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2《公输》过关卷
- 格式:docx
- 大小:20.05 KB
- 文档页数:4
《公输》过关练习练习一、填空题1.《公输》选自《___ ____》。
墨子名________,相传为________时期______国人,是________学派的创始人,墨子重要的政治主张是“____ ____ ”,在本文中就有明显体现。
3.《公输》一文通过_____ ___描写来刻划人物形象。
文中墨子连用三个对比,将楚宋两国的物产作了比较,从而类推出楚国攻宋正如自己说的“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二、基础演练1.给下列句子中加点的字注音。
(1)公输盘.()为楚造云梯之械。
(2)胡不见.()我于王。
(3)荆.()有云梦,犀兕.()麋.()鹿满之。
(4)舍其文轩(),邻有敝舆.()而欲窃之。
(5)江汉之鱼鳖鼋..()鼍.()为天下富。
(6)宋,所谓无雉.()兔鲋.()鱼者也。
(7)此犹锦.()绣之与短褐.()也。
(8)子墨子解带为城,以牒.()为械。
2.解释加点的字词(1)起.于鲁________ (2)请.说之________(3)胡不已.乎________ (4)胡.不见我于王________(5)虽然..________ (6)以.牒为.械________(7)待楚寇.矣________ (8)虽.杀臣,不能绝也________(9) 公输盘不说.________ (10) 吾义.固不杀人________(11) 义不杀少而杀众________ (12) 愿.借子杀之________(13) 不可谓智.________ (14) 方.五千里________(15) 子墨子九距.之________ (16) 子墨子之守圉.有余________ (17) 公输盘诎.________ (18)今有人于.此________(19)然,胡不已.乎________ (20)不可谓知类..________3.区别加点词在不同句子中的意思。
(1)以:将以攻宋________ 以牒为械________臣以王吏之攻宋也________(2)类:不可谓知类________ 臣以王吏之攻宋也,为与此同类________ (3)于:起于鲁________ 至于郢________ 今有人于此________ 胡不见我于王________ 有余于地________于是见楚王________4.指出下列句中“请”字用法不同的一项( )A.子墨子曰:“请献十金。
《公输》过关练习一、填空1.《公输》选自《________》。
墨子名________,相传为________时期______国人,是________学派的创始人,墨子重要的政治主张是“_____ ”、“________”,在本文中就有明显体现。
2.《墨子》一书现在一般认为是墨子的______ ____记述墨子__________的辑录。
3.《公输》一文通过___ _____描写来刻划人物形象。
4.填空(1)墨子同情劳动人民,主张“_______________”;反对统治阶级发动战争,主张“____________”。
本文叙述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的故事,具体反映了墨子反对侵略、扶助幼小的思想,表现了他不畏强暴、勇敢机智的斗争精神。
(2)“子墨子起,起于齐,行十日十夜,而至于郢,见公输盘”中动词“闻、起、行、至”反映了墨子_________的心态和____________的精神。
(3)“荆国有余于地,而不足于民,杀所不足而争所有余,不可谓智;宋无罪而攻之,不可谓仁;知而不争,不可谓忠;争而不得,不可谓强;义不杀少而杀众,不可谓知类。
”一段墨子运用了__________的修辞手法,使说理更具气势,语言斩钉截铁,一针见血地揭穿了公输盘“_____________”的虚伪。
5. 给加点的字注音,根据注音写汉字。
以dié()为械()荆.( )国 mí()鹿公输盘.()郢.()见.()我于王墨di()禽滑.()厘守yù( ) 敝yú()短褐.()二、解释词语:1、解释下列加点词夫子何命.焉为:起.于鲁________北方有侮臣者.,愿借子..杀之:公输盘不说.________吾义.固不杀人:请.说之________子墨子起,再.拜:吾义固.不杀人________不可谓知类..:再.拜_________此为何..若人____ ____ 以牒.为械________在宋城上而待楚寇.矣________ 虽然..,公输班为我____________2、解释下列一词多义(1)为公输盘为.楚造云梯之械:公输盘为我为.云梯:子墨子解带为.城:(2)说公输盘不说.:子墨子起,再拜,曰:“请说.之。
公输试题及答案
1. 公输班是哪个时代的人?
A. 唐朝
B. 宋朝
C. 春秋时期
D. 秦朝
答案:C
2. 公输班的别称是什么?
A. 鲁班
B. 公孙龙
C. 公孙策
D. 公孙胜
答案:A
3. 公输班主要贡献在哪个领域?
A. 医学
B. 农业
C. 建筑
D. 文学
答案:C
4. 公输班发明了哪些工具?
A. 锯子
B. 犁
C. 车
D. 以上都是
答案:D
5. 公输班的籍贯是哪里?
A. 鲁国
B. 齐国
C. 楚国
D. 秦国
答案:A
6. 公输班的弟子有哪些?
A. 墨子
B. 孔子
C. 孟子
D. 荀子
答案:A
7. 公输班的发明对后世有哪些影响?
A. 促进了建筑技术的发展
B. 推动了手工业的进步
C. 影响了军事战术
D. 以上都是
答案:D
8. 公输班的著作有哪些?
A. 《公输子》
B. 《鲁班经》
C. 《公输子书》
D. 《公输子集》
答案:B
9. 公输班的发明中,哪一项对建筑行业影响最大?
A. 锯子
B. 墨斗
C. 刨子
D. 尺子
答案:A
10. 公输班的发明中,哪一项对军事有重要影响?
A. 锯子
B. 云梯
C. 弓箭
D. 战车
答案:B。
《公输》文言知识练习试卷一、选择题(每题 3 分,共 30 分)1. 下列关于《公输》文学常识的表述,错误的一项是()A. 墨子,名翟,是墨家学派的创始人,主张“兼爱”“非攻”。
B. 《公输》选自《墨子·公输》,这是一部记录墨子言行的专著。
C. 墨子在文中成功地阻止了楚国攻打宋国,体现了他高超的论辩技巧。
D. 本文通过对话描写和动作描写来塑造人物形象,推动故事情节发展。
2. 下列句子中没有通假字的一项是()A. 公输盘不说B. 子墨子九距之C. 吾知所以距子矣D. 公输盘诎3. 对下列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A. 公输盘为楚造云梯之械(替,给)B. 夫子何命焉为(语气词,与“焉”合用,表示疑问语气)C. 吾义固不杀人(坚固)D. 不可谓知类(类推事理)4. 下列句子中加点词古今意义相同的一项是()A. 子墨子起,再拜B. 虽然,公输盘为我为云梯C. 吾知所以距子矣D. 荆国有余于地而不足于民5. 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用法与其他三项不同的一项是()A. 吾义固不杀人B. 犀兕麋鹿满之C. 公输盘之攻械尽D. 在宋城上而待楚寇矣6. 下列句子中属于判断句的是()A. 宋所谓无雉兔鲋鱼者也B. 胡不见我于王C. 吾知所以距子矣D. 子墨子起,再拜7. 下列句子中省略成分补充错误的一项是()A. 胡不见我于王(省略主语“子墨子”)B. 必为有窃疾矣(省略主语“此人”)C. 将以攻宋(“将以”后面省略了宾语“之”,代宋国)D. 起于鲁(省略主语“墨子”)8. 下列句子的句式与“宋何罪之有”相同的一项是()A. 荆国有余于地而不足于民B. 夫子何命焉为C. 胡不见我于王D. 臣以王吏之攻宋也,为与此同类9. 对“公输盘之攻械尽,子墨子之守圉有余”翻译正确的一项是()A. 公输盘的攻城器械用尽了,墨子的守卫办法还有余。
B. 公输盘攻打器械用尽了,墨子的守卫方法还有很多。
C. 公输盘进攻的器械没有了,墨子的防守器械还有剩余。
公输练习题及答案LEKIBM standardization office【IBM5AB- LEKIBMK08- LEKIBM2C】《公输》同步练习一、基础知识。
1、给加横线的字注音。
公输盘( ) 至于郢( ) 敝舆( ) 鲋鱼( ) 守圉之器( )禽滑厘( ) 短褐( ) 犀兕( ) 麋鹿( ) 楩楠 ( )2、把下面的反问句翻译成现代文。
(1)宋何罪之有? (2)夫子何命焉为(3)胡不见我于王? (4)然胡不已乎(5)虽然,公输盘为我为云梯,必取宋。
(6)虽杀臣,不能绝也。
____________ (7) 吾知所以距子矣:____________(8)此为何若人 ____________ (9)臣以王吏之攻宋也,为与此同类。
(10)公输盘为楚造云梯之械,成,将以攻宋。
(11)杀所不足而争有余。
3、指出下列句中通假字并解释(1)子墨子九距之。
____________ (2)子墨子之守圉有余。
__________(3)公输盘诎。
____________ (4)公输盘不说。
____________4、文学常识填空。
①《公输》选自《________》。
墨子名________,相传为________时期______国人,是_______学派的创始人,墨子重要的政治主张是“________”,在本文中就有明显体现。
②《墨子》一书现在一般认为是墨子的__________记述墨子__________的辑录。
③这场模拟攻守战,结果是墨子胜利了。
“________”字,说明公输盘已是黔驴技穷。
5、解释加粗的重点字。
(1)起于鲁________ (2)请说之________(3)邻有敝舆而欲窃之 ________ (4)邻有短褐而欲窃之 ________(5)胡不已乎________ (6)胡不见我于王________(7)虽然________ (8)以牒为械________(9)待楚寇矣________ (10)虽杀臣,不能绝也________(11)子墨子之守圉有余 ________6、翻译。
《公输》练习题(最新版)-Word文档,下载后可任意编辑和处理-《公输》练习题一. 知识积累1. 给下列加点的字注音。
公输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蔽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 填空题。
《墨子》一书一般认为是________。
墨子名________,________时期________家,________家的创始人。
3. 解释下列加点的字。
(1)________于齐(2)吾________固不杀人(3)________,胡不________乎(4)墨子之守________留有余(5)子墨子九________之(6)公输盘________。
4. 翻译句子。
(1)愿藉子杀之(2)杀所不足而争有余。
(3)虽杀臣,不能绝也。
二. 强化阅读阅读下面选文,回答5~8题。
公输盘为楚造云梯之械,成,将以攻宋。
子墨子闻之,起于齐,行十日十夜而至于郢,见公输盘。
公输盘曰:“夫子何命焉为?”子墨子曰:“北方有侮臣者,愿藉子杀之。
”公输盘不说。
子墨子曰:“请献十金。
”公输盘曰:“吾义固不杀人”子墨子起,再拜,曰:“请说之。
吾从北方闻子为梯,将以攻宋。
宋何罪之有?荆国有余于地而不足于民,杀所不足而争所有余,不可谓智。
宋无罪而攻之,不可胃仁。
知而不争,不可谓忠。
争而不得,不可谓强。
义不杀少而杀众,不可谓知类。
”公输盘服。
子墨子曰:“然,胡不已乎?”公输盘曰:“不可,否既已言之王吴。
”子墨子曰:“胡不见我于王?”公输盘曰:“诺。
”子墨子见王,曰:“今有人于此,舍其文轩,邻有敝舆而欲窃之;舍其锦绣,邻有短褐而欲窃之;舍其粱肉,邻有糠糟而欲窃之。
此为何若人?王曰:“必为有窃疾矣。
”子墨子曰:“荆之地方五千里,宋之地富方五百里,此犹文轩与敝舆也。
荆有云梦,犀兕糜鹿满之,江汉之鱼鳖鼋鼍为天下富,宋所为无雉兔鲋鱼者也,此犹粱肉之与糠糟也。
《公输》过关练习一、填空题1、《公输》选自《________》。
墨子名________,相传为________时期______国人,是_______学派的创始人,墨子重要的政治主张是“________”,在本文中就有明显体现。
2、《墨子》一书现在一般认为是墨子的__________记述墨子__________的辑录。
3.本段文字用“九攻”“九距”点明战斗之激烈,用________________ 、 ______________交代激战之结果,用 ________ 点明公输盘已经技穷。
(用原文回答)4.阅读本段,给你的启发()5、《出师表》中描写诸葛亮生活志趣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不求闻达于诸侯。
二、给加黑的字注音公输盘.( ) 至于郢.( ) 敝舆.( ) 鲋.鱼( ) 守圉.之器( )禽滑.厘( ) 短褐.( )犀( ) 麋.鹿( ) 楩.楠( )三、解释加黑点的字词(1)起.于鲁________ (2)请.说之________(3)胡不已.乎________ (4)胡不见.我于王________(5)虽然.________ (6)以.牒为械________(7)待楚寇.矣________ (8)虽杀臣,不能绝.也________四、指出下列句中通假字并解释(1)子墨子九距之。
____________ (2)子墨子之守圉有余。
__________(3)公输盘诎。
____________ (4)公输盘不说____________五、把下列句子译成现代反语(1)宋何罪之有? (2)夫子何命焉为?(3)胡不见我于王? (4)然胡不已乎?(5)虽然,公输盘为我为云梯,必取宋。
(6)虽杀臣,不能绝也。
____________ (7) 吾知所以距子矣:____________(8)虽杀臣不能绝也:____________ (9)此为何若人?六、辨析下列句中的加点词,将其词义写在句后的括号内。
《公输》练习《公输》练习题及答案公输盘为楚造云梯之械,成,将以攻宋。
子墨子闻之,起于齐,行十日十夜而至于郢,见公输盘。
公输盘曰:“夫子何命焉为?”于墨子曰:“北方有侮臣者,愿借子杀之。
”公输盘不说。
子墨子曰:“请献十金。
”公输盘曰:“吾义固不杀人。
”子墨子起,再拜,曰:“请说之。
吾从东方闻子为梯,将以攻宋。
宋何罪之有?荆国有余于地而不足于民,杀所不足而争所有余,不可谓智。
宋无罪而攻之,不可谓仁。
知而不争,不可谓忠。
争而不得,不可谓强。
义不杀少而杀众,不可谓知类。
”公输盘服。
子墨子曰:“然,胡不已乎?”公输盘曰:“不可,吾既已言之王矣。
”子墨子曰:“胡不见我于王?”公输盘曰:“诺。
”子墨子见王,曰:今有人于此,舍其文轩,邻有敝舆而欲窃之;舍其锦绣,邻有短褐而欲窃之;舍其粱肉,邻有糠糟而欲窃之。
此为何若人?”王曰:“必为有窃疾矣。
”子墨子曰:“荆之地,方五千里,宋之地,方五百里,此犹文轩之与敝舆也。
荆有云梦,犀兕麋鹿满之,江汉之鱼鳖鼋鼍为天下富,宋,所谓无雉兔鲋鱼者也,此犹梁肉之与糠糟也。
荆有长松文梓楩楠豫章,宋无长木,此犹锦绣之与短褐也。
臣以王吏之攻宋也,为与此同类。
”王曰:“善哉。
虽然,公输盘为我为云梯,必取宋。
”于是见公输盘。
子墨子解带为城,以牒为械。
公输盘九设攻城之机变,子墨子九距之。
公输盘之攻械尽,子墨子之守圉公输盘诎,而曰:“吾知所以距子矣,吾不言。
”子墨子亦曰:“吾知子之所以距吾,吾不言。
”楚王问其故。
子墨子曰:“公输子之意,不过欲杀臣。
杀臣,宋莫能守,乃可攻也。
然臣之弟子禽滑里等三百人,已持臣守圉之器,在宋城上而待楚寇矣。
虽杀臣,不能绝也。
”楚王曰:“善哉。
吾请无攻宋矣。
”⒈找出句中加点的词解释正确的一项。
⑴愿借子.杀之()A.儿子B.您C.男人的美称⑵吾义.固不杀人()A.意义 B.正义 C.坚持合宜的道德、情理⑶子墨子曰:“胡不已.乎?”()A.已经 B.停止 C.后来⑷子墨子曰:“胡不见.我于王?”()A.引见B.拜见 C.接见⑸公输盘曰:“不可,我既.已言之王矣。
《公输》练习题班级姓名学号成绩一、基础知识1、《公输》选自。
墨子,名,是春秋战国之际家学派的创始人。
2、给下列加点字注音犀.()兕.()鲋.()鱼文梓.()楩.()楠守圉.()公输盘.()不说.()胡不见.()我于王禽滑.()厘麋.鹿()宋无长.()木至于郢.()鱼鳖鼋鼍..()()敝舆.()公输盘诎.()3、解释下列加点字词在各句中的不同意思(1)公输子.之意()(2)公输盘不说.()愿借子.杀之()请说.之()(3)见.公输盘()(4)虽然.,公输盘为我为云梯()胡不见.我于王()然.臣之弟子禽滑厘……()(5)公输盘为.楚为云梯之械()(6)不可谓知类.()吾从北方闻子为.梯()为与此同类.()此为.何若人?()(7)胡不已.乎?()夫子何命焉为.?()吾既已.言之王矣()4、下面加点词语解释有错误的一项是()A.子墨子闻之,起于鲁:动身,出发。
愿借子杀之:愿意。
B.知而不争,不可谓忠:谏诤,劝阻。
然胡不已乎:停止。
C.虽杀臣,不能绝也:杀尽,杀光。
胡不见我于王:引见。
D.在宋城上而待楚寇矣:入侵。
邻有敝舆而窃之:破旧的。
5、根据上下文,把下列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夫子何命焉为?(2)宋何罪之有?(3)胡不见我于王?(4)虽然,公输盘为我为云梯,必取宋。
(5)吾义固不杀人。
(6)吾既已言之王矣。
(7)舍其粱肉,邻有糠糟而欲窃之——此为何若人?(8)此犹文轩之与敝舆也。
(9)臣以王吏之攻宋也,为与此同类。
(10)杀臣,宋莫能守,乃可攻也二、课内阅读公输盘曰:“夫子何命焉为?”子墨子曰:“北方有侮臣者,愿借子杀之。
”公输盘不说。
子墨子曰:“请献十金。
”公输盘曰:“吾义固不杀人。
”子墨子起,再拜,曰:“请说之。
吾从北方闻之为梯,将以攻宋。
宋何罪之有?荆国有余于地而不足于民,杀所不足而争所有余,不可谓智。
宋无罪而攻之,不可谓仁。
知而不争,不可谓忠。
争而不得,不可谓强。
义不杀少而杀众,不可谓知类。
班级:姓名:《公输》测试题(满分100分)(一)阅读下面选自《公输》中的文段;完成文后1—4题。
(12分) 于是见公输盘。
子墨子解带为城;以牒为械。
公输盘九设攻城之机变;子墨子九距之。
公输盘之攻械尽;子墨子之守圉有余。
公输盘诎;而曰:“吾知所以距子矣;吾不言。
”子墨子亦曰:“吾知子之所以距我;吾不言。
”楚王问其故。
子墨子曰:“公输子之意;不过欲杀臣。
杀臣;宋莫能守;乃可攻也。
然臣之弟子禽滑厘等三百人;已持臣守圉之器;在宋城上而待楚寇矣。
虽杀臣;不能绝也。
”楚王曰:“善哉。
吾请无攻宋矣。
”1.解释下面句中加点词。
(3分)①子墨子九.距之。
九:______________②子墨子之守圉.有余。
圉:______________③在宋城上而待楚寇.矣。
寇:______________2.下面加点词的词义相同的一项是( )。
(2分)才美不外见.以.牒为械A. B.于是见.公输盘能以.径寸之木;为宫室……子墨子九距之.楚王问其故.C. D.孤之.有孔明;犹鱼之有水也彼竭我盈;故.克之3.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语句。
(4分)①吾知所以距子矣。
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虽杀臣不能绝也。
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本段文字用“九攻”“九距”点明战斗之激烈;用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交代激战之结果;用 ________ 点明公输盘已经技穷。
(用原文回答) (3分)(二)阅读《公输》语段;完成文后1-4题。
(14分)公输盘为楚造云梯之械;成;将以攻宋。
子墨子闻之;起于齐;行十日十夜而至于郢;见公输盘。
公输盘曰:“夫子何命焉为?”子墨子曰:“北方有侮臣者;愿借子杀之。
”公输盘不说。
子墨子曰:“请献十金。
7229《公输》过关卷
一、文学、文化常识
1、墨子名,墨家创始人,时期家家。
《墨子》是墨家经典著作,由著述。
和是墨子思想的核心。
2、兼爱:非攻:
二、基础字词、句式
1、给下列加点字注音
公输盘.()郢.都()侮.臣者()
不说.()荆.国()争.而不得()
2、翻译通假字
公输盘不说:
争而不得:
3、解释多义词
为(wéi)(wèi)
①公输盘为楚造云梯之械()②吾从北方闻子为梯()
③该简桃核修狭者为之()④并自为其名()
⑤全石以为底()⑥橘生淮南则为橘()
⑦生于淮北则为枳()⑧中轩敞者为舱()
⑨为坻、为屿()
于(引出动作的时间地点对象等,可以翻译为在、到、向、从、对于等)
①起于齐()②荆国有余于地()③于厅室之东北角()说①请说之()②公输盘不说()
子
①子墨子闻之()
②子墨子闻之()③闻子为梯()起
①起于鲁()②子墨子起,再拜。
()
4、特殊句式——倒装句,请写出下列句子的原型
①起于齐:
②荆国有余于地,而不足于民:
③宋何罪之有?:
5、敬称与谦称
敬称是称对方,常常翻译成您、你。
在中国古代社会的诸多敬称词中,陛下、阁下、殿下、麾下、足下等词,是使用最为普遍的。
谦称是称自己,常常翻译成我。
古人常用的谦称词汇有:愚、鄙、敝、卑、窃、仆等;读书人或文人常使用小生、晚学、晚生等词,表示自己是新学后进之辈。
还使用不才、不佞、不肖等词,谦指自己没有才能或才识平庸。
官吏一般自谦为下官、小官、末官、小吏等。
请找出本文的谦称和敬称、敬辞
三、翻译句子及重点词
公输盘为楚造云梯之械,成,将以攻宋。
为以
译:
子墨子闻,起于鲁,行十日十夜,而至于郢,见公输盘。
之起行
译:
公输盘曰:“夫子何命焉为?”
夫子命焉为
译:
子墨子曰:“北方有侮臣者,愿借子杀之。
”公输盘不说。
侮臣借
子墨子曰:“请献十金。
”公输盘曰:“吾义固不杀人。
”
请固
译:
子墨子起,再拜,曰:“请说之。
之
再拜再
译:
吾从北方闻子为梯,将以攻宋。
宋何罪之有?之
为
译:
荆国有余于地,而不足于民,荆国
译:
杀所不足而争所有余,不可谓智;余
译:
宋无罪而攻之,不可谓仁;知而不争,不可谓忠。
译:
争而不得,不可谓强。
义不杀少而杀众,不可谓知类。
”公输盘服。
类:
译:
四、内容感知
1、请用简洁的语言概括本文。
2、结合文章,想想墨子是怎样设置情境,步步紧逼,最终说服公输盘的?从中我们可以看出墨子是一个什么样的人?
3、比较《王顾左右而言他》一文,孟子和墨子的目的都是要劝谏,最终都成功了,体会一下他们二人说理的共同特点是什么?
五、咀嚼语段真题回放
交大之星期末冲刺卷四P90
12、上文选自《》
13、解释下列加点字
夫子何命.焉为?()公输盘不说.()
14、翻译句子
公输盘曰:“吾义固不杀人。
”
“北方有侮臣者,愿借子杀之。
”墨子真的要让公输盘替他去做这件事吗?请简
单。
中考语文全真模拟卷七P25
9、下列加点字意义或用法不相同的一项是()
A何.命焉为?/何.罪之有?
B公输盘不说./请说.之
C请.献十金/请.说之
D知而.不争/争而.不得
10、翻译句子
“吾义固不杀人。
”
11、墨子“行十日十夜,而至于郢”是为了,体现了墨子的主张。
第一作业单元测六P154
9.本文作者是家创始人,课文充分体现了其反对不义战争的“”思想。
10.用现代汉语翻译句子,注意黑体字的翻译。
义不杀少而杀众,不可谓知类。
11)
A.第①段交待了事情的起因即公输盘造云梯“将以攻宋”以及开端。
B.第②—⑤段写两人交锋,引出公输“吾义固不杀人”的表白。
C.第⑥段墨子剖析公输般自相矛盾的言行,批评他的不义行为。
D.第⑦段为事情结局,赞扬了公输般能够虚心听取意见的优点。
15年静安区二模
8、上文体现了墨子____ ___的精神和____ _____ 的思想。
9、在与公输盘的论辩过程中,墨子首先故意激怒对方,使其说出______________________;再以______________________的反问点明此战的本质(以上两空均用自己的话回答);最后连用五个“不可谓”进行反驳,其中“______________________”一句最直观地指出了对方的言行不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