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2广东会计从业资格《财经法规》串讲讲义
- 格式:doc
- 大小:219.00 KB
- 文档页数:27
第一章会计法律制度第一节会计法律制度的构成考点1:会计法与会计行政法规概念的区别会计法是调整经济关系中各种会计关系的法律规范。
会计行政法规是调整经济关系中某些方面会计关系的法律规范。
考点2:我国会计法律制度的基本构成会计法律、会计行政法规、会计部门规章、地方性会计法规。
考点3:四个层次会计法律制度的制定部门、代表性法律法规及其法律地位第二节会计工作管理体制考点1:会计工作的行政管理部门为财政部门(统一领导,分级管理);国务院财政部门主管全国的会计工作——统一领导;县级以上地方各级人民政府财政部门管理本行政区域内的会计工作——分级管理。
考点2:财政部门履行的会计行政管理职能四方面内容制定国家统一的会计准则制度、会计市场管理、会计专业人才评价、会计监督检查。
考点3:会计准则制度及相关标准规范的制定部门(多选)国家统一的会计制度由国务院财政部门根据《会计法》制定并公布。
国务院有关部门对会计核算和会计监督有特殊要求的行业,依照《会计法》和国家统一的会计制度制定具体办法或者补充规定,报国务院财政部门审核批准。
中国人民解放军总后勤部可以依照《会计法》和国家统一的会计制度制定军队实施国家统一的会计制度的具体办法,报国务院财政部门备案。
考点4:会计市场管理内容对会计市场的管理包括:会计市场准入管理、过程监督、会计市场的退出管理。
其中会计市场准入包括:会计从业资格、会计师事务所的设立、代理机构的设立。
考点5:会计专业人才评价内容及规定:我国会计专业人才评价机制包括三方面:(1)初中高级会计人才机制(主要通过会计专业技术考试来进行);(2)会计行业领军人才的培养评价;(3)对先进会计工作者的表彰奖励(会计法规定,对认真执行会计法律制度、忠于职守、坚持原则、成绩显著的会计人员,给予精神或物质奖励)。
考点6:会计监督检查主体和内容(1)主体:财政部门是会计工作的政府监督实施主体。
(2)内容:财政部门实施的会计监督检查主要是会计信息质量检查和会计师事务所执业质量检查。
第五节会计机构和会计人员会计机构——各单位办理会计事务的职能机构。
会计人员——直接从事会计工作的人员。
一、会计机构的设置1.三个层次:一是单独设置会计机构;二是有关机构中设置会计人员并指定会计主管人员;三是在不具备设置条件的,应当委托经批准设立从事会计代理记账业务的中介机构代理记账。
2.是否设置会计机构考虑如下因素:(1)单位规模的大小;(2)经济业务和财务收支的繁简;(3)经营管理的要求。
一般来说,大中型企业和具有一定规模的行政事业单位,以及财务收支数额较大、会计业务较多的社会团体和其他经济组织,应单独设置会计机构,以便及时组织本单位各项经济活动和财务收支的核算,实行有效的会计监督。
对于不具备单独设置会计机构的单位,如财务收支数额不大、会计业务比较简单的企业、机关、团体、事业单位等,可以在有关机构中配备专职会计人员。
对于不具备设置会计机构条件的单位,应当委托中介机构代理记账。
二、代理记账(一)代理记账的概念1.代理记账是指从事代理记账业务的社会中介机构(会计咨询服务机构、会计师事务所)接受委托人的委托办理会计业务。
2.设立代理记账机构的条件:(1)至少有3名持有会计从业证的专职从业人员,同时可以聘用一定数量相同条件的兼职从业人员;(2)主管代理记账业务的负责人必须具有会计师以上专业技术资格;(3)有固定的办公场所;(4)有健全的代理记账业务规范和财务制度;(二)代理记账的业务范围(1)根据委托人提供的原始凭证和其他资料,按照国家统一的会计制度的规定进行会计核算,包括审核原始凭证、填制记账凭证、登记会计账簿、编制财务会计报告等。
(2)对外提供财务会计报告。
代理记账机构为委托人编制的财务会计报告,经代理记账机构负责人和委托人签名并盖章后,按照有关法律、行政法规和国家统一的会计制度的规定对外提供。
(3)向税务机关提供税务资料。
(4)委托人委托的其他会计业务。
(三)委托代理记账的委托人的义务(1)对本单位发生的经济业务事项,应当填制或者取得符合国家统一的会计制度规定的原始凭证;(2)应当配备专人负责日常货币收支和保管;(3)及时向代理记账机构提供真实、完整的原始凭证和其他相关资料;(4)对于代理记账机构退回的要求按照国家统一的会计制度规定进行更正、补充的原始凭证,应当及时予以更正、补充。
2012会计从业资格考试《财经法规》辅导讲义(1-2)第一章会计法律制度[本章要点]会计法律制度的构成;会计工作管理体制;会计核算;会计监督;会计机构和会计人员;法律责任;会计法律制度案例分析。
第一节会计法律制度的构成一、会计法律制度的概念会计法律制度是指国家权力机关和行政机关制定的各种会计规范性文件的总称,包括会计法律、会计行政法规、会计规章等。
它是调整会计关系的法律规范。
任何一个经济组织的活动都不是独立存在的。
作为经济管理工作的会计,首先表现为单位内部的一项经济管理活动,即对本单位的经济活动进行核算和监督。
在处理经济业务事项中,必然会涉及、影响有关方面的经济利益。
例如,供销关系、债权债务关系、信贷关系、分配关系、税款征纳关系、管理与被管理关系等等。
会计机构和会计人员在办理会计事务过程中以及国家在管理会计工作过程中发生的经济关系称为会计关系。
处理上述各种经济关系,就需要用会计法律制度来规范。
二、会计法律制度的构成我国会计法律制度的基本构成如下:(一)会计法律会计法律是指由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及其常委会经过一定立法程序制定的有关会计工作的法律。
例如,1999年10月31日九届全国人大常委会第十二次会议修订通过的《中华人民共和国会计法》。
它是会计法律制度中层次最高的法律规范,是制定其他会计法规的依据,也是指导会计工作的最高准则。
(二)会计行政法规会计行政法规是指由国务院制定并发布或者国务院有关部门拟订并经国务院批准发布,调整经济生活中某些方面会计关系的法律规范。
会计行政法规的制定依据是《中华人民共和国会计法》。
例如,国务院发布的《企业财务会计报告条例》、《总会计师条例》等。
(三)国家统一的会计制度国家统一的会计制度指国务院财政部门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会计法》制定的关于会计核算、会计监督、会计机构和会计人员以及会计工作管理的制度;包括会计部门规章和会计规范性文件。
会计部门规章是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立法法》规定的程序,由财政部制定,并由部门首长签署命令予以公布的制度办法,例如,2000年5月以财政部第26号部长令签发的《会计从业资格管理办法》、2001年2月20 日以财政部第10号部长令签发的《财政部门实施会计监督办法》和2006年2月15日以财政部第33号部长令签发的《企业会计准则——基本准则》等。
第一章会计法律制度【学习提示】准备工作:在听串讲之前要先进行基础班地学习.串讲思路:第一抓思路,第二抓考点. 学习工具:回忆基础班地思维导图,利用串讲班地表格总结. 调整心态,决胜2014!文档来自于网络搜索第一章会计法律制度第一节会计法律制度地构成☆考点总结一、会计法律制度地构成(注意单选、多选)第二节会计工作管理体制☆考点总结二、会计工作地自律管理三、单位会计工作管理(注意单选题)☆考点总结二、会计核算地其他要求四、会计账簿六、会计档案管理地基本要求(各种题型)第四节会计监督☆考点总结三位一体地监督体系:单位内部会计监督、政府监督、社会监督三类.(多选)一、三类会计监督地主体和对象(单选、多选)文档来自于网络搜索二、三类会计监督地其他考点第五节会计机构和会计人员(重点)☆考点总结二、代理记账(注意多选题)三、会计从业资格(注意单选和多选)四、会计专业职务与会计专业技术资格——有资格不一定有职务(司机和驾照)(一)会计专业职务(多选)文档来自于网络搜索(二)会计专业技术资格(单选)六、会计人员地工作交接(★)第六节法律责任☆考点总结一、法律责任形式(多选,单选)二、十项违法会计行为及应承担地法律责任(多选)三、其他违法会计行为及应承担地法律责任(多选)版权申明本文部分内容,包括文字、图片、以及设计等在网上搜集整理。
版权为张俭个人所有This article includes some parts, including text, pictures, and design. Copyright is Zhang Jian's personal ownership.用户可将本文的内容或服务用于个人学习、研究或欣赏,以及其他非商业性或非盈利性用途,但同时应遵守著作权法及其他相关法律的规定,不得侵犯本网站及相关权利人的合法权利。
除此以外,将本文任何内容或服务用于其他用途时,须征得本人及相关权利人的书面许可,并支付报酬。
2012广东会计从业资格《财经法规》串讲讲义第一章会计法律制度第一节会计法律制度的构成一、会计法律制度的概念会计法律制度,是指国家权力机关和行政机关制定的各种会计工作的规范性文件的总称。
它是调整会计关系的法律规范。
二、会计法律制度的构成――4个层次(一)会计法律--《会计法》会计法律是指由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及其常委会经过一定立法程序制定的有关会计工作的法律,是调整我国经济生活中会计关系的法律总规范。
1.制定者: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及其常委会--全国最高立法机关2.调整对象3.构成:《会计法》制定时间:1985年1月21日通过,1985年5月1日施行。
现行的《会计法》1999年l0月31日第二次修订,2000年7月1日起施行。
(二)会计行政法规--"×××条例"会计行政法规,是指由国务院制定并发布,或者国务院有关部门拟订并经国务院批准发布,调整经济生活中某些方面会计关系的法律规范。
1.制定者:国务院--全国最高行政机关2.调整对象3.制定依据是《会计法》4.构成:《企业财务会计报告条例》、《总会计师条例》(三)国家统一的会计制度国家统一的会计制度,是指国务院财政部门根据《会计法》制定的关于会计核算、会计监督、会计机构和会计人员以及会计工作管理的制度,包括部门规章和规范性文件。
1.制定者:国务院财政部门2.调整对象3.构成:部门规章和规范性文件会计部门规章:由财政部制定,部门首长签署命令《会计从业资格管理办法》、《企业会计准则--基本准则》会计规范性文件:主管全国会计工作的行政部门即国务院财政部门以文件形式印发的制度办法《企业会计准则第l号--存货》等38项具体准则《企业会计准则--应用指南》《企业会计制度》、《金融企业会计制度》、《小企业会计制度》(四)地方性会计法规省、自治区、直辖市人民代表大会及其常委会计划单列管理的计划单列市、经济特区的人民代表大会及其常委会本节重点:1.总体3个层次;2.每一层次分别由谁制定;3.每个层次包含什么;4.反过来,《×××》属于哪个层次第二节会计工作管理体制一、会计工作的主管部门《会计法》第七条规定:“国务院财政部门主管全国的会计工作。
县级以上地方各级人民政府财政部门管理本行政区域内的会计工作。
”----- 统一领导和分级管理的原则财政、审计、税务、人民银行、证券监管、保险监管等部门对有关单位的会计资料实施监督检查。
二、会计制度的制定权限国家统一的会计制度由国务院财政部门根据会计法制定并公布。
三、会计人员的管理(一)从事会计工作的人员,必须取得会计从业资格证书未取得会计从业资格证书的人员,各单位不得任用其担任会计岗位的工作。
担任单位会计机构负责人(会计主管人员)的,除取得会计从业资格证书外,还应当具备会计师以上专业技术职务资格或从事会计工作3年以上经历。
----(任职条件:“或者”关系)总会计师:取得会计师资格后,不少于3年(二)会计人员管理:业务管理、专业资格管理财政部门负责会计从业资格管理、会计专业技术职务资格管理、会计人员评优表彰奖惩,以及会计人员继续教育等。
资格管理部门:县级以上地方人民政府财政部门四、单位内部的会计工作管理(一)单位负责人的会计责任1.《会计法》规定:责任主体单位负责人负责单位内部的会计工作管理,应当保证会计机构、会计人员依法履行职责,不得授意、指使、强令会计机构和会计人员违法办理会计事项。
单位负责人对本单位的会计工作和会计资料的真实性、完整性负责。
2.单位负责人(1)单位的法定代表人(也称法人代表)国有工业企业的厂长(经理)公司制企业的董事长国家机关的最高行政官员等(2)按照法律、行政法规规定代表单位行使职权的负责人代表合伙企业执行合伙企业事务的合伙人个人独资企业的投资人等(二)会计机构、会计人员的基本职责会计机构、会计人员依照本法规定进行会计核算,实行会计监督。
任何单位或者个人不得以任何方式授意、指使、强令会计机构、会计人员伪造、变造会计凭证、会计账簿和其他会计资料,提供虚假财务会计报告。
任何单位或者个人不得对依法履行职责、抵制违反本法规定行为的会计人员实行打击报复。
本节重点:1.会计工作主管部门:统一领导,分级管理;2.会计制度制定权限:国务院财政部门;3.会计人员、会计机构负责人、总会计师的任职资格;4.单位会计行为的责任主体第三节会计核算一、会计信息质量要求1.真实性:实际发生的交易或者事项为依据2.相关性:企业提供的会计信息应当与财务报告使用者的经济决策需要相关,3.明晰性:企业提供的会计信息应当清晰明了4.可比性同一企业不同时期发生的相同或者相似的交易或者事项,应当采用一致的会计政策,不得随意变更。
的的确需变更的,应当在附注中说明(纵向可比)。
不同企业发生的相同或者相似的交易或事项,应当采用规定的会计政策、确保会计信息口径一致、相互可比(横向可比)。
5.经济实质重于法律形式实质重于形式,要求企业应当按照交易或者事项的经济实质进行会计确认、计量和报告,不应仅以交易或者事项的法律形式为依据。
6.重要性7.谨慎性:不应高估资产或收益、低估负债或费用。
8.及时性:不得提前或者延后。
二、会计核算的一般要求(一)依法建账(二)对会计核算依据的基本要求1.会计核算应当以实际发生的经济业务事项为依据。
注意:并非所有实际发生的经济业务事项都需要进行会计记录和会计核算;2.以虚假的经济业务事项或资料进行会计核算,是一种严重的违法行为。
(三)对会计资料的基本要求会计资料,主要是指会计凭证、会计账簿、财务会计报告等会计核算专业资料,它是会计核算的重要成果,是投资者作出投资决策、经营者进行经营管理、国家进行宏观调控的重要依据。
会计资料的真实性和完整性,是会计资料最基本的质量要求。
会计凭证、会计账簿、财务会计报告和其他会计资料,必须符合国家统一的会计制度的规定。
任何单位和个人不得伪造、变造会计凭证、会计账簿及其他会计资料,不得提供虚假的财务会计报告。
(四)正确采用会计处理方法前后各期应当保持一致,不得随意变更;必要变更,按规定变更,并在财务报告中说明。
(五)正确使用会计记录文字《会计法》第二十二条规定:会计记录的文字应当使用中文。
在民族自治地方,会计记录可以同时使用当地通用的一种民族文字。
在中华人民共和国境内的外商投资企业、外国企业和其他外国组织的会计记录可以同时使用一种外国文字。
(六)使用电子计算机进行会计核算必须符合法律规定使用电子计算机进行会计核算的,其软件及其生成的会计凭证、会计账簿、财务会计报告和其他会计资料,也必须符合国家统一的会计制度的规定。
三、会计核算的内容(一)款项和有价证券的收付(二)财物的收发,增减和使用(三)债权债务的发生和结算债权:应收账款、预付账款。
债务:指单位承担的,能以货币计量的、需要用资产或者劳务偿付的义务。
包括各种借款、应付及预收款项等。
(四)资本、基金的增减(五)收入、支出、费用、成本的计算(六)财务成果的计算和处理(七)其他需要办理会计手续、进行会计核算的事项四、会计年度公历年度为会计年度,每年自公历l月1日起至12月31日止。
每个会计年度还可以按照公历日期划分为半年度、季度、月度。
五、记账本位币会计核算以人民币为记账本位币。
业务收支以人民币以外的货币为主的单位,可以选定其中一种货币作为记账本位币,但是编报的财务会计报告应当折算为人民币。
六、填制和审核会计凭证会计凭证按填制的程序和用途不同分为原始凭证和记账凭证。
(一)原始凭证1.原始凭证的内容2.原始凭证的填制要求(1)记录要真实。
(2)内容要完整。
(3)手续要完备;单位自制的原始凭证必须有经办单位领导人或者其他指定的人员签名或盖章;对外开出的原始凭证必须加盖本单位的公章;从外部取得的原始凭证,必须盖有填制单位的公章;从个人取得的原始凭证,必须有填制人员的签名盖章。
(4)书写要清楚、规范不得使用未经国务院公布的简化字。
大小写金额必须相符且填写规范。
(注:大小写金额不一致,并非按大写金额入账,而是此凭证无效。
) 小写:阿拉伯数字书写,不得写连笔字;金额前要填写人民币符号“¥”,人民币符号“¥”与阿拉伯数字之间不得留有空白。
在金额数字一律填写到角、分,无角、分的,写“00”或符号“-”;有角无分的,分位用“0”,不得用符号“-”。
大写:中文大写,一律用正楷或行书字书写;大写金额前未印有“人民币”字样的,应加写“人民币”三个字,“人民币”字样和大写金额之间不得留有空白。
大写金额到元或角为止的,后面要写“整”或“正”字。
(5)编号要连续。
预定编号,加盖作废戳记,不得撕毁。
(6)不得涂改、刮擦、挖补。
原始凭证有错误的,应当由出具单位重开或更正,更正处应当加盖其单位印章。
原始凭证金额有错误的,应当由出具单位重开,不得在原始凭证上更正。
(7)填制要及时。
3.原始凭证的审核内容真实性——凭证真实合法性合理性正确性——计算填写完整性——形式上审核及时性——当月入账。
4.原始凭证的错误更正(1)不得涂改(2)内容错误(3)金额错误(4)更正和重新开具义务(二)记账凭证1.基本内容2.编制要求(1)记账凭证各项内容必须完整。
(2)记账凭证应连续编号。
一笔经济业务需要填制两张以上记账凭证的,可以采用分数编号法编号。
(3)记账凭证的书写应清楚、规范。
相关要求同原始凭证。
(4)记账凭证可以根据每一张原始凭证填制,或根据若干张同类原始凭证汇总编制,也可以根据原始凭证汇总表填制;但不得将不同内容和类别的原始凭证汇总填制在一张记账凭证上。
(5)除结账和更正错误的记账凭证可以不附原始凭证外,其他记账凭证必须附有原始凭证。
(6)填制记账凭证时若发生错误,应当重新填制。
已登记入账的记账凭证(后面讲解)。
(7)记账凭证填制完经济业务事项后,如有空行,应当自金额栏最后一笔金额数字下的空行处至合计数上的空行处划线注销。
3.审核内容(1)内容是否真实。
(2)项目是否齐全。
(3)科目是否正确。
(4)金额是否正确。
(5)书写是否正确。
七、登记会计账簿(一)设置会计账簿的要求单位应当设置的会计账簿(1)总账。
(2)明细账。
(3)日记账。
(4)其他辅助账簿。
也称备查账簿,是为备忘备查而设置的账簿。
在实际会计实务中,主要包括各种租借设备、物资的辅助登记或有关应收、应付款项的备查簿,担保、抵押备查簿等。
(二)启用会计账簿的要求(三)登记会计账簿的要求1.必须依据经过审核的会计凭证登记会计账簿。
2.登记会计账簿必须按照记账规则进行。
(1)登记会计账簿时,应当将会计凭证日期、编号、业务内容摘要、金额和其他有关资料逐项记入账内。
(2)各种账簿要按页次顺序连续登记,不得跳行、隔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