿管解除梗阻,待感染得到控制,肾功能恢复后再行手术。
前列腺增生的药物治疗前列腺增生是指前列腺组织的非恶性增生,最常见的症状是尿频、尿急、尿痛等排尿障碍症状。
对于前列腺增生患者而言,药物治疗是一种常用且有效的治疗方法。
本文将介绍前列腺增生药物治疗的常用药物及其治疗原理。
一、α1-肾上腺素能受体阻滞剂α1-肾上腺素能受体阻滞剂是广泛应用于前列腺增生治疗的药物。
这类药物主要通过阻断α1-肾上腺素能受体,减少尿道平滑肌紧张,从而缓解尿道梗阻。
目前市场上常见的α1-肾上腺素能受体阻滞剂有坦索罗辛、特拉唑嗪等。
这些药物的优点在于临床应用方便,药效显著。
但是,部分患者可能会出现低血压、头晕、乏力等不良反应,因此使用时需注意患者的血压监测,避免并发症的发生。
二、5α-还原酶抑制剂5α-还原酶抑制剂可以抑制5α-还原酶的活性,抑制睾酮向二氢睾酮的转化,从而减少前列腺细胞增殖,达到治疗前列腺增生的效果。
常见的5α-还原酶抑制剂有非那雄胺、氟他胺等。
这类药物的优点在于治疗效果持久,长期使用后,可以显著改善患者的症状,并可减小前列腺体积。
然而,该类药物需要长期使用,且可能会引起性功能方面的不良反应,因此在应用时需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进行权衡。
三、胆碱能受体拮抗剂胆碱能受体拮抗剂可以抑制胆碱能受体的激活,减少前列腺平滑肌收缩,从而改善排尿功能。
常见的胆碱能受体拮抗剂有托福莫特、丙坦尼等。
这类药物的优点在于药效显著,作用迅速。
短期内可以迅速改善尿频、尿急等症状。
然而,胆碱能受体拮抗剂可能会引起便秘、干口等不良反应,因此在应用时需注意患者的个体差异,以及不良反应的监测与处理。
四、草本药物除了上述药物治疗方法外,一些草本药物被广泛用于前列腺增生的治疗。
常见的草本药物有锁阳、银杏叶、鬼臼根等。
这些药物通常通过抑制前列腺细胞生长,减少前列腺压迫尿道的程度,达到缓解症状的目的。
与化学药物相比,草本药物的药效相对较弱,治疗效果较为温和。
然而,由于草本药物的成分复杂,剂量及质量控制相对困难,因此在使用时需选择质量可靠的产品,并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进行个体化治疗。
关于我国治疗良性前列腺增生药物的市场分析我国目前良性前列腺增生(BPH)是常见的男性泌尿系统疾病,随着老龄化人口的增加和人们对健康的关注,治疗BPH的市场也逐渐扩大。
本文将对我国治疗良性前列腺增生药物的市场进行分析。
首先,我国治疗BPH的药物市场正在不断发展。
根据市场研究数据,从2017年到2021年,治疗BPH的市场规模在不断增长,预计未来几年内仍将保持良好的增长势头。
其中,5α-还原酶抑制剂(如非那雄胺、达托雄胺等)和α1-肾上腺素受体阻滞剂(如特拉唑嗪、盖诺酮等)是目前主要的治疗药物。
其次,我国良性前列腺增生药物市场竞争激烈。
在药物选择上,患者和医生更倾向于选择效果显著、副作用较小的药物。
近年来,一些新药物如环花苷、坦索罗辛等相继进入市场,提供了更多的选择。
此外,一些企业还积极开展创新研发,力争取得新药物的研发和生产许可。
这些竞争力的提升进一步推动了市场的发展。
然而,市场中也存在一些挑战。
首先,我国BPH治疗药物市场的价格相对较高,给部分患者带来经济负担。
其次,由于该疾病多见于老年人,且疾病进展缓慢,许多患者可能对治疗药物不感兴趣,选择观察或保守治疗。
这对药物市场的发展带来一定的压力。
另外,随着医疗技术的进步和人们对健康的重视,非药物治疗如微创介入手术等也逐渐受到关注。
这些治疗方法的出现为患者提供了更多的选择,同时也对药物市场带来了一定的竞争压力。
总之,我国治疗良性前列腺增生药物的市场正不断发展,具有良好的增长势头。
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药企需要不断创新,提供更有效、安全、价格合理的治疗药物。
同时,医生和患者也需要加强对治疗药物的认知,选择适合自身的治疗方案。
随着医疗技术和人们意识的不断提高,我国BPH治疗市场还将迎来更广阔的发展空间。
随着社会经济的快速发展和医疗技术的进步,我国人民的生活质量不断提高,健康意识也越来越强烈。
良性前列腺增生作为常见的男性疾病,其严重程度不容忽视。
据统计,我国男性40岁以上患有不同程度的前列腺增生,比例逐年增加。
2023年前列腺疾病用药行业市场分析现状前列腺疾病是男性常见的疾病之一,根据统计数据显示,随着人口老龄化的加剧,前列腺疾病的发病率也在不断增加。
因此,前列腺疾病用药市场也呈现出稳步增长的趋势。
目前,前列腺疾病用药市场主要分为药物治疗和手术治疗两大类。
药物治疗主要采用的药物有α1受体阻滞剂、5α还原酶抑制剂等。
其中,α1受体阻滞剂能够通过抑制前列腺平滑肌的收缩,从而减轻尿路症状,并改善患者的生活质量。
5α还原酶抑制剂则主要用于治疗前列腺增生,通过抑制雄激素的合成,减少前列腺组织的增生。
此外,还有一些辅助药物如抗生素、消炎药等也在一定程度上应用于前列腺疾病的治疗。
在手术治疗方面,经尿道前列腺切除术(TURP)是最常见的方法之一。
这种手术通过经尿道的方式取出前列腺部分或全部组织,从而减轻尿路症状。
此外,还有一些新的技术如脉冲电磁波、减压等也被应用于前列腺手术治疗中。
目前,前列腺疾病用药市场主要由国内外知名制药企业垄断,其中国内药企的市场占比逐渐增加。
据统计数据显示,2019年中国前列腺疾病用药市场规模约为100亿元,预计到2025年将达到200亿元以上。
这主要得益于中国人口老龄化程度的加深,以及医疗水平的提升。
然而,前列腺疾病用药市场仍然存在一些问题和挑战。
首先,目前市场上的前列腺疾病药物种类较为有限,且主要集中在常规药物治疗方面,缺乏创新药物的研发和应用。
其次,前列腺疾病的诊断和治疗水平仍然不够完善,导致部分患者得不到及时有效的治疗。
此外,前列腺疾病用药的价格也较高,对患者的经济负担较大。
为了推动前列腺疾病用药市场的发展,需要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改进。
首先,加大药物研发力度,推动创新药物的研制和应用,提高前列腺疾病用药的治疗效果和安全性。
其次,加强对前列腺疾病的诊断和治疗的宣传和培训,提高医生对前列腺疾病的认识和水平。
同时,加强对患者的健康教育,提高患者的自我管理能力。
此外,还需要加强价格监管,降低前列腺疾病用药的价格,减轻患者的经济负担。
2024年良性前列腺增生药物市场规模分析引言良性前列腺增生是一种常见的男性疾病,主要表现为前列腺体积扩大导致尿流受阻,给患者的生活质量带来了很大的影响。
由于良性前列腺增生症状的普遍存在,良性前列腺增生药物市场规模也逐渐扩大。
本文将对良性前列腺增生药物市场规模进行分析,并探讨其发展趋势。
市场规模分析1. 目前市场规模良性前列腺增生药物市场近年来呈现出持续增长的趋势。
根据市场调研数据显示,目前良性前列腺增生药物市场规模已达到X亿美元。
其中,处方药品占据了绝大部分市场份额。
2. 市场主要细分领域良性前列腺增生药物市场可以根据不同的属性进行细分。
根据药物类型来看,市场主要分为非选择性α1受体阻断剂、5α-还原酶抑制剂和其他类型药物。
根据销售渠道来看,市场可以分为医院渠道和零售渠道。
此外,良性前列腺增生药物市场还可以按照药物的剂型进行细分,包括片剂、胶囊、注射剂等。
3. 市场增长驱动因素良性前列腺增生药物市场的增长得益于以下几个因素:•人口老龄化:随着人口老龄化的加剧,良性前列腺增生的发病率不断增加,从而带动了药物市场的需求;•患者意识的增强:随着科学技术的不断发展,人们对良性前列腺增生的认识和预防意识不断提高,患者对药物治疗的需求也相应增加;•医疗保健事业的快速发展:医疗保健事业的迅速发展带动了良性前列腺增生药物市场的需求,同时也提供了更多的销售渠道。
4. 市场面临的挑战尽管良性前列腺增生药物市场发展迅速,但也面临着一些挑战。
其中包括:•治疗效果的差异性:不同的患者对药物治疗的反应有所差异,造成了药物治疗效果的不确定性,使患者对药物治疗的依赖性降低;•合规性的问题:良性前列腺增生药物需要长期使用,但患者在长期使用过程中可能存在药物不合规使用的情况,从而影响了药物市场的规模;•新药研发进展缓慢:目前市场上的良性前列腺增生药物种类有限,新药的研发进展相对缓慢,限制了市场的进一步扩大。
发展趋势展望尽管良性前列腺增生药物市场面临一些挑战,但未来仍有很大的发展空间。
5—α还原酶抑制剂(度他雄胺)对良性前列腺增生综合治疗的研究进展良性前列腺增生(BP H )的药物治疗和手术治疗(TURP)是目前主要治疗手段之一。
5-α还原酶抑制剂(度他雄胺)在同类药物治疗中可以更有效减小前列腺体积,改善下尿路症状[1]。
在围手术期及TURP术后应用可以减少术中出血量及术后血尿发生率,为前列腺增生的综合治疗提供了新的临床治疗思路。
标签:前列腺增生;5-α还原酶抑制剂(度他雄胺);术后血尿发生率良性前列腺增生症(benign prostatic hyperplasia,BPH )是导致老年男性下尿路症状(lower urinary tract symptoms,LUTS )的主要原因之一,其发病率随着年龄的增加而提高,最初通常发生在40岁以后,到60岁时>50%,80岁时>83%[2]。
随着我国进入老龄化社会,前列腺增生成为泌尿外科的常见病。
前列腺增生症临床表现主要可概括为膀胱刺激症状和排尿梗阻症状在内的LUTS。
目前对前列腺增生的治疗手段主要是药物治疗和手术治疗。
药物治疗目前主要包括5-α还原酶抑制剂、α1-受体阻滞剂及植物药类等三大类。
近年来国内外许多学者发现5-α还原酶抑制剂(度他雄胺)在同类药物中可以更有效、抑制前列增生的进展过程,同时也能改善因前列腺增生所引起的下尿路症状,并且诸多学者已证实度他雄胺能有效减少BPH患者血尿的发生率及TURP术中的出血量[3],有效降低患者术中及术后风险。
因此5-α还原酶抑制剂(度他雄胺)受到了许多研究人员的重视,尤其是度他雄胺在经尿道前列腺切除术(transurethral resection prostate,TURP)术后减少血尿发生率的作用。
1 5-α还原酶抑制剂(度他雄胺)与5-α还原酶(5-alpha reductase inhibitor and 5-alpha reductase)1.1 5-α还原酶的分布研究发现人体中5α还原酶有两种同工酶,即5α还原酶1和5α还原酶2。
良性前列腺增生的药物治疗现状药物治疗是良性前列腺增生的主要治疗方法。
本文从治疗药物分类、联合用药情况以及相关药物的市场分析等多方面对良性前列腺增生的药物治疗现状和进展进行综述分析。
标签:良性前列腺增生;α-受体阻滞剂;α还原酶抑制剂良性前列腺增生(BPH),主要是由于老年人性激素代谢障碍导致的不同程度腺体和(或)纤维,肌肉组织增生而造成前列腺体积增大,正常结构破坏并引起一系列功能障碍的疾病。
主要表现为尿频、排尿困难、尿潴留以及尿痛膀胱炎等其他症状。
为老年男性患者尿急、尿频和排尿困难的最常见的原因,严重影响患者的生活质量[1]。
BPH药物治疗的短期目标是缓解患者的下尿路症状,长期目标是延缓疾病的临床进展,预防合并症的发生。
总体目标则是提高患者生活质量的同时减少药物治疗副作用。
本文从治疗药物分类、联合用药情况以及相关药物的市场分析等多方面对良性前列腺增生的药物治疗现状和进展进行综述分析。
1 BPH的治疗药物分类1.1 α-受体阻滞剂当前列腺增生时,α-受体阻滞剂通过阻滞分布在前列腺和膀胱颈部平滑肌表面的肾上腺素能受体松弛平滑肌,达到缓解膀胱出口动力性梗阻的作用[1-2],对膀胱出口梗阻起到迅速缓解的作用。
α1 受体阻滞剂在作为长期治疗的同时,也可以应用于早期症状的治疗[3]。
根据尿路选择性可将其分为:①非选择性α受体阻滞剂,例如:酚苄明;②选择性α1 受体阻滞剂,例如:多沙唑嗪;、阿呋唑嗪、特拉唑嗪;③高选择性α1 受体阻滞剂,如坦洛新、萘哌地尔等[1]。
各种α1-受体阻滞剂的临床疗效相似,均能有效显著改善患者的症状,但副作用有明显差异。
如坦索罗辛对心血管系统副作用较低,但易引起逆行射精。
萘哌地尔片是拥有我国自主知识产权的高选择性α1 受体阻滞剂。
与哌唑嗪和坦洛新相比,萘哌地尔具有更高的选择性[4]。
有资料显示,未发现萘哌地尔有体位性低血压和首剂反应的发生。
1.2 5-α还原酶抑制剂医学认为前列腺组织细胞增殖和凋亡失衡原因是雄激素,也是BPH发生的主要原因之一。
良性前列腺增生(BPH)治疗一、药物治疗5α还原酶抑制剂前列腺是雄激素依赖器官,它的生长、发育以及功能维持均需要睾丸供给适当的雄激素水平。
睾酮在前列腺内只有转变成双氢睾酮才能起作用,这一过程需要5α还原酶的参与,而5α还原酶能阻止睾酮生成双氢睾酮,从而通过降低前列腺内的双氢睾酮可缩小前列腺体积,改善症状。
其代表药物为:非那雄胺(保列治),度他雄胺,依利雄胺。
其不良反应主要表现在性功能方面,性欲减退,射精障碍,勃起功能障碍。
α受体阻滞药人类肾上腺素受体分α和β两种。
前列腺包膜、增生的前列腺平滑肌和膀胱颈部存在有大量α2受体,而β受体很少。
前列腺包膜和增生的组织内有2种α受体:α1和α2受体。
生理学及药理学研究证明,人类前列腺肌细胞膜上的α1-AR(adrenceptor,肾上腺素受体)可刺激平滑肌收缩、张力增加,引起膀胱出口梗阻。
α1 AR阻滞药能有效地松弛膀胱颈及前列腺的平滑肌而不影响逼尿肌功能,因而可迅速改善BPH的梗阻症状。
主要的不良反应为直立性低血压和晕厥。
目前临床上常用坦洛新(坦索罗辛,哈乐),阿夫唑嗪,特拉唑嗪,多沙唑嗪等。
植物药物用植物中的提取物治疗BPH已有多年历史,特别是在欧洲,植物药物应用十分普遍,如伯泌松、舍尼通等。
我国应用植物药物治疗BPH也有长久的历史,现在许多地方仍以此作为常用的药物,如前列康、癃闭舒、金利油、尿塞通等。
植物制剂最大的优点是不良反应少。
但植物制剂的作用机制较复杂,尚缺乏多中心的随机、双盲及安慰剂的大宗研究。
二、手术治疗梗阻严重,残余尿量超过60ml时应考虑手术治疗。
开放手术随着腔内泌尿外科的不断发展,大部分BPH患者可以通过经尿道手术、KTP激光前列腺汽化术(PVP)等方式治愈,因而只有对于较大前列腺(超过60g)、合并需要同时处理的膀胱疾患、体位摆放困难、无法经尿道手术的患者以及医疗条件较差的地区,才考虑行开放手术。
主要术式有:耻骨上经膀胱前列腺切除术;耻骨后前列腺切除术;经会阴前列腺切除术;Madigan前列腺切除术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