汽柴油基本知识
- 格式:pdf
- 大小:221.41 KB
- 文档页数:9
汽柴油基础知识⏹1 车用汽油●车用汽油质量标准●车用汽油质控项目的检测方法及意义⏹2 柴油●轻柴油和车用柴油质量标准●轻柴油和车用柴油质控项目的检测方法及意义⏹3 汽柴油的储运与质量控制●汽柴油贮运、使用中易出现的问题●建立完善的验货制度,降低质量风险车用汽油车用汽油是一种重要的发动机燃料,消耗量巨大,我国2008年汽油总产量达6348万吨。
车用汽油均按辛烷值划分牌号,我国车用汽油按研究法辛烷值(RON) 分为90号、93号及97号三个牌号,它们分别适用于压缩比不同的各种型号汽油机。
车用汽油特性:具有较高的辛烷值和优良的抗爆性;具有良好的蒸发性和燃烧性,能保证发动机运转平稳、燃烧完全、积炭少;具有较好的安定性,在贮运和使用过程中不易出现早期氧化变质,对发动机部件及储油容器无腐蚀性。
GB 17930 -2006 车用汽油DB 44/345-2006 车用汽油正在修订的车用汽油国家标准GB 17930-2010即将发布,过渡期为3年,预计将在2013年在全国实施;DB 44/694-2009 车用汽油于2010年6月1日发布实施。
检测项目:辛烷值、抗爆指数、铅含量、馏程、蒸气压、实际胶质、诱导期、硫含量、博士试验或硫醇硫含量、铜片腐蚀、水溶性酸或碱、机械杂质及水分、苯含量、芳烃含量、烯烃含量、氧含量、甲醇含量、锰含量、铁含量。
几种标准的差异比较汽油使用中常见问题⏹敲缸:辛烷值过低⏹熄火:供油不畅或含有大量水分⏹进气管、汽化器和进气阀产生沉积物:实际胶质高⏹金属部件腐蚀:活性硫、酸性物质多⏹气阻:轻组分多,饱和蒸气压高⏹生成油泥、颜色变深:烯烃等不饱和烃及非烃类物质等不稳定组分多。
汽油的标号(研究法辛烷值)汽油机在运转过程中,有时气缸中可能发出一种尖锐的金属敲击声,这就是爆震。
汽油在发动机中燃烧时抵抗爆震的能力称为抗爆性。
研究法辛烷值是表示汽油抗爆性的指标,它是汽油最重要的质量指标。
我国车用汽油的标号采用研究法测定的数值,93号汽油表示它的辛烷值不低于93,依此类推。
1 汽油、柴油基本知识技术指标汽油是应用于点燃式发动机(即汽油发动机)的专用燃料。
汽油的外观一般为水白色透明液体,密度一般在0.71-0.75g/cm3之间,有特殊的汽油芳香味。
汽油按用途分航空汽油与车用汽油之分,在加油站销售的汽油一般为车用汽油。
我国车用汽油的牌号是以研究法辛烷值的大小为划分依据的。
汽车对车用汽油的性能要求:1、良好的抗爆性;2、适当的蒸发性;3、良好的抗氧化安定性;4、良好的抗腐蚀性及一定的环保要求。
表征汽油内在质量的检验项目有:汽油的抗爆性(研究法辛烷值、马达法辛烷值、抗爆指数)、硫含量、蒸汽压、烯烃、芳烃、苯含量、腐蚀、馏程等。
汽油,英文名为:ULP,外观为透明液体,主要是由C4~C10各族烃类组成,按研究法辛烷值分为90号、93号、97号三个牌号。
具有较高的辛烷值和优良的抗爆性,用于高压缩比的汽化器式汽油发动机上,可提高发动机的功率,减少燃料消耗量;具有良好的蒸发性和燃烧性,能保证发动机运转平稳、燃烧完全、积炭少;具有较好的安定性,在贮运和使用过程中不易出现早期氧化变质,对发动机部件及储油容器无腐蚀性。
目前市场上所见到的93号、97号、98号汽油产品执行的产品标准均为企业标准。
与GB 17930-1999标准所属产品相比,具有更高的辛烷值和优良的抗爆性,用于高压缩比的汽化器式汽油发动机上,可提高发动机的功率,减少燃料消耗量;具有良好的蒸发性和燃烧性,能保证发动机运转平稳、燃烧完全、积炭少;具有较好的安定性,在贮运和使用过程中不易出现早期氧化变质,对发动机部件及储油容器无腐蚀性。
汽油作为有机溶液,还可以作为萃取剂使用,目前作为萃取剂最广泛的应用为国内大豆油主流生产技术:浸出油技术。
浸出油技术操作方法为将大豆在6号轻汽油中浸泡后再榨取油脂,然后经过一系列加工过后形成大豆食用油。
[一]、物化性质油品的一大类。
复杂烃类(碳原子数约4~12)的混合物。
无色至淡黄色的易流动液体。
沸点范围约初馏点30℃至205℃,空气中含量为74~123g/m3时遇火爆炸。
1、柴油变色问题用催化裂化等二次加工工艺生产的柴油中含有大量的硫、氮、氧的非烃类化合物及不饱和烃。
不饱和烃特别是二烯烃是烃类中最易氧化的组分,在微量非烃化合物的引发下容易氧化缩合成不溶性的胶质和沉渣。
非烃类化合物尤其是非碱性氮化合物如吡咯类、四氢咔唑等性质也很不稳定,容易氧化生成过氧化物并引发烃类氧化。
碱性氮化合物如吡啶类、喹啉类在与非碱性氮化合物共存时具有氧化催化作用,能加速过氧化物生成和烃类氧化。
氧化生成的不可溶胶质和沉渣会沉积在容器或发动机的燃料系统,造成堵塞,影响正常供油。
这种燃料燃烧时易在发动机和喷嘴上形成积炭,加剧发动机磨损并造成喷嘴堵塞。
烃类的氧化还会造成柴油颜色变深,柴油中硫、氮类化合物越多颜色变深越快。
为解决柴油在贮存中的安定性问题,目前普遍采用加氢精制和酸碱精制等工艺。
但加氢精制工艺复杂,需要有氢源,要建专门的装置,投资较大,只有大型炼油厂才有条件采用这种方法。
而酸碱精制等非加氢工艺又存在“三废”问题,还会损失部分柴油。
加添加剂改善柴油的贮存安定性无需大量的设备投资,又不会造成柴油的损失,是一种较为简便的方法。
如果有可能的话,把柴油的馏程尽量压轻,也可以减轻变色楼主说的柴油变色应该是加氢后的柴油吧?如果是的话,应该看一下是不是加氢催化剂寿命到期。
这可从反应温升等判断。
再有就是原料组成。
无论那种柴油变色,都说明这里含有不稳定的非饱和烃,所以柴油的氧化安定性不好。
可以考虑上一套柴油电精制系统,或是利用脱色剂进行处理。
tyjlovebxy楼主说的“液化气冷后温度高,不凝气量大”没错,二楼qiang157 说的"不凝气量增大,使得冷后温度高"Y也对。
但二位说的不是一回事。
楼主说的“液化气冷后温度高,不凝气量大”,我可以这样理解,稳定塔操作发生了变化,比如进料量增加了,塔底温度自动控制没变,或者就是塔底温度升高了,反正是塔内热负荷增加了,这时塔顶温度升高,必然压力也升高了,可冷后未作调整,这样,必然是因为不凝气量增大,冷后温度高了,这是正常变化,降低冷后温度,增加回流量,塔顶温度和压力就会降至正常,是正常调整。
加油站汽柴油基础知识课件20230731.教案:加油站汽柴油基础知识一、教学内容1. 汽柴油的定义和组成;2. 汽柴油的分类及特点;3. 汽柴油的燃烧原理;4. 汽柴油的使用注意事项;5. 汽柴油的储存方法。
二、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汽柴油的基本性质、分类和用途;2. 使学生掌握汽柴油的燃烧原理和储存方法;3. 培养学生对加油站汽柴油安全使用的意识。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1. 汽柴油的分类及特点;2. 汽柴油的燃烧原理;3. 汽柴油的使用注意事项和储存方法。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多媒体课件、黑板、粉笔;2. 学具:笔记本、笔。
五、教学过程1. 情景引入:通过展示加油站图片,引导学生思考加油站的主要产品是什么,引发学生对汽柴油的兴趣。
2. 知识讲解:(1)介绍汽柴油的定义和组成,让学生了解汽柴油的基本性质;(2)讲解汽柴油的分类及特点,如汽油、柴油、润滑油等;(3)阐述汽柴油的燃烧原理,让学生了解汽柴油的燃烧过程;(4)讲解汽柴油的使用注意事项,如正确加油、避免明火等;(5)介绍汽柴油的储存方法,如选择合适的储存容器、避免阳光直射等。
3. 实践操作:让学生观看加油站加油操作视频,了解加油站工作人员的操作规范。
4. 例题讲解:通过例题讲解,使学生掌握汽柴油的计算方法,如如何计算加油量、加油费用等。
5. 随堂练习:布置练习题,让学生巩固所学知识,如判断题、选择题等。
六、板书设计1. 汽柴油的定义和组成;2. 汽柴油的分类及特点;3. 汽柴油的燃烧原理;4. 汽柴油的使用注意事项;5. 汽柴油的储存方法。
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1)判断题:判断下列说法是否正确;A. 汽油和柴油的燃烧速度相同;B. 加油站储存汽柴油时,应选择不透明的容器;C. 加油时,应注意观察油箱内的油位;(2)选择题:选择下列正确的选项;A. 汽油的主要成分是烷烃;B. 柴油的主要成分是环烷烃;C. 汽柴油的燃烧过程分为三个阶段;D. 加油站的油罐应埋设在地下。
汽油、柴油基本知识技术指标汽油是应用于点燃式发动机(即汽油发动机)的专用燃料。
汽油的外观一般为水白色透明液体,密度一般在0.71-0.75g/cm3之间,有特殊的汽油芳香味。
汽油按用途分航空汽油与车用汽油之分,在加油站销售的汽油一般为车用汽油。
我国车用汽油的牌号是以研究法辛烷值的大小为划分依据的。
汽车对车用汽油的性能要求:1、良好的抗爆性;2、适当的蒸发性;3、良好的抗氧化安定性;4、良好的抗腐蚀性及一定的环保要求。
表征汽油内在质量的检验项目有:汽油的抗爆性(研究法辛烷值、马达法辛烷值、抗爆指数)、硫含量、蒸汽压、烯烃、芳烃、苯含量、腐蚀、馏程等。
汽油,英文名为:ULP,外观为透明液体,主要是由C4~C10各族烃类组成,按研究法辛烷值分为90号、93号、97号三个牌号。
具有较高的辛烷值和优良的抗爆性,用于高压缩比的汽化器式汽油发动机上,可提高发动机的功率,减少燃料消耗量;具有良好的蒸发性和燃烧性,能保证发动机运转平稳、燃烧完全、积炭少;具有较好的安定性,在贮运和使用过程中不易出现早期氧化变质,对发动机部件及储油容器无腐蚀性。
目前市场上所见到的93号、97号、98号汽油产品执行的产品标准均为企业标准。
与GB 17930-1999标准所属产品相比,具有更高的辛烷值和优良的抗爆性,用于高压缩比的汽化器式汽油发动机上,可提高发动机的功率,减少燃料消耗量;具有良好的蒸发性和燃烧性,能保证发动机运转平稳、燃烧完全、积炭少;具有较好的安定性,在贮运和使用过程中不易出现早期氧化变质,对发动机部件及储油容器无腐蚀性。
汽油作为有机溶液,还可以作为萃取剂使用,目前作为萃取剂最广泛的应用为国内大豆油主流生产技术:浸出油技术。
浸出油技术操作方法为将大豆在6号轻汽油中浸泡后再榨取油脂,然后经过一系列加工过后形成大豆食用油。
[一]、物化性质油品的一大类。
复杂烃类(碳原子数约4~12)的混合物。
无色至淡黄色的易流动液体。
沸点范围约初馏点30℃至205℃,空气中含量为74~123g/m3时遇火爆炸。
主要组分是四碳至十二碳烃类。
易燃。
汽油的热值约为44000kJ/kg。
燃料的热值是指1kg燃料完全燃烧后所产生的热量。
[二]、制备由石油分馏或重质馏分裂化制得。
原油蒸馏、催化裂化、热裂化、加氢裂化、催化重整等过程都产生汽油组分。
但从原油蒸馏装置直接生产的直馏汽油,不单独作为发动机燃料,而是将其精制、调配,有时还加入添加剂(如抗爆剂四乙基铅)以制得商品汽油。
[三]、分类用途用量最大的轻质石油产品之一,是引擎的一种重要燃料。
根据制造过程可分为直馏汽油、热裂化汽油、催化裂化汽油、重整汽油、焦化汽油、叠合汽油、加氢裂化汽油、裂解汽油和烷基化汽油、合成汽油等。
根据用途可分为航空汽油、车用汽油、溶剂汽油等三大类。
主要用作汽油机的燃料。
广泛用于汽车、摩托车、快艇、直升飞机、农林业用飞机等。
溶剂汽油则用于橡胶、油漆、油脂、香料等工业。
汽油还可以溶解油污等水无法溶解的物质。
可以起到清洁油污的作用。
汽油作为有机溶液,还可以做为萃取剂使用,目前作为萃取剂最广泛的应用为国内大豆油主流生产技术:浸出油技术。
浸出油技术操作方法为将大豆在6号轻汽油中浸泡后再榨取油脂,然后经过一系列加工过后形成大豆食用油。
[四]、重要性能最重要的性能为蒸发性、抗爆性、安定性和腐蚀性。
蒸发性:指汽油在汽化器中蒸发的难易程度。
对发动机的起动、暖机、加速、气阻、燃料耗量等有重要影响。
汽油的蒸发性由馏程、蒸气压、气液比3个指标综合评定。
①馏程。
指汽油馏分从初馏点到终馏点的温度范围。
航空汽油的馏程范围要比车用汽油的馏程范围窄。
②蒸气压。
指在标准仪器中测定的38℃蒸气压,是反映汽油在燃料系统中产生气阻的倾向和发动机起机难易的指标。
车用汽油要求有较高的蒸气压,航空汽油要求的蒸气压比车用汽油低。
③气液比。
指在标准仪器中,液体燃料在规定温度和大气压下,蒸气体积与液体体积之比。
气液比是温度的函数,用它评定、预测汽油气阻倾向,比用馏程、蒸气压更为可靠。
抗爆性:指汽油在各种使用条件下抗爆震燃烧的能力。
车用汽油的抗爆性用辛烷值表示。
辛烷值是这样给定的:异辛烷的抗爆性较好,辛烷值给定为100 ,正庚烷的抗爆性差,给定为0,汽油辛烷值的测定是以异辛烷和正庚烷为标准燃料,使其产生的爆震强度与试样相同,标准燃料中异辛烷所占的体积百分数就是试样的辛烷值。
辛烷值高,抗爆性好。
汽油的等级是按辛烷值划分的。
高辛烷值汽油可以满足高压缩比汽油机的需要。
汽油机压缩比高,则热效率高,可以节省燃料。
汽油抗爆能力的大小与化学组成有关。
带支链的烷烃以及烯烃、芳烃通常具有优良的抗爆性。
提高汽油辛烷值主要靠增加高辛烷值汽油组分,但也通过添加四乙基铅等抗爆剂实现。
安定性:指汽油在自然条件下,长时间放置的稳定性。
用胶质和诱导期及碘价表征。
胶质越低越好,诱导期越长越好,碘价表示烯烃的含量。
腐蚀性:用总硫、硫醇、铜片和酸值表征。
[五]、#汽油#是指汽油辛烷值指标。
90号,93号,97号,98号。
所谓的97号汽油,就是97%的异辛烷,3%的正庚烷。
在引擎压缩比高者应采用高辛烷值汽油,若压缩比高而用低辛烷值汽油,会引起不正常燃烧,造成震爆、耗油及行驶无力等现象。
汽油标号的高低只是表示汽油辛烷值的大小,应根据发动机压缩比的不同来选择不同标号的汽油。
压缩比在8.5-9.5之间的中档轿车一般应使用93号汽油;压缩比大于9.5的轿车应使用97号汽油。
目前国产轿车的压缩比一般都在9以上,最好使用93号或97号汽油。
高压缩比的发动机如果选用低标号汽油,会使汽缸温度剧升,汽油燃烧不完全,机器强烈震动,从而使输出功率下降,机件受损。
低压缩比的发动机硬要用高标号油,就会出现“滞燃”现象,即压到了头它还不到自燃点,一样会出现燃烧不完全现象,对发动机也没什么好处。
车辆越高档对燃油质量的要求也越高,例如30万元以上的中高档车,就只能加95号或97号汽油,而这里说的95号和97号代表的只是汽油中的辛烷值能量的大与小,并不能说明97号汽油就比93号汽油清洁。
而高档汽车对汽油的清洁度却要求极高,如果汽油的标号不够,对车辆的影响很快就能表现出来,如加完油后马上出现加速无力的现象;如果汽油杂质过多,对汽车的影响就要一段时间后才能反应出来,因为积碳或胶质增多到一定程度才会影响汽车行驶。
国家对车用汽油有严格的标准。
它不仅要求汽油有一定的辛烷值(俗称汽油标号),同时对汽油各种化学成分的含量都有严格的规定。
如果烯烃的含量过高,汽车不能完全燃烧,从而产生一种胶状物质,聚积在进气歧管及气门导管部位。
在发动机处于正常工作温度时,无异常现象;而当发动机熄火冷却一段时间后,这些胶质会把气门粘在气门导管内。
这时起动发动机,就会发生顶气门现象。
并不是标号越高越好,要根据发动机压缩比合理选择汽油标号。
在汽车发动机的参数中,大多数崇尚动力性的车友都只是注意到了功率和扭矩这两个指标,但另一个重要指标却往往被人所忽视,这就是压缩比。
压缩比就是汽缸内活塞的最大行程容积与最小行程容积的比值,也等于整个活塞的运动行程上止点和下止点在不同行程位置的容积比值。
目前,绝大部分汽车采用所谓的“往复式发动机”,简单地讲,就是在发动机汽缸中,有一只活塞周而复始地做着直线往复运动,且一直循环不已,所以在这周而复始又持续不断的工作行程之中有其一定的运动行程范围。
就发动机某个汽缸而言,当活塞的行程到达最低点,此时的位置点便称为下止点,整个汽缸包括燃烧室所形成的容积便是最大行程容积;当活塞反向运动,到达最高点位置时,这个位置点便称为上止点,所形成的容积为整个活塞运动行程容积最小的状况,需计算的压缩比就是这最大行程容积与最小容积的比值。
例如压缩比为10的发动机就是将可燃混合汽压缩为原来体积的1/10。
一般来说在发动机的其他设计不变的情况下,压缩比越高的车功率越大,效率越高,燃油经济性方面也会好一些。
但是压缩比过高会造成稳定性下降,发动机寿命缩短。
而且压缩比也不可能无限制地提高,因为可燃混合汽在压缩过程中温度会急剧提高,如果在没有到活塞的上止点处温度就已经超过可燃混合汽的燃点,则可燃混合汽就会爆燃,这就是俗称的敲缸,可以听到明显的金属撞击声,严重的爆燃甚至会使发动机倒转,给发动机造成致命的伤害。
汽油发动机在运转时,吸进来的是汽油与空气混合而成的混合气,在压缩过程中活塞上行,除了挤压混合气使之体积缩小之外,同时也发生了涡流和紊流两种现象。
当密闭容器中的气体受到压缩时,压力随着温度的升高而升高。
若发动机的压缩比较高,压缩时所产生的气缸压力与温度相应提高,混合气中的汽油汽化得更完全,加上高压缩比的作用,当火花塞跳出火花时就能使混合气在瞬间内完成燃烧,释放出能量,成为发动机的动力输出。
反之,燃烧的时间延长,能量会耗费并增加发动机的温度,而并非参与发动机动力的输出,所以,高压缩比的发动机就意味着具有较大的动力输出。
[六]、乙醇汽油汽车用乙醇汽油标准和GB17930-1999车用无铅汽油标准的技术要求相比,有以下特点:(1)增加了乙醇含量。
要求乙醇含量在9.0%~10.5%(V/V)范围,不得人为加入其它含物,但允许加入作为助溶剂的高级醇。
(2)将原车用无铅汽油中机械杂质及水分项目中0.15%(m/m)。
早在20世纪20年代,巴西就开始了乙醇汽油的使用。
由于巴西石油资源缺乏,但盛产甘蔗,于是形成了用甘蔗生产蔗糖、醇的成套技术。
目前,巴西这个国家是世界上最用乙醇汽油中乙醇含量已达到20%。
美国是世界上另一个燃料乙醇的消费大国。
20世纪30年代在内布拉斯加州地区乙醇汽油就首次面市。
1978年含10%乙醇汽油(E10汽油)在内布拉斯加州大规模使用,此后,美国联邦政府对E10汽油实行减免税,燃料乙醇产量从1979年的3万吨迅速增加到1990年的269万吨。
2000年美国燃料乙醇产量达到500万吨。
随着MTBE在美国使用量的减少和最终的禁用,燃料乙醇将成为MTBE最佳含氧化合物的替代产品。
预计,到2004年全美国燃料乙醇需求将达到1000万吨。
[七]、辛烷值辛烷值是表示汽油抗爆性的指标,它是汽油最重要的质量指标。
我国车用汽油的标号采用研究法测定的数值,93号汽油表示它的辛烷值不低于93#,依此类推。
发动机根据压缩比的不同应选用不同标号的汽油,这在每辆车的使用手册上都会标明。
当加入的汽油标号过低时,会产生爆震、发动机功率下降、车子无力等现象。
[八]、实际胶质实际胶质是评定汽油安定性,判断汽油在发动机中生成胶质的倾向,判断汽油能否使用和能否继续储存的重要指标。
国家标准规定,每100毫升汽油实际胶质不得大于5毫克。
为什么会有实际胶质这个概念呢?因为我们国家的汽油不是清洁汽油,不管是90#,93#,97#里面都有同样数值的烯烃,在常温下它会沉淀结胶,而结胶在高温下会碳化,形成积碳(当然积碳的形成原因并不是单一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