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验报告册(模板)
- 格式:doc
- 大小:89.00 KB
- 文档页数:20
大学实验报告册模板_实验报告_
大学实验报告册模板
篇一:大学实验报告册模板
大学
学生实验报告书
实验课程名称开课学院理学院指导老师姓名学生姓名学生专业班级
20xx— 20xx 学年第x学期
实验课程名称:
实验课程名称:
篇二:实验报告册完成版
C程序设计课程实验报告册
所在学院________________
班级________________
学号________________
姓名________________
任课教师
20xx年xx月
《C语言程序设计》实验报告( 1 )
学号:姓名:班级:成绩:
批阅教师签名: 20xx 年 xx月xx 日
《C语言程序设计》实验报告( 2 )
学号:姓名:班级:成绩:
篇三:实验报告册
序号: xx
xx大学
实验报告册
学期: xxxx-xxxx学年x学期课程名称:会计综合模拟实验实验名称:会计综合模拟实验班级: xx级xxxx班
学号:xxxxxxxx
姓名: xx
xxxx年 xx月 xx日。
实验报告模板(推荐18篇)实验报告模板(推荐18篇)实验报告模板篇1一、实验目的及要求:本实例是要创建边框为1像素的表格。
二、仪器用具1、生均一台多媒体电脑,组建内部局域网,并且接入国际互联网。
2、安装windows xp操作系统;建立iis服务器环境,支持asp。
3、安装网页三剑客(dreamweaver mx;flash mx;fireworks mx)等网页设计软件;4、安装acdsee、photoshop等图形处理与制作软件;5、其他一些动画与图形处理或制作软件。
三、实验原理创建边框为1像素的表格。
四、实验方法与步骤1) 在文档中,单击表格“”按钮,在对话框中将“单元格间距”设置为“1”。
2) 选中插入的表格,将“背景颜色”设置为“黑色”(#__)。
3) 在表格中选中所有的单元格,在“属性”面版中将“背景颜色”设置为“白色”(#ffffff)。
4) 设置完毕,保存页面,按下“f12”键预览。
五、实验结果六、讨论与结论本实验主要通过整个表格和单元格颜色的差异来衬托出实验效果,间距的作用主要在于表现这种颜色差异。
表格的背景颜色和单元格的背景颜色容易混淆,在实验中要认真判断,一旦操作错误则得不到实验的效果。
“表格宽度”文本框右侧的表格的宽度单位,包括“像素”和“百分比”两种,容易混淆,要充分地理解这两种单位表示的意义才能正确地进行选择,否则就不能达到自己想要的效果,设置错误就会严重影响实验效果。
实验报告模板篇2一、演示目的气体放电存在多种形式,如电晕放电、电弧放电和火花放电等,通过此演示实验观察火花放电的发生过程及条件。
二、原理首先让尖端电极和球型电极与平板电极的距离相等。
尖端电极放电,而球型电极未放电。
这是由于电荷在导体上的分布与导体的曲率半径有关。
导体上曲率半径越小的地方电荷积聚越多(尖端电极处),两极之间的电场越强,空气层被击穿。
反之越少(球型电极处),两极之间的电场越弱,空气层未被击穿。
实验报告册医学模板引言实验报告册是医学实验的记录和总结,旨在系统地描述实验目的、方法、结果和结论,以便他人能够复现实验和验证实验结果。
本篇实验报告将介绍一项关于某种药物在治疗乙型肝炎中的疗效实验的结果和结论。
材料与方法实验对象本次实验共选取了100名乙型肝炎患者作为实验对象,其中50名为药物组,另外50名为对照组。
两组对象在性别、年龄、病程等方面均匀分布。
实验药物实验药物为某种抗病毒药物,每片含有50mg有效成分。
每名患者每天口服3片,连续治疗4周。
实验设计实验采用随机对照试验设计,将实验对象随机分为药物组和对照组。
实验组接受实验药物的治疗,对照组接受安慰剂的治疗。
两组患者在入组前和治疗结束后均接受相同的检测和评估标准。
实验评估指标本次实验评估指标主要包括乙型肝炎病毒DNA载量、肝功能指标(ALT、AST)和乙肝表面抗原(HBsAg)等。
这些指标通过血液检测获得。
实验结果与数据分析乙型肝炎病毒DNA载量药物组患者的乙型肝炎病毒DNA载量在治疗结束后明显低于治疗前,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 < 0.05)。
而对照组患者的乙型肝炎病毒DNA载量变化不显著(P > 0.05)。
肝功能指标(ALT、AST)药物组患者的肝功能指标ALT、AST在治疗结束后均明显下降,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 < 0.05)。
而对照组患者的肝功能指标变化不显著(P > 0.05)。
乙肝表面抗原(HBsAg)药物组患者的乙肝表面抗原HBsAg滴度在治疗结束后明显下降,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 < 0.05)。
而对照组患者的HBsAg滴度变化不显著(P > 0.05)。
讨论与结论本次实验结果表明,某种药物对乙型肝炎患者具有明显的治疗效果。
治疗结束后,药物组患者的乙型肝炎病毒DNA载量、肝功能指标(ALT、AST)和乙肝表面抗原(HBsAg)均有显著改善。
而对照组则没有显著的变化。
通过药物的治疗,乙型肝炎患者的病情可以得到有效控制和改善。
实验日期: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实验地点: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实验者: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实验目的: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一、实验原理(一)实验背景(二)实验原理及方法1. 基本原理2. 实验方法二、实验器材1. 仪器设备(1)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________________________(3)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 实验试剂(1)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________________________(3)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 实验材料(1)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________________________(3)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三、实验步骤1. 实验准备(1)检查仪器设备是否完好(2)准备实验试剂和材料(3)熟悉实验操作步骤2. 实验操作(1)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________________________(3)________________________(4)________________________(5)________________________3. 实验数据记录四、实验结果与分析1. 实验结果(1)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________________________(3)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 结果分析(1)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________________________(3)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五、实验讨论与结论1. 实验讨论(1)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________________________(3)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 实验结论(1)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________________________(3)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六、实验反思与改进1. 实验反思(1)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________________________(3)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 实验改进(1)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________________________(3)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七、实验总结通过本次实验,我对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有了更深入的了解,掌握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的操作方法,提高了自己的实验技能。
实验名称:探究物质的溶解性实验日期:2021年9月15日实验地点:学校实验室实验目的:通过实验探究不同物质在不同溶剂中的溶解性。
实验原理:物质的溶解性是指物质在溶剂中溶解的能力。
不同物质的溶解性受温度、溶剂、溶质等因素的影响。
实验器材:烧杯、试管、酒精灯、玻璃棒、天平、电子秤、量筒、蒸馏水、碘酒、食盐、糖、淀粉、沙子。
实验步骤:1. 准备实验器材,将碘酒、食盐、糖、淀粉、沙子分别称量。
2. 在烧杯中倒入适量的蒸馏水,用电子秤称量。
3. 分别将碘酒、食盐、糖、淀粉、沙子加入烧杯中,用玻璃棒搅拌。
4. 观察并记录不同物质在蒸馏水中的溶解情况。
5. 对比不同物质的溶解速度。
6. 记录实验数据。
实验结果:1. 碘酒在蒸馏水中溶解较快,形成淡紫色溶液。
2. 食盐在蒸馏水中溶解较快,形成无色溶液。
3. 糖在蒸馏水中溶解较快,形成无色溶液。
4. 淀粉在蒸馏水中溶解较慢,形成白色浑浊溶液。
5. 沙子在蒸馏水中几乎不溶解,形成悬浮液。
实验分析:1. 碘酒、食盐、糖的分子结构较小,与蒸馏水分子之间的相互作用力较强,因此溶解较快。
2. 淀粉分子结构较大,与蒸馏水分子之间的相互作用力较弱,因此溶解较慢。
3. 沙子是一种无机物质,与蒸馏水分子之间的相互作用力很弱,因此几乎不溶解。
实验结论:1. 不同物质的溶解性受温度、溶剂、溶质等因素的影响。
2. 分子结构较小的物质溶解较快,分子结构较大的物质溶解较慢。
3. 无机物质与溶剂之间的相互作用力较弱,因此溶解较慢。
注意事项:1. 实验过程中要小心操作,避免烫伤。
2. 实验结束后,要将实验器材清洗干净,保持实验室卫生。
3. 实验过程中要观察并记录实验现象,以便分析实验结果。
实验心得:通过本次实验,我了解了物质的溶解性受多种因素影响,掌握了不同物质在不同溶剂中的溶解性。
同时,我也学会了如何观察实验现象、记录实验数据和分析实验结果。
在今后的学习中,我会更加注重实验操作和实验分析能力的培养。
一、封面实验报告册班级:_________ 姓名:_________ 学号:_________ 专业:_________二、目录一、实验目的二、实验原理三、实验仪器与材料四、实验步骤五、实验数据记录与分析六、实验结果与讨论七、实验总结八、参考文献三、实验目的(一)掌握实验原理和实验方法(二)培养实验操作技能(三)提高实验数据分析能力四、实验原理(一)简要介绍实验涉及的物理、化学、生物等基本原理(二)阐述实验原理的数学表达式五、实验仪器与材料(一)实验仪器:列出实验过程中使用的仪器名称、型号、规格等(二)实验材料:列出实验过程中使用的材料名称、规格、来源等六、实验步骤(一)实验准备:包括仪器准备、材料准备、环境准备等(二)实验操作:按照实验步骤进行实验操作,详细描述每一步的操作过程(三)实验结束:实验完成后,整理实验仪器和材料,记录实验结果七、实验数据记录与分析(一)实验数据记录:按照实验步骤,将实验过程中观察到的数据、测量结果等记录在表格中(二)数据分析:对实验数据进行整理、分析,得出实验结论八、实验结果与讨论(一)实验结果:简要描述实验过程中观察到的现象、数据等(二)讨论:分析实验结果,与实验原理、预期结果等进行比较,讨论实验过程中的误差来源、实验结果的可靠性等九、实验总结(一)总结实验过程:回顾实验目的、原理、步骤、结果等,总结实验过程中的关键点(二)反思实验:分析实验过程中遇到的问题、困难,提出改进措施(三)展望未来:根据实验结果,提出进一步研究的方向十、参考文献(一)列出实验过程中参考的书籍、论文、网络资源等(二)按照规范格式书写参考文献示例:[1] 张三,李四. 物理实验[M]. 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18.[2] 王五,赵六. 化学实验教程[M]. 上海:上海科学技术出版社,2017.[3] 张七,刘八. 生物实验技能[M]. 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16.请注意,以上模板仅供参考,具体实验报告内容需根据实验项目进行调整。
___级__班__号姓名____实验日期____年__月__日
___级__班__号姓名____实验日期____年__月__日
___级__班__号姓名____实验日期____年__月__日
化学实验报告(四)
___级__班__号姓名____实验日期____年__月__日
___级__班__号姓名____实验日期____年__月__日
___级__班__号姓名____实验日期____年__月__日
___级__班__号姓名____实验日期____年__月__日
___级__班__号姓名____实验日期____年__月__日
___级__班__号姓名____实验日期____年__月__日
___级__班__号姓名____实验日期____年__月__日
化学实验报告(十一)
___级__班__号姓名____实验日期____年__月__日
化学实验报告(十二)
___级__班__号姓名____实验日期____年__月__日
___级__班__号姓名____实验日期____年__月__日
___级__班__号姓名____实验日期____年__月__日
___级__班__号姓名____实验日期____年__月__日
化学实验报告(十六)
___级__班__号姓名____实验日期____年__月__日
___级__班__号姓名____实验日期____年__月__日
___级__班__号姓名____实验日期____年__月__日
化学实验报告(十九)
___级__班__号姓名____实验日期____年__月__日。
实验报告单实验名称:____________________实验日期:____________________实验地点:____________________实验人员:____________________实验指导教师:____________________一、实验目的简要说明本次实验的目的和意义。
二、实验原理简要介绍实验所依据的原理和理论。
三、实验器材列出本次实验所使用的器材及其规格。
1. 器材名称:____________________规格:____________________2. 器材名称:____________________规格:____________________3. 器材名称:____________________规格:____________________(以此类推)四、实验步骤详细描述实验步骤,确保步骤清晰、完整。
1. 步骤一:____________________具体操作:____________________2. 步骤二:____________________具体操作:____________________3. 步骤三:____________________具体操作:____________________(以此类推)五、实验数据记录与分析1. 实验数据记录根据实验步骤,记录实验过程中所观察到的数据。
| 序号 | 数据名称 | 数值 || ---- | -------- | ---- || 1 | 数据一 | || 2 | 数据二 | || 3 | 数据三 | || ... | ... | ... |2. 数据分析对实验数据进行整理、分析,得出结论。
(此处可根据实际情况进行详细分析)六、实验结果简要描述实验结果,包括实验现象、数据变化等。
七、实验结论总结实验结果,阐述实验目的是否达成,对实验原理的验证程度等。
八、注意事项1. 实验过程中应注意的安全事项:____________________2. 实验结束后应进行的清理工作:____________________3. 其他注意事项:____________________九、实验心得体会简要记录实验过程中的心得体会,包括对实验原理的理解、实验技能的提升等。
第1篇一、实验目的1. 熟悉化学实验的基本操作和注意事项。
2. 掌握化学实验的基本技能,如滴定、过滤、蒸发等。
3. 学习化学实验的基本原理和方法,培养实验操作能力。
4. 培养科学探究精神和严谨的实验态度。
二、实验内容1. 氧气的制取与检验2. 铁的化学性质3. 氢气的制取与检验4. 盐酸和氢氧化钠的中和滴定5. 氯化钠的溶解度测定6. 铜的化学性质7. 铝的化学性质8. 氢氧化铁胶体的制备与性质9. 氢氧化钠溶液的配制10. 硫酸铜溶液的配制三、实验步骤1. 氧气的制取与检验(1)取一定量的过氧化氢溶液,加入少量二氧化锰,用导管将氧气导入集气瓶中。
(2)检验氧气:将带火星的木条伸入集气瓶中,观察木条是否复燃。
2. 铁的化学性质(1)取少量铁粉,加入稀盐酸中,观察铁粉与盐酸的反应。
(2)取少量铁粉,加入硫酸铜溶液中,观察铁粉与硫酸铜的反应。
3. 氢气的制取与检验(1)取一定量的锌粒,加入稀盐酸中,用导管将氢气导入集气瓶中。
(2)检验氢气:将氢气点燃,观察火焰颜色。
4. 盐酸和氢氧化钠的中和滴定(1)用滴定管取一定体积的盐酸溶液,放入锥形瓶中。
(2)用滴定管取一定体积的氢氧化钠溶液,逐滴加入锥形瓶中,观察颜色变化。
(3)记录滴定终点,计算所需氢氧化钠溶液的体积。
5. 氯化钠的溶解度测定(1)取一定量的氯化钠固体,放入烧杯中,加入适量蒸馏水。
(2)用玻璃棒搅拌,观察氯化钠是否完全溶解。
(3)记录溶解度。
6. 铜的化学性质(1)取少量铜片,加入稀硫酸中,观察铜片与稀硫酸的反应。
(2)取少量铜片,加入硝酸银溶液中,观察铜片与硝酸银的反应。
7. 铝的化学性质(1)取少量铝片,加入稀盐酸中,观察铝片与稀盐酸的反应。
(2)取少量铝片,加入氢氧化钠溶液中,观察铝片与氢氧化钠的反应。
8. 氢氧化铁胶体的制备与性质(1)取少量氯化铁溶液,加入蒸馏水中,搅拌。
(2)观察氢氧化铁胶体的颜色和性质。
9. 氢氧化钠溶液的配制(1)称取一定量的氢氧化钠固体,放入烧杯中。
一、封面【实验名称】【实验日期】【实验地点】【实验人员】【指导教师】二、实验目的简要描述本次实验的目的和预期达到的效果。
三、实验原理简述实验的理论依据和原理,包括相关公式、定律等。
四、实验仪器与材料1. 实验仪器:(1)仪器名称及型号(2)仪器用途及规格(3)仪器操作方法2. 实验材料:(1)材料名称及规格(2)材料用途及注意事项五、实验步骤1. 准备工作(1)检查实验仪器是否完好(2)准备实验材料(3)熟悉实验步骤和注意事项2. 实验操作(1)第一步操作及目的(2)第二步操作及目的(3)……(n)第n步操作及目的六、实验数据记录与分析1. 数据记录(1)实验过程中观察到的现象和数据(2)实验过程中出现的异常情况及处理方法2. 数据分析(1)对实验数据进行整理和归纳(2)运用相关公式、定律等对实验数据进行计算(3)分析实验结果,判断实验目的是否达到七、实验结果1. 实验结果描述(1)实验现象及数据(2)实验结果与预期效果的比较2. 实验结果图表(1)实验数据表格(2)实验结果曲线图、柱状图等八、实验讨论1. 实验结果分析(1)实验结果是否符合预期(2)实验过程中出现的问题及原因分析2. 改进措施(1)针对实验过程中出现的问题,提出改进措施(2)对实验原理、方法进行总结和归纳九、实验结论总结实验结果,阐述实验目的是否达到,并对实验结果进行评价。
十、参考文献列出本次实验所参考的文献资料。
十一、附录1. 实验数据原始记录2. 实验仪器使用说明书3. 实验原理相关公式、定律等注:本模板仅供参考,具体实验报告内容可根据实际实验情况进行调整。
实验报告单模板**********实验报告实验名称:XXXXXXXXX实验日期:XX月XX日实验目的:XXXXXXXXX实验方法:XXXXXXXXX实验结果与分析:XXXXXXXXX实验结论:XXXXXXXXX**********实验名称:XXXXXXXXX实验日期:XX月XX日实验目的:本实验旨在XXXXXXXXX。
通过本次实验,我们可以研究XXXXXXXXX,进一步探究XXXXXXXXX的原理与应用。
实验方法:1. 实验器材准备:- XXXXXXXXX- XXXXXXXXX- XXXXXXXXX2. 实验步骤:1) XXXXXXXXX2) XXXXXXXXX3) XXXXXXXXX3. 数据记录:- 实验数据1:XXXXXXXXX- 实验数据2:XXXXXXXXX- 实验数据3:XXXXXXXXX实验结果与分析:经过实验数据的记录和分析,我们得到以下结果:- 结果1:XXXXXXXXX- 结果2:XXXXXXXXX- 结果3:XXXXXXXXX通过对结果的分析,我们发现XXXXXXXXX。
这说明XXXXXXXXX的机制与XXXXXXXXX的关系十分密切。
实验结论:根据上述实验结果及分析,我们得出以下结论:- 结论1:XXXXXXXXX- 结论2:XXXXXXXXX- 结论3:XXXXXXXXX从本次实验中,我们对XXXXXXXXX有了更深入的认识,并对XXXXXXXXX的应用有了更加具体的了解。
这对XXXXXXXXX的相关研究以及XXXXXXXXX的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建议与展望:根据本次实验的结果,我们提出以下建议与展望:- 建议1:XXXXXXXXX- 建议2:XXXXXXXXX- 展望:XXXXXXXXX通过进一步研究和实验,我们有望发现更多关于XXXXXXXXX的有益信息,并为相关领域的发展做出更大贡献。
参考文献:[1] XXXXXXXXX[2] XXXXXXXXX[3] XXXXXXXXX致谢:感谢XXXXXXXXX对本次实验的支持与协助,没有他们的帮助,我们无法顺利完成实验并取得如此丰富的结果。
第1篇一、实验名称实验名称:某疾病相关基因表达的研究二、实验目的1. 探究某疾病相关基因的表达情况。
2. 分析基因表达与疾病发生发展的关系。
3. 为疾病的治疗提供新的理论依据。
三、实验原理某疾病相关基因在正常情况下处于低表达状态,而在疾病状态下表达水平显著升高。
本研究通过实时荧光定量PCR技术检测该基因在疾病组织、正常组织及细胞系中的表达水平,分析其与疾病的关系。
四、实验材料1. 实验组:某疾病患者组织样本。
2. 对照组:正常组织样本。
3. 细胞系:某疾病相关细胞系。
4. 实时荧光定量PCR试剂盒。
5. 反转录试剂盒。
6. DNA提取试剂盒。
7. 实时荧光定量PCR仪。
8. 紫外分光光度计。
9. 低温离心机。
10. 其他试剂及耗材。
五、实验方法1. DNA提取:采用DNA提取试剂盒提取实验组和对照组的组织样本DNA。
2. 反转录:采用反转录试剂盒将提取的DNA进行反转录,合成cDNA。
3. 实时荧光定量PCR:利用实时荧光定量PCR仪进行PCR扩增,检测某疾病相关基因的表达水平。
4. 数据分析:采用2-ΔΔCt法对实验结果进行统计分析。
六、实验步骤1. 组织样本的收集:收集某疾病患者组织样本和正常组织样本。
2. DNA提取:按照DNA提取试剂盒说明书进行操作。
3. 反转录:按照反转录试剂盒说明书进行操作。
4. 实时荧光定量PCR:按照实时荧光定量PCR试剂盒说明书进行操作。
5. 数据收集与处理:利用实时荧光定量PCR仪收集实验数据,并采用2-ΔΔCt法进行数据分析。
七、实验结果1. 实验组与正常对照组的某疾病相关基因表达水平存在显著差异。
2. 某疾病相关基因在疾病相关细胞系中的表达水平显著高于正常细胞系。
八、讨论与分析1. 某疾病相关基因在疾病组织中的表达水平升高,提示该基因可能与疾病的发生发展密切相关。
2. 某疾病相关基因在疾病相关细胞系中的表达水平升高,进一步证实了该基因与疾病的关系。
3. 本研究结果为某疾病的治疗提供了新的理论依据,有助于进一步研究该疾病的发生机制。
实验报告实验报告模板15篇在当下社会,报告十分的重要,我们在写报告的时候要避免篇幅过长。
你还在对写报告感到一筹莫展吗?下面是小编帮大家整理的实验报告模板,仅供参考,大家一起来看看吧。
实验报告模板1第一单元地球和地表的变化(一)、地球结构模型的制作【实验目的】通过制作地球结构模型使学生更清楚地掌握地球内部的构造。
【实验材料】各种颜色的橡皮泥。
【实验过程】1、用黄色的橡皮泥做成球形,代表地核;2、用橘色的橡皮泥在黄色球形的外面再包围一层,把黄色的球形裹起来,代表地幔;3、再用棕色的橡皮泥在橘红色的橡皮泥外层包围一层,代表地壳。
这样一个地球结构模型就制好了。
【注意事项】1、制作之前先考虑:各个橡皮泥圈层该有多厚?2、便于观察可以将球状模型切开,展现其剖面,以便直观地看到地球的内部构造。
(二)模拟火山喷发【实验目的】模拟火山喷发【实验材料】三脚架、铁盒子、土豆泥、番茄酱、酒精灯、火柴。
【实验过程】1、在铁盒子里放一些土豆泥,做成山的形状,并在土豆泥中间挖个小洞。
2、往洞里倒入一些番茄酱,用薄薄的一层土豆泥封住洞口。
3、把铁盒子放到铁架台上,用酒精灯加热,观察番茄酱受热后外溢的现象。
【实验现象】番茄酱受热后,番茄酱在土豆泥的裂缝部分或有空隙的地方溢出。
【实验结论】岩浆受热后,通过岩石空隙或裂缝部分向上运动并溢出。
(三)地震模拟实验【实验目的】模拟地震发生时的情景【实验材料】纸箱、木块、记号笔。
【实验过程】1、在纸箱上画上街道的图形。
2、在每个街道的拐角处都有用小木块垒成楼房。
3、在纸箱底部敲击,使楼房倒塌。
4、根据楼房倒塌的情况,判断地震的中心和强弱。
【实验现象】纸箱底振动,楼房倒塌。
(四)地震成因模拟实验【实验目的】模拟地震产生的原因。
【实验材料】竹筷——地表的岩层【实验过程】1、每人拿一根筷子,慢慢用力弯曲,体会手上有什么感觉,观察发生的现象。
2、同时用两根筷子试一试。
【实验现象】筷子会断裂,手感觉到麻木。
---封面- 实验报告册名称:生物实验报告册- 所属学校:(学校名称)- 班级:(班级名称)- 姓名:(学生姓名)- 学号:(学生学号)- 指导教师:(教师姓名)---目录- 实验一:观察植物细胞- 实验二:探究光合作用- 实验三:研究动物细胞的结构- 实验四:观察细菌的生长- 实验五:检测食物中的营养成分- 实验六:探究生物的遗传规律- 实验七:研究生物的生理现象- 实验八:生态调查与环境保护- 实验九:分子生物学实验基础- 实验十:生物技术实验---实验一:观察植物细胞一、实验目的1. 熟悉显微镜的使用方法。
2. 观察植物细胞的基本结构。
二、实验原理使用显微镜观察植物细胞,了解细胞的基本结构,如细胞壁、细胞膜、细胞质、细胞核等。
三、实验材料与用具- 植物叶片- 显微镜- 载玻片- 盖玻片- 铅笔- 滴管四、实验步骤1. 制作植物叶片的临时装片。
2. 使用显微镜观察植物细胞。
3. 记录观察结果。
五、实验结果与分析(在此处记录实验观察到的结果,并进行简要分析。
)六、实验讨论(在此处讨论实验中遇到的问题和解决方法。
)---实验二:探究光合作用一、实验目的1. 了解光合作用的原理。
2. 探究光合作用的影响因素。
二、实验原理光合作用是植物利用光能将水和二氧化碳转化为有机物和氧气的过程。
三、实验材料与用具- 植物叶片- 显微镜- 蒸馏水- 酒精- 烧杯- 烟雾发生器四、实验步骤1. 将植物叶片置于蒸馏水中,观察光合作用。
2. 使用烟雾发生器模拟光照条件,观察光合作用。
3. 记录实验结果。
五、实验结果与分析(在此处记录实验观察到的结果,并进行简要分析。
)六、实验讨论(在此处讨论实验中遇到的问题和解决方法。
)---(以下省略其他实验的详细内容,仅展示模板格式。
)---实验九:分子生物学实验基础一、实验目的1. 熟悉分子生物学实验的基本操作。
2. 学习DNA提取、PCR等实验技术。
二、实验原理(简要介绍实验原理。
一、实验名称综合实验二、实验目的1. 熟悉实验室的基本操作规范和安全知识。
2. 掌握常用实验仪器的使用方法。
3. 提高动手能力和实验技能。
4. 培养严谨的科学态度和团队协作精神。
三、实验时间2023年X月X日四、实验地点实验室X号五、实验人员组长:XXX组员:XXX、XXX、XXX六、实验原理本次综合实验旨在通过一系列基本实验操作,使学生掌握实验的基本技能和方法,为后续实验课程打下坚实的基础。
七、实验仪器与试剂1. 仪器:天平、量筒、试管、烧杯、滴定管、移液管、玻璃棒等。
2. 试剂:盐酸、氢氧化钠、硫酸铜、氯化钠、硝酸银等。
八、实验步骤1. 实验室基本操作规范和安全知识培训。
2. 仪器的使用与维护。
3. 基本化学实验操作:称量、溶解、过滤、蒸发、滴定等。
4. 具体实验内容如下:(1)酸碱滴定实验(2)沉淀反应实验(3)氧化还原反应实验(4)络合反应实验九、实验结果与分析1. 酸碱滴定实验:通过滴定实验,计算出待测液的浓度,并验证滴定终点。
2. 沉淀反应实验:观察沉淀的形成,分析反应条件和沉淀产物的性质。
3. 氧化还原反应实验:观察反应现象,分析反应类型和反应条件。
4. 络合反应实验:观察络合物的形成,分析络合反应的特点。
十、实验讨论1. 实验过程中遇到的问题及解决方法。
2. 对实验原理和实验方法的理解。
3. 实验结果与理论值的比较,分析误差产生的原因。
十一、实验总结通过本次综合实验,我们掌握了以下基本实验技能:1. 实验室基本操作规范和安全知识。
2. 常用实验仪器的使用方法。
3. 基本化学实验操作:称量、溶解、过滤、蒸发、滴定等。
4. 具体实验内容:酸碱滴定、沉淀反应、氧化还原反应、络合反应。
本次实验提高了我们的动手能力和实验技能,培养了严谨的科学态度和团队协作精神。
十二、附录1. 实验数据记录表2. 实验原理及相关公式3. 实验仪器与试剂清单十三、实验指导老师签字XXX十四、学生签名XXX十五、日期2023年X月X日。
第1篇实验名称:观察植物生长过程实验目的:1. 了解植物生长的基本过程。
2. 学习观察植物生长的方法和技巧。
3. 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科学实验精神。
实验时间:2023年4月15日实验地点:学校实验园地实验器材:1. 花盆若干2. 种子(如小麦、玉米等)3. 测量尺4. 记录本5. 水壶6. 植物生长记录表实验步骤:1. 准备实验材料:将种子、花盆、测量尺、记录本等实验器材准备好。
2. 种植种子:在花盆中挖出小坑,将种子放入坑中,覆盖薄薄一层土壤,轻轻压实。
3. 浇水:用喷壶轻轻浇透土壤,确保种子能够吸收水分。
4. 观察记录:每天观察植物的生长情况,包括植物的高度、叶片数量、颜色等,并做好记录。
5. 适时浇水:根据植物的生长情况,适时浇水,保持土壤湿润。
6. 持续观察:在实验过程中,持续观察植物的生长变化,并记录下来。
实验结果:1. 种子发芽:实验开始后的第三天,部分种子开始发芽,露出了嫩绿的芽尖。
2. 植株生长:随着时间的推移,植物逐渐长高,叶片数量也逐渐增多。
3. 颜色变化:在植物生长过程中,叶片的颜色由嫩绿逐渐变为深绿。
实验分析:1. 种子发芽:种子的发芽过程是植物生长的第一步,需要适宜的温度、水分和土壤条件。
2. 植株生长:植物的生长过程是一个复杂的生理过程,需要阳光、水分、养分等条件。
3. 颜色变化:植物叶片颜色的变化与植物的光合作用和养分吸收有关。
实验结论:通过本次实验,我们了解了植物生长的基本过程,包括种子发芽、植株生长和颜色变化等。
同时,我们也学会了观察植物生长的方法和技巧,培养了我们的观察能力和科学实验精神。
实验心得:1. 观察是科学实验的基础,只有仔细观察,才能发现植物生长的规律。
2. 实验过程中,我们要耐心细致,不能急于求成,要给植物足够的时间生长。
3. 通过实验,我们不仅学到了知识,还体会到了科学实验的乐趣。
实验报告人:XXX实验指导教师:XXX实验日期:2023年4月15日——2023年5月15日第2篇实验名称:制作彩虹糖实验日期:2021年X月X日实验地点:学校实验室实验器材:彩虹糖、透明杯子、水、勺子、记号笔实验目的:1. 了解彩虹糖的制作过程。
韶关学院
学生实验报告册
(适用于软件类课程)
课程名称: C语言程序设计
院(系):计算机科学学院专业
年级 2013 班级
学号姓名
指导教师(签名)潘景新
2013—2014学年第 1 学期
说明
1、本实验报告册用于计算机软件类课程;
2、实验报告册用于记录学生实验过程、测试记录、结果分析等内容;
3、不允许抄袭,雷同的实验报告均以0分计;
4、实验类型:基础、综合、设计
计算机科学学院实验报告(软件类)
计算机科学学院实验报告(软件类)
计算机科学学院实验报告(软件类)
计算机科学学院实验报告(软件类)
计算机科学学院实验报告(软件类)
计算机科学学院实验报告(软件类)
计算机科学学院实验报告(软件类)
计算机科学学院实验报告(软件类)
计算机科学学院实验报告(软件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