渗流固结沉降
- 格式:ppt
- 大小:2.08 MB
- 文档页数:72
填空、选择、判断颗粒级配曲线的用途:1)由曲线的坡度可判断土的均匀程度,确定其不均匀程度:曲线平缓——级配良好;曲线较陡——级配不良。
小于某粒径的土粒含量为10%时相应的粒径,称为有效粒径;小于某粒径的土粒含量为60%时相应的粒径,称为限制粒径。
不均匀系数反映大小不同粒组的分布情况。
Cu愈大,土粒粒径分布愈广,表示愈不均匀,土愈易于压实。
Cu愈小,土粒粒径分布愈窄,表示愈均匀,土愈不易压实。
工程上Cu<5的土为均匀土(级配不良土);Cu>10的土为不均匀土(级配良好的土)。
Cc值为1~3的土级配良好,小于1或大于3时级配不良。
砾类土和砂类土同时满足Cu ≥5和Cc=1~3两个条件时,为级配良好的砂和砾。
不能同时满足上述条件的土,为级配不良的土。
土中水分为结合水和自由水两大类:1、结合水:(1)强结合水(2)弱结合水2、自由水:(1)重力水 (2)毛细水毛细压力能使潮湿砂土开挖一定高度,但失水干燥后就会松散坍塌。
土的结构分为单粒结构、蜂窝结构和絮状结构三种基本类型。
密实的单粒结构的土较稳定,力学性能好,是良好的天然地基;蜂窝和絮状结构的土强度低、压缩性高,不可作为天然地基。
土的构造最主要特征就是成层的层理构造和具有裂隙的裂隙构造。
土工试验(试验方法)1、烘干法:测含水率(当前的含水率)2、环刀法、灌砂法:测密度3、比重瓶法:测土粒比重4、筛分法、密度计法:颗粒分析试验5、平衡锥式液限仪法、液塑限联合测定仪法:测界限含水率(液限、塑限)6、击实试验:测最优含水率7、渗透试验:测渗透系数8、固结试验:测土体固结性能(压缩、固结)(有侧限抗压强度)(压缩系数、压缩模量)9、直接剪切试验:测抗剪强度(黏聚力、内摩擦角)10、三轴剪切(三轴压缩)试验:测抗剪强度(黏聚力、内摩擦角)土粒相对密度比重(ds 或Gs):土粒质量与同体积(4°C) 纯水的质量之比。
土的天然含水率(w):土中水的质量与土粒质量之比。
理正软土地基堤坝设计软件计算项目:简单软土地基堤坝设计 1计算时间: 2014-08-17 10:01:01 星期日============================================================================原始条件:计算目标: 只计算稳定堤坝设计高度: 10.000(m)堤坝设计顶宽: 4.000(m)竣工后左侧工作水位高: 9.000(m)竣工后右侧工作水位高: 0.000(m)竣工后经过 2.000 个月注水到工作水位堤坝左侧坡面线段数: 1坡面线号水平投影(m) 竖直投影(m)1 20.000 10.000堤坝右侧坡面线段数: 1坡面线号水平投影(m) 竖直投影(m)1 20.000 10.000工后沉降基准期结束时间: 2(月) 荷载施加级数: 1序号起始时间 (月) 终止时间(月) 填土高度(m) 是否作稳定计算1 0.000 6.000 10.000 否堤坝土层数: 1 超载个数: 1层号层厚度(m) 重度(kN/m3) 饱和重度(kN/m3) 内聚力(kPa) 内摩擦角(度) 水下内聚力(kPa) 水下内摩擦角(度)1 10.000 14.000 18.500 25.000 20.000 20.000 15.000超载号定位距离(m) 分布宽度(m) 超载值(kPa) 沉降计算是否考虑稳定计算是否考虑1 4.000 12.000 80.000 否是地基土层数: 1 地下水埋深: 1.000(m)层号土层厚度重度饱和重度地基承载力快剪C 快剪Φ 固结快剪竖向固结系水平固结系排水层(m) (kN/m3) (kN/m3) (kPa) (kPa) (度) Φ(度) 数(cm2/s) 数(cm2/s)1 1.000 25.000 25.000 2000.000 500.000 30.000 30.000 0.00150 0.00150 否层号 e( 0) e( 50) e(100) e(200) e(300) e(400) e(500) e(600) e(800)1 0.721 0.676 0.636 0.602 0.587 0.577 0.573 0.570 0.570承载力计算参数:承载力验算公式: p ≤γR[fa]验算点距离中线距离: 0.000(m)承载力抗力系数γR: 1.00承载力修正公式: [fa] = [fa0] + γ2(h-h0)基准深度h0: 0.000(m)固结度计算参数:地基土层底面: 不是排水层固结度计算采用方法: 微分方程数值解法多级加荷固结度修正时的荷载增量定义为"填土高*容重"填土-时间-固结度输出位置距离中线距离: 0.000(m)填土-时间-固结度输出位置深度: 0.000(m)沉降计算参数:地基总沉降计算方法: 经验系数法主固结沉降计算方法: e-p曲线法沉降计算不考虑超载沉降修正系数: 1.200沉降计算的分层厚度: 0.500(m)分层沉降输出点距中线距离: 0.000(m)压缩层厚度判断应力比 = 15.000%基底压力计算方法:按多层土实际容重计算计算时不考虑弥补地基沉降引起的堤坝增高量工后基准期起算时间: 最后一级加载(堤坝施工)结束时稳定计算参数:稳定计算方法: 有效固结应力法加载与堤坝竣工的间隔时间(月): 1稳定计算不考虑地震力稳定计算目标: 自动搜索最危险滑裂面条分法的土条宽度: 1.000(m)搜索时的圆心步长: 1.000(m)搜索时的半径步长: 0.500(m)============================================================================稳定计算(1) 第1级加荷,从0.0~6.0月,堤坝设计高度10.000(m), 堤坝计算高度(不考虑沉降影响)10.000(m),加载结束时稳定结果用户不要求作稳定计算(2) 在8.0月堤坝注水到工作水位,堤坝设计高度10.000(m), 此时稳定结果土条起始x 土条面土条自条上荷总重αi Sinαi Cosαi Cqi Φqi 下滑力抗滑力抗滑力编号 (m) 积(m2) 重(kN) 重(kN) (kN) (度) (kPa) (度) (kN) WiCosαitgΦq CiLi-----------------------------------------------------------------------------------------------------------1 2.17 0.38 3.24 0.00 3.24 -16.75 -0.29 0.96 20.00 15.00-2.03 0.83 20.372 3.15 1.12 9.51 0.00 9.51 -14.12 -0.24 0.97 20.00 15.00-5.05 2.47 20.123 4.12 1.81 15.40 0.00 15.40 -11.51 -0.20 0.98 20.00 15.00-6.69 4.04 19.914 5.10 2.46 20.90 0.00 20.90 -8.93 -0.16 0.99 20.00 15.00-7.06 5.53 19.755 6.07 3.06 26.03 0.00 26.03 -6.36 -0.11 0.99 20.00 15.00-6.28 6.93 19.636 7.05 3.62 30.79 0.00 30.79 -3.81 -0.07 1.00 20.00 15.00-4.46 8.23 19.557 8.02 4.14 35.19 0.00 35.19 -1.27 -0.02 1.00 20.00 15.00-1.70 9.43 19.518 9.00 4.74 40.28 0.00 40.28 1.30 0.02 1.00 20.00 15.001.99 10.79 20.019 10.00 5.19 44.14 0.00 44.14 3.91 0.07 1.00 20.00 15.006.55 11.80 20.0510 11.00 5.60 47.61 0.00 47.61 6.53 0.11 0.99 20.00 15.0011.78 12.68 20.1311 12.00 5.96 50.69 0.00 50.69 9.16 0.16 0.99 20.00 15.0017.56 13.41 20.2612 13.00 6.28 53.37 0.00 53.37 11.81 0.20 0.98 20.00 15.0023.77 14.00 20.4313 14.00 6.54 55.63 0.00 55.63 14.48 0.25 0.97 20.00 15.0030.28 14.43 20.6614 15.00 6.76 57.47 0.00 57.47 17.19 0.30 0.96 20.00 15.0036.97 14.71 20.9415 16.00 6.93 58.86 0.00 58.86 19.94 0.34 0.94 20.00 15.0043.69 14.83 21.2816 17.00 7.03 59.79 0.00 59.79 22.74 0.39 0.92 20.00 15.0050.29 14.78 21.6917 18.00 4.72 40.78 0.00 40.78 25.11 0.42 0.91 20.00 15.0036.86 9.89 14.7318 18.67 4.73 42.09 0.00 42.09 27.04 0.45 0.89 20.00 15.0039.06 10.04 14.9719 19.33 4.71 43.67 0.00 43.67 29.01 0.48 0.87 20.00 15.0040.86 10.23 15.2520 20.00 6.33 63.69 0.00 63.69 31.43 0.52 0.85 20.00 15.0056.89 14.56 21.9421 20.94 5.77 65.49 0.00 65.49 34.33 0.56 0.83 20.00 15.0052.56 14.49 22.6722 21.87 5.13 66.72 0.00 66.72 37.34 0.61 0.80 20.00 15.0046.14 14.21 23.5523 22.81 2.91 40.70 0.00 40.70 39.89 0.64 0.77 25.00 20.0026.10 11.37 19.4224 23.40 2.60 36.39 0.00 36.39 41.94 0.67 0.74 25.00 20.0024.32 9.85 20.0325 24.00 3.35 46.85 80.00 126.85 44.82 0.70 0.71 25.00 20.00 89.42 32.75 35.2526 25.00 1.78 24.94 80.00 104.94 48.63 0.75 0.66 25.00 20.00 78.75 25.24 37.8327 26.00 0.26 3.68 43.60 47.28 51.75 0.79 0.62 25.00 20.00 37.13 10.65 22.01最不利滑动面:滑动圆心 = (9.000000,22.000000)(m)滑动半径 = 21.999712(m)滑动安全系数 = 2.163总的下滑力 = 413.411(kN)总的抗滑力 = 894.113(kN)土体部分下滑力 = 717.693(kN)土体部分抗滑力 = 894.113(kN)筋带的抗滑力 = 0.000(kN)地震作用下滑力 = 0.000(kN)坡外静水作用下滑力 = -304.282(kN)。
排水固结法排水固结法即指给地基预先施加荷载,为加速地基中水分的排出速率,同时在地基中设置竖向和横向的排水通道,使得土体中的孔隙水排出,逐渐固结,地基发生沉降,同时强度逐步提高的方法。
该法常用于解决软粘土地基的沉降和稳定问题,可使地基的沉降在加载预压期间基本完成或大部分完成,使建筑物在使用期间不致产生过大的沉降和沉降差。
同时,可增加地基土的抗剪强度,从而提高地基的承载力和稳定性。
实际上,排水固结法是由排水系统和加压系统两部分共同组合而成的。
排水系统是一种手段,如没有加压系统,孔隙中的水没有压力差就不会自然排出,地基也就得不到加固。
如果只增加固结压力,不缩短土层的排水距离,则不能在预压期间尽快地完成设计所要求的沉降量,强度不能及时提高,加载也不能顺利进行。
通过计算确定回填的堆载计划、地基处理分区和施工要求,既经济合理,又满足了施工工期的要求。
排水固结法作为处理软粘土地基的有效方法,在工程上得到广泛的应用。
采用排水固结法可同时解决沉降和稳定问题。
使地基的沉降在加载预压期间大部分或基本完成,建筑物在使用期间不致产生不利的沉降和沉降差,且加速地基土抗剪强度的增长,从而提高地基的承载力和稳定性。
排水固结法是由排水系统和加压系统两部分共同组合而成的。
设置排水系统主要在于改变地基原有的排水边界条件,增加孔隙水排出的通路,缩短排水途径,它由竖向的排水井和水平向的排水垫层构成。
由塑料芯板和滤膜外套组成的塑料排水板作为竖向排水通道在工程上的应用日益增加,塑料排水板可在工厂制作,运输方便,尤其适合象三门这样的缺乏砂源的地区使用,可同时节省投资。
加压系统,即是施加起固结作用的荷载,土中的孔隙水因产生压差而渗流使土固结。
排水系统是一种手段,如没有加压系统,孔隙中的水没有压力差,不会自然排出,地基也就得不到加固。
如果只施加固结压力,不缩短土层的排水距离,这不能在预压期间尽快地完成设计所要求的沉降量,土的强度不能及时提高,各级加载也就不能顺利进行。
工程地质及土力学常考名词解释,填空,简答,自考试题,计算题,复习题名词解释:1.基础: 设置于建筑物底部承受上部结构荷载并向地基传递压力的下部结构。
2.崩塌:陡峻斜坡上的某些大块岩块突然崩落或滑落,顺山坡猛烈地翻滚跳跃,岩块相互撞击破碎,最后堆积于坡脚,这一现象称为崩塌。
3.固结:土的骨架受压产生压缩变形,导致土孔隙中水产生渗流,孔隙中水随着时间的发展逐渐渗流排除,孔隙体积缩小,土体体积逐渐压缩,最后趋于稳定,这个过程常称为渗透固结、简称固结。
4.压缩变形:土体受外力作用后产生体积缩小称为压缩变形。
5.矿物的解理:矿物受到外力的作用,其内部质点间的连结力被破坏,沿一定方向形成一系列光滑的破裂面的性质,称为解理。
6.渗透性:土被水渗流通过的性能称为渗透性。
7.静止土压力:若挡土墙具有足够的刚度,且建立在坚实的地基上,墙体在墙后土体的推力作用下,不产生任何移动或转动,则墙后土体处于弹性平衡状态,这时,作用在墙背上的土压力称为静止土压力。
12。
风化作用:地壳表面的岩石由于风、电、雨和温度等大气应力以及生物活动等因素的影响发生破碎或成分变化的过程称为风化。
风化作用指的是岩石中发生物理和化学作用。
14。
渗流:土通过水中连续孔隙流动称为渗流。
15.流土:在渗流向上作用时,土体表面局部隆起或者土颗粒群同时发生悬浮和移动的现象。
16.土层:在图的形成过程中,有些残留在原地形成的残积层,有些经过风、水、冰川等的剥蚀、侵蚀、搬运,在某一适当的沉积环境下,按一定的沉积规律形成层状的沉积层,称为土层。
19.达西定律:在稳定流和层流的作用下,用粗颗粒土进行大量的渗透试验,测定水流通过土试样单位截面积的渗流量,获得渗流量与水力梯度的关系,从而得到渗流速度与水力梯度(或水头能量损失)和土的渗透性质的基本规律,即渗流基本规律——达西渗透定律。
20.砂土液化:无粘性土从固体状态转变成液体状态的现象。
22.滑坡:斜坡上的岩土体在重力作用下失去原有的稳定状态,沿斜坡内的某些滑动面(带)整体向下滑的现象. 25.土坡:土坡就是具有倾斜坡面的土体。
第四节 饱和粘性土地基沉降与时间的关系前面介绍的方法确定地基的沉降量,是指地基土在建筑荷载作用下到达压缩稳定后的沉降量,因而称为地基的最终沉降量。
然而,在工程实践中,常常需要预估建筑物完工及一般时间后的沉降量和到达某一沉降所需要的时间,这就要求解决沉降与时间的关系问题,下面简单介绍饱和土体依据渗流固结理论为基础解决地基沉降与时间的关系。
一、饱和土的有效应力原理用太沙基渗透固结模型很能说明问题。
当t =0时,u =σ,0='σ 当t ﹥0时,u +'=σσ,0≠'σ当t =∞时,σσ'=,u =0结论:u +'=σσ',饱和土的渗透固结过程就是孔隙水压力向有效力应力转化的过程。
在渗透固结过程中,伴随着孔隙水压力逐渐消散,有效应力在逐渐增长,土的体积也就逐渐减小,强度随着提高。
二、饱和土的渗流固结整个模型〔饱和土体〕⎪⎩⎪⎨⎧→→→土的渗透性活塞小孔的大小孔隙水水固体颗粒骨架弹簧三、太沙基一维渗流固结理论〔最简单的单向固结〕——1925年太沙基提出 一.基本假设:将固结理论模型用于反映饱和粘性土的实际固结问题,其基本假设如下: 1.土层是均质的,饱和水的2.在固结过程中,土粒和孔隙水是不可压缩的; 3.土层仅在竖向产生排水固结〔相当于有侧限条件〕; 4.土层的渗透系数k 和压缩系数a 为常数;5.土层的压缩速率取决于自由水的排出速率,水的渗出符合达西定律; 6.外荷是一次瞬时施加的,且沿深度z 为均匀分布。
二.固结微分方程式的建立在饱和土体渗透固结过程中,土层内任一点的孔隙水应力),(t z u 所满足的微分方程式称为固结微分方程式。
在粘性土层中距顶面z 处取一微分单元,长度为dz ,土体初始孔隙比为e 1,设在固结过程中的某一时刻t ,从单元顶面流出的流量为q +dz zq∂∂则从底面流入的流量将为q 。
于是,在dt 时间内,微分单元被挤出的孔隙水量为:dzdt zqdt q dz z q q dQ )(])[(∂∂=-∂∂+= 设渗透固结过程中时间t 的孔隙比为e t , 孔隙体积为:dz e e V tv 11+=在dt 时间内,微分单元的孔隙体积的变化量为:dzdte e dt dz e et dt t V dV ttt v v ∂∂+=+∂∂=∂∂=1111)1(由于土体中土粒,水是不可压缩的,故此时间内流经微分单元的水量变化应该等于微分单元孔隙体积的变化量,即:v dV dQ = 或 dzdt t e e dzdt z q t∂∂+=∂∂111)(即:te e z q t∂∂+=∂∂111 根据渗流满足达西定律的假设zu r k z h kki VA q w ∂∂=∂∂=== 式中:A 为微分单元在渗流方向上的载面积,A =1;i :为水头梯度,zhi ∂∂=其中h 为侧压管水头高度 μ:为孔隙水压力, 0h r u w = 根据压缩曲线和有效应力原理,dpde a -= 而u p u z -=-=σσ' 所以:tua t e t ∂∂=∂∂ 并令w ar e k Cv )1(1+=则得t uzu Cv ∂∂=∂∂22此式即为饱和土体单向渗透固结微分方程式 。
填空、选择、判断颗粒级配曲线的用途:1)由曲线的坡度可判断土的均匀程度,确定其不均匀程度:曲线平缓——级配良好;曲线较陡——级配不良。
小于某粒径的土粒含量为10%时相应的粒径,称为有效粒径;小于某粒径的土粒含量为60%时相应的粒径,称为限制粒径。
不均匀系数反映大小不同粒组的分布情况。
Cu愈大,土粒粒径分布愈广,表示愈不均匀,土愈易于压实。
Cu愈小,土粒粒径分布愈窄,表示愈均匀,土愈不易压实。
工程上Cu<5的土为均匀土(级配不良土);Cu>10的土为不均匀土(级配良好的土)。
Cc值为1~3的土级配良好,小于1或大于3时级配不良。
砾类土和砂类土同时满足Cu ≥5和Cc=1~3两个条件时,为级配良好的砂和砾。
不能同时满足上述条件的土,为级配不良的土。
土中水分为结合水和自由水两大类:1、结合水:(1)强结合水(2)弱结合水2、自由水:(1)重力水 (2)毛细水毛细压力能使潮湿砂土开挖一定高度,但失水干燥后就会松散坍塌。
土的结构分为单粒结构、蜂窝结构和絮状结构三种基本类型。
密实的单粒结构的土较稳定,力学性能好,是良好的天然地基;蜂窝和絮状结构的土强度低、压缩性高,不可作为天然地基。
土的构造最主要特征就是成层的层理构造和具有裂隙的裂隙构造。
土工试验(试验方法)1、烘干法:测含水率(当前的含水率)2、环刀法、灌砂法:测密度3、比重瓶法:测土粒比重4、筛分法、密度计法:颗粒分析试验5、平衡锥式液限仪法、液塑限联合测定仪法:测界限含水率(液限、塑限)6、击实试验:测最优含水率7、渗透试验:测渗透系数8、固结试验:测土体固结性能(压缩、固结)(有侧限抗压强度)(压缩系数、压缩模量)9、直接剪切试验:测抗剪强度(黏聚力、内摩擦角)10、三轴剪切(三轴压缩)试验:测抗剪强度(黏聚力、内摩擦角)土粒相对密度比重(ds 或Gs):土粒质量与同体积(4°C) 纯水的质量之比。
土的天然含水率(w):土中水的质量与土粒质量之比。
第二章排水固结法2.1概述软粘土地基:含水量大、透水性差,强度低,高压缩性;沉降变形大,持续时间较长;地基承载力和稳定性均难以满足工程要求,需要采取某种工程措施。
排水固结法是处理软粘土地基最基本有效方法之一。
该方法先在地基中设置砂井等竖向排水体系,对场地先行加载预压、或利用建筑物自重分级逐渐加载,使土体在孔隙水的排出过程中逐渐固结。
排水固结法可以有效地解决两方面问题:(1)沉降变形问题。
地基沉降在加载预压期间大部或基本完成,建筑物使用期不致产生过大的基础沉降变形;(2)稳定性问题。
地基土的抗剪强度加速增长,从而有效地提高地基士的承载力和稳定性。
排水固结法:(1)排水系统:竖向排水体—普通砂井袋装砂井塑料排水板水平排水体—砂垫层(2)加压系统:堆载法真空法降低地下水位法电渗法联合法2.2基本原理2.2.1 地基排水固结的基本原理饱和软粘土地基在荷载作用下,随着孔隙中的水被慢慢挤出:(1)孔隙体积逐渐减小,地基发生固结变形;(2)超孔隙水压力逐渐消散,有效应力逐渐增高,地基土的强度逐步增长。
图2-1表明,当地基土的天然周结压力为σ0′时,其孔隙比为e0,在e~σ′坐标上其相应点为 a 点。
当压力增加△σ′,固结终止时变为 c 点,孔隙比减小△e,曲线abc称为压缩曲线。
与此同时,抗剪强度与固结压力成正比由 a 点提高到 c 点。
由此可见,地基士受压固结时。
一方面孔隙比减小而产生压缩,另一方面抗剪强度得以提高。
如从c点卸除压力△σ′,则土体发生膨胀.图中 cef即为卸荷膨胀曲线;若从 f 点再加压△σ′,土体发生再压缩,沿虚线变化到 c′。
从其再压缩曲线fgc′可知,固结压力同样从σ0′增加△σ′,而孔隙比减小值为△e′,显然△e′≤△ e 。
图2-1 地基土的压密原理显然,如果在地基土层上先施加一个和上部结构荷载相同的压力进行预压,使土层固结(相当于压缩曲线 abc ),然后卸除荷载(相当于膨胀曲线 cef )再建造建筑物(相当于再压缩曲线 fgc ' ),此时建筑物所引起的沉降即可大为减小。
1、粒度:土粒的大小2、粒组:一定粒度范围的土粒3、颗粒级配:粒组相对含量,即各粒组质量占土粒总质量百分比4、粒径累计曲线:横坐标为粒径对数坐标,纵坐标为小于或大于某一粒径土重(累计百分比)含量。
5、限制,中值,有效粒径:小于某粒径累计百分比的60,30,10%6、不均匀系数:粒组分布情况,反应土粒均匀程度7、结合水:受电分子引力影响吸附在土粒表面的自由水8、强结合水:紧靠在土粒表面的结合水膜;弱结合水:紧靠在强结合水外围的结合水膜9、自由水:存在于电分子引力范围以外的水10、重力水:地下水位以下的透水层中的地下水11、毛细水:在地下水位上,受水与空气交界面表面张力的自由水12、毛细压力:由于弯液面张力与土粒表面的侵润作用,使毛细弯液面切线反向产生使土粒挤紧的力13、比表面:单位体积颗粒总表面积14、土的结构:土粒单元体大小,矿物成分,形状,相互排列和连接关系,以及土中水的性质,空隙等因素形成的综合特征15、土的组构:同一土层中的物质和颗粒大小等相似的各部分之间的关系,表征土的层理,裂隙16、单粒,蜂窝,絮状:粗大颗粒形成,有稳定的空间位置,粉粒或细砂组成,引力大于重力,土粒停留在最初的接触点不在下沉,细小黏粒构成,能在土中长期悬浮第二章1、相对密度:土粒质量与4°时纯水质量之比2、含水量:水的质量与土质量之比3、密度:土体单位体积的质量4、干密度:土中固体颗粒部分质量5、饱和密度:充满水时的单位体积质量6、浮密度:地下水位以下土粒质量与同体积水质量只差7、重度:土的重力密度称为重度8、孔隙比:空隙体积与土粒体积比9、孔隙率:空隙体积与总体积之比10、饱和度:水体积与空隙体积之比11、可塑状态:粘性土在某含水量范围内,可由外力朔成任何形状而不发生裂纹,外力移去后任可保持既得形状,这种性能也叫可塑性12、液限:土由可朔状态到流动状态的界限含水量13、朔限:土由可朔状态到半固态的界限含水量14、缩限:土由半固态不断蒸发水分,体积不断缩小直到,体积不再缩小时的界限含水量15、朔性指数:液与朔差16、液性指数:天然含水量与朔限的差与朔性指数的比17、天然稠度:原状土样的液限和天然含水量的差与朔性指数的比18、土的灵敏度:原状土强度与重塑土强度之比19、触变性:粘性土强度随时间恢复的胶体化学性质1、渗透:液体从物质微孔中透过的性质2、渗透性:土具有被液体透过的性质3、渗流:液体在土孔隙或其他透水性介质中流动的问题称为渗流4、渗流力:渗流对土颗粒施加我作用力5、渗透变形:渗流力引起土颗粒或土体的移动6、层流::水的每个粒组沿着一定的路线移动,不与其他任何粒子路线相交7、渗透系数:反应土透水性的比例系数,单位水力梯度的渗流速度8、起始水力梯度:对于密实粘土,当水力梯度达到某一数值后,才发生渗透,将这一水力梯度称为起始水力梯度9、流砂:向上的渗流力克服了向下的重力,粒间有效应力为0时,颗粒发生悬浮,移动的现象称为流砂10、临界水力梯度:开始发生流砂现象的水力梯度11、管涌:在渗流作用下,较细的颗粒在较粗颗粒形成的空隙中移动,甚至流失,随着空隙的不断扩大,流速的不断加快,较粗的颗粒也开始被水流带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