与汽车有关的中考题
- 格式:docx
- 大小:93.89 KB
- 文档页数:12
2017年物理中考试题集锦——汽车一、选择题。
1.随着人们的生活水平的提高,汽车走进千家万户。
关于小汽车涉及的知识说法正确的是()A.用甘油做发电机的冷却剂。
B.发电机做功冲程将内能转化为机械能C.精心保养可使发电机的效率达到100%D.排出的尾气对环境没有任何污染2.如图所示,在新型汽车的研制中,将汽车模型放在风洞中固定不动,让风(流动的空气)高速的迎面吹来,真实的模拟汽车在空气中高速运动的情形。
在此情景中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汽车模型相对于风洞是运动的B.汽车模型相对于风是运动的C.风相对于风洞是静止的D.风相对于地面是静止的3.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小汽车已经进入普通百姓家庭,下列关于小汽车的说法正确的是()A.汽车在水平公路上静止时,汽车对地面的压力和地面对汽车的支持力是一对平衡力B.汽车在水平公路上高速行驶时,汽车对地面的压力小于汽车的重力C.汽车在水平公路上匀速直线行驶时,所受牵引力与阻力是一对相互作用力D.使用安全带和安全气囊是为了减小惯性4.如图所示的汽车凹痕修复器,用气泵抽出吸盘中的空气,吸盘就会紧贴在汽车凹痕处,再用力向外拉,使凹痕平复,吸盘能紧贴在车上是因为()A.大气压的作用 B.电荷间互相作用C.电磁间相互作用 D.人对吸盘的拉力5.如图所示是试验中的无人驾驶太阳能汽车,下列有关说法不正确的是()A.太阳能是一种不可再生能源B.太阳能电池将太阳能直接转化为电能C.测试人员可以通过电磁波远程操控汽车D.太阳能汽车在快速行驶时对地面的压力比静止时小6. 汽车已成为我们主要的交通工具,关于汽车,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 A.汽车行驶时,对地面的压力大于地面对它的支持力B.汽车的倒车雷达,利用了超声波C.汽车的广泛使用,加剧了城市的“热岛效应”D.为了行驶的安全性,汽车要限速行驶7.为了提高行车的安全性,有的汽车装有日间行车灯,如图所示.当汽车启动时,S1闭合,日间行车灯L1,立即亮起,再闭合S2,车前大灯L2也亮起.图所示的电路图中符合这一情况的是()A.B.C.、D.二、填空题。
宜昌市2000年初中毕业、升学统一考试物理试卷一、单项选择题(每小题2分,共20分)1、汽车司机座位前面安装有速度计,它可以指示汽车的行驶速度,如果汽车的速度如图1所示,汽车行驶30分钟,则行驶的路程为:()A、21千米;B、32.5千米;C、35千米;D、70千米。
2、下列现象属于液化的是:()A、烧开水时冒出的“白气”;B、夏天湿衣服晾干;C、吃冰棍解热;D、冬天早晨草上的霜。
3、下列现象不属于光的折射的是:()A、插在水中的筷子变弯;B、岸上的人看到湖水中的蓝天白云;B、池水看起来比实际的浅;D、潜水员从水中看见岸上的树比实际的高。
4、向墙上按图钉,很容易按进去,对图钉结构分析正确的是:()A、图钉帽面积较大是为了减小压力;B、图钉帽面积较大是为了增大压强;B、图钉尖面积很小是为了增大压力;D、图钉尖面积很小是为了增大压强。
5、质量为0.5 千克的小球,放进盛满水的容器中,小球静止后溢出了0.2千克水,则小球在水中将:()A、漂浮;B、悬浮;C、沉在容器底;D、无法判断。
6、下列简单机械中,一定不省力的是:()A、杠杆;B、定滑轮;C、动滑轮;D、滑轮组。
7、下列现象中不能说明分子在不停地做无规则运动的是:()A、将糖块放入水中,过一会儿整杯水有甜味;B、香水瓶盖打开后,在周围可闻到香味;C、扫地时卷起灰尘;墙角里长期堆放着煤,墙壁里面都变黑了。
8、下列材料属于导体的是:()A、电灯的玻璃泡;B、电线的橡胶包层;D、电工的塑料胶布;D、照明电路中的保险丝。
9、下列关于安全用电的说法不正确的是:()A、使用测电笔时,手必须接触笔尾的金属体;B、有金属外壳的家用电器,外壳一定要接地;C、开关的外壳是绝缘体,用湿手扳开关一定不会触电;D、当有人触电时,应迅速使触电人脱离电源,再进行抢救。
10、下列设备中将机械能转化为电能的是:()A、电饭锅;B、电铃;C、电动机;D、发电机。
二、多项选择题(每小题2分,共10分)11、如图2所示,一束光线经过方框内的光学元件后,改变了传播方向,那么方框内的光学元件可能是:()A、平面镜;B、凸透镜;C、凹透镜;D、三棱镜。
与汽车有关的中考题随着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汽车已进入百姓家庭。
近年来,以汽车为载体的中考题不断出现在中考试卷中,充分体现了“从生活走向物理,从物理走向社会”的新课改理念。
下面以近几年中考题为例,介绍一些与汽车有关的典型题目。
一、与热学相关的题目1(2008年重庆)汽车散热器等制冷设备常用水作为冷却剂,这是利用了水的____________较大的性质;如果汽车散热器中装有5kg的水,在温度升高10℃的过程中,水吸收的热量是________J。
[已知]答案:比热容。
2(2008年湖北恩施)2008年1月的那场大雪曾导致我国大部分地方气温降至零下5摄氏度以下,很多车辆因为水箱中的水凝固成冰而不能正常运转。
在有关技术部门的建议下,司机们在水中加入一定量的酒精,问题便得到解决。
这说明:与水比较,酒精和水的溶液。
答案:熔点低。
3(2008福建厦门)寒假的某一天,小洁随爸爸一起外出,突然发现汽车的前窗玻璃蒙上一层雾气,前方道路看不太清楚。
小洁正担心行车安全时,只见爸爸打开空调开关,对着玻璃吹暖风,不一会儿玻璃上的雾气就消失了。
请你应用物理知识解释雾气的产生及消除过程。
答案:前玻璃窗的雾气是由于车内的水蒸气遇到温度较低的玻璃,放出热量液化形成的小水珠。
对着车窗吹暖风,可以使小水珠吸热加快蒸发成水蒸气,车窗玻璃就变清晰了。
二、与光学相关的题目4(2008年湖北黄冈)如图1是十字路口处安装的监控摄像头,它可以拍下违章行驶的汽车照片,摄像头的镜头相当于一个镜,A、B是一辆汽车经过十字路口时,先后拍下的两张照片,可以看出汽车是摄像头(“靠近”、“远离”)。
观察照片可以发现,几乎看不见车内的人,但车的外表却很清晰,是因为车内的人,摄像头几乎无法成像。
夜晚,为了不影响司机开车,车内的灯应。
答案:凸透靠近反射的光很弱熄灭。
三、与磁学相关的题目5(2007年江苏扬州)如图2是公共汽车上用电磁阀控制车门开、关的工作电路图。
、是固定的电磁线圈。
中考物理智能汽车题
以下是一道适合中考物理的智能汽车题目:
题目:智能汽车在高速行驶中,通过车载摄像头检测到前方有遮挡物,需要在0.5秒内停下来。
已知智能汽车的刹车减速度为6 m/s²。
求智能汽车在0.5秒内停下来前所需要的刹车距离。
解答:
我们可以使用物理公式:v² = u² + 2aS,其中v是最终速度(为0m/s),u是初始速度(根据题目没有给出,假设为智能汽车行驶时的速度),a是减速度(给出为6m/s²),S是刹车距离(待求)。
由于最终速度为0m/s,所以我们可以简化公式为:0 = u² + 2aS,即u² = -2aS。
要求刹车距离S,我们需要计算u²的值。
假设智能汽车行驶时的速度为v₀m/s,那么u² = v₀²。
代入公式,得到v₀²= -2aS,所以S = -v₀²/ (2a)。
由于速度不可能为负数,所以我们可以取绝对值,最终刹车距离S = |v₀²/ (2a)|。
注意:这道题目中刹车距离的计算只考虑了直线行驶情况,并未考虑到其他因素,如反应时间等。
希望这个问题的解答能够帮到你!。
第12 讲:内能多选题《2023中考物理各题型专项复习讲义》冲刺阶段查缺补漏第一部分:中考真题1、关于温度、热量和内能,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A. 内能越大的物体所含有的热量一定越多B. 温度相同的物体接触时不发生热传递C. 热量总是从内能大的物体向内能小的物体转移D. 同一物体温度降低,它的内能减少2、下列关于汽车的说法中正确的是()A. 给汽车加油时能闻到汽油的味道,说明分子在不停地做无规则运动B. 常用水作汽车发动机的冷却液,是因为水的比热容较大C. 汽油机在压缩冲程中将内能转化为机械能D. 汽车在刹车过程中,刹车片温度升高,是做功改变了它的内能第二部分:考点解读一、分子热运动1.物质是由分子组成的。
分子若看成球型,其直径以1010 m来度量。
2.一切物体的分子都在不停地做无规则的运动(1)扩散:不同物质在相互接触时,彼此进入对方的现象。
(2)扩散现象说明:A分子之间有间隙。
B分子在做不停的无规则的运动。
(3)课本中的装置下面放二氧化氮,这样做的目的是:防止二氧化氮扩散被误认为是重力作用的结果。
实验现象:两瓶气体混合在一起颜色变得均匀,结论:气体分子在不停地运动。
(4)固、液、气都可扩散,扩散速度与温度有关。
(5)分子运动与物体运动要区分开:扩散、蒸发等是分子运动的结果,而飞扬的灰尘,液、气体对流是物体运动的结果。
3.分子间有相互作用的引力和斥力。
(1)当分子间的距离d=分子间平衡距离r,引力=斥力。
(2)d<r时,引力<斥力,斥力起主要作用,固体和液体很难被压缩是因为:分子之间的斥力起主要作用。
(3)d>r时,引力>斥力,引力起主要作用。
固体很难被拉断,钢笔写字,胶水粘东西都是因为分子之间引力起主要作用。
(4)当d>10r时,分子之间作用力十分微弱,可忽略不计。
二、内能1.内能:物体内部所有分子做无规则运动的动能和分子势能的总和,叫做物体的内能。
2.物体在任何情况下都有内能:既然物体内部分子永不停息地运动着和分子之间存在着相互作用,那么内能是无条件的存在着。
2019-2023北京中考真题物理汇编多选题一、多选题1.(2023·北京·统考中考真题)如图所示,是小京设计的汽车油箱内油量不足时触发报警的电路,电源两端电压保持不变,电阻R1、R2中的一个是定值电阻,另一个是压敏电阻。
压敏电阻装在油箱内底部,其阻值随油箱中油量的减少而增大,当电压表示数大于某一值U时,就会触发报警。
电压表示数为U时,油箱中的油量为警戒油量。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R1为压敏电阻B.随着油箱的油量减少,通过定值电阻的电流变大C.若换用阻值更大的定值电阻,警戒油量将变小D.若换用电压更大的电源,警戒油量将变大2.(2022·北京·统考中考真题)额定电压相同的电热水壶、电烤箱和电饭锅正常工作过程中消耗的电能W 和通电时间t的关系如图所示。
关于这三个用电器,下列判断正确的是()A.正常工作时,电热水壶比电烤箱产生的热量少B.正常工作时,电热水壶比电饭锅的功率大C.正常工作时,通过电饭锅的电流最小D.在一个月内,电热水壶消耗的电能一定最多3.(2021·统考中考真题)勤思考、爱交流的小琴对电磁的知识进行了总结,并与小文进行交流。
小文认为小琴的结论有的正确、有的错误。
小琴总结的下列结论中正确的是()A.导体中的负电荷在做定向移动时一定产生磁场B.改变磁场的方向,通电导线在磁场中的受力方向就发生改变C.闭合回路的导体在磁场中做切割磁感线运动时,导体中就产生感应电流D.指南针在地磁场中静止时,指南针的N极受到地磁场的作用力4.(2020·北京·统考中考真题)某同学研究磁体周围的磁场情况,将一根条形磁体放在水平桌面上,在它周围放置一些小磁针,小磁针的指向情况如图甲所示;将小磁针拿掉之后,在条形磁体上面放一块有机玻璃,玻璃上均匀撒一层铁屑,轻轻敲打玻璃,可以看到铁屑的分布情况如图乙所示;根据甲图和乙图所示的实验现象,用磁感线描述条形磁体周围的磁场情况如图丙所示。
一次函数——路程问题(3)求乙车到达A地时甲车距A地的路程。
(2)求点D的坐标,并说明它表示的实际意义。
(2)甲出发多少小时两人恰好相距5km?(2)若乙出发后2小时和甲相遇,①求相遇时他们离A地的距离;②求乙从A地到B地用了多长时间?多少时间与甲相遇?所画图象如图2所示:480如图3,解答:(1)s =⎪⎩⎪⎨⎧≤<-≤<≤≤)6030(500503020(1000)200(50t t t t t ;(2)设小明的爸爸所走的路程s 与步行时间t 的函数关系式为:s =kt +b ,则:25k +b =1000,b =250,解得:k =30,b =250,则小明和爸爸所走的路程与步行时间的关系式为:s =30t +250,当50t −500=30t +250,即t =37.5min 时,小明与爸爸第三次相遇;(3)30t +250=2500,解得,t =75,则小明的爸爸到达公园需要75min ,∵小明到达公园需要的时间是60min ,∴小明希望比爸爸早20min 到达公园,则小明在步行过程中停留的时间需减少5min.7.小明和父母一起开车到距家200千米的景点旅游.出发前,汽车油箱内储油45升;当行驶150千米时,发现油箱剩余油量为30升.(1)已知油箱内余油量y (升)是行驶路程x (千米)的一次函数,求y 与x 的函数关系式;(2)当油箱中余油量少于3升时,汽车将自动报警,如果往返途中不加油,他们能否在汽车报警前回到家?请说明理由.解答:(1)设y 与x 的函数关系式为y =kx +b ,由题意,得45=b ,30=150k +b ,解得:k =−0.1,b =45,∴y =−0.1x +45.当y =0时,x =450.x 的取值范围是:0⩽x ⩽450.答:y 与x 的函数关系式为y =−0.1x +45,x 的取值范围是0⩽x ⩽450,(2)由题意,得当x =400时,y =5.∵5>3,∴他们能在汽车报警前回到家.8.“低碳环保,绿色出行”的理念得到广大群众的接受,越来越多的人再次选择自行车作为出行工具,小军和爸爸同时从家骑自行车去图书馆,爸爸先以150米/分的速度骑行一段时间,休息了5分钟,再以m 米/分的速度到达图书馆,小军始终以同一速度骑行,两人行驶的路程y (米)与时间x (分钟)的关系如图,请结合图象,解答下列问题:(1)a= ,b= ,m= ;故答案为:10;15;200.(2)线段BC所在直线的函数解析式为y=1500+200(x−15)=200x−1500;。
2024年中考物理总复习用38个亮点小微专题练查缺补漏(通用)专题19 能量守恒中考考题1.(2023甘肃威武)汽车在刹车过程中,机械能转化为地面和轮胎的内能,这些内能将无法自动地转化为汽车的机械能,这种现象说明自发的能量转化过程是有一定________性的,但在能量的转化和转移过程中,能的总量_________(选填“不断减少”、“保持不变”或“不断增加”)。
2. (2023广东省广州市)某路灯照明系统的太阳能电池白天将太阳能转化为电能,对蓄电池充电,晚上蓄电池对路灯供电,对下图方框中能量形式判断正确的是()A. 甲是“电能”B. 乙是“太阳能”C. 丙是“电能”D. 丁是“机械能”3. (2023武汉)太阳是人类能源的宝库。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 能量的转化和转移是有方向性、不可逆的B. 太阳能是太阳内部氢原子核发生裂变释放的能量C. 太阳能是未来的理想能源之一,是不可再生能源D. 中国空间站上用到的太阳能电池板是将太阳能直接转化为化学能4. (2023湖北宜昌)某品牌电动汽车的电池容量为130Ah,额定电压为400V,充电时它将电能转化为______能存储起来,充满电后它存储了______kW·h的能量。
5. (2023四川成都)我们生活在能量的世界,社会的进步和发展离不开能量。
对于能量、能源的认识,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 做功过程实质是能量的转化或转移过程B. 能量转化具有方向性,所以能量不守恒C. 核燃料能量转化效率可达100%,需大力发展D. 煤、石油、天然气提供的能量源自地球本身6. 我国在能源的合理开发与利用方面,取得了瞩目的成就。
2023年4月12日,中国“人造太阳”可控核聚变装置成功运行403秒,该装置是为了开发利用_____能;电动汽车越来越普及,许多电动汽车安装了能量回收装置,其中一种能量回收方式是踩下制动踏板时,将_______能转化为电能,再将电能转化为_______能储存在蓄电池里。
图一图二 图三对两道中考物理题中疑难问题的解释1.(第十三届全国应用物理竞赛试题、2008年山东枣庄中考试题)如图一所示,小婷乘汽车到姥姥家去度假,汽车在平直公路上行驶。
小婷的感觉是:远处的村庄相对于电线杆在向 运动;近处的小树相对于电线杆在向 运动;电线杆周围的景物看起来好像在绕电线杆做 时针转动。
解析:本题答案分别是:前;后;顺。
这道题主要是考查学生的观察能力,所以,不少人只知道是平时观察的结果,对其中的物理原理也大致知道与参照物的选择有关,然而解释起来却说不出一个所以然。
其实,这种在乘车时常见的现象,不仅与参照物的选择有关,而且还与参照物相对运动的线速度大小有关。
如图一,如果以无穷远处作为圆心,以圆心和向前运动着的汽车的连线为半径来研究,以运动着的汽车为参照物,则离汽车远近不同的物体相对汽车向后顺时针方向运动的线速度大小是不同的,离汽车越近线速度越大,无穷远点(圆心)的速度可以认为为零。
以电线杆为参照物观察村庄时(电线杆相对汽车向后运动的线速度比村庄大),便能得出村庄也在向前运动的结论(感觉到村庄与汽车运动方向相同),而以电线杆为参照物观察近处的小树时,也才能得出小树向后运动的结论(小树相对汽车向后运动的线速度比电线杆大)。
2.(2010年武汉中考试题)如图二所示,在小瓶里装一些带颜色的水,再取一根两端开口的细玻璃管,在它上面画上刻度,使玻璃管穿过橡皮塞插入水中,从管子上端吹入少量气体,就制成了一个简易的气压计。
小明把气压计从山脚带到山顶的水平地面上,玻璃管内水柱的高度 ,水对容器底的压强 。
(填“变小”、“不变”或“变大”)如果在瓶中装满水,就可以制成一个较准确的测量仪器 (请写出它的名称)。
解析:本题答案分别是:变大;变大;温度计。
对这道题存在的主要疑问在于水对容器底的压强究竟是变大还是变小把握不准,甚至有人认为是变小,原因是管中的水被气压支持着,而瓶中水的深度变小了,其类比的依据主要是托里拆利实验中,外界大气压变大时,水银槽中水银变浅对槽底的压强变小了。
与汽车有关的中考题河南省濮阳市油田第十七中学仝力随着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汽车已进入百姓家庭。
近年来,以汽车为载体的中考题不断出现在中考试卷中,充分体现了“从生活走向物理,从物理走向社会”的新课改理念。
下面以近几年中考题为例,介绍一些与汽车有关的典型题目。
一、与热学相关的题目例1(2008年重庆中考)汽车散热器等制冷设备常用水作为冷却剂,这是利用了水的____________较大的性质;如果汽车散热器中装有5kg的水,在温度升高10℃的过程中,水吸收的热量是________J。
[已知]答案:比热容。
例2(2008年湖北恩施中考)2008年1月的那场大雪曾导致我国大部分地方气温降至零下5摄氏度以下,很多车辆因为水箱中的水凝固成冰而不能正常运转。
在有关技术部门的建议下,司机们在水中加入一定量的酒精,问题便得到解决。
这说明:与水比较,酒精和水的溶液。
答案:熔点低。
例3(2008福建厦门中考)寒假的某一天,小洁随爸爸一起外出,突然发现汽车的前窗玻璃蒙上一层雾气,前方道路看不太清楚。
小洁正担心行车安全时,只见爸爸打开空调开关,对着玻璃吹暖风,不一会儿玻璃上的雾气就消失了。
请你应用物理知识解释雾气的产生及消除过程。
答案:前玻璃窗的雾气是由于车内的水蒸气遇到温度较低的玻璃,放出热量液化形成的小水珠。
对着车窗吹暖风,可以使小水珠吸热加快蒸发成水蒸气,车窗玻璃就变清晰了。
二、与光学相关的题目例4(2008年湖北黄冈中考)如图1是十字路口处安装的监控摄像头,它可以拍下违章行驶的汽车照片,摄像头的镜头相当于一个镜,A、B是一辆汽车经过十字路口时,先后拍下的两张照片,可以看出汽车是摄像头(“靠近”、“远离”)。
观察照片可以发现,几乎看不见车内的人,但车的外表却很清晰,是因为车内的人,摄像头几乎无法成像。
夜晚,为了不影响司机开车,车内的灯应。
答案:凸透靠近反射的光很弱熄灭。
三、与磁学相关的题目例5(2007年江苏扬州中考)如图2是公共汽车上用电磁阀控制车门开、关的工作电路图。
、是固定的电磁线圈。
衔铁、通过横杆相连并可左右移动,带动传动装置使车门开启或关闭。
当接通触点时,线圈(/)具有磁性,吸引衔铁使横杆向(左/右)运动,带动传动装置关闭车门。
答案:右。
点评:以上题目,通过考察汽车发动机、水箱、前窗玻璃、车门、十字路口处安装的监控摄像头中涉及的相关物理知识,使学生了解科学知识在社会生活和生产中的应用,培养学生热爱科学、关心社会的意识。
四、与力学相关的题目例6(2008年浙江嘉兴中考)汽车在行驶过程中如果遇到危急情况,司机常要紧急刹车。
从发现情况到汽车停止的距离叫做停车距离,停车距离等于反应距离加上制动距离。
(注:反应距离是指司机发现情况到踩下刹车这段时间内汽车们行驶距离;制动距离是指踩下刹车后汽车在路面上滑行的距离)。
右表是司机驾驶小汽车时,在水平、干燥的沥青路面上以不同速度行驶时的统计数据。
(1)请利用表中数据,在坐标图中用平滑曲线绘出制动距离随速度变化的曲线。
(请先用铅笔,确定后再用标准答题笔涂黑)(2)一起发生在限速50km/h路段的交通事故中,交警测得肇事车后留下的刹车痕迹(制动距离)长为25m。
请你根据上面图象判断司机是否超速?。
(注:该车的制动性能与上表数据一致)(3)反应距离取决于反应时间和行驶速度。
下列行为不会使司机反应时间变长的是。
A.疲劳驾驶B.酒后驾驶C.打手机D.超速驾驶(4)轮胎长期使用后会变光滑,则在相同情况下,制动距离会变。
答案:(1)如图3所示;(2)是;(3);(4)长。
点评:本题考察学生作图、运用图像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教育学生遵守交通规则,注意交通安全,培养现代公民的科学素养。
例7(2006年甘肃中考)阅读下列材料,再进行解答:在高速公路上,货车超载已经成了一种普遍的现象,这些超载的大型货车车箱几乎与一列火车的车皮相同大小,交警们形象地称它们为“半挂列车”。
除了货车的超载,一些地方的客车超载问题也非常突出,并且造成了多起群死群伤的重大交通事故。
按照我国汽车工业的行业标准,载货车辆的轮胎对地面的压强应控制在700以内。
但也有一些司机,为了降低营运成本,肆意超载。
有一辆自重2000的6轮汽车,该车核准载货量为4000,而在实际营运中却装货10000,若汽车的每个车轮与地面的接触面积为0.02。
(计算中=10)(1)这辆汽车对路面的压强是多少?(2)请你运用所学到的物理知识分析超载还会带来什么样的危害?(举两例即可)答案:(1);(2)答案1:超载汽车对路面的压强往往超过路面能承受的最大压强,所以汽车超载会损坏路面;答案2:由于汽车经常超载运行,使汽车发动机处于超功率工作,会使发动机过早老化而损坏超载车辆;答案3:超载车辆具有较大的惯性,在行驶过程中若遇到危险不容易停车,会发生交通事故;答案4:制动时对路面的摩擦力会“搓坏”路面,同时加速轮胎的磨损(答案不是唯一的,只要合理,均可)。
点评:此题以国家法规为背景,社会意义深刻,渗透了人与自然、社会协调发展的意识,能充分体现“从物理走向社会”的课程新理念和“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的课程目标。
五、与电学相关的题目例8(2007年广东中考)某太阳能汽车是用太阳能电池将所接收到的太阳光能转化为电能提供给电动机来驱动的。
已知车上太阳能电池接收太阳光能的面板面积为,正对太阳时能产生的电压,并对车上的电动机提供的电流,而太阳光照射到面板时每平方米的辐射功率为。
求:(1)车上太阳能电池面板接收的辐射功率;(2)若通电10min,太阳能电池产生的电流通过电动机所做的电功。
答案:(1)8000;(2)。
六、与能源、信息的传递相关的题目例9(2008年江苏淮安中考)近年来,一些地区推广使用乙醇汽油(乙醇俗称酒精)。
乙醇汽油是由10%的乙醇与90%的汽油混合而成。
(1)乙醇汽油燃烧过程是____________能转化为内能的过程;(2)按照能源分类,由于乙醇是由植物酿成,所以乙醇属于__________能源(选填“可再生”或“不可再生”)。
使用乙醇汽油较使用汽油的好处有(请你说出一条):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1)化学;(2)可再生减少化石类能源的消耗(对环境的污染少)。
例10(2008年湖北黄冈中考)车载导航仪是通过与导航卫星互相传递信息,确定汽车的准确位置,并在电子地图上显示出(如图4),为汽车驾驶员导航。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导航仪与导航卫星是通过电磁波传递信息B.导航仪上的移动电话是通过电流传递信息C.导航卫星发射的电磁波不能在真空中传播D.导航卫星发射的电磁波比光的传播速度慢答案:A。
点评:例8~例10,将科学技术的新成就纳入物理试卷,让考生了解一些能够接受的现代物理知识,扩大知识面,激发学习物理的兴趣,培养理论联系实际的作风。
七、综合类题目例11(2008年湖北武汉中考)武汉等地生产的混合动力汽车将服务北京奥运。
混合动力汽车启动时,内燃机并不工作,蓄电池通过某种方式向车轮输送能量;当需要高速行驶或蓄电池储存电能过低时,内燃机启动,既可以向车轮输送能量,也可以同时给蓄电池充电;当车辆需要全力加速时,内燃机和蓄电池还可以同时向车轮输送能量。
(1)根据以上描述,请你说出一种混合动力汽车不同于普通汽车的优点。
(2)上表是某台混合动力汽车所用的镍氢蓄电池组的部分参数(其中容量即为电荷量),试求该蓄电池组最多可储存多少电能。
(3)测试人员驾驶该车在平直公路上匀速行驶,观察仪表盘,发现这段时间内汽车内燃机消耗燃油,车速为,蓄电池组储存的电能由最大值的%增加到%。
从汽车使用技术手册中,测试人员发现该车使用的燃油的热值为,汽车行驶时所受阻力和车速的关系如下图5所示。
试计算该汽车内燃机的效率(不计内燃机外机械传动及充电过程中的能量损失)。
答案:(1)答案1:混合动力汽车启动时,内燃机并不工作,蓄电池通过某种方式向车轮输送能量;答案2:当需要高速行驶或蓄电池储存电能过低时,内燃机启动,既可以向车轮输送能量,也可以同时给蓄电池充电;答案3:当车辆需要全力加速时,内燃机和蓄电池还可以同时向车轮输送能量(任选其一)。
(2)。
(3)%。
点评:本题将以文字、表格、图像呈现信息,考察学生收集信息、处理信息的能力,突出人与自然的关系,使学生感悟科技奥运、绿色奥运的理念,增强学生的爱国热情和民族自豪感。
巩固练习:1.(2007年江苏连云港中考)随着我市经济的快速发展,居民生活水平显著提高,轿车逐渐走进千家万户。
关于轿车所应用的物理知识,下列说法错误的是()A.观后镜能扩大视野,有利于避免交通事故的发生B.安全带做得较宽,是为了增大压强,保证安全C.车上配备安全气囊,是为了防止发生撞击时由于惯性对人体造成伤害D.汽车每过一段时间就需要保养,给有关部件加润滑油,是为了减小部件间的摩擦2 .(2008年广东中考)小轿车上都装有一个用来提醒司机是否关好车门的指示灯。
四个车门中只要有一个门没关好(相当于一个开关断开),该指示灯就会发光。
如图6所示的模拟电路图符合要求的是()图63.(2007年福建莆田中考)汽车中有如图7所示的电路,其中上端带金属细杆的金属滑块与两侧金属弹簧相连接并接人电路中,金属滑块与弹簧套在光滑绝缘的水平细杆上。
当汽车静止时,滑块上的金属细杆与红、绿灯一端的触头(图中箭头)都不接触。
当汽车向前启动时,________灯亮;当汽车急刹车时,________灯亮(选填“红”或“绿”)。
上述设计中应用到了一切物体都具有________这一物理知识。
4.(2008年广西南宁中考)一位司机驾驶大货车在某路段由于超速行驶被警察拦住,警察对司机说:“先生,刚才你的车速为70,超速了。
”这司机不满地说:“为什么小车的限速为80,而大车的限速却为60,不合理!从以上对话可知,这司机显然没有理解动能跟下列哪组物理量有关()A.跟速度和时间有关B.跟速度和路程有关C.跟速度和质量有关D.跟质量和时间有关5.(2008年四川内江中考)目前,轿车已逐渐进入百姓家庭。
如图8所示,是某同学家中最近购买的一辆小轿车,他发现该轿车的外行类似于飞机的机翼。
那么,当该轿车在成渝高速公路上快速行驶的过程中,车子上方的气体的速度_________车子下方的气体的速度,从而使得轿车行驶时,它对地面的压力_________车的重力(选填“大于、小于、等于”)。
6.(2008年江苏南通中考)请在图9中用笔画线代替导线将汽车的启动原理图连接完整。
(说明:当钥匙插入仪表板上的钥匙孔并转动(相当于闭合开关),电动机工作,启动轿车;电磁铁的工作电压小于电动机的工作电压。
)练习巩固参考答案:1.B2.B3.绿红惯性4.C5.大于小于6.如图10所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