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方马克思主义哲学(2011)
- 格式:ppt
- 大小:528.50 KB
- 文档页数:167
全国2011年1月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自考试题4课程代码:10099一、单项选择题(在每小题的四个备选答案中,选出一个正确答案,并将正确答案的序号填在题干的括号内。
每小题1.5分,共45分)1. 哲学的基本问题是( )。
A. 理论和实践的关系问题B. 物质和运动的关系问题C. 可知论和不可知论的关系问题D. 思维和存在的关系问题2. 马克思主义哲学吸取的黑格尔哲学中的合理内核是( )。
A. 唯物主义B. 可知论C. 辩证法D. 认识论3. 形而上学唯物主义物质观的错误是( )。
A. 否认物质的客观性B. 否认物质的可知性C. 把可直接感知的实物当作世界的本原D. 把自然科学的物质结构理论与哲学的物质范畴相混淆4. 哲学上的一元论是指承认( )。
A. 世界的本原只有一个B. 世界是物质的C. 世界的本原是精神的D. 世界是运动、变化、发展的5. 唯物辩证法认为,矛盾双方在一定条件下的转化是( )。
A. 向任何一个方向转化B. 向自己的对立面转化C. 向好的方面转化D. 向高级方面转化6. 辩证法所说的矛盾是指( )。
A. 人们思维中的自相矛盾B. 事物之间或事物内部诸要素之间的对立统一C. 对立面的相互排斥D. 力的对抗7. 对待西方文化我们应当采取的方针是( )。
A. 全盘否定B. 全盘接收C. 批判为主,继承为辅D. 批判地接收8. 在真理观上辩证法和形而上学的对立表现在( )。
A. 前者认为真理是发展的,后者认为真理是不发展的B. 前者认为真理中包含错误,后者认为真理是绝对正确的C. 前者认为真理具有客观性,后者否认真理客观性D. 前者认为真理来源于客观世界,后者认为真理来源于先验原则9. 强调理性认识依赖于感性认识,这是( )。
A. 唯心主义经验论B. 认识论的唯理论C. 认识论的唯物论D. 认识论的辩证法10. 辩证唯物主义认识论的首要的基本观点是( )。
A. 矛盾的观点B. 实践的观点C. 普遍联系的观点D. 物质第一性的观点11. 一定的社会形态是指( )。
关于西方马克思主义特征浅析作者:粟多树时间:2011-6-30 13:23:00论文摘要:西方马克思主义是20世纪二三十年代初在西方兴起的一股思潮。
他们从资本主义社会的现实出发,对资本主义所面临的问题以及马克思主义理论、无产阶级运动的出路等问题进行了批判和探讨。
本文试从整体上来分析西方马克思主义,并从六个方面概述了西方马克思主义的特征。
以便于吸收和利用其合理的成分,更好地继承和发展马克思主义理论。
论文关键词:西方马克思主义多样性批判性现代性开放性西方马克思主义是二十世纪二三十年代初兴起并在国际上颇有影响的一股哲学思潮。
它以时代的变化为借口,提出并企图用西方近现代的某些哲学思想来对马克思主义进行改造,使之“完善、发展”。
西方马克思主义虽然在整体上与马克思主义根本相反,但是我们也不能对它采取简单化的一概否定的态度,而应该采取批判的态度、扬弃的方法来对待西方马克思主义,从中吸取积极、有利的因素。
本文试从整体上来把握西方马克思主义并从中抽取出其共同、一般的特征,作为进一步深入研究西方马克思主义的一个基本前提。
一、学派的多样性这可以说是西方马克思主义的一个最鲜明的特征。
西方马克思主义学派林立、理论繁多,并不能纳入一个完善统一的“公理”和通用的模式,具有令人眼花缭乱的多样性与多变性。
这是一个只要对西方马克思主义稍微有所了解、接触就会感觉到的不争事实。
其中有影响的如黑格尔主义的马克思主义、现象学的马克思主义、存在主义的马克思主义、法兰克福学派的马克思主义、新托马斯主义的马克思主义、结构主义的马克思主义、地理学的马克思主义、生态学的马克思主义、女性主义的马克思主义等十多个学派。
而且有些大学派里面还套小学派,有不少分支。
可以说,在这众多的学派中也找不到两个观点毫无分歧的哲学家。
此外,各学派之间还不断相互影响甚至交叉。
因此,人们要准确地说出当代西方马克思主义究竟有多少个流派可以说是十分困难的事情。
导致同出于对马克思主义的研究而会出现这种“百家争鸣”的局面的原因是多方面的,但从根本上来看,主要有两个方面的原因。
西方马克思主义(W estern Marxism)学分数2周学时2教学目的与要求:课程性质:人文类基础课程。
基本内容:西方马克思主义作为人文类基础课程,共40个学时,每周2学时。
该课程主要介绍自上个世纪初以来由卢卡奇等人所开创的西方马克思主义道路的发展。
全部课程内容分为两大板块:一是概论;二是流派与代表人物。
概论部分主要从西方马克思主义的概念的演变、产生的历史背景、主要特征等角度展开对西方马克思主义的总体性介绍;流派与代表人物部分是本课程的重心,主要根据从流派→代表人物→代表人物的代表作的线索来讲授。
这部分的具体内容都根据西方马克思主义的主要代表人物的主要著作展开。
基本要求:对西方马克思主义的各大思潮有总体性的了解,能够贯通以前所接受的关于马克思主义哲学和西方哲学方面的知识,并在此基础上能深入体会马克思主义的道路在现代哲学中的意义;正确理解、熟练掌握各大思潮的主要代表人物的主要思想,并在此基础上能达到对马克思主义哲学的更深入的理解。
教学方式:概论式地介绍和依托原著对主要代表人物的思想的具体讲解相结合,结合课堂讨论、期中论文和期末考试。
参考教材:俞吾金、陈学明著:《国外马克思主义哲学流派新编:西方马克思主义卷》,复旦大学出版社,2002年9月第一版。
陈学明著:《西方马克思主义教程》,高等教育出版社,2001年9月第一版。
徐崇温著:《西方马克思主义》,天津人民出版社,1982年第一版。
俞吾金、陈学明著:《国外马克思主义哲学流派》,复旦大学出版社,1990年10月第一版。
Perry Anderson, Considerations on Western Marxism, (London: New Left Books, 1976)教学内容:(第1周)导论一、西方马克思主义概念的由来和发展二、西方马克思主义思潮形成和发展的社会历史背景三、西方马克思主义的理论热点四、西方马克思主义的发展趋势(第2周)第一章:西方马克思主义的早期代表人物第一节:概论第二节:卢卡奇(第3周)第二节(续):卢卡奇第三节:柯尔施(第4周)第四节:葛兰西(第5周)第二章:法兰克福学派概论第一节:霍克海默(第6周)第二节:阿多诺第三节:本雅明(第7周)第四节:哈贝马斯第五节:施密特(第8周)第三章:弗罗伊德主义的马克思主义概论第一节:赖希(第9周)第二节:马尔库塞第三节:弗罗姆(第10周)第四章:新实证主义的马克思主义概论第一节:德拉—沃尔佩第二节:科莱蒂(第11周)第五章:存在主义的马克思主义概论第一节:列斐伏尔(第12周)第二节:梅劳—庞蒂第三节:萨特(第13周)第六章:结构主义的马克思主义概论第一节:阿尔都塞(第14周)第七章:分析的马克思主义概论第一节:柯亨(第15周)第二节:W.H.肖第三节:J〃E·罗默第四节:J·埃尔斯特(第16周)第八章:生态学的马克思主义概论第一节:高兹第二节:阿格尔(第17周)第三节:莱易斯第四节:佩珀(第18周)第九章:马克思主义批评学派概论第一节:乔治〃拉比卡第二节:艾蒂安〃巴里巴尔第三节:雅克〃比德(第19周)第十章:后马克思主义概论第一节:埃尔斯托〃拉克劳、詹托尔〃穆佛第二节:雅克〃德里达(第20周)第三节:弗里德里克〃詹姆逊总结。
赤子5西方马克思主义哲学是马克思主义哲学的一个分流,马克思主义作为世界重要的精神财产对于全人类都有着重要价值意义,其中西方马克思主义哲学代表着其在西方社会的特殊发展,研究这个发展过程对于帮助研究资本主义的发展以及现代资本主义社会有着重要的意义。
就其理论意义而言,西方马克思主义哲学打破了传统马克思主义的框架,注重马克思主义哲学中的开放性和批判性。
在《历史与阶级意识》中,卢卡奇强调了总体性批判方法在马克思主义哲学中的核心理论地位,之后的学者经过不断的研究反思,继而推动了西方马克思主义哲学逻辑的历史发展。
再者,西方马克思主义尝试对不同的学术资源进行理论整合,在很大程度上拓宽了马克思主义哲学的理论领域范围,例如在《物化与阶级意识》中,卢卡奇以“物化”这个概念为纽带将多种学科进行整合,形成了全新的马克思主义哲学解释框架。
这种资源整合对于揭示马克思哲学的思想史意义和现实意义具有重要的实践探索意义。
同时,西方马克思主义哲学的重要研究内容就是对资本主义的批判,对其批判性的分析研究无疑对于我们认识理解资本主义社会的发展变化具有重要的作用。
要深刻的研究西方马克思主义哲学,就要从它的发展历程开始着手,了解其的形成起源以及发展过程,才能更好的理解其理论的深层意义。
随着现代资本主义的发展以及革命形式的变化,西方马克思主义哲学也在不断的发展变化,由于篇幅有限,这里就主要研究西方马克思主义哲学20世纪的发展历程,主要经历了三个发展阶段。
一、20世纪10-30年代,西方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形成时期马克思主义哲学发展的整体特点主要是“一源”、“四流”。
其中“四流”主要包括,以恩格斯、梅林为代表的“第二国际”、列宁发展的“第三国际”、包括中国化马克思主义、东欧“新马克思主义”、拉美“解放神学”等第三世界民族解放国家、以及西方马克思主义哲学。
第一次世界大战作为欧洲马克思主义理论的分水岭,从某种意义来说,西方马克思主义是挑战“第二国际”马克思主义的产物。
马克思是一位伟大的哲学家,他的哲学思想对于西方哲学史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下面是我用800字回答西方哲学史中的马克思:首先,马克思的思想背景是批判性思考和对资本主义社会的批判。
他的理论根源深深地扎根于对当时社会现实的观察和思考,以及对人类历史和文化的深刻理解。
他批判了资本主义社会的种种弊端,如剥削、不平等、压迫和异化,并提出了以劳动价值论为基础的社会主义理论。
其次,马克思的哲学思想是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
他认为,人类社会的发展是由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经济基础和上层建筑之间的矛盾所推动的。
他认为,历史是由人民群众创造的,而不是由少数精英所决定的。
他强调了阶级斗争在历史发展中的作用,并提出了无产阶级革命的理论。
在马克思的理论中,哲学不仅仅是关于世界本质的探讨,更是关于人类社会和历史发展的理论。
他认为,资本主义制度是导致社会不公和阶级矛盾的根本原因,而社会主义则是解决这些问题的途径。
他的理论为后来的社会主义运动提供了理论基础和指导原则。
第三,马克思的哲学思想对于西方哲学史的影响是深远的。
他的理论不仅改变了人们对资本主义社会的看法,也推动了马克思主义运动的发展。
他的思想为后来的哲学家提供了新的视角和方法,使他们能够更好地理解和批判现代社会。
例如,存在主义哲学家如萨特和加缪受到马克思的影响,他们强调了个人的自由和责任,并批判了资本主义社会的异化现象。
第四,马克思的思想对于现代社会也有着重要的启示意义。
他的理论强调了人民群众在历史发展中的作用,并提出了无产阶级革命的理论。
这些思想对于反对剥削和压迫、促进社会公正和平等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同时,马克思的理论也强调了劳动的重要性,并提出了劳动价值论,这对于提高劳动者地位、促进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具有重要的意义。
总之,马克思的思想对于西方哲学史具有深远的影响,为后来的哲学家提供了新的视角和方法,推动了马克思主义运动的发展,并对于现代社会具有重要的启示意义。
他的理论不仅仅是一种哲学思想,更是一种关于人类社会和历史发展的理论,对于我们认识和理解现代社会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全国授予博士、硕士学位和培养研究生的学科、专业目录(2011年版)0304 民族学0306 公安学04 教育学0401 教育学0402 心理学0403 体育学05 文学0503 新闻传播学06 历史学0601 考古学0602 中国史0603 世界史07 理学0701 数学0702 物理学0703 化学0704 天文学0705 地理学0706 大气科学0707 海洋科学0708 地球物理学0709 地质学0711 系统科学0712 科学技术史0713 生态学08 工学0801 力学0802 机械工程0803 光学工程0804 仪器科学与技术0805 材料科学与工程0806 冶金工程0808 电气工程0814 土木工程0815 水利工程0816 测绘科学与技术0817 化学工程与技术0818 地质资源与地质工程0819 矿业工程0820 石油与天然气工程0822 轻工技术与工程0824 船舶与海洋工程0825 航空宇航科学与技术0826 兵器科学与技术0828 农业工程0829 林业工程0832 食品科学与工程0833 城乡规划学0835 软件工程0836 生物工程09 农学0901 作物学0902 园艺学0904 植物保护0905 畜牧学0906 兽医学0907 林学0908 水产0909 草学10 医学1001 基础医学1002 临床医学1003 口腔医学1004 公共卫生与预防医学1005 中医学1006 中西医结合1007 药学1008 中药学1009 特种医学11 军事学1101 军事思想及军事历史1102 战略学1103 战役学1104 战术学1106军制学1107 军队政治工作学1108 军事后勤学1109 军事装备学1110 军事训练学12 管理学1201 管理科学与工程1202 工商管理1204 公共管理1205 图书馆、情报与档案管理13 艺术学1301 艺术学理论1302 音乐与舞蹈学1303 戏剧与影视学1304 美术学。
《马克思主义哲学》考试重点重点理解记忆的原理(最重要的观点)共有27个,主要是辨证关系。
(1)世界的统一性在于物质性原理(2)物质和意识的辩证关系原理(3)必然和偶然辩证关系原理(4)新事物必然战胜旧事物原理(5)量变和质变的辩证关系原理(6)辩证的否定观(原理)(7)否定之否定规律(8)矛盾的同一性和斗争性辩证关系原理(9)现象和本质的辩证关系(10)事物变化发展过程中内因和外因的辩证关系原理(11)矛盾的普遍性和特殊性的辩证关系原理(12)事物矛盾变化发展的不平衡性原理,坚持“两点”和“重点论”的统一(13)实践是认识的基础或实践的观点是辩证唯物主义认识论的首要的基本的观点(14)实践和认识的辩证关系原理(15)认识发展的规律:实践、认识、再实践、再认识,循环往复不断前进,以至无穷(包括感性认识和理性认识的辩证关系、认识的反复性、认识的无限性)(16)真理发展的规律:绝对真理和相对真理的辩证关系(17)社会生产实践是人类社会存在和发展的基础或物质生活的生产方式制约着整个社会生活、政治生活和精神生活的过程(18)社会存在和社会意识的辩证关系原理(19)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的辩证关系原理(20)经济基础和上层建筑的辩证关系原理(21)人类社会的基础矛盾是社会发展的根本动力(22)生产力是社会发展的最终决定力量(23)社会规律和人的自觉活动的辩证关系原理(24)人民群众是历史的创造者,是历史的主体,是推动社会历史发展的决定性力量(25)社会发展的历史进程的原理(包括社会发展过程中的决定性与主体选择性的统一、社会发展过程的统一性和多样性的统一,社会发展过程的前进性和曲折性的统一)(26)人的本质和人的价值的原理(27)人的发展和社会发展辩证关系原理单项选择题1.根据认识的发展规律,2.在认识的“熟知”与“真知”问题上的正确观点是(B)A.熟知即真知B.熟知不等于真知C.熟知起源于真知D.熟知必然转化为真知[解析]答好此题先应对“熟知”与“真知”有正确的理解。
第一讲国外马克思主义序言一、国外马克思主义研究的不同路径1、国外马克思主义政党根据时代特征和本国实际对马克思主义的研究:社会主义国家马克思主义执政党的理论与实际的研究与创新;西方发达国家马克思主义政党的理论与实际研究与创新;还有不少发展中国家。
2、国外马克思主义学者对马克思主义理论的研究:这里面包括从现代西方哲学来补充马克思主义和批判马克思主义;也有从现代西方哲学回到马克思主义。
3、西方学者对马克思主义文本的研究。
二、国外马克思主义研究的主要流派1、分析马克思主义:英国科亨(G·A·Cohen)运用分析哲学的方法研究马克思主义的经典文本和马克思主义理论。
2、生态马克思主义:从资本主义主要是现代工业文明与生态危机的内在逻辑来批判资本主义,主要以马克思主义的生态理论来构建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社会。
主要人物是法国的高兹。
3、女权主义的马克思主义:以马克思主义同情妇女的有关观点来抨击资本主义的压迫,认为妇女的真正解放只有实现马克思主义。
4、乌托邦马克思主义:认为乌托邦比苏联模式更接近社会主义。
5、后马克思主义:以后现代主义、解构主义和批判解释学来对马克思主义进行解读并得出新的理论。
代表人物詹姆逊、德里达。
6、市场社会主义马克思主义:认为公有制与市场有机结合能同时达到公平与效率,并以此实现社会主义。
7、还有弗洛伊德马克思主义、结构主义马克思主义、存在主义马克思主义、实证马克思主义、世界体系的马克思主义。
三、国外马克思主义研究的问题域:1、马克思主义基本理论研究:如马克思主义哲学、马克思主义经济学、马克思主义社会学等。
2、马克思主义的现实性问题:马克思主义对当前社会主义和资本主义发展的现实意义。
3、马克思主义经典文本研究。
4、马克思主义与现代工业文明、经济全球化问题的关系。
5、马克思主义的当代境遇和发展,特别是与现当代西方、东方思想的关系。
四、我们研究的方法和意义1、树立问题意识,立足于中国的实际情况,研究国外马克思主义,开拓马克思主义的新境界。
2011考研政治马克思主义哲学精选多选题(附答案)多项选择题1.下列关系中具有哲学基本问题性质的有A.天人关系B.名实关系C.理气关系D.形神关系 (答案)ABCD2.在下列命题中,属于客观唯心主义观点的是A.世界是毫无规律的堆积B.现实世界是理念世界的影子C.“理在事先”D. 道生万物 (答案)BCD3.在下列命题中,属于主观唯心主义观点的是A.感觉是与外界隔离的屏障B.事物是组成该事物成分、要素的组合C.人的意识不仅反映客观世界,并且创造客观世界D.数学逻辑的概念和命题来源于的理性的创造 (答案)AD4.马克思主义哲学是完备的唯物主义哲学,这是指在内容上它实现了A.唯物主义和辩证法的高度统一B.世界观和方法论的高度统一C.理论和实践的高度统一D.唯物辩证的自然观和历史观的高度统一 (答案)AD5.人类世界在内容上是指A.人化自然和人类社会B. 劳动C. 人的对象世界D. 社会的自然和自然的社会的统一体 (答案) ACD6.实践结果是人的目的在客观事物中的凝聚和体现,是实践过程中各种要素的融合。
对实践结果进行评价有A.对实践效能的评价B.对实践目的的评价C.对实践效果的评价D.对实践效率的评价 (答案)ACD7.科技人员经过艰辛探索,于2005年10月12至17日,成功发射了神州六号载人航天飞船,这说明A.事物的本质与规律是可以被认识和把握的B.可以创造出符合人的需要的理想客体C.主体具有能动性D.价值实现必须以客观事物本身所具有的属性为现实基础 (答案)ACD8.实践的主体和客体是相互作用的,二者相互作用的关系体现了A.精神和物质的关系B.目的与手段的关系C.创造者与被创造者、能动者与受动者之间的关系D.限定和超越的关系 (答案)BCD9.“风定花犹落,鸟鸣山更幽”,此诗句体现了运动和静止的关系是A.静中有动,动中有静B. 动不是静,静也不是动C.绝对运动和相对静止的统一D.动就是静,静就是动 (答案) AC10、我国古代哲学家王夫之认为:“动静者,乃阴阳之动静也。
怎样认识马克思主义哲学所实现的革命变革作者:董纪磊来源:《群文天地》2011年第21期马克思主义哲学的诞生宣告了西方传统哲学的终结,开辟了现代哲学的新思路和新视野,使哲学发生了根本性转变。
但传统的对马克思主义哲学的解释却没有完全揭示出马克思主义哲学所实现的革命变革的实质,认为马克思去除了黑格尔哲学的唯心主义,而提取出其辩证法的合理内核,又转向唯物主义,创立辩证唯物主义,将辩证唯物主义推广到历史领域,再创立历史唯物主义。
这种解释方法有一定道理,但没有揭示出马克思主义哲学所实现变革的实质。
笔者认为,马克思主义哲学以科学实践观为基础,建立了实践唯物主义,实现了哲学目标、哲学思维方式以及哲学基本问题的变革。
一、人的解放——马克思主义哲学实现了哲学目标的变革马克思早在中学毕业的作文《青年在选择职业时的考虑》中就曾说过:“如果我们选择了能为人类福利而劳动的职业,那么,重担就不能把我们压倒因为这是为大家而献身;那时我们感到的就不是可怜的、有限的、自私的乐趣,我们的幸福将属于千百万人。
”这说明马克思早在青年时代就确立了为人类解放事业而奋斗的崇高目标。
此后的学术生涯也是围绕这个目标展开的,马克思在准备他的博士论文前曾写过一个未完成的“法的形而上学”手稿,后因思想困顿而被迫放弃,其原因是他感到根据法的形而上学的思路无法找到哲学与现实的结合点,他认为远离现实的法哲学不能满足当时反封建、反专制政治斗争的需要,因而不能将受封建帝王奴役之下的贫苦农民解救出来。
马克思在《1844年经济学哲学手稿》中将人的本质界定为自由自觉的活动,人的发展是一个从片面到全面的过程,人的个性得到全面而自由发展的共产主义社会实际上就是马克思为人类的解放找的一条出路。
马克思经过二十多年呕心沥血刻苦钻研而写成的鸿篇巨制《资本论》深刻揭示了资本主义生产方式内部的矛盾和社会主义代替资本主义的客观规律,进一步系统阐明了科学社会主义的基本理论,揭露了资本家通过无偿占有工人的剩余劳动而残酷剥削工人的实质,其目的就是要唤醒广大工人阶级的革命性,联合起来,推翻资本主义制度,建立共产主义制度,来实现无产阶级和全人类的解放。
西方马克思主义思潮概述作者:曲艺来源:《科教导刊》2011年第26期摘要“西方马克思主义”是20世纪20年代初,在德、意、法等西欧主要资本主义国家出现并逐渐形成的一股小资产阶级左翼激进主义思潮。
这股思潮一经出现,很快受到西方激进知识分子异常狂热的颂扬,于是便蔓延开来,并形成各种流派。
严格说来,“西方马克思主义”并不是现代西方哲学中一个完整统一的学派,但由于他们在批判传统的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方面,在对马克思主义奠基人的态度上,以及对现代资本主义的批判和政治倾向等问题上,彼此之间又存在着共同之处,因此,被统称为“西方马克思主义”。
关键词西方马克思主义马克思主义西方社会思潮中图分类号:D641文献标识码:AOutline of Western Marxist ThoughtQU Yi(College of Marxism, Jilin University, Changchun, Jilin 130012)Abstract"Western Marxism" is in the early 1920s, in Germany, Italy, France and other major capitalist countries in Western Europe and the emergence of an evolving trend of petty-bourgeois left-wing radicalism. Once this stream of thought appeared, and soon praised by the West abnormal fanatical radical intellectuals, so they spread, and the formation of a variety of genres. Strictly speaking, "Western Marxism" is not a complete modern Western philosophy of the school uniform, but because of their criticism of the traditional aspects of dialectical materialism and historical materialism, in the attitude of the founders of Marxism, as well as modern criticism of capitalism and the political orientation and other issues, but there are commonalities between each other, therefore, be referred to as "Western Marxism."Key wordsWestern Marxism; Marxism; western social thoughts1 西方马克思主义产生的历史背景西方马克思主义是第一次世界大战后欧洲资本主义先进地区无产阶级革命失败的产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