非洲紫罗兰组织培养_耿明清
- 格式:pdf
- 大小:276.51 KB
- 文档页数:2
我国非洲紫罗兰组织培养研究进展摘要非洲紫罗兰为多年生常绿草本花卉,因其花色艳丽、叶型优美和花期长而具有极高的观赏价值和经济价值。
该文从外植体选择、不定芽诱导、成苗培养、生根培养等方面概述了我国非洲紫罗兰组织培养研究现状,并对非洲紫罗兰离体快繁技术的研究与开发利用进行了展望。
关键词非洲紫罗兰;组培快繁;再生体系;培养基;植物激素非洲紫罗兰(Saintpaulia ionantha)又名非洲堇、圣保罗花,为苦苣苔科多年生常绿宿根草本花卉。
因其花色艳丽,品种繁多,具有极高的观赏价值,有“室内花卉皇后”的美誉。
非洲紫罗兰在一般的人工栽培条件下,授粉率和结实率都极低,不易得到种子,且繁殖周期长,短期内难以生产大量种苗满足市场需求。
采用组培快繁技术进行非洲紫罗兰快速繁殖可以缩短繁育周期,获得大量成株,并保持其优良性状,是解决该矛盾的有效途径之一[1]。
笔者就国内非洲紫罗兰组织培养方面的研究进展进行综述,以为今后的研究提供借鉴。
1 外植体的选择外植体的种类是影响组织培养效果的主要因素之一,植物不同的器官和组织,其离体培养的效果大不相同[2]。
黄靖[3]分别以茎段和叶片作为外植体,比较发现茎段诱导率低于叶片;卢慧颖等[4]和戴祥生等[5]发现带叶柄的叶片诱导不定芽的几率高于不带叶柄的叶片。
同时,非洲紫罗兰叶片组培时具有极性反应,叶片朝上放置的诱导率明显高于叶面朝下放置[3-4]。
茎与叶相比较,非洲紫罗兰的幼嫩叶片为组培试验中最受青睐的外植体材料。
2 不定芽诱导2.1 直接诱导不定芽纪绍辉[6]在非洲紫罗兰组培快繁研究中直接将试管苗接种到添加有不同含量NAA和6-BA的MS培养基中,培养50 d后发现,MS+6-BA 0.1mg/L+NAA 0.1mg/L是最好的诱导芽及丛生苗的培养基配方。
曹秀敏等研究发现,叶片外植体随着培养基中6-BA/NAA的比值逐渐增大,诱导的芽数逐渐增多。
2.2 诱导愈伤组织再分化不定芽截至目前,在诱导非洲紫罗兰愈伤组织再分化不定芽方面做了大量研究。
非洲紫罗兰叶片组培快繁种苗及栽培技术汇报人:2023-12-08•非洲紫罗兰叶片组培快繁技术•非洲紫罗兰种苗的栽培技术•非洲紫罗兰叶片组培快繁技术的优化与改进•非洲紫罗兰叶片组培快繁种苗的繁殖与栽培实例•总结与展望01非洲紫罗兰叶片组培快繁技术叶片采集与处理01020304采集时间采集部位采集方法叶片处理消毒处理将消毒后的叶片切成1厘米×1厘米的小块,接种到MS或1/2MS培养基上。
接种培养基培养条件无菌接种与培养增殖培养与生根培养增殖培养在无菌条件下,将接种在培养基上的小块叶片转移到含有不同激素浓度的增殖培养基上,促使小块叶片增殖成更多的丛生芽。
生根培养当丛生芽长到一定数量后,将它们转移到含有不同激素浓度的生根培养基上,促使丛生芽生根。
炼苗移栽当组培苗根系发达、生长健壮时,进行炼苗移栽,使组培苗适应自然环境。
02非洲紫罗兰种苗的栽培技术基质选择基质制备栽培基质的选择与制备播种与移植播种时间移植水肥管理与环境调控浇水施肥环境调控03非洲紫罗兰叶片组培快繁技术的优化与改进温度控制在组织培养过程中,温度对细胞的分裂和生长具有重要影响。
一般来说,适宜的温度范围为25℃-30℃。
通过控制温度,可以促进细胞分裂和生长,提高组培效率。
光照调节光照是影响植物组织培养的重要因素之一。
适量的光照可以促进细胞的分裂和分化,有助于组织培养的成功。
然而,不同种类的植物需要的光照强度和时间各不相同。
对于非洲紫罗兰,一般需要提供12-16小时的光照,强度为1000-2000勒克斯。
营养供应在组织培养过程中,营养供应也是非常重要的。
非洲紫罗兰需要适量的氮、磷、钾等营养元素来支持其生长。
可以通过调整培养基中的营养成分来优化非洲紫罗兰的组织培养条件。
培养条件的优化物理防治化学防治病虫害防治提高成活率在将试管苗移栽到土壤中时,需要注意提高成活率。
可以将试管苗在温室中放置一段时间,然后逐渐适应自然环境。
在移栽后,需要保持土壤湿润,并提供适量的光照和温度。
非洲紫罗兰组培及商品化生产技术非洲紫罗兰是一种常见的室内观赏植物。
由于其美丽的花朵和容易养护的特性,非洲紫罗兰备受欢迎。
然而,在传统的种植方法中,非洲紫罗兰的生长周期较长,且繁殖速度缓慢。
因此,利用组织培养技术进行非洲紫罗兰的繁殖和生产已成为一种重要的方法。
组织培养技术组织培养技术是指以组织或细胞为材料,在不同的培养基基础上,通过控制培养条件和添加生长调节剂等手段,培育出细胞、组织和器官等。
在非洲紫罗兰的组织培养中,主要是利用茎尖和叶片作为材料,通过剪枝、消毒等方法取得。
材料的预处理在开始进行非洲紫罗兰的组织培养工作之前,需要对所用的材料进行一系列的预处理工作。
具体来说,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清洗:将茎尖和叶片进行清洗,去除表面的灰尘、脏物和微生物等,以确保材料的洁净度。
2.消毒:将材料浸泡在含有消毒剂的溶液中,进行一定的消毒处理。
消毒剂可选择70%酒精、5%漂白粉或3%过氧化氢等,浸泡时间约为15-30分钟。
3.剪枝:利用无菌剪刀将茎尖和叶片的大小控制在3-5cm之间,并去除杂质和受损的部分。
剪枝后可在细菌生长环境下进行表面消毒,以避免细菌污染。
培养基的制备培养基是非洲紫罗兰组织培养的重要基础,通过调整培养基的成分和配比,可达到促进非洲紫罗兰生长和繁殖的目的。
在非洲紫罗兰组织培养中,常用的培养基有MS、B5、WH等。
生长调节剂的添加生长调节剂是组织培养中一种重要的添加剂,可在控制培养基中的调节剂量和种类的同时,促进非洲紫罗兰的生长和繁殖。
常用的生长调节剂包括激素和抑素两类。
组织培养的步骤组织培养是一个复杂的过程,有许多的步骤需要进行。
以下是非洲紫罗兰组织培养的大致流程:1.取样:通过剪枝等方法取得茎尖和叶片等生物材料;2.预处理:对取得的材料进行清洗、消毒和剪枝等操作;3.建立组织培养系统:将培养基和生长调节剂混合,构建起组织培养系统;4.移植材料:将经过预处理的材料移植到培养基中;5.培养:将移植好的材料放置在恒温箱或暗箱中,控制温度、湿度、光照等条件,完成组织培养过程。
非洲紫罗兰的组织培养和快速繁殖杨凉花【期刊名称】《特种经济动植物》【年(卷),期】2018(021)009【总页数】2页(P28-29)【作者】杨凉花【作者单位】陕西省安康市农业科学研究所陕西安康 725021【正文语种】中文紫罗兰又名非洲堇,为苦苣苔科多年生常绿草本花卉,叶片呈椭圆形,花色有白色、紫色、粉色等,有单瓣和重瓣,品种繁多,花期长,花和叶均有较高的观赏价值,是优良的室内装饰花卉,也可用来净化室内空气,近年来深受人们喜爱。
常规繁殖方法是扦插,因受繁殖材料和季节的限制,繁殖速度较慢,不容易进行大批量的规模生产,难以满足人们对市场的需求,采用组织培养方法可以进行快速繁殖,在短时间内获得大量成苗,并且保持其优良品性。
1 材料与方法1.1 外植体的选择选择健壮植株的幼嫩茎段。
1.2 培养条件温度:一般用25℃恒温培养。
光照:光照时间为每天12小时,光照度为1 800Lx。
灭菌前pH为5.6~5.8,蔗糖浓度为30g/L,琼脂浓度为0.68g/L。
2 生长与分化情况2.1 外植体的处理于晴天选取健壮、无病虫害植株的幼嫩茎段,置入烧杯中,滴入少许洗涤剂,在流水条件下冲洗1小时,送入无菌接种间,在超净工作台上先用75%的酒精浸泡30秒,无菌水冲洗,再用0.1%升汞灭菌10~12分钟,无菌水冲洗4~5次,无菌滤纸吸干表面水分,用解剖刀切去基部受损的组织,然后用剪刀剪成0.5~1.0cm 的小段备用。
2.2 诱导分化培养将经过无菌处理好的外植体材料分别接种在培养基MS+BA0.5mg/L+NAA0.1mg/L上,经过20天培养以后,基部开始萌动,陆续产生愈伤组织;再经过10天以后,愈伤组织开始逐渐膨大变绿,并形成大量密集的小芽。
2.3 继代增殖培养在诱导分化培养基上培养约40天以后,将诱导出的愈伤组织从培养瓶中取出,用解剖刀将其分开,分别转接到培养基MS+BA1.5mg/L+NAA0.2mg/L上进行培养,每瓶接种4~5个,经过15天以后,开始形成绿色丛生芽,逐渐展开伸长,并开始长出新叶,增殖倍数达到5倍以上。
丽格海棠叶片的组织培养耿明清【摘要】Through the study on the culture tissue of rieger begonia, the paper gets the optimum formulas for rieger begonia. They are as follows:inductive medium 1/2MS+ 6-BA0.5 mg ·L-1 +NAA0.2 mg · L-1 ; Proliferation culture medium MS+6-BA 0.2 mg·L-1 +NAA 0.1 mg· L-1 ; Born adventitious roots mediuml/2MS+IBA 0.2 mg · L-1.%通过对丽格海棠(Begonia elatior hybrids)的叶片组织进行培养研究,认为丽格海棠组织培养最佳配方:诱导培养基,1/2MS+6-BA0.5mg.L-1+NAA0.2mg.L-1;增殖培养基,MS +6-BA 0.2mg.L-1+NAA 0.1mg.L-1;生不定根培养基,1/2MS+IBA 0.2mg.L-1.【期刊名称】《辽宁师专学报(自然科学版)》【年(卷),期】2012(014)001【总页数】3页(P99-101)【关键词】植物组织培养;实验课;丽格海棠【作者】耿明清【作者单位】鞍山广播电视学校,辽宁海城114200【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S685.991 材料与方法1.1 实验材料选取丽格海棠的叶片为实验材料.1.2 方法1.2.1 培养基的制备(1)初代(诱导)培养基:1号,1/2MS+6-BA2.0mg·L-1+NAA0.5mg·L-1;2号,1/2MS+6-BA2.0mg·L-1+NAA1.0mg·L-1;3号,1/2MS+6-BA0.5mg·L-1+NAA0.2mg·L-1;4号,1/2MS+6-BA1.0mg·L-1+NAA0.2mg·L-1.上述MS培养基均含蔗糖3%,琼脂0.7%,pH为5.8.(2)继代培养基:1号,MS+6-BA 0.1mg·L-1+NAA 0.05mg·L-1;2号,MS+6-BA 0.2mg·L-1+NAA 0.1mg·L-1;3号,MS+6-BA 0.5mg·L-1+NAA 0.3mg·L-1;4号,MS+6-BA 0.5mg·L-1+NAA 0.4mg·L-1;5号,MS+6-BA 1.0mg·L-1+NAA 0.5mg·L-1;6号,MS+6-BA 2.0mg·L-1+NAA 1.0mg·L-1;上述MS培养基均含蔗糖3%,琼脂0.7%,pH为5.8.(3)生根培养基:1号,1/2MS+NAA 0.01mg·L-1;2号,1/2MS+NAA 0.02mg·L-1;3号,1/2MS+NAA 0.05mg·L-1;4号,1/2MS+IBA0.1mg·L-1;5号,1/2MS+IBA 0.2mg·L-1.1.2.2 外植体的获取及灭菌取中等成熟健壮的叶片,用毛笔蘸洗洁精刷洗,然后把叶片放入玻璃瓶内用纱窗布扎瓶口,放在流动的自来水下冲洗10min后,移入超净工作台或无菌箱内.将移入超净工作台玻璃瓶内的叶片转入经高压灭菌的玻璃瓶内用无菌水冲洗叶片2~3次[4],再用75%的乙醇浸泡30s,然后用0.1%HgCl2灭菌5min,并不时地轻轻搅动,0.1%HgCl2溶液中可加入吐温1~15滴,吐温多,灭菌时间可适当缩短.然后,倾去HgCl2溶液,用无菌水冲洗5次,每次不少于2min,将叶片切取0.5cm×0.5cm大小叶片,分别接种在初代培养基中.培养条件:温度(25±1)℃,每天光照14h,光照强度2 000lx.1.2.3 继代繁殖试验取由丽格海棠叶片诱导分化出的丛生芽,分别接种在含不同浓度的6-BA和IBA 的MS 6种培养基上培养,45d后再进行统计分析.1.2.4 丽格海棠无菌苗的生根实验取2~3cm高的再生苗,接种在附加不同浓度IBA和NAA的1/2MS 5种培养基中,观察根发生情况.2 结果分析2.1 丽格海棠叶片愈伤组织的诱导及分化实验结果表明,不同激素组合及浓度配比的培养基对叶片外植体愈伤组织的诱导有不同影响,并发现外植体在愈伤组织诱导培养基上可进一步分化出健康茁壮的丛生芽,培养6~8周后结果分别见表1及图1.通过分析比较得出,3号培养基1/2MS+6-BA0.5mg·L-1+NAA0.2mg·L-1为丽格海棠的最适诱导及分化培养基.表1 丽格海棠叶片愈伤组织初代培养基的筛选培养基编号基本培养基类型6-BA (mg·L-1)NAA(mg·L-1)芽萌动状况萌动时间(周)1 1/2MS 2 0.5 1个有萌动现象8 2 1/2MS 2 1 1个有萌动现象8 3 1/2MS 0.5 0.2 4个有萌动现象8 4 1/2MS 1 0.2 1个有萌动现象82.2 继代增殖培养将2~3cm长的不定芽从诱导成功的原茎段上切下,将其切成1~2cm的带1~2个腋芽的茎段,转入继代增殖培养基中进行培养,45d后统计,结果见表2.从表2中2号的株高数据和图2中可以看出,2号丽格海棠长势最好.分析比较得出,培养基MS+6-BA 0.2mg·L-1+NAA 0.1mg·L-1为丽格海棠最适宜增殖培养基.表2 丽格海棠继代增殖培养培养基编号6-BA(mg·L-1)NAA(mg·L-1)株高(cm)1 0.1 0.05 2 2 0.2 0.1 6 3 0.5 0.3 1 4 0.5 0.4 0.5 5 1.0 0.5萌动,形成愈伤组织6 2.0 1.0形成愈伤组织2.3 壮苗生根培养将生长健壮、高2~3cm的无根幼苗转入生根培养基中,15d后统计,结果见表3.从表3可以看出,有3种培养基30d后茎均有生长,且3种培养基中外植体均能生根,叶面积增大.经观察比较,5号培养基(1/2MS+IBA 0.2mg·L-1)在壮苗同时可达到较好的生根效果,株高、生根条数、平均长度以及根的生长状况都有较优的表现(见图3,第101页).表3 丽格海棠试管苗生根培养基筛选培养基编号IBA(mg·L-1)NAA(mg·L-1)株高(cm)生根数目(条)根生长状况根平均长度(cm)1 0 0.01 6(长势中) 2根为白色2 2 0 0.02 4.5(长势弱)3根有分枝,初为白1.5 3 0 0.05 3.5(长势中)2其中1条根有分叉2 4 0.1 0 3.5(长势弱)2短粗根0.5 5 0.2 0 6(长势旺盛)7根多分叉,顶端有微黄色小突23 结论与讨论(1)通过实验得知,初代培养采用1/2MS培养基效果较好.实验结果:1/2MS +6-BA0.5mg·L-1+NAA 0.2mg·L-1作为初代培养的培养基效果最好,它能在很短的时间内诱导出现芽的分化.继代增殖通过5种配方的筛选认为,2号继代培养基MS+6-BA 0.2mg·L-1+NAA 0.1mg·L-1效果最好,壮苗生根培养同样以1/2MS+IBA 0.2mg·L-1配方为最好.丽格海棠组培研究国内外报道较多,但该研究突破以前对丽格海棠初代培养只采用MS做基本培养基的现状,首次尝试用1/2MS做为初代培养基的研究,获得了很好的效果(丽格海棠叶片组培成品花效果见图4),为本文的创新之处,值得广大花卉生产者大力推广.(2)由于丽格海棠启动周期为6~8周,这样势必会使有些培养者缺乏耐心,最终造成丽格海棠组培培养者看不到预期的效果,所以说耐心是成功者的另一大因素.【相关文献】[1]李春秀,石大兴,王米力.丽格海棠组织培养外植体再生体系建立关键技术的研究[J].四川农业大学学报,2002,20(4):330-333.[2]罗祥,李万年,曹虎,等.丽格海棠的离体快繁研究[J].甘肃林业科技,2004,29(3):36-37.[3]李海燕,徐永清,樊锐锋,等.丽格海棠的组织培养[J].生物技术,2005,15(1):79-81.[4]李玉英,段鹏慧,张先平.丽格海棠叶片的组织培养研究[J].山西林业科技,2010,39(1):14-15.。
2012年第47卷第4期生物学通报49培养基编号基本培养基类型6-BA (mg /L )KT (mg /L )NAA (mg /L )2,4-D (mg /L )芽萌动状况萌动时间(周)①MS 10.1萌动且量多3②MS 0.50.1萌动且量适中3③MS 0.10.1不萌动3④MS 0.20.1先生根后生芽3⑤MS0.50.10.1萌动且愈伤组织疏松3表1非洲紫罗兰叶片初代愈伤组织培养基的筛选非洲紫罗兰(Saintpaulia ionantha Wendl )是苦苣苔科(Gesneriaceae )的多年生草本,是一种室内观赏植物。
它株型紧凑,颜色五彩缤纷,叶绿色或暗红色,且厚实,室内栽培容易(不需强光,只需少许散射光即可正常生长及开花),花期长(一年四季能开花)、花色多(白、粉红、紫、青、双色),还有美丽的多纹平铺肉状叶,只要注意环境调节及水肥管理,可以常年花开不谢,有“室内花卉皇后”的美誉,居室内摆放有画龙点睛之效果,在国际盆花市场中极为流行。
非洲紫罗兰自90年代引入我国花卉市场以来,深受欢迎,并在许多大城市开始流行,深受花卉爱好者欢迎。
1材料与方法1.1材料取当年生发育健壮、长势旺盛的非洲紫罗兰整个叶片,在超净工作台内灭菌后,切取5mm ×5mm 大小接种启动诱导培养基上培养。
1.2方法诱导培养基:①MS +6-BA1.0mg/L +NAA0.1mg/L ;②MS+6-BA0.5mg/L+NAA0.1mg/L ;③MS +6-BA 0.1mg/L +NAA 0.1mg/L ;④MS +KT 0.2mg/L+NAA 0.1mg/L ;⑤MS+6-BA 0.5mg/L +NAA 0.1mg/L+2,4-D0.1mg/L 。
继代培养基:用①、②、④。
生根与生长培养基:⑥1/2MS+NAA0.05mg/L ;⑦1/2MS+IBA 0.2mg/L ;⑧1/2MS+IBA 0.05mg/L 。
非洲紫罗兰的组培快繁及移栽作者:郑伟华孙晓陆韩琪谢新民来源:《农业工程技术·温室园艺》2010年第10期[摘要]本文阐述了非洲紫罗兰(Saintpaulia ionantha)的组培快繁过程及移栽的影响因素。
以非洲紫罗兰的健壮叶片作为外植体,诱导培养基为BA10mg/L+NAA0.2mg/L或BA0.5mg/L+BA0.2mg/L,继代培养基为BA0.2mg/L~0.5mg/L+NAA0.1mg/L+GA0.3mg/L,生根培养基为NAA0.1mg/L~1mg/L。
非洲紫罗兰最适的培养温度为20℃~24℃。
移栽采用蛭石作为苗床基质。
着重对温度、湿度、光照等重要的环境因子对移栽的影响进行讨论。
[关键词]非洲紫罗兰;组织培养;移栽;管理非洲紫罗兰(Saintpaulia ionantha),又名非洲盖,苦莒苔科多年生草本植物,全株呈莲座状,叶为肉质,被覆绒毛,花蓝紫色,花期5个月~8个月。
原产热带非洲的巴西、坦桑尼亚,性喜温暖、湿润、庇荫和通风良好的环境。
不耐高温、较耐干旱,栽培时应避免阳光直射。
非洲紫罗兰是世界重要的室内观赏花卉,由于以下优点它备受人们喜爱并广泛流传:花姿艳丽,色彩斑斓;多年生,护理得当可年年开花,且花期长;品种繁多,花型花色变化大;养护容易,适宜室内窗边生长等。
非洲紫罗兰现已成为居室案头摆放的雅致端庄的珍品,有“室内花卉皇后”之称。
非洲紫罗兰常规繁殖可用叶插法,在条件适宜时,2个~3个月便可由一片成熟叶片长成3株5株小植物。
种植多年的亦可分株繁殖。
育种上则常用种子繁殖(经杂交授粉)。
但这些方法繁殖系数都不高,不利于新品种的推广和应用。
由于看好植物组织培养的巨大潜力,从七十年代已有人开始采用组织培养的方法来大量繁殖这种植物。
非洲紫罗兰分化能力很强,组培较易成功。
但在新疆这一自然条件较恶劣的地区,将非洲紫罗兰的组培苗移栽成活并开花,直至达到工厂化生产的程度,还需要进行不断的摸索。
2012年第47卷第4期生物学通报49
培养基编号
基本培养基类型
6-BA (mg /L )
KT (mg /L )
NAA (mg /L )
2,4-D (mg /L )
芽萌动状况萌动时间(周)
①MS 10.1萌动且量多3②MS 0.50.1萌动且量适中3③MS 0.1
0.1
不萌动3④MS 0.2
0.1先生根后生芽
3⑤
MS
0.5
0.1
0.1
萌动且愈伤组织疏松
3
表1
非洲紫罗兰叶片初代愈伤组织培养基的筛选
非洲紫罗兰(Saintpaulia ionantha Wendl )是苦苣苔科(Gesneriaceae )的多年生草本,是一种室内观赏植物。
它株型紧凑,颜色五彩缤纷,叶绿色或暗红色,且厚实,室内栽培容易(不需强光,只需少许散射光即可正常生长及开花),花期长(一年四季能开花)、花色多(白、粉红、紫、青、双色),还有美丽的多纹平铺肉状叶,只要注意环境调节及水肥管理,可以常年花开不谢,有“室内花卉皇后”的美誉,居室内摆放有画龙点睛之效果,在国际盆花市场中极为流行。
非洲紫罗兰自90年代引入我国花卉市场以来,深受欢迎,并在许多大城市开始流行,深受花卉爱好者欢迎。
1材料与方法
1.1材料取当年生发育健壮、长势旺盛的非洲
紫罗兰整个叶片,在超净工作台内灭菌后,切取
5mm ×5mm 大小接种启动诱导培养基上培养。
1.2方法
诱导培养基:①MS +6-BA1.0mg/L +NAA
0.1mg/L ;②MS+6-BA0.5mg/L+NAA0.1mg/L ;③
MS +6-BA 0.1mg/L +NAA 0.1mg/L ;④MS +KT 0.2mg/L+NAA 0.1mg/L ;⑤MS+6-BA 0.5mg/L +NAA 0.1mg/L+2,4-D0.1mg/L 。
继代培养基:用①、②、④。
生根与生长培养基:⑥1/2MS+NAA0.05mg/L ;
⑦1/2MS+IBA 0.2mg/L ;⑧1/2MS+IBA 0.05mg/L 。
培养基处理:上述MS 培养基含蔗糖3%,琼脂0.7%,pH5.8。
培养条件:温度(25±1)℃,每天光照14h ,光照强度2000Lx 。
2结果分析
2.1非洲紫罗兰叶片愈伤组织的诱导及分化试
验
结果表明,不同激素组合及浓度配比的培养基对叶片外植体愈伤组织的诱导有不同影响,并发现外植体在愈伤组织诱导培养基上可进一步分化出健康茁壮的丛生芽,所以本试验无需单独进行愈伤组织分化培养。
经过3~4周后的结果见表
1。
通过分析比较得出:①号培养基MS +6-BA 1mg/L +NAA 0.1mg/L 为非洲紫罗兰组培的初代
非洲紫罗兰组织培养
耿明清
(辽宁鞍山市广播电视学校
辽宁鞍山
114200)
摘要
非洲紫罗兰(Saintpaulia ionantha Wendl)是国际上著名的室内盆栽花卉。
通常用种子
繁殖及带叶柄的叶扦插繁殖,不但会出现性状分离、苗木退化、繁殖系数很低,而且需要很长时间才能繁殖出来大量整齐一致的苗木。
本文是利用非洲紫罗兰的叶片进行组织培养。
具体做法是通过对8个配方的筛选,最终获得最佳配方。
另外非洲紫罗兰组织培养增殖阶段增殖系数很高、苗量大。
利用此优点可以为学生提供大量组织培养实验材料,效果极佳。
关键词
非洲紫罗兰
叶片
组培
中国图书分类号:Q813.1+2
文献标识码:B
愈伤组织最适培养基。
2.2继代增殖培养将2~3cm 长的无菌芽从诱
导成功的叶片上切下,再将其转入继代增殖培养基中进行培养,30d 后统计结果如表2。
从表2可以看出,非洲紫罗兰长势都比较好。
但是因为②号
培养基组培苗量少,④号培养基KT 价格相对高。
分析比较得出,①号培养基MS +6-BA1mg/L +
NAA0.1mg/L 为非洲紫罗兰组培的最适增殖培养
基。
继代增殖培养还可选用液体、固体培养基交替培养,可以节省琼脂。
50生物学通报2012年第47卷第4期
结果表明:非洲紫罗兰叶片愈伤组织诱导的最佳培养基为MS+6-BA1mg/L+NAA0.1mg/L,培养4周左右,诱导率达100%,绝大多数愈伤组织上都有芽的分化(图1)。
采用培养基MS+6-BA 1mg/L+NAA0.1mg/L继代1次后,每个愈伤组织上分化产生的芽可达30余个(图2),适宜的生根培养基为1/2MS+IBA0.2mg/L。
生根苗转入纯蛭石栽培时,用1/4MS大量与微量元素进行叶片追肥,成活率90%以上。
移栽至腐殖土栽培成活率95%以上,3个月栽培后栽培苗成花(图3)。
非洲紫罗兰组培技术能为生产者较快获得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所以非洲紫罗兰叶片组培技术值得推广。
主要参考文献1刘爱华,张耀华,张慧英.非洲紫罗兰的组织培养.农业与技术,2005,25(05):119—122.
2张晓军.非洲紫罗兰组织离体培养及快速繁殖.东北林业大学学报,2004,32(02):107—108.
3邱运亮.非洲紫罗兰的组培快繁技术研究.中国农学通报, 2005,21(08):41—42,75.
4程云清,刘剑锋,钟雪等.非洲紫罗兰叶片外植体再生技术体系的建立.中国农学通报,2010,26(10):212—216.
5刘清芝,袁全国.非洲紫罗兰叶片组培快繁种苗及栽培技术.
现代农业科技,2007,02:17.
6常晋淑.非洲紫罗兰试管苗快速繁殖.植物生理学通讯,1985,(5):34—36.
7纪绍辉.非洲紫罗兰的组织培养和快速繁殖初报.吉林林业科技,2003,32(04):5,8.
8吴丽芳,杨春梅等.非洲紫罗兰组培快繁技术.云南农业科技,2001,(3):19—20.
(E-mail:mingqing064@)
表2非洲紫罗兰继代增殖培养基筛选
培养基编号基本培养基类型6-BA(mg/L)KT(mg/L)NAA(mg/L)统计数据
①MS10.1株高约2cm,苗量多
②MS0.50.1株高约2cm,苗量少
④MS0.20.1株高约2cm,苗量壮
2.3壮苗生根培养将生长健壮、高2~3cm的无根幼苗转入生根培养基中,15d后统计结果如表3。
从表3可以看出,3种培养基30d后均有根生长,且⑦号培养基1/2MS+IBA0.2mg/L可以达到较好的生根效果。
生根培养也可省去此步骤,因为非洲紫罗兰生根容易,养护也容易,组培瓶苗可以瓶外生根,从而为生产者节省大量资金。
3结论与讨论
表3非洲紫罗兰试管苗生根培养基筛选
培养基编号基本培养基类型IBA(mg/L)NAA(mg/L)株高(cm)生根数目(条)根生长状况根平均长(cm)
⑥1/2MS0.0512根为白色偏粗1
⑦1/2MS0.2 1.53粗细适中有分叉 1.5
⑧1/2MS0.0522细有分叉2
图1叶片初代活动组织瓶苗图2继代增殖子生根瓶苗图3成品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