M变化点管理方案
- 格式:doc
- 大小:58.00 KB
- 文档页数:1
4.6《5M评价依赖书》的配布、保管:4.6.1 评价结果由品保部配布给申请单位及关系部门。
4.6.2《5M评价依赖书》原件及相关资料由品保部保存,保管期限为3年。
4.7 5M变更开始时间:4.7.1 不需申请的变化点在试作评价后开始变更。
4.7.2 必须申请的变化点在评价变更可的结果后开始变更。
4.7.3 在没有评价结果之前,变更不可。
已试作的变更初品需层别标示且不可流至次工程。
4.8 变更品的标识:申请后的变更初品按指定的标识方法流动。
4.9 履历记录:4.9.1 5M变更开始后,由加工、作业变更品区对其履历记录,填写在变更内容管理记录表上。
4.9.2 不需申请的变化点在变化时记录变更日期、变更内容。
4.9.3 必须申请的变化点在变化时除记录变更日期、变更内容外,还要记录变化时相关的数据资料、参数等。
4.9.4 品保部将不定期对各单位进行监督确认,不符合时以<<品质/环境事故改善联络票>>的形式联络。
4.10 标准的变更按相关标准执行。
4.11 其他测定标准、加工标准的变更在检查、作业加工标准中有要求项目的可按其相关的标准实施变更管理。
5.相关文件:5.1 新机种试作管理标准5.2 工程管理规程5.3 层别管理标准6.附件与表格:6.1 5M变更申请流程(公司内适用)6.2 5M变更申请流程(协力厂商适用)6.3 5M变更管理区分一览表(公司内适用)6.4 5M变更管理区分一览表(协力厂商适用)6.5 5M评价依赖书6.6 5M变更管理履历表发行章文件编号版 次页 次5M变更管理程序A 、B 、CA 、B 、C 信泰光學企業有限SINTAI OPTICAL ENTERPRISE 信泰光學企業有限SINTAI OPTICAL ENTERPRISE。
综采工区超前预控、变化管理方案为了落实安全生产方针,及时做好超前预防以及变化管理等工作,杜绝各类事故的发生。
现根据矿井类易发事故和变化内容做到超前分析及预控工作,编制预控方案如下:一、成立工区超前预控及变化管理管理机构组长:谢大军、邹大勇副组长:田向阳、刘凯歌组员:吴旭、吕兵、赵万里、王巧林、庄旭猛、岳进步二、超前预控(一)超前预控管理制度1、为了认真贯彻落实“安全第一,预防为主,综合治理”的安全生产方针,超前发现和纠正影响采煤工作面安全生产的问题和各类事故,把事故消灭在萌芽状态,由被动防范向主动预控转变,实现作业安全管理零缺陷,特制定采煤工作面超前预控管理制度。
2、采煤工作面回采前都必须对安全情况进行由点到面、由局部到整体、由区域到水平超前会诊,并根据诊断结果,确定开工时间和管控重点,有针对性地提出预防措施;未进行预控会诊的工作面不得生产。
集团公司本部各生产狂进所有采煤工作面必需执行采煤工作面超前预控制度采煤工作面超前预控由各矿生产副矿长负责组织实施。
3、采煤工作面必须依据超前预控内容对工作面设计进行会审,对不符合预控要求的及时变更设计;其余超前预控内容至少超前工作面一个季度进行。
4、超前预控内容包括工作面设计、地质条件、技术工艺、设备配置、回采环境、灾害状况、系统能力、采煤队伍、技术管理、变化管理等10个方面。
(二)1113综采工作面基本情况说明及超前预控内容和方案1、工作面概况1113工作面位于一采区西翼,该面东为一采区下山保护煤柱;南为1111工作面采空区;西为采区边界保护煤柱;北为设计的1115工作面未开采区。
1113工作面煤层底板标高为:+939m~+952m,可采走向长为:1729m,倾向长为:150m,可采面积为:259350m²。
1113工作面开采煤层为侏罗系延安组4-1、4-2煤层,根据工作面两道揭露情况,预计该面4-1、4-2煤层间夹矸厚度为0.2m~1.5m。
4-1煤层厚度为4.8~5.2m,平均厚度5m,夹矸岩性为泥岩。
工作面变化管理制度第一章总则第一条为了改善工作面的管理,确保工作面的安全、高效运转,制定本制度。
第二条工作面变化是指在工作面开展工作、生产、施工等活动时,由于工作条件、环境或其他因素的变化,需要对工作面进行调整、改变、升级等操作。
第三条工作面变化管理制度适用于所有工作面,包括矿山、建筑、生产等行业。
第四条工作面变化管理应坚持“事先规划、变更管理、后续跟踪”的原则,确保工作面变化的合理性和安全性。
第五条工作面变化管理应注重工作面变化的风险评估、预案制定和监测控制,避免意外事件发生。
第六条各级管理部门应严格执行工作面变化管理制度,建立健全变更管理机制,落实相关责任人的职责和义务。
第七条各单位应加强员工培训和安全意识教育,提高员工对工作面变化的识别、评估和处理能力。
第八条工作面变化管理应按照相关法律、法规和标准进行,严格遵守规定,不得违反相关规定管理。
第九条对于工作面变化中出现的问题和隐患,应立即报告,及时处理,不得瞒报漏报。
第十条对于违反工作面变化管理规定的责任人,应给予相应的处理和追责,严肃查处,确保工作面变化的安全和稳定。
第二章工作面变化管理的流程第十一条工作面变化管理包括变更申请、审批流程、变更实施、变更验收等环节。
第十二条工作面变化管理需提前做好准备工作,明确变更的目的、范围、影响等要素,编制变更申请书。
第十三条变更申请书应包括变更原因、变更内容、变更影响、变更实施计划等内容,由责任人签字确认,并报上级主管部门审批。
第十四条审批流程应按照上下级关系、职责和权限进行,确保工作面变化的合规性和合理性。
第十五条审批单位应认真审核变更申请书,对于不符合规定的变更申请应当予以退回,要求申请单位重新整改。
第十六条审批单位应当及时通知变更申请人,告知审批结果,并明确变更实施时间和要求。
第十七条变更实施应按照变更要求和实施计划进行,确保变更的安全、无误和及时性。
第十八条变更实施过程中应加强监督和检查,确保变更的合规性和正确性。
生产现场4M变化点管理变化点管理定义:4M是指作业员(Man),机械设备(Machine),原材料(Material),作业方法(Method)的头四个英文字母这四个M用在品质上瑕疵方法谓为四大要素。
是追查品质瑕疵发生原因以及制程质量管理时是最有用的方法。
如何做好变化点管理变化点管理定义1.1:什么是变化点变化点是指通常状态变为另外的状态,如设备和夹具的交换、作业者的交替、换模变更等,常说的4M变化点是指人(Man)、机械和设备(Machine)、物(Material)、方法(Method)。
1.2:什么是变化点管理变化点发生前与发生时所采取的相应活动。
主要包括:良品条件的确认、品质的确认、后工程的确认。
1.3:变化点管理的意义防止出现批量质量问题;加强可追溯性,有利于产品出现问题时的分析对策;有利于对有质量问题的产品流入市场后的处置;有利于加强对各环节的质量控制、质量改进,不断改进过程及产品质量。
2.2:员工培训员工培训主要包括4个方面:1)变化点理论培训:什么是变化点、什么是变化点管理、变化点管理的意义等。
2)变化点处理流程培训:发现变化点后如何处置。
3)常态的培训:生产一个合格产品所需的加工条件,作业指导书,质量要求等。
4)常见4M变化点举例:2.3:规范处理流程变化点可分:1)可预先掌握的变化点:新客户开始订货时、老客户要求定新产品、产品设计变更、产品生产数量等。
2)不能预先掌握的变化点:设备不能正常运转、作业人员身体不适、作业过程中材料异常、终检时产品异常、工装夹具难使用等。
因此,对不同类型的变化点要有相应的处理流程:1)能预先掌握的变化点(从上至下的管理方式)2.4:明确管理要点及责任人能预先掌握的变化点1)确定管理项目及其具体的管理要求(责任人:管理者)事先设计出对每一种变化点进行管理的要求、管理的方式及变化信息传递的流程,并设计记录表格、变更通知等的形式。
2)对执行人员进行指示(责任人:管理者)通知到所涉及到得所有人员,要求执行人员对管理项目及具体要求彻底明白为止。
工作面变化管理制度
是指为了确保工作面安全、高效运营而制定的一系列规定和措施。
其目的是确保工作面平稳、有序地变化,避免发生意外事故和生产中断。
工作面变化管理制度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1. 变化计划:制定详细的工作面变化计划,包括变化时间、方式、步骤等,确保所有工作都能按计划进行。
2. 变化审批:任何工作面变化都需要经过相关部门的审批,确保变化符合安全、环保等要求。
3. 通知与沟通:及时通知相关人员和部门,确保所有相关人员了解变化计划和变化过程中的风险。
4. 安全措施:在变化过程中,采取必要的安全措施,如设立临时防护措施、加强监测等,确保工作面变化过程中的安全。
5. 规范操作:制定操作规程和工作指导书,明确工作面变化的操作流程和各岗位责任,确保变化期间的工作有条不紊地进行。
6. 培训与培养:对相关人员进行培训和培养,提高其工作面变化管理的能力和专业水平。
7. 评估与改进:对工作面变化管理制度进行评估和改进,及时发现并解决问题,提高变化管理的效率和安全性。
工作面变化管理制度的实施需要全体员工的积极配合和遵守,只有确保每一个细节都得到落实,才能达到安全和高效的工作面变化管理目标。
精益生产管理知识及考试试题一、填空题1.精益生产的五项原则是定义价值、价值流、流动、拉动、追求完美。
2.标准作业由节拍时间、标准作业顺序、标准在制品量三个要素构成,缺一不可。
3.整顿的“三定原则”指的是:定点定容定量4.定置的“三要素”指的是:场所方法标识5.精益生产的“三现原则”:现场现实现物6.TPS的两大支柱是什么?准时化、自动化7.TPS中所说的生产现场7种浪费是指哪7种浪费?生产过剩的浪费、库存的浪费、等待的浪费、搬运的浪费、加工的浪费、动作的浪费、不良品的浪费8.什么是SMART原则?明确性、可衡量性、可实现性、相关性、时限性9.4M变化点管理中4M指的是:人(man)、设备(machine)、材料(maternal)、方法(method)10.TPM发展的5个阶段:事后保全(BM)、改良保全(CM)、预防保全(PM)、保全预防(MP)和生产维护(PM)。
11.自主保全中防止设备劣化的三要素:清扫、加油、紧固。
12.10.改善四要法ECRS指什么?取消(Eliminate)、合并(Combine)、重排(Rearrange)、简化(Simplify)。
13.标准作业的四大名表是指什么?工程能力表、时间观测表、标准作业组合票、标准作业票。
14.“四数、五品”是指什么?四数:投入数、产出数、周转数、废品数;五品:成品、在制品、半成品、返修品、废品。
二、单选题1.平衡生产线就是令生产线上各工位的作业时间尽可能趋近于(D)A.各工位的平均作业时间B.各工位中最短的作业时间C.各工位中最长的作业时间D.节拍时间2.价值流分析的结果是形成三个文件,不包括(B)A.价值流现状图B.总结报告C.价值流未来图D.实施计划3..以下不属于精益生产看板分类的是(A)A.管理看板B.领取看板C.生产指示看板D.特殊看板4.以下不属于自主保全四大基本功的是(A)A.设备的整顿和掌握设备的整顿基准B.设备的润滑和掌握设备的润滑基准C.设备的紧固和掌握设备的紧固基准D.设备的点检和掌握设备的点检基准5.推行设备U型布置的要点包括设备布置的流水线化、站立式作业、人与设备分离和(A)A.培养多能工B.单能工C.生产节拍D.生产任务6.生产看板控制工序间的(D)A.物流、价值流B.信息流C.物流D.物流、信息流7.推行TPM(全面生产设备管理)的三要素不包括(D)A.提高工作技能B.改进精神面貌C.改善操作环境D.事后维修8.设备零故障管理以(C)为主?A.选用贵重设备B.定期大修C.预防性修理D.更换故障设备9.均衡化生产包括(B)A.产量均衡和计划均衡B.产量均衡和种类均衡C.人员均衡和产量均衡D.人员均衡和种类均衡10.在工厂的七大浪费中,号称是“万恶之源”的浪费是( C )A、动作浪费B、搬运浪费C、库存浪费D、等待浪费11.为每一个零部件或工具规划固定的放置地点,属于5S 中哪项(B)。
生产现场4M变化点管理变化点管理定义:4M是指作业员(Man),机械设备(Machine),原材料(Material),作业方法(Method)的头四个英文字母这四个M用在品质上瑕疵方法谓为四大要素。
是追查品质瑕疵发生原因以及制程质量管理时是最有用的方法。
如何做好变化点管理变化点管理定义1.1:什么是变化点变化点是指通常状态变为另外的状态,如设备和夹具的交换、作业者的交替、换模变更等,常说的4M变化点是指人(Man)、机械和设备(Machine)、物(Material)、方法(Method)。
1.2:什么是变化点管理变化点发生前与发生时所采取的相应活动。
主要包括:良品条件的确认、品质的确认、后工程的确认。
1.3:变化点管理的意义防止出现批量质量问题;加强可追溯性,有利于产品出现问题时的分析对策;有利于对有质量问题的产品流入市场后的处置;有利于加强对各环节的质量控制、质量改进,不断改进过程及产品质量。
2.2:员工培训员工培训主要包括4个方面:1)变化点理论培训:什么是变化点、什么是变化点管理、变化点管理的意义等。
2)变化点处理流程培训:发现变化点后如何处置。
3)常态的培训:生产一个合格产品所需的加工条件,作业指导书,质量要求等。
4)常见4M变化点举例:2.3:规范处理流程变化点可分:1)可预先掌握的变化点:新客户开始订货时、老客户要求定新产品、产品设计变更、产品生产数量等。
2)不能预先掌握的变化点:设备不能正常运转、作业人员身体不适、作业过程中材料异常、终检时产品异常、工装夹具难使用等。
因此,对不同类型的变化点要有相应的处理流程:1)能预先掌握的变化点(从上至下的管理方式)2.4:明确管理要点及责任人能预先掌握的变化点1)确定管理项目及其具体的管理要求(责任人:管理者)事先设计出对每一种变化点进行管理的要求、管理的方式及变化信息传递的流程,并设计记录表格、变更通知等的形式。
2)对执行人员进行指示(责任人:管理者)通知到所涉及到得所有人员,要求执行人员对管理项目及具体要求彻底明白为止。
变化点管理制度编制部门:XX部门生效日期:X年X月X日为更有效地推进标准作业变化点管理,降低、避免变化带来异常造成的安全、质量等方面损失,保障生产运作的顺利进行,制定此规定。
2适用范围总装车间。
3定义变化点:指影响生产安全、品质等方面的人、机、料、法各要素从安定状态变化为非安定状态的现象。
4职责4.1质量处4.1.1制定《变化点管理规则》,并对规则的执行进行巡检、监督。
4.1.2执行《变化点管理规则》中质量处的责任。
4.1.313配合生产部门对变化点引起的问题进行改善,并监督改善效果,对变化点管理进行解除。
4 .2生产部4.2.1班组长依《变化点管理规则》对发生的变化点进行管理。
并做好相关的记录。
4.3.2.2班组长对变化点引起的问题进行改善,对无法自主改善的部分主导组织相关部门改善并跟踪改善结果。
4.4.量,设备,工艺,技术等部门配合生产部进行变化点管理及变化点引起的问题的改善。
5 .程序5.2.变化点管理流程图职等;5.事前准备:此部分是为应对变化点而提前做的准备工作,非常重要。
如:为应对某岗位的人员变化而提前进行该岗位的人员的培训、多技能工培训等。
分两个部分:1)如何做:事前准备的事是什么。
2)记录:事前准备工作执行的记录。
6.管理方法:指对变化点管理的具体方法。
分成变化点管理的目视、履历和变化点管理的方法、品质结果的履历两部分:1)变化点管理的目视、履历:指变化点的发生的目视。
包含目视化、管理周期、记录、对工作的识别四部分。
A.目视化:指变化点的目视位置。
如:变化点管理板;B.管理周期:指变化点发生对此变化点管理的时间是多少。
如:1小时、1天等;C.记录:指变化点发生情况的记录载体。
如:《变化点履历表》;D.对部件的识别:指区别变化点发生期间生产的部件的方法。
如:记录部件钢印、在部件的某个位打个红色的标识等。
2)变化点管理的方法和质量结果的履历:指变化点对变化点管理过程及结果确认的规则或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