Fra bibliotek扩展繁殖
4) 提供膜磷脂表面(PF3),提供凝血 反应介质
5) 促使血块收缩(血栓收缩蛋白),
形成稳固血栓
3凝血系统
• 因子Ⅰ:纤维蛋白原 2.0-4.0g/L, • Ⅱ:凝血酶原 150-200mg/L (VitK) • Ⅲ:组织 因子 • IV: 钙因子(Ca2+) • Ⅴ:易变因子 5-10mg/L • Ⅶ:稳定因子 血清凝血酶原转化加速因子. 0.5- 2.0mg/L (vitk) • Ⅷ:抗血友病球蛋白 0.1mg/L • Ⅸ:血浆凝血激酶,血浆凝血活酶成分因子 3-4mg/L (Vitk) • Ⅹ:stuart power 因子 6-8mg/L (VitK) • Ⅺ:血浆凝血活酶激酶,血浆凝血活酶前质(内源) 4-6mg/L • Ⅻ:接触因子,Hageman因子 2.9mg/L
血小板计数
血小板输注的阈值
• 血小板每天在循环中衰老和丢失。推测 7.1*103 个/μL/天血小板随机的用于维 持血管完整性。 • 许多研究肯定血小板通过填补内皮的间 隙,防止出血,提供内皮支持功能。 • 血小板至少不能小于5*103血小板/μL。
[tranzer And Baumgartner 1967,Hanson and Slider 1985]。
–FDP ↑ • 继发性纤溶亢进:
–继发于凝血酶生成后,有纤维蛋白单体生成 及交联的纤维蛋白形成,而后发生的纤溶。
–FDP ↑,
D-D二聚体↑
第二部分 止、凝血功能的实验检查
血小板计数
一、血小板计数(plt count)
[正常值](100-300)×109/L
[临床意义] 血小板减少: ①血小板生成障碍:再障、 急性白血病、 MDS等; ②血小板破坏或消耗增加: ITP 、 SLE 、 TTP 、 DIC 以及 药物、感染等 ③血小板分布异常:脾大、 脾亢 血小板增多 ①一过性增多(反应性) : 急性大出血、溶血或脾 切除术后,感染等。 ②持续性增多:骨髓增生 性疾病:慢粒、真红、 原发性血小板增多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