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朝前期的文学艺术优质课教学设计
- 格式:docx
- 大小:150.72 KB
- 文档页数:4
《清朝前期的文学艺术》教学分析一、引言《清朝前期的文学艺术》是一本涵盖清朝前期文学艺术发展历程的教材,通过系统地介绍清朝前期文学艺术的特点、代表作品和影响,帮助学生深入了解这一时期的文学艺术风貌。
本文将对该教材进行详细分析,探讨其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的优势和不足的地方,以期为教师在教学实践中提供一定的参考。
二、教材内容分析1. 教材内容全面《清朝前期的文学艺术》教材对清朝前期文学艺术的发展历程进行了全面系统的介绍,包括文学、绘画、音乐等多个方面,涵盖了清朝前期文学艺术的方方面面。
通过对各个时期的文学作品和艺术作品的介绍,学生可以全面了解清朝前期文学艺术的风貌和特点。
2. 代表作品精选教材中选取了一些代表性的文学作品和艺术作品进行介绍,如《红楼梦》、《西游记》等,这些作品在清朝前期文学艺术中具有重要的地位,对后世文学艺术产生了深遥的影响。
通过对这些代表作品的介绍,学生可以更加深入地了解清朝前期文学艺术的魅力。
3. 图文并茂教材中不仅有文字介绍,还配有大量的图片和插图,这些图片和插图能够直观地展示清朝前期文学艺术的特点和风貌,使学生更加生动地感受到这一时期文学艺术的魅力。
同时,图片和插图还能够激发学生的进修兴趣,提高他们对教材内容的理解和记忆。
三、教学方法分析1. 多媒体教学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可以运用多媒体技术,将教材中的图片和插图呈现给学生,通过音频和视频等方式进行讲解,使学生更加直观地了解清朝前期文学艺术的特点和魅力。
多媒体教学可以使教学内容更加生动有趣,提高学生的进修积极性和参与度。
2. 互动教学教师可以通过提问、讨论等方式进行互动教学,引导学生思考和探讨清朝前期文学艺术的发展历程和影响,激发学生的进修兴趣和思考能力。
通过互动教学,学生不仅可以更深入地了解教材内容,还可以培养他们的批判性思维和创造性思维能力。
3. 实践教学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可以组织学生进行实践教学,如观摩文学作品展览、参观艺术作品展览等,使学生更加直观地感受清朝前期文学艺术的魅力。
《清朝前期的文学艺术》教案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清朝前期的文学艺术特点及其发展历程。
2. 使学生掌握清朝前期主要文学作品和艺术形式。
3. 培养学生对我国传统文化艺术的认知和欣赏能力。
二、教学内容1. 清朝前期文学艺术的特点a. 文学:诗词、小说、散文等样式的发展b. 艺术:绘画、书法、戏曲、建筑等形式的创新2. 清朝前期的主要文学作品a. 诗词:如纳兰性德的《木兰花慢》、袁枚的《随园诗话》等b. 小说:如曹雪芹的《红楼梦》、吴敬梓的《儒林外史》等c. 散文:如纪昀的《阅微草堂笔记》、袁中郎的《与朱元思书》等3. 清朝前期的主要艺术形式a. 绘画:如郎世宁的《百骏图》、石涛的《山水册》等b. 书法:如王铎的草书、刘墉的楷书等c. 戏曲:如洪升的《长生殿》、孔尚任的《桃花扇》等d. 建筑:如故宫、避暑山庄、颐和园等三、教学方法1. 讲授法:讲解清朝前期文学艺术的特点、主要作品和艺术形式。
2. 案例分析法:分析具体文学作品和艺术作品,让学生深入了解其内涵。
3. 欣赏教学法:组织学生欣赏经典文学作品和艺术作品,提高审美能力。
四、教学步骤1. 引入新课:介绍清朝前期的文学艺术背景,引发学生兴趣。
2. 讲解文学特点:阐述清朝前期文学的艺术特点,让学生了解其发展历程。
3. 分析文学作品:选取具有代表性的文学作品,进行分析讲解。
4. 讲解艺术形式:介绍清朝前期的主要艺术形式,分析其特点和创新。
5. 欣赏艺术作品:组织学生欣赏经典艺术作品,提高审美能力。
五、教学评价1. 课堂参与度:观察学生在课堂上的发言和讨论情况,评估学生的参与度。
2. 知识掌握程度:通过课堂提问、作业批改等方式,检查学生对清朝前期文学艺术知识的掌握程度。
3. 审美能力:通过欣赏艺术作品,评估学生的审美能力和欣赏水平。
六、教学内容与活动1. 实践活动:让学生分组选择清朝前期的文学作品,进行角色扮演和表演,以增强学生对文学作品的理解和表达能力。
《清朝前期的文学艺术》教案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清朝前期的文学艺术特点,理解其历史背景和文化价值。
2. 引导学生欣赏和分析清朝前期的文学作品,提高其审美鉴赏能力。
3. 通过学习清朝前期的文学艺术,培养学生对中国传统文化的认识和热爱。
二、教学内容:1. 清朝前期的文学艺术特点概述。
2. 清朝前期的主要文学作品介绍。
3. 清朝前期的文学艺术流派及代表人物。
三、教学重点:1. 清朝前期的文学艺术特点。
2. 清朝前期的主要文学作品和文学流派。
四、教学难点:1. 清朝前期的文学艺术特点的深入理解。
2. 清朝前期文学作品的艺术价值的评价。
五、教学方法:1. 讲授法:讲解清朝前期的文学艺术特点和主要文学作品。
2. 案例分析法:分析清朝前期的典型文学作品,引导学生欣赏和理解其艺术价值。
3. 讨论法:组织学生讨论清朝前期的文学艺术流派和代表人物,促进学生的思考和交流。
六、教学准备:1. 教材或教学资源:选择适合的教材或教学资源,包括文本、图像、音频和视频等多媒体材料。
2. 教学设施:确保教室中有足够的投影仪、白板或黑板、粉笔等教学设施。
3. 学生准备:要求学生在课前预习相关内容,了解清朝前期的文学艺术的基本概念。
七、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通过展示清朝前期的文学艺术相关的图像或视频,引起学生的兴趣,并简要介绍本节课的主题。
2. 讲解内容:根据教案中的教学内容,采用讲授法,系统地讲解清朝前期的文学艺术特点、主要文学作品和文学流派。
3. 案例分析:选择具有代表性的清朝前期文学作品,运用案例分析法,引导学生欣赏和分析作品的艺术特色和价值。
4. 学生讨论:组织学生进行小组讨论,讨论清朝前期的文学艺术流派和代表人物,鼓励学生提出自己的观点和见解。
八、教学反思:在课后,对本次教学进行反思,评估教学效果,考虑学生的反馈意见,以便改进今后的教学。
九、课后作业:十、教学评价:通过学生的课堂表现、作业完成情况和考试成绩等多方面进行教学评价,了解学生对清朝前期文学艺术的掌握程度,为今后的教学提供参考。
《清朝前期的文学艺术》教案一、教学目标1.掌握《红楼梦》的成书过程、内容、地位。
理解把握其思想艺术特色。
2.了解清朝时期戏剧的繁荣情况;3.掌握昆曲的发展历程及代表作的艺术价值;4.知道京剧的形成与发展过程。
二、教学重难点重点:《红楼梦》三、探究新知(一)导入新课结合课件课堂导入环节,设置疑问,激发学生兴趣。
随着商品经济的发展和视频文化的繁荣,清代文学艺术取得很大的成就,小说创作大放异彩,戏剧表演也发展到一个新的阶段。
为什么说《红楼梦》是我国古代最优秀的长篇小说?清代的戏剧剧种有什么新的发展?(二)自主学习——培养学生读取信息、自主学习能力教师指导学生快速阅读课文,结合本课导学案【自主学习】环节,完成自学。
(三)合作探究1.《红楼梦》(1)教师展示课件展示史料和探究问题,引导学生探究。
材料一乾隆中(一七六五年),有小说曰《石头记》者忽出于北京,历五六年而盛行,然皆写本,以数十金鬻语言庙市。
其本止八十回……——鲁迅《中国小说史略》学习与探究:《石头记》即《红楼梦》,它的作者是谁?据材料一指出《红楼梦》以何种版本流传民间的。
曹雪芹。
手抄本。
(2)教师展示课件展示史料和探究问题,引导学生探究。
材料二《红楼梦》起于梦,结于梦,表面写梦,实际并非写梦,这也正是《红楼梦》的成功之处。
学习与探究: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红楼梦》这部长篇小说的社会历史意义。
材料三 19世纪初年的流行语:“开谈不说《红楼梦》,读尽诗书也枉然。
”学习与探究:材料中为说“开谈不说《红楼梦》,读尽诗书也枉然”。
当今也有很多人热衷于《红楼梦》。
结合所学知识分析人们为什么热衷于《红楼梦》?(1)内涵丰富、博大精深。
其内容涉及天文、地理、历法、医药、茶道、花卉种植、人生哲理等等;(2)以爱情为主线。
把人类最美好的东西以悲剧展示给读者,让人有撕心裂肺之痛;(3)词文优美,结构严谨,笔法高超;(4)影射历史,疑案重重,引起众多学者讨论,成为焦点,具有深刻的社会意义。
历史教案(人教版七年级下册)前朝前期的文学艺术知识与能力目标:了解清朝前期文学艺术成就,掌握《红楼梦》的作者、内容与主题,昆剧和京剧的发展历史;培养学生学习理解能力与艺术欣赏能力。
过程与方法:学生自学,探究理解课文主要内容,归纳要点,提出问题,集体交流感悟清朝前期的文学艺术成就情感与态度:形成对我国清朝前期文学艺术的正确认识,理解艺术家们的精神品质,培养学生对艺术的追求与热爱情感。
教学准备:学生自学课文,教师制作PPT课件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随着商品经济的发展和市民文化的繁荣,清代的文学艺术取得了很大的成就,小说创作大放异彩,戏剧表演也发展到一个新的阶段。
你知道这段时期取得哪些重大成就吗?今天,我们一起来探讨《清朝前期的文学艺术》。
二、学生活动:学生邻近交流对课文内容的理解,并提出自己的问题。
三、集体交流讨论(学生回答问题,教师借助PPT课件帮助学生归纳课本知识要点,引导学生思考,拓展知识)。
(一)《红楼梦》1、学生说出小说的作者、主要内容、主题思想、艺术成就与社会影响。
2、交流讨论;为什么《红楼梦》会得到那么多人的喜欢?你怎样评价作者曹雪芹?(二)昆曲与京剧艺术1、教师利用课件帮助学生了解什么是戏剧,清朝戏剧艺术有什么特点?2、昆剧、京剧艺术的是怎样产生与发展起来的?分别有什么艺术特点?并运用课件让学生感受昆剧《长生殿》的艺术成就和戏剧特点。
3、为什么到清朝前期我国在文学艺术上能取得重大的成就?(三)小结课文内容清朝前期我国在文学艺术上取得了巨大的成就:小说:成就最高的是曹雪芹的《红楼梦》,原名《石头记》。
戏剧:剧种多、剧目多、内容丰富,最有影响力的是昆曲、京剧。
四、作业指导1、小说揭示封建社会必然走向衰亡的历史命运是()A.《红楼梦》B.《西游记》C.《水浒传》D.《三国演义》2、作品以唐明皇李隆基和杨贵妃的爱情故事为内容,运用现实主义和浪漫主义手法相结合创作手法,是昆曲的传世之作。
这部作品是()A.《窦娥冤》B.《牡丹亭》C.《长生殿》D.《桃花扇》3、下列关于昆曲的表述,错误的是()A、昆曲,又称昆剧、昆腔,原是流行于苏州昆山一带的昆山腔。
《清朝前期的文学艺术》教案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清朝前期的文学艺术特点,掌握其发展历程。
2. 培养学生对古代文学艺术的欣赏能力和批判性思维。
3. 增强学生对中华文化的自豪感和传承意识。
二、教学内容:1. 清朝前期的文学艺术概述2. 诗词创作:诗、词、曲的发展与特点3. 散文创作:笔记、小品文、章回小说的兴起4. 戏曲艺术:昆曲、京剧的诞生与发展5. 书画艺术:文人画与书法风格的变迁三、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清朝前期文学艺术的特点及其代表作品。
2. 教学难点:诗词、散文、戏曲、书画等艺术形式的发展脉络及其相互关联。
四、教学方法:1. 讲授法:讲解清朝前期文学艺术的基本概念、发展历程和代表作品。
2. 案例分析法:分析具体文学作品,让学生感受文学艺术的魅力。
3. 讨论法:引导学生探讨文学艺术作品的风格特点和审美价值。
4. 实践操作法:让学生尝试创作诗词、散文等,提高审美素养。
五、教学安排:1. 第一课时:清朝前期的文学艺术概述2. 第二课时:诗词创作:诗、词、曲的发展与特点3. 第三课时:散文创作:笔记、小品文、章回小说的兴起4. 第四课时:戏曲艺术:昆曲、京剧的诞生与发展5. 第五课时:书画艺术:文人画与书法风格的变迁教案仅供参考,具体实施可根据实际情况调整。
六、教学资源:1. 教材:《中国古代文学史》、《中国艺术史》等。
2. 辅助材料:诗词、散文、戏曲、书画等代表作品精选。
3. 多媒体资源:图片、视频、音频等。
七、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引入清朝前期历史背景,引发学生对文学艺术的兴趣。
2. 教学内容展示:分别从诗词、散文、戏曲、书画四个方面展示清朝前期的文学艺术成果。
3. 作品分析:挑选具有代表性的作品,进行深入剖析,让学生体会作品的艺术魅力。
4. 课堂讨论:引导学生探讨作品的主题思想、艺术风格、审美价值等。
5. 实践活动:布置课后作业,让学生尝试创作或鉴赏相关作品。
八、课后作业:1. 选读一首清朝前期的诗词,分析其艺术特点和审美价值。
《清朝前期的文学艺术》教案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清朝前期的文学艺术特点,掌握其代表性人物和作品。
2. 培养学生对我国传统文化艺术的热爱和传承意识。
3. 通过分析讨论,提高学生的历史文化素养和批判性思维能力。
二、教学内容:1. 清朝前期文学艺术概述2. 小说:《红楼梦》、《儒林外史》等3. 诗词:纳兰性德、袁枚等4. 戏剧:洪显祖、孔尚任等5. 绘画、书法、音乐等艺术形式三、教学重点:1. 清朝前期文学艺术的特点及其原因。
2. 代表性人物和作品的鉴赏。
四、教学难点:1. 小说、诗词、戏剧等不同文学艺术形式的特点和相互关系。
2. 清朝前期文学艺术的历史背景和文化内涵。
五、教学方法:1. 讲授法:介绍清朝前期文学艺术的基本情况和特点。
2. 案例分析法:对代表性人物和作品进行深入剖析。
3. 讨论法:引导学生分析讨论文学艺术作品的主题思想和艺术价值。
4. 欣赏法:组织学生欣赏绘画、书法、音乐等艺术形式,提高审美能力。
5. 实践法:鼓励学生在课后创作或表演,传承我国传统文化艺术。
六、教学准备:1. 教材或教参:《清朝前期文学艺术》相关内容。
2. 教学PPT:制作包含重点内容、图片、图表等。
3. 教学视频或音频:选取与清朝前期文学艺术相关的片段。
4. 课外阅读材料:为学生提供相关小说、诗词、戏剧等作品。
5. 实践活动材料:如绘画、书法、音乐等艺术用品。
七、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问题引导,让学生思考清朝前期文学艺术的特点。
2. 授课:按照教学内容,逐一讲解小说、诗词、戏剧等不同文学艺术形式。
3. 鉴赏:分析代表性人物和作品,引导学生欣赏和理解其艺术价值。
4. 讨论:组织学生分析讨论文学艺术作品的主题思想和艺术特点。
5. 实践:鼓励学生进行绘画、书法、音乐等艺术创作或表演。
八、作业布置:1. 阅读一本清朝前期的文学作品,写一篇读后感。
2. 选择一位清朝前期的文学家或艺术家,进行资料搜集,并在课堂上分享。
《清朝前期的文学艺术》教学设计【教学目标】1.了解清朝古典小说《红楼梦》的思想艺术特点和造诣;掌握清朝昆曲与京剧艺术的繁荣的基本史实。
2.通过交流、了解各部小说主要内容,明确它们都有反封建的时代特色,知道它们在国内和国际的文学史上都占据重要地位。
3.使学生懂得从思想主题和艺术表现手法两个方面鉴赏文学和戏曲艺术作品,提高个人素养。
古典小说艺术成就很高,但其中也有宣传迷信的消极成分,我们应当取其精华、去其糟粕,批判地继承传统文化。
【重点难点】教学重点:《红楼梦》的文学成就和时代特点;昆曲和京剧的形成和兴衰。
教学难点:清朝文化的时代特点以及鉴赏文艺作品的基本方法。
【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多媒体展示87版《红楼梦》剧照)《红楼梦》,中国古典四大名著之首,清代作家曹雪芹创作的章回体长篇小说,又名《石头记》《金玉缘》。
此书分为120回“程本”和80回“脂本”两种版本系统。
新版通行本前80回据脂本汇校,后40回据程本汇校,署名“曹雪芹著,无名氏续,程伟元、高鹗整理”。
后40回作者尚有争议,但是对于矮化甚至腰斩后40回的极端倾向也应保持警惕。
二、新课讲授师生探究一:《红楼梦》1.(多媒体出示87版《红楼梦》中的人物,提出问题:说出《红楼梦》中的金陵十二钗)读教材,要求学生抢答《红楼梦》中的金陵十二钗。
林黛玉、薛宝钗、贾元春、贾探春、史湘云、妙玉、贾迎春、贾惜春、王熙凤、贾巧姐、李纨、秦可卿。
2.(多媒体出示《红楼梦》书影和相关的影视剧画面,提出问题:《红楼梦》的基本概况)教师讲述:《红楼梦》的基本概况?(小说初名为《石头记》,曹雪芹以毕生的精力进行艰苦的创作,生前基本定稿了前80回,后40回,题名《红楼梦》。
)3.(多媒体出示问题:《红楼梦》的创作特点)读教材,总结《红楼梦》的创作特点。
全书背景广阔,情节复杂,头绪纷繁,人物众多。
4.(多媒体出示问题:《红楼梦》的内容)读教材,教师简要的介绍《红楼梦》的内容。
第21课清朝前期的文学艺术-部编版七年级历史下册教案一、教学目标1.了解清代文艺发展的基本特点和代表作品。
2.掌握清代文学和艺术对中国文化发展的影响和贡献。
3.提高学生的历史文化素养。
二、教学内容1. 清代文学艺术的基本特点清代是中国文学史上的一个重要时期,它的文学艺术有以下几个基本特点:1.以“古文运动”为标志,向着古典规范追求,恢复了明朝时期文艺的封建色彩。
2.以“诗、文、小说”三大门类为主要表现形式,其中以小说最为兴盛。
3.以满族文化为基础,中西合璧,形成了具有新鲜生动特点的文学艺术风格。
2. 清代文学的代表作品1.《红楼梦》:清代四大名著之一,是中国文学史上的经典之作,也是中华民族文化的瑰宝。
2.《金瓶梅》:清代另一位著名小说家兰陵笑笑生所写作品,也是中国文学史上一部极富争议和争议的典型之作。
3.《西厢记》:清代文艺的代表作之一,是中国文学史上的经典之一,作为传统戏曲剧目,反映了当时社会的风貌和人民的思想情感。
4.《长生殿》:清代古典剧目,以伯牙和子期的故事为主线,其演出形式和文学艺术都十分优美。
3. 清代艺术的代表作品1.瓷器艺术:清代粉彩瓷、釉里红瓷、蓝花瓷等,纹饰娟秀多彩,工艺精湛,具有很高的收藏价值。
2.书法艺术:清代书法家如王铎、张瑞图、陈大箴等,他们的书法作品具有豪放、洒脱、独特的艺术风格。
3.绘画艺术:清代画家如石涛、郑燮、齐白石等,他们的作品具有大气磅礴、生动形象和艺术性极高的特点。
三、教学重难点1.清代文艺的基本特点。
2.清代文学和艺术对中国文化发展的影响和贡献。
3.清代文学和艺术的代表作品。
四、教学过程1. 热身通过展示清代文艺代表作品的图片,让学生对清代文艺有一个直观的认识。
2. 讲解1.讲述清代文艺的基本特点,包括向古典规范追求、以诗、文、小说为主要表现形式以及中西合璧等方面。
2.介绍清代文学和艺术对中国文化的影响和贡献,包括对中国古典文化的继承和发扬、对中国文化的国际传播以及对中国文化的现代化推动等方面。
部编人教版历史七年级下册第21课《清朝前期的文学艺术》教学设计一. 教材分析本课《清朝前期的文学艺术》是部编人教版历史七年级下册第21课的内容。
本课主要介绍了清朝前期我国文学艺术的发展情况,包括诗词、戏曲、绘画等方面。
通过本课的学习,学生可以了解清朝前期文学艺术的特点和成就,感受传统文化的魅力。
二. 学情分析七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历史知识基础,对传统文化有一定的了解。
但是,对于清朝前期文学艺术的具体内容和发展脉络,可能还比较陌生。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需要引导学生逐步了解和掌握相关知识。
三. 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了解清朝前期文学艺术的主要形式和代表作品,掌握其发展脉络。
2.过程与方法:通过自主学习、合作探讨等方式,提高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感受传统文化的魅力,增强对民族文化的认同感。
四. 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清朝前期文学艺术的主要形式和代表作品。
2.教学难点:清朝前期文学艺术的发展脉络和特点。
五. 教学方法1.情境教学法:通过设置相关情境,让学生身临其境地感受清朝前期文学艺术的魅力。
2.案例教学法:以代表作品为例,分析清朝前期文学艺术的特点和成就。
3.小组合作学习:引导学生分组讨论,培养合作精神和团队意识。
六. 教学准备1.教师准备:提前熟悉教材内容,搜集相关资料,制作课件和教学辅助材料。
2.学生准备:预习教材内容,了解清朝前期文学艺术的基本情况。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教师通过设置相关情境,如播放清朝前期音乐、舞蹈等艺术形式的视频,引导学生进入本课的学习。
2.呈现(10分钟)教师运用课件和实物等教学辅助材料,呈现清朝前期文学艺术的主要形式和代表作品,如诗词、戏曲、绘画等。
同时,简要介绍各位艺术家的生平和创作背景。
3.操练(10分钟)学生分组讨论,分析清朝前期文学艺术的特点和成就。
教师巡回指导,解答学生疑问。
4.巩固(5分钟)教师选取几个具有代表性的作品,让学生进行欣赏和解读,巩固所学知识。
第21课《,清朝前期的文学艺术》教案第一篇:第21课《,清朝前期的文学艺术》教案第21课《清朝前期的文学艺术》教案彬县新民中学胡元平【教学目标】1.知识与能力目标:通过本课的学习,使学生理解我国古典小说《红楼梦》的主要内容及思想艺术特色,知道它不仅是中国古代最优秀的长篇小说,还在世界文学史上也占有重要的地位。
知道清朝时期戏曲艺术的繁荣,最有影响的昆曲由盛转衰、京剧的形成与发展。
通过分组讨论的形式,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和协作能力。
2.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通过本课的学习,使学生知道从思想主题和艺术表现手法两个方面鉴赏文艺作品的方法,培养学生鉴赏文艺作品的素质,激发学生阅读文学名著原作的欲望,提高学生的文学素养。
【重点难点】教学重点:《红楼梦》的文学成就。
教学难点:其一,七年级的学生基本没有《红楼梦》原著,教师单纯的叙说介绍,对学生而言,终究是隔靴搔痒,且课堂教学中也不可能去逐一地作详尽介绍。
对此,教师应充分调动学生从影视剧、连环画、说评书等媒体获得已有认知,引导学生通过氛围热烈的课堂活动,实现本课的教学目标(但切忌弄成单纯的故事会)。
其二,由于地域的限制,可能学生对昆曲和京剧并不了解,教师可联系已学知识,点到即可。
【方式方法】设问、讨论、分析归纳等方法。
【课时】1课时【课型】新授课【教具】曹雪芹像、《红楼梦》插曲及昆曲、京剧选段等。
【教学过程】—、复习:1、清朝雍正王朝为什么要设立军机处?2、清朝的文字狱对当时社会有怎样的影响?3、清朝的闭关锁国政策对中国有什么影响?二、导入新课:播放电视剧《红楼梦》片头曲的片断。
提问:这部电视剧是根据哪部小说改编的?它的作者是谁?创作于哪一朝代?小说的主人公是谁?由此此导人新课。
三、讲授新课:(一)《红楼梦》教师在组织有关《红楼梦》的教学时,可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设置“贾宝玉是一个什么样的人? ”“《红楼梦》的主题是爱情吗? ”“《红楼梦》问世后,为什么几经统治者的封禁?”“《红楼梦》为什么被誉为我国古典小说的高峰?”“对《红楼梦》的研究形成所谓的…红学‟说明了什么?”等不同层次和角度的问题,在引导学生发表见解的基础上实现相关的教学目标。
部编版七年历史下册第21课《清朝前期的文学艺术》教学设计一. 教材分析本课《清朝前期的文学艺术》是部编版七年历史下册的一部分,主要介绍了清朝前期我国文学艺术的发展情况。
教材内容主要包括:诗词、戏曲、书画等。
通过本课的学习,使学生了解清朝前期文学艺术的特点及其影响。
二. 学情分析学生在之前的学习中已经了解了我国古代文学艺术的发展历程,对于诗词、戏曲等有一定的认识。
但对于清朝前期文学艺术的特点及其影响还需要进一步的学习。
此外,学生对于历史知识的掌握程度不同,需要老师在教学过程中进行针对性的引导。
三. 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了解清朝前期文学艺术的主要形式及其特点,掌握相关的历史知识。
2.过程与方法:通过自主学习、合作探讨等方式,提高学生分析历史问题的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学生热爱祖国历史文化的情感,提高学生的民族自豪感。
四. 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清朝前期文学艺术的主要形式及其特点。
2.教学难点:如何引导学生理解清朝前期文学艺术的影响。
五. 教学方法1.情境教学法:通过图片、音频等资料,营造生动的学习氛围,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自主学习法:引导学生自主阅读教材,培养学生独立思考的能力。
3.合作探讨法:学生进行小组讨论,提高学生的合作意识。
六. 教学准备1.教材:部编版七年历史下册。
2.课件:相关的历史图片、音频等资料。
3.学习任务单:用于引导学生进行自主学习和合作探讨。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利用图片、音频等资料,引导学生回顾之前所学的内容,为新课的学习营造氛围。
2.呈现(10分钟)老师简要介绍清朝前期文学艺术的主要形式,如诗词、戏曲、书画等,并通过课件展示相关的历史资料。
3.操练(10分钟)学生根据学习任务单,自主阅读教材,了解清朝前期文学艺术的特点及其影响。
期间,老师进行巡回指导,解答学生的疑问。
4.巩固(5分钟)老师邀请学生分享自己的学习心得,其他学生进行评价和补充。
通过这种方式,巩固所学知识。
第21课《清朝前期的文学艺术》教学设计教材分析:《历史课程标准》要求:以《红楼梦》和京剧为例,了解清朝文学艺术的成就和特色。
本课是第三单元的第八课,本课要学习的主要内容包括《红楼梦》、昆曲与京剧艺术。
两个子目内容呈并列关系,集中反映了清朝前期文化繁荣。
文学是一定社会政治、经济的反映,同时文学的发展、繁荣又是以一定社会政治、经济为基础的。
学习清朝前期文学艺术,首先要了解清朝前期社会政治和经济发展的状况。
明清时期是我国古代社会的衰落时期。
政治上,清朝统治者用40年时间逐步完成了对全国的军事征服,并采取一系列措施巩固统治,将君主专制中央集权逐渐发展到顶峰。
在思想文化领域里,采取严厉的控制政策。
统治稳固过程中,满洲民众语言、衣食、习俗等迅速汉化,学习汉文、读汉文著作、写作诗文成为风尚。
但从康熙末年开始,统治阶级也日益腐朽,人们的不满情绪越来越高涨。
在这种背景下,清朝时期出现了不少揭露社会现实和尖锐矛盾的文学艺术作品,反映了封建社会由盛到衰的历史命运。
与此同时,经济上,经过几朝的努力,到乾隆年间,社会经济繁荣,出现了盛世局面。
伴随着商品经济的发展,城市的兴起、城市平民的增多、印刷业的兴盛,自由买卖、交换的经济形式使人民反抗压迫、追求自由、摆脱人身束缚的愿望不断增强,文学艺术表现形式多样,市民文化繁荣,适合广大平民阅读欣赏的小说、戏剧迅速发展起来。
此外,清朝前期文学艺术的发展与清朝之前的文学艺术成就密切相关,具有明显的继承性。
教学目标:1.了解清朝古典小说《红楼梦》的思想艺术特点和造诣。
2.掌握清朝昆曲与京剧艺术的繁荣的基本史实。
3.理解清朝文化的时代特点以及鉴赏文艺作品的基本方法。
教学重难点:【教学重点】《红楼梦》和京剧。
【教学难点】清代文学艺术的成就和特色。
教学过程【导入新课】展示歌词,猜歌名导入:花谢花飞花满天,红消香断有谁怜?游丝软系飘春榭,落絮轻沾扑绣帘。
闺中女儿惜春暮,愁绪满怀无释处。
手把花锄出绣帘,忍踏落花来复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