政治社会学3 政治权力
- 格式:ppt
- 大小:687.50 KB
- 文档页数:37
第五章政治权力权力是人们非常熟悉的字眼,它象阳光、空气一样真切,生活在现代社会中的人们似乎无时无处都能体察到权力的存在。
在人们的社会关系中,在那种一个人或一个集团的行为能带有强制力地影响、支配另一个人或一个集团的活动中,就表明权力的存在。
权力似乎是很神秘的,它看不见、摸不着,是无形的。
它象精灵一样控制着社会各个领域。
诚如一位智者所描述的:“它是一种使人产生神秘感的东西,人们虽然看不到权力的实际形象,但是每一个有理智的人又都感到它的存在。
”权力作为一种充满魔力的社会现象,它从来就是这样既“神秘”,又“普及”。
从整个人类历史来看,政治与政治权力的行使和权力斗争是分不开的。
如果说,人们的根本利益是政治的基础,那么政治权力则是政治运转的动力;如果说政治是经济的集中表现,那么,政治权力则是政治的集中表现;如果说经济生活的媒介是货币的话,那么,政治生活的媒介则是政治权力。
货币是经济学中的基本概念,同样,政治权力也是政治学中的基本概念。
政治权力使各种各样的政治行为主体卷入政治。
整个政治过程就是围绕政治权力的获得、巩固、行使、终结和再获得、巩固、行使的斗争和运转过程。
因此,研究政治生活的政治学不能不研究政治权力。
第一节政治权力概述一、权力的含义、构成及本质(一)权力的含义要准确了解政治权力的内涵,首先必须从权力入手,作一些分析考察。
“权力”是一个十分复杂的概念,可以说有多少人研究过权力,就有多少关于权力的定义。
再加上“权力”一词在日常生活和社会科学中的大量使用,人们对权力的认识更是各持己见,莫衷一是。
“权力” 在汉语中简称“权”。
从我国古代书籍来看,“权”有不同的用法。
一是当名词使用,如《广雅·释器》中说:“锤谓之权。
”锤是古时测定物体重量的器具,我国现存最早的锤是战国的秦权和楚权,多为铜质或铁质。
春秋战国时,“权”被引申和扩展。
获得了新的含义,成为常用字。
在这一时期,“权”字在诸子百家的著述中屡见不鲜,并常常当作动词使用。
政治的主要知识点总结I. 政治理论及思想A. 政治理论B. 政治思想C. 政治学派II. 政府与政治制度A. 政府1. 政府职能2. 政府组织B. 政治制度1. 国家政体2. 政治体制III. 政治权力与权力分立A. 政治权力1. 政治权力的来源2. 政治权力的形式B. 权力分立1. 立法权2. 行政权3. 司法权IV. 政党与政治组织A. 政党1. 政党职能2. 政党体制B. 政治组织1. 政治组织类型2. 政治组织结构V. 政治社会学A. 公民与政治参与1. 公民权利2. 政治参与形式B. 政治文化1. 政治价值观2. 政治意识形态VI. 国际政治A. 国际关系理论1. 国际关系主义2. 结构主义B. 国际政治实践1. 国际组织2. 国际冲突与合作VII. 政治经济学A. 政治经济理论1. 自由市场经济2. 计划经济B. 政治经济体制1. 经济体制类型2. 政治经济体制改革VIII. 政治与法律A. 宪法1. 宪法的性质与职能2. 宪法的修正与保障B. 法律1. 法律体系2. 法律实践IX. 政治形式与实践A. 民主1. 民主制度2. 民主实践B. 专制1. 专制体制2. 专制实践X. 政治发展与政治变革A. 政治发展理论1. 政治变革阶段2. 政治制度演变B. 政治变革实践1. 政治变革案例2. 政治变革经验以上是政治的主要知识点总结,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第一章导论一、填空题1、"政治"概念的提出,始于人类文明史上的____________社会时期。
2、道德政治观或伦理政治观认为政治是一种____________追求,是一种规范性的道德。
3、法家主张,政治之道在于法、术、势,即____________的获取、保持和运用。
4、直到____________的产生,才给"政治"一个较为准确而深刻的定义。
5、马克思主义认为政治是一种具有公共性的____________。
6、政治学的心理研究兼顾人的政治心理的____________和有意识两个方面。
7、亚里士多德认为政治学是人类最高的学问,因为它研究的是____________之善的问题,即如何组织和安排人类社会生活的问题。
8、政治学在研究政治的本质即____________及其发展规律的基础上,也对于政治的价值形态、行为形态、组织形态、文化形态、规则和制度形态及其这些形态的发展等分别展开研究。
9、政治行为研究属于____________政治研究。
10、西方现代政治的学经济学研究方法把政治生活中的个人看作是____________人,他们遵循着个人利益最大化原则进行政治活动。
11、马克思主义的经济分析方法内含着唯物辩证法的思想,它将社会划分为经济基础、____________上层建筑和____________三大结构。
12、微观的政治科学研究技术,指的是在政治科学____________研究中所使用的各种具体的工具性的、手段性的方法和技术的总称。
13、东方传统的政治学,以中国传统政治为代表,是一种____________的政治学。
14、马克思主义认为,____________问题是全部政治的基本问题,根本问题。
15、____________是政治的核心,一切政治活动,都是围绕着这一核心展开和进行的。
二、选择题1、"政治"概念的提出,始于人类文明史上的()社会时期。
什么是政治社会学?政治社会学是一门研究政治行为和社会结构相互作用的学科。
它关注政治与社会之间的关系,以及政治行为如何塑造社会结构。
以下是对政治社会学的深入解析:一、政治社会学的起源与意义政治社会学起源于20世纪初,它的研究对象是政治行为和政治体制如何受到社会结构和文化价值观影响,以及政治权力如何影响社会结构和社会关系。
政治社会学的研究有助于理解政治和社会之间的相互作用,揭示政治行为背后的动机和目标,为社会变革和政治改革提供理论指导。
1.政治行为的社会根源政治行为是人对权力的追求和运用,而权力是建立在社会结构基础之上的。
政治社会学研究从社会角度解释政治行为的根源和成因。
社会结构、经济地位、文化背景、价值观念等因素都会影响个体的政治行为选择和态度。
2.政治体制与社会结构政治体制是政治行为的框架和规范,而社会结构则是政治体制的基础。
政治社会学关注政治体制如何塑造社会结构,并且研究在不同的社会结构背景下政治体制的效果和变革。
政治与社会的互动使得政治体制和社会结构在不断演变和调整中形成新的关系。
3.权力与社会关系权力是政治社会学的核心概念之一。
政治社会学研究权力如何在社会中产生、分配和运用,以及权力对社会关系的影响。
权力关系直接影响着社会的结构、流动和稳定性。
研究权力关系可以揭示社会不平等、社会变革和社会冲突等问题。
4.政治变革与改革政治社会学研究政治变革和政治改革的动因和过程。
政治变革指的是社会体制和政治体制的根本性改变,而政治改革则指的是对现行政治制度进行一系列的改革措施。
政治社会学的研究为政治变革和改革提供了理论支持和指导。
二、政治社会学的研究方法政治社会学常用的研究方法包括历史研究、实证研究、比较研究和理论研究等。
不同的方法可以从不同角度解析政治社会学的问题,从而增加研究的可信度和广度。
1.历史研究通过对历史事件和政治制度的研究,可以揭示政治和社会之间的关系。
历史研究可以帮助我们理解政治和社会的发展过程,发现规律和趋势。
政治学名词解释部分031、政治关系 2、国家 3、社会公共权力4、政治行为5、政治沟通6、政治表达041、政治 2、政治行为3、政党 4、政治社团 5、政治社会化6、群体政治心理051、压力集团 2、政治行为 3、政治斗争4、政治参与5、政治社会化6、政治思想061、政治文化 2、利益矛盾 3、政治斗争4、个体政治心理5、政治改革6、政治领导071、政治体系 2、压力集团3、政治权利4、政治社会化5、政党政治6、政治行为081、政治权力 2、国家机构3、利益矛盾4、政治参与5、政治认知6、政治制度091、政治2、政治革命 3、政治思想4、政治表达5、政治文化6、政治民主1.政治(04名)(06名)在特定的社会经济关系基础及其所表现的利益关系基础上,社会成员通过社会公共权力确认和保障其权力并实现其利益的一种社会关系,包含三个基本点;①它强调政治是一种社会关系,通过社会公共权力而形成的,力图概括一切政治现象的特征。
②强调一切通过社会公共权力确认和保障的权力和利益要求才具有政治性,否则不具有政治性,从而区分了政治现象和非政治现象。
③政治的本质是政治关系,包括利益、政治权力、政治权力三种基本关系统。
2.政治学政治是在特定社会经济关系及其所表现的利益关系上,社会成员通过社会公共权力确认和保障其权利并实现其利益的一种社会关系。
政治学就是研究这种特定社会关系即政治关系及其发展规律的科学。
政治学这一定义表明:政治学以政治关系作为研究对象;政治学以探求政治关系的发展规律作为自己的目标和任务;政治学是一门科学。
作为一门独立学科,政治学与哲学、经济学、法学、科学社会主义、社会学等学科之间既有联系又有区别。
3.政治关系(03名)人们在社会生活中,基于社会利益要求和利益关系而形成的,以政治的强制力量和政治权利分配伟特征的社会关系,政治关系是人类社会生活的一般本质内容,其他政治现象则是政治现象则是政治关系的外化和具体形态表现,而政治关系的发展变化,也必然表现为人类政治的发展变化。
政治社会学第二章第二节政治权力的基础及来源政治学与行政学2班贾察荃 20103718来源:在人类历史发展的各个时期,不同的社会和政治制度产生了多种关于政治权力来源的理论。
替奴隶制和封建制的专制制度辩护的神权论或“君权神授论”,认为政治权力来源于上帝。
在资产阶级革命前夕,启蒙学者则用契约论解释政治权力的来源,以反对专制制度的神权说。
特别是j.-j.卢梭,从契约论中引出人民主权的思想。
他提出,国家是人类根据自己的需要,通过契约建立起来的,国家的权力来自人民,而人民的权力则是天赋的。
人民主权学说成为资产阶级民主共和制度的理论基础。
当代一些资产阶级学者把权力的来源归结为对政治资源的拥有和掌握。
所谓政治资源则包括:金钱、信息、武力、威胁、职业、友谊、社会地位、立法权、投票权以及其他形形色色的东西。
人们掌握了一定的政治资源,便具有影响他人行为的一定力量,拥有一定的权力。
人们所拥有的权力的差别可以归结为人们掌握政治资源的差别。
马克思主义认为,政治权力归根结底来源于人们在社会经济关系中的地位。
经济上占统治地位的阶级必然成为政治上的统治阶级。
而政治权力的直接来源则是社会的阶级斗争,是阶级斗争中各种政治力量较量的实际结果。
革命的政治权力最初直接来源于人民群众有组织的革命斗争。
最初的斗争指挥中心便是革命权力的萌芽。
随着革命斗争的发展,革命的权力也在发展,直至建立全国性的革命政权,形成完整的革命政治权力。
马克思主义认为人民群众是历史的创造者,从理论上和逻辑上说,革命的政治权力又来源于人民的信任和委托。
这一点在社会主义民主共和制中表现得最为明显,各种类型的人民代表大会制度以及其选举和授权的形式和程序,则是其经常的表现。
基础政治权力的基础是指取得和占有政治权力的资源或资本,主要包括武力、财富、技能、知识、动机等。
同时,权力依赖于运转的制度本身的好坏,这也直接决定了权力的性质和权力的力量。
1、武力:武力是政治权力的首要基础。
选修3 政治知识点总结首先,选修3政治知识点涉及了政治社会学、宪政制度、政党制度、选举和治理等多个领域。
在政治社会学方面,我们学习了政治的概念、政治体系、政党和党派、政治社会化、政治权力和公民观念等内容。
政治的概念是指人们在社会生活中为了谋求共同利益而进行的行为和活动,具有规范性和集体性。
政治体系是指国家政权机构的总体和各种政治组织的相互关系。
政党和党派是政治社会活动的主体,是政治实践的主要形式。
政治社会化是指政治观念和政治行为的习得和发展过程。
政治权力是指国家机关和政府参与国家事务的能力和权力。
公民观念是指公民对国家和社会责任和义务的认识和态度。
其次,在宪政制度方面,我们学习了宪法的概念、宪法的性质和作用、宪法的体系、宪法的解释和修正、宪政民主和宪政保障等内容。
宪法是国家政治组织和运行的基本法律,具有最高的法律地位和权威性。
宪法的性质和作用是指宪法的法律属性和宪法对国家政治和社会生活的规范作用。
宪法的体系是指宪法的组成结构和组织形式,由总章程和各类基本法律组成。
宪法的解释和修正是指宪法的解释方法和修正程序,是宪法实施和发展的重要环节。
宪政民主是现代国家政治的基本原则和基本制度,宪政保障是宪法和法律对公民权利和国家权力的法律保障。
再次,在政党制度方面,我们学习了政党的定义和特征、政党的分类和发展、政党的组织和活动、政党的地位和作用等内容。
政党是在政治领域中以争取国家政权为目标的集团组织,是国家政治生活的重要成员。
政党的分类包括意识形态政党和综合政党,政党的发展包括政党历史和政党理论发展。
政党的组织和活动是政党参与政治斗争的手段和方式,政党的地位和作用是政党在国家政治生活中的地位和作用。
最后,在选举和治理方面,我们学习了选举的含义和特点、选举的程序和原则、选举的种类和制度、政府的组成和职能等内容。
选举是指公民通过投票等方式选举或被选举担任国家和政府职务的行为和程序。
选举的程序和原则是选举建立的程序和程序,选举的种类和制度是选举的分类和选举的组织形式。
政治学的基本概念解析政治学是研究政治现象的学科,它研究政治权力的产生、分配和运行规律,探索政治行为的动机和意义,以及政治制度的形成和变迁等问题。
作为一门社会科学,政治学既关注政治理论的发展,又着眼于政治实践的解读和指导。
下面将对政治学的基本概念进行解析。
政治:政治是指人类社会中各种利益关系的形成、调整和表达的过程,是人类社会有序发展的基础。
权力:权力是指人们对他人行为施加影响并使其服从意愿的能力。
政治权力是特殊形式的权力,是一种行使公共权力的能力。
国家:国家是一个独立的政治实体,它拥有政治主权和领土完整,并通过政府来管理国家事务。
政府:政府是国家的最高行政管理机关,负责制定和执行政策,维护社会秩序和公共利益。
政治制度:政治制度是一套规范政治行为的规则和机制,包括宪法、法律、选举制度、行政机构等。
政治思想:政治思想是指对政治现象进行分析、思考和评价的理论体系和思维方式,如自由主义、社会主义、保守主义等。
民主:民主是一种政治理念和制度,强调政权应当来自人民,并通过选举和公众参与实现权力的制约与平衡。
独裁:独裁是一种政治制度和行为模式,以一个人或一个集团的专权为特征,缺乏政治权力的制约和合理分配。
公共管理:公共管理是政府活动的一部分,包括公共政策制定、实施和评估等职能,以满足公众的需求和利益。
国际关系:国际关系研究国家之间的相互关系和互动,探讨国际体系的形成和演变,以及国际冲突和合作的动因和后果。
政治社会化:政治社会化是指个体在社会和政治环境中接受政治观念、价值观和行为规范的过程。
政治行为:政治行为是指个体或集体在政治领域中表达意见、争取权益和参与政治活动的行动。
议会制度:议会制度是一种代表性制度,通过选举产生的议会成员在立法和监督等方面发挥作用。
分权制衡:分权制衡是一种政治制度和理念,通过将政治权力分散给多个机构并相互制约,以避免专制和权力滥用。
上述是政治学的一些基本概念解析,这些概念构成了政治学研究的基础,有助于我们理解政治现象、分析政治问题和参与政治实践。
政治常用专业术语50个1.政治体系(political system)2.政府(government)3.政权(political power)4.政治制度(political institution)5.政治权力(political authority)6.政治意识形态(political ideology)7.政治参与(political participation)8.政治发展(political development)9.政治变革(political reform)10.政治决策(political decision-making)11.政治过程(political process)12.政治管理(political governance)13.政治责任(political accountability)14.政治稳定(political stability)15.政治体制(political regime)16.政治制衡(political balance)17.政治参与者(political actors)18.政治支持(political support)19.政治文化(political culture)20.政治意识(political consciousness)21.政治权威(political authority)22.政治平衡(political equilibrium)23.政治权衡(political calculus)24.政治理论(political theory)25.政治实践(political practice)26.政治经济学(political economy)27.政治生态学(political ecology)28.政治心理学(political psychology)29.政治伦理学(political ethics)30.政治社会学(political sociology)31.政治地理学(political geography)32.政治历史学(political history)33.政治教育学(political education)34.政治哲学(political philosophy)35.政治社会化(political socialization)36.政治行为(political behavior)37.政治信仰(political belief)38.政治权力分配(political power distribution)39.政治改革(political revolution)40.政治运动(political movement)41.政治纲领(political agenda)42.政治议程(political discourse)43.政治竞争(political competition)44.政治权力争夺(political power struggle)45.政治权力交替(political power transition)46.政治权力转移(political power transfer)47.政治合法性(political legitimacy)48.政治参与权(political participation rights)49.政治权利(political rights)50.政治平等(political equality)政治是一个涉及人类社会组织和管理的重要领域,它涉及领导权、管理权、决策权等方面的内容。
政治社会学及其主要研究方向政治社会学及其主要研究方向导语:政治社会学作为社会学的分支学科,旨在研究政治行为与社会关系之间的相互影响。
本文将介绍政治社会学的概念、发展历程以及主要研究方向,希望能够为读者提供一定的理论和研究指导。
一、政治社会学的概念政治社会学是社会学的一个重要分支学科,它研究政治行为和社会关系之间的相互关系。
它关注政治行为的动态过程,并以社会学的视角解释和探讨政治现象对社会的影响以及政治行为背后的社会背景。
政治社会学的研究对象涵盖了个体、群体和社会机构等各个层面,具有较广泛的研究层次和范围。
二、政治社会学的发展历程政治社会学作为一个学科,在20世纪初逐渐形成并发展壮大。
以往政治科学主要关注政府和国家机器的运作,而忽视了人类行为和社会关系对政治活动的影响。
20世纪以来,社会学研究对政治和社会关系的关注逐渐增多,且政治行为的社会后果也日益明显,这促使政治社会学快速兴起和发展。
20世纪50年代末,政治社会学的研究重点逐渐转向群体行为和社会运动,关注社会矛盾和冲突下的政治行动,研究集体行动、政治动员和社会运动的形成和发展。
这一时期的重要研究方向包括社会运动的形成、参与者的行动动机以及社会变迁和社会结构对政治行为的影响等。
20世纪70年代以后,政治社会学更加关注个体行为和心理学因素。
研究者开始深入探讨个体的政治态度、价值观和政治参与等问题。
此外,网络和新媒体的快速发展也为政治社会学提供了新的研究领域,研究者开始关注在线政治行为和社交媒体对政治参与和政治决策的影响。
三、政治社会学的主要研究方向1. 政治文化与政治社会化政治文化是指社会成员在政治学习和社会化过程中形成的某种共同的政治观念、价值观和政治态度。
政治文化与政治行为之间存在着紧密的联系,政治社会学旨在研究政治文化与政治社会化的关系,及其对政治行为的影响。
研究者关注个体、群体或国家层面的政治文化差异,以及政治文化的变迁和演变过程。
2. 政治参与与政治行为政治参与是指个体对政治活动的参与程度。
一:政治权力【类型、基础、制约;权力合法性的理论基础和历史渊源】1.含义(P21-22):所谓政治权力,是指在一定的政治关系中,权力主体运用一定的政治强制力,为了实现自身的某种目标而作用于权力客体的一种政治力量。
它体现了权力拥有者和权力客体两个意志主体不平等的关系。
2.特征(P23-24)强制性、公共性、等级性、工具性。
3.基础(P25-28)暴力、物质财富、组织、技能、动机、知识。
4.类型(P28-32)强制型权力、功利型权力、操纵型权力、合法型权力、人格型权力。
5.制约机制(P39)道德。
权力、权利、法律@6.政治合法性(P41-48)合法性的种理想模式:法理型、传统型、魅力型;我国政治统治的合法性基础(P46-48)二:政治组织【类型、特征、实体、体制】1.类型(P50-51)国家组织、政党组织、利益集团。
2.特性(P51-52)政治性、权威性、指导性、约束性、价值性、功利性。
3.实体(P54-65)阶级、政党、利益集团4.体制(P70-74)我国的民主集中制、分权制衡制、民族主义政治体制、集权体制。
三:政治制度1.含义:(P78)政治制度是特定社会中,在社会政治生活中占主导地位的政治主体通过组织政权以实现其政治统治的各种规范的总和。
2.构成(P79-80)国体、政体、国家结构形式、国家机构体系、具体政治制度。
3.特点(P81-82)鲜明的阶级性、合法的权威性、相对稳定性。
4.作用(P82-83)实现社会整合、引导社会发展方向、推进政治社会化。
5.运行原则和机制(P84-86)6.当代中国的政治制度变革与发展(P90-95)基本框架+变革特点与发展四:政治过程1. 舆论(形成、类别、作用)1)形成(P98-99)个人意见的出现;个人意见在社会群体中互动的趋同;意见领袖的引导;权威组织及领导人和大众传媒。
2)内容:(P99-100)对政党或政治团体的意见、对政治人物的意见、对政治措施尤其是政策的意见、对政治信息的意见、对政治意识形态的意见。
政治学原理复习题(课程代码264001)一、名词解释1、政治权利2、国家3、政治权力4、政党5、政治文化6、两党制7、政治统治8、联邦制9、政治管理二、简答1、简述政治统治与政治管理的关系。
2、政治领袖的政治心理有哪些基本类型。
3、什么是政治学?试简要对比中西方政治学历史演变。
4、什么是政党?简述资本主义国家的不同政党类型。
5、简述政治统治的基础与方式。
6、简述政治权力的构成要素及其特性。
7、简述社会主义政党制度。
三、辨析1、我国唯一的执政党是中国共产党,其余民主党派的实质身份就是西方政党制度中的在野党。
2、苏联和中国都实行社会主义政党制度,所以二者采取了完全相同的政党制度。
3、从我国实行“一国两制”以后,我国已经不再是一个单一制国家,而成为复合制国家4、政治统治和政治管理一样都只能是少数人对多数人的统治。
四、论述1、试结合现实,评述我国各类政治社团的发展历程以及对当前政治生活的影响。
2、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制与政治协商制有哪些特点?并据此说明在中国为什么不能照搬西方的政党制度?一、名词解释1、所谓政治权利,就是在特定的社会经济基础上,由社会公共权力确定的社会成员获得自身利益的特定资格。
2、国家的起源:国家是一个历史的、社会的产物,是最高社会公共权力的体现。
原始社会并未形成国家,但已在孕育之中。
(血亲复仇、近亲不能结婚和氏族议事大会)形成国家的要素:领土、人口、语言、主权。
国家的本质:阶级矛盾不可调和的产物,阶级统治的工具。
3、政治权力实际上是在特定的力量对比关系中,政治权力主体为了实现和维护自身的利益而拥有的对政治权力客体的制约能力。
政治权力在本质上是特定的力量制约关系,最高形式是特定的国家权力。
4、政党:本质上是特定阶级利益的集中代表,是特定阶级政治力量中的领导力量,是由各阶级的政治中坚分子为了夺取或巩固国家的政治权力而组成的政治组织。
5、人们在社会政治生活当中形成的对于政治生活的感受、认识、情感和道德习俗规范的复杂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