汽柴油调和知识
- 格式:doc
- 大小:152.50 KB
- 文档页数:19
调和汽油柴油制作加工技术及配方精修订汽油和柴油是两种不同的燃料,用于驱动汽车和机械设备等。
虽然它们有着相似的制作加工技术,但配方方面有所不同。
本文将对汽油和柴油的制作加工技术及配方进行详细介绍,并进行精修订。
汽油的制作加工技术主要包括石油炼制和添加剂的加入。
石油炼制是将原油经过多个工序进行分馏和裂化,得到不同煤油的过程。
首先,原油被加热,使其沸腾,形成蒸汽。
然后,通过分馏柱将蒸汽冷却并分离成不同沸点范围的馏分。
汽油通常在40-205摄氏度之间分离出来。
然后是添加剂的加入,添加剂可以提高汽油的性能和质量。
常见的添加剂包括清洁剂、起动剂、辛烷值提升剂和抗冲击剂等。
清洁剂可以清除进气阀和活塞上的油垢,减少积碳生成。
起动剂可提高汽油的着火性能,使发动机更容易启动。
辛烷值提升剂可提高汽油的抗爆震能力,减少发动机爆震的发生。
抗冲击剂可改善汽油在高温和高压下的稳定性。
柴油的制作加工技术与汽油类似,但有一些区别。
柴油通常在石油炼制过程中的较高温度下分离出来。
柴油的石油炼制过程还包括催化裂化、脱硫和脱氮等处理。
催化裂化可以将高沸点的石油馏分转化为低沸点的柴油。
脱硫和脱氮可以减少柴油中的硫和氮化合物,减少排放。
柴油的配方主要包括基础油和添加剂。
基础油是柴油的主要成分,通常是从石油中提取的。
添加剂可以改善柴油的性能和质量。
常见的添加剂包括起动剂、润滑剂、增效剂和抗冻剂。
起动剂可以提高柴油的着火性能,使发动机容易启动。
润滑剂可减少柴油在高压下的磨损和摩擦。
增效剂可提高柴油的燃烧效率和能量输出。
抗冻剂可降低柴油的凝固点,防止冻结。
为了精修订汽油和柴油的配方,需要考虑燃料质量要求和环境要求的变化。
燃料质量要求包括燃烧效率、能量输出、排放等方面的要求。
环境要求包括排放标准、碳排放、环境影响等方面的要求。
最近几十年来,随着环境保护意识的增强,汽油和柴油的配方已经经历了不断的改进和调整。
例如,为了减少污染物排放,汽油和柴油中的硫含量已经大幅降低。
汽柴油的调和技术一、什么是调合技术调合技术就是用炼厂生产的一些国标或非标油品,油田生产中产生的轻烃(凝析油)及化工产品经过精制装置精制处理后,辅以一些添加剂,调合成符合客户要求的国标汽、柴油,以达到最大程度降低成本,节约石油资源的一门应用技术。
汽柴油的调合技术在国外油品的贸易领域已十分成熟,如可利用抗爆剂,将90#汽油调成93#、97#油,将-5#、0#柴油调合成-10#油出售。
在我国,每年都有生产几百吨石脑油产品,由于石脑油辛烷值低,RON 只有40—60左右,除小部分进入重整装置生产高辛烷值汽油组份外,大部分石脑油只能以乙烯裂解原料出售,价格低且不稳定,如果我们采取调合技术,将石脑油通过精制脱去硫,并与高辛烷值组份混合,再加入抗爆剂,就可调合出90#和93#汽油,这就可以为国家节约数量可观的石油资源。
由此可看出,汽柴油调合技术是有效节约成本,有效利用现有石油资源的有效途径的一门应用技术,应在国内大力推广。
说到这里,可能就有人问,调合油能用吗?质量可靠吗,要回答这问题,就要从炼厂生产的工艺谈起。
二、炼油厂汽柴油的生产方法我国现在使用的汽、柴油,都是从石油中提炼出来的,未经炼制的石油,通常称为原油,用原油炼制汽柴油要经过以下基本过程:1、先将原油脱盐脱水,然后进行常压蒸馏,分割出适宜作为汽、柴油的馏分,这种馏叫做直馏馏分,如石脑油、常一、常二线柴油等。
2、再以炼制过程中产生的常、减压重油等为原料,用热裂化、催化裂化、加氢裂化和延迟焦化等二次加工方法,将高沸点馏份裂解为适宜作燃料的低分子烃,经过分馏得到汽、柴油的热裂化,催化裂化和焦化组份。
如果生产高辛烷值汽油,还需要采用催化重整和烷基化等方法,制得重整汽油组份和轻烷基化油。
3、将直馏馏份油和二次加工方法得到的馏分油分别进行电化学精制、加氢精制、脱硫醇和脱蜡,除去其中的有害物质,提高油品质量。
4、最后根据不同牌号汽、柴油的质量要求,以上述各种馏份油为组份,按所需的比例并加入适量的各种添加剂进行调和,即得到质量符合国家标准的汽、柴油。
汽柴油调和技术的应用全套PPT标题:汽柴油调和技术及其应用导语:大家好,我是XXX。
今天我将跟大家分享一种被广泛应用于燃料行业的技术,汽柴油调和技术。
本次演讲将从技术原理、应用领域及效益等方面来介绍汽柴油调和技术。
第一部分:技术原理1.1什么是汽柴油调和技术1.2技术原理汽柴油调和技术的核心在于汽油和柴油的混合比例。
通过调整两者的比例,可以控制燃烧过程的速度和效率。
当柴油比例较高时,燃烧速度较慢,适合用于重负荷的工作环境;而当汽油比例较高时,燃烧速度较快,适合用于高速运行。
1.3调和技术的研究第二部分:应用领域2.1交通运输行业2.2工业领域在一些需要使用燃油作为能源的工业领域,如工厂、发电站等,调和技术也被广泛应用。
通过调整汽油和柴油比例,可以提供适合不同工况的燃料,降低能耗,提高能源利用效率。
2.3农业领域农业机械具有工农业兼顾的特点,需要在不同工况下运行。
调和技术可以根据农机工况的不同,调整混合比例,以获得最佳的燃烧效率。
这不仅降低了燃油成本,还减少了尾气排放对环境的影响。
第三部分:效益及前景展望3.1效益通过汽柴油调和技术,可以提高燃烧效率,减少能耗。
这不仅节约了石油资源,也减少了对环境的污染。
同时,由于调和技术可以根据不同工况调整燃料比例,减少了燃油成本,提高了经济效益。
3.2前景展望随着环保意识的提高和对清洁能源的需求不断增加,汽柴油调和技术在未来的发展前景广阔。
研究人员将继续探索新的调和比例和工艺参数,以满足不断变化的需求。
同时,随着电动汽车的发展,汽柴油调和技术也有望应用于混合动力和电动车辆的领域。
总结:。
社会调和企业调和柴汽油所用原料及指标
一、柴油调和的原料
1.直馏柴油
直馏柴油是指原油预处理之后,通过常压蒸馏得到的沸程范围为180℃——360℃的中间馏分。
根据其从常压塔侧线出来的顺序又可分为常一线、常二线、常三线。
直馏柴油十六烷值较高,含有较多环烷酸,必须对其进行脱酸精制后才可作为柴油调合组分。
2. 焦化柴油
焦化柴油是指延迟焦化得到的沸程范围为180℃——360℃的馏分产品。
焦化柴油的十六烷值较高,含有一定量的硫、氮和金属杂质;含有一定量的烯烃,氧化安定性差,胶质含量过高,色度偏高,必须进行精制脱除硫、氮杂质,使烯烃、芳烃饱和才能作为合格的柴油馏分。
3. 减粘柴油
减粘柴油即减粘裂化得到的中间馏分产品,减粘柴油含有烯烃和双烯烃,故安定性差,需加氢处理才能用作柴油调合组分。
4. 催化裂化柴油
催化裂化柴油俗称催柴,是催化裂化得到的中间馏分产品。
因含有较多的芳烃,所以十六烷值较直馏柴油低,由重油催化裂化得到的柴油的十六烷值更低,只有25——35,而且安定性很差,这类柴油需经过加氢处理,或与质量好的直馏柴油调合后才能符合轻柴油的质
量要求。
汽柴油调和技术概述
可以参考以下内容:
汽柴油调和技术是利用柴油机原有发动机器件,将合成汽油与柴油混
合在一起,即经过化学改性处理或混合组件制造成汽柴油,并进入柴油发
动机燃烧技术,汽柴油作为柴油机用户的一种替代燃料,可替代大部分柴
油机使用纯柴油或柴油燃料。
混合调和技术是把合成汽油和石油柴油按一定比例混合在一起,生成
新的汽柴油,可以直接进入发动机燃烧。
与纯柴油不同,汽柴油的燃烧速
度和燃烧效率更高,排放更少烟雾,可以减少大气污染。
化学改性技术是采用特殊的试剂和反应条件,将合成汽油分子结构中
的气态部分合成挥发性油脂,改变油脂抗氧化性能,将气态烃与柴油混合,得到新的汽柴油,也可以直接进入发动机燃烧。
改性过的汽柴油,有更强
的抗氧化性能,可以减少柴油燃烧过程中产生的臭氧和甲烷,有利于空气
质量的改善。
调和汽油柴油制作加工技术及配方混合汽油柴油的技术可以通过调整原料和比例来实现。
一般来说,汽油中含有较高的辛烷值,适合用于汽车发动机等高压点火装置。
柴油则具有较高的辛烷值,适合用于柴油机等压缩着火装置。
混合汽油柴油时,可以根据不同的燃烧条件和环境要求,调整汽油和柴油的比例,以获得最佳的燃烧效果和排放性能。
除了混合外,添加剂也是调和汽油柴油的关键技术之一、添加剂可以改变燃料的性质,改善其燃烧效果和排放性能。
常用的添加剂包括抗氧化剂,抗磨剂,防腐剂和增稠剂等。
抗氧化剂可以防止燃料在长期存储和使用过程中氧化,并降低燃料的反应性。
抗磨剂可以减少燃料与发动机部件之间的摩擦,并提高燃料的润滑性。
防腐剂可以减少燃料中的杂质和硫含量,并防止燃料在使用过程中腐蚀机件。
增稠剂可以改变燃料的黏度,以适应不同的燃烧条件和使用环境。
调和汽油柴油的配方也是制作加工技术中的重要一环。
配方的设计需要考虑到不同种类燃料的特性和要求,并根据特定环境和使用条件进行调整。
一般来说,针对不同的燃烧性能和排放要求,可以选择不同的原料和添加剂,以获得最佳的调和效果。
在配方设计中,需要考虑的因素包括燃烧性能、排放要求、燃料成本、环境影响等。
在实际生产中,调和汽油柴油的制作加工技术和配方是根据不同的需求和要求进行调整的。
不同的汽车和发动机对燃料的性能和要求不同,因此需要针对不同的应用场景进行调整和优化。
此外,随着汽车技术的不断发展和环境要求的提高,调和汽油柴油的制作加工技术和配方也在不断演进和创新。
综上所述,调和汽油柴油的制作加工技术及配方是一项重要的研究领域。
通过混合不同种类的燃料和添加适当的剂量添加剂,可以获得更好的燃烧效果和更低的排放。
在实际生产中,需要根据不同的需求和环境要求,进行技术参数和比例的调整,以获得最佳的调和效果。
这将有助于提高燃料的燃烧性能,减少排放,促进环境保护和可持续发展。
柴油调和原料,添加剂,方案(看懂了你也会调和柴油)一、柴油调和的原料1.直馏柴油直馏柴油是指原油预处理之后,通过常压蒸馏得到的沸程范围为180℃~360℃的中间馏分。
根据其从常压塔侧线出来的顺序又可分为常一线、常二线、常三线。
直馏柴油十六烷值较高,含有较多环烷酸,必须对其进行脱酸精制后才可作为柴油调合组分。
2. 焦化柴油焦化柴油是指延迟焦化得到的沸程范围为180℃~360℃的馏分产品。
焦化柴油的十六烷值较高,含有一定量的硫、氮和金属杂质;含有一定量的烯烃,氧化安定性差,胶质含量过高,色度偏高,必须进行精制脱除硫、氮杂质,使烯烃、芳烃饱和才能作为合格的柴油馏分。
3. 减粘柴油减粘柴油即减粘裂化得到的中间馏分产品,减粘柴油含有烯烃和双烯烃,故安定性差,需加氢处理才能用作柴油调合组分。
4. 催化裂化柴油催化裂化柴油俗称催柴,是催化裂化得到的中间馏分产品。
因含有较多的芳烃,所以十六烷值较直馏柴油低,由重油催化裂化得到的柴油的十六烷值更低,只有25~35,而且安定性很差,这类柴油需经过加氢处理,或与质量好的直馏柴油调合后才能符合轻柴油的质量要求。
5. 加氢裂化柴油加氢裂化柴油是指加氢裂化得到的中间馏分油,其硫含量很低,小于0.01%,芳烃含量也较低,十六烷值大于60,着火性能好,安定性高,是调合低硫车用柴油的理想组分。
6. 减一线油减一线油指原油预处理后,通过减压蒸馏从减压塔侧一线出来的最轻馏分。
因其密度、粘度等理化性质与柴油相近,也用作柴油调合组分。
7.航空煤油航空煤油一般指3号喷气燃料,标密775~830kg/m,馏程范围在160~300℃;低温流动性好,冰点在-47℃以下,馏程又与柴油接近,在冬天常作为低标号柴油的调合组分,但其十六烷值略低,调入柴油同时还需添加十六烷值改进剂以满足质量要求。
8.200#溶剂油200#溶剂油是由140℃~200℃的石油馏分组分,在工业上常作为油漆及清洗用溶剂。
200#溶剂油密度较柴油小,且低温流动性好,常作为柴油调合组分以降低密度和改善低温流动性,但其十六烷值很低,为不影响柴油质量需控制加入量。
石蜡基汽、柴油调和方案
油品调和是炼油企业石油产品在出厂前的最后一道工序,它是将半成品油与基础油中两种以上的石油组分按规定的比例,通过一定的方法,利用一定的设备,达到混合均匀而生产出一种新产品的生产过程。
有时在此过程中还需要加入某种添加剂以改善油品的特定性能。
以此来满足人们的日常生活需求。
石蜡基原油是以石蜡烃为主的一类原油。
特性因数大于12.1,高沸点馏分含蜡较多,凝点高,
相对密度小,非烃含量较低。
适宜生产高质量的灯用煤油和柴油。
重质馏分油是良好的催化裂化原料及润滑油原料。
用石蜡基原油生产的柴油十六烷值较高润滑油粘度较高,但汽油辛烷值较低(可加抗爆剂改进)。
其凝点高,溶解性差,生产低凝产品及优质道路沥青较困难。
(可用加氢技术改进)。
柴油调和原料添加剂办法看懂了你也会调和柴油Document serial number【NL89WT-NY98YT-NC8CB-NNUUT-NUT108】柴油调和原料,添加剂,方案(看懂了你也会调和柴油)一、柴油调和的原料1.直馏柴油直馏柴油是指原油预处理之后,通过常压蒸馏得到的沸程范围为180℃~360℃的中间馏分。
根据其从常压塔侧线出来的顺序又可分为常一线、常二线、常三线。
直馏柴油十六烷值较高,含有较多环烷酸,必须对其进行脱酸精制后才可作为柴油调合组分。
2. 焦化柴油焦化柴油是指延迟焦化得到的沸程范围为180℃~360℃的馏分产品。
焦化柴油的十六烷值较高,含有一定量的硫、氮和金属杂质;含有一定量的烯烃,氧化安定性差,胶质含量过高,色度偏高,必须进行精制脱除硫、氮杂质,使烯烃、芳烃饱和才能作为合格的柴油馏分。
3. 减粘柴油减粘柴油即减粘裂化得到的中间馏分产品,减粘柴油含有烯烃和双烯烃,故安定性差,需加氢处理才能用作柴油调合组分。
4. 催化裂化柴油催化裂化柴油俗称催柴,是催化裂化得到的中间馏分产品。
因含有较多的芳烃,所以十六烷值较直馏柴油低,由重油催化裂化得到的柴油的十六烷值更低,只有25~35,而且安定性很差,这类柴油需经过加氢处理,或与质量好的直馏柴油调合后才能符合轻柴油的质量要求。
5. 加氢裂化柴油加氢裂化柴油是指加氢裂化得到的中间馏分油,其硫含量很低,小于0.01%,芳烃含量也较低,十六烷值大于60,着火性能好,安定性高,是调合低硫车用柴油的理想组分。
6. 减一线油减一线油指原油预处理后,通过减压蒸馏从减压塔侧一线出来的最轻馏分。
因其密度、粘度等理化性质与柴油相近,也用作柴油调合组分。
7.航空煤油航空煤油一般指3号喷气燃料,标密775~830kg/m,馏程范围在160~300℃;低温流动性好,冰点在-47℃以下,馏程又与柴油接近,在冬天常作为低标号柴油的调合组分,但其十六烷值略低,调入柴油同时还需添加十六烷值改进剂以满足质量要求。
一、什么是调合技术调合技术就是用炼厂生产的一些国标或非标油品,油田生产中产生的轻烃〔凝析油〕及化工产品经过精制装置精制处理后,辅以一些添加剂,调合成符合客户要求的国标汽、柴油,以到达最大程度降低本钱,节约石油资源的一门应用技术。
汽柴油的调合技术在国外油品的贸易领域已十分成熟,如可利用抗爆剂,将90#汽油调成93#、97#油,将-5#、0#柴油调合成-10#油出售。
在我国,每年都有生产几百吨石脑油产品,由于石脑油辛烷值低,RON只有40—60左右,除小局部进入重整装置生产高辛烷值汽油组份外,大局部石脑油只能以乙烯裂解原料出售,价格低且不稳定,如果我们采取调合技术,将石脑油通过精制脱去硫,并与高辛烷值组份混合,再参加抗爆剂,就可调合出90#和93#汽油,这就可以为国家节约数量可观的石油资源。
由此可看出,汽柴油调合技术是有效节约本钱,有效利用现有石油资源的有效途径的一门应用技术,应在国内大力推广说到这里,可能就有人问,调合油能用吗?质量可靠吗,要答复这问题,就要从炼厂生产的工艺谈起。
二、炼油厂汽柴油的生产方法我国现在使用的汽、柴油,都是从石油中提炼出来的,未经炼制的石油,通常称为原油,用原油炼制汽柴油要经过以下根本过程:1、先将原油脱盐脱水,然后进展常压蒸馏,分割出适宜作为汽、柴油的馏分,这种馏叫做直馏馏分,如石脑油、常一、常二线柴油等。
2、再以炼制过程中产生的常、减压重油等为原料,用热裂化、催化裂化、加氢裂化和延迟焦化等二次加工方法,将高沸点馏份裂解为适宜作燃料的低分子烃,经过分馏得到汽、柴油的热裂化,催化裂化和焦化组份。
如果生产高辛烷值汽油,还需要采用催化重整和烷基化等方法,制得重整汽油组份和轻烷基化油。
3、将直馏馏份油和二次加工方法得到的馏分油分别进展电化学精制、加氢精制、脱硫醇和脱蜡,除去其中的有害物质,提高油品质量。
4、最后根据不同牌号汽、柴油的质量要求,以上述各种馏份油为组份,按所需的比例并参加适量的各种添加剂进展调和,即得到质量符合国家标准的汽、柴油。
油品调和的机理一、引言油品调和是指将不同种类的石油产品混合在一起,以达到特定的性能和规格要求。
这是石油加工行业中非常重要的一个环节,因为它可以改善燃料的质量和性能,同时降低成本。
本文将探讨油品调和的机理。
二、油品调和的基本原理在石油加工过程中,不同种类的原油会产生不同种类的产品,如汽油、柴油、润滑油等。
这些产品具有不同的物化性质,如密度、粘度、闪点等。
通过将这些产品混合在一起,可以改善它们的物理性质,并使其符合特定要求。
三、混合比例混合比例是指将两种或更多种不同类型的石油产品按体积或重量比例混合在一起。
为了达到特定要求,需要确定正确的混合比例。
例如,在汽车制造业中,需要生产高质量的汽车燃料来提高发动机效率和减少污染物排放。
对于汽车燃料来说,最常见的混合比例是九十号汽油(90%辛烷值)和九五号汽油(95%辛烷值)。
这种混合比例可以在保证燃料质量的同时,降低成本。
四、物理性质的改善油品调和可以改善石油产品的物理性质,如密度、粘度和闪点。
例如,某些原油产生的汽油可能具有较低的辛烷值,而某些原油产生的汽油可能具有较高的辛烷值。
通过将这些不同种类的汽油混合在一起,可以提高其平均辛烷值,并使其符合特定要求。
此外,将不同种类的润滑油混合在一起也可以改善其物理性质,并提高其性能。
五、化学反应在某些情况下,将两种或更多种不同类型的石油产品混合在一起会引发化学反应。
例如,在将乙醇添加到汽油中时,乙醇会与汽油中含有的水分发生反应并形成酯类化合物。
这些化合物对环境影响更小,并且可以提高汽车发动机效率。
此外,在将润滑剂添加到柴油中时,润滑剂会与柴油中存在的硫化物发生反应,并形成硫酸盐。
这些硫酸盐可以减少柴油中的硫含量,并降低污染物排放。
六、结论油品调和是石油加工行业中非常重要的一个环节,它可以改善燃料的质量和性能,同时降低成本。
通过正确的混合比例和化学反应,可以改善石油产品的物理性质,并提高其性能。
此外,油品调和还可以减少污染物排放,保护环境。
油品调和的定义:简单说,在油品出厂前,不同组分的半成品混合后或加入添加剂满足产品出厂的质量标准的过程叫调和.但是在出厂以后也可能存在调和过程,一般用于处理质量不合格的油品,通过加剂或者合格油品得到质量合格的油品。
基本上说:调和就是物理反应,如果有化学反应,调和过程就很难控制了。
但目前调和原料比较混乱,不排除会出现化学反应过程。
调和主要分布区:汽油、柴油、生物柴油沿海地区:整体市场调和柴油比较多,汽油较少,调和汽油多大型单位。
主要集中地区:山东地区调和汽柴油参半,东营、滨州、多柴油,淄博、济宁、潍坊、威海多汽油东营、滨州偷油的比较多,所以才加工的多。
河北任丘、沧州;河南大港、石家庄等地区多调和柴油。
北京、天津地区调和柴油、烧火油较多,汽油北京房山地区调和京标汽油、天津地区调和国三汽油。
辽宁大连地区调和柴油。
江浙地区调和汽油较多,水路(长江)市场复杂,但其调和油也多自山东、大连地区流入。
广东地区调和非标柴油、船燃(180、380、120)、燃料油类较多,深圳、茂名地区调和汽油也较多。
其他,生物柴油,多集中在广西、云贵、江浙、东北地区。
甲醇汽油(甲醇产区调和较多)、乙醇汽油(以农作物为原料,东北较多)通过以上可以看到,普通调和油大多集中在有大型炼厂的地区,山东地炼集中地区,进口方便的地区,因为调和油受制于原料,原料资源多的地方,调和油市场也比较大。
甲醇汽油、乙醇汽油、生物柴油等调和油大多在其原料产区调和能力较强。
危险性:基本上调和汽油风险、难度对技术要求都高于柴油。
汽油挥发性大,夏天气温较高时比较危险。
但调和柴油如果闪点控制不好,也容易造成事故。
调和主要原料:可用于调制汽柴油的原料有:直馏汽油(石脑油、石油醚)、凝析油(轻烃)、轻质蜡油、航空炼油、裂化柴油、焦化柴油、煤焦柴油、C5、C9、C10、C12化工油,200#溶剂油、芳烃150#、200#、230#、270#,甲醛脂、混合芳烃、MTBE、DMC、高碳醇等、甲缩醛、甲醇等主要调和汽油:直馏汽油(石脑油、石油醚)。
汽柴油调和技术概述
此外,汽柴油调和技术还可以改善柴油的燃烧过程。
传统柴油燃烧过程中产生的污染物较多,如氮氧化物、颗粒物等。
添加适量的汽油可以改善燃烧过程,减少污染物产生,降低废气排放,对改善空气质量起到积极的作用。
此外,汽柴油调和技术还可以提高燃料的经济性。
柴油具有更高的能量密度和较低的价格,相比汽油更经济。
通过混合使用汽油和柴油,可以降低燃料成本,提高燃油的利用率。
汽柴油调和技术的具体操作方式有多种。
常用的方法是通过油气回收系统收集汽油蒸发的烟气,将其混合到柴油中。
另一种方法是直接在燃油系统中添加汽油。
这些方法都需要对混合比例进行精确控制,以确保燃料的性能和经济性。
然而,汽柴油调和技术也存在一些挑战和问题。
首先,混合汽柴油需要改变燃油系统的设计和构造,以适应混合燃料的使用。
其次,混合汽柴油可能引起燃料的腐蚀和腐败问题,需要采取相应的防护措施。
另外,汽柴油混合燃料的储存和供应链也需要重新配置,以确保供应的可靠性和稳定性。
综上所述,汽柴油调和技术是一种将汽油和柴油混合使用的技术,旨在提高燃料的性能和经济性。
通过改善柴油的点火性能、燃烧过程和燃料利用率,汽柴油调和技术对环境保护和燃料成本控制都具有积极的作用。
然而,该技术还需要进一步的研究和开发,解决相关的技术和经济问题,以便更好地应用于实际生产中。
一、什么是调合技术调合技术就是用炼厂生产的一些国标或非标油品,油田生产中产生的轻烃(凝析油)及化工产品经过精制装置精制处理后,辅以一些添加剂,调合成符合客户要求的国标汽、柴油,以达到最大程度降低成本,节约石油资源的一门应用技术。
汽柴油的调合技术在国外油品的贸易领域已十分成熟,如可利用抗爆剂,将90#汽油调成93#、97#油,将-5#、0#柴油调合成-10#油出售。
在我国,每年都有生产几百吨石脑油产品,由于石脑油辛烷值低,RON只有40—60左右,除小部分进入重整装置生产高辛烷值汽油组份外,大部分石脑油只能以乙烯裂解原料出售,价格低且不稳定,如果我们采取调合技术,将石脑油通过精制脱去硫,并与高辛烷值组份混合,再加入抗爆剂,就可调合出90#和93#汽油,这就可以为国家节约数量可观的石油资源。
由此可看出,汽柴油调合技术是有效节约成本,有效利用现有石油资源的有效途径的一门应用技术,应在国内大力推广说到这里,可能就有人问,调合油能用吗?质量可靠吗,要回答这问题,就要从炼厂生产的工艺谈起。
二、炼油厂汽柴油的生产方法我国现在使用的汽、柴油,都是从石油中提炼出来的,未经炼制的石油,通常称为原油,用原油炼制汽柴油要经过以下基本过程:1、先将原油脱盐脱水,然后进行常压蒸馏,分割出适宜作为汽、柴油的馏分,这种馏叫做直馏馏分,如石脑油、常一、常二线柴油等。
2、再以炼制过程中产生的常、减压重油等为原料,用热裂化、催化裂化、加氢裂化和延迟焦化等二次加工方法,将高沸点馏份裂解为适宜作燃料的低分子烃,经过分馏得到汽、柴油的热裂化,催化裂化和焦化组份。
如果生产高辛烷值汽油,还需要采用催化重整和烷基化等方法,制得重整汽油组份和轻烷基化油。
3、将直馏馏份油和二次加工方法得到的馏分油分别进行电化学精制、加氢精制、脱硫醇和脱蜡,除去其中的有害物质,提高油品质量。
4、最后根据不同牌号汽、柴油的质量要求,以上述各种馏份油为组份,按所需的比例并加入适量的各种添加剂进行调和,即得到质量符合国家标准的汽、柴油。
我国炼厂一般汽油调和方案汽油标号调和组份比例%催化汽油重整汽油烷基化油MTBE90#10093#70~7220~1510~1393#70~7220~1510~1393#68~7032~3093#60~6440~3695#58~6030~2612~1495#38~4132~3534~2495#53~5635~3012~1497#28~3358~5512~1497#39~4433~3510~1212~14由此可看出,炼厂也是先生产出各种组份,再调合成成品油。
只不过炼油厂可根据需要,生产出各种符合的组份油,而调合技术是利用各种非标油及化工原料,经过精制后,再调合出符合要求的成品油,两种工艺是一致的,只不过调合技术生产油品是不冒烟的炼厂。
三、用于调制汽柴油的原料可用于调制汽油的原料直馏汽油(石脑油、石油醚),轻质石脑油,凝析油(轻烃),精制C5、C9、C10化工油,芳烃150#、200#,混合芳烃,甲醛脂,MTBE, DMC,高碳醇等。
可用于调制柴油的原料重柴油,蜡油,焦化蜡油,200#以上的溶剂油,重芳烃,C8、C9、C10、C11、C12、C13、C14、C15,航空炼油。
灯用煤油,常线油,减一线油,200#、230#、270#芳烃溶剂油,3#矿物油,地炼柴油,裂解柴油,焦化柴油等。
以上原料,经过前期脱色、除臭、精制稳定处理后,再加入改质添加剂复合,最后经过质量检测,达到或接近国家标准后,即可出售。
常压蒸馏汽油馏分性质原油大庆胜利辽河华北新疆中原辛烷值(RON)476560516265调和汽油原料的基本性能原料名称相对密度馏程范围辛烷值范围主要成分外观沸点闪点石脑油(粗汽油)0.68-0.7170~145℃轻石脑油70~180℃重石脑油40-60烷烃的C5-C9成份无色或浅黄色20-160℃-2℃石油醚0.64-0.66戊烷、己烷无色透明液体,有煤油气味30-120℃-20℃(闭口)凝析油20 ℃-200℃60-70烷烃的C5-C8精制C0.6636℃-485-95C5无色透明液体36-5051℃精制C 90.88-0.90150℃-190℃110-105芳烃C9无色透明液体精制C 100.89-0.92180℃-210℃105-11芳烃C10无色透明液体芳烃1 50#0.88-0.90150℃-190℃105-115混合芳烃无色透明液体四、用于汽、柴油调制的添加剂(一)汽油抗爆性1、汽油的抗爆性汽油在燃烧室中的正常燃烧一般是可燃混合气被电火花点燃后。
火焰以20~50m/s的传播速度,逐渐向前传递,气缸内的温度和压力都均匀上升,直至燃烧结束,它不仅使发动机的动力性得到充分发挥,而且运转也平稳柔和,车辆行驶正常。
但有时也会出现不正常的燃烧,其过程是当可燃混合气在发动机气缸内被点后,一部分未燃混合气因受正常火焰的压缩和热辐射作用,使温度压力急剧升高,化学反应加剧生成许多不稳定的过氧化物,在正常火焰未传到之前,这些过氧化物会发生剧烈分解而自燃,发生爆炸性的燃烧,从而产生强大冲击波,使发动机产生振动和发出金属冲击声,使发动机动率下降。
排气冒黑烟,油耗上升。
我们把这种现象称为爆震。
那么汽油在发动机中燃烧时抵抗爆震产生的性质称为汽油的抗爆性。
汽油中所含有的各种烃类抗爆性的好坏直接决定汽油的抗爆性好坏。
从大量的实验数据可以归纳为以下几条规律:烃类抗爆性好坏大致可排成如下顺序。
芳烃>异构烷烃>环烷烃>烷烃>正构烷烃从油品来看:烃类抗爆性有随分子量的增大而降低的趋势。
所以同一种原油所制的油品,馏份较轻的比馏份较重的抗爆性好。
从加工上来看,催化裂化,重整的比热裂化或焦化的方法好,而热裂化焦化又比直馏的产品好。
2、汽油抗爆性的评价指标汽油的抗爆性是用辛烷值来表示。
所谓辛烷值是指它在数值上等于和它抗爆性相当的标准燃料中所含异辛烷的体积百分数。
标准燃料是用抗爆性极高的异辛烷(2.2.4-三甲基戊烷,规定它的辛烷值为100)和抗爆性较差的正庚烷(GH16,规定它的辛烷值为0)。
两种物质按不同体积比混合合成。
其中,异辛烷在标准燃料中的体积百分数它为该标准燃料的辛烷值。
如标准燃料由90%的异辛烷和10%的正庚烷(体积比)组成,那么标准燃料的辛烷值为90。
测定汽油的辛烷值时,将所测试油与选取的标准燃料在严格规定的条件下置于辛烷值测定机中进行测定,如果它们的抗爆性恰好相等,则说明所测油品的辛烷值与标准燃料的辛烷值相等。
目前世界各国测定汽油的辛烷值主要有研究法(RON)、马达法(MON)、抗爆指数三种。
研究法辛烷值研究法辛烷值(RON),是在较低的混合气温度(一般不加热)和较低的发动机转速(一般在800转/分)的中等苛刻条件下,用实验室标准发动机测得的辛烷值。
马达法辛烷值马达法辛烷值(MON),是在以较高混合气温度下(一般加热至149℃)和较高发动机转速(一般达900转/分)的苛刻条件下测得的辛烷值。
MON所用的设备与RON基本相同。
但它们的测试条件不同。
MON表示汽油在发动机重负荷条件下高速运转的抗爆能力,研究法辛烷值表示汽油在发动机常有加速条件下低速运转的抗爆能力。
同一燃料气RON比MON高5~10单位。
由于RON与MON都不能全面反映车辆运行中燃料的抗爆性能。
因此又提出了抗爆指数这一指标。
抗爆指数抗爆指数=(RON+MON)/2由于国标规定的辛烷值机为美国进口的ASTM机,价格很高所以可用一些简易的仪器测试。
上海产单缸机电介常数测定仪远红外混定仪汽油抗爆剂汽油是关系到国计民生的重要的燃料之一。
随着我国国民经济的飞速发展和汽车保有量的迅速增加,汽油燃料的需求量越来越大。
而辛烷值又是车用汽油的最重要的质量指标,它综合反映一个国家炼油工业水平和车辆设计水平,所以从二十世纪初,人们就一直开始寻找提高辛烷值的有效途径,经近一个世纪的努力,技术日趋成熟。
目前,提高汽油辛烷值的途径有二种:一是通过设备工艺加工达到提高辛烷值的目的,如催化裂化重整、烷基化、异构化等;二是通过添加汽油抗爆剂(如现已禁用的四乙基铅)或添加高辛烷值组份(如MTBE增加芳烃量等)。
工艺法虽是提高汽油辛烷值的主要手段,但存在着投资大,改变汽油馏程等问题,往往不易实现最佳生产组合和缺乏适度的灵活性。
国内外大量实践证明:采用抗爆剂是提高车用汽油辛烷值最有效的手段。
汽油抗爆剂根据其组成的不同可分为有灰类(如含有金属的甲基环戊二烯三湠基锰、四乙基铅等)和无灰类(如甲基叔丁基醚等纯有机化合物)。
有灰汽油抗爆剂常用的有灰添加剂有:四乙基铅、二茂铁和MMT(甲基环戊二烯三羰基锰)。
由于四乙基铅有毒,二茂铁存在导致火花塞点火故障。
我国已禁止使用四乙基铅和二茂铁。
MMT是1959年由乙基公司推出,抗爆性能和汽油感应性能良好,按Mn的质量浓度为9~18mg/L,可使汽油研究法辛烷值(RON)提高1.7~3个单位.对汽车排气控制系统的影响和对环境污染时MMT产生争议的重点。
研究发现,燃烧后只有少量MMT排出,大部分残留于尾气排放系统内部,覆盖在发动机火花塞、催化器等部件表面,会导致火花塞点火故障。
各国对MMT的使用持不同观点。
美国1978年禁止使用MMT,1995年10月重新启动MMT作为汽油抗爆剂。
环保局和汽车制造商系会(AAMA)对此颇有异议,欧洲汽车制造商协会,日本汽车制造商协会等制定的《全球燃料规范》规定严禁在车用汽油中加入Mn。
在中国,没有明确禁止使用锰类抗爆剂。
但允许限量加入。
车用汽油(Ⅱ)标准规定不大于18mg Mn/L,车用汽油(Ⅲ)规定不大于16mg Mn/L,京标规定不大于6mg Mn/L,要求越来越严,不过随着成品油市场对外逐步放开,欧洲标准已成为全球汽油的通用标准,国内各炼油厂必须尽快考虑MMT的替代问题。
无灰汽油抗爆剂有机无灰类抗爆剂能抑制反应的自动加速,把燃料燃烧的速度限制在正常燃烧范围内确保加入的汽油抗爆剂不引起废弃催化剂中毒,不增加污染物排放,以及具有良好的抗爆性能。
因为,目前对于此类抗爆剂研究较多。
常见的无灰抗爆剂有醚类、酯类和胺类。
醚类:MTBE作为汽油添加剂已经在全世界范围内普遍使用,它不仅能有效提高汽油的辛烷值,当添加剂分数为3%~7%时,可将汽油研究法辛烷值提高2~3个单位,而且还能改善汽车燃烧性能,降低排气中CO含量,同时降低汽油生产成本。
MTBE 应用至今,需求量一直处于高增长状态。
其生产技术也日趋成熟。
但最近美国加州以污染地下水质为由,禁止使用MTBE,美国国家环保部门也有类似动作。
这表明,美国已开始限制MTBE生产及应用。
现在欧盟和日本更青睐另一种较易降解的抗爆剂乙基叔丁基醚(ETBE)。
它的性能是和MTBE一样优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