直流电桥数据处理(图表)
- 格式:doc
- 大小:50.50 KB
- 文档页数:1
实验十八直流电桥测电阻实验报告一、实验目的1.掌握直流电桥的基本结构、原理和使用方法;2.学习使用直流电桥测量电阻。
二、实验仪器与器材1.直流电桥主体:包括电源、电桥、电流计等组成;2.高精度套装电阻箱;3.电导线;4.多用表;5.尺子。
三、实验原理直流电桥的基本原理就是根据欧姆定律,利用电桥平衡条件来测电阻值。
在实验中,通过调整电桥的阻值,使得电流为零,即在两端读取到相同电压,此时被测电阻值等于设置的阻值。
四、实验步骤1.将直流电桥接通电源,并将高精度套装电阻箱接入电桥的两个相反支路上;2.调节电阻箱阻值,使得电桥两侧的电流为零;3.记录此时电阻箱上的阻值,即为被测电阻值;4.通过多用表检查测量结果的准确性。
五、实验数据记录与处理1.实验数据记录使用直流电桥对5个不同电阻进行测量,分别记录电桥两侧的电阻值和电阻箱上的设定阻值,并计算误差。
被测电阻(Ω)电桥两侧电阻(Ω)设定阻值(Ω)误差(Ω)R1 2.98 3 0.02R2 4.01 4 0.01R3 10.03 10 0.03R4 20.05 20 0.05R5 50.02 50 0.022.数据处理将每次测量得到的数据进行误差计算,如下所示:误差=电桥两侧电阻-设定阻值每次测量的误差都小于0.1Ω,符合实验的要求。
六、实验结果分析与讨论通过本实验,我们掌握了使用直流电桥测量电阻的方法,并且对测得的数据进行了处理分析。
由于实验所用的仪器与器材都是高精度的,所以测量结果的误差较小,符合要求。
在实际应用中,直流电桥是一种常用的测试电阻的工具,其精度可以达到0.1%以上,比其他测量方法更为准确和稳定。
因此,掌握直流电桥的原理和操作方法对于电阻的测量和实验研究非常重要。
七、实验总结通过本实验,我们学会了使用直流电桥测量电阻,并对测量结果进行了处理和分析。
实验过程中,注意到电阻的接触是否良好,避免一些干扰因素对测量结果的影响。
并且在实验结束后,对仪器进行了正确的关闭和清理。
直流电桥电桥线路在电磁测量技术中,有着极其广泛的应用。
电桥是一种用比较法测量电阻的仪器。
被广泛地应用于现代工业自动控制、电气技术、非电量转化为电学量测量中。
电桥的种类有许多,从供电电源来考虑可分为两大类----直流电桥和交流电桥。
直流电桥用于测量电阻,交流电桥用于测量电容、电感。
还可通过传感器将压力、温度等非电学量转化为传感器阻抗的变化进行测量。
直流电桥又可分为测量中等电阻值的惠斯通电桥(单臂电桥)和测量小电阻值的开尔文电桥(双臂电桥)。
15-1 惠斯通电桥的原理和应用 实验原理1.惠斯通电桥线路原理如图15-1所示,若待测电阻Rx 和标准电阻R 并联,因并联电阻两端的电压相等,于是或 (1)图15-1 并联电阻 这样,待测电阻Rx 与标准电阻R 通过电流比 联系在 一起,可以不用电压表来测量电压了,但是要测得Rx ,还需要测量电流I 1和I 2。
为了避免这两个电流的测量,我们设法用另一对电阻比Ra/R b 来代替这两个电流比,即要求 (2) 这是容易做到的,设计一如图15-2(a)电路,当B 点和D 点电位相等时,(2)式成立。
(a) (b) 图15-2 惠斯通电桥电路图15-2(a)所示电路就称之为惠斯通电桥电路。
在B 、D 之间接一检流计G ,调节电阻Ra 和Rb(或标准电阻R),使检流计G 中没有电流通过,这时B 、D 两点的电位相等。
图15-2(a)和(b)是等效的(试证明之)。
比较(1)(2)两式,得或 (3)这样就把待测电阻Rx 的值用三个电阻值表示了出来,式中k=Ra/R b 称为比率臂或倍率。
通常将Rx 、Ra 、R b 和R 叫做电桥的臂。
Rx 称为待测臂,R 称为比较臂,将接检流计G 的对I 1I 2RxRRI R I x 21=12I I RR x=12I I 12I I R R b a =baR R R R x =KR R R R R b a x ==角线BD 称为“桥”,当桥上没有电流通过时,称电桥达到了平衡。
直流电桥法测电阻实验报告实验目的:1.了解直流电桥法测量电阻的原理;2.掌握直流电桥法测量电阻的实验操作方法;3.探究不同测量条件下对测量结果的影响。
实验原理:实验器材:直流电源、电桥、标准电阻、待测电阻、电阻箱、导线等。
实验步骤:1.连接电路:将直流电源的正负极分别连接到电桥电路的相应接口;2.调节滑动变阻器:通过调节滑动变阻器的滑片,使电流表的示数尽量接近零,并固定滑片位置;3.加入标准电阻:在电桥电路上加入一个已知电阻的标准电阻;4.测量电阻:将待测电阻连入电桥电路中,通过调节电桥电路中的标准电阻使电流表示数最接近零;5.记录实验数据:记录标准电阻值、电阻箱设置值以及调节滑动变阻器时的示数;6.重复实验:根据实验需要,可以多次重复实验获取更准确的结果。
实验数据处理:1.计算未知电阻值的实验结果:根据电桥电路中的已知电阻值和相应示数,可以通过比值关系计算出待测电阻的值;3.讨论实验结果:根据实验数据和误差分析,讨论实验结果的准确性,分析实验中可能存在的问题和改进措施。
实验结果和误差分析:实验中我们使用直流电桥法测量了一个未知电阻的值,记录了实验数据如下:标准电阻值:1000Ω电阻箱设置值:500Ω调节滑动变阻器的示数:50我们通过计算得到的待测电阻值为:500Ω×1000Ω/50=1000Ω1.电桥电路的接线不稳定,会对实验结果产生影响;2.电阻箱的阻值可能存在一定的误差,会对实验结果产生影响;3.实验中可能存在读数误差和实验操作误差等。
为了提高实验结果的准确性,我们可以采取以下改进措施:1.保持电桥电路的接线稳定,并检查电路中的连接情况;3.实验中要仔细读数,减小读数误差的影响;4.多次重复实验,取平均值来减小随机误差的影响。
结论:。
直流电桥电桥是指用来测量电阻或交流阻抗的桥式电路,或按此原理制成的仪器。
电桥线路在电磁测量技术中得到了极其广泛的应用。
它不仅可以用来测量电阻,还可以用来测量电感、电容、频率、温度、压力等许多物理量。
根据用途不同,电桥有多种类型,结构与性能也各有特点,但基本原理是相同的。
按工作原理来分,可分为直流电桥和交流电桥两大类,依工作方式还可分为平衡电桥和非平衡电桥。
直流平衡电桥有直流单臂电桥(又称惠斯登电桥)和直流双臂电桥(又称开尔文电桥)两种。
惠斯登电桥适用于测量610~10Ω数量级的电阻,小于10Ω的电阻可用双臂电桥测量。
它们都具有较高的灵敏度。
用惠斯登电桥测电阻一、实验目的① 掌握惠斯登电桥的基本原理和使用方法。
② 了解电桥的灵敏度和测量误差。
二、实验仪器QJ24型惠斯登电桥、待测电阻、数字万用表、导线等。
三、实验原理如图2.18所示,将待测电阻x R 与可调标准电阻2R 并联在一起,因并联电阻两端的电压相等,于是有x x 22I R I R =或x 22x R I R I = (2.24)这样,待测电阻x R 与标准电阻2R 的关系就通过2xI I 联系在一起。
但是,要测得x R ,还需要测量电流2I 和x I 。
为了避免测这两个电流,我们采用图2.19所示的电路。
在图2.19中,1R 、3R 也是可调的两个标准电阻,2R 和x R 右端(C 点)仍然连接在一起,因而具有相同的电位,它们的左端(B 、D 点)则通过检流计连在一起。
当我们调节1R 、2R 和3R 的阻值使检流计中的电流0g I =时,则B 、D 两点电位相同,也就是说x R 和2R 左端虽然分开了,但仍保持同一电位,因而式(2.24)仍然成立。
图2.18 将电阻并联起来 图2.19 惠斯登电桥原理对于1R 和3R ,同样有1133I R I R = 或3113R I R I = (2.25)又因g 0I =,这时3x I I =,12I I =,故21x 3I I I I =,代入式(2.24)、式(2.25),得3x 21R R R R =或 3x 221R R R kR R == (2.26) 这样,就把待测电阻的阻值用3个标准电阻的阻值表示了出来。
ABCDGR 1 R 2 R sR xE I 1 I 2 实验2。
8 直流电桥测电阻电阻值的测量是基本电学量测量之一。
测电阻的方法很多,直流电桥是常用的方法之一。
直流电桥是一种用比较方法测电阻的仪器,其主要特点是测量精度高。
和伏安法测电阻相比,电桥法将两个量(电压和电流)的测量转换成了一个量的平衡检测。
平衡检测对阻值的变化很敏感,利用电桥对阻值变化敏感的特点,通过某种电阻式传感器还可以进行温度、湿度、压强等非电量的测量。
直流电桥主要分为单电桥(惠斯通电桥)和双电桥(开尔文电桥)。
单电桥用于测量1Ω-106Ω范围内的电阻值的电阻,双电桥用于测量1Ω以下的低电阻。
实验目的1、 了解惠斯通电桥测电阻的原理,掌握用惠斯通电桥测电阻的方法。
2、 了解电桥的灵敏度,学习合理选择实验条件,减小系统误差。
3、 认识测量低阻值电阻的特殊矛盾和解决办法。
4、 了解双臂电桥测低电阻的原理,掌握低电阻的测量方法。
预习思考题1、惠斯通电桥测电阻系统误差产生的原因主要有哪三种?在确定了R x 的大致范围之后,怎样选择R 1、R2、Rs ,使系统误差尽量减小? 2、调电桥平衡的技巧是什么?3、测量低阻值电阻时为什么要用四端连接方式?4、利用双臂电桥测低电阻时,为什么要始终保持4321R R R R = ? 实验原理 1. 惠斯通电桥测中阻值电阻 1.1 电桥的基本原理和平衡条件 惠斯通电桥的基本电路如图(2.8.1)所示。
电阻R 1、R 2、R s 、Rx 组成电桥的四 个桥臂,接有检流计的连线C 、D 两点的 电位直接进行比较,当两点电位相等时, 检流计G 中无电流通过,电桥达到平衡, 平衡时,I 1R 1=I 2R 2, I 1R s =I 2R x 。
由上两式得出电桥的平衡条件若已知R 1、R 2、R s ,则可求得 (2.8.1) 图2.8.1用惠斯通电桥测电阻R x 时,首先要调电桥的平衡。
本实验中R 1、R 2、R s 均用电阻箱充任,都是可调的。
大连理工大学大物实验 直流平衡电桥数据处理1.自组惠斯通电桥测量中值电阻分别计算三个待测电阻的阻值:Ω=⨯=⨯=7.25425471.0111S X R M R Ω=⨯=⨯=155815581222S X R M R Ω=⨯=⨯=20900209010333S X R M R2.低值电阻测量:(2)计算电阻测量的不确定度:Ω=+⨯=m 059.01010889.10%5.0)(铜R U Ω=⎪⎭⎫ ⎝⎛+⨯=m 044.01010668.7%5.0铁R U (3)待测电阻阻值修约结果:()Ω±=+=m 059.0889.10铜铜铜R U R R ()Ω±=+=m 044.0886.7铁铁铁R U R R(4)金属丝长度,不确定度及修约结果:mm 459L mm 464==铁铜L长度只测量了一次,所以只有B 类不确定度,又因为测量工具为钢直尺,所以取0.5mm. 修约结果:()()mm L 5.0459L mm 5.0464±=±=铁铜 A 类:mm D D i 217.26161i ==∑=铜铜mm 563.46161i ==∑=i D D 铁铁3-6121002.21-6⨯=-=∑=i i D D S )(铜铜 3612104.31-6-=⨯=-=∑i i D D S )(铁铁4-1025.86⨯==铜铜S S 3-1039.16⨯==铁铁S S57.2)(t =p νmm 10120.21025.857.2)(t 34--⨯=⨯⨯=⨯=铜铜S p U ν mm 10572.31039.157.2)(t 33--⨯=⨯⨯=⨯=铁铁S p U ν mm U B 005.0=(6)金属丝的合成标准不确定度及修约结果:mm 1043.53-22⨯=+=BU U U 铜铜总 mm 1014.63-22⨯=+=BU U U 铁铁总()mm 10120.2217.23-⨯±=铜D ()mm 10572.3563.43-⨯±=铁D(7)电阻率:m /1006.9492Ω⨯==-LRD πρ铜 m /1081.2482Ω⨯==-LRD πρ铁(8)电阻率间接测量不确定度及修约结果:2222⎪⎭⎫⎝⎛+⎪⎭⎫ ⎝⎛⨯+⎪⎪⎭⎫ ⎝⎛==L U D U R U U E L D x Rx Pρ005846.0=铜ρE 005897.0=铁ρE Ω⨯=⨯=10-1053.0ρ铜铜E U Ω⨯=⨯=10-1066.1ρ铁铁E U修约结果:()m 10053.006.99-⋅Ω⨯±=铜ρ()m 10017.081.28-⋅Ω⨯±=铁ρ。
直流电法数据处理技术2 直流电法数据处理技术2.1直流电法勘探的基本原理电法勘探是以研究地壳中各种岩、矿石电学性质之间的电学差异为基础,观测和研究电场(天然或人工)空间和时间上的分布规律来勘查地质构造和寻找有用矿产的一类物探方法。
其研究的电学性质为导电性(电阻率ρ)、激电性(极化特性参数)。
常用的直流电法方法有电阻率法(电测深法、电剖面法、高密度电阻率法)、自然电场法、充电法,不稳定场有激发极化法。
主要用于寻找金属、非金属矿床,勘查地下水资源和能源,解决某些工程地质及深部地质问题。
地壳是由不同的岩石、矿体和各种地质构造所组成,它们具有不同的导电性、导磁性、介电性和电化学性质。
根据这些性质及其空间分布规律和时间特性,人们可以推断矿体或地质构造的赋存状态(形状、大小、位置、产状和埋藏深度)和物性参数等,从而达到勘探的目的。
电法勘探具有利用物性参数多,场源、装置形式多,观测内容或测量要素多及应用范围广等特点。
电法勘探利用岩石、矿石的物理参数,主要有电阻率(ρ)、导磁率(μ)、极化特性(人工体极化率η和面极化系数λ、自然极化的电位跃变Δε)和介电常数(ε)。
(1)大地中的稳定电流场基本规律①稳定电流场的基本规律ⅰ、稳定电流场满足欧姆定律的微分形式[1][44]:微观欧姆定律σρ==Ej E (2.1)由于电流是在电场力作用下形成的,某处电流密度j 的方向与该处电场强度E 的方向相同,电流密度j 与该处的电场强度E 和电导率σ成正比,而与该处媒质的电阻率ρ成反比。
ⅱ、连续性方程[1]:散度公式d i v 0=j (2.2)在稳定的情况下,电流线是连续的,即穿进闭合面的电流一定等于穿出的电流。
ⅲ、势场特征g r a d U =-E (2.3)0rot =E (2.4)场强E 等于电位梯度的负值,梯度U ?的方向为电位增加的方向,式中负号表示E 的方向指向电位减小的方向。
②均匀各向同性半无限介质点电流源电场ⅰ、点电流源的电流场全空间:假设在电阻率为ρ的均匀各向同性的无限介质中,有一点电流源A ,其电流强度为I ,在距A 点的距离为R 的M 点处的电位,由拉普拉斯方程求得为14πRI U ρ=(2.5) 由公式(2.1)和(2.3)可得:24πRI E ρ=(2.6) 和24πR Ij =(2.7) 半空间:若点电流源位于电阻率为ρ的均匀半空间的表面,电流密度应较无限介质中大一倍,故:22πRIj =(2.8) 可得:22πR I E ρ= (2.9) 和2πRI U ρ=(2.10) 由以上公式可得,介质中点电流源的电流场之电位、电流密度和电场强度均与供电电流强度I 成正比,而U 与R 成反比,E 及j 与R 的平方成反比。
实验报告实验名称直流电桥法测电阻专业班级:组别:姓名:学号:合作者:日期:12x s R R R R =(2)此式即为惠斯通电桥测中值电阻的原理。
实验内容与数据处理1.惠斯通电桥测中值电阻测量数据及处理取工作电压3V ,使用惠斯通单臂电桥测量标称值分别为75.0Ω、6.20Ω、470Ω、110750⨯Ω、210910⨯Ω的电阻,将测量结果与万用表的测量结果做对比,数据记录如表1所示:表1箱式惠斯通电桥测电阻数据被测电阻标称值Ω/万用表读数惠斯通电桥测量值倍率KΩ/s R Ω/x R Ω∆/仪1%±⨯1-1075076.6Ω2-10744074.40±0.15081%±⨯2-10620 6.2Ω3-106246 6.246±0.126921%±⨯0104700.496Ωk 1-104684468.4±0.95681%±⨯1107507.51Ωk 175037503±15.2061%±⨯21091091.3Ωk 10912191210±461.052.开尔文双臂电桥测铜导线的电阻率(1)铜导线几何尺寸数据记录表表2铜导线待测部位长度和直径123456平均值初D (mm)0.0010.0020.0020.0020.0010.001末D (mm)2.965 2.952 2.927 2.944 2.9502943铜线直径D (mm)2.964 2.950 2.925 2.942 2.9492942 2.945测量部位长度(mm)32.9032.5632.7833.0632.6632.8232.80(2)铜导线电阻测量数据及计算表表3箱式开尔文电桥测铜导线电阻数据及计算表倍率k读数盘值R S铜丝电阻R X (Ω)R X 平均值(Ω)110-4 3.50 3.50⨯10-4 3.58⨯10-4210-4 3.35 3.35⨯10-4310-4 3.65 3.65⨯10-4410-4 3.40 3.40⨯10-4510-4 3.78 3.78⨯10-4610-43.823.82⨯10-4在此图中还增加了桥臂电阻R3、R4,这样把P2和P3两点的接触电阻并入了较高值的R3、R4中;C2和C3用短粗导线相连,设其电阻为r。
惠斯通电桥测电阻实验
创建人:系统管理员总分:100
报告人:学号:分组:分组序号:
一、实验目的
[由学生写,电子报告可不写]
二、实验仪器
[由学生写,电子报告可不写]
三、实验原理
1.伏安法测电阻原理
[由学生写,电子报告可不写]
2.惠斯通电桥测电阻原理及电路图
[由学生写,电子报告可不写]
四、实验内容
1.用万用表测电阻
[由学生写,电子报告可不写]
2. 用惠斯通电桥测电阻
[由学生写,电子报告可不写]
五、数据处理
[学生写]
1、万用表测量记录(单词测量)
2、电桥测量数据记录(单词测量)
计算1x R 、2x R 、3x R 、4x R 每个阻值的最后表达式。
六、思考题
1. 若不用万用表测量x R的大致数值,如何确定电桥的倍率k?
[学生写]
首先尝试中间的倍率,指针偏左则调高倍率,若指针不动则调小倍率。
2. 箱式惠斯通电桥中比例臂k怎样选取?
[学生写]
K=Rx/Rs
K的选取与两个因素有关:(1)与待测电阻数量级有关(2)与测量结果有效数字位数有关
3. 在计算电桥灵敏度S时,为什么要电流表指针偏转两小格?
[学生写]
偏转格数小则误差小,灵敏度高。
七、实验总结
[学生写]
实验中金属丝上的滑片应该尽量靠近中间,这样会使测量误差减小。
电阻箱的实验仪器发热以后也可能给实验带来了一定的误差。
八、原始数据:
(附带有学生姓名和老师签章的原始记录纸照片)。
清 华 大 学 实 验 报 告系别:机械工程系 班号:72班 姓名:车德梦 (同组姓名: ) 作实验日期 2008年 11月 5日 教师评定:实验3.3 直流电桥测电阻一、实验目的(1)了解单电桥测电阻的原理,初步掌握直流单电桥的使用方法;(2)单电桥测量铜丝的电阻温度系数,学习用作图法和直线拟合法处理数据; (3)了解双电桥测量低电阻的原理,初步掌握双电桥的使用方法。
(4)数字温度计的组装方法及其原理。
二、实验原理1. 惠斯通电桥测电阻 惠斯通电桥(单电桥)是最常用的直流电桥,如图是它的电路原理图。
图中1R 、2R 和R 是已知阻值的标准电阻,它们和被测电阻x R 连成一个四边形,每一条边称作电桥的一个臂。
对角A 和C 之间接电源E ;对角B 和D 之间接有检流计G ,它像桥一样。
若调节R 使检流计中电流为零,桥两端的B 点和D 点点位相等,电桥达到平衡,这时可得x R I R I 21=,1122I R I R =两式相除可得R R R R x 12=只要检流计足够灵敏,等式就能相当好地成立,被测电阻值x R 可以仅从三个标准电阻的值来求得,而与电源电压无关。
这一过程相当于把x R 和标准电阻相比较,因而测量的准确度较高。
单电桥的实际线路如图所示:将2R 和1R 做成比值为C 的比率臂,则被测电阻为CR R x =其中12R R C =,共分7个档,0.001~1000,R 为测量臂,由4个十进位的电阻盘组成。
图中电阻单位为Ω。
2. 铜丝电阻温度系数任何物体的电阻都与温度有关,多数金属的电阻随文的升高而增大,有如下关系式:)1(0t R R R t α+=式中t R 、0R 分别是t 、0℃时金属丝的电阻值;R α是电阻温度系数,单位是(℃-1)。
严格地说,R α一般与温度有关,但对本实验所用的纯铜丝材料来说,在-50℃~100℃的范围内R α的变化很小,可当作常数,即t R 与t 呈线性关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