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精品教育现代生物进化理论的主要内容(教学设计)买立芸
- 格式:doc
- 大小:61.51 KB
- 文档页数:5
7.2 现代生物进化理论的主要内容一、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1)通过种群、基因库、基因频率等概念,了解种群水平的生命观念。
(2)运用数学方法讨论种群基因频率的变化,培养科学的理性思维。
(3)探究环境对生物的选择过程,培养科学探究方法。
(4)了解环境的变化对生物的影响,培养关爱生命、健康生活的社会责任。
2.过程与方法采用互动式教学模式,以教师提供讨论素材,组织引导学生讨论、活动,最后由师生共同总结得出结论的形式进行。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通过引导学生分析调查所取的数据,培养学生以事实为依据得出结论的科学态度。
(2)通过教学活动,进一步培养学生“生物是进化来的”、“生物的进化与环境密切相关”的思想观念,帮助学生树立辩证唯物主义的认识观。
二、教学重点和难点教学重点:(1)种群、物种、基因频率等概念。
(2)突变和基因重组、自然选择在生物进化过程中的作用。
教学难点:(1)基因频率的概念。
(2)自然选择对种群基因频率的影响。
三、教学方法:问题导学法、讲授法、直观法、讨论法四、教学课时:1课时学情分析学生在初中阶段学习过生物进化的内容,已经知道达尔文自然选择学说的要点,但是对现代生物进化理论尚不了解。
在讲述现代生物进化理论时,可以引导学生回忆初中所学知识,做到温故而知新。
教材中涉及到许多实例,学生大都有一定的感性认识,如昆虫的体色、昆虫的繁殖、捕食者与被捕食者之间的斗争等。
因此在教学的重要环节以激发学生兴趣为出发点,在学习素材的选取和学习活动的安排上,更突出从学生的生活实际出发,通过之前的学习,学生也已经知道了孟德尔遗传定律的主要内容,有的学生可能通过媒体或科普书刊,对现代生物进化论的观点有所了解,课前可以布置学生收集相关资料并做好预习,教学过程中鼓励学生积极发言,参与课堂讨论,调动学习生物、探讨生物知识的欲望。
效果分析复习旧知,引入新课部分:温故知新,既巩固了学过内容,增强学生学习新知识的信心。
也是对本节课中探究种群密度的变化有何意义进行引导,增进学生对生活的联系。
现代生物进化理论的主要内容的教案第一章:引言1.1 教学目标让学生了解生物进化的概念及其重要性。
让学生了解现代生物进化理论的发展历程。
1.2 教学内容生物进化的概念:生物种群的遗传变异和自然选择。
生物进化的证据:化石记录、比较解剖学、分子生物学等。
现代生物进化理论的发展历程:达尔文的自然选择理论、遗传学的发展、分子进化理论等。
1.3 教学活动引入话题:通过展示生物多样性的图片,引导学生思考生物进化的存在。
讲解生物进化的概念:通过示例和图解,讲解生物进化的基本原理。
展示生物进化的证据:通过多媒体资料,展示化石记录、比较解剖学、分子生物学等方面的证据。
讲解现代生物进化理论的发展历程:通过PPT或视频,介绍达尔文的自然选择理论、遗传学的发展、分子进化理论等。
第二章:生物进化的机制2.1 教学目标让学生了解生物进化的基本机制:自然选择、基因流、基因漂变、突变等。
2.2 教学内容自然选择:适应性、生存和繁殖的差异、物种形成等。
基因流:种群间的基因流动对生物进化的影响。
基因漂变:小种群中的随机遗传变化。
突变:基因突变和染色体变异对生物进化的作用。
2.3 教学活动讲解自然选择:通过示例和图解,讲解自然选择的基本原理和作用。
讲解基因流:通过示例和图解,讲解基因流的概念和影响。
讲解基因漂变:通过示例和图解,讲解基因漂变的概念和影响。
讲解突变:通过示例和图解,讲解突变的概念和作用。
第三章:生物进化的证据3.1 教学目标让学生了解生物进化的主要证据:化石记录、比较解剖学、分子生物学等。
3.2 教学内容化石记录:化石的形成和保存、化石记录的分布、化石的分类和比较。
比较解剖学:同源器官、比较解剖学的研究方法和应用。
分子生物学:DNA和蛋白质序列的比较、分子进化钟等。
3.3 教学活动讲解化石记录:通过展示化石标本和图解,讲解化石的形成和保存、化石记录的分布等。
讲解比较解剖学:通过展示同源器官的图解,讲解比较解剖学的基本原理和应用。
《现代生物进化理论的主要内容》教学设计【课标分析】知识方面:1、说明现代生物进化理论的主要内容2、概述生物进化理论与生物多样性的形成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方面:形成生物进化的观点能力方面:1、运用数学方法讨论种群基因频率的变化2、运用生物进化观点解释一些生物现象【教材分析】选自人教版普通高中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生物》(必修2)第七章现代生物进化理论第2节《现代生物进化理论的主要内容》。
本节包括三小节:种群基因频率的改变与生物进化、隔离与物种的形成、共同进化与生物多样性的形成。
教参中给出的参考课时是:第一小节2课时,第二、三小节各用一课时。
而我的构想是第一节整体讲解现代生物进化理论,以帮助学生形成主干知识,第二节专题讲解数学思想生物进化中的运用,帮助学生把细枝末节弄明白。
【设计说明】三个小节的内容是有内在的逻辑联系的,每一小节都是下一小节的铺垫。
以前讲这部分内容时,是把知识点切割成一块一块的,第一小节讲透了再讲下一小节,一个理论分三节课才讲完,结果表面是学完了,但学生心中的理论是支离破碎,分成三块的。
因为三节课的跨度接近一周,中间还学习别的课程,到第二节上课时学生早就淡忘了第一节课做好的铺垫,那种呼之欲出的感觉消失了。
因此我在准备这节课时,大胆尝试,调整了课时和内容安排,目的是为了让学生对现代生物进化理论有一个整体的印象,先形成主干,细枝末节的内容留到下一节课再讲。
避免琐碎的数学计算冲淡学生核心知识树的构建。
【学情分析】在上一节课的教学中,学生初步了解生物进化理论的由来,了解达尔文自然选择学说的内容及其进步性和局限性,为本节课做好思想上和内容上的准备,因此学习现代生物进化理论就顺理成章。
另外,通过与自然选择学说的对比,有助于学生更好地理解现代生物进化理论,也帮助学生理解科学是不断发展变化的。
【教学目标】1、解释种群、种群基因库、基因频率等概念2、运用数学方法讨论种群基因频率的变化3、说明现代生物进化理论的主要内容4、举例说明共同进化和生物多样性形成的原因5、形成生物进化的观点和生物进化理论在发展的观念【教学重点】1、种群、物种、基因频率、隔离等概念2、突变和基因重组、自然选择、隔离在生物进化过程中的作用【教学难点】1、基因频率的概念2、自然选择对种群基因频率的影响3、隔离在物种形成中的作用【设计思想】现代学习理论认为学生进入课堂学习之前对世界和事物有先入为主的认识,教师的教学要引导学生阐发他们已有的理解,激起新旧知识的矛盾,进行有针对性的教学。
《现在生物进化理论的主要内容》教案《现在生物进化理论的主要内容》教案一、说教材《现在生物进化理论的主要内容》是人教版高中生物必修2第七章第2节的内容。
本章课程的核心是介绍现在生物进化理论。
生物进化理论的发展和其他科学理论的发展一样,不是简单的新理论对就理论的否定和排斥,而是新理论对旧理论的修正、深入和扩展。
前面学生已经学习了拉马克进化学说到自然选择学说,以及现代进化理论的由来,大体都走过这样的轨迹。
达尔文自然选择学说由于历史和当时的科技条件的限制,而体现三个方面的不足,而现在生物进化理论从这几个方面对达尔文的修正和完善。
本节内容包括物种的概念、生殖隔离和物种隔离。
生物进化论不仅是生物学中具有重要地位的理论基础,也是对人们的自然观和世界观有着重要影响的理论。
学生通过本章节内容的学习,可以进一步树立生物进化的观点和辩证唯物主义观点,而且能够通过学习进化理论的发展过程,加深对科学本质的理解和感悟。
索科学的精神、事实求是的科学态度。
二、说学情通过学习拉马克和达尔文的进化理论的重要贡献和历史局限性,学生对生物进化论有了一定的科学认识,并已经进化论如何起作用的产生了浓厚的兴趣。
本节课的内容先对来说较为宏观,抽象,因此在授课时多结合多媒体教学和事实教学方法,化难为简,化抽象为形象,加深学生的理解。
三、说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技能目标能简单复述种群的概念,能举例说出生殖隔离和地理隔离的现实例子。
(二)过程与方法目标通过小组讨论,能够用生物进化观点解释一些生物现象。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形成生物进化的观点和生物进化理论在发展的观念,学生逐渐养成以科学的态度认识生物进化问题、树立辩证唯物主义观点。
四、说教学重、难点 (一)重点种群的概念和隔离的类型。
(二)难点隔离在生物进化中的作用。
五、说教学方法情境教学法、小组讨论法、多媒体辅助教学法。
六、说教学过程 (一)情境导入首先是导入环节,我打算采用创设情境的导入方式。
现代生物进化理论的主要内容【学习目标】1.理解生物进化与生物多样性的形成2.理解生物进化的实质、物种的概念;3.理解物种形成的原因生物进化历程,生物多样性形成的原因【学习重点】A.隔离的概念;B.突变和基因重组、自然选择、隔离在生物进化过程中的作用。
【自主学习】一、阅读教材P119-P122的隔离与物种的形成的相关内容,完成下列内容:1、物种的概念:能在自然条件下一群生物。
不同物种之间一般是不能相互交配,即使交配成功,也不能产生可育后代,这种现象叫做同一种生物由于上的障碍而分成不同,使得种群间不能发生的现象,叫做地理隔离。
.种群与物种的区别与联系2、隔离在物种形成中的作用隔离:不同种群间的个体,在自然条件下基因不能自由交流的现象。
隔离是形成的必要条件,包括和。
不同物种间都存在隔离,物种的形成必须经过生殖隔离时期,但不一定要经过隔离。
3、隔离和物种形成:①主要方式-渐变式(经过长期的地理隔离而达到生殖隔离,形成新物种)②骤变式:在很短的时间内即可形成,如自然界中多倍体的形成。
二、阅读教材P122-P126共同进化与生物多样性的相关内容,完成下列问题:1、共同进化的概念:___________________在相互影响中不断进化和发展。
2、生物多样性主要包括三个层次的内容:_______多样性、_______多样性、___________多样性。
在距今约15亿年前,的出现以后,作为一种新的繁殖方式出现了。
生物通过有性生殖,实现了基因的,这就增强了生物的多样性,生物进化的速度明显。
【合作探究】1、如何判断两个生物是否属于同一个物种?2、完成教材P122技能训练部分的思考题。
3、结合教材P124图7-11,生物进化的历程示意图等内容,完成P124思考与讨论的五个问题。
【典例分析】下列关于物种的叙述,正确的是()A.不同种群的生物肯定不属于同一个物种。
B.具有一定形态结构和生物功能,能相互交配的一群生物个体。
2019-2020年高中生物现代生物进化理论的主要内容第1课示范教案新人教版•从容说课这节课文章一开头就向我们展示了“会说话”的基因,采取此拟人化的手法目的是调动学生学习的兴趣和积极性,促进学生积极的思考。
让学生把自己想象成虎体内的一个基因,怎样才能使自己在后代中拥有更多的拷贝呢?那就要表现得比其他基因优秀。
怎样才算优秀呢?就是所控制的性状适应性强。
这样就自然将进化、适应和基因这三个核心概念联系起来,基因频率的概念也就呼之欲出。
本节课分为两小节来教学,第一小节包括三部分内容:种群是生物进化的基本单位,突变和基因重组产生进化的原材料,自然选择决定生物进化的方向。
为什么说种群是生物进化的基本单位?这是本节的重点和难点之一。
教材主要说明两点:一是说明个体不是进化的基本单位,一个个体适应能力无论多强,如果它的基因不能传给后代,它在进化上就没有贡献,如骡。
二是种群是生物繁殖的基本单位,它是指同种生物中一群能够自由交配的个体。
如果同种生物的两个异性个体相距遥远,没有机会交配,它们就分别属于两个种群,这两个种群是独立进化的,假以时日,有可能演变为两个物种。
需要说明的是,对种群是进化的基本单位的理解,只通过学习教材上这个标题下的内容是不够的,还需要通过后续内容的学习。
在“种群是生物进化的基本单位”标题下,还重点讲述了基因库和基因频率的概念,并安排了“思考与讨论”。
这个“思考与讨论”活动对于学生达成本小节知识目标十分重要,其中第1题实际上涉及群体遗传学中“哈代一温伯格平衡” 的内容,学生运用学过的遗传学知识完全可以得出答案,认识到在五个假设条件成立时,种群基因频率会保持代代相同。
这个活动中的第2、3题,引导学生分析出在自然界这五个假设条件不可能同时具备,因此,种群基因频率会不断变化。
这就为本小节第二部分“突变和基因重组产生进化的原材料”奠定了基础。
关于本小节第二部分,由于在本模块遗传部分已经讲述了可遗传变异的三个来源,因此,这里着重讲述突变率以及突变在进化中的意义。
现代生物进化理论的主要内容(第一课时)教学设计一、教学目标:1、解释种群、种群基因库、基因频率等概念。
2、运用数学方法讨论自然选择导致基因频率发生的变化。
3、举例说明可遗传变异为生物进化提供原材料。
4、阐明自然选择与生物进化的关系。
二、教学重点:1、举例说明可遗传变异为生物进化提供原材料2、用数学方法讨论自然选择导致基因频率发生的变化3、阐明自然选择与生物进化的关系三、教学难点:1、用数学方法讨论自然选择导致基因频率发生的变化2、阐明自然选择与生物进化的关系四、教学准备:微视频制作、多媒体课件制作、模拟活动的用具准备,包括黑白棋子、黑白卡纸、黄色小卡纸等②在理想条件下,桦尺蠖自由交配多代,计算每一代的基因型频率和基因频率,并填入表格。
结合学生的结果:子代 S 、s 的基因频率以及SS 、Ss 、ss 的基因型频率不变得出理想条件下的哈迪——温伯格定律 (PPT 展示)。
问:这种理想条件在自然界存在吗,? 答:不存在,任何影基因频率的改变和生物的进化有什么关系?我给同学们录制了一段微视频请同学们认真观看,视频看完后完成学案的填空题,后面还有这部分内容的抢答题。
播放微视频,并完成填空题(可以讨论)。
合作探究二:进化的原材料——突变和基因重组附模拟活动:用数学方法讨论自然选择是种群的基因频率发生的变化19 世纪中期以前,桦尺蠖几乎都是浅色型的。
随着英国工业的发展,工厂排出的煤烟使地衣不能生存,结果树皮裸露并被煤烟熏成黑褐色。
到了20 世纪中期,生物学家发现黑色型的桦尺蠖成了常见类型。
19 世纪以前,桦尺蠖种群中基因S 的频率在5%以下,到了20 世纪中期上升到95%。
桦尺蠖种群中基因的频率为什么越来越低呢?材料器具围棋、黄色小卡片50 张(“事件”卡已制作好)、白色或黑色大卡纸各一张、记录用笔、笔等。
方法步骤1、以小组为单位,用黑色棋子代表基因S,白色棋子代表基因s。
黄色小卡片代表“事件”卡,并按照下表内容制作“事件”卡。
高中生物必修二《现代生物进化理论的主要内容》教学设计(第2课时)么还能为进化提供原材料?3.突变和基因重组能决定生物进化的方向吗?4.新物种是怎么形成的?(四)当堂练习通过当堂练习,来巩固本节课所学知识,强化记忆。
教师通过PPT展示当堂练习题目,并根据学生的反应,适当进行讲解和分析。
学生积极反应,认真参与答题过程,从而通过练习强化记忆,巩固所学知识。
板书设计第二节现代生物进化理论的主要内容高中生物必修二《现代生物进化理论的主要内容》学情分析通过学习拉马克和达尔文的进化理论的重要贡献和历史局限性,学生对生物进化论有了一定的科学认识,并已经对进化论如何起作用产生了浓厚的兴趣。
本节课的内容相对来说较为宏观,抽象,因此在授课时多结合多媒体教学和事实教学方法,化难为简,化抽象为形象,加深学生的理解。
在学习过程中适宜采用课前预习的方法,在对进化理论有所理解的情况下,在课堂上通过教师展示图片、合作探究等方式,加深理解与记忆。
此外通过合作学习互通有无,再加上课堂的随堂练习,模型建构,来进一步强化记忆,从而实现对知识的系统掌握和直观理解。
最后让学生体验到科学研究离不开探索精神、理性思维和技术手段的结合。
并通过自身的小组分工合作,获得高效学习的体验。
通过本节课的学习,建立起辩证唯物主义的观点,增强生命观和世界观。
高中生物必修二《现代生物进化理论的主要内容》效果分析本节课通过学生自主学习、教师的讲解点评、小组合作、归纳总结以及模型建构等方式来不断强化学生的记忆和理解,从而达到预定的教学目标。
从课堂实施的过程来看,总体效果是令人满意的,学生积极参与、踊跃发言,小组成员密切合作、认真探究,各方面能力得到很大提升。
高中生物必修二《现代生物进化理论的主要内容》教材分析《现在生物进化理论的主要内容》是人教版高中生物必修2第七章第2节的内容。
本章课程的核心是介绍现代生物进化理论。
生物进化理论的发展和其他科学理论的发展一样,不是简单的新理论对旧理论的否定和排斥,而是新理论对旧理论的修正、深入和扩展。
第七章第2节现代生物进化理论地主要内容<第一课时)一、教材分析1.教材地地位与作用本节课是在学习了孟德尔遗传定律地基础上向学生介绍了有关基因频率方面地内容,反映了新课改在设计教材顺序时以人为本,从学生实际出发地思想,关注了学生地思维和学生德育地培养.本节内容前与学生已经知道了基因地分离定律、自由组合定律、基因突变、基因重组和染色体变异等,还知道基因与性状地关系,这些都是学习本章内容地重要基础.2.教材地加工与改造根据新教学理念地要求,我在设计过程中对教材做了简单地处理,如:充分利用教材中地思考与讨论部分,充分提高学生对本节课地重点内容,基因频率地理解与应用.教学中配以多媒体课件教学,从而使抽象地内容具体化,直观化,形象化,打造了轻松愉悦地学习环境,有利于重点突出难点地突破.二、教学目标1、知识目标<1)解释种群、种群基因库、基因频率等概念.<2)说明现代生物进化理论地主要内容.<3)举例说明共同进化和生物多样性形成地原因.2、能力目标<1)运用数学方法讨论种群基因频率地变化.<2)运用生物进化观点解释一些生物现象.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形成生物进化地观点和生物进化理论在发展地观念三、教学重点难点教学重点:<1)种群、物种、基因频率、隔离等概念.<2)突变和基因重组、自然选择、隔离在生物进化过程中地作用.教学难点:<1)基因频率地概念.<2)自然选择对种群基因频率地影响.<3)隔离在物种形成中地作用.四、学情分析学生在上一节已经学习了达尔文地自然选择学说等生物进化地有关知识,掌握了自然选择学说地重要意义和局限性.同时,学生在前面已经全面学习了遗传变异地有关知识,已经掌握了遗传和变异地实质,对于生物进化地知识在初中地学习中也已有所了解.在此基础上,结合一些实际地事例,利用已有知识,在老师地引导下,通过交流、讨论,可以对未知进行探究,归纳出所要获得地知识五、教学方法1.学案导学:2.新授课教学基本环节:预习检查、总结疑惑→情境导入、展示目标→合作探究、精讲点拨→反思总结、当堂检测→发导学案、布置预习六、课前准备1.学生地学习准备:预习现代生物进化理论地主要内容2.教师地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制作,课前预习学案,课内探究学案,课后延伸拓展学案.七、课时安排:2课时八、教学过程(一>预习检查、总结疑惑检查落实了学生地预习情况并了解了学生地疑惑,使教学具有了针对性.<二)情景导入、展示目标.现代生物进化理论有诸多流派,如综合进化理论、新达尔文主义、新拉马克主义、中性学说、骤变论等.引导学生对搜集和整理有关现代生物进化地资料与达尔文自然选择学说进行比较,概括出最主要地两个方面:一是从性状水平深入到基因水平;二是从个体水平上升到种群水平.问题探讨:把自己想像成虎体内地一个基因,怎样才能使自己在后代中拥有更多地拷贝呢?那就要表现得比其他基因优秀.怎样才算优秀呢?通过拟人化地思考方式,调动学生兴趣,促进学生积极地思考.利用已有知识,学生自然将进化、适应和基因这三个核心概念联系起来,基因频率地概念也呼之欲出.<三)合作探究、精讲点拨.生存和繁殖后代地贡献越大,拥有该基因⑴种使学________如,天敌看到地是桦尺蠖地体色而不是控制体色地基因隔离与物种地形成物种地概念:能在自然条件下相互交配并且产生可育后代地新物种产生种群基因库和基因频率继<四)反思总结,当堂检测.教师组织学生反思总结本节课地主要内容,并进行当堂检测.设计意图:引导学生构建知识网络并对所学内容进行简单地反馈纠正.<五)发导学案、布置预习.我们通过学习知道生物通过隔离导致各种物种地形成,那么地球上各种各样地生物是如何形成地,让我们一起预习共同进化与生物多样性地形成学习生物多样性形成地原因.九、板书设计一、种群是生物进化地基本单位1、种群地概念:生活在一定区域地同种生物地群不个体.2、基因库:一个种群中全部个体所含有地全不基因3、基因频率:在一个人种群基因库中,某个基因占全部等位基因地比率.4、进化地实质:种群基因频率地改变.二、突变和基因重组产生进化地原材料三、自然选择决定生物进化地方向四.隔离导致物种地形成1、地理隔离2、生物隔离3、物种地概念十、教学反思<1)培养了学生地创新意识和合作精神.在研究性学习过程中,通过学生自己设计、操作、分析实验,将课下活动与课上学习相结合,使学生有了充分表现自己、发挥自己想象力、创造力地时间和空间.学生通过小组讨论互相帮助,互相启发,在讨论中碰撞出创造思维地火花,体会了相互合作地重要性和必要性.<2)训练了科学研究地基本方法和思维过程.研究性学习让学生从身边熟知地、感兴趣地事物和现象入手提出问题,以个人或小组合作地方式进行探究研讨,亲身体验了应用科学方法解决问题地过程.<3)加强了学生个性地发展.在研讨活动中,学生可提出不同地设计方案和结果,鼓励学生开展讨论,各抒己见,大胆质疑,体现了研究性学习培养科学态度、求新、求异精神地主旨.<4)教学效果良好.研究性学习充分体现了学生在学习中地主体作用,有助于学生养成独立思考、积极探究、勇于表达地学习习惯.申明:所有资料为本人收集整理,仅限个人学习使用,勿做商业用途.。
《现代生物进化理论的主要内容》教学设计【教材版本】人民教育出版社高中生物(必修二)第七章第二节:现代生物进化理论的主要内容【设计理念】1.让学生了解生物进化理论在达尔文之后的发展,进一步树立生物进化的观点和辩证唯物主义观点,逐渐培养学生的科学素养。
2. 使学生初步了解对自然选择学说的修正是必然的,运用生物进化观点解释一些生物现象,形成生物进化的观点和生物进化理论在发展的观念。
3. 研究生物的进化需要研究群体的基因组成及其变化,理解种群的概念,理解基因库和基因频率的概念,运用数学方法讨论种群基因频率的变化,使学生学会计算基因频率的方法。
4.理解科学与社会的关系,并通过学习进化理论的发展过程,加深对生物科学本质的理解和感悟。
【教材分析】1.知识结构分析《现代生物进化理论的主要内容》一节是本章的重点,生物进化论不仅是生物学的重要基础理论,也对人们的自然观和世界观有着重要影响。
由于生物进化的证据、历程和自然选择学说等内容,学生在初中已经学过,因此,本章不再简单重复,而是定位在讲述现代生物进化理论,较为深入地揭示了生物繁衍过程中新物种形成的原理,指出生物进化的实质是“种群基因频率的定向改变”。
本节教材又包括了三小节内容:第一小节《种群基因频率的改变与生物进化》包括三部分内容:种群是生物进化的基本单位、突变和基因重组产生进化的原材料、自然选择决定生物进化的方向。
第二小节《隔离与物种的形成》包括物种的概念和隔离在物种形成中的作用两部分内容。
第三小节《共同进化与生物多样性的形成》包括共同进化、生物多样性的形成和生物进化理论在发展三部分内容。
2.知识发生发展过程分析本节教材按照新物种形成的环节把知识串联起来:种群是生物进化的单位------突变和基因重组产生进化的原材料------自然选择决定生物进化的方向-------隔离导致物种形成,紧接着又阐述了任何一个物种都不是单独进化的,而是共同进化的,从而引出了本节的最后一个内容“共同进化与生物多样性的形成”。
《现代生物进化理论的主要内容》教学设计
吴忠中学买立芸
一、教学目标
1. 知识方面
(1)说出现代进化理论的主要内容。
(2)解释种群、种群基因库、基因频率的概念。
(3)能够例举种群的实例
2. 能力方面
(1)运用生物进化论的观点解释一些生物现象。
(2)会运用基因频率的计算方法来计算相关问题。
(3)运用数学的方法讨论种群基因频率的改变。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方面
(1)通过运用数学的方法讨论种群基因频率的改变活动,培养学生以事实或实验结果为依据得出结论的科学态度。
⑵通过探讨活动培养学生交流与合作的意识,提高学习的积极性
二、教学重点和难点
1.教学重点
(1)种群、基因库、基因频率的概念。
2.教学难点
(1)基因频率的概念及计算。
三、教学方法
问题导学法、讲授法、多媒体
四、教学课时
1课时
五、教学过程
小结与作业(略)教学反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