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建筑史复习题1
- 格式:pdf
- 大小:337.50 KB
- 文档页数:9
《中国建筑史》试题库1《中国建筑史》试题库一、选择题1.“殿堂”式大木构架符合以下哪个特征 D A 穿斗 B 内柱升高 C 彻上露明造 D 草栿2.斗栱在《营造法式》的各作制度中属于C A 小木作 B 大木作 C 铺作 D 檐下作3.一般认为,中国古代地方城市中的商业街应出现于A A 宋 B 宋以前 C 明清 D元4.宋辽金时期最精美的“天宫楼阁”见于以下哪座建筑C A 隆兴寺摩尼殿 B 晋祠圣母殿 C 华严寺薄伽教藏殿D 少林寺初祖庵 5.宋代的“材”为CA 斗口高B 斗口宽C 单拱高 B 单栱断面 6.天安门工程的最初设计承建者是: C A、宇文恺B、李诫C、蒯祥D、也黑迭尔7.我国已知的最早采用榫卯技术构筑木结构房屋的建筑遗址是: A 模数化 B 承重 C 装饰 D 材等9.明清北京故宫建筑受以下哪个地域工匠系统影响最大 C A 晋 B 冀 C 苏 D 赣10.中国拱券结构大致出现于B A 东周 B 西汉 C 唐宋D 明清11.以下哪一条与长城无关AA 宗法制度B 秦始皇C 胡服骑射D 丝绸之路世纪将中国建筑介绍到欧洲的著名人物是 B A 南怀仁B W·钱伯斯C J·朗世宁D 汤若望 13.以下哪条不符合历史建筑保护的精神A A 全面保护 B 重点保护 C 有限保护 D 酌情保护14.中国近代建筑中的复古主义思潮以下列哪一条为口号 C1A ) A 历史主义B 民族形式C 中国固有形式D 民粹主义 15.迄今所知最早的四合院建筑遗址是: B A、河南偃师尸沟商城遗址B、陕西歧山凤雏村西周遗址C、河南偃师二里头遗址D、安阳洹北遗址 16.我国现存最早的城市地图是:C A、兆域图B、西京长安图C、平江府图D、清明上河图17.汉代四象中指东方的是 A )A、青龙B、白虎C、朱雀D、玄武 18.清明上河图所表现的是城的风貌。
A、西汉长安B、唐长安C、北宋汴梁D、明南京 19.我国宋代建筑的国家“标准和规范”是指:A、《营造法式》B、《木经》C、《冶园》D、《工程做法》 xx年开始营造皇陵。
一、选择题(15分,每题1、5分)1、浙江余姚河姆渡遗址的建筑结构形式属于:( B )A.抬梁式B.干阑式C.穿斗式D.混合式2、在土楼的建造中,下面哪种材料无须用到( C )。
A. 糯米B. 黏土C.砖D. 竹片3、历代帝王陵墓中,“因山为穴”的是( B )A.明代B.唐代.C.元代.D.宋代.4、对后世江南城市住宅和私家园林的建造有很大影响的是( C )。
A. 元代住宅B. 北宋官式建筑C.南宋江南住宅D. 明清四合院5、综观中国古代建筑体系从奴隶社会到封建社会末期变化的程序可以说是:( C )A.变化剧烈B.常有突变C.具有很大的稳定性D.无变化6、在颐和园的布局中,水面占地约( D )。
A. 1/4B. 3/5C.2/3D. 3/47、我国古典家具的完成由席地转化为垂足变革是哪个朝代( C )A隋 B宋代 C南北朝 D五代十国8、在《说文解字》中,将( c)解释为“种植果木之处”。
A. 苑B. 圃C. 园D. 囿9.长城起源于( A )时期,现所留砖筑长城为( A )遗有物:A.秦,明B.战国,宋C.战国,明D.西晋,隋10、拙政园的“与谁同坐轩”通过西南面洞可借( D )。
A. 倒影楼B. 浮翠阁C. 留听阁D. 三十六鸳鸯馆1、我国考古发现最早的庭院式建筑是:( A )A.商代,河南偃师二里头宫殿遗址B. 浙江余姚河姆渡遗址C.西安半坡村遗址D.西周,陕西岐山凤雏村遗址2、( B )时期园林布局的特点是以山水为主题,假山与水景的处理技法日趋成熟。
A. 汉代B. 魏晋南北朝C.隋唐五代D. 元代4、、颐和园原名清漪园,建于(C )年间,并将翁山改名为万寿山。
A.光绪B. 雍正 BC.乾隆D.嘉庆6、 <<营造法式>>的作者是:( B )A.明,计成B.宋,李诫C.隋,宇文凯D.五代,喻浩7. 我国建筑屋面上使用瓦始于:( B )A.秦B.西周C.汉D.北魏6、目前江南所保存的私家园林以苏州为最多,( B )其次,其它城市较为稀少。
中国建筑史模拟试题一一、填空1、《清明上河图》反映的是现在(河南)省(开封)市在(宋)代的城市风貌。
该画在2010年上海世博会中国馆中被以精彩的动态画面展现出来。
2、明十三陵位于北京市昌平区,十三陵以天寿山为屏障,三面环山,其中规模最大的三座陵寝为永乐皇帝朱棣的(明长陵)、嘉靖皇帝朱厚熜的永陵、万历皇帝朱翊钧的(明定陵)。
3、斗栱在宋代也称“(铺作)”,因为是层层相叠铺设而成;在清代称“(斗科)”或斗拱,在江南一代称“(牌科)。
4、中国营造学社是近代中国最重要的建筑学术研究团体,成立与1930年,由创办人(朱启铃)任社长,梁思成和(刘郭桢)分别担任法式、文献组主任。
二、解释名词1、四阿屋顶:庑殿顶是“四出水”的五脊四坡式,由一条正脊和四条垂脊(一说戗脊)共五脊组成,因此又称五脊殿。
由于屋顶有四面斜坡,故又称四阿顶。
2、平棋:平棋(棊)即今之天花板,古代也叫做"承尘"。
在木框间放较大的木板,板下施彩绘或贴以有彩色图案的纸这种形式在宋代成为平棊,后代沿用较多。
3、明堂:明堂,也叫天宫,是隋唐洛阳城中轴建筑群上著名的“七天建筑”之一,初号“万象神宫”,重建后曰“通天宫”。
明堂遗址位于隋唐洛阳城宫城核心区内,是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国家“十一五”期间重点保护的大遗址之一。
4、叠涩三、画图1、北京四合院(三进)屋顶平面图2、以所学实例为例,绘制金厢斗底槽平面图参考答案:1、北京四合院(三进)屋顶平面图:《教材》图3-22。
得分要点:得分要点:整体形象清晰,比例合宜,能表现一定细部特征即可得满分。
2、以所学实例为例,绘制金厢斗底槽平面图:佛光寺大殿《教材》图5-2。
得分要点:得分要点:整体形象清晰,比例合宜,能表现一定细部特征即可得满分。
四、简答1、中国传统木架建筑的内在优势和根本缺陷。
参考答案:优势:(1)取材方便;(2)适应性强(3)有较强的抗震性能;(4)施工速度快;(5)便于修缮、搬迁。
中国建筑史测试题及答案一、单项选择题(每题2分,共20分)1. 中国古代建筑中,被称为“斗拱”的结构主要用于:A. 屋顶B. 墙体C. 柱子D. 地基答案:A2. 中国古代建筑中,木结构的梁柱体系中,柱子的排列方式通常是:A. 直线排列B. 交错排列C. 放射状排列D. 环形排列答案:A3. 以下哪个朝代的建筑代表了中国古典园林的高峰?A. 秦朝B. 唐朝C. 宋朝D. 明朝答案:C4. 以下哪个建筑不是中国的传统建筑?A. 故宫B. 长城C. 埃菲尔铁塔D. 布达拉宫答案:C5. 中国古代建筑中,屋檐的“飞檐”设计主要是为了:A. 美观B. 排水C. 遮阳D. 防风答案:B6. 中国古代建筑中,屋顶的“瓦当”主要用于:A. 装饰B. 保护木结构C. 增加重量D. 通风答案:B7. 以下哪个建筑不是北京的?A. 故宫B. 天坛C. 颐和园D. 黄鹤楼答案:D8. 中国古代建筑中,门楼的“门钉”设计主要是为了:A. 装饰B. 增加重量C. 保护门板D. 增加门的强度答案:D9. 中国古代建筑中,木结构的“榫卯”结构主要用于:A. 连接木柱B. 连接木梁C. 连接木柱和木梁D. 连接墙体答案:C10. 中国古代建筑中,屋顶的“琉璃瓦”主要用于:A. 美观B. 防水C. 隔热D. 增加重量答案:B二、多项选择题(每题3分,共15分)1. 下列哪些是中国古典园林的典型元素?A. 假山B. 喷泉C. 亭子D. 石桥答案:ACD2. 以下哪些是中国古代建筑的特点?A. 木结构B. 砖石结构C. 混凝土结构D. 斗拱答案:AD3. 中国古代建筑中,以下哪些是常见的屋顶形式?A. 庑殿顶B. 歇山顶C. 悬山顶D. 平顶答案:ABC4. 下列哪些是中国古代建筑的装饰元素?A. 彩绘B. 雕刻C. 玻璃D. 壁画答案:ABD5. 以下哪些是中国古代建筑的典型布局?A. 轴线对称B. 庭院式C. 放射状D. 环形答案:AB三、判断题(每题2分,共10分)1. 中国古代建筑中,斗拱的主要作用是承重。
中国建筑史复习资料《中国建筑史》试题库一、填空题1、半坡村是新石器时期的建筑遗址。
2、我国迄今发现的最早的四合院遗址是西周时代的陕西岐山凤雏村早周遗址。
3、我国已知最早采用榫卯技术构筑木结构房屋的实例是浙江余姚河姆渡村。
4、我国考古发现最早的廊院式建筑是河南偃师二里头西亳宫殿遗址5、我国建筑屋面上使用的瓦始于西周,琉璃使用于屋面始于南北朝。
6、长城始建于战国时期。
7、鲁班是我国春秋时代有名的建筑师,被后代奉为建筑工匠的祖师。
8、中国塔的主要类型有密檐式、楼阁式、金刚宝座塔、单层塔、喇嘛塔等五种。
9、我国现存最早的佛塔是北魏的河南登封县嵩岳寺塔,塔的平面为十二边形,是我国塔中的孤例。
10、我国现存最早的木塔是辽代的山西应县佛宫寺释迦塔,平面八边形;我国现存最高的砖塔是宋代的河北定县开元寺料敌塔,现存最高的石塔是宋代福建泉州开元寺双石塔。
11、最早见于史籍的佛教建筑,是东汉明帝时的洛阳白马寺。
12、中国古代建筑屋顶基本形式有庑殿、歇山、攒尖、硬山、悬山等五种。
13、在木结构建筑的设计和施工中,我国很早就实行了类似于近代建筑的模数制,宋代用“材”,清代用“斗口”作标准。
14、河北赵县安济桥建造于隋代,是世界上最早的敞肩拱桥,其设计者为李春。
15、石窟寺有塔院式、佛殿式、僧院式三种基本类型。
16、北京妙应寺白塔是元代尼泊尔工匠阿尼哥设计的。
17、中国现存最古的木构建筑是唐代山西五台县南禅寺大殿山门。
18、唐代佛光寺大殿平面形式采用金厢斗底槽,晋祠圣母殿平面采用副阶周匝,河北蓟县独乐寺山门平面采用分心槽。
19、《考工记》是我国战国时期的专著,《园冶》是关于造园的明代著作,作者计成,《营造法式》是我国宋代建筑方面的重要术书,作者李诫。
20、隋代大兴城是由文宇恺设计建造的;元大都的规划者为刘秉忠和阿拉伯人也黑迭尔,大都水系由杰出的科学家郭守敬规划。
21、我国历代都城规模由大到小为隋大兴城、北魏洛阳城、明清北京城、元大都、隋唐洛阳、明南京城、汉长安城。
《中国建筑史》试题库一 、选择(15分,可随机抽取15道题) 1.“殿堂”式大木构架符合以下哪个特征 D A 穿斗 B 内柱升高 C 彻上露明造 D 草栿 2.斗栱在《营造法式》的各作制度中属于:C A 小木作 B 大木作 C 铺作 D 檐下作 3.一般认为,中国古代地方城市中的商业街应出现于:A A 宋 B 宋以前 C 明清 D 元 4.宋辽金时期最精美的“天宫楼阁”见于以下哪座建筑 C A 隆兴寺摩尼殿 B 晋祠圣母殿 C 华严寺薄伽教藏殿 D 少林寺初祖庵 5.宋代的“材”为 C A 斗口高 B 斗口宽 C 单拱高 B 单栱断面 6.天安门工程的最初设计承建者是:( C ) A、宇文恺 B、李诫 C、蒯祥 D、也黑迭尔 7.我国已知的最早采用榫卯技术构筑木结构房屋的建筑遗址是:( A ) A、浙江余姚河姆渡遗址 B、西安半坡母系氏族部落聚落遗址 C、连云港藤花落龙山文化遗址 D、西安客省庄龙山文化遗址 8.清代斗拱一般不含以下哪种功用( B ) A 模数化 B 承重 C 装饰 D 材等 9.明清北京故宫建筑受以下哪个地域工匠系统影响最大 C A 晋 B 冀 C 苏 D 赣 10.中国拱券结构大致出现于 B A 东周 B 西汉 C 唐宋 D 明清 11.以下哪一条与长城无关 A A 宗法制度 B 秦始皇 C 胡服骑射 D 丝绸之路 12.18世纪将中国建筑介绍到欧洲的著名人物是 B A 南怀仁 B W ·钱伯斯 C J ·朗世宁 D 汤若望 13.以下哪条不符合历史建筑保护的精神 A A 全面保护 B 重点保护 C 有限保护 D 酌情保护 14.中国近代建筑中的复古主义思潮以下列哪一条为口号 C A 历史主义 B 民族形式 C 中国固有形式 D 民粹主义 15.迄今所知最早的四合院建筑遗址是:( B ) A、河南偃师尸沟商城遗址 B、陕西歧山凤雏村西周遗址 C、河南偃师二里头遗址 D、安阳洹北遗址 16.我国现存最早的城市地图是:( C ) A、兆域图 B、西京长安图 C、平江府图 D、清明上河图 17.汉代四象中指东方的是( A ) A、青龙 B、白虎 C、朱雀 D、玄武 18.清明上河图所表现的是( C )城的风貌。
中国建筑史试题及答案一、选择题(每题2分,共20分)1. 中国古代建筑中,被称为“木结构建筑之祖”的是:A. 故宫B. 大雁塔C. 应县木塔D. 天坛答案:C2. 以下哪个不是中国古代建筑的三大特点之一?A. 木结构B. 砖石结构C. 斗拱D. 屋顶答案:B3. 以下哪个朝代的建筑艺术达到了中国古代建筑的高峰?A. 秦朝B. 汉朝C. 唐朝D. 宋朝答案:C4. 中国古代建筑中,屋顶的“飞檐翘角”设计是为了:A. 美观B. 防水C. 避雷D. 增加采光答案:B5. 以下哪个建筑不是中国古代皇家园林的代表?A. 颐和园B. 圆明园C. 拙政园D. 避暑山庄答案:C6. 中国古代建筑中,斗拱的主要作用是:A. 承重B. 装饰C. 通风D. 防火答案:A7. 以下哪个建筑是中国现存最早的木结构建筑?A. 故宫太和殿B. 应县木塔C. 南禅寺大殿D. 嵩岳寺塔答案:C8. 中国古代建筑中,常用的屋顶形式不包括:A. 悬山顶B. 歇山顶C. 硬山顶D. 平屋顶答案:D9. 以下哪个建筑是中国现存最大的古代木结构建筑?A. 故宫太和殿B. 五台山佛光寺C. 应县木塔D. 嵩岳寺塔答案:A10. 中国古代建筑中的“四合院”布局,其主要特点是:A. 四面环水B. 四面环山C. 四面环绕建筑D. 四面开放答案:C二、填空题(每空2分,共20分)1. 中国古代建筑的屋顶形式主要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等。
答案:歇山顶、悬山顶、硬山顶2. 斗拱是中国古代建筑特有的结构形式,其主要作用是________。
答案:承重和装饰3. 中国古代建筑的“三进院落”布局,指的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前院、中院、后院4. 古代建筑中的“飞檐翘角”设计,主要是为了解决________的问题。
答案:防水5. 中国古代建筑的“四合院”布局,其四周的建筑通常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中国建筑史》期末复习题一、填空题(每空1分,共计18分)二、单选题(每题1分,共计10分)三、名词解释(任选3题,共12分)1、生起:屋宇檐柱的角柱比当心间的两柱高2-12寸,其余檐柱也依势逐柱升高。
因而宋代建筑的屋檐仅当心间为直线段,其余全由曲线组成。
屋脊也因此而用生头木将脊槫的两端垫高,形成曲线,使之与檐口相呼应。
其他各槫的生头77772木则使屋面形成双曲面。
清代建筑无角柱升起。
2、卷杀:宋代栱、梁、柱等构件端部作弧形(其轮廓由折线组成),形成柔美而有弹性的外观,称为卷杀。
“卷”有圆弧之意,“杀”有砍削之意。
3、侧脚:把建筑物的一圈檐柱柱脚向外抛出,柱头向内收进,其目的是借助于屋顶重量产生水平推力,增加木构架的内聚力,以防散架或倾斜。
由于此法给施工带来许多麻烦,所以明代以后逐渐减弱最后废弃不用,代之以增加穿枋和改进榫卯等办法来保持木构架的稳定性。
4、金箱斗底槽:宋代《营造法式》中列举四种空间划分方法之一。
其特点是殿身内有一圈柱列与斗栱,将殿身空间划分为内外两层。
内外柱高相等,但柱径略有差别。
实例:山西五台山佛光寺东大殿5、副阶周匝:在建筑的主体(塔身、殿身)的外围加一圈外廊,在宋代李诫编修的《营造法式》中称为“副阶周匝”。
这种建筑结构形式最早在商建筑中已经出现,通常应用于比较隆重的建筑。
例如:应县木塔6、黄肠题凑:汉代帝王墓用短方木(方约30cm,长约90cm)叠成椁墙,墙内置棺椁,短方木端部均指向棺椁。
此法耗费木材数量巨大,东汉以后已不再使用。
7、《营造法式》:是中国现存时代最早,内容最丰富的建筑学著作,北宋李诫编修。
本书内容除行政管理上“关防工科”的要求外,侧重于建筑设计,施工规范,并有图样,是了解中国古代建筑学,研究古代建筑的重要典籍。
其中提出的“以材为祖”的材份制,这是建筑体系达到成熟阶段的标志。
8、羡道:商周陵墓,地下以木椁室为主,其东、南、西、北四向有斜坡由地面通至椁室,称“羡道”。
中外建筑史复习题复习题一中国建筑史部分一、填空题:(20分)1. 河南等地的窑洞建筑主要有、和三种类型。
2.《营造法式》的作者是,《木经》的作者是,《园冶》的作者是。
3. 我国已知的最早采用榫卯技术构筑的木结构房屋的实例是。
4.砖大量使用在地面建筑中是代以后的事情。
5.中国历史上第一个因山为陵,凿山为穴,以山为阙的帝陵是。
6. 浙江普陀山供奉的是菩萨道场。
7.我国现存唯一的木塔是建于代的,平面边形。
8.中国古典木构建筑主要有、、三种主要结构形式。
9. 清代彩画的按等级次序由尊到卑分为、和三大类。
10.天安门的屋顶形式为。
二、名词解释(10分):1.六铺作:2.金厢斗底槽:3.歇山:4.方城明楼:5.平棋:三、问答题(20分):1. 北宋东京城的的布局特点有哪些?(6分)2.简述唐宋建筑与明清建筑风格的区别。
(6分)外国建筑史部分四、填空题(每空1分,共30分)1.吉萨金字塔群由___________、哈弗拉、__________三座正四锥形金字塔和_______________组成。
2.两河流域的建筑在世俗建筑物里发展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和山岳台等多种建筑形制。
3. ___________是罗马建筑最大的特色。
4.罗马五柱式分别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和复合柱式。
5.以法国为中心的哥特式教堂初成于_____________,配套成形于夏特尔主教堂,成熟代表_____________,繁荣作品韩斯主教堂、亚眠主教堂。
6.比萨主教堂建筑群包括___________、___________和___________,三座建筑形体各异、对比强烈、变化丰富、母题一致、风格统一、整体和谐。
7.阿尔罕布拉宫是摩尔人统治的最后宫殿,以两个___________为中心,分别为___________和___________。
《中国建筑史》复习题简答与论述1. 我国历代各朝宫殿发展趋势是怎样的?答:1.规模渐小。
2.宫中前朝部分加强纵向的建筑和空间层次,门、殿增多。
3.后寝居住部分由宫苑相结合的自由布置,演变为规则、对称、严肃的庭院组合,。
2.中国佛教石窟的主要特点是什么?答:①建筑以石洞窟为主,附属之土木构筑很少②其规模以洞窟多少与面积大小为依凭③总体平面长依崖依壁作带形展开,与一般寺院延纵深布置不同④由于建造需要开山凿石,故工程量大,费时长⑤除石窟本身以外,在其雕刻绘画等艺术中还保存了许多我国早期的建筑形象2. 结合北京故宫太和殿谈清代木构架建筑的造型特点。
答:① 斗拱的结构机能大大减弱,成为纯装饰构件。
② 斗拱的比例大大缩小,补间铺作的数量增加③ 柱的比例细长了(唐宋1:8-1:9,清1:10)④ 屋面举折加大,坡度变陡,出檐深度减小⑤ 柱的升起、侧脚、卷杀不再采用,屋顶柔和的线条轮廓消失了3.清式彩画的分类及其主要特点。
清式彩画主要分为和玺彩画、旋子彩画、苏式彩画三种和玺彩画:清代彩画制度中等级最高的形式,仅用于宫殿、皇家坛庙的主殿、堂、门等主体建筑上。
该彩画用金量较大,各主要线条均沥金粉,金线一侧衬白粉线或加晕。
旋子彩画:明清时期常用的一种彩画类型,以旋花为主体进行构图。
旋花纹饰为旋纹。
苏式彩画:起源于清代早期,因苏州始用而得名。
常以人物故事、山水、花鸟、虫鱼、异兽、流云、博古等绘画及各种万字、回纹、夔纹、锦纹等为图案为画题。
4.简述中国古代木构建筑的基本形式。
答:我国木构建筑主要有穿斗式与抬梁式两种,除此之外还有不少变体和局部利用斜杆组成三角形稳定构架的做法。
穿斗式木构架:用穿枋把柱子串联起来,形成一榀榀的房架,檩条直接搁置在柱头上,在延檩条方向再用斗枋把柱子串联起来,由此形成一个整体框架。
抬梁式:柱头上搁置梁头,梁头上搁置檩条,梁上再用矮住支起较短的梁,如此层叠而上。
当柱上采用斗拱时,则梁头搁置于斗拱上。
多用于宫殿,庙宇等规模较大的建筑物。
5.写出中国传统建筑的主要构件名称。
答:台基 、木头圆柱 、开间 、横梁、 斗拱 、彩画 、屋顶、山墙 、 藻井6.中国建筑的开间特点。
答:我国目前大量建造的砖混住宅,住宅开间一般不超过3.3米。
规定较小的开间尺度,可有效缩短楼板的空间跨度,增强住宅结构的整体性、稳定性和抗震性。
为了保证建成的住宅具有良好的自然采光和通风条件,住宅的进深在设计上有一定的要求。
进深大的住宅可以有效地节约用地,目前我国大量城镇住宅房间的进深一般都限定在5米左右,不能任意扩大。
在住宅的高度(层高)和宽度(开间)确定的前提下,设计的住宅进深过大,就使住房成狭长型 ,距离门窗较远的室内空间自然光线不足。
开间5米以上,进深7米以上的大开间住宅可为住户提供一个40——50平方米甚至更大的居住空间,与同样建筑面积的小开间住宅相比,承重墙减少一半,使用面积增加2%,便于灵活隔断、装修改造。
虽然小开间住宅存在着诸多优点,但也存在着许多弊病。
因为开间小,在住宅建筑面积中,承重墙、柱的结构面积相对较大,增加了有效使用面积;同时由于开间小,房间分割过小,不适应家庭居住行为变化的要求,而且住房很难自行改造。
7.中国传统建筑的屋顶有哪些,请画出简图表示可加文字说明:答:庑殿、歇山、硬山、悬山、攒尖8.斗拱在中国传统建筑中起什么作用,请用简图表示出“斗”、“拱”。
答:斗拱在中国木构架建筑的发展过程中起过重要作用,它的演变可以看作是中国传统木构架建筑形制演变的重要标志。
斗拱的演变大体可分三个阶段:第一阶段为西周至南北朝,是斗拱的初创时期。
斗拱先用于柱顶,汉代以后开始在柱间出现。
第二阶段为唐代至元代。
这个时期斗拱的主要特点在于柱头斗拱所承托的梁多插入斗拱中,使斗拱和梁架拉结在一起,顺屋身左右横出的拱也和井干状的柱头枋交搭在一起。
第三阶段为明代至清代。
清式建筑的梁不再像宋式那样穿插在斗拱中,而是直接承挑檐桁。
因此,斗拱发展到明清以后便不再起维持构架整体性和增加出檐的作用。
它的用料和尺度比宋式大为缩小。
就是斗拱经历了由主要作为承重结构——同时作为承重结构和装饰结构——完全作为装饰结构。
9.《营造法式》及其成就答:《营造法式》是北宋后期主管工程的将作监李诫在继承和总结了古代传统的基础上,根据当时熟练工匠的经验编订的。
书中分为释名、各作制度、功限、料例和图样五个部分,共34卷,记载了北宋宫殿、寺庙、官署、府第等木构建筑的建造中,模数的制定和运用,设计、技术、装饰、管理等方方面面,一定程度上反映了当时中原地区的建筑技术和艺术水平。
这本书对于研究宋朝建筑乃至中国古代建筑的发展,提供了重要资料,是人类建筑遗产中珍贵的文献。
10.宋式建筑的风格特征答:㈠城市结构与布局发生了根本的变化——废弃了“里坊制”,开敞街道,使得城市建设、消防、交通、商店、桥梁都有了新的发展。
㈡木架建筑采用了古典的模数制——《营造法式》总结并规范了古典模数、材制。
使得古典模数的使用,延续于整个封建社会时期的建筑中,利于建筑技术的发展。
㈢建筑群组合方面,在总平面上加强了进深方向的空间层次,以便衬托出主体建筑——总平面的空间更加丰富、更趋复杂,层次深厚,主体建筑突出,屋顶的组合多变。
㈣建筑装修与色彩大有很大发展——源于手工技术的提高和对生活享受的追求。
一改唐代的直棂窗和板门,而多用格子窗、格子门,增强了装饰效果;一改唐以前朱白两色为主的做法,出现了“五彩遍装”、“碾玉装”、“青绿迭晕棱间装”、“解绿装”和“丹粉刷”等多种彩画;并开始大量使用琉璃瓦。
㈤ 砖石建筑的水平达到新的高度——河北定县开元寺料敌塔高84m;开封祐国寺塔是最早的琉璃饰面建筑;福建泉州开元寺双石塔,仿木建筑形式。
㈥园林兴盛——出现了大量的皇家园林,与江南私家园林。
11.唐长安城的特点是什么?答:布局仿北魏洛阳城,方整对称,沿南北轴线将宫城、皇城置于全城最主要位置;交通呈棋盘式布局,将城市划分为108个里坊,分区明确整齐,实行夜禁制度;长安的市集中于东西两市;道路两旁种有成行槐柳,又称为“槐衙”;路面土路,两边设明沟排水。
12.谈谈《考工记》“营国制度”及对后世的影响。
答:匠人营国,方九里,旁三门,国中九经九纬,经涂九轨,左祖右社,面朝后市,市朝一夫.都城九里见方,每边辟三门,纵横各九条道路,南北道路宽九条车轨,东面为祖庙,西面为社稷坛,前面是朝廷宫室,后面是市场和居民区.朝廷宫室市场占地一百亩。
其被认为是当时诸侯国都城规划的记录,也是中国最早的一种城市规划学说。
以后无论是隋唐都城长安、元明清都城北京,还是中小城市,都留下了《考工记》王城规划的痕迹。
13.试述中国古代建筑与环境之间的相互关系。
答:儒家和道家——中国古代两大主流哲学流派都主张“天人合一”的思想,在中国促进了建筑与自然的融合,从而使中国建筑有一种和环境融为一体的气质。
历史上处理建筑与环境手法主要有:①善择基址 ②因地制宜 ③整治环境 ④心理补偿14.中国皇家园林的特征答:①规模很大,是包含有起居、宴集、骑射、观剧、祀祖、召见大臣、处理政务、举行朝会的多种用途的综合体。
清代帝苑的布置一般都有两大部分;一是居住和朝见的宫室;另一部分是供游乐的园林。
②清代苑囿造景通常集仿各地名园胜迹于园中,根据各园的地形特点,把全园划分为若干景区,每区再布置各种不同趣味的景点。
③帝王苑囿的建筑布局与形式除宫室部分较规整严谨外,其它多较活泼,随意布局,建筑式样多变,与地形结合紧密,建筑体量比较小巧素雅,常不用斗拱,但同私家园林相比,又显得堂皇壮丽。
苑中的中心建筑,为了与空间相称,体量尺度都很高大。
④帝王苑囿主要依靠堆土来形成山丘涧壑的地形起伏,再适当点缀山石,形成真山与假山相结合的方式。
⑤花木配置多做群植或成林布置,不似私家以单株欣赏为主。
15.试述唐代建筑的主要特点答:唐代建筑总体风格:规模宏大、气魄雄浑①柱础矮平②柱高约等于明间面阔,柱身较矮③斗栱尺度大,补间铺作数量少④屋面坡度平缓,出檐深远⑤建筑装饰简洁有力16.唐大明宫的主要有成就和特点有哪些?答1.规模宏大,规划严整。
宫城平面呈不规则长方形,全宫分为宫、省两部分,基本在宣政门一线之南,其布局以太液池为中心而环列,依地形而灵活自由。
宫城之北,为禁苑区。
遗址范围即相当于明清故宫紫禁城总面积的三倍多。
2.建筑群处理愈趋成熟。
建筑也加强了突出主体建筑的空间组合,强调了纵轴方向的陪衬手法。
全宫自南到北为长达约1600余米的中轴线,轴线上排列全宫的主要建筑,轴线两侧采取大体对称的布局。
如不计入内苑部分,从丹凤门到紫宸殿也约1200米,这个长度略大于从北京故宫天安门到保和殿的距离。
含元殿利用的突起的高地(龙首原)作为殿基,加上两侧双阁的陪衬和轴线上空间的变化,造成朝廷所需的威严气氛。
3.木建筑解决了大面积、大体量的技术问题,并已定型化。
如麟德殿,由前、中、后三座殿组成,面积约5000平方米,约为太和殿的三倍。
采用了面阔11间,进深17间的柱网布置。
殿东西两侧又有亭台楼阁衬托,造型相当丰富多样。
主殿含元殿则用减去中间一列柱子的办法,加大空间,使跨度达到10米,可证唐初宫殿中木架结构已具有与故宫太和殿约略相同的梁架跨度。
4.门窗朴实无华,给人以庄重、大方的印象。
5.建筑艺术加工的真实和成熟。
唐代建筑风格的特点是气魄宏伟,严整而又开朗。
现存的木建筑遗物反映了唐代建筑艺术加工和结构的统一,在建筑物上没有纯粹为了装饰而加上去的构件,也没有歪曲建筑材料性能使之屈从于装饰要求的现象。
这固然是我国古典建筑的传统特点,但在唐代建筑上表现得更为彻底。
含元殿踞龙首原高处,高出平地十余米,殿十一间,前有长达75米的龙尾道。
殿阶局部用永定柱平坐,这种较古的方法,唐以后逐渐淘汰。
整组建筑气魄雄伟,足可代表当时高度发展的文化技术。
含元殿和麟德殿的开间尺寸,不过5米稍多,最大梁袱跨距,不过四椽,尺度不及后世,用料也相对较小。
用较小的料而构成宏伟的宫殿,应该说技艺已相当纯熟。
17.试述宋代建筑的发展与革新答:①城市结构和布局起了根本性变化:打破了汉唐以来的里坊制,取消了夜禁制度。
出现了夜市和自由形成的草市,都城内临街设店,一些娱乐性建筑也大量沿街兴建,某些大寺观还附有园林、集市,成为市民活动场所之一。
②建筑艺术:总体布局上加深了院落纵深发展的程度,建筑群体组合高低错落富于变化。
建筑风格更为秀丽,绚烂而富于变化,出现了各种复杂形式的殿阁楼台;在装修及装饰及色彩上,灿烂的琉璃瓦和精美的雕刻、彩画都增加了建筑的艺术效果。
③建筑结构:木构建筑结构开始简化,斗拱机能开始减弱;建筑的标准化、定型化已达到一定水平,便于估工备料、提高设计施工速度;砖石建筑的水平达到一个新高度。
④建筑材料:大量用砖(城墙、路面、砖塔、墓葬);琉璃砖瓦的生产、标准化和镶嵌方法都得到提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