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狼爸”教育惹争议

“狼爸”教育惹争议

“狼爸”教育惹争议
“狼爸”教育惹争议

“狼爸”教育惹争议

近日,网络上“狼爸”萧百佑的教育方式引发网友争议。这名“狼爸”有三女一子,年长的三个孩子都考上了北大,狼爸式教育就是每天对孩子打骂,孩子才会考上北大。

对此,有网友称打骂孩子,算得上家暴了,就算考上北大,虽然考上了北大心理也会有阴影;也有的网友称“狼爸”萧百佑打骂孩子是为了孩子好,打骂以后都考上北大,这是另一种教育方式。

要求选好角度,确立立意,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脱离材料内容及含意的范围作文,不要套作,不得抄袭。

事例要新鲜

1、虎妈蔡美兒采用咒骂、威胁、利诱等严格的教育方式將女儿骂进了哈佛;

2、鹰爸何烈胜让四岁孩子在暴风雪中裸跑

3、郎朗被逼弹琴:要么继续弹琴,要么现在就死,本人承认有一段时间有心理阴影

4、药家鑫、马加爵杀人事件

药家鑫父母后悔对儿子过于严厉致其犯错后害怕面对,故有将人撞到后,怕负责任,用水果刀刺死的残酷行为。药家鑫从小到大生活除了学习就是练琴,为了练琴,他妈妈会拿皮带抽他,哭着都要弹琴,成绩不好,上网,他爸爸甚至会把他关地下室,让药家鑫感到压力很大。

5、放羊式教育芬兰模式:没教学大纲,不硬性规定功课,上课时间短,不办补习班

6、《最强大脑》李云龙希望我爸给我放几天假——意大利安德烈(12岁男孩)同样出色,有双休日,有踢足球的权利;

多沟通:

1、拿到国际11所牛校入场卷的卢凯悦声称”父母管得少“,与父亲一起做”拜客“;

2、孟母三迁;

3、溫柔地和女兒跳著圓舞曲的“貓爸”和管女儿叫老师、管儿子叫兄弟的“羊爸””;“最牛母親”的尹建莉是位教育學碩士,也是《好媽媽勝過好老師》的作者,她的女兒曾兩次跳級,16岁參加高考,取得了超過当年清华录取取线22分的优异成绩。尹建莉不但培养出一个品学兼优的女儿,深受网友追捧。

《爸爸去那儿》(正面)

材料与观点的过渡衔接:

常见的表述方式:

1、……这则材料告诉我们这样一个道理……

2、……读完这则材料,我们得到了这样的启示……

3、……惊叹之余(感慨之余,感动之余)我们是否意识到……

4、……为什么会这样呢(自问自答,引出观点)

5、……由此,我明白了一个深刻而又平凡的道理……

6、……这虽是一则寓言,但却形象地说明了……

7、……这个故事(这句话、这件事)虽朴实无华,但却告诉我们一个无可辩驳的道理……

8、……这让我想起了……

请收起棍棒,温柔以待

每个家庭对待孩子都有不一样的教育方式。萧百佑以“狼爸式教育”让三个孩子考上北大,引起了中国教育界的关注。然而,为了孩子考上北大,真的只能通过打骂孩子的这种方式吗?这对于孩子的生理、心理不会造成伤害吗?其实,棍棒之下,难以真正成才。

正如歌德所说:“如果你接受他最真实的自己,他就会一直保持自我;如果你只能接受那个他应该成为或者能够成为的人,他就会变成那样的人。”

温言善语,才能让孩子感受爱的温暖。//随着综艺节目《爸爸去哪儿》的热播,黄磊的女儿黄忆慈越来越为人所知。她不仅在荧屏上能够呈现出一个乖巧、懂事的乖孩子的形象,在生活中也是一个单纯、善解人意的好孩子。忆慈在学习中取得优异成绩时,黄磊会毫不吝啬地鼓励她、让孩子看到父亲对她的赞许;忆慈在学习过程中遇到挫折而不知所措时,黄磊不会暴跳如雷,而是耐心温柔地指正她的错误,并教给她一些简单的解决方法。//正因为黄磊并没有按照自己的期望给孩子定下目标,没有用“棍棒”来教导孩子,而是给了她自由的空间,用温柔的爱引导她成长,所以小忆慈以最本真的性格成为了一个乖巧善良的孩子。//由此看来,让孩子感知爱,少不了父母的温言善语。

粗暴施教,会带给孩子一生的负面影响。//2000年,17岁少年徐力因不堪忍受学习的重负杀死生母这一悲剧发生后,引起社会各界的反思。母亲平时对他的学习期望很高,而在一次家长会中其母亲得知他的成绩没有到期望值,失望的她回到家就狠狠打了他一顿,还骂着:“以后你再去踢足球,我就把你的腿打断。”虽然这是气话,但是徐力因此觉得委屈和压抑,母亲管教得太严,令他觉得失去了生活乐趣。在一次午饭后,想看电视的徐力被妈妈说:“期末考试你一定要考到前十名。”徐力顶撞说:“很难考的,不可能的。”随后母子就起了争执,感到绝望的徐力拿起一柄木榔头朝母亲后脑勺砸去,将母亲狠狠砸死。//可见,靠打骂、虐待的棍棒教育,不仅仅让孩子受皮肉之苦,而且其心灵也会受到极大的创伤。//所以,一味粗暴施教,带给孩子的负面影响不可测量。

近年来,关于“虎妈狼爸式教育”话题层出不穷,孩子在作业里写错一个字,不仅打手心,还要罚抄写一百遍。美名其曰:“打是亲骂是爱”“不打不成器”,殊不知,这样的行为已对孩子造成了心理伤害:孩子失去信心的同时,还失去了对父母的信赖,甚至会造成难以逾越的心理隔阂,而棍棒教育之下,孩子也难以真正成才。

狼爸如萧百佑,温善如黄磊,粗暴如徐力之母,不一样的教育方式培养出不同的孩子。温言善语,才能让孩子感受到爱的温暖,而粗暴施教,会给孩子带来一生的负面影响。父母们,请收起你们手中的“棍棒”,对孩子温柔以待吧!

请善待你的孩子

教育,是一个亘古不变的热议话题。应采用何种方式来教育孩子更是每个家庭最为关心的。萧百佑采取“狼爸式”教育,对他的孩子非打即骂。可这种方式真的合理吗?虽然,最后他的三个孩子都考上了北大,但难免心里也会留下阴影。难道教育孩子真的只有这一个方式吗?唯有打骂才能使孩子成才?

当谈到如何教育自己的四个孩子时,爱默生简单地说到: “傻一些,诚实一些,善良一些。”

孩子并非是宿敌,并不是唯有“棍棒”才是“驯服”他们的唯一方式。著名作家饶雪漫育有一子,名为饶小坏。她曾说过:“打孩子是非常懦弱的表现。”所以她从不曾将棍棒作为教育孩子的选择。饶雪漫经常与小坏交流,沟通。她和小坏可以以朋友相处,在家中的地位绝对平等,母子之间也是直呼其名。饶雪漫与小坏相处时,经常扮演“吃亏”的角色,有时甚至是小坏更像她的家长。这也正是饶雪漫教育孩子的有心之处,她并非什么都不懂,可她更愿意在儿子面前装装傻,认认输。这样不仅培养了孩子的自理能力,也在不知不觉中树立了孩子的自信心。而小坏也不负她所望,小小年纪便以自己独特的视角形成了自己的写作风格。正是因为饶雪漫的“装傻式”教育,才使得饶小坏成为了一个有修养,有才能的孩子。

棍棒之下,会令孩子留下心理阴影。小诗人朱夏妮,生于新疆,从小在大草原上长大,热爱写诗。可这样惬意的生活终止于她七岁那年,她被妈妈接到了广东上学。虽然人在学业紧张的学校可她的心仍然留在那绿草悠悠的大草原上。她妈妈可不管,要想上大学就必须从现在开始好好读书。像夏妮这样下去别说是高考了,连升学都无望。所以她收起了慈母的形象,开始责骂夏妮,骂她不成材,没志气,怒火中烧时甚至不惜拿起棍棒挥向夏妮。此时的夏妮觉得自己就像是一座孤岛,在海面上孤立无援,连最爱自己的妈妈都不理解她。终于在又一次考试失败后,夏妮坐在了高楼的窗台边上……

正是因为夏妮妈妈的“棍棒式”教育给夏妮留下了巨大的心理阴影,夏妮畏惧妈妈的打骂才会做出如此极端的选择。所幸,夏妮妈妈在经历了这一场虚惊之后终于想通了,认识到哪怕将来夏妮不上学,只要身体健康,能开心地活着就好。所以,“棍棒式”教育对孩子造成的伤害无法想象的。收起你的棍棒,多一些温情,少一些责骂,才能更好地教育孩子。

近些年来,关于“虎爸狼妈”式教育的话题层出不穷,犯一点点的错误,便会才遭到父母的责骂和痛打。因为父母的这些做法,使孩子们失去了信心以及该如何正确地认识世界。打骂教育并不能使孩子成才,所以,请善待你的孩子。

就如同爱默生所言,对待孩子傻一点,诚实一点,更善良一点。收起棍棒别再打骂,让孩子感受到爱和温暖,在向阳的路上健康成长吧!

不足

1开篇不引材料,大谈教育理论

2、缺乏事例(言之有据,事实胜于雄辩)

事例缺乏针对性(如司马迁创作史记、李双江溺爱李天一;我爸是李刚等不是棍棒打出来的3叙事之后搁置不顾,无事件分析(复旦投毒案?)事例太长(喧宾夺主,讲道理不是讲故事)

4最主要的是思路不清,像耳聋的老太婆颠三倒四,反反复复。(危害——根源——危害——联现实——怎么办)

a有了观点,下文却东拉西扯,不着边际。例

我认为狼爸教育是一种暴力行为,将扭曲孩子的心灵。接着又写狼爸也有可取之处,针对溺

爱。

又如:狼爸家暴有其合理性,但要适度,但下面大部分写合理,根本未写适度

b论点空洞(因为材料,所以反对狼爸,狼爸教育有好,有不好。)

C、摆现象、联现实弄不清概念,没有现实事例。

d、题目\中心论点与行文不一致。如题目不要把关爱变成伤害,除了开头结尾点打骂是关爱,但会有危害,中间大篇幅写应用温和的方式教育孩子。

“家暴狂潮”当止矣

虎妈”“狼爸”,这些令人惊颤的热点词突然来袭,不免让人望而生畏;其实即使人们常说的“棒打出孝子”也带有很深的偏激性。因为孩子本性是纯真可爱的,上帝才赋予其快乐的童年,但冰冷的藤条却挥上了重重的残痕,令人惋惜。(观点)

(析危害一)童年时代,重在无忧。天使般纯洁的孩子,在求知中探寻,在思考中创新,在陪伴下前进,在失败中升华,这才是学之真谛。学习不是敌人,而是伙伴,要学在其中,乐在其中,而不是“狼爸”式教育,将学习当作一种负担,当作一道难以逾越的深渊,硬性强加给孩子,这样即使考取了北大,日后能成才吗?(成才的角度)

(析危害二)“狼爸”式教育重在“民主”,家长是“主”,孩子是“民”。孩子只有服从,不能自主。试问,这样的教育真的对孩子好吗?近二十年的不堪苦痛,仅仅换来一张薄薄的录取通知书,有什么比幸福、真情更重要呢?(从幸福角度)

(析危害三)一鞭,一棍,打痛了孩子,打走了童年,打变了亲情,却只打来了成绩,这难道真的是家长所期盼的吗?只重结果,不谈过程,家长专制下,孩子无力反击,条条家规铺天盖地,交综错杂,滚滚而来,打断了孩子的社交,抑制了孩子的社会适应能力,这对孩子日后成长真的有帮助吧?我愕然。(从成长的角度)

(析危害四)孩子也需要自主的空间,有自己的兴趣、梦想,有权力决定自己的人生。家长要做的,是在孩子迷途时给一些参考,在孩子困窘时给一些鼓励,在孩子受伤时给一些呵护,去引导孩子,而不是将家长理念全盘灌输给孩子,这样既不利于孩子成长,也有可能引发一些隔阂,甚至感情危机。(从人生的角度)

“狼爸”式教育我不敢苟同,在二十一世纪的今天,存在严重的两极分化,既有“狼爸”,又有家长对孩子溺爱成性。为什么一定要让自己过多地干扰孩子呢?儿女应该有能力、有责任去书写自己的人生。我不否认,无论何种教育,家长的出发点是一样的——爱,但爱的方式要慎重,稍有不当,很可能出现预料不到的结果,令人后悔莫及。(再次强调自己观点) 暴力无论何时何地都是不被认可的,人人生而平等,谁也没有特殊的权力侵犯他人,家长更应该保护儿女的生命健康。如今暴力话题成了热点,即使法律明文规定,还是不能完全消除社会暴力,让人们的生命健康有随时被侵犯的危险。无论是国家还是个人,都要好好反省了。(深化:从家暴上升到社会暴力)

阿基米德曾说过:给我一个支点,我可以撬起整个地球。

我想对“狼爸”说:“剔除家庭暴力,我照样可以学得很好。”(再呼吁)

【点评】

这是一篇优秀的议论类文章。

文章针对作文材料中狼爸的教育方式,旗帜鲜明地在题目中亮出自己的观点“‘家暴狂潮’当止矣”,

观点明确而鲜明。文章中作者从成才、幸福、成长、人生几个不同的方面对狼爸教育方式的危害进行了分析,使得文章的观点水到渠成。

文章最后更是将家庭的暴力上升到社会的暴力,从而增强了文章的深度。

虎妈狼爸辩论

1、问:对于中国家庭教育中的成才观,北京师范大学教育学院副教授王啸认为,对于家长来说,不要仅仅关注孩子的学业成绩,要看看孩子幸福吗,他在班里被同学们接受了吗,不要老是看中分数,在那种向分数看齐的畸形成才观下,不要说成“才”,成“人”都很危险。 虎爸狼妈的教育方式,并不是为了适应应试教育而设计的成才观。成才观和应试教育都是环境中的客观素材,可以说是俯仰即是的素材。如果教育的大环境是一种极为开明自由的情况,虎爸狼妈的教育方式仍可应用于那些高等和美妙的教育任务中。 2、问:复旦大学附属中学校长郑方贤表示,教育并不是一件简单的事。1000个孩子有10 00种教育的方法。不论是“虎妈”,还是更早前的“哈佛女孩”、“耶鲁男孩”,这些都是个案。他们的成功,是建立在许多不成功个案的基础上的。我们看到的,是成功的案例,但我们看不到按照同样方式培养的并不成功的孩子,至少是世俗的眼光中不成功的孩子。因此,所谓“虎妈”之类的教子方法,并不具备指导和推广意义。教育是最个体化的内容,只有根据孩子特点实施的教育,才是最合适的教育。 2 成功如果源于因材施教。那么,请问,所谓“可以普遍推广的教育方式”,不就与成功的个异性相互矛盾了吗?提出空虚而泛泛化的美话、空话,是没有教育力度的鬼话。教育方式一旦没有明确的偏激性,就等于没有教育效果。况且任何成功都是有风险的,教育的成功也是如此。 3、问:如果没有“孩子进北大”,谈到这种“三天一顿打”的体罚和棍棒教育,舆论和公众必会很不屑,必然会立场坚定地认为这是一种落后的、摧残孩子身心的教育方式,应该被抛弃,不能随意打骂孩子,要尊重孩子。可是,因为有了“孩子进北大”的诱惑,有了这个炫目的教育成果的遮掩,人们便是非不分了,失去了清醒的判断和理智。一俊遮百丑,在很多家长看来,只要孩子能进北大,无论采取什么手段,都是可以的。不是以孩子为中心,不是尊重教育的规律,而是以“教育的成果”来判断。家长为了孩子进北大,可以不择手段。 3 那只是一种方便描述教育的功利化效果的角度而已,并不代表家长或教育者的立场。请问,教育的大环境中,人们是否大多数都将学业成功视为教育成功的一种象征或一个重要的

跟《虎妈猫爸》学各种教育方式

https://www.doczj.com/doc/3318318157.html,/ielts.html 跟《虎妈猫爸》学各种教育方式 最近热播的电视剧《虎妈猫爸》再次引发热议,到底应该实行快乐教育,还是要将虎妈教育坚持到底培养出一个成功的孩子呢?中国家长的教育模式似乎都有个强势的名字,除了虎妈,还有狼爸、鹰爸。那么,猫爸和羊妈这样的教育方式在中国真的行不通吗? 虎妈(tiger mom)被称为“中国妈妈”的教育方式,主要的方式就是对孩子各个方面的表现制定严苛的要求,比如所有考试都必须得A,孩子做不到时就不准吃饭,甚至不准上厕所。

https://www.doczj.com/doc/3318318157.html,/ielts.html 羊妈(sheep mom)是种粗放式的教育方式,对一定年龄的孩子只提出基本教育目标(basic objectives),不设核心教学大纲(core syllabus)。老师只要能让多数孩子达到目标,具体采用什么方式教学完全自便。这种教育方式基本上等于“放羊”,所以又称这种教育方式为“羊妈”。 鹰爸(eagle dad)的教育理念是:当幼鹰长到足够大的时候,鹰妈妈就会狠心地把幼鹰赶下山崖,幼鹰往谷底坠下时,拼命地拍打翅膀,趁此掌握了基本的本领——飞翔。

https://www.doczj.com/doc/3318318157.html,/ielts.html 狼爸(wolf dad)推崇的教育理念就是棍棒教育(stick parenting)。学者们认为在这种教育方式下考入一流大学的孩子可能会有某种人格障碍(personality disorders)。 猫爸(cat dad)认为教育也可以很温柔,强调“因材施教”,不同个体教育方式不同,同一个体不同阶段教育方式也不同,要按照孩子的游戏规则出牌。

_虎妈_狼爸_的教育学反思_胡定荣

“虎妈”“狼爸”的教育学反思 ■胡定荣 摘要:“虎妈”“狼爸”的“教育学”,以动物性为人性假设,以全面发展和智育优先为教育目的,以家族利益和 名利为教育价值,以强制训练和惩罚为教育措施。这不符合中国传统教育的理念和做法,也不符合现代教育理念和实践。其效果和危害需要分析。文章认为,“虎妈”“狼爸”们的“家庭教育学”需要用教育科学知识加以引导,促使家庭教育和学校教育形成合力。 关键词:虎妈;狼爸;个人教育学;家庭教育中图分类号:G78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4-2311(2014)05-0031-05 作者简介:胡定荣,男,北京师范大学教育学部副教授,教育学博士(北京100875)。 教育学术月刊2014年第5期 EDUCATION RESEARCH MONTHLY 每个家长都在教育自己的孩子,每个家长在教育自己孩子的时候都有个人的“教育学”。只是有的自觉,有的不自觉。“虎妈”和“狼爸”的“教育学”无疑是自觉的。因为,她(他)们不仅把教育孩子的经历写成书(《虎妈战歌》[1]、《所以,北大兄妹》[2]),而且认为他们的教育主张代表了中国传统教育思想,是教育科学(“狼爸”称自己的教育思想为“萧式教育哲学”)。 “虎妈”“狼爸”的“教育学”到底是什么?其传递的教育理念和做法能否代表中国传统教育学?是否科学或值得信赖?我们应该具备何种正确的家庭教育理念和教育行为?否则,沉重的爱换来的可能是无法挽回的伤痛或伤害。 一、“虎妈”“狼爸”的人性假设及其发展观教育是影响人的身心发展的活动。人的发展,是人的本质特性的发展。对人性的正确认识是实现人性化的教育或人道教育的前提。 那么,“虎妈”和“狼爸”的人性假设是什么?“虎妈”蔡美儿没有明确提出她的人性观,但是,“虎妈”形容她的小女儿露露是“一个长着天使面孔的野丫头”,提到女儿,她就不由得想到如何才能驯服一匹狂野奔放的马。 [3] 在谈到孩子的本性时,“虎妈”认 为,孩子们从本性来讲,绝不会爱好努力。因此,一开 始就不给他们选择“不努力”的机会,便显得至关重要。 [4] 由此可以看出,“虎妈”把人性看成是动物性,而 动物性需要的是驯服。 “狼爸”萧百佑在接受记者访谈时则明确指出,孩子身上有三个特性:动物性、人性、社会性。在12周岁之前,孩子身上动物性的特征表现得比较强烈,必须用“打”的方式才能让孩子懂得是非道理。 [5] 从“虎妈”“狼爸”的人性观来看,他们都认为人性中存在动物性,并且这种动物性在幼年和青少年发展阶段起主导作用。孩子的发展过程就是去动物性的过程,教育的作用就是对动物性的克制或驯服。 “虎妈”“狼爸”的人性观能否代表中国传统教育的人性观?从中国传统教育的人性观来看,历来众说纷纭。主要有“性善说”、“性恶说”、“性无善无恶说”、“性三品说”等。其中又以孟子为代表的“性善论”和以荀子为代表的“性恶论”影响最大。孟子“性善论”认为,人具有恻隐、羞恶、辞让、是非之心,这四者是仁、义、礼、智等美德的开端。这种先天的善的本能容易受后天环境的不良影响。因此,教育就是通过个人的主观能动性———道德修养(寡欲和反求诸己)来保持或恢复人先天性善本能的活动。以荀子为代表的性恶论则认为,人“目好色,耳好声,口好味,心好利,骨体肤

“虎妈、猫爸、狼爸式”教育的反思

近日,“狼爸”萧百佑和他“每天挨顿骂,孩子进北大”的家教理念引起社会热议。“棍棒教育”的抬头,一方面是迎合了中国父母们急切的“望子成龙”心理,另一方面,也是反映了近年来中国社会在家庭教育方面一直存在困惑和矛盾。 从“虎妈”“猫爸”到“狼爸”,谁了解和尊重了儿童?在“进名牌大学的成功论”诱惑下,作为家长,如何保持住理性,选择好适合自己孩子的教育方式? “虎妈”蔡美儿(微博): 蔡美儿因出版《虎妈战歌》引发中美育儿观念上的激烈纷争。她坚持“中国式教育”,严厉管教两个女儿,要求不许在外过夜;不许参加玩伴聚会;不可以经常看电视或玩电脑游戏;不能选择自己喜欢的课外活动;任何一门功课学习成绩不能低于A;不许不学钢琴和小提琴……在虎妈的严格调教下,大女儿14岁就在卡内基音乐大厅弹钢琴,小女儿12岁成为耶鲁青年管弦乐团首席小提琴手。>>详细 蔡美儿说:“关于我的书,外界存在许多误读。” 严苛是为了寻求教育平衡。传统的美式教育法给予孩子过多自主选择权。美国家长或许能从传统中国教育方式中学习积极的一面,尤其是在孩子幼年“塑形”阶段。另一方面,她也提到,在许多东亚文化中,孩子的选择权太少,“对于中国家长,包括生活在美国的中国家长,我倒希望向他们强调一下给孩子放权的重要性”。>>详细 视频:虎妈中国行-蔡美儿演讲 不支持flash “猫爸”常智韬(微博): 教育也可以很温柔,踩着轻松的步子和孩子跳一场圆舞曲,就像猫一样。 常智韬认为,家长不要替孩子做选择。他主张对孩子采取个性化教育,家长要宽容,并善于和子女沟通。教育孩子时,要在遵守“游戏规则”的前提下,多给他们一些自由权。他说,孩子10岁以后,已经有了比较明显的自主意识,父母要多给孩子一些自由空间,多一些自己做决定的事情。他的女儿考入哈佛大学。>>详细 在关于学习的问题上,“猫爸”也有一些“虎妈”的影子。他曾对女儿说:“你不希望家长掌管一切,掌管一切对家长也是负担。但首先,你愿意遵守一些游戏规则,比如能分清轻重缓急,和玩耍相比,学习更重要等,这些没有讨价还价的余地。如果学习自觉了,我可以给你更多的自主空间。”>>详细 “狼爸”萧百佑(微博): “每天挨顿骂,孩子进北大”是“中国狼爸”的宣言,他坚持“用最传统、最原始的古老方法来教育自己的孩子”,家里常备藤条和鸡毛掸子,让孩子们从小背《三字经》《弟子规》,背不上来就要揍人。“狼爸”不准孩子看电视,不准自由上网,不准随意开空调;他说,孩子是民,家长是主;打是一种文化。他“把三个孩子打进了北大”。>>详细

狼爸教育

“狼爸”走红拨动社会神经传统体罚教育引激辩 出处:校长室,语文组发布日期:2011-12-2 发布人:卢成斌审核人:卢成斌 “三天一顿打、孩子进北大”,“狼爸”将传统的中式家庭教育视为黄金标准,并推向极致。 “狼爸”迅速蹿红,他撰写的《所以,北大兄妹》一书紧急加印,目前总印数已达12万册。 上周,美国《世界日报》刊发报道,针对走红的“狼爸”提醒华裔侨民:美国对家庭暴力执法严格。根据美国法律,对未满18岁孩子动手将以虐待儿童被判处轻罪,受到少于1500美元罚款和一年以下牢狱;若父母殴打超过18岁孩子,则可能以家庭暴力罪被起诉,情况严重者将以重罪起诉,并判三年牢狱。 辩解 “我只是坚守老祖宗的规制” 今年47岁的萧百佑,毕业于暨南大学国际金融专业,本科学历,与妻子黄天淑育有1子3女。长子萧尧出生于1989年,与长女萧君都生于香港,老三萧箫、老四萧冰出生在美国。3个年长的孩子现在全部考上了北大,最小的萧冰正在读高三,学习古筝的她,目标是中央音乐学院。萧百佑说,“在我的家里,孩子最大的成功就是考北大。” 萧百佑认为,我们的老祖宗对教育早有规制。他只是坚守所能坚守的那些规矩。就其核心而言,就是无论是独生子女还是多子女家庭,父母必须认定一条,用最传统的、最坚决的管教方式来管教孩子。因此,萧百佑倡导的是“孩子们是民,家长是主”。只要他提出的要求,孩子们必须无条件服从、遵守。 萧氏家教严厉,体现在很多方面。孩子从幼儿时期,就要学《三字经》、《声律启蒙》、《琵琶行》。他们不能在卧室开空调,不能随便开冰箱,不能乱用零花钱等。此外,孩子们大学之前不能交朋友,如果去同学家做客,必须先写一份申请书。内容包括该同学的成绩、在班级的职务、家长的姓名和电话、要去多久、为什么去等。申请书必须班主任签字后才送父母审批。 今年6月,萧百佑写作了《所以,北大兄妹》一书,图书策划人给其包装以“狼爸”称号,并将这本书定位为“备受争议的教子经”。电影导演高希希应邀给《所以,北大兄妹》一书作序,他说,萧百佑的家庭教育,可以说是中国传统教育的典范,也是正在消失的中国传统家教的一种回归。 今年7月,这本书在图书市场波澜不惊,没什么大的反响。 “打法” 标准上百条还是“连带制” 萧百佑总结了100多条细致的标准,孩子犯不同的错打多少下,都按照量化的标准来惩罚。每个错误最多打10下,数错并罚。萧氏“打法”分成七条:一、12岁以后不再打,因为性格、习惯已定型;二、只用藤条或鸡毛掸,伤皮肉不伤筋骨;三、只打手和小腿,身体其他部位不打;四、打前先训话,讲明错误之处再打;五、一个孩子犯错,其他孩子必须站在一旁听从教诲,看着兄弟姐妹挨打;六、打之前告诉孩子这次要打几下,让孩子自己数,不多打不少打,数错一下罚十下;七、孩子必须主动伸手挨打,不能缩手躲避,不能喊疼,缩手一下多打一下,喊疼打得更重。 此外,“打法”还是“连带制”的。老大犯错,只有老大挨打;老二犯错,老大和老二都挨打,依此类推。“狼爸”的理由是,小的犯错大的没管好就是犯错。

狼爸

中国“狼爸”:孩子在上大学之前不需要朋友 社会万象南方都市报[微博]曾钰璟2015-07-29 09:03 我要分享 5627 “狼爸”萧百佑最近很红,由于创下了“一门三北大”的奇迹,他被请到《鲁豫有约》的直播间。介绍狼爸成功经验的《所以,北大兄妹》一书也持续热卖,以“打”为法宝的“中国狼爸”再次掀起对中国国产教育模式的讨论。7月26日,“中国狼爸”来到了天河北路的1200bookshop,和广州的读者们一起分享自己的“育儿经”。 “中国狼爸”家规苛刻,用军事化管理孩子

“中国狼爸”以“打”出名,他家里常年备有藤条和鸡毛掸子,孩子背不出古文要打、作业完成不好要打、成绩倒退一名要打、未经允许去同学家里面玩要打、没有好好练琴要打……“中国狼爸”绝对不是轻描淡写的意思一下,每次都“真材实料”地打,而且是狠狠地打,虽然只伤皮肉不伤筋骨,但绝对的疼,因为疼了才能记住。打的时候,狼爸只打手和小腿,身体其他部分不打。打之前,狼爸会先在客厅对孩子进行“训话”,讲明错误之处。一个孩子犯了错误,其他的孩子都必须在旁边站一排,一起听从教诲。狼爸会事先告诉孩子这次要打几下,为什么打,打的时候让孩子自己数着,一下不能漏,打满了次数就停手,绝不多打,但是倘若不数好了,差一下,罚十下。孩子们必须主动伸出手来挨打,不能缩手躲避,不能喊疼,缩一下多打一下,喊疼打得更重。时间长了,狼爸成了“鞭打”专家,操起藤条来干净利落,而他的妻子也成了名副其实的“损伤专家”,一切治疗伤口的药品,医药包里一应俱全。 狼爸还在家中定下非常苛刻的家规,用军事化管理来限制孩子的自由。萧家的孩子不允许看电视、不允许自由上网、不允许随便喝可乐、夏天再热也不能吹空调……孩子们要想去同学家里面玩,必须提供一份完整的申请书,写明要去哪位同学家,这位同学在班级担任的职务、学习成绩如何,去做什么事,大概要呆多久,何时可以回来,同行的同学有哪几个,分别是谁,都在班上担任什么职务,成绩大致情况是什么,同学家的家长姓名,同学家的电话号码。申请书还必须由班主任签字确认,再由狼爸决定是否允许他们去同学家。狼爸一向认为,孩子在上大学之前,不需要朋友,他也非常反对孩子参加同学的生日会,“家长大肆铺张,其实是助长了孩子们骄奢淫逸的心,对孩子的成长没有好处。” 很多亲戚朋友会在暑假把孩子送到狼爸家里,让他帮忙教育。狼爸对孩子一视同仁,一样是棍棒伺候,有个孩子从小就是个小霸王,不肯读书,在客厅里面瞎跑、闹腾、摔东西,狼爸翻出了搬家时捆东西用的粗绳子,把这个一身臭毛病的孩子捆起来,不许动,不许吃饭,最严厉的一次捆了8个小时,孩子的坏毛病一点点消失,变成了一个知书达理、懂礼貌、尊敬长辈的好孩子。 作为父亲,要在关键时刻为孩子做出决策 狼爸在分享会上先从对妻子、对孩子的爱开始谈起,他非常爱自己的妻子,每到妻子怀孩子4个月的时候,就请假去陪妻子到全国各地、世界各地游山玩水,

“狼爸”教育惹争议

“狼爸”教育惹争议 近日,网络上“狼爸”萧百佑的教育方式引发网友争议。这名“狼爸”有三女一子,年长的三个孩子都考上了北大,狼爸式教育就是每天对孩子打骂,孩子才会考上北大。 对此,有网友称打骂孩子,算得上家暴了,就算考上北大,虽然考上了北大心理也会有阴影;也有的网友称“狼爸”萧百佑打骂孩子是为了孩子好,打骂以后都考上北大,这是另一种教育方式。 要求选好角度,确立立意,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脱离材料内容及含意的范围作文,不要套作,不得抄袭。 事例要新鲜 1、虎妈蔡美兒采用咒骂、威胁、利诱等严格的教育方式將女儿骂进了哈佛; 2、鹰爸何烈胜让四岁孩子在暴风雪中裸跑 3、郎朗被逼弹琴:要么继续弹琴,要么现在就死,本人承认有一段时间有心理阴影 4、药家鑫、马加爵杀人事件 药家鑫父母后悔对儿子过于严厉致其犯错后害怕面对,故有将人撞到后,怕负责任,用水果刀刺死的残酷行为。药家鑫从小到大生活除了学习就是练琴,为了练琴,他妈妈会拿皮带抽他,哭着都要弹琴,成绩不好,上网,他爸爸甚至会把他关地下室,让药家鑫感到压力很大。 5、放羊式教育芬兰模式:没教学大纲,不硬性规定功课,上课时间短,不办补习班 6、《最强大脑》李云龙希望我爸给我放几天假——意大利安德烈(12岁男孩)同样出色,有双休日,有踢足球的权利; 多沟通: 1、拿到国际11所牛校入场卷的卢凯悦声称”父母管得少“,与父亲一起做”拜客“; 2、孟母三迁; 3、溫柔地和女兒跳著圓舞曲的“貓爸”和管女儿叫老师、管儿子叫兄弟的“羊爸””;“最牛母親”的尹建莉是位教育學碩士,也是《好媽媽勝過好老師》的作者,她的女兒曾兩次跳級,16岁參加高考,取得了超過当年清华录取取线22分的优异成绩。尹建莉不但培养出一个品学兼优的女儿,深受网友追捧。 《爸爸去那儿》(正面) 材料与观点的过渡衔接: 常见的表述方式: 1、……这则材料告诉我们这样一个道理…… 2、……读完这则材料,我们得到了这样的启示…… 3、……惊叹之余(感慨之余,感动之余)我们是否意识到…… 4、……为什么会这样呢(自问自答,引出观点) 5、……由此,我明白了一个深刻而又平凡的道理…… 6、……这虽是一则寓言,但却形象地说明了…… 7、……这个故事(这句话、这件事)虽朴实无华,但却告诉我们一个无可辩驳的道理…… 8、……这让我想起了……

虎妈狼爸家庭教育方式对青少年心理健康发展的负面影响

虎妈狼爸式家庭教育方式对 青少年心理健康发展的负面影响 郭洁琼1 (延安大学公共管理研究所,陕西延安,716000) 【摘要】随着虎妈狼爸在网络上的蹿红,在社会上引起一片讨论声,社会各界均对此家庭教育方式持不同的观点,本文从家庭教育方式对青少年心理健康发展的影响出发来讨论此种教育方式的弊端,进而对其进行否定。 【关键词】虎妈狼爸;家庭教育方式;青少年;心理健康 “人的社会化过程会涉及一些列个人、群体和机构。这些个人、群体和机构中最重要和最有影响者被称为社会化主体。这些主体主要包括家庭、学校、社会、同龄群体、工作单位、大众传播媒介等。”2其中,家庭作为社会化的主体之一,是一个人最早接触的,并且终身密切联系的重要环境,而父母则是他们所有接触的人中最主要的重要他人,因此,对青少年社会化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 青少年的心理发展过程是青少年社会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在青少年的心理发展过程中,父母的教育方式无疑起着重要的作用,本文从家庭教育方式对青少年的心理健康发展的影响为出发点来探讨虎妈狼爸式家庭教育方式对青少年心理健康发展的负面影响,进而更好地了解青少年社会化。 一、家庭教育方式与青少年心理健康发展 (一)家庭教育方式 所谓家庭教育方式,是指父母对子女抚养教育过程中通常使用的方法和形式,是父母各种教育行为特征的概括,是一种具有相对稳定性的行为风格,它是在父母和儿童互动的过程中形成和发展的。良好的家庭教育方式对青少年心理健康发展起着积极作用,而不良的家庭教育方式则可能对青少年心理健康发展起到消极作用。 1、国内外关于家庭教育方式的研究 关于家庭教育方式的研究,国外起源于19世纪末,当时的弗洛伊德意识到, 1郭洁琼(1988——),女,陕西省榆林市,延安大学公共管理研究所11级研究生 2摘自:郑杭生,《社会学概论新编》(第三版),第五章:人的社会化

批评与反思虎妈狼爸教育现象的社会学分析

批评与反思虎妈狼爸教育现象的社会学分析 Last revision date: 13 December 2020.

批评与反思:“虎妈狼爸”教育现象的社会学分析骆海明(延安大学公共管理研究所,陕西延安716000) 摘要:家庭是儿童社会化的第一机构。儿童的人格养成和未来发展深受父母教育方式及家庭氛围的影响。近年来,“虎妈狼爸”教育现象的出现,引起社会各界广泛关注。父母通过严苛、独裁的家庭教育,一厢情愿地设计并打造孩子的成长轨迹,成败得失颇多存疑。本文从社会学视角出发,就“虎妈狼爸”现象的主要特征、负面影响等进行剖析,并据此提出若干家庭教育的纠偏建议。 关键词:“虎妈狼爸”;家庭教育;社会化 家庭是儿童社会化的第一机构。儿童的人格养成和未来发展深受父母教育方式及家庭氛围的影响。近年来,“虎妈狼爸”教育现象的出现引起社会各界的广泛关注,更掀起教育人士对中国家庭教育的热议。“虎妈”蔡美儿(下文简称“蔡”)是一名美国耶鲁大学华裔教授,采用咒骂、威胁等高压手段管教女儿,并制定十大戒律。在“虎妈”严厉管教之下,两个女儿出类拔萃。“狼爸”萧百佑(下文简称“萧”)是一名香港商人,用“打”的教育方式创造“一门三北大”的奇迹。父母通过严苛、独裁的家庭教育,一厢情愿地设计并打造孩子的成长轨迹,成败得失颇多存疑。本文从社会学角度出发,就“虎妈狼爸”教育现象的主要特征、负面影响等进行剖析,并据此提出若干家庭教育的纠偏建议。 一、“虎妈狼爸”教育现象的主要特征 传统家庭教育的根深蒂固、应试教育的驱动和家长对孩子教育的掌控、攀比心理等因素导致了“虎妈狼爸”教育现象出现。综合分析,“虎妈狼爸”教育现象具有4个特点: 1.教育方式严苛。蔡和萧的虎狼之名源于其教育子女如虎狼般残暴。他们在孩子幼儿期、学前阶段、学龄阶段、少年时期、青年期制定明确标准,要求严格 执行。若有不达标者,则实施无情的惩罚措施。蔡为女儿制定十大家规:不准在外过夜;不准在某一天不练习钢琴或小提琴等。她规定孩子每天都要练琴,曲子弹不好,就得从晚饭后一直弹到满意为止,中间不许喝水、上厕所。萧则是“棒棍底下出孝子”的典范。萧亲授年幼的长子背诵《三字经》,若其闹脾气,不用心背,则用藤条或鸡毛掸子打手心。在“狼爸”看来,体罚是家长的权利,是孩子的福祉。 2.教育目标明确。“虎妈狼爸”现象共同点是教育目标非常明确。蔡为打破亚裔移民“富不过三代”的魔咒,在孩子的家庭教育上制定具体的教育原则和目标,投入巨大的时间、精力。十大家规中有不准任何一门功课的学习成绩低于‘A’;不准在除体育与话剧外的其他科目拿不到第一等。萧认为学校教育只能教给孩子游戏玩乐和基本知识,因此需要家庭教育给他们定品格、定性情、定规范、定礼仪、定敬畏、定善恶、定美丑、定是非。 3.教育主体强势。蔡和萧属于当今中国社会高学历、高收入人士。蔡幼年时随父母移民美国,获哈佛大学文学学士、法学博士,现任耶鲁大学法学院终身教授。萧毕业于暨南大学国际金融系,曾在广东国际信托投资公司任职,在金融、地产领域成绩斐然,现是一名成功商人。两人的教育背景和经济条件相当优越,这为严苛的家庭教育培养高质量的孩子提供了良好环境和经济基础。然而,教育主体的优越条件也成就了其在家庭教育中的强势地位,掌管孩子未来的话语权。 4.教育对象顺从。父母在儿童社会化过程中成为主导者,孩子仅是一名顺从者。父母主导型的教育导致孩子一直被动接受事物,从而失去主见、个性。我们可从社会学的知识这样理解:在家庭教育中,孩子对他们父

虎妈式教育利与弊讲解学习

虎妈式教育利与弊 【正方】A:我方认为虎妈式教育利大于弊。有压力才有动力,高压式教育能带来压力,压力也就变成了动力,锻炼了你的耐力,又锻炼了你的脑力,对你的身心都受益匪浅。 We think tiger mother type education more than harm. There is pressure to have the power, high pressure education can bring pressure, the pressure has become a driving force, exercise your endurance, and exercise your brain, your body and mind to benefit a lot. 【正方】B:并且,高压教育的环境存在,孩子才总是想做得更好,总是想要出人头地或出类拔萃。所以高压式的教育是挖掘自身潜力的工具,孩子为此不断去努力去拼搏,这样孩子的意志和毅力就会不断增强,充分发挥自己的潜能。 Also, there is high education environment, children will always want to do better, always want to rise head and shoulders above others or rise above the common herd. So high pressure type of education is to tap their own potential tools, the child continues to go to work hard, so that the child's will and perseverance will continue to enhance their full potential 【反方】C:虽然有压力才有动力,但是过度施加压力反而适得其反,近年来,孩子因为压力过大而自杀的事件比比皆是。

狼爸的教育

做做“狼爸”也未尝不可 “三天一顿打,孩子进北大”是他的教育口号,四个孩子中的三个被北京大学录取,是他的教育成果。他叫萧百佑,一位香港商人,被称为“中国狼爸”。日前,“狼爸”的做法引起了各方热议,有人认为是“教子有方”,有人认为是“粗暴”,更有人旗帜鲜明地号召向“狼爸式”教育说“不”。我个人认为,把“狼爸式”教育纯粹当做是一种升级版、超强版的应试教育,“一棒子打死”的说法、做法是片面的,也是不完全正确的。 古人说,“子不教,父之过,教不严,师之惰”,父母是孩子的亲人,也是孩子的老师。父母对孩子的教育是理所当然,也是天经地义的。父亲在孩子心中要充当严厉的角色,俗话说“严父慈母”,父亲对孩子的要求就是要严格。在国外如法国,甚至通过“子不教,父受罚”的法案,对那些没有能让自家孩子走正道的父母予以经济惩处。 在改革开放的潮流下,国家经济越来越发达,人们收入也日益提高。但随之而来的一系列问题也令人深省,在广大农村,大量民众为了挣钱纷纷外出务工,把子女留在家中,要么托亲戚代管,要么由年迈的祖父、祖母照管,更多的是家中根本无人监管。“留守学生”的出现给教育带来了难题,相当一部分“留守学生”因缺乏亲情、缺乏管教,思想较动荡,学习目标不明确,上网、打架斗殴、倫、抢、骗,更有甚者有部分“留守学生”与社会上的“小混混“密切交往,从小就染上很多的坏习惯,给学校、社会带来很不好的影响,不少初中一毕业就流入社会成了新的“小混混”,进而扰乱学校、社会。还有部分家长因为经济富裕了,挣钱轻松了,打心底认为读书没用,他们对自己的孩子无意识贯输这种思想,对他们的学习根本不关心,孩子在校犯事,有的家长甚至还纵容。试想,这样的家长“只生不管”、“该管不管”或“纵容溺爱”,难道他们的孩子就是“好出息”吗?那些早早就变成“小混混”的学生难道就是“人才”吗?至少,“狼爸”教出了三个北京大学的儿子,比那些“小混混”要强多了。相比之下,做做“狼爸”也未尝不可。 当然,严也要有度,不能变成简单的体罚、逼迫,什么时候严,该怎样严,要因事而异,更要因人而异。“狼爸”的教育方式我们不能全盘否定,说得是为一文不值,也不能全盘照搬,一味仿效、复制。“狼爸式”教育是否成功,这更涉及到一个深层次的也带有普遍性的教育评价问题。 无独有偶,中国有“狼爸”,美国有“虎妈”,他们的教育方式之所以受热议,就是因为他们教出了上名牌大学的儿女。“狼爸”、“虎妈”自身的出名肯定在他们自己的意料之外吧,他们最初的愿望可能也就只是让儿女考上好的学校罢了。我们不要借题发挥、搭车卖书,更不要随意炒作,“狼爸”、“虎妈”们也不要把此作为一种产业大肆推广,就让它平平淡淡、顺乎自然吧。(文/肖大松) "中国狼爸"如何"科学"打孩子? 有一位父亲,他的口号是“三天一顿打,孩子进北大”,只要孩子的日常品行、学习成绩不符合他的要求,就会遭到严厉的体罚。他的四个孩子中的三个被北京大学录取,他叫萧百佑,被称为“中国狼爸”。昨天,“狼爸”萧百佑做客江苏教育电视台。没想到在现场就遭到南京众多专家、学者的尖锐质疑,不过“狼爸”毫不示弱,坚称自己是“全天下最好的父亲”。(11月15日东方网) 看了“中国狼爸”的相关报道,笔者发现,这位父亲之所以被称为“中国狼爸”,显然与其“科学打孩子”有关。如11月7日《北京晚报》就以《美国”虎妈”之后中国”狼爸”来科学打孩子?》为题,介绍了“中国狼爸”科学打孩子的经验。这些经验可以概括为三个方面:其一,打孩子是硬道理。在“狼爸”心目中,教孩子什么方式都不重要,重要的是要让孩子接受好的规矩,形成好的习惯,树立好的目标,这是根本。打是打不出来这些的,但必须通过打。“狼爸”认为,打就是家法,家法跟讲道理也一样重要,缺一不可。在“狼爸”眼中,“打孩子”不仅是家庭教育中不可缺少的环节,而且是“最精彩的一个部分”。, 其二,打孩子是门科学。“狼爸”认为,“''打孩子''不是像说得那么简单。根据我的经验,要打得科学,打出艺术并不容易。那什么是科学地打呢?我认为,是明家规、定尺度的家法。孩子们知道怎么做是对的,怎么做是错的,错的是新错还是重犯。错了打哪里,打多少下,打的时候不能有不良的反应。打完之后要孩子表述受罚后的决心。” 其三,打孩子是门艺术。“狼爸”声称自己遵循中国古礼,不仅要让自己的棍棒之下出孝子,还要在棍棒之下出才子。他在书中大赞“藤条是个好东西,打了不伤筋骨,但绝对的疼,疼了才能记住!”在节目录制现场,萧百佑还带来了一个特殊的道具——鸡毛掸,这是他管教孩子的重要工具。据萧百佑介绍,每当孩子日常生活中的品行、学习成绩不符合他的要求,就必须要接受鸡毛掸子的“惩罚”。

虎妈式教育和兔妈式教育哪种更适应我们——虎妈方一辩立论

一辩立论 尊敬的对方辩友,各位评委、各位同学: 大家好。我方的观点是“虎妈式”严格管理的教育方式更有利于学生的发展。 首先来明确一下严格管理的内涵。“严格管理”的教育方式就是要按照既定的制度或标准认真不放松地对子女加以管束或从严负责落实。而所谓的制度和标准则是大家共同遵守的办事规则和行为准则,对绝大多数人具有普遍适用性。其目的是让孩子在经历吃苦、奋斗的过程后,将严格管理的方式渗透到被教育者的行为习惯和自我意识中,并最终达到自我严格管理的效果。 我方明确提出如下观点:第一,前不久耶鲁大学法学院终身教授蔡美儿借鉴并颇有成效的改造运用了这种方式,并将严格管理的教育问题提出并放大到了公众舆论面前,但我方认为“虎妈式”教育不完全等价于“虎妈”教育即蔡美儿的个人教育。第二,严格教育不等价于压迫教育,所谓的压迫是一种违背了教育管理双方共同遵守的标准和规则的非常态举动,与严格管理有本质区别,是不存在直接因果联系的。第三,严格管理在心理层面上,与幸福感是不矛盾的,这种方式并非以孩子的快乐为牺牲代价,事实上,眼前的一时放松所取得快乐是具有不完全性和时效性的,而严格管理帮助孩子在经历一时的挫折磨难之后获得达成目标战胜困难的快乐,反而更长久且更有价值。 严格管理的具体措施包括如下方面:第一,制定双方共同认可的规则来严格约束孩子的不良嗜好和习惯,培养较强的自制力。第二,培养我们的坚韧性、毅力和责任心,在你想放松的时候约束你,在你想放弃的时候警醒你,在你想放纵的时候制止你。第三,实行明确的奖惩制度,对学生的错误进行必要的批评。第四,给学生进行合理有效地时间规划和任务安排。第五,在结合学生实际情况制定双方共同认可的学习目标后,督促学生在实现他们的理想和目标的过程中坚持不懈。第六,创造竞争机会,教导学生树立竞争意识。第七,排除外界对于学生的不良诱惑和干扰,创造严谨的学习环境。 严格管理的教育方式有诸多优势。第一,从效果上看,一方面从当前来看严格管理是一种追求效率和力度的直接方式,另一方面从长远的效果来看,它所锻炼出的自律能力一生受用。第二,惰性是每个人的天性,在未成年人的知识储备和生活能力不完备、是非观和价值观尚未成熟的情况下就更为明显,他们的诸多行为应得到外界按照教育规律的引导或控制。只有这样,他们才能有效地完成由“自然人”向“社会人”的过渡,发挥理性精神摆脱情感、意志和欲望的支配,获得继续发展的各种能力。第三,严格本身也是一种人格教育,适当的压力、批评有利于自我反省和激励,挫折和批评是一个人心智成长和人格完善的必经过程,是接受未来社会上各种困难打击的预先准备,有助于提高学生的耐挫折力和排挫折力,缔造学生强大的内心。第四,从社会环境来看,竞争是不可避免的,严格教育通过锻炼学生的竞争意识来完善他对于社会的适应性。第五,严格管理对不同资质、水平、性格的被教育群体具有普适性和易于操作性。第六,严格管理的教育方式也有一定的哲学内涵。德国哲学家黑格尔在其著作《法哲学原理》中曾指出纪律是自由的第一条件,家庭教育的一个重要内容是培养子女的服从性,服从性的培养可以使子女产生长大成人的渴望。反之,如果不注意子女服从性的培养,他会变得唐突孟浪,傲慢无礼。 综上所述,我方认为严格管理的教育是更有利于学生发展的方式。 谢谢。

批评与反思虎妈狼爸教育现象的社会学分析

批评与反思虎妈狼爸教育现象的社会学分析 集团公司文件内部编码:(TTT-UUTT-MMYB-URTTY-ITTLTY-

批评与反思:“虎妈狼爸”教育现象的社会学分析 骆海明 (延安大学公共管理研究所,陕西延安716000) 摘要:家庭是儿童社会化的第一机构。儿童的人格养成和未来发展深受父母教育方式及家庭氛围的影响。近年来,“虎妈狼爸”教育现象的出现,引起社会各界广泛关注。父母通过严苛、独裁的家庭教育,一厢情愿地设计并打造孩子的成长轨迹,成败得失颇多存疑。本文从社会学视角出发,就“虎妈狼爸”现象的主要特征、负面影响等进行剖析,并据此提出若干家庭教育的纠偏建议。 关键词:“虎妈狼爸”;家庭教育;社会化 家庭是儿童社会化的第一机构。儿童的人格养成和未来发展深受父母教育方式及家庭氛围的影响。近年来,“虎妈狼爸”教育现象的出现引起社会各界的广泛关注,更掀起教育人士对中国家庭教育的热议。“虎妈”蔡美儿(下文简称“蔡”)是一名美国耶鲁大学华裔教授,采用咒骂、威胁等高压手段管教女儿,并制定十大戒律。在“虎妈”严厉管教之下,两个女儿出类拔萃。“狼爸”萧百佑(下文简称“萧”)是一名香港商人,用“打”的教育方式创造“一门三北大”的奇迹。父母通过严苛、独裁的家庭教育,一厢情愿地设计并打造孩子的成长轨迹,成败得失颇多存疑。本文从社会学角度出发,就“虎妈狼爸”教育现象的主要特征、负面影响等进行剖析,并据此提出若干家庭教育的纠偏建议。 一、“虎妈狼爸”教育现象的主要特征

传统家庭教育的根深蒂固、应试教育的驱动和家长对孩子教育的掌控、攀比心理等因素导致了“虎妈狼爸”教育现象出现。综合分析,“虎妈狼爸”教育现象具有4个特点: 1.教育方式严苛。蔡和萧的虎狼之名源于其教育子女如虎狼般残暴。他们在孩子幼儿期、学前阶段、学龄阶段、少年时期、青年期制定明确标准,要求严格执行。若有不达标者,则实施无情的惩罚措施。蔡为女儿制定十大家规:不准在外过夜;不准在某一天不练习钢琴或小提琴等。她规定孩子每天都要练琴,曲子弹不好,就得从晚饭后一直弹到满意为止,中间不许喝水、上厕所。萧则是“棒棍底下出孝子”的典范。萧亲授年幼的长子背诵《三字经》,若其闹脾气,不用心背,则用藤条或鸡毛掸子打手心。在“狼爸”看来,体罚是家长的权利,是孩子的福祉。 2.教育目标明确。“虎妈狼爸”现象共同点是教育目标非常明确。蔡为打破亚裔移民“富不过三代”的魔咒,在孩子的家庭教育上制定具体的教育原则和目标,投入巨大的时间、精力。十大家规中有不准任何一门功课的学习成绩低于‘A’;不准在除体育与话剧外的其他科目拿不到第一等。萧认为学校教育只能教给孩子游戏玩乐和基本知识,因此需要家庭教育给他们定品格、定性情、定规范、定礼仪、定敬畏、定善恶、定美丑、定是非。 3.教育主体强势。蔡和萧属于当今中国社会高学历、高收入人士。蔡幼年时随父母移民美国,获哈佛大学文学学士、法学博士,现任耶鲁大学法学院终身教授。萧毕业于暨南大学国际金融系,曾在广东国际信托投资公司任职,在金融、地产领域成绩斐然,现是一名成功商人。两人的教育背景和经济条件相当优越,这为严苛的家庭教育培养高质量的孩子提供了良好环境和经济基础。然而,教育主体的优越条件也成就了其在家庭教育中的强势地位,掌管孩子未来的话语权。

关于_虎妈狼爸_教育方式的分析_李欣铖

新校园 XinXiaoYuan 一、“虎妈狼爸”教育方式产生的原因 1.中国传统文化影响。“学而优则仕”的观念在人们的心中根深蒂固。在传统观念的影响下,高考制度成了众多家长希望儿女“飞上枝头变凤凰”的路径。父母认为自己使用“虎妈狼爸”教育模式可以为儿女的大学梦保驾护航。 2.升学压力的迫使。在巨大的升学压力下,很多学校不得不采取一些非常措施来提升自己的竞争能力。教师在学校的压力下被迫采取高压式的教学方法。根据有关部门统计,小学生的作业比高中生还多,学习时间比高中生还要长,课业负担过重。近一半的学生每天在教室上课的节数超过六节,超过70%的一至三年级学生、超过60%的四至五年级学生放学后的学习时间超过教育部门的规定。面对着众多的竞争对手,学生的家长只能采取家庭高压措施,使自己的孩子赢在起跑线上。 二、对“虎妈狼爸”教育方式的认识 1.对“虎妈”与“狼爸”代表人物的认识。耶鲁大学的华裔教授虎妈蔡美儿于2011年出版《虎妈战歌》一书,在美国引起轰动。她在该书中介绍了如何运用中国教育方式管教两个女儿。无独有偶,中国商人萧百佑,自称“中国狼爸”,用打的教育方式,将四个孩子成功送进北大。萧百佑成为成功父母,并出版教子经《所以,北大兄妹》介绍自己的教育经验,以“打”为法宝的“中国狼爸”,再次掀起大众对中国教育模式的讨论。 2.东方与西方对“虎妈狼爸”教育模式的不同认识。西方人现在把华人妈妈描写成心机很重、冷酷无情、一心想让孩子成功、无视孩子兴趣的人。站在亚洲妈妈这边,其实许多中国人都认为自己比西方人更关心孩子并且更愿意为孩子做出牺牲,同时认为西方人对孩子变坏漠不关心。这样就正好代表了不同文化对虎妈狼爸行为的诠释。虎妈狼爸模式的教育是一种以高压逼迫方式锻炼孩子的方法,是一种直接、快速的使孩子能力和品德得以塑造的方法,是一种成功的培养优秀孩子的方法。但是,我们却恰恰忘了“世上安得双全法”,孩子的成功是在父母高压教育和奴化的情况下取得的,是以孩子的自我意识、独立思想的摧毁、天赋的抹杀为代价而取得的,是对孩子躯壳的“践踏”,是绝对权威、绝对威严下的成功。 三、对“虎妈狼爸”现象的建议 1.盲目效仿不可取。提起“虎妈狼爸”,可能很多父母对此并不感到陌生。中国父母或许也都在争相效仿者萧百佑的教育模式,但是最终发现这种方式并不奏效,反而使得父母和孩子之间的关系变得越来越紧张。这明确地反映出“虎妈狼爸”模式并不是万能的,我们应该辩证地对待这种教育方式。适合其他孩子的教育方式未必适合自己的孩子,每个孩子都是不同的个体,所以教育也应该是因人而异的、丰富多彩的。 2.适当借鉴,批判选择。“虎妈狼爸”的教育方式也有其合理的可借鉴的地方。“没有规矩,不能成方圆”,这是蔡美儿教育方式中的特点,因此我们可以为孩子的成长学习制定适当合理的规章制度,约束规范孩子的成长发展,让孩子的行为举止从小就得到矫正和锻炼。另外,蔡美儿对女儿的早期教育也是其教育模式的亮点之处,是值得我们采纳的部分。蔡美儿要求女儿练钢琴正是从女儿的优势出发的表现,从小就开始培养也在一定程度上建立和提高了女儿对音乐的鉴赏审美能力,这是值得推荐的。 四、对“虎妈狼爸”现象的反思 1.文化融合潮流下的迷茫选择。“虎妈狼爸”的教育方式有人赞同,也有人反对。我想之所以人们如此关注虎妈狼爸,之所以对这种教育方式莫衷一是,其根源在于人们在教育和被教育的过程中是苦恼、迷茫和矛盾的。如中国教育是沿袭过去的苛刻还是崇尚国外的宽松之分歧,中国教育的高考分数一元化教育与全面发展的素质教育之冲突等。当人们还没有找到正确的钥匙之时,或现在的学校教育、社会教育十分不力之时,模仿虎妈狼爸可能成为一些人的选择。 2.“虎妈狼爸”模式的积极意义。虎妈狼爸教育对错的评判并没有一定的标准。从不同角度看会有不同的标准结果,会有不同的反思和认可。而我们唯一可以确定的是,这种教育方式正是我们传统教育模式的体现,是对传统文化的继承与延续。2010年公布的《学生基础能力国际评测项目》检测结果表明,美国学生的成绩悬在中游,阅读能力排17,科学能力第23,数学排第31,总成绩第17,然而中国位居第一。而这正是中国教育方式的胜利。 五、总结 在这个竞争日益强烈的时代,在这个物质高度发展的时代,父母和老师要静下心来好好反思一下自己的教育方式。让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孩子在时代的浪潮下快快诞生,让每一个孩子都有快乐的童年。 参考文献: 刘海峰.中国科举史[M].北京:中国出版集团东方出版中心,2006. 关于“虎妈狼爸”教育方式的分析 李欣铖 (湖北大学教育学院,湖北武汉430062) 摘要:中国古代“万般皆下品,惟有读书高”的儒家思想在现代人的思想中根深蒂固,在社会主义现代化的情况下,社会竞争变得愈加激烈,这两种因素共同催生了“知识改变命运”的理念。时代的潮流滚滚前进,为了使下一代更加适应社会的发展,“虎妈狼爸”的教育方式便应运而生。 关键词:虎妈;狼爸;高压教育 文化视界·24·

为什么不赞成虎妈的教育方式

虎妈狼爸教育方式不可学习和应用 甘肃怡欣心理咨询中心杜俞瑾 做客兰州电视台访谈内容 ▲为什么不赞成虎妈的教育方式? 首先:每一个孩子都是一个独特的个体。有自己独一无二的内心世界。一味地严格并不是万能灵药,即使它在个别孩子身上“有效”,也不能说明,可以把他套用到所有的孩子身上。狼爸虎妈的所谓成功只是一个传奇,并不具有普适性。 其次:教育是一门艺术,教育方法、教育模式应该是多样化的。一味地严格乃至严厉,其实只是一种最简单、最粗暴和最偷懒的教育方法。它虽然也有一定的“功效”,但副作用更明显,并不是一个值得推广、普及和赞扬的好方法。就像:狂风暴雨虽可缓解旱情,但更多地带来灾难;只有“润物细无声”的春雨,才能真正地滋润禾苗,使其茁壮成长。 第三,站在受教育者的角度来看:一味严格乃至严厉的教育,只会扼杀孩子的独立自主精神、扼杀孩子的开拓创新精神,使孩子变得谨小慎微、胆怯退缩,或者叛逆、反抗。总而言之,一味严格乃至严厉的教育,不能培养出具有健康人格的新一代来。 ▲虎妈式的教育是否真的能够代表中国传统教育模式? 虎妈的教育方式,在一定程度上来说(不是全部,中国传统教育中也有很多优秀的东西,值得我们当代人学习和借鉴),的确是中国传统教育模式的反映。从教育目的来说,就是要培养出唯唯诺诺、唯书唯上,讲究“三纲五常”的所谓“听话”的人来;从教育方法来说,信奉“棍棒底下出孝子”、“不打不成才”,采取体罚等简单粗暴的做法。 即使打进了北大、清华,甚至哈佛、剑桥,也不能说就一定是人才。上大学仅仅是人生的第一步。人生的道路很长,一个人是否能成才,对国家、对社会有用,对家庭、对亲人有帮助,个人生活充实,必须有健康的人格来保障。但这不是打出来的。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