波兰零售业情况
- 格式:doc
- 大小:85.00 KB
- 文档页数:7
东欧市场分析引言概述:东欧市场是指位于欧洲东部的一系列国家,包括波兰、捷克、匈牙利、斯洛伐克、斯洛文尼亚、爱沙尼亚、拉脱维亚、立陶宛、罗马尼亚、保加利亚等国家。
这些国家在经济、文化和政治方面都有着独特的特点,对于企业拓展市场和投资来说,东欧市场具有巨大的潜力和机遇。
正文内容:1. 经济环境1.1. 市场规模:东欧市场拥有庞大的人口基数和潜在的消费能力,是一个巨大的市场。
其中,波兰和罗马尼亚是东欧地区人口最多的国家,其市场规模潜力巨大。
1.2. 经济增长:东欧市场在过去几年中经济增长迅猛,尤其是在加入欧盟后,这些国家得到了更多的投资和贸易机会。
例如,捷克和斯洛伐克的汽车制造业发展迅速,成为东欧地区的经济增长引擎。
2. 消费习惯和趋势2.1. 消费结构:东欧市场的消费结构与西方国家有所不同,更注重基本生活用品和实用性产品。
例如,在食品领域,东欧市场对传统食品和有机食品的需求较高。
2.2. 移动支付:随着移动支付的普及,东欧市场的消费者越来越倾向于使用手机支付。
这为企业提供了更多的支付选择和市场机会。
2.3. 网购趋势:东欧市场的网购趋势明显增长,消费者更加便利地在网上购物。
因此,企业应该重视电子商务和在线销售渠道的建设。
3. 投资环境3.1. 政府支持:东欧国家的政府积极推动外商投资,提供税收优惠和其他激励措施,为企业提供良好的投资环境。
3.2. 产业集群:东欧市场拥有一些有竞争力的产业集群,如汽车制造、信息技术和生物医药等领域。
这些集群为企业提供了更多的合作和发展机会。
3.3. 人力资源:东欧地区拥有丰富的人力资源,劳动力成本相对较低,同时教育水平也较高。
这为企业提供了人才储备和成本优势。
4. 市场竞争4.1. 本土竞争对手:东欧市场存在一些本土企业,它们对市场有深入了解和适应能力,具有一定的竞争优势。
企业应该了解本土竞争对手的优势和劣势,制定相应的市场策略。
4.2. 外国竞争对手:随着东欧市场的发展,越来越多的外国企业进入该市场,带来了更激烈的竞争。
波兰市场走访总结此次的波兰市场走访主要分为两个部分:9月12日-14日观展2017 ENERGETAB展会,拜访已预约客户及寻找潜在客户;9月15-20日至克拉科夫进行新客户拜访,了解市场行情。
下面就此次出访的具体情况做下面的介绍及总结。
一、出访情况介绍9月12-14日:观展ENERGETAB展会,2032、1233、1040等老客户洽谈,已预约的新客户拜访及展会客户寻找和资料收集。
由于展会本身的局限性,我们在展会上拜访及搜集到的波兰当地经销商的信息也极为有限。
我们基本走遍了展会的所有展馆,但是对于低压电器这一块的经销商看到的比较少,波兰前几大经销商基本均未参展。
我们预约拜访的客户也主要为生产商,OEM客户等。
9月15-20日:主要拜访了已经预约的波兰客户。
主要为CP trade 公司和EL-PLUS公司,具体的客户情况在每日的客户拜访联中已做了详细的说明。
二、出访收获与总结1.此次波兰展会我们没有预订到摊位,主要采取观展及新客户预约拜访的方式。
因此与去年参展相比,最大的不同在于对客户的选择以及从客户那里获得的市场信息不同。
我们可以根据市场特点来判断寻找成交可能性较大的客户,而去年参展的过程中则来了很多小的零售客户,但其实根据我们今年对波兰市场的进一步了解发现,波兰就算很大的本土经销商都很少进行国际贸易活动,这一点会在下面进一步做总结。
因此这一类很小的客户成交的可能性非常非常小(当然,对于这一类小客户,我们的目的也并不是成交,而是向他们宣传三信品牌,让更多的这类终端小客户了解三信品牌,从而在其市场上产生需求)。
2.作为欧洲很多品牌的大后方(虽然波兰也属于欧盟国家,但与西欧、北欧高度发达的社会相比,波兰则成为众多欧洲品牌建厂的较优选择。
低压电器行业的较大的一些品牌,比如施耐德、西门子、伊顿、海格等均在波兰有工厂,其中施耐德在波兰有三个工厂,分别位于Bukowno,Mikolow,Krakow,在克拉科夫的公司主要生产电气类产品。
东欧市场分析一、概述东欧地区是指位于欧洲东部的国家,包括波兰、捷克、斯洛伐克、匈牙利、罗马尼亚、保加利亚等国家。
这些国家在政治、经济和文化方面都有着独特的特点,对于企业的市场拓展具有重要意义。
本文将对东欧市场进行全面分析,包括市场规模、经济发展状况、消费者行为等方面的内容。
二、市场规模东欧地区的总人口约为2亿人,是一个庞大的潜在市场。
其中,波兰是东欧地区最大的市场,拥有近4000万人口。
捷克、斯洛伐克和匈牙利也是较大的市场,人口分别为1000万摆布。
此外,罗马尼亚和保加利亚等国家也有不可忽视的市场规模。
三、经济发展状况东欧地区的经济发展状况各异。
波兰是东欧地区最大的经济体,GDP总量位居前列。
捷克、斯洛伐克和匈牙利等国家也有较高的经济发展水平。
罗马尼亚和保加利亚等国家的经济相对较弱,但也在不断发展壮大。
四、消费者行为1.消费习惯:东欧地区的消费者普遍注重价格和性价比,对优惠和折扣活动较为敏感。
他们倾向于购买实用的产品和服务,并且偏好购买本土品牌。
消费者对质量和品牌认知的提升也在逐渐增加。
2.消费趋势:东欧地区的消费趋势呈现多元化和个性化的特点。
随着经济的发展和生活水平的提高,消费者对高品质、环保和创新的产品有着更高的需求。
同时,数字化和电子商务的普及也为消费者提供了更多的购物选择。
3.消费渠道:传统零售仍然是东欧地区主要的消费渠道,超市、百货商店和传统市场是消费者购物的主要场所。
然而,随着电子商务的兴起,越来越多的消费者开始选择在线购物。
因此,企业需要在传统渠道和电子渠道中寻觅平衡点,以满足不同消费者的需求。
五、市场机会与挑战1.市场机会:东欧地区的市场潜力巨大,消费者需求不断增长。
随着经济的发展和生活水平的提高,人们对高品质、环保和创新的产品有着更高的需求。
此外,东欧地区的政府也在积极推动经济结构的升级和创新能力的提升,为企业提供了更多的机会。
2.市场挑战:东欧地区的市场竞争激烈,本土企业和国际品牌都在争夺市场份额。
东欧市场分析一、市场概述东欧是指位于欧洲东部的国家和地区,包括波兰、捷克、斯洛伐克、匈牙利、罗马尼亚、保加利亚等国家。
这些国家在政治、经济和文化方面具有独特性,是一个有着巨大潜力的市场。
本文将对东欧市场进行详细分析,包括市场规模、消费者行为、竞争环境等方面。
二、市场规模东欧市场拥有庞大的人口基数,约为2亿人。
其中,波兰是最大的市场,其人口超过3800万。
捷克、斯洛伐克和匈牙利的市场规模也相对较大,分别有约1000万、500万和1000万的消费者。
罗马尼亚和保加利亚等国家的市场规模较小,但仍具有一定的发展潜力。
三、消费者行为1.消费习惯:东欧消费者注重价格和质量的平衡,更倾向于购买性价比较高的产品。
他们对品牌的忠诚度相对较低,更容易受到价格促销和折扣等因素的影响。
2.消费偏好:东欧消费者对食品、饮料、家居用品和服装等日常消费品需求旺盛。
随着经济的发展,他们对高品质产品的需求也在增加,对绿色、有机和健康产品的关注度逐渐提高。
3.购物渠道:超市和购物中心是东欧消费者主要的购物渠道,但在线购物也在逐渐流行。
东欧人民对购物环境的舒适度和便利性有较高的要求。
四、竞争环境东欧市场的竞争激烈,各行各业都存在大量的竞争对手。
主要的竞争者包括国际品牌和本地企业。
国际品牌在东欧市场占领一定的份额,但本地企业也在不断壮大并提高竞争力。
在市场定位方面,国际品牌通常注重高端市场和中高端市场,而本地企业更多专注于中低端市场。
五、机会与挑战东欧市场具有巨大的发展潜力,其中一些国家的经济增长速度较快,消费水平逐渐提高。
这为企业提供了广阔的市场机会。
然而,东欧市场也存在一些挑战。
首先,市场竞争激烈,企业需要具备良好的市场营销策略和产品差异化能力。
其次,东欧国家的法律法规和商业环境可能与企业所处的国家存在差异,需要企业进行适应和调整。
六、市场进入策略1.市场调研:在进入东欧市场之前,企业应进行充分的市场调研,了解目标市场的消费者需求、竞争对手情况和市场环境等因素。
波兰在欧洲大陆南北及东西干道交汇处有一个面积达31.2万平方公里,生活着3800万波兰人的国家,这就是有着1000多年历史的波兰。
她位于布格河与奥德河之间以及波罗的海与喀尔巴阡山及苏台德山之间,是欧洲较大的国家之一。
波兰主要大城市有克拉科夫、罗兹、波兹南、格但斯克、弗罗茨瓦夫和西里西亚地区。
波兰南部的塔特拉山脉是从阿尔卑斯山到高加索山脉中唯一具有阿尔卑斯风格的山脉,最高海拔2500米。
东部的别拾扎德山脉、西部的苏台德山脉也极富盛名。
山间为徒步和骑自行车旅游者开辟了众多的游览路线。
冬季有几十条现代化的滑雪缆车线接待滑雪爱好者,其中大部分都有人工降雪设备。
在中部的低地平川地区,如别布扎河及瓦尔塔河沿岸地区,保留了许多鸟类的天然栖居地。
北部地区湖泊星罗棋布,分布为几个大的湖区,其中最著名的要数东北部的马祖尔湖区。
这里对划船、风帆、潜水、划水爱好者以及喜欢静躺在湖面休息的人们来说,可谓是人间天堂。
500多公里的波罗的海的海岸黄金沙滩吸引着成千上万的游客。
那里有沸腾的、充满欢乐的生活。
有举办文化及体育盛会的大型旅游中心,如索波特、科沃布热格以及希维诺乌伊希切等。
还有众多的静谧地区可保障客人静静的休息。
克拉科夫:古都和第三大城市。
重要科学、文化教育和冶金中心,市东诺瓦胡塔有全国规模最大的黑色冶金工厂,市东南山谷中有历史悠久的大盐矿。
有古老的雅盖龙大学。
这里是维斯瓦族的故乡,其名来自一个叫克拉科夫的鞋匠,相传,他用智慧杀死了危害人畜的恶龙。
这里还是波兰在二次世界大战中唯一没有遭到破坏的城市,有圣玛丽亚教堂、瓦维尔宫、苏金尼策市场等古迹。
格但斯克:1793年起被普鲁士占领,改名为但泽,1919—1939年为“但泽自由市“。
第二次世界大战后归还波兰,恢复原名,与格丁尼亚和索波特组成为联城。
是全国造船业中心。
近年来建有新港口。
全城的古老建筑在战争中遭到破坏,现有的多为重建的。
著名者有维任纳城门、市政大厅、圣玛利亚教堂、波美拉尼亚博物馆等。
境外电商平台
境外电商平台介绍如下:
1、美国Amazon(亚马逊)
亚马逊是美国最大的网络零售商,网站最初以销售书籍起家,以自营模式为主,现在则扩展为全品类经营,1997年5月15日登陆纳斯达克。
2、波兰allegro
波兰最大的电商平台是Allegro,它的消费者数量达1400万,90%的人经常在这个平台购物。
Allegro之所以在波兰这么受欢迎,优势明显,是因为它早在1999年就成立了。
之后它不断扩大业务,最终成为波兰的市场巨头。
3、荷兰Bol
bol是荷兰最大的在线销售平台,绝大部分的荷兰人和比利时人会在这个平台上购物。
产品类别包含电子,书籍,娱乐,家居用品和玩具等。
4、法国Cdiscount
Cdiscount是目前法国最大的电子商务平台,很多批发商在Cdiscount注册开店,产品涵盖日常生活用品、食品、电子产品、家用电器、婴幼儿用品、箱包、玩具等,其经营模式类似于批发商城,因此价格非常有优势。
波兰是发达国家吗随着全球化的加速发展,越来越多的国家迅速崛起并跻身发达国家之列。
波兰作为欧洲的一个重要国家,一直备受世界瞩目。
然而,对于波兰是否是一个发达国家,人们的看法各有不同。
本文将从经济、教育、科技和基础设施等不同方面分析波兰的发展现状,以更好地回答这个问题。
首先,让我们来看波兰的经济情况。
根据国际货币基金组织(IMF)的数据,波兰是中等收入国家之一,GDP排名全球第21位。
然而,这并不意味着波兰是一个发达国家。
发达国家的标准通常是高收入水平、高生活水平和高人均国民总收入(GNI)。
根据世界银行的数据,波兰的人均GNI在欧洲国家中排名较低,仅为全球平均水平的一半左右。
此外,波兰的失业率仍然相对较高,尤其是年轻人失业率较高,这也是发达国家所不具备的特征之一。
其次,教育是一个国家发展的关键指标。
波兰在教育方面取得了一定的成就,拥有一流的大学和研究机构。
根据波兰政府的数据,该国的教育支出占GDP的比例稳步增加,近年来在提高教育质量方面取得了显著进展。
然而,与发达国家相比,波兰在国际教育排名中的位置还有待提高。
根据《教育质量全球评估报告》,波兰的学生在数学、科学和阅读能力方面的表现仍然相对较低。
科技是一个国家创新力和综合实力的重要体现。
波兰在科技领域有一定的实力,拥有大量的科研机构和高科技企业。
例如,波兰的自主研发能力在农业、信息技术和医药领域中表现出色。
此外,波兰的科技创新合作与国际合作也取得了一些进展。
然而,与发达国家相比,波兰在高科技产业和科技创新方面仍然存在一定的差距。
波兰的科技和创新能力在世界范围内还有很大的提升空间。
最后,基础设施是一个国家发展不可或缺的因素。
波兰在基础设施建设上取得了一定的成就,尤其是在交通和通信方面。
波兰的公路、铁路和航空网络相对较为完善,并且正在积极发展高速铁路和现代化港口。
此外,波兰的通信技术也在不断更新和发展。
然而,与发达国家相比,波兰在能源、水资源和环境保护方面的基础设施建设还有待加强。
国外零售业发展现状随着全球化进程不断深入,国外零售业发展迅速,形成了多元化、专业化、品牌化、国际化的发展趋势。
社会经济变革和科技进步对零售业产生了深刻的影响,零售业的规模逐年扩大,商业模式不断创新,消费者需求多样化,竞争日益激烈。
在这种情况下,零售企业必须不断调整经营策略,提升服务水平,以应对激烈的市场竞争。
本文将以综述的形式,对国外零售业的发展现状进行分析,为国内零售企业的国际化发展提供借鉴。
一、国外零售业的发展趋势1. 多元化发展国外零售企业在扩大销售规模的同时,不断拓展业务范围,实现多元化发展。
早期的零售业主要集中在传统的商超和专卖店,而现在则包括了线上线下多种销售渠道,如超市、便利店、百货店、专卖店、线上电商等。
同时,零售企业还在不断扩大产品种类,进军餐饮、文化娱乐、休闲娱乐等领域,实现了多元化发展。
2. 专业化经营随着市场竞争的日趋激烈,零售企业为了更好地满足消费者需求,提升服务水平,不断推进专业化经营。
在商品销售方面,零售企业通过专业化的采购、仓储、物流等手段,提高商品的质量和品种,为消费者提供更多元化的选择。
在服务方面,零售企业加强了对员工的培训,提升了服务意识,为消费者提供更专业、周到的服务。
3. 品牌化经营国外零售企业积极推动品牌化经营,通过注重品牌建设和推广,提升企业知名度和美誉度。
品牌化经营不仅可以帮助企业吸引更多的消费者,提升销售额,同时还可以提高企业的附加值,为企业进一步扩大国际市场提供有力支持。
4. 国际化发展随着全球化的发展,在国外零售业中,也出现了国际化的发展趋势。
许多国外零售巨头通过跨国并购、联合经营、直接进军国际市场等方式,实现了跨国经营、国际化发展。
通过国际化发展,国外零售企业不仅可以获得更多的市场份额,提升企业规模和实力,也可以加强企业的国际竞争力,获取更多跨国消费者。
二、国外零售业的经营模式1. 线下零售模式传统的线下零售模式是指消费者通过在实体店铺购买商品的销售模式。
东欧市场分析市场概述:东欧地区是欧洲大陆上的一个重要市场,包括波兰、捷克、斯洛伐克、匈牙利、罗马尼亚、保加利亚等国家。
这些国家具有较高的人口数量和潜在消费能力,同时也是欧洲的制造业中心之一。
东欧市场在过去几年中经历了较快的经济增长,吸引了众多国际企业的关注。
市场规模和增长趋势:东欧地区的总人口超过1亿,其中中产阶级占比较高。
根据最新数据,东欧地区的GDP总量约为1.5万亿美元,预计在未来几年内将保持较高的增长率。
东欧地区的消费者支出也在不断增加,预计到2025年将达到3万亿美元。
行业分析:1. 汽车行业:东欧地区的汽车市场规模庞大,是欧洲最大的汽车生产和销售市场之一。
该地区的汽车需求不断增长,尤其是中低端汽车。
同时,东欧地区的制造业也在不断发展,为汽车行业提供了良好的发展环境。
2. 电子产品行业:东欧地区的电子产品市场也在迅速增长,消费者对智能手机、电视和家电等产品的需求持续增加。
同时,该地区的电子产品制造业也在快速发展,成为欧洲重要的电子产品生产基地之一。
3. 食品行业:东欧地区的食品市场潜力巨大,消费者对健康食品和有机食品的需求不断增加。
该地区的农业资源丰富,为食品行业提供了良好的发展机会。
4. 旅游行业:东欧地区拥有丰富的历史文化和自然景观,吸引了大量的国际游客。
该地区的旅游业发展迅速,为酒店、餐饮和旅游服务等行业提供了广阔的市场空间。
竞争分析:东欧地区的市场竞争激烈,国际企业和本地企业都在争夺市场份额。
在汽车行业,一些国际汽车制造商如大众、雷诺和斯柯达在该地区占据较大市场份额。
在电子产品行业,三星、苹果和索尼等国际品牌在该地区拥有较高的知名度和市场份额。
在食品行业,本地品牌如皇家食品和达利食品在该地区具有竞争优势。
在旅游行业,国际酒店集团如万豪和希尔顿在该地区拥有多家酒店。
市场机会和挑战:东欧地区的市场机会巨大,但也面临一些挑战。
一方面,该地区的消费者支出不断增加,为企业提供了广阔的市场。
波兰零售业情况2007-07-03 10:13 文章来源:驻波兰经商参处文章类型:原创内容分类:调研20世纪90年代以来,随着国际零售连锁企业不断进入波兰市场,波兰零售市场竞争加剧,原来以百货商店占主导地位的传统零售格局被打破,超市、高级百货商店、打折店等新型零售业态不断显现。
经过十几年的重组和并购,目前波兰零售市场渐趋成熟,零售额不断提升,零售商店面积迅速增长,新型零售业态不断增多,零售业现代化水平趋高。
但与德国、英国等西欧国家相比,波兰零售业仍存在市场集中度不高、新型业态占比很低和本土企业缺乏竞争力等问题。
据分析预测,今后波兰零售业仍将朝规模化经营和新型零售业态进一步增多的趋势发展。
一、波兰零售业现状波兰中央统计局对零售业按商品零售类和餐饮零售类两大类进行统计,商品零售类又可分为食品和无酒精饮料类、酒精饮料和烟草制品类、非食品类三类。
据波兰中央统计局统计,2005年波兰消费品零售额继续增长,现行价格计算,共实现消费品零售总额4374亿兹罗提(约1088亿欧元), 比2004年增长了3.9%,比2000年增长了58.5%;按不变价格计算,比2000年增长了41.5%。
2005年波兰商品零售额为4204亿兹罗提(约1045亿欧元,按现行价格计算),其中食品和无酒精饮料类销售1277亿兹罗提,酒精饮料和烟草制品类销售393亿兹罗提,非食品类销售2534亿兹罗提,相对而言,非食品类零售额较大。
2005年波兰餐饮类零售额为170亿兹罗提(约422亿欧元)。
2005年波兰各类商品的零售额增长情况为,车辆及其配件销售减少了10.4%;固体、液体和气体燃料增长了8.1%;食品、饮料和烟草制品增长了8.1%;其他非专业店销售增长了8.9%;药品、化妆品增长了22.3%;家具、日用电器和器具增长了27.5%,其他减少了5.9%。
相对而言,家具、日用电器和药品、化妆品零售额增幅较大。
2005年波兰零售商店总数为38.4万个,比2004年增加了13118个。
零售商店总面积由2000年的2693万m²增加至2806万m²。
2007年2月,波兰零售业销售比上月增长了2.1%,按现行价格计算,比上年同期增长了17.5%,按不变价格计算,比上年同期增长了16.9%。
零售业就业人数为41.7万个,比上月增加了9000人,比上年同期增加了35000人;零售业月毛平均工资为1910兹罗提,比上月增长了9.1%,比上年同期增长了2.8%。
2007年3月,波兰消费品和服务价格指数比2006年底增长了1.1%,比2006年3月增长了2.5%,比2007年2月增长了0.5%。
2007年1-3月,波兰消费品和服务价格指数比2006年底整体增长了2.0%。
据Ipsos调查,2007年3月波兰消费者信心指数为100.67,比上月上升了5.81个百分点,比上年同期上升了4.67个百分点。
二、波兰零售业特点(一)零售业态齐全,新旧业态并存发展波兰零售市场以前长期保持着百货商店一统天下的单一格局,百货商店的市场份额曾高达85%以上。
90年代以来,随着国际零售连锁企业的进入和消费者需求的变化,波兰零售市场竞争加剧,以百货商店为代表的传统零售业态市场份额逐步降低,超市(supermarket)、高级百货商店(Hypermarket)、便利店、专业店、家居中心、建材超市和仓储商店等新型零售业态应运而生并不断增多。
目前,波兰各类零售业态较为齐全,形成了新旧业态并存发展的格局。
据波兰中央统计局统计,2005年波兰共有39.4万个零售商店和加油站,其中普通小商店38.4万个,百货商店95个,贸易商店462个,高级百货商店(Hypermarket)374个,超市 2716个,其他类型商店38.03个,加油站10036个。
2006年波兰10大零售企业为:Jeromimo Martins(Biedronka)、Tesco、Carrefour、Auchan、ZKIP Lewiatan 94 Holding、Casino Group、Schwarz Gruppe、Metro AG、Rabat Pomorze、Eurocash。
(二)专业化水平趋高,连锁经营趋势明显近年来,随着新型零售业态的发展,波兰专业零售商店的数目和种类趋多,象家电、建材、医药、眼镜、办公用品、家居饰品、体育用品等各类专业店等已到处可见。
目前比较常见的各类专业店分别有:综合类(如Carrefour、Real、Auchan、Tesco、E.Lecler、Alma等)、家居和花园用品类(Castorama、Leroy Merlin、Nomi、OBI、Praktiker、Bricomarche、Ikea)、电子产品类(Media Saturn Holding、Avans、Euro-net、Mix Electronics-Mars、Neonet)、报刊零售类(Ruch和Kolporter)、咖啡巴类(Coffeeheaven、Cafe-Nescafe、Mercer’s Coffee、TchiboCoffee Bar、Daily Café)、体育用品类(Intersport、Go Sport)等。
为实现规模经营,波兰有实力的专卖店基本都实现了连锁经营,且连锁店数量呈增加趋势。
如在电子产品专卖企业中,Avans拥有600个连锁店,Neonet有450个连锁店,Mars有198个连锁店,Media Market 有29个连锁店,Saturn有4个分店。
在报刊零售企业中,Ruch市场份额高达44%,共有3.4万个报刊亭;Kolporter 市场份额为34%,拥有2.8万个报刊亭。
在咖啡巴连锁企业中,Coffeeheaven有39个连锁店,Café-Nescafe有31个连锁店。
在体育用品连锁企业中,Intersport目前有13个连锁店,预计到2008年末,连锁店总数将增加至22个。
Lotos是波兰第二大汽车燃料连锁企业,目前有399个加油站,计划2007年将新开40-50个加油站,预计到2012年加油站总数将达到376个。
Piotr i Pawel、Bomi和Alma是波兰三大熟食连锁企业,截止2007年1月底,其连锁店数目分别为33个、19个和8个。
(三)竞争激烈,重组并购频繁波兰零售市场充满竞争,并购和重组频繁。
据PMR报道,近年来因经营不善,先后有Ahold、Julius Meinl、Casino等几家外国大型零售企业宣布退出波兰市场,其旗下的众多超市和零售商店均被Carrefour、Tesco、Metro等有实力的零售集团所并购。
该三家公司目前已完成或正在商谈的并购项目主要有:Carrefour 曾于2005年并购了 Ahold的12个高级百货商店,并于近期并购了Albert和Hypernova的149个商店;Tesco曾于2002年并购了德国Dohle公司的12个Hit高级百货商店,2005年底又并购了9个Julius Meinl商店,最近又收购了法国零售企业Casino的220个Leader Price打折店;德国零售企业Metro旗下的Real公司新近收购了Casino旗下的19个Geant大型超市和7个其他商店;Vistula和Wolczanka目前正在收购 12个Galeria Centrum等。
(四)大型超市实施“瘦身扩张”战略,进行地域和规模调整随着超市数量的增多,大型超市在波兰一级城市郊区已趋于饱和,为避免恶性竞争,各大超市集团纷纷采取超市“瘦身扩张”战略,进行地域和规模调整。
这种“瘦身扩张”战略包含两方面含义,一方面是指超市地域的“扩张”,即放缓在主要一级城市郊区建造大型超市的步伐,将目光瞄向在城市中心、二级城市和欠发达地区设立中小型超市;另一方面是指超市规模的“瘦身”,即调整单个超市规模,由大型向中小型超市发展。
目前,波兰大超市的规模已明显改变,原来9000平米的大型超市越来越少,而5500平米的超市越来越多,面积2000平米的超市也随处可见。
Tesco、E.Leclerc、Hypernova、Kaufland等集团的中小型超市都已开业,其中Kaufland超市集团凭借其丰富的中小型超市经营经验,于2004年在波兰开设了29家超市,目前共有70家连锁超市; Tesco也着手建造自己的中小型超市,两年来在波开张的超市大多都不超过5500平米,并于2005年10月开设了第一家面积仅1000平米的超市。
据英国食品日用品工业信息调查中心(IGD)报告称,Tesco的这种1000平米的小型超市以后每年将递增50家,直至达到500家的经营规模。
Carrefour 亦将未来发展战略定位在小城镇的小型超市上,而不再一味收购大型连锁超市;即使主营大型超市的Real超市集团也宣布将执行其超市瘦身战略,发展小型超市。
(五)现代化管理和经营水平较高波兰零售业注重推广先进流通经营与管理技术,现代化水平逐步提高。
95%以上的大中型超市都建立了条形码技术、智能秤和电子标签等IT技术。
大部分超市普遍安装了店内商品查询设备,这些设备大多挂在超市走廊的柱子上或货架上,有液晶显示屏,不仅可查询商品价格,有些还可通过扫描的条码,直接连接到互联网,了解商品的成份、产地、生产商等背景信息。
此外,波兰一大批零售企业还建立了管理信息系统(MIS),应用电子数据交换系统(EDI)和互联网(INTERNET)等现代信息技术,推进企业信息化建设和电子商务,从而极大地提高了管理水平,降低了流通费用。
(六)大型购物中心发展迅速近年来,波兰大型购物中心发展迅速,面积快速增长。
据PMR(Polish Market Review)报道,自2005年以来,波兰平均每年有5个以上大型购物中心开业。
目前全国购物中心总面积为400万平方米,预计今后两年,随着一些正在建设中的大型购物中心的竣工和开业,购物中心总面积将达到600万平方米,一些大城市都将有至少2-3家大型购物中心.(七)私人商标数量增多,具有低价位竞争优势开发自有品牌是满足消费者价值需求的一个重要方面,波兰零售商越来越重视私人商标的开发和运用。
据PMR相关报告显示,截止2006年3月底,波兰私人商标商品数量已达到18000个,涉及食品、饮料、卫生、厨房和婴儿用品等20多个种类,和前两年相比私人商标商品种类增长了近80%。
目前,波兰私人商标商品的销售绝大多数集中在一些国际连锁超市和便利店中,如Tesco、Leader Price Discount、Auchan 、Carrefour和 Geant 等,其中Tesco Hypermarkets、TescoSupermarket、Leader Price三家超市所提供的私人商标商品种类最多,仅Tesco集团的私人商标数量在近5年内就增长了4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