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病例对照研究
- 格式:ppt
- 大小:685.50 KB
- 文档页数:76
简述病例对照研究的基本原理病例对照研究是一种流行病学研究方法,通过将患者按照病例或者对照组划分,比较两组人群之间的特征差异,从而检验所研究的风险因素与某一疾病之间的关系。
本文将从病例对照研究设计、选择人群、数据收集和应用等四个方面来探讨病例对照研究的基本原理。
一、病例对照研究设计病例对照研究是向后研究法的一种,研究者需要在某一时间点挑选已经患有疾病的病例和没有患有该疾病的对照组,并通过问卷、访谈等方式了解他们的暴露情况。
病例对照研究适用于研究罕见疾病或者疾病发生率低的情况。
1. 确定研究病例的定义和诊断标准为了避免样本偏差而导致结论的偏离,研究者在挑选病例时需明确疾病的定义和诊断标准。
比如说,研究者在研究肺癌与吸烟的关系时需要明确肺癌的诊断标准,如组织学诊断等。
2. 确定病例的来源病例来源包括医院、诊所和调查等。
医院来源的病例通常属于晚期患者,存在病例选择偏差和信息偏差的可能性,而调查来源的病例则需要研究者通过不同的渠道对其进行挑选,存在信息偏差的风险。
在选择病例来源时需要平衡样本的可得性和选择偏差的影响。
3. 确定病例是否具有代表性在选择病例时需要注意病例的人口学特征是否具有代表性,以避免样本不均衡和结果偏差的风险。
在确定病例的代表性时,应当考虑病例的年龄、性别、地区、社会经济等因素。
二、选择人群在进行病例对照研究时,研究者需要根据研究目的、研究对象的特点选择合适的人群。
1. 选择病例组选择病例组时需要明确疾病的定义和诊断标准,同时还需要注意病例的来源和代表性。
研究者可以通过调查病历、医院数据库等方式来选取病例组。
(1)随机选取对照组,以避免样本选择的偏差。
(2)对照组应当与病例组具有相似的人口学特征和暴露因素。
(3)对照组的来源应当合理,可以从诊所、社区等不同渠道进行筛选。
三、数据收集数据收集是病例对照研究的重要环节,采用正确的数据收集方法可以保证结论的可靠性和有效性。
1. 问卷调查对病例和对照组进行问卷调查是比较常见的数据收集方法,通过问卷可以获取到暴露因素、人口学特征等信息。
病例对照研究(Case-Control Study)一、病例对照研究的概念、基本原理1 概念比较患某病者与未患该病的对照者暴露于可能危险因素的百分比差异,分析这些因素与疾病的联系及联系强度。
2 基本原理回顾性暴露收集暴露未暴露暴未暴露病例对照研究是以现患有某特定疾病的病人作为病例,以不患有该病但具有可比性的个体作为对照,通过询问,实验室检查或复查病案史,收集既往各种可能的危险因素的暴露史,测量并比较病例组与对照组中各种因素的暴露比例,经统计学检验,若两组差别有意义,则可认为因素与疾病存在统计学联系。
在评估了各种偏倚对研究结果的影响之后,在借助病因推断技术,推断出某个或某些因素是疾病的危险因素,达到探索和验证疾病病因假说的目的。
二、病例对照研究的特点1. 对比性研究⑴能够定量分析因素和疾病的联系。
⑵病例组与对照组应具有可比性①理论上要求两组除研究因素与疾病外均应保持同质性。
②潜在的混杂因子在两组保持同质性。
③复合变量在两组保持同质性。
2.由果到因的研究顺序。
⑴节省时间、物力和人力。
⑵信息偏性较大。
3.抽样性研究⑴病例组能够代表病例的总体。
⑵对照组能够代表对照的总体。
4.自然观察法⑴可行性好,即调查人群依从性较好。
⑵两组间的可比性较差。
5.一果多因的研究⑴研究效率较高,与疾病的病因模式相符。
⑵两组的可比性较差。
⑶统计分析较烦琐。
6.对因果关系的初步验证。
三、病例对照研究的分析模式1.描述性研究特征描述、均衡性检验。
2.比较病例组与对照组暴露率的差异,并作统计学推断。
表1 病例对照研究资料整理表暴露或特征病例组对照组合计有 a b n1无 c d n0合计m1 m0N病例组暴露率=a/m1对照组的暴露率=b/m0a/m1=b/m0a/m1≠b/m0X2=(ad-bc)2N/m1m0n1n0Df=1X2=3.84 为α=0.05 的分位值。
3.联系强度的计算⑴相对危险度(Relative Risk,RR)暴露组的发病率与非暴露组的发病率的比值。
第四、五章队列研究和病理对照研究的比较病例对照研究定义:亦称回顾性研究(retrospective study);选择有特定疾病的人群组作为病例组,以不患有该病但具有可比性的个体作为对照,调查他们发病前对某个(些)因素的暴露情况,比较两组中暴露率和暴露水平的差异,研究该疾病与这个(些)因素的关系。
队列研究定义:指将某一特定人群按是否暴露于某可疑因素或按不同暴露水平分为n个组,追踪观察一定的时间,比较两组或各组发病率或死亡率的差异,以检验该因素与某疾病有无因果关联及关联强度大小的一种观察性研究方法。
是前瞻性研究。
区别:1.疾病发生后进行;2.按发病与否分成病例组与对照组;3.暴露是由研究对象从现在对过去的回顾;4.结果已经发生,由果推因;5.分析暴露与疾病的联系。
病例对照研究队列研究疾病发生时间疾病发生后前分组情况按发病与否分成病例和对照按暴露与否分成病例和对照研究类型回顾性研究前瞻性研究结果是否已经发生是,由果推因否,由因推果病例对照研究的类型:1.成组病例对照研究?又称非匹配病例对照,按与病例组可比的原则,根据样本的大小,选择一定数量的对照,数量不需成严格的比例关系,但对照的数量等于或多于病例。
2.匹配病例对照研究或称配比(matching),即要求对照在某些因素或特征上与病例保持一致,目的是对两组进行比较时排除匹配因素的干扰。
队列研究的类型:1、前瞻性队列研究2、历史性队列研究:研究工作从现在开始,但研究对象是过去某个时间进入队列。
3、历史前瞻性队列研究研究目的:病例对照研究:利用病例对照研究获得的明确病因线索,进一步进行队列研究或实验流行病学研究,从而证实病因假设。
队列研究:根据一些病因线索提出病因假设,然后验证假设是否科学、正确。
对照的选择:病例对照研究:。
病例对照研究的结构模式(实用版)目录1.病例对照研究的定义与目的2.病例对照研究的基本结构模式3.病例对照研究的实施步骤4.病例对照研究的优点与局限性正文1.病例对照研究的定义与目的病例对照研究(Case-Control Study)是一种观察性研究方法,主要用于探讨某种疾病与潜在危险因素之间的关系。
它通过比较患病者(病例组)与未患病者(对照组)在某一或多个特定时间点的暴露情况,以判断暴露因素与疾病有无因果关联,为疾病预防和控制提供科学依据。
2.病例对照研究的基本结构模式病例对照研究的基本结构模式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研究对象:包括病例组和对照组。
病例组通常选择已确诊的疾病患者,而对照组则选择与病例组在年龄、性别、地区等方面相似的未患病者。
(2)暴露因素:指研究中关注的可能导致疾病的因素,可以是环境因素、生活方式、遗传因素等。
(3)结局变量:即研究关注的疾病或健康状况,是病例对照研究关注的核心。
(4)统计分析:通过对病例组和对照组的暴露情况进行比较,采用统计学方法计算相关指标,以评估暴露因素与疾病之间的关联程度。
3.病例对照研究的实施步骤(1)确定研究问题:明确研究的目的和要探讨的疾病与暴露因素关系。
(2)确定研究对象:包括病例组和对照组,要保证两组在非处理因素上具有可比性。
(3)收集暴露因素信息:通过问卷调查、访谈、实验室检测等方法获取研究对象的暴露情况。
(4)统计分析:采用 logistic 回归、OR(比值比)等统计方法分析暴露因素与疾病之间的关联性。
(5)结果解释与讨论:根据分析结果,判断暴露因素与疾病有无因果关联,并对研究结果进行解释和讨论。
4.病例对照研究的优点与局限性优点:(1)相对队列研究,病例对照研究节省时间和资源。
(2)可研究罕见病或疾病发生率较低的情况。
(3)可探讨多种暴露因素与疾病的关系。
局限性:(1)不能确定暴露因素与疾病的因果关系。
(2)可能受回忆偏倚、选择偏倚等影响,导致结果的准确性降低。
病例对照研究教案教案标题:病例对照研究教案教学目标:1. 了解病例对照研究的定义、特点和应用领域;2. 掌握病例对照研究的设计和实施步骤;3. 能够分析和解读病例对照研究的结果;4. 培养学生的科学研究和批判性思维能力。
教学内容:1. 病例对照研究的概念和定义;2. 病例对照研究的特点和优缺点;3. 病例对照研究的设计和实施步骤;4. 病例对照研究的数据收集和分析方法;5. 病例对照研究的结果解读和应用。
教学步骤:引入:1. 引入病例对照研究的概念,通过提问和讨论激发学生的兴趣。
知识讲解:2. 介绍病例对照研究的定义、特点和应用领域,结合实际案例进行说明。
3. 分析病例对照研究的优缺点,引导学生思考其适用性和局限性。
设计与实施:4. 详细介绍病例对照研究的设计和实施步骤,包括研究问题的确定、病例和对照组的选择、数据收集和分析方法等。
5. 给予学生实际案例,让他们在小组中分析并设计一个病例对照研究。
数据收集与分析:6. 介绍病例对照研究中常用的数据收集方法,如问卷调查、观察记录等,并讲解数据分析的基本原理和方法。
7. 给予学生实际数据,引导他们进行数据分析和结果解读。
结果解读与应用:8. 引导学生分析和解读病例对照研究的结果,讨论其在临床实践和公共卫生领域的应用。
9. 组织学生进行讨论和小结,总结病例对照研究的重要性和局限性。
作业布置:10. 布置作业,要求学生选择一个感兴趣的研究问题,并设计一个病例对照研究的方案。
教学评估:11. 组织学生进行小测验,检查他们对病例对照研究的理解和掌握程度。
12. 对学生的作业进行评估,包括研究问题的合理性、研究设计的科学性等方面。
教学资源:1. PowerPoint演示文稿:包括病例对照研究的概念、步骤、案例等内容;2. 实际病例对照研究的论文或文章:供学生进行分析和讨论;3. 数据分析软件:如SPSS等,用于学生进行实际数据的分析。
教学延伸:1. 鼓励学生参与科研实践,如参与病例对照研究的设计和实施;2. 引导学生阅读相关的病例对照研究文献,拓宽他们的知识视野;3. 组织学生进行小组讨论,分享和交流各自的研究经验和成果。
病例对照研究的名词解释病例对照研究的优缺点
病例对照研究的名词解析:
病例对照研究是以现在确诊的患有某特定疾病的病人作为病例,以不患有该病但具有可比性的个体作为对照,通过询问,实验室检查或复查病史,搜集既往各种可能的危险因素的暴露史,测量并比较病例组与对照组中各因素的暴露比例,经统计学检验,若两组差别有意义,则可认为因素与疾病之间存在着统计学上的关联。
病例对照研究的优缺点:
优点:
1.特别适用于罕见疾病的研究。
2.省力、省时、省钱,容易组织实施。
3.不仅用于病因的探讨,而且广泛用于许多方面。
4.可以同时研究多个因素与某种疾病的联系,特别适合于探索性病因研究。
5.对研究对象多无损害。
缺点:
1.不适于研究人群中暴露比例很低的因素。
2.选择研究对象时,难以避免选择性偏倚。
3.信息的真实性难以保证,暴露于疾病的先后常难以判断。
4.获取既往信息时,难以避免回忆性偏倚。
5.不能测定暴露组合非暴露组疾病的率。
病例对照研究的用途:
1.探索疾病的可疑危险因素:
在疾病的病因未明时,可以广泛的筛选机体内外环境中可疑的危险因素。
2.验证病因假设:
通过描述性研究或探索性病例对照研究,初步产生了病因假设后,可以通过精良的病例对照研究来验证假说。
3.提供进一步研究的线索。
第四章病例对照研究一、单项选择题:1.下列哪项是病例对照研究的优点?()A 估计对危险因素的暴露情况时,很少或没有偏倚B 在选择出暴露因素后,可研究多种疾病的结局C 有可能确立病的真实发病率D 可用于研究少见病的病因2.在一项有关某病50名病例和50名对照的研究中,关于某一可能的病因因素所发现差异并无统计学显著性,由此可得出结论:()A 该因素和疾病可能无联系B 该差异临床上可能有显著性C 该差异可能由抽样误差造成的D 证明病例组和对照组有可比性3.与队列研究相比,应用病例对照研究探讨某病的可疑因素作用的主要缺点是:()A 花费昂贵,历时较长B 在确定可疑因素有或无时可能存在偏倚C 在确定所研究疾病有或无时可能存在偏倚D 较难获得对照4.研究者欲对新生儿黄疸的病因作研究,选择了100名患此病的婴儿,并同时在同一所医院选择了100名未患此病的新生儿,然后查阅婴儿母亲的妇科和分娩记录以确定产前和分娩中的各种暴露因素,该研究属何种类型的研究?()A 现况调查B 病例对照研究C 队列研究D 临床试验研究5.一项病例对照研究中,500个病例中有暴露史者400人,而500个对照中有暴露史者100人,有暴露史者的发病率为:()A 80%B 40%C 20%D 无法计算6.一份有关吸烟与肺癌关系的病例对照研究结果显示:X2=12.36,P<0.05,OR=3.3,正确的结论是:()A 病例组发生肺癌的可能性明显大于对照组B 病例组肺癌患病率明显大于对照组C 不吸烟者发生肺癌的可能性明显小于吸烟者D 对照组肺癌患病率明显大于病例组7.在匹配病例对照研究时,为了节约样本,提高效率,常用1:M配比,但M的取值一般:()A <2B <3C <4D <58.在设计病例对照研究时,对照的选择最好是:()A 从医院的其他病人中选对照B 从该地区未患该病的全人群中选对照C 从不同人群中选择多组对照D 从病人的亲属,同事中选对照9.在病例对照研究中,选择对照的要求是:()A 未患病的人B 病例来源的人群中未患某病,其他特征与病例组相同C 病例来源的人群中未患所研究的疾病,某些可能影响患病的因素与病例组具有可比性的人D 未患某病,其他特征与病例组相同10.在病例对照研究中,调查对象应是:()A 病例组选择怀疑患某病的人,对照组应选择未患某病的人B 病例组应是确定患某病的人,对照组为怀疑患某病的人C 病例和对照均是患某病的人D 病例应是确定患某病的人,对照应是不患某病的人11.混杂因素是指:()A 影响研究结果判断的因素B 与所研究的疾病和对研究因子的暴露都有联系的因素C 与所研究的疾病有关的因子D 与所研究的暴露有关的因子12.以医院为基础的病例对照研究,最易出现的偏倚是:()A 信息偏倚B 选择偏倚C 观察偏倚D 混杂偏倚13.关于分析性研究的叙述,下列哪项是正确的?()A 分析性研究属于流行病学实验B 流行病学的分析性研究包括数学模型和普查C 分析性研究属观察法,主要包括病例对照研究和队列研究D 病例对照研究和队列研究的研究时间顺序一致14.分析性研究中,暴露的确切含义是:()A 指一个发病因素B 指多个危险因素C 指研究对象具有某种疑为与患病与否可能有关的特征或曾受到某种疑为与患病与否可能有关的因子的影响D 指接触了危险因素15.病例对照研究的病例组最好选择:()A 旧病例B 可疑病例C 新发病例D 死亡病例16.在病例对照研究中,匹配是指:()A 在安排病例和对照组时,使两者的某些特征或变量相一致的方法B 在安排病例和对照时,使两者的研究因素相一致的方法C 在安排病例和对照时,使两者的所有特征或变量相一致的方法D 病例组的研究因素的数量与对照组完全一致17.在匹配病例对照研究中,病例与对照的比例最常用:()A 1:1B 1:2C 1:3D 1:418.在病例对照研究中,匹配的主要目的是:()A 提高统计效率,控制混杂因素的作用B 保证病例组与对照组有相同的样本量C 保证病例组与对照组有一致的研究因素D 便于选择对照组19.在病例对照研究中,比值比(OR)的含义是:()A 病例组的发病率与对照组的发病率之比B 病例组的暴露比值与对照组的暴露比值的比C 对照组的暴露比值除以病例组的暴露比值D 病例组的暴露比值与对照组的暴露比值之差20.在病例对照研究的资料分析阶段,最常用的控制混杂因素的方法是()A 匹配B 标准化C 随机化原则D 分层分析21.在设计病例对照研究时,若从全部目标人群中选择病例,则下列哪项特点是错误的?()A 较难进行B 要求该人群有完善的疾病登记C 选择偏倚较小D 其结论推及该人群的可信程度较低22.下列哪项不是影响病例对照研究样本大小的主要因素?()A 人群中暴露者的比例B 假定暴露造成的相对危险度C 要求研究的变量的性质D 要求的显著性水平及把握度23.病例对照研究中,对照选择的条件哪条是错误的?()A 对照应与病例来源于同一人群B 对照应未患所研究的疾病C 对照应在某些可能影响患病的因素方面与病例具有可比性的人D 对照除未患所研究的病以外,其他一切特征都与病例相似24.与前瞻性调查比较,回顾性调查缺点是:()A 确定可疑因素的出现或不出现可能有偏倚B 确定疾病结果的出现或不出现可能有偏倚C 对获得对照有很大困难D 对保证病例和对照可比性有很大困难25.调查100例肝癌病人,100例肺癌病人,100例健康人,检查HbsAg分析乙型肝炎与肝癌的关系,这种调查是:()A 感染率调查B 病例对照研究C 队列研究D 历史前瞻性研究26.病例对照研究成组资料分析常用指标有:()A X2,AR,AR%B X2,OR,OR 95%可信限C RR,OR,OR 95%可信限D X2,PAR,AR%27.与队列研究相比,病例对照研究更易发生的偏倚有:()A 回忆偏倚B 选择偏倚C 失访偏倚D 混杂偏倚28.下列哪种研究,最适宜少见病的病因分析:()A 现况研究B 病例对照研究C 队列研究D 实验性研究二、多项选择题:1.关于分析性研究的叙述,下列哪些是正确的?()A 队列研究可能不易出现偏倚B 队列研究可以直接确定发生率C 病例研究具有资料易得,利于迅速分析之优点D 队列研究常用于阐述与少见病相关联的因素E 病例对照研究能计算相对危险度2.病例对照研究中常见的偏倚有:()A 选择偏倚B 信息偏倚C 错误分类偏倚D 混杂偏倚E 失访偏倚3.关于病例对照研究的叙述,下列哪些是正确的?()A 比较的是暴露与暴露两组B 时间下是回顾性的,是从果求因的C 研究结果可靠,可用于验证病因D 研究可用成组比较,亦可以采用匹配比较E 常用于对工作假设的初步验证4.病例对照研究的结构模式是:()A 研究人群中已经发生过的暴露与已经发生疾病的关系B 先确定病人,再追溯可能与疾病有关系的因素C 必须确认暴露是发生在疾病之前D 对照必须没有可疑暴露E 病例必须对可疑因子有暴露5.关于病例对照研究中选择的病例,下列叙述哪些正确?()A 应符合统一的明确的诊断标准B 尽量从不同医院选择病例C 最好是新发生的病例D 应尽量选择具有某种可疑危险因素的病例E 最好选择较典型的重病例6.在病例对照研究中,若从一般人群选择对照,则:()A 对照有很好的代表性B 工作难以进行C 可能有较高的无应答率D 结果易于推论到全人群E 选择偏倚较大7.在病例对照研究中,若从医院的其他病人中选择对照则:()A 对照代表性差B 选择偏倚较小C 工作易于进行D 所患疾病的病因应与研究因素无关E 结果易于推论到全人群8.在病例对照研究中,若从病例的配偶或亲属中选择对照则:()A 工作易于进行B 有利于研究生活习惯的影响C 不利于研究遗传因素的作用D 应答率较高E 配偶对照对控制成年期环境的影响有利9.在病例对照组中,若从邻居或同事中选择对照则:()A 有利于控制社会经济地位的混淆作用B 工作易于进行C 与病例有较好的可比性D 有利于研究生活习惯和个人嗜好的作用E 有利于研究文化和职业等的作用10.病例对照研究中信息偏倚的来源主要有:()A 回忆偏倚B 病例诊断错误C 调查者偏倚D 无应答E 仪器测量误差11.在病例对照研究中,对偏倚的控制一般是:()A 在设计阶段,以减少选择偏倚为主B 在收集资料阶段,以减少信息偏倚为主C 在资料整理阶段,以减少错误分类偏倚为主D 在资料分析阶段,以减少混杂偏倚为主E 混杂偏倚可采用分层,多元回归或标准化等方法加以控制12.病例对照研究中,病例的来源有:()A 从医院病人中选择B 从某特定人群中选择病例C 从横断面调查得到的病人中选择D 从在医院住院的某种疾病的全部病例中选择E 从多个医院的住院病例中选择13.在病例对照研究中,影响样本含量的因素有:()A 人群中暴露者的比例B 假定暴露造成的相对危险度C 要求的显著性水平D 样本来源人群的大小E 要求的把握度14.病例对照研究资料分析的主要指标有:()A 比值比B X2值C 比值比的95%可信区间D 人年发病率E 灵敏度15.关于病例对照研究与前瞻性队列研究的叙述,下列哪些是正确的?()A 前瞻性队列研究可能不易出现偏倚B 前瞻性队列研究可以直接确定发生病率C 前瞻笥队列研究适用于罕见病的研究D 病例对照研究通常可计算相对危险度E 病例对照研究费用少,出结果快16.病例对照研究的优点是:()A 样本小,获结果快B 费用少C 需长期随访D 可用于少见病的研究E 可研究一种暴露与多种疾病之间的关系17.在研究吸烟与肺癌关系的病例对照研究中,选择肺气肿病人作对照,将()A 高估吸烟与肺癌之间的相互关系B 低估吸烟与肺癌之间的相互关系C 有可能产生假阴性的结果D 有可能产生假阳性的结果E 不能用病人作对照18.在研究饮酒与食管癌关系时,选择因为肝脏疾患而早已不饮酒的病人作对照则会:()A 高估疾病与被研究因素之间的关系B 低估疾病与被研究因素之间的关系C 可能产生假阳性结果D 可能产生假阴性结果E 不能用病人作对照三、填空题1.分析性研究主要包括___________和___________。
病例对照研究的优点
病例对照研究是一种流行病学研究方法,用于评估因果关系。
其优点包括:
1. 高效性:病例对照研究可以在相对较短的时间内收集大量数据,因为研究人员可以选择一组病例及其相应的对照组,而不需要等待疾病的自然发生。
2. 成本效益:相比于其他观察性研究设计,病例对照研究通常更经济实惠,因为研究人员只需收集病例和对照组的相关数据,无需对整个人群进行监测。
3. 适用性广泛:病例对照研究可用于研究各种疾病和健康问题,包括慢性病、传染病、遗传性疾病等。
研究人员可以选择适当的对照组,以比较患病与非患病个体之间的因素差异。
4. 可控性:病例对照研究可以通过配对或匹配设计来控制潜在的混杂因素,例如年龄、性别、种族、地理位置等。
这有助于减少因混杂因素引起的结果偏差。
5. 适用于罕见疾病:对于罕见疾病的研究,病例对照研究是一种有效的方法,因为研究人员可以通过选择已诊断的病例来提高样本量,并与对照组进行比较。
总而言之,病例对照研究具有高效性、成本效益、广泛适用性、可控性和在罕见疾病研究中的优势,使其成为评估因果关系的有力工具。
简述病例对照研究的特点简答题
病例对照研究是一种观察性研究,用于研究疾病或健康结果与潜在危险因素之间的关系。
这种研究设计的主要特点是比较两组人群:一个由已患有某种疾病的患者组成的“病例组”,和一个由没有患有该疾病的人群组成的“对照组”。
这两组人群在性别、年龄、居住地区等一些重要因素上应该是匹配的。
病例对照研究的一个重要特点是它是一种回顾性研究,也就是说,研究人员回顾过去的数据来识别病例和对照。
这使得研究人员能够快速获取信息,但也会带来一些可能会影响研究结果的问题,例如回顾偏倚、信息偏差等等。
在病例对照研究中,研究人员会收集一些关于参与者的信息,例如其生活方式、基本疾病状况、疾病诊断和治疗历史等。
这些信息通常通过问卷调查、医学记录、面谈等方式收集。
研究人员随后会分析这些信息来确定可能存在的风险因素和疾病之间的关系。
总之,病例对照研究是一种回顾性观察研究,通过比较病例组和对照组来研究某种疾病和潜在危险因素之间的关系。
这种研究设计有助于快速获取信息,但也存在一些可能会影响研究结果的问题。
【流行病学试题及答案】病例对照研究第五章病例对照研究一、作业习题(一)单项选择题[A1型题]1. 如果用询问的方法调查饮酒与中风的关系,最可能发生 A. 饮酒者少报饮酒量B. 中度或大量饮酒者少报饮酒量C. 少量饮酒者多报饮酒量D. 少量饮酒者不报饮酒E. 不饮酒者谎报饮酒 22. 一项吸烟与肺癌关系的病例对照研究结果显示:χ=12.36,P<0.05,OR=3.3,正确的结论为A. 病例组肺癌的患病率明显大于对照组B. 病例组发生肺癌的可能性明显大于对照组C. 对照组发生肺癌的可能性明显大于病例组D. 对照组肺癌的患病率明显小于病例组E. 不吸烟者发生肺癌的可能性明显小于吸烟者:M匹配,但M的3. 在匹配病例对照研究中,为了增加研究的效率常用1 取值一般不超过A. 2B. 3C. 4D. 5E. 64. 病例对照研究中,能较好地回忆和确定病因因素的病例应首选 A. 现患病例 B. 新发病例C. 死亡病例D. 重病例E. 轻病例5. 病例对照研究与队列研究相比,其优点是A. 更容易避免系统误差B. 更容易确定暴露与疾病的先后顺序C. 适用于罕见病的研究D. 更容易验证病因假设E. 容易得到发病率指标6. 评价怀孕早期病毒感染与儿童出生缺陷之间的关系,最适用的研究方法是A. 临床试验B. 历史性队列研究C. 前瞻性队列研究D. 病例对照研究E. 横断面研究7. 下列哪项不属于病例对照研究的特点A. 相对经济B. 根据所得结果可以估计相对危险度C. 可计算发病率D. 选择无病者作为对照E. 对暴露因素的估计可能存在偏性8. 以医院为基础的病例对照研究,最易出现的偏倚是 A. 信息偏倚B. 选择偏倚C. 观察偏倚D. 混杂偏倚E. 诊断偏倚9. 病例对照研究中,调查对象应当是A. 病例组选择怀疑患某种疾病的人,对照组选择未患某种疾病的人B. 病例组为确定患某种疾病的人,对照组为怀疑患某种疾病的人C. 病例和对照均未确定患某种疾病D. 病例和对照均是患某种疾病的人E. 病例应是确定患某种疾病的人,对照是不患某种疾病的人 10. 病例对照研究中,匹配指A. 病例组的样本数等于对照组的样本数B. 在安排病例组和对照组时,使两者的某些特征或变量相一致的方法C. 在安排病例组和对照组时,使两者的研究因素相一致的方法D. 在安排病例组和对照组时,使两者的所有特征或变量相一致的方法E. 病例组的研究因素的数量与对照组完全一致 11. 下列哪项不是影响病例对照研究样本大小的主要因素 A. 人群中暴露者的比例B. 估计的暴露的相对危险度C. 要求的显著性水平D. 要求的把握度E. 要求的研究变量的性质12. 病例对照研究中,比值比(OR)的含义是 A. 病例组的发病率与对照组的发病率之比B. 病例组的发病率与对照组的发病率之差C. 病例组的暴露比值与对照组的暴露比值之比D. 对照组的暴露比值除以病例组的暴露比值E. 病例组的暴露比值与对照组的暴露比值之差 13. Stratified analysis can decrease:A. Selection biasB. Information biasC. Confounding biasD. Berkson biasE. Survival case bias 14. 在病例对照研究中,下列哪种对照人群最佳 A. 医院内的其他患者人群B. 与病例来自同一源人群C. 病例的亲属人群D. 病例的邻居或同事人群E. 整个非病人群的一个随机样本15. 假定研究表明,60%的胃癌病人胃粘膜表面可检出幽门螺杆菌,而无胃癌的对照组只有10%的可检出幽门螺杆菌,据此认为幽门螺杆菌是胃癌发病的病因,请问此结论A. 正确B. 不正确,因为不是用率来比较C. 不正确,因为无对照组D. 不正确,因为未进行显著性检验E. 不正确,因为不能区分两者的时间关系16. 在某项关于吸烟和肺癌的研究中,某医师认为其中的年龄是混杂因素,这里的混杂因素是指A. 仅与研究的疾病有联系的因素B. 与研究的疾病没有联系的因素C. 与研究的疾病和暴露都没有联系的因素D. 与研究的疾病和暴露有联系的因素E. 仅与对照组有联系的因素17. 下列哪项不符合病例对照研究的定义和内涵 A. 选择患有某病和未患有某病的人群为研究对象 B. 调查病例组与对照组既往暴露于某个或某些危险因素的情况C. 分析相对危险度、特异危险度和暴露人群等指标D. 探讨病例组与对照组之间对某些因素暴露的差别E. 概括和检验病因假说18. Which bias can not appear in case control studyA. Selection biasB. Information biasC. Recall biasD. Confounding biasE. Withdraw bias19. 病例与对照配比的因素,必须是A. 未知的混杂因素B. 与研究的疾病无关的因素C. 未知的暴露因素D. 可疑的暴露因素E. 已知的混杂因素或至少有充分理由怀疑的混杂因素 20. 根据某医院20年来肺癌住院病人500例分析,吸烟者占80%,不吸烟者仅为20%,说明吸烟者易患肿瘤A. 正确,因为这是患者中的吸烟率B. 错误,因为没有计算P值C. 错误,因为只是一个医院的资料,代表性不够D. 错误,因为只是病例组吸烟率,而无对照组的吸烟率E. 吸烟者肺癌发生率为不吸烟者的4倍[A2型题]21. 一项病例对照研究数据如下(表5-1),其OR值为表5-1 某病例对照研究的结果病例对照合计暴露 18 12 30 非暴露 13 19 3231 31 62 合计A. 3.21B. 2.33C. 2.19D. 0.5E. l.622. 一项病例对照研究,500名病例中有暴露史者400例,而500名对照中有暴露史者100例,有暴露史者的发病率A. 80%B. 40%C. 20%D. 100%E. 无法计算23. 在500名病例与500名对照的配对病例对照研究中,有400名病例和100名对照有暴露史,OR值应为A. 18B. 16C. 20D. 10E. 无法计算24. 一项雌激素与子宫内膜癌关系的配对病例对照研究,病例与对照共63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