陆俭明面向对外汉语教学的汉语语法教学与研究第一集
- 格式:ppt
- 大小:53.00 KB
- 文档页数:10
语言教学与研究2016年第1期(总第177期)从语言信息结构视角重新认识“把”字句*陆俭明提要 本文首先指出目前“把”字句教学之不足,由此提出从语言信息结构视角重新认识“把”字句的新思路。
文章对语言信息结构作了简要介绍,并提出了汉语句子信息结构所遵循的八个准则。
接着文章从语言信息结构这一视角分析了表“处置”义的“把”字句,指出从信息传递的角度看,表“处置”义的“把”字句的特点在于:(一)要让“处置者”为话题;(二)要让“处置结果”作为信息聚焦点;(三)运用介词“把”其目的是能自由地将“处置对象”引入句子内,同时表示“处置”的强影响性和说话者的主观认定性,由此凸显“处置结果”。
文章最后指出,如果我们能将“把”字句在语言信息结构上与其他句式的差异清楚地告诉外国学生,如果我们能将“把”字句在语言信息传递上的独特性告诉外国学生,这无疑将有助于我们走出“把”字句教学的困境。
关键词 “把”字句;语言信息结构;句子信息结构遵循准则一 从“把”字句教学一直令人有挫败感说起“把”字句在现代汉语中是一种很重要的句式。
无论在汉语句法研究中还是在汉语教学中,“把”字句一直是一个比较受重视的句式。
可是,教学实践告诉我们,外国学生在做“把”字句的造句练习时,一般都能造出符合老师所讲的有关“把”字句的语法规则的“把”字句来;但是在实际说话、写作中,老是用不好“把”字句。
(田靓2012)普遍的毛病是,不该用“把”字句的地方用上了“把”字句,而该用“把”字句的地方却又没有用。
马真(2008)在《在汉语教学中要重视词语使用的语义背景》一文中就曾举过这样两个留学生的很典型的跟“把”字句相关的偏误句:(1)*洪水是退了,但是眼前是一片不好的景象:洪水把村舍的房屋冲倒了一大半,把猪、鸡、羊都淹死了,空气里充满了难闻的臭味儿;洪水把成堆的木材也几乎都冲光了,……。
(2)*玛丽是个勤快的孩子,每天都是她最早起来。
等我们起床,早饭已经被她准备好了,屋子也已经被她整理得干干净净。
现代汉语语法研究教程(第三版)陆俭明著北京大学出版社2005年,北京目录绪论0.1 关于语言0.2 关于汉语0.3 语法到底是指什么?0.4 语法和语音、语义0.5 关于语法单位0.6 三组重要的概念0.7句法结构中的两种结构关系第一章词类研究第一节汉语词类研究1.1 汉语词类问题一直被认为是个老大难问题1.2 关于划分词类的依据1.3 怎样依据词的语法功能来给汉语词分类?1.4 各家词类数目多少简析1.5 关于词的兼类问题1.6 汉语词类划分中难处理的问题第二章汉语句法分析第二节层次分析法2.1 句子成分分析法及其局限2.2 句法构造的层次性2.3 关于层次分析法2.4 运用层次分析法需要注意的几个问题2.5 层次分析法的作用2.6 层次分析法的局限第三节变换分析法3.1 层次分析法的局限和变换分析的产生3.2 关于“变换”这个概念3.3 变换分析的客观依据3.4 变换分析的基本精神和所遵守的原则3.5 变换分析的作用3.6 变换分析的局限第四节语义特征分析法4.1 变换分析的局限与语义特征分析的产生4.2 关于语义特征4.3 关于“名词[主语]+动词+名词1+给+名词2”句式4.4 关于“动词+了+时量+了”句法格式4.5 关于“v有……”格式4.6 关于“形容词+ (一)点儿!”祈使句式4.7 关于“名词语+了”句法格式4.8 关于语义特征分析第五节配价分析法5.1 语法研究中的“配价”思想及配价语法分析5.2 “喝啤酒助学生”和“喝啤酒的方式”在语法上有区别吗?5.3 “VP+的”这种“的”字结构的指称和歧义问题5.4 “放了一只鸽子”和“飞了一只鸽子”在语法上有区别吗?5.5 形容词都能受“对……”这一介词结构修饰吗?5.6 介词结构“对……”能作什么样的名词的定语?5.7 为什么可以说“他是王刚的老师”却不能说“※他是王刚的教师”? 第六节语义指向分析6.1 为什么“只吃了一个面包”里的“一”有时能省略,有时不能省略?6.2 语义指向和语义指向分析6.3 是不是每个句法成分都有语义指向的问题?6.4 对于句法成分的语义指向需考虑哪些问题?6.5 对被指向的成分是否会有某些特殊的要求?6.6 “究竞”在句中为什么有时能移位,有时不能移位?6.7 “吃了他三个苹果”到底该看作单宾结构还是双宾结构?6.8 语义指向分析的作用第三章范畴研究第七节汉语语义范畴研究7.1 汉语句法研究中所要关注的语义问题7.2 汉语中的数量短语和数量范畴7.3 数量范畴对汉语句法的制约作用7.4 领属范畴对汉语句法的制约作用7.5 自主范畴对汉语句法的制约作用第四章汉语虚词研究第八节汉语虚词研究8.1 关于虚词用法的研究8.2 关于虚词意义的研究8.3 研究虚词意义的基本方法——比较分析8.4 虚词研究中的语义背景分析第五章形式学派与功能学派第九节形式学派的研究思路9.1 形式学派内的主要派别9.2 美国结构主义形式学派的语言研究9.3 关于切分、语言单位同一性的认定、分类9.4 再说层次分折9.5 两种描写模型9.6 乔姆斯基形式学派的研究思路9.7 乔姆斯基的思想观点9.8 乔姆斯基理论与汉语研究9.9 用乔姆斯基理论重新分析“NP+的+VP”这一名词性结构第十节功能学派的研究思路10.1 功能学派的兴起及其渊源10.2 功能学派面面观10.3 关于主语和谓语、主位和述位、话题和陈述10.4 “我不知道她不在家”和“我不希望她不在家”10.5 关于“汉语式话题句”10.6 汉语和英语在“东西”“南北”说法上的差异10.7 汉语和英语在回答是非问句时用“是”和用“不”的差异10.8 对双宾结构的再认识第六章汉语语法应用研究第十一节中文信息处理中的语法研究11.1 关于中文信息处理11.2 中文信息处理中的“字处理”11.3 中文信息处理中的“词处理”11.4 中文信息处理中的“句处理”11.5 基于规则的“句处理”策略11.6 基于统计的“句处理”策略11.7 实现中文信息句处理的策略第十二节对外汉语教学中的语法研究12.1 对外汉语教学是国家的、民族的事业12.2 语法教学的定位问题12.3 语法教学教什么?.12.4 语法教学怎么教?12.5 要加强对外汉语教学的基础性研究第十三节中学语文教学中的语法研究13.1 关于中小学的语文教学13.2 语文教学改革肋当务之急——树立新的教学理念13.3 语文课中讲授语法知识的目的13.4 语文课中需要讲授哪些语法知识?13.5 语文课中怎样讲授语法知识?13.6 针对语文教学的语法研究结束语——应有的研究素质索引后记绪论“现代汉语语法研究”课,是在同学们先前学过的“语言学概论”和“现代汉语”两门基础课程的有关语法知识的基础上所开设的一门专题性的选修课程。
现代汉语语法研究教程(第三版)陆俭明著北京大学出版社2005年,北京目录绪论0.1 关于语言0.2 关于汉语0.3 语法到底是指什么?0.4 语法和语音、语义0.5 关于语法单位0.6 三组重要的概念0.7句法结构中的两种结构关系第一章词类研究第一节汉语词类研究1.1 汉语词类问题一直被认为是个老大难问题1.2 关于划分词类的依据1.3 怎样依据词的语法功能来给汉语词分类?1.4 各家词类数目多少简析1.5 关于词的兼类问题1.6 汉语词类划分中难处理的问题第二章汉语句法分析第二节层次分析法2.1 句子成分分析法及其局限2.2 句法构造的层次性2.3 关于层次分析法2.4 运用层次分析法需要注意的几个问题2.5 层次分析法的作用2.6 层次分析法的局限第三节变换分析法3.1 层次分析法的局限和变换分析的产生3.2 关于“变换”这个概念3.3 变换分析的客观依据3.4 变换分析的基本精神和所遵守的原则3.5 变换分析的作用3.6 变换分析的局限第四节语义特征分析法4.1 变换分析的局限与语义特征分析的产生4.2 关于语义特征4.3 关于“名词[主语]+动词+名词1+给+名词2”句式4.4 关于“动词+了+时量+了”句法格式4.5 关于“v有……”格式4.6 关于“形容词+ (一)点儿!”祈使句式4.7 关于“名词语+了”句法格式4.8 关于语义特征分析第五节配价分析法5.1 语法研究中的“配价”思想及配价语法分析5.2 “喝啤酒助学生”和“喝啤酒的方式”在语法上有区别吗?5.3 “VP+的”这种“的”字结构的指称和歧义问题5.4 “放了一只鸽子”和“飞了一只鸽子”在语法上有区别吗?5.5 形容词都能受“对……”这一介词结构修饰吗?5.6 介词结构“对……”能作什么样的名词的定语?5.7 为什么可以说“他是王刚的老师”却不能说“※他是王刚的教师”? 第六节语义指向分析6.1 为什么“只吃了一个面包”里的“一”有时能省略,有时不能省略?6.2 语义指向和语义指向分析6.3 是不是每个句法成分都有语义指向的问题?6.4 对于句法成分的语义指向需考虑哪些问题?6.5 对被指向的成分是否会有某些特殊的要求?6.6 “究竞”在句中为什么有时能移位,有时不能移位?6.7 “吃了他三个苹果”到底该看作单宾结构还是双宾结构?6.8 语义指向分析的作用第三章范畴研究第七节汉语语义范畴研究7.1 汉语句法研究中所要关注的语义问题7.2 汉语中的数量短语和数量范畴7.3 数量范畴对汉语句法的制约作用7.4 领属范畴对汉语句法的制约作用7.5 自主范畴对汉语句法的制约作用第四章汉语虚词研究第八节汉语虚词研究8.1 关于虚词用法的研究8.2 关于虚词意义的研究8.3 研究虚词意义的基本方法——比较分析8.4 虚词研究中的语义背景分析第五章形式学派与功能学派第九节形式学派的研究思路9.1 形式学派内的主要派别9.2 美国结构主义形式学派的语言研究9.3 关于切分、语言单位同一性的认定、分类9.4 再说层次分折9.5 两种描写模型9.6 乔姆斯基形式学派的研究思路9.7 乔姆斯基的思想观点9.8 乔姆斯基理论与汉语研究9.9 用乔姆斯基理论重新分析“NP+的+VP”这一名词性结构第十节功能学派的研究思路10.1 功能学派的兴起及其渊源10.2 功能学派面面观10.3 关于主语和谓语、主位和述位、话题和陈述10.4 “我不知道她不在家”和“我不希望她不在家”10.5 关于“汉语式话题句”10.6 汉语和英语在“东西”“南北”说法上的差异10.7 汉语和英语在回答是非问句时用“是”和用“不”的差异10.8 对双宾结构的再认识第六章汉语语法应用研究第十一节中文信息处理中的语法研究11.1 关于中文信息处理11.2 中文信息处理中的“字处理”11.3 中文信息处理中的“词处理”11.4 中文信息处理中的“句处理”11.5 基于规则的“句处理”策略11.6 基于统计的“句处理”策略11.7 实现中文信息句处理的策略第十二节对外汉语教学中的语法研究12.1 对外汉语教学是国家的、民族的事业12.2 语法教学的定位问题12.3 语法教学教什么?.12.4 语法教学怎么教?12.5 要加强对外汉语教学的基础性研究第十三节中学语文教学中的语法研究13.1 关于中小学的语文教学13.2 语文教学改革肋当务之急——树立新的教学理念13.3 语文课中讲授语法知识的目的13.4 语文课中需要讲授哪些语法知识?13.5 语文课中怎样讲授语法知识?13.6 针对语文教学的语法研究结束语——应有的研究素质索引后记绪论“现代汉语语法研究”课,是在同学们先前学过的“语言学概论”和“现代汉语”两门基础课程的有关语法知识的基础上所开设的一门专题性的选修课程。
语言教学与研究2000年第3期“对外汉语教学”中的语法教学陆俭明提要 本文就以下三个问题用实例作了论述与说明:(1)语法教学在对外汉语教学中的定位问题;(2)“对外汉语教学中的语法教学应着重教什么”的问题;(3)“对外汉语教学中的语法教学该怎么教”的问题。
文章最后强调指出,从事对外汉语教学的教师应具有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在“对外汉语教学”中需要进行语法教学,这已经成为大家的共识。
但是,在“对外汉语教学”中,语法教学应放在什么地位,具体应该教些什么,具体应该怎么教,大家的看法就不是很一致。
本文试就这些问题谈一些不成熟的意见,以起抛砖引玉的作用。
一 语法教学的定位问题所谓语法教学的定位问题,是说语法教学在对外汉语教学中应放在什么地位。
这包括两个问题:一是语法教学在整个对外汉语教学中应放在什么地位;二是在对外汉语教学的不同教学阶段中语法教学应放在什么地位。
我们认为,语法教学,从总的方面说,是很重要,因为通过语法教学可以使学生能准确地理解、准确地表达,尽量减少表达(包括口头表达和书面表达)中的语法毛病。
不过,语法对学生来说,既可以看作是一项基本要求,也可以看作是一项高标准的要求。
为什么呢?学生学了汉语,说出来的话,写出来的句子,要基本符合汉语语法。
从这个意义上来说,语法对学生来说是个基本要求。
要求外国学生学了汉语后,在说话、写文章方面能达到“文从字顺”,而且对所出现的语法毛病能自己发现,加以改正,并知道为什么错了。
从这个意义上来说,语法对学生来说又是一个高标准的要求。
毋庸置疑,在“对外汉语教学”中语法教学是不可缺的。
问题是应该怎么给它定位。
对外汉语教学,从教学内容上说,现在一般认为要包括这样五个方面:语音教学、文字教学、词汇教学、语法教学和文化教学。
语音教学和文字教学,属于基础教学,其中语音教学是要解决学生听、说的问题,文字教学是要解决学生读、写的问题。
词汇教学,应属于重点教学内容,特别是在初级阶段;一个外国学生要学好汉语,重要的是要掌握大量的词汇,要有足够的词汇量,因此词汇教学应该是个重点,可惜现在大家对它的重视程度很不够(关于这个问题,我们本文在美国哥伦比亚大学举行的“国际中文教学学术会议”(T he I nternational Co nference on Chinese Lang uage T eaching and Learning,Columbia U niversity,1999.10.15-17)上宣读。
汉语与汉语研究一、课程性质和内容性质:此课程为通选课内容:12讲+结束语第一讲:汉语和汉语研究概述(对汉语、对语言、对研究汉语和语言的情况有大概的了解)第二讲:结构理论和层次分析第三讲:变换理论和变换分析第四讲:特征理论特征分析(两个句子表面一样,但实际一样,这跟某些词语的特征有关系,怎么有关系,怎么不一样,就是我们要分析的问题。
)第五讲:配价理论和配价分析第六讲:语义指向理论(例:我只吃了一个馒头。
副词“只”可以指向“馒头”,意思是1“我没吃什么,我只吃了一个馒头”。
也可以是2“馒头我吃得不多,我只吃了一个馒头”。
“只”与哪个词语发生最直接的语义联系,两个句子的情况是不一样的。
未与“只”发生语义直接联系的“一个”、“馒头”可以省略,变成:1“我没吃什么,我只吃了一个馒头”。
2“馒头我吃得不多,我只吃了一个馒头”。
)第七讲:范畴理论和范畴分析(从语义上来看,语言有不同的范畴,如数量范畴、领属范畴等等,这些范畴会影响语言句子的组成。
如“我不小心,手上烫了一个包。
”“一个”是必须要有的成分。
或者是“烫了我一个包”。
这个“一个”更是不能省略。
这与数量范畴有关系。
在语句当中范畴怎么起作用,是这一讲的主要内容。
)第八讲:类型理论(世界上的语言有五千多种,但是从类型上来说,它们分属于不同的类型。
那么汉语属于一种什么样的类型?我们所了解到的类型对于我们学习汉语、学习外语有什么样的意义、有什么样的作用?这一讲我们会到谈到这些问题。
)第九讲:认知理论(人都有认知,而语言与人的认知有密切的关系,有很多语言现象,我们不能单纯地从语言本身作出解释,有的我们就要从认知的角度加以解释。
A:“这是谁的孩子?”B:“这是我孩子。
”C:“不,这是我的孩子!”为什么的时候要用“的”,有的时候不用?单纯从语言内容找答案,是很难的,想要一个圆满的解释,就要从认知的角度来看。
本讲主要谈人的认知与语言之间的关系,以及如何用认知理论来解释一些语言和语法现象)以上几讲都涉及到语言研究的理论和方法问题,是语言研究要涉及到的理论。
[收稿日期]2023-05-31[作者简介]陆俭明,男,北京大学中国语言学研究中心、中文系教授,博士生导师,主要研究方向为现代汉语语法、对外汉语教学、中文信息处理以及中学语文教学等。
电子邮箱:****************.cn 。
2023年第4期No.42023华文教学与研究TCSOL Studies总第92期Sum No.921.引言各国各地区民众对汉语学习的要求是多元的,国际中文教育当然应满足这些多元化要求,但是,我们应该清醒地认识到,在人才培养方面,国际中文教育的真正使命是培养两方面人才:一是懂中文、会中文的“双语或多语人才”;二是高水平、高素质的中文人才,包括中文教师、中文翻译家和汉学家、中国通。
各个国家如果都能有这么两支中文人才队伍,汉语才会真正走向世界,中华文化也才能真正融入世界多元文化大家庭中,国际中文教育才能真正为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做出实实在在的贡献。
然而,要完成好这一使命,国际中文教育必须重视并加强汉语书面语教学。
对此本人曾著文呼吁(陆俭明,2007a ;2007b ;2021),但至今未见明显成效,因此今天再进行更为深入的论述。
为什么说国际中文教育要完成为各国培养中文人才的使命,必须重视并加强汉语书面语教学?不妨先说说汉语二语教学的两次更名。
2.汉语二语教学的两次更名众所周知,新中国的汉语二语教学始于上个世纪50年代。
虽然从50年代开始,教育部就曾派出一些教员到海外某些国家进行汉语教学,譬如1952年教育部派北京大学朱德熙先生赴保加利亚教授汉语;后虽逐步有所增加,但所占比例还是很少。
从上个世纪50年代到21世纪初,我们面向海外的汉语二语教学,主要是外国汉语学习者来到中国作为留学生学习汉语。
因此从50年代开始,汉语二语教学一直被称之为“对外汉语教学”。
2005年7月,我国在北京举行盛大的“世界汉语大会”,这届大会可以说成了汉语二语教学的分水岭,汉语教学发生了新的变化,主要是:①由“招进来”变为“招进来和走出去并举”。
语言教学与研究2003年第1期强化词语教学,淡化句法教学也谈对外汉语教学中的语法教学杨惠元提要 本文在陆俭明先生的文章 !对外汉语教学∀中的语法教学#的基础上,进一步阐明了在对外汉语教学中,语法教学应该!强化词语教学,淡化句法教学∀。
文章共三个部分:一、什么是!强化词语教学,淡化句法教学∀?二、为什么要!强化词语教学,淡化句法教学∀?三、如何!强化词语教学,淡化句法教学∀?关键词 对外汉语教学;语法教学;词语教学;句法教学语言教学与研究#2000年第3期发表了陆俭明先生的文章 !对外汉语教学∀中的语法教学#,该文精辟地论述了语法教学的地位、语法教学教什么和怎么教的问题。
陆先生说:!语法教学,大家都比较重视,但语法教学,应该把它放在什么位置,应该教什么,怎么教,大家的看法、做法并不是很一致。
∀因此,这个问题很值得谈一谈、议一议,很有讨论的必要。
一 什么是!强化词语教学,淡化句法教学∀?成年人学习第二语言一定要学习语法,他们掌握了语法规则就可以自动生成语言。
在对外汉语教学中,由于教学对象是外国成年人,他们都是在掌握了母语语法系统以后开始学习汉语的,有较强的认知能力,善于使用类推的方法学习语言。
他们迫切需要掌握汉语的规律和规则,以便能够举一反三,尽快提高汉语水平。
所以,语法教学对成年人学习第二语言来说,显得十分重要。
语法,顾名思义就是语言的法则,即一种语言使用的规律和规则。
大而言之,这种语言的规律和规则不仅仅是语言的结构,还应当包括语音、语义和语用。
小而言之,语言的规律和规则不仅仅是句子的结构,还应当包括语素、词语、词组、句子、段落、篇章的排列组合的规律和规则,即语素是如何构成词的,词是如何构成词组的,词组是如何构成句子的,句子是如何构成段落和篇章的。
因此,把!语法∀限制在!句法∀层面上,是没有根据的。
!强化词语教学,淡化句法教学∀就是要扭转人们忽视词语教学,过分重视句法教学的倾向。
所谓!强化词语教学∀,是说在整个对外汉语教学中,词语教学自始至终都应该放在语言要素教学的中心位置。
语法分析——第一讲语言研究的目的(一)(北京大学陆俭明教授)1.1 语言学是一门既古老又年轻的学科从世界学上来讲,语言学有两千多年的历史,世界上语言学有四个传统:①中国古代的语言学传统,文字学、音韵学、训诂学;②古希腊语言学传统,从逻辑哲学方面研究语言问题,确定了西方句法研究的基本模式;③古代阿拉伯语言学传统,作为阿拉伯文化的一部分开展研究,主要研究语法,书面语和口语的不同、词汇意义和语法意义的不同,而且开始注意构词的问题,比如说词根;④古印度语言学传统,主要是用经验的方法研究语言现象,注重研究词的意义。
过去的传统语言学最早都是为了解经(解释经典),后来为人们的阅读写作服务。
像中国的《尔雅》、《方言》、《说文解字》、《释名》都是最早的语言学著作。
《尔雅》是对字词训释的汇编,一般认为它是周秦间的人编的,现在看到的《尔雅》是出于众人之手,收录字词4300多个,分为19篇(就是19类)来进行训释,比如说《释诂篇》就列举一组一组古人所用的同义词,每一组的最后用当时同行的词加以注释,比如说“初、哉、首、基、肇、祖、元、落、权舆,始也”,《尔雅》就是这样一种注释的方式。
《方言》是西汉杨雄所著,是我国第一部方言学著作,是方言词汇对比的一本专著,列出了当时各个地区的方言情况,然后作出说明。
《释名》是东汉刘熙所著,它一共收词1502个,基本上是仿照《尔雅》,但却是采取声训的方法,就是用同音或者近音的词加以释义,开创了声训法,比如说“尔,昵也,昵,近也”,再如“光,晃也,晃晃然也”,“土,吐也,吐生万物也”。
《说文解字》是东汉许慎所著,实际上是词典性质的书,共收9353个字,是中国最早的一部字典。
方块汉字有两种,一种是独体字,像“一、水”,一种是合体字,像“肝”。
“说文解字”中的“文”就是独体字,“字”就是合体字,过去的“文”和“字”是有区别的。
这部字典是从音、形、义三方面注释。
语言学又是一门年轻的学科。
我们汉语专业是专门研究汉语言文字的一门专业。
现代汉语语法的特点陆俭明《现代汉语语法研究教程》跟大家所熟知的英语、俄语、日语等相比较,现代汉语在语音、词汇、语法上都有一些特点。
一、语音上的特点就现代汉语语音看,主要有以下两个特点:(一)汉语每个音节都有声调。
汉语属于有声调语言。
音节的高低升降,有区别意义的作用。
例如“妈”、:麻”、“马”、“骂”,他们的声母和韵母相同,声母都是[m],韵母都是[a],就因为音高不同,表示的意义就不一样,在书面上就写成四个不同的汉字。
这种区别意义的音高就叫“声调”。
就汉语标准语说,有四个声调,分别是阴平、阳平、上声、去声,简称“四声”。
有的方言有9个声调,如广州话;有的方言有7个声调,如苏州话;有的方言有6个声调,如客家话;也有的方言是5个声调,如合肥话。
我是苏州人,大家不妨听一听苏州的7个声调:阴平高阳平穷阴上古阴去肺阳去洞阴入不阳入夺汉语里每个音节都有声调。
几个音节连读时,有的会发生变调。
例如普通话里上声跟上声连读时,前一个上声会变成类似阳平的35调。
如“土改”跟“涂改”在读音上差不多,而原先“土”是上声字,“涂”是阳平字。
(二)汉语音节分明,构造简单而有规律。
汉语是单音节性很强的语言,音节特别分明。
汉语以音节为基本的表意单位,每个音节都有意义;汉语里最小的音义结合体基本上都是单音节的。
因此汉语历来看重音节的分析。
对汉语音节的分析,除声调外,历来把一个音节分为声母和韵母两部分。
声母是指一个音节开头的那个辅音,韵母是指声母以后的以元音开始的整个部分。
拿“天”(tiān,[t‘ian‘‘])来说,其中t[t‘]是声母,ian[ian)就是韵母。
汉语中有的音节开头没有辅音,譬如“安”(ān,[]),这个音节一开始就是一个元音o[a],但我们设想它开头也有一个声母,只是那个声母是个零(记作o),这种声母就叫做“零声母”。
建立了“零声母”这个概念,汉语的音节分析就变得极为简单明了了,那就是任何音节都可以分为三部分:二、词汇上的特点’就现代汉语词汇看,主要有以下特点:(一)在古代汉语里,单音节词占优势;在现代汉语里,双音节词占优势。
第一节理论语法与教学语法1、什么是语法?一是指语法本身;二是指语法着作或者是语法学这门学科2、理论语法和教学语法理论语法,也称为专家语法、描写语法。
侧重语法规律和语法理论的探讨。
例如,吕叔湘《汉语语法分析问题》王力《中国语法理论》,高名凯《汉语语法论》、朱德熙《语法问答》等教学语法,也称为学校语法、规范语法,侧重具体语言应用的研究,专为教学目的服务的语法。
例如,刘月华《实用现代汉语语法》。
2.1 相同点①系统性二者都属于语法学的学科领域,都一定建构在汉语语法自身系统的基础之上。
②科学性成为一个系统,必须具备科学性,真实准确地反映汉语的实际,给予合情合理的解释。
2.2 不同点①理论性和实用性理论语法可以不考虑对象能否掌握这些规律及特点,掌握之后有无实用价值,只注重如何从科学角度对这些规律进行描写,以揭示其本质,特点。
教学语法则不同,它的对象是学生,目的是通过学习,提高语言的使用能力。
❖②详尽性和简明性❖理论语法对任何一个理论问题或者具体语言现象都要寻根究底,力图穷尽。
❖教学语法则不同,为了易教易学,必须做到简单明了。
❖③创新性与稳定性❖理论语法贵在创新,有创新,才有生命,才能发展,一部好的理论研究成果其价值就在于它的新方法,新观点和新内容上。
❖教学语法却贵在稳定上,一旦形成一个体系,就需要相对稳定,不轻易变动,保证知识的衔接性和系统的一致性。
❖ 2.3 两者关系理论语法和教学语法并不因此成为对立关系,它们是相辅相成,互相促进的关系。
理论语法是教学语法的基础,理论语法研究的新成果会不断地充实教学语法❖教学语法又会不断地发现问题,提出问题,促进理论语法的研究和发展(张先亮,1998)❖对外汉语教学是汉语本体研究的试金石;对外汉语教学拓展了汉语本体研究。
(陆俭明,2005)第二节对外汉语教学中的语法教学1、什么是对外汉语教学语法?是针对第二语言教学的语法,是应用性的教学语法,学习对象有两种。
①学生用对外汉语语法:实用对外汉语语法、对外汉语实用语法、实用现代汉语语法等等②教师用对外汉语语法,一般就称为对外汉语教学语法。
语法分析——第一讲语言研究的目的(一)(北京大学陆俭明教授)1.1 语言学是一门既古老又年轻的学科从世界学上来讲,语言学有两千多年的历史,世界上语言学有四个传统:①中国古代的语言学传统,文字学、音韵学、训诂学;②古希腊语言学传统,从逻辑哲学方面研究语言问题,确定了西方句法研究的基本模式;③古代阿拉伯语言学传统,作为阿拉伯文化的一部分开展研究,主要研究语法,书面语和口语的不同、词汇意义和语法意义的不同,而且开始注意构词的问题,比如说词根;④古印度语言学传统,主要是用经验的方法研究语言现象,注重研究词的意义。
过去的传统语言学最早都是为了解经(解释经典),后来为人们的阅读写作服务。
像中国的《尔雅》、《方言》、《说文解字》、《释名》都是最早的语言学著作。
《尔雅》是对字词训释的汇编,一般认为它是周秦间的人编的,现在看到的《尔雅》是出于众人之手,收录字词4300多个,分为19篇(就是19类)来进行训释,比如说《释诂篇》就列举一组一组古人所用的同义词,每一组的最后用当时同行的词加以注释,比如说“初、哉、首、基、肇、祖、元、落、权舆,始也”,《尔雅》就是这样一种注释的方式。
《方言》是西汉杨雄所著,是我国第一部方言学著作,是方言词汇对比的一本专著,列出了当时各个地区的方言情况,然后作出说明。
《释名》是东汉刘熙所著,它一共收词1502个,基本上是仿照《尔雅》,但却是采取声训的方法,就是用同音或者近音的词加以释义,开创了声训法,比如说“尔,昵也,昵,近也”,再如“光,晃也,晃晃然也”,“土,吐也,吐生万物也”。
《说文解字》是东汉许慎所著,实际上是词典性质的书,共收9353个字,是中国最早的一部字典。
方块汉字有两种,一种是独体字,像“一、水”,一种是合体字,像“肝”。
“说文解字”中的“文”就是独体字,“字”就是合体字,过去的“文”和“字”是有区别的。
这部字典是从音、形、义三方面注释。
语言学又是一门年轻的学科。
我们汉语专业是专门研究汉语言文字的一门专业。
第一讲&第二讲关于汉语和汉语研究【汉语的特殊性,与印欧语系的语言相比,或者是汉语自身的特殊特点。
】一、语言是什么?1.语言的功能:语言是人类最重要的交际工具,人类思维所依赖的工具,也是人类保存认识成果的工具。
2.语言的本质语言是一个有规则、约定俗成和变动的规则体。
语言是人类借以思维和交际互动的音义结合的符号系统,是一个变动的音义结合系统,在这个系统里,语音、词汇语法被看做是语言的三大要素。
注意:语言并不是文化的产物,而是人类的本能。
人类语言存在共性,各个语言之间的不同有可能是因为参数设置不同而已。
二、语言学的研究对象是什么?语音学phonetics:以语音为研究对象的。
音位学?Phonology语义学semantic:语言的意义词汇学lexics:词汇语法学syntax:音义结合的符号与符号之间的关系,构造规则问题。
语用学pragmatic:符号和语言符号使用者之间的问题形态学morphic (中文中没有)三、什么是汉语的标准语?(普通话)以北京语音为标准音,北方方言为基础方言,以典范的现代白话文著作为语法规范。
1.汉语的每个音节都有声调,声调有区别意义的作用。
(汉语发音系统具有声调。
)3.双音节词占优势。
双音节词在现代汉语8000个常用统计词中占71%5.缺乏形态标志和形态变化(汉语动词没有形态变化,句子的意义需要根据语序、虚词来决定其语义。
),所以词类与句法成分呈一对多的对应。
6.只要语境允许,句法成分,包括重要的虚词都可以省略。
7.句子的构造规则跟词组的构造规则基本是一致的。
这是汉语缺乏形态标志和形态变化,以及词类与句法成分不一一对应所带来的比如结果。
8.同一种语法关系可以隐含较大的语义容量和复杂的语义关系而无任何形式标志。
比如:吃食堂:动作-方式吃苹果:动作-受事吃大碗:动作-工具9.汉语的语序固定,语序成为汉语表示语法意义的重要手段,语序变动,结构关系和语法意义随之改变。
比如:客人来了,来客人了。
第一章词类研究词类是指词的语法分类。
所谓“词的语法分类”,是说语法研究中的词类是词按照其各自语法功能的不同而分出来的类别。
对于划分词类,前人曾提出过三种依据:词的形态,词的语法意义,词的语法功能。
但就划分汉语词类来说,最佳的依据是词的语法功能。
如果按照词的形态来进行词的语法分类,适用于印欧语系那样有形态标志和形态变化的语言,但不适合于汉语,因为汉语没有严格意义的形态标志和形态变化。
如果根据词的语法意义来划分,词的意义优两种,一种是概念义(认知义),一种是语法意义(语法范畴义),理论上来说是可行的,但是语法意义层面太多,极为复杂,具体划分起来难易操作(如“事物”与“什么”指的事物,外延很大。
)所以,从现实来说,还是需要根据词的语法功能来划分词类:(1)吕叔湘先生说过“区分词类,是为的讲语法的方便、为了讲语句组织。
”陈望道先生也曾指出“划分词类就是‘为了研究语文的组织,为了把文法体系化,为了找出语文组织跟词类的经常而确切的联系来。
’”是的,划分词类确实就是为了研究语法、讲解语法,如“小王吃苹果”体现了“名词+动词+名词”这种词类序列。
(2)从词的二维关系来看,组合关系/配置关系(横向)和聚合关系/会同关系(纵向),词类确实是按照词在句法结构中起的作用(即词的语法功能)所分出来的类。
(3)依据词的形态分类,实质上就是依据词的语法功能分类。
英语中加后缀s表复数,虽然形态变化,但是在句子里的语法功能是一致的,同时也有单复同形的词语,虽然没有形态变化但功能依旧一样。
我们能根据形态划分词类,是因为形态反映了功能。
形态不过是功能的标志(朱德熙)。
词的语法功能是词的语法意义的一种外在表现,而词的形态又是词的语法功能的外在表现形式。
划分依据:①词充当句法成分的功能,如作主语、谓语等;②词跟词结合的功能,如前加“不、很”或后带“了、着”等;③词所具有的表示类别作用的功能,实际就是词的语法意义,如计数功能、指代功能、连接功能等。
陆俭明:对外汉语教案展望发布时间:2008-9-27 一、对外汉语教案在21世纪的地位进入21世纪之后,随着世界逐步进入信息时代,进入知识经济、经济全球化时代,整个语言科学在21世纪的地位越来越高,汉语作为第二语言教案(一般称为“对外汉语教案”),也迎来了大好的春天。
这可以从以下三方面看出:第一,1999年除夕,联合国秘书长安南迎接2000年的新年献辞指出,21世纪的年轻人起码要掌握三种语言(包括母语在内),这样才能适应21世纪时代的需要。
安南先生的看法是带有前瞻性的,这预示了第二语言教案在21世纪的重要地位。
第二,早在1989年5月,在当时国家教委的一项通知中,就指出“发展对外汉语教育事业是一项国家和民族的事业”。
1999年12月,我国教育部召开了全国第二次对外汉语教案工作会议,在那次会议上,钱其琛副总理接见了全体与会者,并发表了重要讲话,教育部陈至立部长在会上作了重要报告。
他们在讲话和报告中重申,“对外汉语教案是国家的、民族的事业”。
这就充分肯定了对外汉语教案在中国的重要地位。
第三,现实情况表明,在全球,汉语热正不断升温,汉语正逐步成为一种强势语言。
据报纸报道,现在美国、日本、法国、澳大利亚、韩国等已将汉语列入高考外语考试任选科目之中。
在美国,12种外语中汉语的选修人数是增加得最快的一个语种,已成为第三大通用外国语;现在已有800多所大学设有中文系、所,许多中学也都开设了中文课,有些州(如犹他州)还通过法律规定汉语作为中学必修课。
在英国,越来越多的大学开设中文课程,而且政府在2000年就作出决定,每年拨款100万英镑,专用于促进本国人学习中文的教案事业。
日本,一直是汉语教案最热的一个国家,几乎每个大学都有汉语学科,汉语也已成为中学生高考的可选外语之一;有的学校,汉语已成为外语选课中的第一外语。
而韩国,在跟我国建交以后,学习汉语的人数猛增,在300多所大学中,至今已有三分之二的大学开设了中文课,学习中文的语言学院更是遍布各大城市;在中国大陆的韩国留学生,数量上已超过日本,越居首位。
北京广播学院 2004年攻读博士学位研究生入学考试对外汉语教学试题一、请列出你所知道的一些有代表性的现代汉语(含词汇)著作,并对其中你最了解的一部著作或论文做一简要述评。
(20)答:1. 陆俭明著《现代汉语语法研究教程》(第三版。
北京大学2005年出版。
2. 吴福祥主编《汉语语法化研究》,商务印书馆2005年出版3. 邢福义著《汉语语法学》,东北师范大学1997年出版4. 邢欣著《现代汉语兼语式》,北京广播学院2005年出版。
5. 李临定著《现代汉语句型》,商务印书馆1986年出版。
6. 张伯江方梅著《汉语功能语法研究》,南昌:江西教育,19967. 刘丹青著《语序类型学与介词理论》商务印书馆 2003年出版我比较感了解的是《现代汉语语法研究教程》(第三版),此书是我国著名语言学家陆俭明先生为广大青年学子撰写的教程,以阐述现代汉语语法研究的理论和方法为目的。
内容侧重于现代汉语语法研究中的一些热点问题以及汉语语法研究的主要的理论和方法,也适当地介绍当前国际上形式语言学与功能语言学这两大学派的研究思路,此外,还从中文信息处理、对外汉语教学和中学语文教学等方面就汉语语法研究的应用问题进行了深入浅出的阐述。
《教程》旨在拓宽语法研究的视野,引导学生对现代汉语语法研究的理论和方法有更深入的认识。
每一讲都紧密结合汉语实际,深入浅出,是一部理想的研究性教材。
全书共分5章,分别为:第一章词类研究;第二章汉语句法分析;第三章范畴研究;第四章汉语虚词研究;第五章形式学派与功能学派和第六章汉语语法应用研究。
我认为全书写的比较好的是第二章和第五章。
第二章,作者系统讲解了现代汉语句法分析的5种方法,比如:层次分析法、变换分析法、语义特征分析法、配价分析法和语义指向分析。
第五章,形式学派与功能学派。
作者分别从形式学派的研究思路和功能学派的研究思路,两个角度介绍了语言学中两种研究思路的起源、主要观点和对汉语的应用分析。
我所感兴趣的第二本书是刘丹青先生著的《语序类型学与介词理论》,语序类型学是近几十年来发展起来的一种新的语言学思潮,国内近年的语言研究对此已有反映,但多局限于介绍和译述,鲜有专题性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