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东省临沂市2018-2019学年高一上学期期末考试语文试卷+Word版含解析
- 格式:pdf
- 大小:8.59 KB
- 文档页数:3
山东省临沂市2018-2019学年高一下学期学分认定语文试题2019.7本试卷共10页,22小题满分150分。
考试用时150分钟。
一、现代文阅读(36分)(一)论述类文本阅读(本题共3小题,9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弘扬中华传统勤劳美德勤劳是华夏子孙的传统美德。
中国人的劳动精神一代代传承,离不开对中国传统劳动观念的创造性转化和创新性发展。
同时,劳动的范畴和内涵也随时代变迁而不断延展,树立正确的劳动价值观,弘扬劳动精神,创造美好生活是当下国人的精神追求,也是中国人建立文化自信的一个历史基点。
勤劳是中华民族几千年贯彻始终的道德倡导。
人类劳动发展分为奴役劳动、谋生劳动、体面劳动、自由劳动四个阶段。
对人类社会劳动的认知和热爱,在中国古代经典著作中多有论及。
《大戴礼记·武王践祚·履屡铭》中写道:“慎之劳,则富。
”强调的是财富和劳动的关系。
自古以来,对劳动的肯定和赞美都是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内容。
《尚书·周官》中写道:“功崇惟志,业广惟勤。
”《古今药石·续自警篇》中写道:“民生在勤,勤则不匮,是勤可以免饥寒也。
”意思是人们的生计在于勤劳,勤劳就不会缺乏衣服与食物,勤劳能够让人避免饥饿与寒冷。
先秦儒家关注的是一种“礼制”,而不是使用价值层面的劳动致富,也不是精神价值层面的劳动快乐,是一种自然分工的“伦理化”,为中国古人构建了一种脱离田间生产的劳动价值理论;后世儒家分离了“劳”和“思”两个概念。
正如孟子所言:“劳心者治人,劳力者治于人。
”荀子在《天论》中所说:“强本而节用,则天不能贫。
”表达了对勤劳耕作和勤俭节约的认同。
墨家是劳动者的学派,《墨子·非命下》说:“必使饥者得食,寒者得衣,劳者得息。
”这是中国社会福利、劳动保障思想的萌芽。
墨家思想兼容并蓄,形成了中国先进文化的必要成分,是民族振兴、国家进步的精神力量。
《清仁宗味余书室全集》中写道:“农夫不勤则无食;桑妇不勤则无衣;士大夫不勤则无以保家。
第三节句式、断句和翻译1.选出不是被动句的一项( )A.吾属今为之虏矣B.皆好辞而以赋见称C.臣头今与璧俱碎于柱矣D.行将为人所并答案:C2.下列句中不含定语后置的一项是( )A.人马烧溺死者甚众B.客之美我者,欲有求于我也C.太子及宾客知其事者,皆白衣冠以送之D.军书十二卷,卷卷有爷名答案:B3.下列各句,与“何为而至于此?”句式完全一致的一句是( )A.君何以知燕王B.夫子何哂由也C.夫晋,何厌之有D.何故而至此答案:A4.下列各句的句式,与其他三句不同的一项是( )A.此非孟德之困于周郎者乎B.臣诚恐见欺于王而负赵C.若属皆且为所虏D.穷发之北有冥海者,天池也解析:A、B、C是被动句,D是判断句。
答案:D5.下列各句的句式,与其他三句不同的一项是( )A.而君幸于赵王B.激于义而死焉者也C.请罪于母,母不许D.而为秦人积威之所劫解析:A、B、D都是被动句,C项是状语后置。
答案:C6.下列各句的句式,与其他三句不同的一项是( )A.若舍郑以为东道主B.昔人云:将以有为也C.项王即日因留沛公与饮D.《齐谐》者,志怪者也解析:A、B、C三项都是省略句,分别在两个“以”和“与”后省略了代词“之”,D项是判断句。
答案:D7.下列各句的句式,与其他三句不同的一项是( )A.为国者无使为积威之所劫哉B.大王来何操C.背负青天而莫之夭阏者D.夫晋,何厌之有解析:A项,被动句。
其余三项均为宾语前置。
答案:A8.下列各句的句式,与其他三句不同的一项是( )A.之二虫又何知B.是以区区不能废远C.歌以赠之D.得复见将军于此解析:A、B、C三项都是宾语前置,D项是状语后置。
答案:D9.下列各句的句式,与其他三句不同的一项是( ) A.覆杯水于坳堂之上B.因击沛公于坐C.以勇气闻于诸侯D.夫晋,何厌之有解析:A、B、C三项都是状语后置,D项是宾语前置。
答案:D10.下列各句的句式,与其他三句不同的一项是( ) A.大王来何操B.本图宦达C.钩党之捕遍于天下D.而今安在哉解析:A、C、D三项都是宾语前置,B项是判断句。
2019学年山东省临沂市高一上10月月考语文试卷【含答案及解析】姓名___________ 班级____________ 分数__________一、选择题1. 下列词语中注音全都准确的一项是()A .百舸(g ě)忸怩(n í)漫溯(s ù)卒起不意(z ú)B .彳亍(ch ù)阻遏(è)寥廓(li á o )夜缒而出(zhu ì)C .颓圮(p ǐ)团箕(q í)叱(ch ǐ)骂变徵之声(zh ē ng )D .淬火(cu ì)氾( f à n )南青荇(x ì ng )共(g ō ng )其乏困2. 下列词语中书写全部正确的一项是()A .戮没笙潇凄婉百舸争流B .嗔目斑斓穤米挥斥方遒C .火钵濡缕偏袒漫江碧透D .箕踞荡漾寂寥沧茫大地3. 下列句子中,没有通假字的一项是()A .失其所与,不知B .不阙秦,将焉取之C .秦伯说,与郑人盟。
D .燕王诚振怖大王之位4. 下列加点成语使用正确的一项是()A .政府救助的第一批活动板房安装完毕,一部分都江堰灾民已迁入新居,他们安土重迁,开始新的生活。
B .追星之风愈演愈热,很多人别无长物却扬短避长,把当明星看成是成功的一条捷径投身其中,这种做法有失明智。
C .学问是“问”出来的,遇到不懂的问题,我们一定要发扬不耻下问的精神,主动向老师请教,这样才能获取更多的知识。
D .蜀道崎岖,表里河山,人们却在上面修建了栈道,如此浩大工程,令人想起便不由肃然起敬。
5. 下列加点的成语使用恰当的一句是()A .张老师一生默默地耕耘在幼儿园,为祖国培养了无数个风华正茂的少年儿童。
B .幕后推手策划“贾君鹏”事件是为了钱,专业策划团队炒作其他人当然也有其目的,可谓“ 项庄舞剑,意在沛公”。
C .为了能够成功地完成栽赃任务,他苦思冥想,终于决定图穷匕见,直接把夏言拉过来陪审,期望能够在公堂上有所突破。
8荷花淀[预习——夯实基础][知识·梳理]第1步读字音——千言万语总关音一、单音字吮.吸() 泅.水() 凫.水()虾篓.()晌.午()吆.喝()菱.角()浸.透()莲藕.()惦.记()【答案】shǔn qiúfúlǒu shǎng yāo língjìn ǒudiàn二、多音字1.组词辨析法(1)错误!(2)错误!(3)错误!(4)错误!【答案】(1)hèng/héng(2)zhǎng/zhàng (3)jù/jū(4)lēnɡ (leng)/léng2.语境辨析法(5)作为村里的干.()部,应当担起自己的责任,但对村民的私事也不能过多干.()涉。
(6)尽管当时的老百姓有自己的难.()处,但面对国家的灾难.(),他们毫不犹豫地奉献了自己的所有。
【答案】(5)gàn/gān(6)nán/nàn第2步写字形——奥妙无穷方块字(1)错误!(2)错误!(3)错误!(4)错误!【答案】(1)悔/诲(2)慰/熨(3)晌/响(4)壁/璧第3步辨词语——于细微处细斟酌1.明确词义(1)藕断丝连: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铜墙铁壁: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1)比喻表面上好像已断了关系,实际上仍然挂牵着(多指爱情上的)。
(2)也说“铁壁铜墙”,比喻十分坚固、不可摧毁的事物。
2.理解辨析(1)震动·振动两者都是动词,都有“物体因外力作用、影响而颤动”的意思。
“震动”侧重于不规则的、较强烈的颤动;“振动”侧重于有规律的振荡。
“震动”①指颤动;使颤动。
②指(重大的事情、消息等)使人心不平静。
山东省临沂市普通高中2018-2019学年高一语文学科素养水平检测试题(含解析)注意事项:1.答卷前,考生务必将自己的姓名、准考证号填写在答题卡上。
2.回答选择题时,选出每小题答案后,用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
如需改动,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他答案标号。
回答非选择题时,将答案写在答题卡上。
写在本试卷上无效。
3.本试卷共10页,满分150分,考试用时150分钟。
一、现代文阅读(33分(一)论述类文本阅读(本题共3小题,9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生活美学”既是最古老的中国美学主流,也是最新颖的全球美学新潮。
“生活美学热”不仅出现在东方,它已经成为新世纪以来金球范围内兴起的世界美学主潮。
如此一来,中国美学传统与西方最前沿的美学理论,形成了异曲同工之妙,而且也形成了一种互动关联。
“生活美学”对于西方美学而言也是一个最新的思潮,他们并没有这种将生活审美化的悠久传统,尽管他们的艺术传统非常久远。
我们现在常说的“艺术”实际是来自文艺复兴的西方概念,乃是西方现代性的产物,中国人接受艺术的概念不过一百多年的历史。
中国古代有诗、画、舞、乐和建筑的分类传统,但是从没有一个大的总体艺术概念将之统合起来。
应该说,中国古人强调生活美化的传统,才是更为悠久的传统,各个艺术的门类都被包孕在生活之内。
书法就是最显明的例证,书法在古代从来没被视为艺术的一个门类,而是与生活直接贯通起来的。
近代开始,书画才成为艺术皇冠上的明珠,因为自西方引入艺术概念之后,东方人很自然地就把文人书法置于艺术的顶端。
然而,直到明代才出现“书家”这种身份,从王羲之、颜真卿到怀素的时代,都没有把书法视为纯粹的艺术门类,他们的作品也不是正襟危坐在那里进行创作,而就是包孕在日常生活实用化的信札、便贴、序言、手稿、祭文等等之中。
我们发现,书法其实作为文人的日课,日常书写才是其根基,书法从古至今都没有脱离生活,道理很简单,书法之“书”不过就是写汉字,写出了一定的法度并变得美代才使得书成为“法”。
山东省临沂市2018-2019学年高一上学期期末考试语文试题一、现代文阅读(共36分)(一)论述类文本阅读(本题共3小题,9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l~3题。
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已经得到了国际社会的认同,而人类命运共同体的构建需要各种人类文明的共同滋养。
其中,敦煌文化是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重要文化资源。
敦煌文化是中国传统文化不可分割的重要组成部分和特殊表达形态。
由于丝绸之路的开通与繁荣,敦煌在一千年左右的古丝绸之路文明史上成为多种文明形态接触、交流的大都会,这一特殊的历史环境形成了敦煌文化特殊的表达形态。
敦煌文化更多的是在与其他文明形态交流、交融过程中形成的特殊的地域文化。
相比较而言,先秦文化、齐鲁文化等文化类型较为封闭,而敦煌文化是在开放的前沿和佛教文化、基督教文化以及波斯文化直接打交道的过程中形成的,它不仅具有地域性,而且具有世界性,是一种更具国际比较意义的中国传统文化。
同时,敦煌文化骨子里流淌着中华文化的血脉,承栽着中华文明的基因,在中华民族传统文化中占据着重要而独特的地位。
有学者把敦煌文化排除在中国传统文化之外,这是没有什么道理的。
敦煌文化不仅是中国传统文化的杰出代表,更是具有世界意义的人类文明多元融合的东方典范。
敦煌文化特殊的形成方式使敦煌文化具有“通而不统”的特点。
敦煌文化既有多种文化形态的汇通融合,又保持了各种文化类型自身的独立性,兼容了不同文化形态各自的合理性。
“通而不统”是“和而不同”的中华传统文化精神的特殊表达。
“和而不同”意味着承认存在差异和矛盾,追求多样性的统一,反对无差别的同一。
“和而不同”提倡多元文化在相互变流和相互融合中取长补短、共同繁荣。
它不仅是理解中国古代学术派别的基本精神和原则,也是理解不同地域、不同民族、不同国家之间文化关系的基本精神。
在“和而不同”的前提下,敦煌文化体现了不同文明之间‘‘通而不统”的精神,更深刻、更广泛地体现了中华文明的博大胸怀。
正是由于有这样的精神作为哲学底蕴,我们才造就了敦煌文化,并使敦煌文化成为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重要文化资源。
临沂市2020年高一上学期语文期末考试试卷(I)卷姓名:________ 班级:________ 成绩:________一、选择题 (共3题;共6分)1. (2分) (2017高三上·周口开学考) 下列各句中划线词语的使用,全都正确的一项是()①联合国新任秘书长安东尼奥•古特雷斯,曾担任葡萄牙总理,他外交能力突出,四国语言信手拈来,各外媒对他的语言才能赞不绝口。
②实施新政策不到三年时间,咱村就已改头换面:不仅重见青山绿水,而且家家都致富了。
③这十年间的悲欢离合,白云苍狗,令人在冷静沉默中回想起来不禁感慨万千,前尘往事久久萦绕于心,郁积于怀。
④游国恩先生不问家事,自己躲进书房,钻入文学研究的世界,长吟短叹,目不窥园,不断地有新作发表,业内人士读了,赞叹不已。
⑤针对媒体热炒的“比飞机还要快的超级高铁”新闻,同济大学教授周顺华认为铁路运行加速度有一定的科学限制,不能想入非非。
⑥一年的时间如汤沃雪,只有专心治学的人才能明白时光对于学术生命的价值,也只有在短暂时光中能把握方向的人才会有所成就。
A . ③④⑤B . ①②⑥C . ①⑤⑥D . ②③④2. (2分) (2017高三上·天水月考) 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句是()A . 里约奥运会上,观众们对谌龙和李宗伟在男单羽毛球金牌争夺赛上的精彩表演留下了深刻印象,纷纷赞叹这场巅峰对决。
B . 在落实新课标教学目标中,学校组织全体教师围绕以提高学生素质为中心,从教学目标、教学内容等方面进行改革。
C . 经科学家观测,木星绕太阳公转一周大约需要十二年,比地球上的一岁大十一倍,是地球上一岁的十二倍。
D . 为了防止企业免遭破产命运,企业领导者必须研究市场新趋势,加大新产品研发力度,这样才有可能在竞争中胜出。
3. (2分) (2017高三上·滨州期末) 下列各句中,表达得体的一句是()A . 老师发信息询问小张毕业后的情况,小张回复道:“学生一切安好,承蒙恩师垂念,不胜感激!”B . “十大校园歌手”大赛的获奖名单出炉,李斌兴奋地对王红说:“王红,祝贺你忝列其中!”C . 针对各购物网站“双十一”的优恵方略,各大商场也纷纷采取措施,为消费者惠赠精美的礼品。
山东省临沂市2018-2019学年高一上学期期末考试语文试题一、现代文阅读(共36分)(一)论述类文本阅读(本题共3小题,9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l~3题。
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已经得到了国际社会的认同,而人类命运共同体的构建需要各种人类文明的共同滋养。
其中,敦煌文化是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重要文化资源。
敦煌文化是中国传统文化不可分割的重要组成部分和特殊表达形态。
由于丝绸之路的开通与繁荣,敦煌在一千年左右的古丝绸之路文明史上成为多种文明形态接触、交流的大都会,这一特殊的历史环境形成了敦煌文化特殊的表达形态。
敦煌文化更多的是在与其他文明形态交流、交融过程中形成的特殊的地域文化。
相比较而言,先秦文化、齐鲁文化等文化类型较为封闭,而敦煌文化是在开放的前沿和佛教文化、基督教文化以及波斯文化直接打交道的过程中形成的,它不仅具有地域性,而且具有世界性,是一种更具国际比较意义的中国传统文化。
同时,敦煌文化骨子里流淌着中华文化的血脉,承栽着中华文明的基因,在中华民族传统文化中占据着重要而独特的地位。
有学者把敦煌文化排除在中国传统文化之外,这是没有什么道理的。
敦煌文化不仅是中国传统文化的杰出代表,更是具有世界意义的人类文明多元融合的东方典范。
敦煌文化特殊的形成方式使敦煌文化具有“通而不统”的特点。
敦煌文化既有多种文化形态的汇通融合,又保持了各种文化类型自身的独立性,兼容了不同文化形态各自的合理性。
“通而不统”是“和而不同”的中华传统文化精神的特殊表达。
“和而不同”意味着承认存在差异和矛盾,追求多样性的统一,反对无差别的同一。
“和而不同”提倡多元文化在相互变流和相互融合中取长补短、共同繁荣。
它不仅是理解中国古代学术派别的基本精神和原则,也是理解不同地域、不同民族、不同国家之间文化关系的基本精神。
在“和而不同”的前提下,敦煌文化体现了不同文明之间‘‘通而不统”的精神,更深刻、更广泛地体现了中华文明的博大胸怀。
正是由于有这样的精神作为哲学底蕴,我们才造就了敦煌文化,并使敦煌文化成为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重要文化资源。
山东临沂2018—2019学年度上学期期末学业水平质量调研试题八年级语文 2019.1(时间:120分钟总分:120分)一、积累运用(30分)1.下列词语中加点字的读音全都正确的一项是()(2分)A.雕镂.(lòu)悄.然(qiǎo)教诲.(huì)殚.精竭虑(dàn)B.濒.临(pīn)婆娑.(suō)秀颀.(qí)油光可鉴.(jiàn)C.记载.(zǎi)溃.退(kuì)喧嚣.(xiāo)不辍.劳作(chuò)D.推崇.(chón g)遒劲.(jìn)虬.枝(qiú)亭台轩.榭(xuān)2.下列词语中字形有误的一项是()(2分)A.祖藉遏制正襟危坐坦荡如砥B.遗嘱踌躇摧枯拉朽屏息敛声C.愚钝燥热自出新裁长途跋涉D.窒息仲裁白手起家连绵不断3.下列句子中,加点成语使用不当的一项是()(2分)A.那些野马远比大多数家马来得强壮、轻捷和遒.劲.。
B.大致说来,哪些门和窗尽量工细而绝不庸俗,即使简朴而别.有用心...。
C.街上行人摩肩接踵,络绎不绝....,士农工商,男女老少,各行各业,无所不备。
D.据调查:在各种不文明行为中,市民对不遵守交通法规乱闯红灯的行为深恶痛疾....。
4.下列文学常识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 (2分)A.李白,唐代诗人,我们曾学过他的作品《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和《渡荆门送别》。
B.《背影》《白杨礼赞》《藤野先生》的作者分别是朱自清、沈德鸿、鲁迅,文体都是散文。
C.《史记》,我国第一部编年体通史,作者是西汉的史学家、文学家司马迁。
D.《三峡》选自《水经注校证》,作者是北魏地理学家郦道元;《与朱元思书》选自《吴均集校注》,作者是南朝梁文学家吴均。
两篇文章都是描写山水的佳作。
5.名著阅读。
(8分)(1)《昆虫记》是一部优秀的科普著作也是公认的文学经典,它的作者是国昆虫学家。
衔接连贯及其它专题山东省威海市2021-2022学年高一上学期期末考试语文试题20.下面文段有四处语病,请指出其序号并提出修改建议,使语言表达准确流畅。
(4分)①借着北京冬奥会的东风,商场里的室内冰场已十分常见,享受冰雪运动的快乐也不再限于冬季。
②越来越多的人走向冰场、走进雪场,在日常生活增添了别样色彩。
③各地因地制宜,逐步形成了完善的冰雪运动推广普及。
④在北京,“市民快乐冰雪季”为更多人带来健康和欢乐,感受到喜迎北京冬奥会的浓厚氛围。
⑤一系列伴随着冰雪运动的创新举措,“带动三亿人参与冰雪运动”的美好愿景正在成为现实。
21.小王大学毕业。
爸爸认为他回到家乡更容易发展,妈妈认为留在大城市可以有更多的机会。
影响两种观点的因素很多,请从《乡土中国》的角度,并结合《平凡的世界》,分析两种观点的根源。
200字左右。
(8分)山东省菏泽市2021-2022学年高一上学期期末考试语文试题(二)语言文字运用(本题共2小题,9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21~22题。
新词语是词汇中的动态系统。
词汇同语音、语法比较起来,与社会生活的关系更加直接。
①,都会很快反映到词汇中,②,而很多新词语又不断在交际场合和传播媒体中出现,变化更替的速度是惊人的。
词语的“新”“旧”只能相对而言,不同时期都会有那个时期的新词语,某个时期的新词语也不可能永远是新词语。
至于如何界定“新词语”的“存活时限”,目前意见不很一致。
(),因此处在这个过程中的词语,或者说产生不足20年的词语,就都可以算是新词语。
③:一是自创,即利用现有语言材料重新构词;二是从其他语言借词;三是吸收融汇方言词语。
21.下列填入文中括号内的语句,衔接最恰当的一项是(3分)()A.但多数学者认为,一个词语从产生到成为通用词语被人熟悉的过程一般需要20年左右B.一个词语从产生到成为通用词语被人熟悉的过程一般需要20年左右,多数学者这样认为C.但多数学者认为,一个词语从产生到被人熟悉成为通用词语的过程一般需要20年左右D.一个词语从产生到被人熟悉成为通用词语的过程一般需要20年左右,多数学者这样认为22.请在文中横线处补写恰当的语句,使整段文字语意完整连贯,内容贴切,逻辑严密,每处海不超过15个字。
高一教学质量抽测考试语文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小题。
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已经得到了国际社会的认同,而人类命运共同体的构建需要各种人
类文明的共同滋养。
其中,敦煌文化是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重要文化资源。
敦煌文化是中国传统文化不可分割的重要组成部分和特殊表达形态。
由于丝绸之路的开通与繁荣,敦煌在一千年左右的古丝绸之路文明史上成为多种文明形态接触、交流的大都会,这一特殊的历史环境形成了敦煌文化特殊的表达形态。
敦煌文化更多的是在与其他文明形态
交流、交融过程中形成的特殊的地域文化。
相比较而言,先秦文化、齐鲁文化等文化类型较
为封闭,而敦煌文化是在开放的前沿和佛教文化、基督教文化以及波斯文化直接打交道的过
程中形成的,它不仅具有地域性,而且具有世界性,是一种更具国际比较意义的中国传统文化。
同时,敦煌文化骨子里流淌着中华文化的血脉,承栽着中华文明的基因,在中华民族传
统文化中占据着重要而独特的地位。
有学者把敦煌文化排除在中国传统文化之外,这是没有什
么道理的。
敦煌文化不仅是中国传统文化的杰出代表,更是具有世界意义的人类文明多
元融合的东方典范。
敦煌文化特殊的形成方式使敦煌文化具有“通而不统”的特点。
敦煌文化既有多种文化形态的汇通融合,又保持了各种文化类型自身的独立性,兼容了不同文化形态各自的合理性。
“通而不统”是“和而不同”的中华传统文化精神的特殊表达。
“和而不同”意味着
承认存在差异和矛盾,追求多样性的统一,反对无差别的同一。
“和而不同”提倡多元文化在相互变流和相互融合中取长补短、共同繁荣。
它不仅是理解中国古代学术派别的基本精神
和原则,也是理解不同地域、不同民族、不同国家之间文化关系的基本精神。
在“和而不同”的前提下,敦煌文化体现了不同文明之间‘‘通而不统”的精神,更深刻、更广泛地体现了中华文明的博大胸怀。
正是由于有这样的精神作为哲学底蕴,我们才造就了敦煌文化,并使敦煌文化成为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重要文化资源。
中国提出了人类命运共同体的价值主张,希望为解决人类问题提供中国智慧,但是中国绝不希望用中国这一套把世界统一起来,同时也不相信任何人、任何国家、任何文明有这样的能力将有上万年文明史、70多亿人的世界统一起来。
人类命运共同体强调和承认世界的
多样性、差异性,世界需要的就是“通而不统"的文化精神。
中国文化能够成为世界文明中唯一没有断裂的文明,其延续不断的“基因密码”就是
“和而不同…而不统’’的精神。
随着人类历史的发展和中华文明的复兴,这一“基因密
码”必将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构建提供文化支撑。
(摘编自范鹏《“通而不统”的敦煌精神是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重要的思想文化资
源》)
1. 下列关于原文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 敦煌文化具有“通而不统”的精神,这使其成为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重要文化资源。
B. 敦煌曾是多种文明形态的交汇之所,这种历史环境形成了敦煌文化特殊的表达形态。
C. “通而不统”在“和而不同”的基础上形成,两者都是中华文明延续至今的关键因素。
D. 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是用中国智慧解决人类问题,但并不能以此统一世界各种文明。
2. 下列对原文论证的相关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 文章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背景下论证敦:惶文化的精神,更具现实意义。
B. 文章通过和先秦文化、齐鲁文化的比较,论证了敦煌文化具有世界性的特点。
C. 文章从敦煌文化的形成、传承渊源等多方面论证了敦煌文化具有多元融合的特点。
D. 文章运用对比论证的方法阐明了“通而不统”“和而不同”两者概念之间的不同。
3. 根据原文内容,下列说法正确的一项是
A. 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得到国际社会的认同,是因为中国文化是唯一没断裂的世界文明。
B. 有世界性特点的敦煌文化是中国文化的组成部分,认为它不属于中国文化是错误的。
C. 如果敦煌文化不具有“通而不统"的特点,那么它就会被外来文明如佛教文化异化。
D. 相比较于其他中华文化如齐鲁文化,敦煌文化的独立性、兼容性无疑是首屈一指的。
【答案】1. C 2. D 3. B
【解析】
【1题详解】
本题考查的是对文本内容的理解和分析能力。
题干问的是“下列关于原文内容的理解和分
析,不正确的一项是”,这是考查学生对文本内容的筛选和概括。
首先应浏览选项的内容,
然后到文中找到相关的句子,最后进行辨析。
选项C,“通而不统”在“和而不同”的基础
上形成错,原文只是说“通而不统”是“和而不同"的中华传统文化精神的特殊表达"。
故答案选C。
【2题详解】
此题考核分析论点、论据和论证方法的能力。
答题时注意分析文章的思路,中心论点和分论点的关系,论点和论据之间的关系,论证方法的类型,重点考核为论点是否正确,论据证明
的是什么观点和论证的方法。
选项D,文章运用对比论证的方法阐明了“通而不统”“和而
不同”两者概念之间的不同。
“运用对比”错,没有对比手法;“两者的不同"错,只是阐释相同点。
故答案选D。
【3题详解】
本题考查的是对文本内容的归纳、分析、整合理解的能力。
题干问的是“根据原文内容,下
列说法正确的一项是”,这是考查学生对文本内容的筛选和概括。
首先应浏览选项的内容,
然后到文中找到相关的句子,最后进行辨析。
选项A,强加因果,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能得
到国际社会认同的原因,文中并没有提及。
选项C,“就会被外来文明如佛教文化异化”说
法过于绝对。
选项D,“敦煌文化的独立性、兼容性’无疑是首屈一指的”于文无据,“首
屈一指”指居于第一位的,原文没有相关信息。
故答案选B。
【点睛】这类题目重点集中在对文中的观点的正误进行考核,错误类型注意有无中生有,张冠李戴、曲解文意、偷换概念、混淆范围、强拉因果等。
考核的方式是改变句子含义从而出
现选项的观点和文中的观点不一致,文中他人的观点和作者的观点混淆,对文中的观点概括错误等方式。
总之,考生要根据对原文内容的把握,充分理解内容和选项,认真细心的去比对分析,这样就能很好的作答这类试题。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小题。
梨树沟写意
柴福善
①京东梨树沟,或许是燕山山脉从海底隆起时,在南麓不经意留下的一条沟谷。
②不知什么时候,一只乌飞来,衔着一颗梨核,不小心滚落沟里。
冬去春来,慢慢长出
一棵大梨树。
更不知什么时候,谁先走进沟里,就在树下住下来,随口就叫这条沟为梨树沟。
随着人家越聚越多,便形成一片村落,人们很.自然就以沟名而命名村子了。
③许多年前,我曾走进沟寻找诗意。
踏着石阶,走进一户人家。
就是石头垒砌外墙、土
坯打里的房子,树枝扎一遭篱笆,篱笆上嘟噜着顶花的扁豆、丝瓜、倭瓜,一派田园风光。
院子不大,归整得干净利落。
主人给我搬个木墩,递上一瓢缸里的凉水。
水喝完了,感觉浑
身清爽。
从此,我记住梨树沟人的热情与淳朴,也记住这一瓢凉水的甘甜与滋润。
④十几年前,我踏着石阶再来寻找。
但见那一遭篱笆围着的房子,显得有些破旧,树枝编扎的梢门虚掩着。
院里长满荒草,透着几分人去屋空的荒凉。
一打听,原来沟里人家由于
泥石流或其他原因,迁往沟外了。
尽管离开这道沟谷,起了一排排新屋,过上新的生活,可
还叫梨树沟,这是一代代人骨子里的记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