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1认真对待权利和义务
- 格式:ppt
- 大小:1.18 MB
- 文档页数:20
认真对待权利和义务前言在人们的日常生活中,以及社会生活中我们随时都要面对各种各样的权利和义务。
然而,很多时候人们并没有认真对待这些权利和义务,导致误解和矛盾的发生。
那么,我们应该如何认真对待我们的权利和义务呢?对待权利权利是指在法律、行政法规、规章制度、合同等规定下,个人或集体享有的合法的行使、要求或者禁止他人不合法行为的利益和自由。
权利是对公民个人和集体解决经济、文化、社会和政治问题的武器,是保障人权自由平等的重要保障。
在生活中,我们无时无刻不在享有着各种各样的权利,如教育权利、医疗权利、住房权利、婚姻权利等等。
1.认真了解自己的权利在面对我们自己享有的权利时,我们首先要了解它们的性质和范围,以便充分发挥它们的作用。
通过了解自己的权利,我们可以更好地利用它们,维护自己的合法权益,并在必要时向有关部门寻求帮助。
2.积极维护和行使自己的权利在享有权利的同时,我们需要积极的维护和行使它们。
如果我们的权利被侵害或遭遇不公正对待,我们需要通过法律和合理的渠道来维护自己的权利。
每个公民都享有进行合法斗争的权利,但斗争必须在法律框架内进行。
3.尊重他人的权利我们不仅要关注自己的权利,也需要尊重他人的权利。
当我们行使自己的权利时,也要遵守法律规定,不要侵犯他人的合法权益。
在生活中,尊重他人的权利也是一种文明和修养。
对待义务义务是指个人或单位在法律、行政法规、规章制度、合同等规定下,应当履行的法定义务或约定义务,包括法定的和约定的义务。
在我们享有各种权利的同时,也需要承担相应的义务,这些义务往往是我们保障自己权利的前提。
如义务教育、交通安全、环保义务等。
1.认真履行自己的义务在社会生活中,我们应该认真履行自己的义务,这不仅是对他人负责,也是对自己的尊重和责任感。
需要强调的是,我们的义务不仅在法律和合同上有规定,还有道德和社会责任方面的义务。
2.不被义务所误导有时候我们会被某些机构和个人误导,被迫承担不属于自己的义务。
专题二民事权利和义务1认真对待权利和义务一、选择题1.民事法律关系的构成要素有()①主体②法律事实③内容④客体A.①②③B.①②④C.②③④D.①③④解析:民事法律关系包括主体、客体和内容三个要素,因此选D项。
答案:D2.作为法律体系中的一个法律部门,民法所调整的是()A.劳动关系B.公平主体间的财产关系和人身关系C.纵向的经济管理关系D.全部社会关系解析:民法是调整民事法律关系的法律,民事法律关系包括公平民事主体间的财产关系和人身关系,B项符合题意。
答案:B3.民事法律关系()①是民事主体间发生的社会关系②是由民法调整和爱护的社会关系③须同时具备主体、客体和内容的关系④是当事人均有权利与义务的关系A.①②B.②④C.②③D.③④答案:C4.下列属于民事法律关系的是()①甲堆木柴于乙门口致乙通行困难,乙要求甲清除木柴②甲答应与乙结婚后反悔,乙要求甲履行承诺③甲养的鱼因渔场消灭缺口顺水游入乙的水塘,甲恳求乙予以返还④甲不在家,邻居乙为其接待来客A.①②B.③④C.①③D.②④解析:②④属于道德层面,仅仅是口头承诺结婚和善意接待来客,不属于法律调整的范围,也不属于民事法律关系。
①③正确,选C项。
答案:C5.下列关于民事权利力量和民事行为力量的生疏,正确的是()①公民的民事权利力量和民事行为力量是全部公民从诞生时起就具备的②法人的民事行为力量和民事权利力量同时发生,同时毁灭③法人的民事权利力量与民事行为力量是全都的④公民的民事权利力量和民事行为力量因人的年龄、智力状态而有所不同A.①②B.②③C.①②③D.①②③④解析:公民的民事行为力量并非随着诞生而具备的,它因公民的年龄、智力状态而有所不同,而民事权利力量是全部公民从诞生时起就具有的。
①④错误,②③正确。
答案:B6.关于民法对诉讼时效的规定,说法错误的是()A.诉讼时效期间为二年,法律另有规定的除外B.当事人的权益受到侵害,应准时提出相关恳求C.超过诉讼时效期间起诉的,法院不再支持其要求爱护权利的主见D.道德大事的诉讼时效可适当延长答案:D7.下列属于维护民事权利的有()①于某的丈夫隐瞒彩票中巨奖哄骗其离婚,于某起诉到法院②音乐创作人张怀季指责新版《西游记》侵权③赵某要求国家机关或其工作人员在执行职务中侵害自己合法权益赐予赔偿④李某起诉解除婚姻关系A.①②B.②④C.①③D.③④解析:我国民法调整公平主体的公民之间、法人之间、公民与法人之间的财产关系和人身关系。
专题二民事权利和义务1 认真对待权利和义务一、民事法律关系的客体民事法律关系的客体是指民事主体享有的民事权利和承担的民事义务所共同指向的对象。
民事法律关系的客体主要包括:1.物物是存在于人体之外,能够为人力所支配并且能满足人类某种需要,具有稀缺性的物质对象。
2.行为作为民事法律关系客体的行为是专指为满足他人利益而进行的活动,主要是提供劳务、提供服务类的行为(如运送货物、按摩服务等)。
保管、运输、加工承揽、演出等合同关系的客体都是行为。
3.智力成果智力成果是脑力劳动创造的精神财富,如发明创造、文学作品等。
智力成果是一种无形财产,是知识产权法律关系的客体。
4.人格利益人格利益包括生命健康、姓名、名誉、荣誉等。
人格利益是人身权法律关系的客体。
除此之外,有的民事法律关系的客体还可以是某种民事权利(如权利质押关系的客体是权利)或者民事义务(如债务移转合同的客体即被移转的债务)。
二、诉讼时效的分类1.一般诉讼时效如我国《民法通则》第135条规定的:“向人民法院请求保护民事权利的诉讼时效期间为二年,法律另有规定的除外。
”这表明,我国一般民事诉讼的诉讼时效期间为二年。
2.特别诉讼时效特别诉讼时效是针对某些特定的民事法律关系而制定的诉讼时效。
特别诉讼时效优于一般诉讼时效,也就是说,凡有特别诉讼时效规定的,适用特别诉讼时效,我国《民法通则》第141条规定:“法律对时效另有规定的,依照法律规定。
”3.特别诉讼时效分为三类(1)短期诉讼时效。
短期诉讼时效指诉讼时效不满两年的时效。
我国《民法通则》第136条规定:“下列时效为一年:身体受到伤害要求赔偿的;出售质量不合格的商品未声明的;延付或拒付租金的;寄存财物被丢失或被损坏的。
”(2)长期诉讼时效。
长期诉讼时效是指诉讼时效在两年以上二十年以下的诉讼时效。
(3)最长诉讼时效。
最长诉讼时效为二十年。
诉讼时效具有强制性,任何诉讼时效都由法律、法规强制规定,任何单位或个人对诉讼时效的延长、缩短、放弃等约定都是无效的。
2. 1 认真对待权利和义务一、选择题(每小题4分,共28分)1.下列社会关系中,不属于民事法律关系的是( )A.买卖关系B.师生关系C.借贷关系D.共有关系【解析】选B。
民事法律关系包括人身关系和财产关系,而师生关系既没有财产关系,也不是民法调整的人身关系,故选B;其他选项都属于民法调整的财产关系。
2.我国民法调整的是公民之间、法人之间以及公民和法人之间的财产关系和人身关系。
这里的公民、法人应该是( )A.特殊主体B.一般主体C.平等主体D.财产主体【解析】选C。
我国民法调整的是平等主体的公民之间、法人之间的关系,故答案选C。
3.民事权利的实现,除了必须具备法律依据之外,很大程度上取决于( )A.民事行为能力B.民事主体的内容C.民事客体的对象D.人们的实际行动【解析】选D。
加强民事立法,为公民维护权利提供了法律依据,但公民要真正实现自身权利,关键还是要增强依法维护权利的意识,自觉运用法律维护自己的合法权益。
因此,答案选D。
4.关于民事主体,下列判断不正确的是( )A.民事权利能力是所有公民均具有的B.民事行为能力不是所有公民都具有的C.未成年人不具有完全民事行为能力,但所有成年人都具有完全民事行为能力D.民事主体包括了公民、法人和其他组织【解析】选C。
并非所有成年人都具有完全民事行为能力,成年人在疾病或其他情况下,也可能丧失民事行为能力,故C项表述不正确。
5.某企业老板在招工时与工人所签合同中印有“在受雇期间发生工伤或死亡,雇主概不负责”字样,该行为主要违背了民法的_____原则。
( )A.自愿B.平等C.等价有偿D.合法民事权益【解析】选C。
在民事法律关系中,权利和义务既是相互对立的,也是相互联系的。
二者通常是等价有偿和对等互利的。
受雇工人享有在受雇期间获得劳动保障的权利,这同时也是企业老板维护职工生命安全的义务,因此题中合同的规定违背了等价有偿原则。
6.在超市购物时,售货员根据顾客的要求称好商品的重量或包装好商品等,然后顾客再付款给售货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