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蒙古秘史》有感
- 格式:doc
- 大小:25.00 KB
- 文档页数:2
蒙古秘史读后感
《蒙古秘史》是一部以蒙古历史为背景的长篇小说,作者是蒙古族作家扎布德。
小说以蒙古历史上的真实事件为蓝本,融入了大量的想象和创作,展现了蒙古族的民族精神和历史传统。
读完这部小说,我深深被其深刻的历史感染,也对蒙古族的历史和文化有了更深的了解。
小说以成吉思汗的一生为主线,展现了蒙古族在征战中的勇敢和智慧,也描绘了蒙古族的生活和风土人情。
在这部小说中,我感受到了蒙古族对自由和独立的向往,对家园和民族的热爱,以及对传统文化和历史的珍视。
通过对成吉思汗的塑造,作者展现了蒙古族的民族精神和传统美德,让人深受感动。
在读《蒙古秘史》的过程中,我对蒙古族的历史和文化有了更深的了解。
蒙古族是一个勇敢而热情的民族,他们在历史上创造了辉煌的文化和伟大的功绩。
通过这部小说,我了解到了蒙古族的传统生活方式、信仰和价值观念,也更加深刻地理解了蒙古族的历史传统和文化底蕴。
同时,小说中对历史事件的描写也让我对蒙古族的历史有了更
清晰的认识。
蒙古族在历史上曾经创造了辉煌的帝国,征战四方,
统一了蒙古高原,也对世界历史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通过对历史事
件的描述,我对蒙古族的历史进程和发展轨迹有了更加清晰的认识,也更加深刻地理解了蒙古族的历史地位和文化价值。
总的来说,《蒙古秘史》是一部富有历史感和文化内涵的小说,通过对蒙古族历史和文化的深刻描写,展现了蒙古族的民族精神和
历史传统。
读完这部小说,我对蒙古族的历史和文化有了更深的了解,也对蒙古族的民族精神和传统美德有了更深的认识。
这部小说
不仅是对蒙古族历史和文化的一次弘扬,也是对人类文明和历史的
一次追溯,让人深受感动。
蒙文读书笔记蒙语文读后感《蒙古秘史》又叫《元朝秘史》和《忙豁仑.纽察.脱卜察安》,是畏兀儿体蒙古文写的,是宫廷内的畏兀儿族书记官根据蒙古老人口头传说加以润色加工而成。
大概成书1252年1、铁木真名字的由来是,他父亲也速该在他出生那天碰巧抓回来一个塔塔儿人的俘虏名字叫铁木真。
大概是个铁匠,再不就是铁一样的男人的意思。
哈哈,叫铁木真“铁男”吧2、成吉思汗,“成吉思”的来由,据传说是因为称汗的前几天,营帐周围一直有五色鸟叫“成吉思,成吉思”,也有很多人认为是蒙语大海的意思,日本有学者认为是“光的精灵”3、铁木真父亲的部落是乞颜氏,是尼伦蒙古的一支,也速该以其十世祖孛端察儿.蒙合黑(愚鲁者)的名字把自己部落称为乞颜-孛儿只今4、蒙古起源神话是男名苍狼,女名白鹿结合,不断繁衍。
苍狼和白鹿其实分别代表了,草原部落图腾和森林部落图腾,也因此说明了蒙兀室韦的生活是从森林部落变为草原部落。
5、朵奔.蔑而干(铁木真的不知多少辈祖)的4个侄子,因为瞧不起他,分家另过,是后来的朵儿边部。
6、尼伦蒙古的称呼,来自于朵奔.蔑而干死后,他老婆又生了3个儿子,之前的2个儿子,心想这肯定就是他爸路上捡来的那个仆从(估计年龄比前两个儿子稍微大一点)的孩子,阿阑.豁阿就编了一堆瞎话,说什么感神而生,还折箭告诉他们要团结(估计是游牧民族教育子女的方式,史书记载以前突厥就有人这么干过)。
其实就是瞎话,女人总是有需要的吗交媾一下怎么了这后生的三个孩子以后的部落就称为尼伦蒙古。
蒙古族的饮食习惯读书笔记蒙古族传统食品分为红食、白食两种:以奶为原料制成的食品,蒙古语称“查干伊得”,意为圣洁、纯净的食品,即“白食”;以肉类为原料制成的食品,蒙古语称“乌兰伊得”,意为“红食”,这种称呼极富色彩感和生动性。
蒙古人以白为尊,视乳为高贵吉祥之物,而饮食习惯为先白后红。
再细究蒙古族的饮食,则大致分为奶食、肉食、粮食三种。
奶食中又分为食品和饮料,食品有白酥油、黄酥油、奶皮子、奶豆腐、奶酪、奶果子等;饮料有奶茶、酸奶、奶酒等。
《蒙古秘史》那些事儿特·官布扎布十三世纪前中期中国多民族文学出现了一部伟大的书《蒙古秘史》,它不仅在蒙古族文學史、而且在整个中华文学史上都是一部掷地有声的奇书。
它从一二四零年成书至今,已阅七百六十多年沧桑,但仍然令人愈来愈强烈地感受到它是一部读不透、说不尽的具有持久生命力的书。
这部书以比较重要的身份进入文学史,是一位博学的文史学者,也就是文学研究所第一任所长郑振铎先生的功劳。
郑振铎在三十年代写作出版的《插图本中国文学史》第一次在文学史著中对此书进行认真地论列,该书第五十一章谈论元代散文时,认为《元秘史》即《蒙古秘史》为最可注意的伟大的白话文作品,其“天真自然的叙述,不知要高出恹恹无生气的古文多少倍!我们如果拿《元史太祖本纪》等叙同一的事迹的几段来对读,便立刻可以看出这浑朴天真的白话文是如何地漂亮而且能够真实地传达出这游牧的蒙古人的本色来了”。
这部奇书的命运,它的流布和接受的过程,也充满传奇性。
因为它事涉民族的天机和隐秘,在蒙古族入主中原的元代秘而不传,又因文字变化妨碍在本族中流传。
到明清两代,虽然收入或列名于一些大型类书、丛书,但远离民间。
到清中叶翻印出版时,它已成为一部高深的学问书了。
《四库全书总目》在清代乾隆年间集中反映中原儒者正统观念和视角,包括华夷之辨的观念与经史高于文学的观念,它把此书附录于《四库未收书目提要》,指出此书纪年有“以鼠儿兔儿羊儿等,不以支干”的特点,又说“此依旧钞本影写,国语旁译,记元太祖、太宗两朝事迹,最为详备。
案明初宋濂等修撰元史,急于蒇事,载篇虽存,无暇稽求。
如是编所载元初世系,孛端叉儿之前,尚有一十一世。
《太祖本纪》述其先世,仅从孛端叉儿始,诸如此类,并足补正史之纰漏。
虽词语俚鄙,未经修饰,然有资考证,亦读史者所不废也。
”这种以单纯地寻找史料的态度,而不是以发掘伟大的民族精神的态度来对待如此奇书,实在是绝大的误读。
应该说《蒙古秘史》是这个民族精力最旺盛、元气最充沛的时代,把内蕴的精力和元气转化为文字的伟大的产物,是蒙古族创世纪式的回忆、想象和纪录。
《《蒙古秘史》总译新词研究》篇一一、引言《蒙古秘史》作为我国蒙古族的重要文化遗产,对于我们理解蒙古历史、文化以及语言等都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它是一部集历史、文学、宗教、社会等多元因素于一体的宝贵文献,通过对其中的新词进行深入研究,我们可以窥探蒙古文化与语言的发展演变。
本文即对《蒙古秘史》中的总译新词进行研究,探讨其背后所蕴含的文化与语言内涵。
二、总译新词的概述在《蒙古秘史》中,总译新词是指那些在蒙古语中新出现的词汇,或者是原有词汇在新时期内出现的新义项、新用法。
这些新词的产生,与蒙古社会的发展、文化交流以及宗教信仰等因素密切相关。
通过总译新词的研究,我们可以了解当时蒙古族社会的生活状态、文化交流情况以及语言发展变化。
三、总译新词的分类与特点根据不同的分类标准,我们可以将《蒙古秘史》中的总译新词分为不同的类型。
例如,按照词汇来源分类,可以包括外来词汇、借用词汇、本土自创词汇等;按照词义分类,则可包括地名类词汇、宗教类词汇、人物类词汇等。
这些总译新词具有以下特点:1. 地域性:反映了当时蒙古地区的地域文化和社会发展状况。
2. 时代性:反映了当时的社会生活和文化变迁。
3. 民族性:体现了蒙古族特有的文化传统和语言习惯。
四、总译新词的文化内涵通过对《蒙古秘史》中总译新词的研究,我们可以发现其中蕴含了丰富的文化内涵。
这些新词不仅反映了当时蒙古族社会的生产生活方式,还反映了他们的宗教信仰、价值观和审美观等。
例如,一些描述自然现象和动物的新词,可以让我们了解当时蒙古族对自然的理解和态度;而一些宗教类的新词,则体现了当时蒙古族对宗教信仰的追求和认同。
五、总译新词的翻译研究在翻译《蒙古秘史》的过程中,如何准确翻译这些总译新词,是摆在翻译者面前的一大难题。
翻译者需要深入了解蒙古族文化和语言习惯,才能准确理解并翻译这些新词。
同时,翻译者还需要考虑到目标读者的文化背景和阅读习惯,以使翻译结果更易于理解和接受。
因此,对于总译新词的翻译研究,不仅可以提高我们对这些词汇的理解和翻译水平,还有助于促进不同文化之间的交流与理解。
《蒙古秘史》自然生态观及其表达方式《蒙古秘史》是一部重要的蒙古历史文献,它记录了蒙古历史上的许多事件和人物,同时也深刻反映了蒙古人对自然生态的认识。
这篇文章将结合原文,探讨《蒙古秘史》的自然生态观及其表达方式。
自然生态观蒙古是一个以草原和沙漠为主的地区,生态环境十分脆弱。
蒙古人在长期的生产生活中,形成了独特的自然生态观。
其中,最显著的特点是对天地万物的崇敬和对自然环境的保护。
在《蒙古秘史》中,天地万物被赋予了神圣的象征意义。
例如,在描述成吉思汗诞生前的场景中,就有这样的描述:“天庭有凤,地穴有龙,方当天地合而为人”(《蒙古秘史》,上卷)。
这里的凤和龙都是对自然界崇高的赞美,象征着天地美好和祥和,而人的诞生也是自然万物的一个体现。
除了对自然的赞美,蒙古人还把自然界视为生命之源,因此,在生产生活中,他们非常注重对自然环境的保护。
例如,在描述狩猎的过程中,书中就有“山河永恒,苍生安乐”的描述(《蒙古秘史》,下卷)。
这种表达方式表明了蒙古人视山河为生命之源,认为只有保护好山河,才能保障苍生的幸福生活。
表达方式蒙古人对自然生态的认识在《蒙古秘史》中得到了深入的表达,其中最常用的表达方式是借助诗词和对自然现象的描绘。
在诗歌部分中,诗人常常通过对自然界的刻画来表达对自然的崇敬和保护。
例如,在一首《晋几山其一》中,诗人写道:“楼阁千子同时展,船舶半悬孰与矮。
斜阳入额波门深,浅淀堤头荐旅帕。
”(《蒙古秘史》夏铁甲、叶青北京:中华书局,2003年,第443页)。
这首诗以小景写大境,通过描绘山水中的细节,表现了诗人对自然的钦佩和怀疑。
在描写自然现象的部分中,蒙古人通常采用象征和隐喻的方式来表达对自然的认知和感悟。
例如,在太平天国起义兵东征途中,画师苏义明告诫大将们要看好天气,因为“雨雪连绵,兰桥断流,则必须先挖地道行军,尽量避开浸水没有树木的地方上”的(《蒙古秘史》,下卷)。
这里的天气和地势被视为近在咫尺的隐喻,形象地表达了对自然环境的认知和感悟。
蒙古秘史读后感《蒙古秘史》读后感。
《蒙古秘史》是一部描写蒙古历史的文学作品,作者是当代蒙古作家杨继绳。
这部作品以其独特的视角和深刻的描写,向读者展现了蒙古历史上的许多重要事件和人物。
通过阅读这部作品,我对蒙古历史有了更深入的了解,也对蒙古文化产生了更浓厚的兴趣。
在《蒙古秘史》中,作者通过生动的语言和细腻的描写,将读者带入了蒙古历史的长河之中。
作品中描述了成吉思汗的传奇故事,他从一个无名小卒成长为一代伟人的过程,展现了他的智慧、勇气和领导才能。
同时,作品也描绘了蒙古帝国的繁荣和衰落,以及蒙古人民的生活和信仰。
通过这些描写,读者可以感受到蒙古历史的壮阔和悲壮,以及蒙古人民的坚韧和勇敢。
在阅读《蒙古秘史》的过程中,我深深被蒙古人民的勇气和坚韧所感动。
他们在艰苦的自然环境中生活,面对各种困难和挑战,却始终保持着乐观和坚强的态度。
蒙古人民的生活方式和信仰也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他们尊重自然,崇尚自由,追求和平。
这些特点在蒙古历史上起到了重要的作用,也对蒙古人民的性格和精神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除了对蒙古历史和文化的了解,阅读《蒙古秘史》也让我对人类历史和文明产生了更多的思考。
蒙古帝国是世界历史上最伟大的帝国之一,它的兴衰也反映了人类社会的发展和变迁。
通过对蒙古历史的深入了解,我对人类社会的发展规律有了更清晰的认识,也对人类文明的多样性和丰富性有了更深刻的体会。
总的来说,阅读《蒙古秘史》是一次深刻的历史和文化之旅。
通过这部作品,我对蒙古历史和文化有了更深入的了解,也对人类历史和文明产生了更多的思考。
这部作品不仅是一部文学作品,更是一部历史和文化的宝库,它让我对蒙古这片土地和这个民族产生了浓厚的兴趣,也让我对人类历史和文明有了更多的思考和感悟。
希望通过这部作品的阅读,更多的人可以了解和关注蒙古历史和文化,也可以对人类历史和文明产生更多的思考和感悟。
《《蒙古秘史》熟语文化研究》篇一一、引言《蒙古秘史》是蒙古族历史文化的瑰宝,记录了蒙古民族的发展历程和丰富的生活经验。
作为一部重要的历史文献,其中所包含的熟语、谚语、俚语等文化元素,是蒙古族语言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
本文旨在通过对《蒙古秘史》中熟语文化的研究,深入探讨其文化内涵、语言特色及价值。
二、熟语文化的内涵《蒙古秘史》中的熟语文化具有深厚的文化内涵。
这些熟语多与自然环境、社会生活、道德伦理、历史事件等密切相关,反映了蒙古族人民的生活经验、价值观念和审美情趣。
通过对这些熟语的研究,可以深入了解蒙古族的历史文化、风俗习惯和民族心理。
三、熟语文化的语言特色《蒙古秘史》中的熟语具有鲜明的语言特色。
首先,这些熟语多采用生动形象的比喻、象征等修辞手法,使得表达更加生动有趣。
其次,熟语的语言简练、富有韵律感,易于记忆和传播。
此外,这些熟语还体现了蒙古族语言的独特性,如语音、词汇、语法等方面的特点。
四、熟语文化的价值《蒙古秘史》中的熟语文化具有重要价值。
首先,这些熟语是蒙古族历史文化的珍贵载体,对于研究蒙古族的历史、文化、社会等方面具有重要意义。
其次,熟语中所蕴含的智慧和经验,对于指导人们的生活、处理人际关系、解决矛盾等方面具有实用价值。
此外,熟语还是一种重要的文化传承方式,对于维护民族文化的传承和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五、熟语文化的应用《蒙古秘史》中的熟语在现实生活中有着广泛的应用。
首先,在教育中,熟语可以作为一种重要的教育资源,帮助学生了解蒙古族的历史文化、风俗习惯和价值观念。
其次,在文学创作中,熟语可以作为一种重要的语言手段,丰富作品的表达方式。
此外,在社交中,熟语还可以作为一种有效的沟通工具,帮助人们更好地理解彼此的文化背景和价值观念。
六、结论通过对《蒙古秘史》中熟语文化的研究,我们可以深入了解到蒙古族的历史文化、风俗习惯和民族心理。
这些熟语不仅具有深厚的文化内涵和鲜明的语言特色,还具有重要价值和广泛的应用。
蒙古秘史读后感《蒙古秘史》是一本描写蒙古帝国兴起及其历史的重要著作,这本书的作者是明代蒙文学家辛棄疾。
读完这本书,让我对蒙古帝国的历史、文化以及对中国历史产生了很大的兴趣。
首先,这本书通过对蒙古帝国建立及其历史的详细描述,让我对蒙古人的生活、传统以及战争策略有了更深入的了解。
蒙古人以骑射为生,他们的作战方式也以骑兵为主,擅长用箭术来攻击敌人。
通过对蒙古帝国的战争历史的描述,我了解到他们的战争策略和组织能力是他们取得胜利的关键。
此外,蒙古人也有自己独特的文化和信仰体系,比如蒙古民族的信仰“萨满教”,这是一种传统的自然信仰,蒙古人认为自然界中的一切事物都有灵魂。
其次,这本书也让我更加了解了中国历史中的蒙古时期。
蒙古帝国的建立对中国历史产生了深远的影响,不仅改变了中国的政治格局,还对中国的文化和经济产生了重要的影响。
蒙古人统治中国期间,积极借鉴和吸收中国的文化和制度,比如蒙古帝国比较重视文化教育,建立了许多学校和学院,也鼓励蒙古人学习汉文化。
同时,蒙古帝国的统治也给中国带来了破坏和血腥,蒙古人在对中国进行统治时进行了很多暴行,导致了大量的人口减少,土地荒芜。
最重要的是,通过阅读《蒙古秘史》,我也对历史的真实性和研究方法有了更深刻的认识。
尽管这本书是以辛棄疾的视角来描写蒙古帝国的历史,但作者在书中多次强调了自己的观点和立场,并不完全客观。
而且,由于蒙古帝国时期的历史资料有限,一些细节和事件的真实性还存在争议。
为了更好地了解蒙古帝国的历史,需要借助其他史料和研究成果来进行深入研究。
总的来说,读完《蒙古秘史》让我对蒙古帝国的历史和文化产生了浓厚的兴趣,也让我对中国历史中的蒙古时期有了更深入的了解。
同时,这本书也让我对历史的真实性和研究方法产生了思考。
我相信通过更深入的研究,可以更好地了解和理解蒙古帝国及其对中国历史产生的影响。
对《蒙古秘史》中几个问题的探讨汇报人:2023-12-06•《蒙古秘史》简介•《蒙古秘史》中的几个问题•问题一的探讨•问题二的探讨目•问题三的探讨•结论与展望录01《蒙古秘史》简介据传,《蒙古秘史》是由蒙古族历史学家萨囊·孛罗特(Sagun Borot)所著,成书于13世纪中叶至14世纪初。
在成吉思汗统一蒙古各部并建立大蒙古国之后,萨囊·孛罗特根据历史记载、口述传统和传说,创作了这部历史著作。
《蒙古秘史》的作者与创作背景创作背景作者内容全书共285节,以编年体方式,从蒙古部族的起源到成吉思汗之死为止,详细记载了蒙古族的历史、政治、经济、文化、宗教、军事等方面的内容。
结构全书分为两个部分,前半部分是叙述蒙古部族的起源和早期历史,后半部分是叙述成吉思汗的生平和大蒙古国的建立、发展和瓦解。
价值《蒙古秘史》是一部具有重要历史价值、文化价值和文学价值的著作,是研究蒙古族历史、文化和语言的重要文献之一。
影响《蒙古秘史》不仅对后来的蒙古族历史研究产生了深远影响,而且对整个世界历史学界也有着广泛的影响,为世界历史学界对蒙古族历史的了解和研究提供了宝贵的资料。
02《蒙古秘史》中的几个问题总结词历史事实与文学创作在《蒙古秘史》中交织在一起,难以截然分开,但可以通过对史实和创作手法的分析来区分两者。
详细描述《蒙古秘史》是一部历史与文学相结合的作品,其中既有真实的历史事件和人物,也有虚构的故事和传说。
作者运用多种文学手法,如夸张、渲染、隐喻等,将历史事件和人物生动地呈现在读者面前。
然而,由于史实与文学创作交织在一起,难以截然分开,因此需要通过对史实和创作手法的分析来区分两者。
问题一:历史事实与文学创作的界限总结词《蒙古秘史》中充满了英雄崇拜的情节,这些情节既反映了当时的社会价值观,也成为了蒙古民族的集体记忆。
要点一要点二详细描述《蒙古秘史》中有很多英雄人物,如成吉思汗、木华黎、赤老温等,这些人物在历史上都有所作为,且在民族文化中留下了深刻的印记。
蒙古秘史读后感
《蒙古秘史》是一部揭示蒙古历史真相的重要著作,作者通过深入的研究和详实的资料,还原了蒙古帝国的兴衰历程,揭示了蒙古帝国的真实面貌。
这部书让我对蒙古帝国有了更深刻的了解,也让我对历史的研究产生了更大的兴趣。
首先,作者在书中对蒙古帝国的兴起和扩张进行了详细的描述。
书中提到,成吉思汗统一了蒙古部落,建立了强大的蒙古帝国,开始了对外的扩张。
他的军队以强大的战斗力和出色的组织能力,征服了许多国家和地区,成为当时世界上最强大的帝国之一。
这让我对成吉思汗的智慧和决心有了更深刻的认识,也让我对蒙古帝国的强大实力有了更清晰的认识。
其次,书中对蒙古帝国的衰落和灭亡也进行了深入的探讨。
作者指出,蒙古帝国在成吉思汗之后出现了分裂,内部纷争不断,加上外部压力的增加,最终导致了蒙古帝国的衰落和灭亡。
这让我对蒙古帝国的历史走向有了更清晰的认识,也让我对历史的变迁有了更深刻的理解。
此外,书中还对蒙古帝国的文化和社会进行了介绍。
作者指出,蒙古帝国在统一各部落的过程中,形成了独特的文化和社会制度,这对后来的世界历史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这让我对蒙古帝国的文化和社会有了更深入的了解,也让我对世界历史的发展有了更全面的认识。
总的来说,《蒙古秘史》是一部具有重要历史价值的著作,它不仅还原了蒙古帝国的真实面貌,还让人们对历史的研究产生了更大的兴趣。
通过阅读这部书,我不仅对蒙古帝国有了更深刻的了解,也对历史的发展有了更全面的认识。
这让我深深地感受到,历史是人类发展的镜子,只有通过对历史的研究和了解,才能更好地认识和把握当下,更好地面向未来。
蒙古秘史读后感《蒙古秘史》是一部关于蒙古帝国兴起和发展的历史著作,作者是著名的历史学家和作家杰克·威瑞尔。
这部书以其独特的视角和深入的研究,揭示了蒙古帝国的真实面貌,让读者对这个曾经辉煌的帝国有了更深入的了解。
在阅读《蒙古秘史》的过程中,我深深被书中所展现的蒙古帝国的壮丽和辉煌所震撼。
书中详细描述了成吉思汗如何从一个小部落的首领成长为一个统一蒙古部落,建立起一个庞大的帝国的过程。
成吉思汗的智慧、勇气和决心让人深深钦佩,他的军事才能和治国能力更是令人叹为观止。
在他的领导下,蒙古帝国一跃成为了世界上最强大的帝国之一,对世界历史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除了成吉思汗的故事,书中还详细描述了蒙古帝国的政治、经济、文化等各个方面。
蒙古帝国的军事制度、统治体系、外交政策等都在书中有所体现,让人对这个帝国有了更全面的认识。
同时,书中还介绍了蒙古帝国对世界历史的影响,以及蒙古帝国的衰落和灭亡的原因,让人对历史的发展有了更深入的思考。
在阅读《蒙古秘史》的过程中,我深刻体会到历史对我们的启示和警示。
蒙古帝国的兴起和衰落,让我明白了一个帝国的兴衰并非只是军事力量的强弱,更是政治制度、文化传承、外交政策等多个方面的综合表现。
同时,书中对蒙古帝国的描写也让我对历史产生了更浓厚的兴趣,我愿意通过更多的阅读和研究,深入了解世界各个历史时期的发展和变迁。
总的来说,《蒙古秘史》是一部极具价值的历史著作,它不仅让人对蒙古帝国有了更深入的了解,同时也让人对历史的发展有了更深刻的认识。
这部书的研究价值和阅读体验都是非常高的,我相信它会成为历史爱好者们的必读之作。
蒙古秘史读后感(多篇)第6篇:秘史小结蒙古秘史文学与史学特色一、概况:《蒙古秘史》被中外学者誉为“蒙古史三大要籍之首”“世界文学史上足以赞夸的神品”,1989年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列为世界名著,其英译本收入世界名著丛书,1990年又举行了成书750周年纪念活动。
如此的肯定,对一部书籍无疑是最高荣誉和奖赏!但《蒙古秘史》确实值得如此褒奖,因为它的史学和文学成就都是令人瞩目的,既符合直笔记述的史学要求,又满足了对语言表述有褒贬、有文采的要求。
二、史学特色1、填补世界历史空白虽然关于其成书年代及最初版本是学者们的猜测,但其作用是不足忽视的。
鉴于目前的学术研究,较一致的观点是该书成于13世纪上半叶窝阔台继位时,蒙古语书名为《忙豁伦·纽察·脱卜察安》,直译是《蒙古秘史》之意;其原文应是用畏兀儿体蒙古文写成,但可惜的是至今尚未被发现。
不过,它以令人意想不到的方式有存续本—明代四夷馆写本:用汉字之音拼写其蒙古语原文,还逐词旁注汉译,分段节译的《元朝秘史》,也叫《蒙古秘史》。
同样遗憾的是,由于中世纪的蒙古语特有定式,又经过汉字音写语音异化,沧桑变迁760余年的历史间隔,使得《蒙古秘史》成为岩画般难以解读的“天书”,恰如其名的一直是“秘史”。
正应验了那句话,好东西总有闪光的时刻,新中国成立后,中国政治环境的改变,使得学术环境和语言环境有利于少数民族文献的功用得以发挥出来,全国性的少数民族调查,都为这本世界名著重新出世奠定了必要的条件,而它也确实没有令人失望,尤其是西方学者,对这本书寄予了浓厚的研究兴趣,如《马可波罗行纪》一样,再一次是东方,尤其中国,成为了西方人眼中神秘之地。
2、独有的文献价值《蒙古秘史》是解读蒙古民族全貌的“百科全书”,蒙古民族现存最早的历史文学长卷。
这是一部记述了蒙古民族之形成、发展、壮大历程的典籍,也是蒙古、畏兀儿两族文化交流、合作的结晶。
其记述的时间跨度为五百多年,起自成吉思汗二十二代先祖孛儿帖赤那、豁埃马阑勒(苍狼白鹿说),至斡歌歹罕十二年(公元1240年)止,从中蒙古民族的盛衰成败史可见一斑:既有对蒙古高原父系氏族制时代狩猎生活的叙述,更有与之相关的图腾崇拜之记载;不仅有从氏族到部落再到部落联盟的民族发展历史脉络的讲述;也有狩猎文化嬗变到游牧文化的如实记录;其中,以成吉思汗一代天骄为代表的风云一代,征战沙场,抛头颅、洒热血,从夹缝中崛起最终成就霸业的全程写照,是最浓墨重彩、引人入胜的一笔。
作者: 宋茹[1]
作者机构: [1]陕西师范大学文学院
出版物刊名: 山西师大学报:社会科学版
页码: 66-68页
年卷期: 2014年 第S4期
主题词: 蒙古秘史;狼图腾;英雄;崇拜;草原
摘要:�蒙古秘史》是一本解读蒙古草原民族文化精神和心理内蕴的艺术典籍,它所沉淀的图腾文化和草原英雄文化的精髓在这部著作中得到了升华发扬。
本文就从狼图腾崇拜和英雄崇拜两方面着手来浅析蕴藏在蒙古草原民族内心深处的草原民族的文化精神与内核,让我们更清楚地了解这个伟大的民族何以在历史的舞台上叱咤风云。
蒙古秘史读后感(共8篇)第1篇:读蒙古秘史有感读>有感哈拉毛都蒙古族小学邓彩艳在我读高中的时候,语文老师常常给我们讲《蒙古秘史》这部书里的一些美容。
从那个时候起我就被这部书深深地吸引住了,可是因为学生时代的经济为题就没有买的起这部书,很是遗憾。
后来大学毕业,一个偶然的机会在书店里我又遇见了这本书,很激动的买下了这部书,读了一遍又一遍,得到了很多的知识。
公元1989年,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将《蒙古秘史》列为世界名著,并将其蒙译本收入世界名著丛书。
对一部书籍而言,这是从对球上可以获得的最高荣誉和奖赏了。
《蒙古秘史》是一部记述蒙古民族形成,壮大之历程的典籍。
它从成吉思汗二十二代先祖勃儿贴赤哪,豁埃马澜勒写起,直至翰歌歹汗十二年(公元1240年)为止,共记载了蒙古民族约五百年的盛衰成败的历史。
书中既有蒙古高原父系氏族时代的狩猎生活,以及与它相关的图腾崇拜现象的记载,也有从氏族发展成部落,又从部落发展成部落联盟,从而又发展成为一个民族的历史脉络的讲述。
还有狩猎文化嬗变到游牧文化的如实记录,更有对一代天骄成吉思汗及以他为代表的风云一代,抛头颅,洒热血,从夹缝中崛起,成就霸业的全程写照。
这便是该书之所以吸引我的理由,它不是难以解读的“天书”吗,而是一杯清澈剔透、愈抿愈香的奶酒。
我认为此书中读者们颇为感兴趣的话题之一就是蒙古族的起源、祖先图腾等吧!对于祖先的猜想是每一个民族无法割舍的寻根情结,蒙古族也不例外。
但我认为,这已经是很空灵化了的话题。
所以、作为蒙古民族第一部书面作品的《蒙古秘史》对此也作了空灵化的处理。
图腾崇拜的时代早已过去,祖先崇拜也已被神灵崇拜所替代。
如今的蒙古人只认为成吉思汗是蒙古民族的伟大祖先和至高神灵。
所以、我们完全没有必要无限延伸图腾现象和图腾理念,避免误导出太多的笑话与胡闹。
在13世纪蒙古人完成了辉煌的崛起、古老的蒙古民族在其杰出领袖成吉思汗的带领下、不仅统一了蒙古各部、建立了打蒙古帝国,也为中国历史上最大的朝代——大元帝国的建立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蒙古秘史》熟语文化研究》篇一一、引言《蒙古秘史》是记录蒙古族古代历史、文化、风俗、习惯等重要内容的珍贵文献,具有深厚的文化底蕴和历史价值。
熟语作为语言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民族文化传承和发展的重要载体。
本文旨在通过对《蒙古秘史》中熟语文化的研究,深入探讨蒙古族文化的内涵和特点。
二、熟语文化的定义与特点熟语文化是指一个民族在长期历史发展过程中形成的、具有独特性、稳定性和传承性的语言文化现象。
熟语包括成语、谚语、格言、俚语等,是民族语言文化的精华和瑰宝。
蒙古族熟语文化具有鲜明的民族特色和地域特色,反映了蒙古族人民的生活经验、思想感情、价值观念等。
三、《蒙古秘史》中的熟语文化《蒙古秘史》中蕴含了丰富的熟语文化,这些熟语反映了蒙古族人民的生活习俗、道德观念、价值取向等。
例如,“千里之行,始于足下”等格言表达了蒙古族人民勤奋努力的品质;“水深火热,志在必得”等成语形象地描绘了蒙古族人民坚韧不拔的精神。
这些熟语不仅具有独特的语言形式,还蕴含了深刻的内涵和哲理。
四、《蒙古秘史》熟语文化的分类研究根据不同的分类标准,可以将《蒙古秘史》中的熟语文化进行分类研究。
按照内容划分,可以分为生活类、道德类、哲理类等;按照形式划分,可以分为成语、谚语、格言、俚语等。
通过对这些熟语的分类研究,可以更深入地了解蒙古族文化的内涵和特点。
五、《蒙古秘史》熟语文化的价值与意义《蒙古秘史》熟语文化具有丰富的历史价值和文化价值。
首先,它反映了蒙古族人民的生活经验、思想感情和价值观念,是了解蒙古族历史文化的重要途径。
其次,熟语作为民族语言的精华,具有独特的艺术魅力和语言美感,对于推动民族文化传承和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此外,通过对《蒙古秘史》熟语文化的研究,还可以促进不同民族之间的文化交流与理解,增进民族之间的友谊与团结。
六、结论本文通过对《蒙古秘史》中熟语文化的研究,深入探讨了蒙古族文化的内涵和特点。
研究发现,《蒙古秘史》中的熟语具有鲜明的民族特色和地域特色,反映了蒙古族人民的生活习俗、道德观念和价值取向。
对鉄木真极其追随者罪行的追究,和对纳粹时代希特勒罪行的追究类似,不是为了对普通德国或蒙古人民有什么蔑视和仇恨,而是是为了总结历史教训,避免惨祸再次发生。
这是800年前的历史,现代蒙古人不应该负任何责任,但是,对屠杀了5千万中国人民的鉄木真的崇拜,实际上是对中国人民生命价值的不尊敬。
而崇拜鉄木真所带来的后果,和崇拜希特勒带来的后果一样,将会腐蚀中国社会人们的价值观念和伦理道德,以为强大就可以欺负弱小,这样会对社会上弱势的族群体造成危害。
我们追究的,不是“蒙古族”的罪行,而是“蒙古帝国统治者”罪行的。
就象清算希特勒的罪行不是清算德国人的罪行一样。
普通蒙古人也一样是蒙古帝国的受害者,鉄木真年代,蒙古绝大多数人口都是从中国和其它文明地区被掠夺的奴隶,可以说蒙古族是汉族有亲密的血缘关系,是汉族的骨肉同胞。
大多数蒙古人自己的祖先被杀害、被强奸、在幼儿时期就被抓到贵族的部落里当奴隶。
这些被蒙蔽的蒙古族民众和被蒙蔽的中国民众一样,不知真相,认贼作父。
如果中国任凭把比希特勒还严重的罪行当作光辉业绩崇拜,那么多数民族的生命价值就会受到蔑视,这种蔑视,在将来民族命运遭到危机时,又会重新造成大量大受害者。
减少这种危险是我的责任。
今天,某些民族的民族主义分子利用我国对于蒙元的粉饰历史和篡改,培养本族人民蔑视汉族人民生命价值和传统文化,蔑视汉族人民几千年来辛勤劳动和贡献出来的无数发明创造。
更有甚者,为了屈服这种邪恶势力,中国剥夺了保卫人民生命财产和文明成果的岳飞、文天祥等人的民族英雄称号。
我认为只有公众知道历史真相,才能知道是什么道路养育了我国人民,是什么让我国人民倍受痛苦。
这样才能让我们的子孙后代明白正确的是非观念,才有机会选择正确的道路,才能制止社会漠视弱势群体痛苦。
追究历史真相,绝对不是就是为了让人民对蒙古族人民产生一种鄙夷、仇恨情绪。
仇恨从来不会带来任何幸福,追究是为了人民尊敬中国人民、包括中国前辈人民的生命价值和尊严。
读<<蒙古秘史>>有感
哈拉毛都蒙古族小学邓彩艳
在我读高中的时候,语文老师常常给我们讲《蒙古秘史》这部书里的一些美容。
从那个时候起我就被这部书深深地吸引住了,可是因为学生时代的经济为题就没有买的起这部书,很是遗憾。
后来大学毕业,一个偶然的机会在书店里我又遇见了这本书,很激动的买下了这部书,读了一遍又一遍,得到了很多的知识。
公元1989年,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将《蒙古秘史》列为世界名著,并将其蒙译本收入世界名著丛书。
对一部书籍而言,这是从对球上可以获得的最高荣誉和奖赏了。
《蒙古秘史》是一部记述蒙古民族形成,壮大之历程的典籍。
它从成吉思汗二十二代先祖勃儿贴赤哪,豁埃马澜勒写起,直至翰歌歹汗十二年(公元1240年)为止,共记载了蒙古民族约五百年的盛衰成败的历史。
书中既有蒙古高原父系氏族时代的狩猎生活,以及与它相关的图腾崇拜现象的记载,也有从氏族发展成部落,又从部落发展成部落联盟,从而又发展成为一个民族的历史脉络的讲述。
还有狩猎文化嬗变到游牧文化的如实记录,更有对一代天骄成吉思汗及以他为代表的风云一代,抛头颅,洒热血,从夹缝中崛起,成就霸业的全程写照。
这便是该书之所以吸引我的理由,它不是难以解读的“天书”吗,而是一杯清澈剔透、愈抿愈香的奶酒。
我认为此书中读者们颇为感兴趣的话题之一就是蒙古族的
起源、祖先图腾等吧!对于祖先的猜想是每一个民族无法割舍的寻根情结,蒙古族也不例外。
但我认为,这已经是很空灵化了的话题。
所以、作为蒙古民族第一部书面作品的《蒙古秘史》对此也作了空灵化的处理。
图腾崇拜的时代早已过去,祖先崇拜也已被神灵崇拜所替代。
如今的蒙古人只认为成吉思汗是蒙古民族的伟大祖先和至高神灵。
所以、我们完全没有必要无限延伸图腾现象和图腾理念,避免误导出太多的笑话与胡闹。
在13世纪蒙古人完成了辉煌的崛起、古老的蒙古民族在其杰出领袖成吉思汗的带领下、不仅统一了蒙古各部、建立了打蒙古帝国,也为中国历史上最大的朝代——大元帝国的建立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由此、蒙古人的勇猛、强悍和奋斗、进取的精神、给世界和人类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蒙古秘史》恰恰是描述蒙古民族辉煌崛起的纪实长篇。
就像成吉思汗说:“身勇是一代之英雄、智永是万代之英雄”。
我们这些晚辈们,将会以加倍的努力和高度的责任感使蒙古族的传统文化放射出更加灿烂的光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