磁定位测井的原理及应用
- 格式:ppt
- 大小:928.00 KB
- 文档页数:7
桩基检测的新技术“磁测井法”为加强建设工程基础工程质量监督,杜绝桩基础质量隐患,扎实推进2022年质量月活动,近期,建管中心对基础阶段项目,尤其多节桩基础的项目,开展基桩完整性检测技术——“磁测井法”抽检工作。
本次抽检采用项目现场随机选取的方式,在桩边50cm左右处钻孔并预埋PVC管,检查PVC管是否畅通,同时将探管放入测试孔中,进行垂直分量磁感应强度测量,及时记录并绘制深度-垂直分量曲线。
检测单位根据数值分析和结果评价,得出本次磁测井法检测的桩长符合设计要求的结论。
此次“磁测井法”抽检不仅有效测出了管桩长度,确保基桩施工质量,同时验证了施工单位资料的真实性。
求木之长者,必固其根本。
桩基是结构的主要承重部分,其质量直接关系到结构的适用安全性及长久性。
下一步,建管中心将常态化开展建筑基桩桩长磁测井法监督抽检工作,确保我区桩基工程施工质量,为推动我区建筑业高质量发展发挥积极作用。
什么是“磁测井法”?近年来,随着城市高层建筑不断增多,长、大桩基础施工也成为工程质量监管的重点和难点。
为加强我市建设工程基础工程质量监督,杜绝采用多节桩基础形式的工程项目打桩过程中质量隐患,2022年8月起,市住建局质安站在桩基工程报验时,开始应用基桩完整性检测技术——磁测井法,对桩基工程基桩桩长进行每周不少于2次的抽查复测,进一步保证桩基工程施工质量,确保建筑整体安全性能。
目前已应用“磁法”抽检监督项目11个。
▲质安站组织技术研讨“磁测井法”优势影响桩基础承载性能的两个重要因素是设计桩长和桩身完整性,深基础形式中的基桩设计长度较长时,施工中一般采用两节或两节以上的配桩形式以满足设计要求。
传统的“低应变法”检测方便、快捷,但对于多节桩桩身完整性和桩长检测具有较大的局限性。
“磁测井法”可以弥补低应变法在桩长检测方面的不足,能够准确测定多节桩的配桩情况和实际桩长。
▲采用桩基础形式的建筑物示意图检测原理磁测井法是一种地球物理测井方法,用以寻找测井周围磁性体并研究其分布和规模等。
测井的原理和应用1. 测井的概述测井是石油工程中的一项重要技术,通过下井仪器的测量,以获得井内地层的物性参数,从而评估石油和天然气储层的含油气性质和储量。
测井技术在石油勘探、开发和生产中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
2. 测井的原理测井的原理是基于下井仪器通过测量井壁周围的物理量,利用物理和地质的关联关系来推断井内地层性质的一种技术。
下面将介绍几种常用的测井技术及其原理。
2.1 电测井电测井是一种通过测量井壁周围的电性参数来推断地层性质的技术。
它利用地层的电导率差异,通过测量电阻率来判断地层的类型和特征。
2.2 声波测井声波测井是一种通过测量地层对声波的传播速度来推断地层性质的技术。
它利用地层的声波传播速度差异,通过测量声波传播时间来判断地层的类型和充实度。
2.3 核磁共振测井核磁共振测井是一种通过测量地层中核磁共振信号来推断地层性质的技术。
它利用地层中的核磁共振信号,通过测量共振频率和幅度来反演地层的物性参数。
3. 测井的应用测井技术在石油勘探、开发和生产中有着广泛的应用。
下面将介绍几个常见的应用领域。
3.1 储层评价测井技术可以提供储层的物性参数,如孔隙度、渗透率、饱和度等,从而评价储层的质量和产能。
3.2 油气井完井设计测井技术可以提供地层的性质参数,帮助优化油气井的完井设计,提高油气井的产能。
3.3 水驱和聚驱监测测井技术可以提供油层和水层的界面位置和分布,帮助监测水驱和聚驱过程中的流体移动和驱替效果。
3.4 储层模型建立测井技术可以提供地层的性质参数,用于建立储层模型,从而进行油气资源评估和储量计算。
3.5 井眼修复和沉积环境研究测井技术可以提供井眼的形态和修复情况,帮助判断沉积环境和地层演化过程。
4. 测井的发展趋势随着科技的不断进步,测井技术也在不断发展。
以下是测井技术的一些发展趋势。
4.1 多物性测井技术随着对复杂储层的勘探和开发需求增加,多物性测井技术被广泛关注。
通过融合多种测井技术,可以获得更加全面准确的地层信息。
井下作业:射孔1作用目的射孔就是根据开发方案的要求,采用专门的油井射孔器穿透目的层部位的套管壁及水泥环阻隔,构成目的层至套管内井筒的连通孔道。
因此射孔是油田开发的重要步骤,是开采油、气、水井的重要手段,射孔质量的优劣是关系到开发方案能否按设计目标付诸实施,并得以全部实现的重要条件之一。
射孔的目的主要是试油、采油、采气、补挤水泥或注水等。
2射孔测量仪器实现定位射孔方法,需要有测量套管接箍位置的井下仪器作为定位手段,目前主要采用磁性定位器。
2.1磁性定位器的工作原理从电磁感应定律中知道,当磁铁或线圈作相对运动时,使线圈周围磁场的磁通量发生变化,磁力线切割线圈的线匣而产生感应电势和感应电流,线圈未成回路时,没有感应电流,只有感应电势存在。
造成电磁感应的基本条件,是包围线圈的磁场的磁力线切割线圈,而要使磁力线切割线圈,必须使线圈周围磁场的磁通量发生变化。
也就是磁铁和线圈作相对运动,但磁性定位器的结构是不允许磁铁和线圈作相对运动的,那么,线圈周围的磁通量就不会起变化,也就不会产生感应电势,这样我们可以用另外一种形式造成磁通量的变化,即依靠外来铁磁物质的变化。
而由外界铁磁物质影响自身磁场所产生的感应电势,是反映了外界环境的变化。
所以,当磁性定位器在套管中滑行经过接箍时,由于外界铁磁物质—套管壁的厚度发生变化,使磁力线分布发生变化,从而切割线圈产生感应电势。
当在地面仪器上看到正被记录的磁性定位器讯号波形时,就会断定:这时的磁性定位器正从井下某深度的接箍处经过。
从而和地面仪器的深度部分配合,完成射孔定位工作。
2.2射孔深度计算射孔深度的计算是保证射孔质量的一个重要环节,深度计算的准确,就可以全部射开油层,使油井达到设计产量。
射孔深度计算主要由实施射孔单位来承担,但作为井下作业单位应认真填写射孔原始资料提交射孔单位。
一份完整的油气井射孔深度通知单,包括:井号、井别、射孔层段序号、油层组及小层编号、射孔井段深度及对应的夹层厚度和射开厚度、孔密和孔数、累计夹层厚度、射孔厚度、有效厚度、地层系数、编制人及审核人签名。
磁定位测井仪使用说明书及维修手册一、引言磁定位测井仪是一种用于测量地下井壁附近介质性质的工具。
本文档将提供磁定位测井仪的详细使用说明和维修手册,以帮助用户正确操作和维护设备。
二、设备说明1. 设备简介磁定位测井仪是一种用于测量地下井壁附近介质性质的仪器。
它通过使用内部磁场和传感器来检测地下井壁附近岩石的磁性和导电性等性质,从而提供有关地下地层的信息。
2. 设备组成磁定位测井仪由以下几个主要部分组成:- 主控制器:包含仪器的核心处理单元和显示屏,用于控制整个测量过程并显示结果。
- 磁场发生器:用于产生恒定的磁场,提供稳定的磁场源。
- 传感器:用于感应地下井壁附近介质的磁场变化,并将数据传送给主控制器进行处理。
- 电源:为仪器提供稳定的电力供应。
三、使用说明1. 准备工作- 确保设备和传感器没有损坏或缺失,并进行必要的维护和检查。
- 连接电源,并确保电源电压稳定。
- 打开仪器主控制器,等待系统自检完成。
2. 测量操作- 将磁定位测井仪插入需要测量的井孔中,并确保传感器与井壁接触良好。
- 启动测量程序,并根据屏幕提示进行操作。
- 等待测量完成,并观察显示屏上的结果。
3. 实施维护- 定期检查仪器和传感器的工作状态,并进行必要的清洁和校准。
- 避免将仪器暴露在潮湿、高温或腐蚀性环境中。
- 注意保护仪器的连接线和接头,避免受到机械或电磁干扰。
四、维修手册1. 故障排除- 问题1:仪器无法开机或显示屏无法显示。
解决方法:检查电源连接是否正常;确保电源电压稳定;检查显示屏是否损坏。
- 问题2:测量结果异常或不准确。
解决方法:检查传感器连接是否良好;检查传感器是否有损坏或故障;进行校准操作。
2. 维护常规- 定期清洁仪器和传感器,确保其表面干净无尘。
- 检查仪器的电源线和连接线,确保没有断裂或损坏。
- 注意防止仪器受到机械震动或冲击。
- 不要将仪器长时间暴露在高温、潮湿或腐蚀性环境中。
3. 维修步骤- 如果发现设备故障,应及时联系厂家或售后服务进行维修或更换部件。
核磁共振测井原理一、快速发展的核磁共振测井技术1945年,Bloch 和Purcell发现了核磁共振(NMR)现象。
从那时起,NMR作为一种有活力的谱分析技术被广泛应用于分析化学、物理化学、生物化学,进而扩展到生命科学、诊断医学及实验油层物理等领域。
如今,NMR已成为这些领域的重要分析和测试手段。
40年代末,Varian公司证实了地磁场中的核自由运动,50年代,Varian Schlumberger-Doll,Chevron三个公司开展了核磁共振测井可行性研究。
60年代初开发出实验仪器样机,它基于Chevron研究中心提出的概念,仪器使用一些大线圈和强电流,在志层中产生一个静磁场,极化水和油气中的氢核。
迅速断开静磁场后,被极化的氢核将在弱而均匀的地磁场中进动。
这种核进动在用于产生静磁场的相同线圈中产生一种按指数衰减的信号。
使用该信号可计算自由流体指数FFI,它代表包含各种可动流体的孔隙度。
这些早期仪器有一些严重的技术缺陷首先,共振信号的灵敏区包括了所有的井眼流体,这迫使作业人员使用专门的加顺磁物质的泥浆和作业程序,以消除大井眼背景信号,这是一促成本昂贵且耗时冗长的处理,作业复杂而麻烦,测井速度慢石油公司难以接受。
其次,用强的极化电流持续20ms的长时间,减小了仪器对快衰减孔隙度成分的灵敏度,而只能检测具有长弛豫衰减时间的自由流体,由于固液界面效应对弛豫影响及岩石孔隙中油与水的弛豫时间差异不大,使得孔隙度和饱和度都很难求准。
此外,这些仪器为翻转被极化的自旋氢核需消耗大量功率,不能和其它测井仪器组合。
但这些难题没有使核磁共振测井研究中止。
70年代末至80年代初,美国Los Alamos 国家实验室Jasper Jackson 博士提出“INSDE-OUT”磁场技术。
在相同时期,磁共振成象(MRI)概念也得到很大发展。
1983年,Melvin Miller博士在美国创办了NU-MAR公司,他们综合了“INSIDE-OUT”概念和MAR技术同时,斯伦贝谢公司几十年来,一直在努力发展核磁共振测井技术。
初学者刚接触磁定位仪和磁记号器很容易弄混,大学阶段只知道磁定位仪(CCL)是测套管接箍的,具体怎么测的,以及其他的应用不清楚,工作了又接触记号器与磁又有关,更加模糊。
CCL测井原理:CCL仪包括两个磁钢(产生磁场的)、一个线圈、放大器。
2个磁钢同极性对着摆放中间有一个线圈,此时线圈内磁通量为零不变。
仪器接在马龙头下面,下井时在没有干扰时磁场强度不变线圈中通过的磁通量不变,此时也不会产生感应电动势,无数值输出。
但是在套管接头位置套管厚度发生变化,改变了磁场的分布,线圈内磁通量就会发生变化,因此CCL在下到接箍位置时线圈中的磁通量会发生变化。
由法拉第电磁感应知道线圈中会产生感应电动势,接箍位置大约20公分,在线圈接触接箍位置和离开接箍位置时都会出现一个同方向的小尖峰,在中间位置时是一个反方向的大的尖峰,因为在中间位置时磁场分布变化最大。
信号被记录,由放大器放大再经过整形处理,上传,在电脑上显示,显示出来的是毫伏级电压信号。
从曲线上看出在套管接箍位置都会出现上下同方向的2个小尖峰和一反方向大尖峰。
套管在出厂之前要进行消磁,否则外磁场会对CCL有影响。
仪器刚进入套管时线圈磁通量也会发生变化。
其他的应用:除了确定套管接箍外,还可以用于确定套管的损伤、腐蚀、穿透状况,在套管破损位置由于套管壁厚的变化也会发生磁场强度的变化,但是很弱几乎看不到变化。
在测井曲线上还会看到有些地方虽然不是套管接箍位置但是也会有不是很大的毛刺,说明这个位置套管上沾有一些磁性物质,或者是此段地层含有一些磁性物质。
此外,在射孔上的应用在射孔做完之后要拉干扰,射孔段套管不完整改变磁场强度,线圈中会产生感应电动势。
这个幅度比套管接箍位置小的多。
记号器:也叫深度记号接收器通常所用的记号器就是一个密封的线圈。
其工作原理是随着电缆的移动,电缆上的磁性记号(通过计算机控制每25米铸磁,500米铸两到三道)从记号器旁通过,它的磁场和记号器的线圈做相对运动,线圈切割磁力线产生感应电动势,通过传输线送到地面系统和测井曲线一起被记录下来,用来准确确定测井曲线的深度。
井中磁测的原理和应用简介井中磁测是一种地球物理勘探方法,通过测量地下岩石的磁化率和地磁场的变化来了解地下岩石的物性和结构。
这种方法常常被应用于石油勘探、地质调查、矿产勘探等领域。
本文将介绍井中磁测的基本原理和应用。
原理井中磁测的原理基于磁化率的概念。
磁化率是材料对磁场的响应能力的度量,它表示了材料在外加磁场下发生磁化的程度。
在地下岩石中,不同岩石的磁化率各不相同,这取决于岩石中的矿物成分和其结构特征。
井中磁测的测量方法一般采用井中下传式,即在井中下放探头来测量地下岩石的磁化率。
探头中包含了一个磁场发生器和一个磁场接收器,磁场发生器会产生一个已知强度和方向的磁场,而磁场接收器会测量地下岩石中磁场的变化。
通过对磁场的测量结果进行处理,可以推断出地下岩石的磁化率分布。
应用井中磁测具有广泛的应用价值,以下是一些典型的应用领域:1.石油勘探:井中磁测常常被用于石油勘探中确定油田的边界和各种岩石的分布情况。
通过测量地下岩石的磁化率分布,可以找到潜在的油气储层。
2.矿产勘探:井中磁测也被广泛应用于矿产勘探中,用于寻找矿体的位置和规模。
磁化率的变化可以反映出地下岩石的矿物成分和矿体的形态。
3.地质调查:井中磁测可以提供有关地下岩石结构和构造的信息,帮助地质学家了解地下地质情况。
这对于地质灾害评估和地质工程设计很有价值。
4.水文地质:井中磁测也被应用于水文地质调查中,用于研究地下水的运动和分布情况。
通过测量地下岩石的磁化率,可以推断出地下水的赋存状态和流向。
优势与不足井中磁测具有以下优势:•高分辨率:井中磁测可以提供较高的空间分辨率,对细节的分辨能力较强。
•无损检测:井中磁测是一种无损检测方法,不会对地下岩石产生损害。
•实时测量:井中磁测可以进行实时测量,快速获取地下岩石的磁化率分布。
然而,井中磁测也存在一些不足之处:•依赖探头下放:井中磁测需要将探头下放到井中进行测量,这增加了工作的复杂性和成本。
•受井壁影响:井中磁测的测量结果会受到井壁的干扰,需要对数据进行修正和处理。
测井磁定位的原理测井磁定位是一种利用地球磁场对井眼中的磁场进行测量从而推算出井眼位置的方法。
它是通过测量井眼内的地磁场的方向和强度来确定井眼的方位和倾斜程度。
其原理是基于地球磁场的作用,结合磁感应定律的理论基础,通过合理的磁感应装置进行测量。
首先,我们需要知道地球磁场的性质。
地球磁场是由地球内部的液态外核运动产生的,它具有一定的方向和强度。
在地球表面上的任意一点,地球磁场的北极方向可以用一个单位矢量来表示,我们称之为磁北极。
而地球磁场的强度则可以用磁场矢量的大小来表示。
当磁感应装置置于井眼中时,它所测量到的地磁场是由地球磁场和井眼周围岩石磁化产生的磁场相叠加而成的。
通过对这个叠加磁场的测量,我们可以反推出井眼的方位和倾斜程度。
为了获得准确的测井磁定位数据,通常使用计算机辅助磁定位系统(Calculating-while-Drilling System,简称CWD系统)进行测量和计算。
在进行测量之前,必须先标定磁感应装置。
标定的目的是确定磁感应装置在任意方向上感应到地磁场时的输出电信号与地磁场的关系,以保证测量结果的准确性。
标定的过程通常采用人工绘制标定曲线的方式进行。
测量过程中,CWD系统通过计算磁感应场产生的主要磁场成分与地磁场之间的夹角,再结合已知的井眼倾斜角度和方位角度,利用三角几何原理进行计算,从而得到井眼的三维位置坐标。
具体而言,CWD系统可以同时测量三个方向的磁场分量,即X方向、Y方向和Z方向。
这些分量可以通过计算磁感应装置输出的电信号进行推算。
利用这些分量的测量值,可以计算出井眼的倾斜度(Inclination)和方位角(Azimuth)。
倾斜度表示井眼相对于垂直方向的倾斜程度,方位角表示井眼的方位与磁北极(或真北极)之间的夹角。
而井眼的坐标位置可以通过倾斜度、方位角和井段长度的组合计算得出。
总之,测井磁定位通过测量井眼中的磁场信息,结合地球磁场的特性,利用磁感应原理以及计算机的辅助进行测量与计算,从而推算出井眼的方位和倾斜程度,为油气勘探和生产提供了重要的定位信息。
磁定位测井的原理及应用磁定位测井的原理是基于地球的磁场、地层中的磁物性和地层内部的构造差异。
地球拥有一个磁场,它向地表垂直,并且具有地磁北极和南极。
磁性物质会对地磁场产生反应,引起磁异常。
地层中的磁性物质主要包括铁矿、磁铁矿、赤铁矿等。
地层内部的构造差异会导致地磁场的变化,从而形成磁异常。
磁定位测井的过程中,通过在井口悬挂磁场传感器,测量地磁场的大小和方向。
磁感应强度和方向的变化反映了地层中磁性物质的分布和性质。
这些数据经过处理和解释后,可以确定地层中的岩性、含矿物质的类型和含量,以及地层的层序和结构等信息。
磁定位测井技术有很多应用。
首先,它可用于地质勘探,用来确定地层中的岩性、厚度和层序等信息,帮助寻找有价值的矿床。
其次,在石油勘探中,磁定位测井可以用于确定油气藏的位置和边界,评估储量和产能等。
另外,它还可用于采油过程中的导向钻井、水平井和均质性评价等。
此外,磁定位测井还可用于地层工程和地质灾害的预测和评估。
磁定位测井技术相比其他测井方法具有一些优点。
首先,它可以提供更广泛的地层信息,不仅可以提供油气层的信息,还可以获得上下盖层的特征。
其次,磁定位测井具有压力和温度的测量能力,可以提供更全面的地质和工程参数。
另外,该技术通常无需接触地层,可以避免传统测井方法中的一些问题,如井眼尺寸限制等。
然而,磁定位测井技术也存在一些挑战和限制。
首先,地层中磁性物质的含量和分布通常较低,需要高精度的仪器和方法来检测和解释。
其次,在复杂地质情况下,磁异常可能会被干扰和掩盖,导致解释结果不准确。
此外,磁定位测井技术通常需要与其他测井数据和地质信息相结合,才能得出更准确和可靠的结果。
总体而言,磁定位测井是一项重要的测井技术,可用于地质和工程勘探中的数据获取和分析。
随着仪器和方法的不断改进,磁定位测井技术的应用领域将会得到进一步扩展,并为资源勘探和开发提供更多有价值的信息和支持。
磁定位测井的原理及应用1. 磁定位测井的原理磁定位测井是一种常用的地球物理勘测技术,通过测量地下岩石磁性特性来判断地层结构和地下储层的特征。
其基本原理可归纳如下:•地磁场的作用:地球的核心中存在一个产生地磁场的地核流体运动系统,地磁场是由地球自身产生的,具有方向和大小。
磁定位测井利用地磁场的作用来测量地下岩石的磁性特性。
•地层磁性特性:地下岩石具有不同的磁性特性,包括磁化特性、磁导率特性等。
磁定位测井通过测量岩石的磁性特性来判断地层的性质和特征。
•传感器系统:磁定位测井采用一定数量的磁性传感器放置在测井工具中,用于测量地下岩石的磁性特性。
传感器会对地磁场和地下岩石的磁场响应进行测量和记录。
•数据处理与解释:通过对测量的数据进行处理和解释,磁定位测井可以得出地层的性质,包括磁性异常的大小、方向、位置等信息。
2. 磁定位测井的应用磁定位测井作为一种地球物理勘测技术,在油气勘探和地质调查中具有广泛的应用。
以下是磁定位测井的一些主要应用:•识别地层边界:磁定位测井可以通过测量岩石的磁性特性,帮助识别地层的边界。
这对于地下结构的了解和油气勘探非常重要,可用于制定进一步探井和采油计划。
•评估地层储层性质:磁定位测井可以提供地下岩石的磁性特性信息,有助于评估地层的储集能力和孔隙结构。
这对于确定油气储层是否具有经济价值,以及选择合适的采油方法具有重要意义。
•研究构造和地壳运动:利用磁定位测井技术可以对地下结构进行高精度的测量和分析,有助于研究构造和地壳运动。
这对于地质学家和地球物理学家来说是非常重要的,可以为地震学和地质灾害预测提供参考和依据。
•勘探矿产资源:磁定位测井可以用于勘探矿产资源,例如寻找铁矿、锰矿等磁性矿物的富集区。
通过对地下磁性异常的分析,可以确定矿产资源的分布和规模,为矿产开发提供指导。
•环境地质调查:磁定位测井可以用于环境地质调查,例如寻找地下水资源、土壤污染的追踪等。
通过分析地下岩石磁性特性,可以获得关于地下水位、岩层裂隙、地下土壤污染等方面的信息。
核磁共振测井原理与应用一、核磁共振基本原理核磁共振(NMR)是物理学中的一种现象,其基本原理是原子核在磁场中的磁矩与射频脉冲之间的相互作用。
核磁共振在测井中的应用得益于其独特的物理性质,可以对地层岩石和流体进行无损检测。
二、核磁共振测井技术核磁共振测井技术利用了在地磁场中自由氢核(如H)的磁矩进动与射频脉冲的相互作用。
当射频脉冲停止后,氢核将恢复到原来的状态,这一过程中产生的信号可以被检测并用于分析地层性质。
核磁共振测井技术可以分为静态测量和动态测量两种。
三、岩石孔隙结构分析核磁共振测井可以提供关于岩石孔隙结构的详细信息。
通过测量地层中氢核的弛豫时间,可以推断出孔隙的大小、分布以及连通性,从而评估储层的渗透率和油气储量。
四、地层流体识别与分类核磁共振测井可以区分油、水、气等不同的流体,这是由于不同流体中氢核的弛豫时间不同。
此外,通过测量束缚流体和自由流体的比率,可以评估油藏的驱替效率和水淹程度。
五、地层参数反演通过核磁共振测井数据,可以反演地层的多种参数,如孔隙度、渗透率、含水饱和度等。
这一过程涉及到复杂的数学模型和算法,是核磁共振测井数据处理的关键环节。
六、测井数据处理与解释核磁共振测井数据处理包括原始数据的预处理、参数反演、解释和后处理等多个环节。
解释人员需要具备丰富的地质和测井知识,以便正确地解释测井数据,提供准确的储层评价结果。
七、核磁共振测井应用实例核磁共振测井在油气勘探和开发中得到了广泛应用。
例如,在评估油田的储层质量、监测注水作业效果、确定剩余油分布等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
具体实例包括评估某油田的储层孔隙结构和含油性、监测某气田的产气能力等。
这些实例证明了核磁共振测井在油气勘探和开发中的实用价值。
八、未来发展趋势与挑战随着技术的不断进步和应用需求的增加,核磁共振测井在未来将面临一些发展趋势和挑战。
例如,发展更高分辨率和灵敏度的核磁共振测井仪器、提高数据处理和解释的自动化程度、解决复杂地层和油藏条件下的应用问题等。
磁定位测井仪使用说明书及维修手册一、引言磁定位测井仪是一种用于地下油气资源勘探和开发的重要工具。
本使用说明书及维修手册旨在向用户提供详细的操作指南和维修技术支持,以确保磁定位测井仪在使用过程中的准确性和稳定性。
二、设备概述1. 磁定位测井仪是一种电子设备,可测量地下油气矿藏的磁场特性和地质构造情况,以辅助勘探和开发工作。
2. 磁定位测井仪由主机、电源管理系统、记录检测系统、磁传感器、通信模块等组成。
3. 主机上配备了人机界面,可通过触摸屏或按键进行操作。
4. 磁定位测井仪依靠电池供电,可通过电源管理系统实现电量监控和自动充电。
三、安全操作注意事项1. 在操作磁定位测井仪之前,请仔细阅读本手册并确保操作人员已经接受相关培训。
2. 严禁在爆炸性环境中使用磁定位测井仪。
3. 使用过程中请勿撞击和摔落磁定位测井仪,以免损坏设备。
4. 使用过程中请避免将磁定位测井仪接近强磁场或高温环境。
5. 如发现磁定位测井仪工作异常或漏电现象,应立即停止使用并联系维修部门或厂家进行维修。
四、操作说明1. 准备工作(1)确保磁定位测井仪的电量充足。
如电量不足,请使用配套的充电器进行充电。
(2)根据实际需求选择合适的磁传感器,并确保其正确安装在测井现场位置。
2. 开机与关机(1)长按电源键2秒以上,即可开启磁定位测井仪。
(2)长按电源键2秒以上,再次开启设置关机操作界面,选择关机选项即可关机。
3. 设置参数(1)在主界面点击“设置”按钮,进入参数设置界面。
(2)根据实际需要设置磁场范围、测量频率等参数,并点击“确认”按钮保存设置。
4. 进行测量(1)将磁定位测井仪按照测井要求放置在测井现场位置。
(2)点击主界面上的“开始测量”按钮,开始进行自动测量。
(3)测量完毕后,磁定位测井仪将自动显示测量结果,并可以导出数据报告。
5. 数据分析(1)点击主界面上的“数据分析”按钮,进入数据分析界面。
(2)利用数据分析工具,进行磁场特性和地质构造的分析和解释。
灰色模型的预测准确度有很大提高,特别是对2年后数据的预测,相对误差降低了将近一半;改进前对未来5年负荷预测的平均相对误差为6.94%,改进后模型预测的平均相对误差为3.90%,误差率降低了3.04%;以上数据都表明本文对原始灰色模型的改进是有意义的,能取得比较好的效果。
4总结与展望随着电力改革的深入,电网建设的滞后性已成为制约经济社会发展的瓶颈,电网规划和电网建设成为今后电力企业工作的重心,这也决定了电力负荷的中长期预测的重要性。
电力负荷的中长期预测是电网运行的经济性、安全性和可靠性的保证。
本文主要用指数平均法和对初值的改进对原始灰色GM(1,1)模型进行了改进,通过用1999-2005年的我国年度电力消费量预测2006-2010年的年度电力消费量,并且与实际值进行对比,证明了对模型改进的有效性。
由本文中的预测结果可以看出,在进行电力负荷年度预测是,对前两年的预测精度是很高的,而对三年后的数据的预测就出现了较大的相对误差,而进行电网规划时有时需要对5年,10年后的负荷进行预测,因此本文的模型出现了很大的局限性,还需要对初始序列,初值,以至于模型本身进行进一步的改进才能更好的对长期负荷进行预测,对电力规划提供指导。
参考文献:[1]牛东晓.电力负荷预测技术及其应用[M].北京:中国电力出版社,1998.[2]牛东晓.具有二重趋势性的季节型电力负荷预测组合优化灰色神经网络模型[J].中国电机工程学报,2002,22(1):29-32.[3]黄元生,王玉玮.基于线性回归方法的我国电力市场短期用电需求预测分析[J].价值工程,2011(11):17-18.[4]Contreras J,Espinola R,Nogales F J,et al.ARIMA models to predict next-day electricity prices[J].IEEE Trans on Power Systems,2003,18(3):1014-1020.[5]肖新平,宋中民,李峰.灰技术基础及其应用[M].科学出版社,2005.[6]邓聚龙.灰色系统基本方法(第2版)[M].华中科技大学出版社,2005:2-12.[7]Che —Chiang Hsu ,Chia -Yon CHEN.Applications of improved grey prediction model for power demand forecasting [J].Energy Conversion and management ,2003(44):55-57.[8]刘洪涛,肖广明,刘俊涛.基于粒子群优化灰色模型的电力系统负荷预测[J].东北电力大学学报,2009(2):69-72.0引言大庆油田开发建设即将进入55个年头,继续实现稳产目标,开展精细分层注水,有效开发薄、差油层和厚油层内剩余油显得尤为重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