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科技投入与经济增长关系的灰色关联度分析
- 格式:pdf
- 大小:249.07 KB
- 文档页数:3
我国科技投入与经济发展的灰色关联分析
何天娇
【期刊名称】《河北企业》
【年(卷),期】2014(000)011
【摘要】一研究背景在知识经济时代,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的理念已被人们所接受。
随着经济增长模式向“集约式”转变,经济的发展越来越依赖于科技水平的提高,现代社会只有掌握先进的科学技术,在产品的技术含量和生产方式的先进性上有进一步的提高,才能在经济上占据绝对的优势。
【总页数】3页(P26-28)
【作者】何天娇
【作者单位】石家庄经济学院研究生学院
【正文语种】中文
【相关文献】
1.我国财政科技投入的实证分析与绩效评价研究——基于灰色关联分析方法的应用[J], 廖添土
2.基于灰色关联分析的我国体育产业增加值与经济发展指标的关系研究 [J], 李云
3.基于DEA和灰色关联分析的我国海洋科技投入产出分析 [J], 刘超;崔旺来
4.我国科技投入对绿色经济发展的实证分析 [J], 范子佳;杨瑞凡
5.我国科技投入对绿色经济发展的实证分析 [J], 范子佳;杨瑞凡;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我国区域科技投入与经济增长相关性及实证研究摘要:本文通过对区域科技投入的构成要素分析,确定了科技投入的评价指标,再通过构建科技投入与经济增长相关性评价方法,测算了1991-2005年吉林省科技投入要素与经济增长的关联系数和关联度。
通过对吉林省科技投入要素与经济增长的关联度分析发现,与科技人力投入、科技财力投入要素相比,科技设备投入与经济增长更为密切。
关键词:区域科技投入;经济增长;相关性随着经济发展,科技对经济的作用和影响也越来越明显。
科技发展状况已成为决定一个地区经济发展的主要影响因素。
反过来,科技的发展需要大量的人力、财力和物力的投入。
科技的发展又依赖于经济的发展。
因此,对于区域科技投入与经济增长的关系的研究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一、区域科技投入与经济增长的评价指标的选择科技投入主要包括人力投入、财力投入和装备投入3个方面。
人力投入指标既要反映科技人力资源的整体状况,也要反映科技人员素质,因此,人力投入分二个方面描述:一是,全社会从事科技活动人员总数及科学家工程师所占比重(%),这二个指标主要反映科技人员投入总量和科技人员素质;二是,从事R&D 活动的科技人员总量及R&D人员占全部科技活动人员的比重和每百万人口R&D人员(人/万人),反映科技人力投入研究的规模、强度和水平。
财力投入从三个方面进行反映:一是科技活动经费总额和人均科技活动经费,分别反映科技财力投入的总量和水平;二是科技活动经费占GDP的比重(%),用以测度科技财力投入强度;三是地方政府对科技拨款额,该指标可衡量地方政府对科技投入的力度。
装备投入主要是从微观角度反映区域内的生产企业的装备水平。
生产设备装备水平反映了企业的科技水平与实力。
目前,我国各省区的大中型企业产值平均占各省区的国民生产总值的80%强,因此,以大中型企业的装备水平来代表企业的整体生产设备配置水平,以大中型企业的生产设备原值反映企业的生产设备的投入状况。
河北省科技投入与经济增长的灰色关联分析摘要:根据河北省2003-2009年r&d经费内部支出和科技活动人员的投入以及国内生产总值的相关统计数据,运用邓聚龙教授的灰色相对关联度理论,本文探究了科技投入和经济增长的相关关系。
经过分析,结论表明:河北省r&d经费内部支出和科技活动人员均与经济增长呈正相关关系,且r&d经费内部出对经济增长的影响更为显著。
其中,高等院校和大中型企业的科技经费支出的作用较为显著。
关键词:河北省;科技投入;经济增长;灰色关联度1.引言近年来,全国乃至世界各地日益重视科技发展水平,纷纷加大科研工作力度和科技投入力度,力争在这场科技竞争中不落人后。
目前,河北省的经济发展水平和科技水平较全国平均水平相对落后,要想在这科技竞争日益激烈的形势下迅速发展起来,必须加快高新技术产业的发展,加大科技投入,以科技进步促进我省的经济增长。
在这样的背景下,研究河北省科技投入与经济增长的关系,这无疑是为未来河北省科技投入具体发展提供了准确的航标,具有重要的理论价值和现实意义。
一个国家的r&d活动的规模及强度反映一国的科技实力和核心竞争力,使用r&d经费投入和科技人员投入两项指标来研究科技投入与经济增长的关系是十分合理的。
本文借鉴前人经验,选取河北省2003—2009年的r&d经费内部支出和科技活动人员的相关数据,运用灰色关联分析的方法来研究河北省科技投入与经济增长的相关关系。
2.河北省科技投入的现状2.1河北省r&d经费内部支出分析从河北省统计年鉴(2003-2010)中数据可以看出:第一,2003-2009年间,河北省的r&d经费支出总体呈现持续快速增长的趋势,从2003-2009年,7年间增长了3.5倍;第二,2003-2009年间,河北省r&d经费支出的增长快于gdp的增长,这是一个很好的发展趋势。
因为,依照国际惯例来说,r&d经费支出的增长率应该高于gdp的增长率,只有在如此的情况下一个国家、地区发展的潜力和实力才能稳定的发展和持续的增强。
基于灰色关联的福建科技投入与GDP增长分析作者:赵世恭来源:《时代经贸》2011年第02期【摘要】科技投入与经济增长的关系一直是备受关注的课题,文章从狭义科技投入出发,选取2001-2008年福建省相关数据,利用灰色关联分析方法,分析福建省科技经费投入总量、财政科技经费拨款、R&D经费投入、企业科技经费投入与福建省GDP之间的关联性,并据此提出建议。
【关键词】科技投入;GDP增长;灰色关联分析1.福建省科技投入与GDP概况科技投入是反映一个国家或者地区科技实力的重要指标。
广义上,科技投入是指全社会为支持科技活动二进行的经费、人力、政策和各种资源的社会配置,狭义上的科技投入则是是科技活动中科技经费的投入总量。
近年来,无论发达国家还是发展中国家,都把科技投入作为一项战略性投资,越来越多的国家在大幅增加科技投入的同时,有积极探索优化投入结构,提高科技资源使用效率的途径。
自2001年以来,福建GDP以年平均13%左右的速度增长,经济持续增长的同时,福建科技投入持续增长,自“十一五”以来,R&D经费占地区生产总值(GDP)的比重逐年上升。
其中,企业资金已成为科技活动经费的最主要来源,占到总资金四分之三一上。
全省财政科技经费力度不断加大,“十一五”期间年增速保持21.00%以上,财政科技经费拨款占财政支出的比重保持在2%-2.4%之间。
尽管福建经济高速发展,但GDP全国排名一直在11左右徘徊,经济总量也一直落后于沿海发达省份。
虽然近年来福建R&D经费有较快增长,但是全社会R&D经费占国内生产总值(GDP)的比重尚未达到0.94%,不仅低于先进典型省市,而且低于全国平均水平。
本文从狭义科技投入即科技经费投入出发,以灰色关联分析方法为基础,研究福建科技投入与GDP增长之间的关系。
2.灰色关联分析方法及模型2.1 灰色关联分析方法对于两个系统之间的因素,其随时间或不同对象而变化的关联性大小的量度,称为关联度。
黑龙江省科技投入和经济增长的关联性分析[摘要]随着工业化和现代化水平的不断提高,科学技术对经济发展的作用日益明显。
本文根据2000-2008年黑龙江省科技投入和经济增长数据,在对黑龙江省的科技投入状况进行定性分析的基础上,运用灰色关联分析方法,对经济增长和科技投入之间的灰色关联度进行了测算。
结果表明:黑龙江省科技投入不足,R&D强度和科技活动人员总量远低于全国的平均水平;在科技投入总量中,经济增长和科技活动人员的关联度高于R&D经费支出;R&D经费支出中,独立研究与开发机构和经济增长的关联性最强。
[关键词]科技投入;经济增长;灰色关联分析黑龙江省是我国资源密集型的老工业基地之一,振兴东北老工业基地重大战略举措的提出,为黑龙江省经济发展提供了机遇,经济增长方式由粗放型向集约型转变是振兴黑龙江省经济的重要环节之一,在此转变过程中,科技进步对经济增长的作用越来越大。
大量的资金投入是促进科学技术发展的需要保障,所以衡量一个地区的科技实力的一个重要指标就是科技投入。
本文运用灰色系统理论中的灰色关联分析方法,对黑龙江省科技投入中的两个重要指标——R&D经费支出和科技活动人员与经济增长的灰色关联度进行了分析。
1黑龙江省科技投入现状1.1R&D经费支出情况R&D活动是创新的核心内容,一个地区的创新能力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其R&D活动能力的强弱,因此,R&D经费投入是区域经济社会科技投入的重要组成部分。
表1列出了2000-2008年黑龙江省和全国的R&D经费支出数据。
2000-2008年R&D经费支出在绝对值上是递增的,但增长速度不稳定,2001年、2003年、2005年和2008年出现了较大幅度的上升。
R&D经费名义增长率总体上高于同期GDP的增长率,这符合一般的经济规律,因为这样能够使一个地区科技发展的后劲和实力得以长期保持和不断加强[1]。
但不容忽视的是,黑龙江省R&D经费支出占GDP的比重偏低,远低于全国同期的平均水平。
基于灰色关联度的科技投入与经济增长的实证分析合芜蚌自主创新示范区自建立以来不断加大科研经费支持力度,大力推动创新研究。
本文通过灰色关联度理论进行模型计算,选取2009年-2015年的数据分析合芜蚌自主创新示范区经济增长和科技投入要素间相关程度。
对R&D经费支出与科技活动人员进行实证分析,着力推动GDP总量的总体跃升。
依据这一结果,可以采取相应措施提高资源配置效率,避免经济发展陷入低科技水平的瓶颈,从而提升合芜蚌自主创新示范区的整体竞争力和促进经济结构稳增长,保证经济持续健康发展。
标签:MATLAB(R2015b);灰色关联分析法;科技投入;经济增长;合芜蚌自主创新示范区当今世界科学技术日新月异,科技的变革极大的推动了我国经济的发展,我国已经迈入了经济结构转型升级的新常态时期,科技对我国经济发展的支撑运用日益显现,是推动强国富民的中国梦实现的强有力的后盾和坚实的基础。
随着全球经济一体化程度不断加深,科学技术的发展为各个地区乃至各个国家在全球范围内配置资源提供了必要条件,从而也带来了近年国际经济的繁荣。
新世纪以来,我国科技迅速发展,成为拉动我国经济发展的重要引擎之一。
随着我国要素禀赋变化、科技进步以及全球产业布局的不断调整,产业结构不断优化,国内生产总值逐年增加。
我国科技投入各类指标为推动我国经济持续稳定发展提供源源不断地动力,通过对合芜蚌地区R&D经费支出、科技活动人员投入以及GDP进行分析,探索各主要影响指标是如何作用的。
一、研究背景及意义关于科技投入与经济增长的关系,国内外许多学者以计量经济学、数学建模等相关理论为指导,采用调查研究和实证分析法,对此进行了大量的探究。
部分国外学者进行了实证评价研究。
Lichtenberg(1992)和Eaton(1993)等利用Summers-Heston的数据研究认为:一国的科学家和工程师人数、R&D支出是解释各国经济增长存在差异的主要因素。
我国财政科技投入与经济增长的关系分析本文运用单位根检验、协整检验理论,研究1978—2009年度我国财政科技投入与经济增长的关系。
国家财政用于科技的投入对经济增长具有重要的推动作用,而经济增长对财政科技投入有一定的拉动作用。
GDP构成了国家财政科技投入的Granger原因,而国家财政科技投入只有在滞后2年时才构成GDP的Granger原因。
关键词:协整检验财政科技投入经济增长研究背景马克思曾预见,随着大工业的发展,现实财富的创造较少地取决于劳动时间和已耗费的劳动量,较多地取决于在劳动时间内所运用的动因的力量,相反地却取决于一般的科学水平和技术进步,或者说取决于科学在生产上的应用。
以卢卡斯为代表的一批经济学家在对新古典经济增长理论重新认识的基础上,提出了新经济增长理论,将技术进步作为系统的内生变量,从生产率和技术进步方面研究经济增长,认为科学技术因素成为经济增长的决定因素。
资本、劳动、技术是影响经济增长的直接因素,劳动和技术会受到对科学技术等经费投入的影响,政府对科技的支持力度是影响经济增长的间接因素之一。
“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在科技上领先的国家和地区,在经济竞争上必然领先或处于优势地位。
因此,世界各国政府都在不断加大政府财政对科技的投入,政府科技投入强度与经济增长关系的问题也成为理论界关注的重要问题之一。
Porter(1990)等人从国家竞争力的角度出发,在科学技术方面对不同国家包括美国以及美国在不同产业中的竞争国的差异进行了比较。
Barro & sala-I-Martin (1992)将财政支出进行了分类,着重研究了政府财政支出结构对经济增长的影响。
Jaffe、Trajtenberg 和Fogarty (2000)认为研发投入不仅会促进本产业的技术进步,而且有助于其它产业劳动生产率的提高,从而提升经济体的生产率水平。
我国学者近几年也开始关注这一问题。
单红梅(2006)采用广义柯布—道格拉斯生产函数研究了我国科技投入与经济增长之间的关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