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版高考地理一轮复习重点强化练2气候类型的判读中图版
- 格式:doc
- 大小:592.04 KB
- 文档页数:6
重点强化练(二) 气候类型的判读(建议用时:40分钟)一、选择题下图为世界某区域年等降水量线分布示意图(单位:mm)。
据此回答1~2题。
1.该区域的气候类型是( )A.温带大陆性气候B.温带季风气候C.高山气候D.温带海洋性气候2.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图示大部分地区为湿润区B.甲等值线的数值可能为400C.该地区南部降水较少,北部降水较多D.该地区的水汽主要来源于太平洋1.A2.C[第1题,图示地区位于中纬度温带地区,距海较远,年降水量较小,为温带大陆性气候。
第2题,根据等值线的数值特征可知,该地区北部降水多于南部;该地区的水汽主要来自大西洋和北冰洋,因此北部比南部降水多;大部分地区为干旱和半干旱区;由等值线的分布规律可知,甲等值线的数值可能为200或300。
]下图为世界某岛屿等高线示意图(单位:米)和甲、乙两地气候资料统计图,读图回答3~4题。
【导学号:29790064】3.甲、乙两地( )A.都属于暖温带气候类型B.气候特点都是雨热同期C.年降水量甲比乙小D.冬季降水量甲比乙大4.造成甲、乙两地气候差异的主要原因是( )A.甲受寒流影响,乙受暖流影响B.甲终年受西风影响,乙终年受副高影响C.甲海拔比乙低D.甲处于盛行风背风地带,乙处于迎风地带3.C4.D[第3题,根据经纬度确定图示岛屿位于地中海地区,甲、乙两地气候类型为地中海气候,温度带属于亚热带;气候特点是冬季温和多雨,夏季炎热干燥,雨热不同期;年降水量甲比乙小,读图时要注意两地气候资料图中降水量数值差异;冬季降水量甲比乙小。
第4题,地中海海域洋流对气候的影响不明显;甲、乙两地都是冬季受西风影响,夏季受副高影响;甲、乙两地均位于沿海,海拔在300米以下。
甲处于盛行西风的背风地带,降水少;乙处于盛行西风的迎风地带,降水多。
]下图为欧洲南部沿42°N纬线部分地区剖面示意图和①②两地降水量统计图。
读图,回答5~6题。
高考地理一轮复习专题检测气候类型的判读一、选择题植物对气候的反响最为敏感,孢粉(孢粉是孢子和花粉的简称)因其体积小、质量轻、产量大、易保管等特点,成为了解古气候的重要媒介。
如图为距今240万年以来华北地域某地地层四类植物孢粉带图谱。
据此完成1~3题。
1.在孢粉带Ⅰ中发现少量松属类花粉,那么孢粉带Ⅰ时期该地域主要的植被类型是()A.常绿阔叶林—硬叶阔叶林B.常绿阔叶林—落叶阔叶林C.针阔混交林—草原D.落叶阔叶林2.图中可以反映该地域气候冰冷干旱的是()A.孢粉带ⅠB.孢粉带ⅡC.孢粉带ⅢD.孢粉带Ⅳ3.在孢粉带Ⅲb中发现了少量的现仅存于高海拔山地的云杉(乔木)花粉,说明孢粉带Ⅲb时期该地域气候()A.暖和干旱B.暖和湿润C.冰冷干旱D.冰冷湿润解析:1.C 2.B 3.D第1题,读图可知,孢粉带Ⅰ时期该地域以草本植物和乔木植物花粉为主,其含量区分超越50%和40%,同时,该孢粉带中还有少量的松属类花粉,而松属于针叶林植被,故说明此时期该地域植被多为针阔混交林和草类植物,主要的植被类型是针阔混交林—草原。
第2题,乔木多为生长在暖和湿润气候下的草本植物,灌木多为半旱生植物,草本为旱生植物,蕨类多属湿生或水生植物。
读图可知,距今240万年以来该地域在孢粉带Ⅱ中草本植物孢粉含量比其他孢粉带高,蕨类植物孢粉含量较其他孢粉带偏低,说明该孢粉带所在的时期气候冰冷干旱,地表以耐旱的草本植物为主。
第3题,云杉是湿冷气候环境下的典型乔木植被类型,如今仅散布于高海拔的山地林带(指示气温低而湿度大的环境)。
读图可知,孢粉带Ⅲb地层中的乔木类、灌木类花粉含量都偏高,蕨类花粉含量也相对增多,说明此时期大气湿度较大,适宜于乔灌木、蕨类的生长;同时,该地层中发现少量的云杉花粉,进一步说明孢粉带Ⅲb堆积地层时期气候冰冷湿润。
(2021·上海高考)气候异常是当古人类面临的严重环境效果,它严重要挟与影响人类的生活和生活。
据此回答4~5题。
常考图形的判读(四) 气候统计图(2017·北京卷)伴随着古代陆上和海上丝绸之路的开通,东西方交往不断增加。
在海上丝绸之路沿线的东非国家中,马拉维具有独特的自然景观。
读图,回答问题。
说出该国自然带的类型,并在1月和7月中任选其一,说明该自然带的景观特点和成因。
热带草原。
1月植物繁茂,为热带草原的湿季。
受赤道低压带影响,纬度位置低,气温高,降水多。
7月草木枯黄,为热带草原的干季。
受信风带影响,纬度位置低,气温高,降水少。
12.“以温定带”——根据月均温判断所处的热量带下图是亚欧大陆40°N~50°N四地1月和7月气温距平值(该地气温与同纬度平均气温之差)和降水距平值(该地降水与同纬度平均降水量之差)。
读图,回答1~2题。
1.关于四地气候特点及其对农业生产的影响的叙述,正确的是( B )A.①地热量充足,降水丰富,适合热带经济作物发展B.②地夏季光热充足,雨热同期,有利于耕作业发展C.③地夏季高温多雨,光照充足,有利于种植业的发展D.④地气温年较差和降水季节变化小,农业气象灾害少2.上述四地中,自然带类型相同的是( A )A.①② B.②③C.③④ D.①④第1题,四地均位于北半球,根据气温距平和降水距平曲线判断,①地夏季气温比同纬度地区较低,冬季气温比同纬度地区较高,冬夏降水丰富、均匀,应是温带海洋性气候,不适合热带经济作物发展,A错。
②地夏季高温多雨,光热充足,雨热同期,冬季寒冷干燥,属于温带季风气候,有利于耕作业发展,B对。
③地夏季炎热少雨,冬季温和多雨,C错。
④地夏季炎热干燥,冬季寒冷少雨,气温年较差大,D错。
第2题,结合上题分析可知,①地应是温带海洋性气候,自然带植被为温带落叶阔叶林;②地属于温带季风气候,自然带植被为温带落叶阔叶林;③接近地中海气候,自然带植被为亚热带常绿硬叶林带;④是温带大陆性气候,自然带植被为温带草原或温带荒漠,故①②自然带植被相同。
读北半球某四地1月气候和7月气候相对海洋性、大陆性比较示意图,回答3~4题。
重点强化练(二) 气候类型的判读
(建议用时:40分钟)
一、选择题
下图为世界某区域年等降水量线分布示意图(单位:mm)。
据此回答1~2题。
1.该区域的气候类型是( )
A.温带大陆性气候B.温带季风气候
C.高山气候D.温带海洋性气候
2.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图示大部分地区为湿润区
B.甲等值线的数值可能为400
C.该地区南部降水较少,北部降水较多
D.该地区的水汽主要来源于太平洋
1.A 2.C[第1题,图示地区位于中纬度温带地区,距海较远,年降水量较小,为温带大陆性气候。
第2题,根据等值线的数值特征可知,该地区北部降水多于南部;该地区的水汽主要来自大西洋和北冰洋,因此北部比南部降水多;大部分地区为干旱和半干旱区;由等值线的分布规律可知,甲等值线的数值可能为200或300。
]
下图为世界某岛屿等高线示意图(单位:米)和甲、乙两地气候资料统计图,读图回答3~4题。
【导学号:29790064】
3.甲、乙两地( )
A.都属于暖温带气候类型
B.气候特点都是雨热同期
C.年降水量甲比乙小
D.冬季降水量甲比乙大
4.造成甲、乙两地气候差异的主要原因是( )
A.甲受寒流影响,乙受暖流影响
B.甲终年受西风影响,乙终年受副高影响
C.甲海拔比乙低
D.甲处于盛行风背风地带,乙处于迎风地带
3.C 4.D[第3题,根据经纬度确定图示岛屿位于地中海地区,甲、乙两地气候类型为地中海气候,温度带属于亚热带;气候特点是冬季温和多雨,夏季炎热干燥,雨热不同期;年降水量甲比乙小,读图时要注意两地气候资料图中降水量数值差异;冬季降水量甲比乙小。
第4题,地中海海域洋流对气候的影响不明显;甲、乙两地都是冬季受西风影响,夏季受副高影响;甲、乙两地均位于沿海,海拔在300米以下。
甲处于盛行西风的背风地带,降水少;乙处于盛行西风的迎风地带,降水多。
]
下图为欧洲南部沿42°N纬线部分地区剖面示意图和①②两地降水量统计图。
读图,回
答5~6题。
5.图示②地气候( )
A.夏季炎热干燥,冬季温和多雨
B.冬暖夏凉,降水均匀
C.夏季高温多雨,冬季寒冷干燥
D.全年高温,干湿分明
6.造成①②两地年降水量差异显著的主导因素是( )
A.洋流B.大气环流
C.地形D.纬度位置
5.A 6.C[第5题,材料显示该地位于北半球,则夏季为6~8月。
图中显示②地夏季降水少、冬季降水多,则该地气候为地中海气候,故A项正确。
第6题,图中显示①地年降水量明显小于②地,结合纬度位置、海陆位置以及图示地形,可知①地位于背风坡、
②地位于迎风坡,故地形是导致两地年降水量差异的主要原因。
]
下图为甲、乙两地的气候资料图。
据此回答7~8题。
7.甲、乙两地的气候类型分别为( )
A.地中海气候、温带大陆性气候
B.地中海气候、温带海洋性气候
C.温带海洋性气候、温带季风气候
D.温带大陆性气候、温带季风气候
8.形成两地气候差异的主要因素是( )
A.太阳辐射B.大气环流
C.洋流D.人类活动
7.D8.B[第7题,甲是1月气温最低,且低于0℃,属于温带气候;全年降水量小于400 mm,可判断甲属于温带大陆性气候。
乙地1月气温也低于0℃,7、8两月降水量都大于150 mm,年降水量大于400 mm,属于典型的夏季高温多雨类型,是温带季风气候。
第8题,甲、乙两地气温差异不大,但降水差异明显,主要受大气环流的影响;其中乙地受季风环流影响而夏季多雨,甲地受大陆气团控制而少雨。
]
(2018·山西质检)气候相似原理是指将植物从一个地区移植到另一个地区,需严格按照地区的气候条件相似性来进行的原理。
根据引种的气候相似性原理,选取美国1961~1990年的气象资料,分析美国与上海的气候差异,划分美国植物引入上海的引种适宜度,将引入上海的美国园林植物种源地划分为适宜区、次适宜区、不适宜区(如下图)。
读图,完成9~11题。
9.与上海市气候特征相似度最高的美国城市是( )
A.华盛顿B.路易斯维尔
C.迈阿密D.洛杉矶
10.西雅图的园林植物不适宜引种上海,是由于上海( )
A.降水量的季节变化大B.冬季气温低
C.冬半年降水量较少D.冬半年日照时数少
11.气候相似原理的应用有利于( )
A.增加全球的生物多样性
B.充分利用气候资源
C.解决局部地区的粮食危机
D.维护生态系统的稳定
9.A10.C11.B[第9题,依据材料中的定义,可知图示适宜区为气候相似区,华盛顿位于适宜区,故A正确。
第10题,西雅图属于温带海洋性气候,全年温和湿润;上海为亚热带季风气候,冬季降水较少,不利于西雅图的园林植物在此生长。
第11题,利用气候相似原理,可在气候类似的地区种植相同植物,使各地气候资源得到充分利用;但并没有增加生物种类,也不影响原有生态系统的稳定。
]
二、非选择题
12.阅读材料和图,回答下列问题。
【导学号:29790065】图甲为非洲安哥拉的区域图。
安哥拉中部地区,年均温在22℃左右,素有“春天国度”的美誉。
图乙为①②两地的气候特征图。
图甲
图乙
(1)判断安哥拉大部分地区主要的地貌类型并分析中部地区“春天国度”美誉的由来。
(2)比较①②两地降水特征的差异,并分析成因。
[解析]第(1)题,“春天国度”强调的是一年四季温度变化较小且较温暖,图中显示该地纬度较低,海拔较高,故四季温暖如春。
第(2)题,从两幅图的纵坐标可看出两地降水差异较大;影响降水的因素有大气环流、海陆位置、地形、洋流等,可结合图中信息回答。
[答案](1)高原。
纬度低,海拔高,全年温差小,四季如春。
(2)①地全年降水明显小于②地。
①地处于东南信风带,风由陆地吹向海洋,且沿岸有寒
流流经,降温减湿,降水少;6~8月因太阳直射点北移,南半球副高北移影响此地,几乎无降水。
②地夏半年受赤道低气压影响,降水丰富,冬半年受东南信风影响,且身居内陆,降水稀少。
13.(2018·福建模拟)阅读下列材料,回答有关问题。
材料温哥华位于太平洋东岸,气候温和湿润,四季宜人,是全加拿大冬季最暖和的城市,1月平均气温为3℃,7月平均气温为17℃。
温哥华局部山地年降水量在2 000 mm 左右,降水40%以上集中在冬季。
本区夏季常吹西北风,而冬季多刮西南风。
(1)描述7月等温线的特征,并分析其形成原因。
(2)指出温哥华的气候类型,并分析该地降水集中在冬季的原因。
(3)结合大气环流知识,说明本区冬、夏季主导风向的成因。
(4)分析温哥华冬季气温比同纬度地区高的主要自然原因。
[解析]本题考查气候类型的判断、气温特征及成因,降水的时间分布、风向变化及成因。
第(1)题,据图描述7月等温线的特征,其弯曲的原因主要是受海陆分布、地形的影响。
第(2)题,气候类型根据所处纬度和海陆位置判断,大陆西岸40°~60°之间,为温带海洋性气候,降水多集中在冬季的原因是受洋流、地形及盛行风影响。
第(3)题,结合大气环流的特征,冬夏季高低压中心位置的变化,再加上地转偏向力的影响,形成不同的主导风向。
第(4)题,温哥华冬季气温比同纬度地区高的主要自然原因是暖流增温增湿,山地阻挡寒冷气流。
[答案](1)特征:向北凸(弯曲)。
原因:西侧海洋7月份温度较低;东侧为高大的山脉,海拔高,温度低;海拔较低的温哥华温度较东西两侧高,所以等温线向北凸。
(2)温带海洋性气候。
原因:该地西侧受北太平洋暖流影响,增温增湿;冬季,西南风从
海洋上带来丰富的暖湿气流;位于迎风坡,受地形抬升影响,降水丰富。
(3)冬季时高压中心位于本区的南方,受其影响风自南向北吹,并在地转偏向力(右偏)的
作用下偏转成西南风;夏季时高压中心北移至本地西侧,而陆地上形成低压,风从海洋吹向陆地,同时受地转偏向力影响偏转为西北风。
(4)北太平洋暖流增温增湿;东部西北—东南走向的山脉阻挡了从美洲大陆内部吹来的寒
冷干燥气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