气动回路
- 格式:pdf
- 大小:734.41 KB
- 文档页数:41
1.1 换向回路单作用气缸控制回路气缸活塞杆运动的一个方向靠压缩空气驱动,另一个方向则靠其他外力,如重力、弹簧力等驱动。
回路简单,可选用简单结构的二位三通阀来控制常断二位三通电磁阀控制回路通电时活塞杆伸出,断电时靠弹簧力返回常通二位三通电磁阀控制回路断电时活塞杆缩回,通电时靠弹簧力返回三位三通电磁阀控制回路控制气缸的换向阀带有全封闭型中间位置,可使气缸活塞停止在任意位置,但定位精度不高两个二位二通电磁阀代替一个二位三通阀的控制回路两个二位二通电磁阀同时通电换向,可使活塞杆伸出。
断电后,靠外力返回双作用气缸控制回气缸活塞杆伸出或缩回两个方向的运动都靠压缩空气驱动,通常选用二位五通阀来控制采用单电控二位五通阀的控制回路双电控阀控制回路采用双电控电中间封闭型三位五通阀控制回路中间排气型三位五通阀控制回路路通电时活塞杆伸出,断电时活塞杆返回磁阀,换向信号可以为短脉冲信号,因此电磁铁发热少,并具有断电保持功能左侧电磁铁通电时,活塞杆伸出。
右侧电磁铁通电时,活塞杆缩回。
左、右两侧电磁铁同时断电时,活塞可停止在任意位置,但定位精度不高当电磁阀处于中间位置时活塞杆处于自由状态,可由其他机构驱动中间加压型三位阀控制回路电磁远程控制回路采用二位五通气控阀作为主控阀,其先导控制压力用一个二位三通电磁阀进行远程控制。
该回路可以应用于有防爆等要求的特殊场合双气控阀控制回路主控阀为双气控二位五通阀,用两个二位三通阀作为主控阀的先导阀,可进行遥控操作当左、右两侧电磁铁同时断电时,活塞可停止在任何位置,但定位精度不高。
采用一个压力控制阀,调节无杆腔的压力,使得在活塞双向加压时,保持力的平衡采用带有双活塞杆的气缸,使活塞两端受压面积相等,当双向加压时,也可保持力的平衡双作用气缸控制回路采用两个二位三通阀的控制回路采用一个二位三通阀的差动回路带有自保回路的气动控制回路两个二位二通阀分别控制气缸运动的二位四(五)通阀和二位二通阀串接的控制回路两个二位三通阀中,一个为常通阀,另一个为常断阀,两个电磁阀同时动作可实现气缸换向气缸右腔始终充满压缩空气,接通电磁阀后,左腔进气,靠压差推动活塞杆伸出,动作比较平稳,断电后,活塞自动复位两个方向。
气动回路工作原理
气动回路工作原理是通过气压来实现机械运动或执行某一控制功能的系统。
气动回路的基本组成包括压缩空气供应源、执行器、控制阀和管路连接等。
首先,气动回路的压缩空气供应源会提供高压气体,通常使用气压机或气罐来提供稳定的气压。
这种高压气体通过管路连接到执行器。
执行器可以是气缸或气动马达,它们在受到气体压力作用下能够产生机械运动。
气缸是最常见的执行器,它包括一个活塞和气缸筒。
当高压气体进入气缸筒时,活塞会受到压力的推动而运动,从而实现线性或往复运动。
气动马达则通过高压气体的推动来驱动轴或齿轮等部件旋转。
控制阀是气动回路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它用于控制气体的流动和压力。
控制阀通常有两个工作状态:打开和关闭。
当控制阀打开时,高压气体可以通过阀门流向执行器,从而推动执行器产生相应的运动。
而当控制阀关闭时,阻止气体流动,执行器停止工作。
管路连接将压缩空气源、执行器和控制阀连接在一起,使气体能够在系统中流动。
管路连接必须严密可靠,以确保气体不泄漏,并保持恰当的气体流速和压力。
根据具体的应用需求,气动回路还可以包括压力调节器、过滤器等辅助装置,用于调节气体压力和提供洁净的气体。
总的来说,气动回路工作原理依靠压缩空气作为动力源,通过控制阀和执行器来实现机械运动和控制功能,广泛应用于自动化生产线、工业机械以及各种机械设备中。
气动回路知识点总结一、气动回路的概念及作用气动回路是利用压缩空气传递能量的系统,其作用是实现机械传动、控制和执行功能。
气动回路通过压缩空气的作用,实现元件的运动、工作和控制,广泛应用于工业生产和机械制造领域。
二、气动元件及其作用1. 气动元件的分类:气动元件包括执行元件、控制元件和辅助元件。
执行元件主要包括气缸、气动阀门、气动执行机构等;控制元件主要包括电磁阀、压力阀、流量阀等;辅助元件主要包括过滤器、减压阀、接头等。
2. 气缸的作用:气缸是气动系统中的执行元件,主要用于产生直线运动和回转运动。
气缸通过压缩空气的作用,推动活塞杆实现工件夹持、工作台移动、门窗启闭等操作。
3. 气动阀门的作用:气动阀门是气动系统中的控制元件,主要用于控制压缩空气的流动方向、压力和流量。
气动阀门通过操作手柄或电磁信号,实现气源的开关、正反转和速度调节等功能。
4. 气动执行机构的作用:气动执行机构是气动系统中的执行元件,主要用于实现阀门、闸板、蝶阀等设备的自动控制。
气动执行机构通过扁致气缸或旋转气缸,驱动设备达到开关、调节和定位等目的。
三、气动回路的基本原理和结构1. 压缩空气的生成:气动回路首先需要压缩空气,常见的压缩空气设备有空压机、螺杆压缩机、活塞式压缩机等。
压缩空气的压力和流量要根据具体的工作要求进行选择。
2. 气源处理装置:压缩空气需要经过滤、减压、干燥等处理,以确保气源的纯净和稳定。
气源处理装置主要包括过滤器、减压阀、干燥器等。
3. 气动回路的控制方式:气动回路的控制方式主要有手动控制、机械控制和自动控制。
手动控制是通过操作手柄或脚踏板等手动装置实现;机械控制是通过齿轮、链条、连杆等机械传动实现;自动控制是通过电磁阀、传感器、控制器等电气元件实现。
4. 气源供给系统:气源供给系统主要包括气源管道、接头、接头和压缩空气的输送和连接。
四、气动回路的特点和优势1. 动能传递:气动系统通过压缩空气传递能量,无需依赖电源,适用于防爆环境和恶劣条件下的工作。
气动回路工作原理
气动回路工作原理是通过控制气压的变化来驱动气动元件的一种工作方式。
它主要由压缩空气供应系统、控制元件和执行元件组成。
在气动回路中,压缩空气通过压缩机产生,并通过管道传输到控制元件。
控制元件根据需要控制气压的变化,从而控制执行元件的运动。
执行元件根据控制元件的信号,利用压缩空气产生相应的运动。
气动回路中的控制元件包括气源处理装置、电磁阀、手动阀等。
气源处理装置主要用于过滤、减压和润滑空气,保证空气质量和稳定的气压。
电磁阀是气动回路中最常用的控制元件,它通过控制电磁铁的通断来控制气压的变化。
手动阀则是手动操作的控制元件,可以直接控制气压的开关。
执行元件则根据控制元件的信号产生相应的运动。
常见的执行元件有气缸和气动马达等。
气缸是气动回路中最常见的执行元件,它利用压缩空气的气压差来实现线性运动。
气动马达则是将气压的能量转化为机械能,实现旋转运动。
通过控制元件和执行元件的配合工作,气动回路可以实现各种机械系统的控制,如自动化生产线、机床等。
其工作原理简单可靠,具有响应速度快、力矩大等优点,因此在工业生产中得到广泛应用。
气动回路原理
气动回路原理是指利用气体(通常是压缩空气)作为动力源,通过管路、阀门和执行元件等组成的回路,实现对机械装置的控制和驱动。
其工作原理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1. 压缩空气供应:气动回路的动力源是通过压缩空气来提供的。
一般而言,空气经过压缩机进行压缩,然后通过滤清器和调压阀进行处理和调节,最后进入气动回路供给需要的部件。
2. 管路系统:气动回路中的管路连接各个部件,实现气体的流动和传输。
管路应具有足够的强度和适当的密封性,以确保气流的畅通和减少泄漏。
3. 阀门控制:气动回路中的阀门起着控制气体流动的作用。
一般而言,阀门有两种类型,分别是二/三通阀和四通阀。
通过
打开或关闭阀门,可以实现气体的通断和方向控制。
4. 执行元件:气动回路中的执行元件负责将气动能转换为机械能,实现对机械装置的控制和驱动。
常见的执行元件包括气缸(气动马达)、气动阀门等。
通过控制气缸的移动或阀门的开闭,可以实现对机械装置的位置和速度控制。
5. 控制方式:气动回路可以通过手动、自动、电控等方式进行控制。
手动控制主要通过人工操作阀门和开关来实现。
自动控制则通过电气元件和控制系统来实现,可以实现各种复杂的控制逻辑和动作顺序。
总的来说,气动回路的工作原理关键在于将压缩空气作为能源并通过管路、阀门和执行元件进行控制和驱动,实现对机械装置的控制和动作。
气动回路完整实验报告1. 实验目的本实验旨在通过搭建气动回路系统,了解气动系统的基本原理和特点,并通过实验验证气动元件的工作性能。
2. 实验原理气动系统是利用气体流动力学原理,通过增加或减小压缩空气(工作介质)的能量传递,实现机械运动控制的系统。
其主要组成部分包括供气装置、控制元件、执行机构和辅助装置。
本实验所使用的气动回路包括压缩空气源、气缸、三位五通换向阀和压力表。
通过控制三位五通换向阀的工作状态,可以实现气缸的正、反向运动。
实验中使用压力表来测量气缸的压力变化。
3. 实验装置和材料- 压缩空气源- 气缸- 三位五通换向阀- 压力表4. 实验步骤1. 将气缸与三位五通换向阀通过气管连接起来,形成气动回路。
2. 将压力表与气缸连接,用以测量气缸的压力变化。
3. 打开压缩空气源,使气缸内的空气得以压缩。
4. 分别控制三位五通换向阀的工作状态,观察气缸的运动情况,并记录下压力表的读数。
5. 重复步骤4,进行多次观察和记录。
5. 实验结果与分析实验中,我们通过控制三位五通换向阀的工作状态,分别使气缸正、反向运动。
在正向运动时,压力表的读数达到最高值,气缸实现正向推动;在反向运动时,压力表的读数降为最低值,气缸实现反向推动。
通过实验观察和记录,我们可以得到气动回路在不同工作状态下的压力变化曲线,进一步分析气动元件的工作性能及系统的稳定性和灵敏性。
6. 实验总结本实验通过搭建气动回路系统,深入了解了气动系统的基本原理和特点,并通过实验验证了气动元件的工作性能。
实验的结果表明,在正确控制三位五通换向阀的工作状态下,可实现气缸的正、反向运动。
7. 实验遇到的问题与改进措施实验过程中,我们遇到了操作三位五通换向阀的困难,导致气缸无法正常运动。
经过查阅相关资料和请教助教,我们成功解决了这一问题,并进行了实验。
为了进一步提高实验效果,我们可以在实验中加入更多的气动元件和控制方式,以探索更多的应用场景和解决方案。
8. 附录实验所用仪器设备的相关说明和技术参数的表格。
为了满足气动系统的各种技术要求,完成各种功能,设计者应合理选择各种气动元件,并巧妙地把它们组经过长期的应用实践,人们已经积累了许多基本回路,这些回路按其控制目的、控制功能,可分为:
位置或角度控制回路
气缸、摆动气缸等执行元件的换向主要是利用可构成单作用执行元件和双作用执行元件的各
在气动系统中,压力控制不仅是维持系统正常工作所必需的,而且也关系到系统总的经济作为压力控制方法,可分为
;
目的:使系统正常工作,保持稳定的性能,以及达到安全、可靠、节能等目的。
它可提供给系统一种稳定的工作压力,该压力的设定是通过调节三联件中的减压阀来实
双压驱动回路可提供两种不同的压力分别驱动双作用气缸在不同方向上的运动。
的双压驱动回路。
远程调压阀的先导压力通过三个二位三通电磁阀的切换来控制,可根据需要设定高、中、低三种先导压力。
在进行压力切换时,必须先将先导压力泄压,然后再选择新的先导压力。
代替减压阀和电磁阀可实现
一般的气动系统的工作压力为0.7MPa以下,但在有些场合,由于气缸尺寸等的限制需要
在气动系统中,气缸通常只有两个固定的定位点。
如果要求气缸在运动过程中的某个中间位置停下来,则要求气动系统具有位置控由于气体具有压缩性,因此只利用三位五通换向阀对气缸两腔进行给、排气操作的纯气动方法难以得到高精度的位置控制。
对于定位精度要求较高的场合,应采用机械
气液转换器、伺服控制等控制方
为了使气缸在行程中间定位,最可靠的方法在定位点设置机械挡块。
该方法的定位精度取决于机械挡块的设置精度。
1.3.3 利用制动气缸的位置控制回路9利用制动气缸可以实现中间定位控制。
9三位五通电磁换向
阀的中位机能应为
中位加压型。
两位
五通电磁换向阀用
a) 自由状态b) 锁紧状态
入口节流与出口节流
通常气缸的速度控制是指电磁换向阀通电后,气缸达到其行程端点的时间在所要求的时间范围之内的平均速度控制。
这种气缸的速度控制方法大多采用节流调速。
两种节流调速方式各有其不同的特点:
大
约等于平均速度大与负载率成正比对调速特性影响很小对调速特性有影响好易产生低速爬行出口节流调速入口节流调速由于出口节流调速的调速特性和低速平稳性较好,出口节流调速方法。
气动系统的优点之一是执行机构能实现高速运动,这一点对于提高生产效率是很重要的。
最常用的气缸高速驱动方法是采用快速排气阀,尽量减少排气延时和背压,以实现高速驱动。
在实际应用中,常遇到要求实现气缸高低速驱
中间释放回路构成的双速驱动回路。
该回路采用三通电磁阀实现把气缸排气侧的空气直接或通过五通阀排放到大气中。
可实现气缸的无级调速。
当两位三通阀通电,给电气比例节流阀输入电
气缸后退时,使三通电磁阀
断电,利用电信号设定电气
比例节流阀的节流开度,进
行排气流量控制,从而使气
为了防止气缸活塞杆飞出,
应使电气比例节流阀和三通
所谓同步控制回路是指驱动两个或多个执行机构时,使它们在运动过程中位置保持同步。
同
是速度控制的一种特例。
当各执行机构的负载发生变动时,要使它们保持同步并非易事。
为了实现同步,通常采用以
使流入和流出执行机构的流量保持一定;利用机械联结使各执行机构同步动作;
测出执行机构的实际负载,并对流入和流出执行机构的流量进行连续控制。
如果两缸的活塞及活塞杆面积相等的话,则两缸的速度可以一致。
但是,如果气液转换缸有内、外泄漏的话,因为油量不能自动补充,所以两缸的位置关系会产生累计误差。
将两气缸活塞杆通过机械结构连接在一起,从理论上说可以实现最可靠的同步动作。
缺点:机械误差会影响同步精度,且两只气缸的设置距离不能太大,机构较复杂。
上缸用于夹紧
用于油箱开关的开启试验
空,以检测油箱开关的负压开启特性
排气口扩散腔
B
用于给发动机注入定量的润滑油
计量缸:右移实现注油,左
移实现从补油箱中的吸油
的轴臂原始位置在Ⅰ位置,摆动转轴2的轴臂原始位置在Ⅱ位置。
压头底面距离工件的装配工作台面为200mm。
根据工作要求,分解气动压床要实现的动作:气爪从初始位置开始,作下降、夹紧工件、提升、回转、下降、松开工件、上升、回位复位等动作;吸盘从初始位置开始,作转位90º、转降90º、吸取、释放工件、回转90º、暂停、转位等动作;工件定位、压台压合、返回等动作。
气动手指回转夹紧气缸真空组件摆动气缸标准气缸薄型气缸
气动压床的气动回路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