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建筑史讲义[完整版]
- 格式:doc
- 大小:735.00 KB
- 文档页数:3
第五讲隋唐五代时期的建筑一、历史背景与建筑概况1、隋唐统一的政权——政通人和、国力发展——成熟、屋顶形式多样2、地方城市(商业城市)发展——都城建设成熟3、佛教兴盛、政府支持、贵族经济——兴建佛寺,寺观园林、塔等大有发展4、手工业——建筑技术——“材”标准化生产、“都料匠”5、交通开拓——文化交流——先秦儒的理性+魏晋南北朝道的内在精神、文士风度+佛教释的影响。
文化开朗、生气蓬勃。
鉴真东渡、引进胡床6、理性——和谐,形式、结构、材料充分结合7、唐晚期衰落、五代时期塔有所创造二、都城与宫殿例1:唐长安——规划严整1、选址与历史文化背景:总结邺城经验、在隋大兴的基础上、位于平原,受约束小;靠近水源,运输和城市用水方便2、城廓:近方形;夯土城墙3、皇城、宫城、宫殿的位置:居北部中4、布局:规整,政府、居住、商业功能分区明确5、街道:排水处理6、里坊:近方形,面积大7、市场:东西市意义与成就:例2:隋唐洛阳例3:大明宫——三朝“大朝、日朝、常朝”、宫殿园林、宫殿建筑、规模大、充分利用地形、考虑景观设计、官署例4:太极宫三、住宅1、布局:四合院、三合院、围廊连接;明显的中轴对称(局部也有灵活的变化)2、宅园:诗情画意、田园气息、手法丰富——人与自然的结合渗透到了建筑整体规划、布局3、室内装修:线条柔和、成熟;床榻、屏风四、寺、塔、石窟1、佛光寺的设计特点和成就2、佛塔:山东历城县神通寺四门塔、河南登封县净藏禅师塔、云南大理崇圣寺三塔、南京栖霞寺舍利塔、山西五台佛光寺祖师塔。
五代时期:林隐寺双石塔(砖)、苏州虎丘塔(砖木)栖霞山舍利塔(石)广东光孝寺铁塔3、石窟:甘肃敦煌莫高窟、洛阳龙门石窟奉先寺五、陵墓1、唐乾陵的设计特点和成就2、江苏江宁县南唐钦陵3、四川成都市前蜀永陵小结:唐代建筑艺术的主要特征:。
中国建筑史要点讲义分析中国建筑史讲义郭江泳河北大学建筑工程学院建筑系第一章中国古代建筑发展概况■基本内容第一节原始社会建筑(六、七千年前~公元前21世纪)一、重要实例浙江余姚河姆渡遗址—干阑式建筑代表,我国最早采用榫卯技术的实例陕西临潼姜寨遗址(仰韶时期)--以大房子为中心的布局方式郑州大河村F1-4遗址(仰韶时期)--木骨泥墙的典型甘肃秦安大地湾大房子(仰韶晚期)--出现白灰抹面西安客省庄龙山文化房址—”吕”字形平面,前堂后室辽宁建平县牛河梁女神庙遗址—最早的神庙遗址二、小结1。
建筑类型:A。
住宅、祭祀建筑(神庙、祭坛)、墓葬、窑址、城市2。
建筑结构:A。
木骨泥墙建筑B。
干阑式建筑3。
建筑材料:A。
土木为主B。
白灰抹面:白色含石灰的面层C。
土坯砖,夯土墙4.平面布局:A。
单体建筑复合平面:龙山文化“吕”字形,前堂后室B。
女神庙的多重空间沿轴线组织C。
建筑已经有了“群”的概念大青山祭坛遗址第二节夏商西周(公元前21世纪—前771)一、重要建筑实例:夏,河南偃师二里头宫殿遗址,最早的规模较大的木架夯土建筑庭院商,郑州商城,不同阶级和不同手工业分布于不同地点的聚落格局商,偃师商城,三重城,最大的早商单体建筑遗址商,河南安阳殷墟小屯村遗址,最重要的晚商遗址周,西周陕西岐山凤雏村遗址,最早的四合院周,湖北圻春干栏式建筑,西周时期长江中游一带的居住建筑类型二、小结1. 建筑类型:宫殿、宗庙、住宅、城市2. 建筑结构:土木混合结构体系3. 建筑技术:瓦,陶水管,斗拱,4. 空间观念:等级,中央与四方5. 空间组织方式:庭院、中轴线、夯土台基第三节春秋战国(前770-前221)—秦(前221-前206)—汉(前206-220)一、春秋战国至秦1.城市建设高潮2.高台建筑兴盛:秦咸阳宫3.大型工程多:秦始皇陵与长城4.技术进步:A.筒瓦和板瓦广泛使用,B.砖的出现C.铁制工具的使用D.金属构件的使用5。
《考工记》二、汉1。
一·简释(20分)例1·《考工记》、《周礼》、《礼记》等古代典籍中的建筑制度例:(1)左祖右社:左边是祖屋,右边是社稷(2)面朝后市:前面是朝廷后面是市场(3)市朝一夫:市场和朝廷都是一百步乘一百步①以宫殿为主体的规划结构;择中、居高②礼制秩序:左祖右社、面朝后市、前朝后寝③经纬涂制的道路系统④井田方格网系统式规划方法涂———道路一夫———100×100步2 1步约5-6尺(3)《考工记》:《考工记》是春秋末期齐国的手工业技术的官书。
其作者不详。
西汉年间,献王刘德因《周官》缺〈冬官〉一篇,就以此书补之。
至刘歆校订时,又将《周官》改为《周礼》,称为《周礼·考工记》。
《考工记》是先秦古籍中最重要的科学技术著作,它记载了6门工艺(攻木之工、攻金之工、攻皮之工、设色之工、刮摩之工、抟埴之工)的30个工种的技术规则(缺两种)。
(4)国中九经九纬:皇城经向道路和纬向道路各九条(5)经涂九轨:涂指的是道路,皇城经向大道宽九轨道(6)明堂:明堂是中国古代天子宣明政教的建筑,用于朝会、祭祀、庆赏、习射、选士、教学等大典。
(7)辟雍:辟雍原为西周天子所设的大学。
《礼记·王制》有:大学在郊,天子曰辟雍……取其四面周水,圜如壁。
《新论》:王者始作圆池似璧形,实水其中,以环壅之,名曰辟雍。
言其上承天地,以班教令,流转王道,周而复始。
《白虎通·辟雍》:辟,璧也,象璧圆以法天也。
雍者,雍之以水,象教化流行也。
《月令记》:水环四周,言王者动作法天地,德广及四海,方此水也,名曰辟雍。
“明堂辟雍”是一座建筑,但它包含两种建筑名称的含义,它是中国古代最高等级的皇家礼制建筑之一。
明堂是古代帝王颁布政令,接受朝觐和祭祀天地诸神以及祖先的场所。
辟雍即明堂外面环绕的圆形水沟,环水为雍(意为圆满无缺),圆形像辟(辟即璧,皇帝专用的玉制礼器),象征王道教化圆满不绝。
(8)前朝后寝:所谓“前朝”,即为帝王上朝治政、举行大典之处。
中国建筑史讲义郭江泳河北大学建筑工程学院建筑系第一章中国古代建筑发展概况■基本内容第一节原始社会建筑(六、七千年前~公元前21世纪)一、重要实例浙江余姚河姆渡遗址—干阑式建筑代表,我国最早采用榫卯技术的实例陕西临潼姜寨遗址(仰韶时期)--以大房子为中心的布局方式郑州大河村F1-4遗址(仰韶时期)--木骨泥墙的典型甘肃秦安大地湾大房子(仰韶晚期)--出现白灰抹面西安客省庄龙山文化房址—”吕”字形平面,前堂后室辽宁建平县牛河梁女神庙遗址—最早的神庙遗址二、小结1。
建筑类型:A。
住宅、祭祀建筑(神庙、祭坛)、墓葬、窑址、城市2。
建筑结构:A。
木骨泥墙建筑B。
干阑式建筑3。
建筑材料:A。
土木为主B。
白灰抹面:白色含石灰的面层C。
土坯砖,夯土墙4.平面布局:A。
单体建筑复合平面:龙山文化“吕”字形,前堂后室B。
女神庙的多重空间沿轴线组织C。
建筑已经有了“群”的概念大青山祭坛遗址第二节夏商西周(公元前21世纪—前771)一、重要建筑实例:夏,河南偃师二里头宫殿遗址,最早的规模较大的木架夯土建筑庭院商,郑州商城,不同阶级和不同手工业分布于不同地点的聚落格局商,偃师商城,三重城,最大的早商单体建筑遗址商,河南安阳殷墟小屯村遗址,最重要的晚商遗址周,西周陕西岐山凤雏村遗址,最早的四合院周,湖北圻春干栏式建筑,西周时期长江中游一带的居住建筑类型二、小结1. 建筑类型:宫殿、宗庙、住宅、城市2. 建筑结构:土木混合结构体系3. 建筑技术:瓦,陶水管,斗拱,4. 空间观念:等级,中央与四方5. 空间组织方式:庭院、中轴线、夯土台基第三节春秋战国(前770-前221)—秦(前221-前206)—汉(前206-220)一、春秋战国至秦1.城市建设高潮2.高台建筑兴盛:秦咸阳宫3.大型工程多:秦始皇陵与长城4.技术进步:A.筒瓦和板瓦广泛使用,B.砖的出现C.铁制工具的使用D.金属构件的使用5。
《考工记》二、汉1。
木架建筑渐趋成熟2。
中外建筑史讲义第⼀讲中国古代宫殿,坛庙,陵墓⼀、古代宫殿·周制三朝五门:三朝:外朝——决定国家⼤事。
治朝——王视事之朝(平时办公)内朝——办理皇族内部事务,宴会。
五门:皋门——库门——雉门——应门——路门·隋唐的三朝五门是:承天门、太极门、朱明门、两仪门、⽢露门。
外朝承天门、中朝太极门、内朝两仪殿。
紫禁城宫殿——中国仅存的⼀处宫殿。
⼆、坛庙1坛庙建筑的产⽣与作⽤(1)产⽣:源于祭祀;(2)作⽤:助⼈伦、敦教化、规范社会秩序、维护统治权威的作⽤——礼制建筑。
2类型(1)祭祀⾃然神皇帝亲祭:祭天(天坛)地(地坛);(⼤祀)祭⽇(⽇坛)⽉(⽉坛);祭农(先农坛)桑(先蚕坛);祭国⼟政权(社稷坛)(2)祭祀祖先:太庙、祠堂、家庙;(3)祭祀圣贤:⽂庙(孔庙)、武庙(关帝庙)等。
3实例(1)北京天坛天坛的环境艺术设计:1)为衬托天坛祈年殿⾼耸近天之势,殿周全组建筑建于4m⾼的⼤平台上,平台四周遍植4m⾼的常青松柏等;2)天坛庭院及丹陛桥,皆⾼出地⾯4m,⾏如步云;3)附屋建筑,皆掩没于林海之下;4)皇乾殿隐于祈年殿之后;5)祈年殿两侧配殿,皆半途⽽⽌,不⼊视野,以全祈年殿之孤傲突兀之势;6)环丘四周以矮墙环护,反衬丘坛近天之势;7)附属建筑全隐蔽于树林之下。
(2)北京社稷坛(3)北京太庙(4)太原晋祠(5)曲⾩孔庙三、陵墓1墓葬的等级及名称林——孔⽒宗族陵——帝王墓葬墓——王侯将相坟——⼀般百姓2基本形制及沿⾰(1)基本形制——地下墓室:存放棺椁之处——地⾯纪念性建筑:供后⼈凭吊(2)发展历史1)上古:地下——⼟坑⽊椁地上——不封不树2)商周时期地下——⼟坑⽊椁地上——坟丘、⽊构建筑3)秦汉:地下——砖⽯墓室地上——“⽅上”(⼈⼯封⼟)⼗字中⼼式布局4)三国、两晋、南北朝:神道柱、⽯兽、⽯碑等。
5)唐:因⼭为陵墓;⼗字中⼼式布局,发展了南向⼊⼝前的引导空间6)宋:承上启下—北宋:陵区更加集中;规模较⼩;北低南⾼——南宋:上、下宫在⼀条轴线上;攒宫7)明:有多处,南京孝陵,葬太祖朱元璋;风阳皇陵,葬明太祖⽗、母及亲族;北京⼗三陵,葬成祖以下⼗⼆帝,占地40平⽅公⾥。
中国建筑史复习要点精讲绪论:中国古代建筑的特征1、斗栱不同时期(唐宋与明清)的特点(斗栱是中国木架建筑特有的结构部件,其作用是在柱子上伸出悬臂梁承托出檐部分的重量)唐宋以前,斗栱的结构作用十分明显,布置疏朗,用料硕大;明清以后,斗栱的装饰作用加强,排列丛密,用料变小,远看檐下斗栱犹如弥补一排雕饰品,但其结构作用(承托屋檐)仍未丧失。
2、斗栱的基本组成栱、斗、昂3、宋、清的建筑模数制宋——材;清——斗口4、宋代斗栱的叫法,按位置分三类,名称在柱头上的斗栱称为柱头铺作(清代称柱头科)是承托屋檐重量的主体;在两柱之间置于阑额(清称额枋)上的斗栱,称为补间铺作(清称平身科),起辅助支撑作用;在角柱上的斗栱称为转角铺作(清称角科),起承托角梁及屋角的作用。
5、木结构的四种结构形式及各自特点、应用(识图)结构形式穿斗式抬梁式井干式干阑式应用地区江西、湖南、四川等南方地区北方地区及宫殿、庙宇等规模较大的建筑物东北、云南等林区潮湿的山区或水域特点用料小,整体性强、但柱子排列密,只有当空间不大时才能使用可采用跨度大的梁以减少柱子数量,取得较大的室内空间适用于宫殿、庙宇等建筑以竹、木梁柱架起房屋,有较好的防潮隔热性能用井干壁体作为承重结构墙,受木材长度限制,通常面阔和进深较小。
原始社会1、仰韶文化主要遗址有2个:陕西临潼姜寨仰韶文化村落遗址陕西西安半坡村遗址2、河姆渡文化遗址名称为浙江余姚河姆渡村,结构为干阑式建筑,下层用柱子架空,上层用作居住,最早使用榫卯技术3、龙山文化:(父系氏族)特征为1)家庭成为生活单位,居室面积变小,平面呈“吕”字形双室相联的套间式半穴居,有较强私密性2)建筑材料上开始出现土坯砖,基础实验夯土,墙体用土坯砖;室内地面墙面普遍采用白灰面,防潮;白灰墙上出现了花纹,是已知最古老的室内装饰4、红山文化:最早的神庙遗址是辽宁建平牛河梁女神庙奴隶社会一、夏:我国已发现最早的木构夯土建筑及庭院建筑实例是河南偃师二里头一号宫殿遗址二、商河南偃师尸沟乡商城遗址河南安阳殷墟遗址三、西周两处遗址1、陕西岐山风储存西周建筑遗址:最早的规模较大的木架夯土建筑和庭院实例,最早发现瓦(封闭庭院,中轴明确;前后堂使用廊道连接;完备的排水系统;已知最早的四合院实例)。
第一章绪论重点复习内容及复习题
1. 试简述中国传统建筑的主要特点。
一般来说,中国传统建筑有四个特点为:
(一)在建筑上普遍采用“木构架”,并且由此形成中国建筑的独特风格。
木构架的结构方式,因地区和建筑种类的不同而有好几种,但以抬梁式为最重要。
所谓“台梁式”就是人们通常所见的以梁柱为骨架的斗拱结构。
这种斗拱结构以宫殿、寺庙和其他高级建筑运用最多。
(二)在平面布局上以“间”为单位构成单体建筑,再以单体建筑组成庭院,然后以庭院为单元构成组群建筑。
但不论单体建筑还是组群建筑,在设计上多取方形或长方形,而且常常以南北为纵轴线,以东西为横轴线安排主要建筑和次要建筑,以围墙和回廊构成封闭式的整体。
这种布局是古代封闭性的思维模式和小农经济意识在建筑中的反映。
(三)在建筑的审美意识上追求平稳、整齐、对称,讲求秩序,适合礼度。
主要建筑讲究宏伟高大,讲究气势,并以次要建筑来衬托主要建筑。
许多建筑有意利用地形,造成高低错落的形态,使整齐、对称的平面布局在主体上显示出丰富多彩的变化。
至于园林建筑,它所追求的不是整齐、对称,而是曲折变化和诗情画意。
(四)在艺术造型上,中国建筑多采用庞大的出檐屋顶,即通常所说的“大屋顶”。
宫殿、寺庙等大型建筑还往往采用高台基。
这种高台大顶造型,给人以稳固、庄严、雄伟的感觉。
至于组群建筑的造型还要讲究主次分明,有起有落,由正门到最后一座庭院,要象戏曲和音乐一样,显出序幕、高潮和尾声。
2.中国传统建筑主要有哪几种屋面形式?
庑殿、歇山、悬山、硬山、攒尖等。
3.文字填空:
①建筑包括……内部…空间与…外部…空间,但…外部……空间不只是……
建筑…。
②《老子》第11章:“凿户牖(You)以为室,当其无,有室之用”。
③建筑是人类…精神……生活与…物质……生活所必需的……空间…。
④木构建筑取材…方便……,加工…容易……;木构参与了……生物链……过程,属…生态……建筑,……不会…残留永久性垃圾;承重结构与围护结构…
分工……明确;适用于…不同……气候条件的南北地区;抗震性能…较强…;不耐…火…, 不耐……潮湿…,不耐…腐蚀……,不耐…虫蛀……,不耐…久…。
4.中国传统建筑主要有哪几种结构形式?
穿斗式、抬梁式、井干。
5.北宋都料匠喻皓《木经》中的文字:“凡屋有三分”是指什么?
自梁以上为上分,地以上为中分,阶为下分。
6.说明什么是“间”。
建筑的间是两榀屋架所围合的空间
7.识图:①给下图填空。
第一排:重檐、庑殿、歇山
第二排:卷棚、悬山、圆攒尖、四角攒尖
第三排:硬山
正脊
鸱尾
戗脊
屋檐
山墙
台基
尽间又梢间梢间又次间次间明间次间又次间梢间又梢间尽间
②指明下列图式的结构形式
穿斗式:
叠梁式:
井干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