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师大版小学三年级数 (1)
- 格式:pdf
- 大小:437.27 KB
- 文档页数:4
三年级上册数学教案-第一单元-北师大版教学目标1.认识整数的概念,理解正整数、负整数及其相对概念;2.能够在数轴上画出正整数、负整数,以及0;3.能够将整数和其相反数对应起来;4.能够比较两个整数大小,口头表述整数大小关系教学重难点教学重点•正整数、负整数及其相对概念;•整数在数轴上的表示和相反数;•整数大小的比较。
教学难点•理解整数加减法的概念;•理解数轴的使用、起点、正负方向的确定等。
教学内容教材内容本单元包含第1-4课。
第1课认识整数第2课整数的概念第3课数轴第4课整数的相反数授课安排第一课•【导入】通过抽奖、游戏或者讲故事等方式激发学生的兴趣;•【引出】先从生活中的例子入手,如温度升高、降雨量等,引出整数的概念;•【整合】针对学生的理解程度,慢慢引出正整数、负整数的概念。
第二课•【引入】以及复习前一节课的内容;•【呈现】通过具体的数轴示例,让学生了解数轴的概念和基本表示方法;•【训练】通过练习题,让学生掌握数轴上整数的表示方法。
第三课•【复习】前两节课的内容,并进行简单的测试;•【呈现】再次介绍正、负数的概念,并结合数轴上的表示方法;•【训练】通过各种练习形式,帮助学生认识、理解、掌握数轴的使用方法。
第四课•【复习】前三节课的内容;•【呈现】介绍整数的相反数的概念和基本表示方法;•【训练】通过具体的例子和练习题,让学生掌握整数相反数的对应关系。
教学方法•桥式教学法;•任务教学法;•合作学习法;教学工具•网络教学互动课件;•数学实验室设备;•教学图像展示;教学评估•课堂练习;•课后作业;•同桌互评;教学反思为了提高学生的兴趣和参与度,课堂中可以多运用学生喜闻乐见的游戏、抽奖、操作实践等方式。
同时,在教学过程中,需要充分了解学生的学情和接受程度,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灵活调整授课方式和教学内容,提高教学质量,让每一个学生都能够理解、掌握、应用所学的知识。
三年级上册北师大数学
北师大数学是三年级上册的教材,它是一本很好的数学课本。
在这本书里,我们学习了很多有趣和有用的数学知识。
在第一单元中,我们学习了数的认识和比较大小。
我们学会了数字0到9,知道了它们之间的顺序。
我们还学会了用画图和顺序排列来比较数字的大小,这个知识对我们以后学习数学非常重要。
在第二单元中,我们学习了简单的加法。
我们通过使用我们的手指和小石子来解决一些简单的加法问题。
我们还学会了一些加法的技巧,例如用补数法和进位法来计算。
通过练习,我们的加法能力得到了提高。
在第三单元中,我们学习了简单的减法。
我们使用了和加法一样的方法来解决减法问题,只是我们要借位。
我们练习了很多次减法运算,使我们的计算能力逐渐提高。
在第四单元中,我们学习了简单的乘法。
我们通过画图和分组来解决乘法问题。
我们还学会了一些乘法口诀,这对我们记忆乘法表非常有帮助。
在第五单元中,我们学习了简单的除法。
我们使用了和乘法一样的方法来解决除法问题,只是我们要找到整除的答案。
我们练习了很多次除法运算,现在我们对除法有了更好的理解。
除了这些基本的运算,北师大数学还教我们一些有趣的算术问题和逻辑思维题。
这些问题可以帮助我们锻炼我们的数学思维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我喜欢北师大数学,因为它很有趣而且易于理解。
老师们也总是鼓励我们多多练习,这样我们在数学方面的能力才会更强。
我相信通过学习北师大数学,我会在数学上取得更好的成绩!。
三年级下册数学教案-1.3 商是几位数(被除数中没有0)|
北师大版
教学目标
1.理解商的含义。
2.能够知道商是整数、一位数、两位数和三位数以内的多位数。
3.认识被除数中没有0的除法。
教学重点
1.商是几位数。
2.被除数中没有0的除法。
教学难点
1.能够知道商是多位数。
2.能够正确使用被除数中没有0的除法。
教学内容及步骤
Step1 引入新知识
1.老师问学生是否学过除法,如何求商?
2.引导学生理解商的含义。
Step2 商是几位数
1.老师引导学生对商的位数进行归纳总结,如何确定商的位数。
2.在黑板上写出一些被除数和除数,让学生试着求商,通过多种练习来让学生了解商可能是一位数、两位数和三位数以内的多位数。
Step3 被除数中没有0的除法
1.引导学生了解被除数中不能为0,让学生自己发现被除数中有0会怎样。
2.在黑板上写出一些被除数和除数,让学生计算商,并发现其中的规律与特点。
3.通过多项练习,加深学生对此知识点的认识与掌握。
Step4 总结
1.让学生自己总结本节课学到的知识点。
2.回答学生们对除法的疑问。
小结
本节课主要讲解商是几位数和被除数中没有0的除法,通过引导学生了解商的位数的确定方式以及对被除数中没有0的除法的掌握,让学生在日后更有效地掌握和运用数学知识。
(北师大版)小学三年级数学上册全册各单元重要知识点梳理详解汇总第一单元混合运算1、加法、减法、乘法和除法统称四则运算。
2、在没有括号的算式里,如果只有加、减法或者只有乘、除法,都要从左往右按顺序计算。
3、在没有括号的算式里,有乘、除法和加、减法、要先算乘除法,再算加减法。
4、算式有括号、要先算括号里面的,再算括号外面的:括号里面的算式计算顺序遵循以上的计算顺序。
关于“0”的运算1、“0”不能做除数:字母表示:a÷0错误2、一个数加上0还得原数;字母表示:a+0=a3、一个数减去0还得原数:字母表示:a-0=a4、被减数等于减数、差是0:字母表示: a-a=05、一个数和0相乘.仍得0:字母表示:a×0=06、0除以任何非0的数.还得0;字母表示:0÷a(a≠0)=07、0÷0得不到固定的商;5÷0得不到商。
第二单元观察物体1.四边形特征正方形四条边都相等,两组对边分别平行四个角都是直角长方形对边相等,两组对边分别平行四个角都是直角平行四边形对边相等,两组对边分别平行两组对角分别相等梯形只有一组对边平行等腰梯形同底上的两个角相等2.生活中的简单物体观察总结:同一个物体从不同的角度看会有不同的形状。
3.总结:同一立体图形从不同角度观察会有不同的形状。
第三单元加与减1、在计算脱式计算连加时,按从左到右的顺序,先把前两个数相加,再加第三个数,也可以把三个数直接用一个竖式计算,相同数位对齐,从个位加起,哪一位上的数字满几十就要向前一位进几.不要认为满十进一。
2、在计算三个三位数连加时,如果哪两个数相加能凑成整百,整千数,就先将这两个数相加,再加另外那个数。
3.用脱式计算连减时,按从左到右的顺序,先把前两个数相减,再减第三个数。
也可以先把后两个数相加,写在小括号里面,再用第一个数减去这两个数的和。
4.如果哪两个数相加能凑成整百,整千数,就先将这两个数相加,再加另外那个数。
北师大版三年级数学上册第一单元教案第1单元教学目标第一单元乘除法1.通过数一数等活动,初步感受乘法与生活的密切联系,结合具体情境理解乘法的意义,初步体会乘法和加法之间的联系与区别。
2.从生活情境中发现并提出可以用乘法解决的问题,初步形成从数学的角度观察周围事物的意识,初步学会解决简单的乘法问题。
3.能根据具体情境列出乘法算式,能根据加法算式列出乘法算式,知道乘法算式中各部分的名称。
单元教材分析:本单元主要学习口算乘除法,为第四单元、第六单元学习笔算乘除法打基础。
本单元分成两个部分:第一部分是学习整十、整百、整千数乘一位数及两位数乘一位数(积在百以内)的口算,这些内容的学习安排在“小树有多少棵”和“需要多少钱”两个情境活动之中;第二部分是学习整十、整百、整千数除以一位数及两位数除以一位数的口算,这些内容的学习安排在“参观科技馆”和“植树”两个情境活动之中。
本单元是在学生掌握了表内乘除法的基础上展开教学的,它是学习多位数乘除法的基础。
教材通过“小树有多少棵”,启发学生根据情境提出问题、解决问题,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探索整十、整百、整千数乘一位数的口算方法;通过“需要多少钱”这一情境,引导学生探索两位数乘一位数(积在百以内)的口算方法;通过“参观科技馆”这一情境,引导学生探索整十、整百、整千数除以一位数的口算方法;通过“植树”这一情境,引导学生探索两位数除以一位数的口算方法。
题目小树有多少棵备课人教学目标1.结合具体情境,体会乘除法与实际生活的密切联系,感受数学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
2.探索整十、整百、整千数乘一位数及两位数乘一位数(积在百以内)的口算方法,探索整十、整百、整千数除以一位数及两位数除以一位数的口算方法,体验算法的多样化,并能正确地进行计算。
3.经历从实际情境中提出问题、解决问题的过程,发展用乘除法知识解决简单实际问题的能力。
4.能结合具体情境,发展估算的意识和能力。
教学重难点整十、整百、整千数除以一位数及两位数除以一位数的口算方法,体验算法的多样化,教学准备卡片、课件课时安排1教学过程教学过程:(一)创设情境,提出问题1.教师利用多媒体出示教学情境图,引导学生观察。
万以内的加法和减法(一)教学目标:1、学会口算两位数、笔算几百几十加减几百几十的计算方法,并能解释其算理。
2、能选择合理的计算方法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
教学重难点分析:1、能选择合理的计算方法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
知识点梳理:1、退位减法的竖式中,0上有退位点看作9减。
2、笔算加减法时要注意:(1)相同数位要对齐;(2)哪一位上的数相加满十,就要向前一位进1;哪一位上的数不够减,就要向前一位退1。
3、生活中经常要用到估算,由估算可以迅速地得出大致结果。
估算就是把要算的数成与其最接近的整十、整百的数,然后进行口算。
课前热身:1、直接写出得数。
60-24= 23+68= 76-25-26=18+15+25= 70-68+21=知识点一:两位数加、减两位数的口算方法【例1】红萝卜42个白萝卜28个一共有多少个萝卜?小结:口算两位数加两位数的方法是:先用一个两位数加另一个两位数的整十数,再加个位数;也可以先用整十数加整十数,用个位数加个位数,再把两次所提的和相加;还可以依照笔算的方法,在头脑中想竖式,心算出得数。
【例2】一辆玩具车比一辆玩具飞机便宜多少钱?小结:口算两位数减两位数的方法是:先用整十数减整十数,用个位数减个位数,再把两次所得的差相加;也可以先用一个两位数减另一个两位的整十数,再用所得的差减个位数;还可以在头脑中想竖式,心算出得数。
【随堂练习】1、直接写出得数72+18= 43-37= 15+28= 60-47=34+57= 85-49= 76-48= 47+33=2、开火车。
3、(1)买一双鞋和一对袜子一共需要多少元?(2)一双鞋比一双袜子贵多少元?知识点二:几百几十加、减几百几十的计算方法【例1】计算:520+370= 180+340=860—170= 500—350=【例2】(1)买两套衣服一共要多少元?(2)一套棉袄比一套运动服贵多少元?小结:1、口算几百几十加几百几十时,把几百几十看作几十几个十,转化为两位数加两位数来计算;笔算几百几十加几百几十时,要注意将相同数位对齐,从个位加起,哪一位上的数相加满十就向前一位进1.2、口算几百几十减几百几十时,把几百几十看作几十几个十,转化为两位数减两位数来计算;笔算几百几十减几百几十时,要注意将相同数位对齐,从个位减去上,哪一位上的数不够减就从前一位退1,在本位上加10后再减。
北师大版小学数学三年级上册时间与数学(一)练习卷1.小明是一名三年级的小学生,爸爸是一位飞机驾驶员,妈妈是一位医生.从12月1,爸爸每工作2天休息1天,妈妈每工作1天休息1天.2010年12月:(1)这个月里哪些天是爸爸和小明共同的休息日?(2)这个月里哪些天是妈妈和小明共同的休息日?(3)这个月里哪些天是父母共同的休息日?(4)这个月里哪些天是全家共同的休息日?2.飞飞父亲工作的休息日刚好是8月份中3的倍数的日期;飞飞母亲工作的休息日刚好是8月份中4的倍数的日期.请用△标出飞飞父亲的休息日,用○标出飞飞母亲的休息日,然后写出飞飞父亲与母亲的共同休息日3.张明的父亲是一名工人,每工作4天后休息1天,张明的母亲每工作2天后休息1天.从9月1日开始算起,请用○标出父亲的休息日,用△标出母亲的休息日.分别写出张明的父母亲9月份全部的休息日。
父亲休息日( )母亲休息日( )3号、6号、9号、12号、15号、18号、21号、24号、27号、30号(2)哪几天张明的父母会同时在家休息?(3)张明周六、周日休息,请用“√“标出张明的休息日.(4)哪几天张明能和母亲同时休息?4.小丽的爸爸、妈妈在不同的公司上班,爸爸每4天中有一个休息日,妈妈每3天中就有一个休息日。
6月1日,他们同时休息,那么下一次他们同时休息是6月()日。
5.小巧的爸爸是糕点师,妈妈是厨师。
(1)1月3日爸爸、妈妈都休息,那么1月份爸爸和妈妈还有哪天是同时休息日?(2)2月份,爸爸和妈妈的休息日是哪几天?6.张叔叔每工作4天后休息一天,王阿姨每工作3天休息一天.从2010年1月2日起他们开始上班,则他们1月份共同的休息日有多少天?7.师徒两人早上8时开始做零件,师傅每5分钟做—个,徒弟每10分钟做一个,做完10个零件休息,师徒同时做好的零件有几次?在下表时间下面画“*”。
师傅做零件的时间。
8.爸爸和妈妈都不是按双休日休息,爸爸每工作3天轮休1天,妈妈每工作4天轮休1天,3月5日爸爸和妈妈同时休息。
第一单元乘除法第1课时:小树有多少棵教学内容教学内容:P2 P3教学目标1、探索并掌握整十、整百、整千数乘一位数的口算方法,并能正确地进行计算。
2、结合具体情境,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培养学生提出问题解决问题的意识和能力。
教学重点探索并掌握整十、整百、整千数乘一位数的口算方法,并能正确地进行计算。
教学难点结合具体情境,培养学生提出问题和解决问题的意识和能力。
教学关键创设植树情境,导出有多少棵小树的主题上来,引导学生讨论、研究整十数乘一位数的计算方法,并在研讨解决实际问题的过程中,有意培养学生提出问题和解决问题的意识与能力,在此基础上学习整百数乘一位数的计算方法。
教具学具课件、学生准备小棒教学过程二次备课一、复习:口算二、情境引入同学们,今天是开学的第一天,大家一进校园就会看到花坛里盛开着美丽的鲜花,它在装点着我们美丽的校园,这么美的环境大家喜不喜欢。
(喜欢)要有美丽的环境,就需要花草树木。
三、探索新知:出示课件,大家看一看,这里有什么?1、仔细观察并说出图意。
2、谁能根据这幅图提出问题?3、试着解决所提问题。
引出:20×3=4、讨论算法。
①用加法算:20+20+20=60(棵)②用乘法算:20×3=60(棵)教师重点引导学生理解“20×3”的口算过程2×3=6,20×3=60•••••5、教师提出问题:4捆一共多少棵?5捆呢?学生先独立思考,然后自已完成,最后与同伴交流。
四、拓展应用:1、5 ×4 6×7 30×2 50×4 6×70 300×2 500×4 6×700你发现了什么?2、P3第3题香蕉每堆200根,小象每天吃60根,大象每天要吃90根。
⑴、3头小象吃一堆香蕉,够1天吃吗?⑵、1头大象一个星期要吃多少根香蕉?⑶、你还能提吃哪些数学问题?五、小结在这节课中,我们学习了什么新知识?应该用什么方法计算比较简便?六、作业:课本第2页3题、3页1、2题小树有多少棵?20+20+20=60 20×3=60(2×3=6)第2课时:需要多少钱?教学内容教学内容:P4 P51、探索掌握两位数乘一位数口算方法,经历多种算法交流的过程,并能正确地计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