癫痫持续状态的护理常规
- 格式:doc
- 大小:109.00 KB
- 文档页数:7
癫痫持续状态护理常规癫痫持续状态护理常规癫痫持续状态是指持续频繁的癫痫发作形成了一个固定的癫痫状况,包括一次癫痫发作持续癫痫持续状态 30 分钟以上或连续发作,发作间歇期意识不恢复者.一观察要点⒈密切观察患者生命体征、瞳孔、意识、面色及 SpO2。
⒉监测动脉血气、血生化,维持内环境的稳定.⒊监测药物反应:静脉注射安定、氯硝安定对呼吸、心脏均有抑制作用,故注射时应严密观察呼吸、心跳、血压等情况。
⒋观察发作类型、部位、持续时间、间隔时间及发作时的症状表现和发作后情况.二护理要点⒈了解发病前驱症状、诱因、服药史。
⒉急性发作期护理⑴保持呼吸道通畅,严防窒息:置牙垫于臼齿间,以防损坏牙齿和咬伤舌头;患者昏迷喉头痉挛,分泌物增多,随时吸痰,防止窒息,每次吸痰不超过 15s,以免引起反射性呼吸心跳停止;检查患者的牙齿是否脱落,有假牙应立即取下。
⑵给氧:发作期可加大氧流量和浓度,以保证脑部供氧,随时检查用氧的效果;必要时可行气管插管或气管切开,予以人工呼吸。
⑶防止受伤:加用床挡专人守护切勿用力按压病人身体;按压时注意力量强度,防止关节脱臼或骨折;按压的着力点放在患者的关节处,加上海绵垫防止皮肤损伤, 防止自伤或他伤.⑷控制发作:遵医嘱二人操作,缓慢静注抗癫痫药,密切观察病人意识、呼吸、心率、血压的变化.⑸严格记录出入量,抽搐间隙时间,发现有脑水肿及心力衰竭的先兆反应立即通知医师。
⑹药物护理:严格遵医嘱准确、按时给药。
⑺降温:患者若伴有高热,随时可能发生呼吸、心力衰竭、急性肺水肿而死亡,应严密监护,采取积极措施降温.⒊一般护理(间歇期护理)⑴减少刺激:置患者于单人房间,窗户用深色窗帘遮光,床旁备急救设备和药物。
⑵活动与休息:间歇期活动时,注意安全,注意观察间歇期意识状态,出现先兆即刻卧床休息;必要时加床挡。
⑶饮食营养:清淡饮食,少进辛辣食物,禁用烟酒,避免过饱。
⑷体温测量:选择测肛温或腋温。
禁止用口表测量体温。
⑸服药要求:按时服药,不能间断。
浅谈癫痫持续状态患者的护理摘要:目的:通过有计划、有系统的护理,总结癫痫持续状态患者的护理及健康指导要点。
方法:通过对78例癫痫持续状态患者发作先兆期尽早发现、及时防护、常规准备,痉挛期和昏睡期科学用药、精心护理、有效预防并发症。
结果:78例癫痫持续状态患者均得到及时、有效的治疗和护理,明显提高了癫痫持续状态患者的生存和生活质量。
结论:尽早发现、及时护理、科学用药是癫痫持续状态患者护理的关键。
关键词:癫痫持续状态患者护理【中图分类号】r47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671-8801(2013)06-0315-02癫痫持续状态,又称癫痫状态,是指一次癫痫发作持续30分钟以上,或反复发作而间歇期意识不恢复者。
癫痫持续状态是神经科常见急症之一,可分为特发性和继发性,其致残率和死亡率相当高,常由于呼吸和心力衰竭及脑、肺水肿、高热、休克及肝、肾功能衰竭而导致死亡。
因此,及早发现、及时护理治疗尤为重要。
1 临床资料本文收集2008年~2012年在我院神经外科住院的癫痫持续状态的患者78例,其中男43例,女45例,年龄6岁~68岁,平均40岁,以上患者均采用尽早发现、及时护理、科学用药、全面健康教育的护理方法,实施系统化整体护理。
78例患者中有6例再次发作。
2 护理方法2.1 认真细致的观察病情。
2.1.1 及早发现癫痫发作先兆。
癫痫大发作半数有先兆,如头昏、精神错乱、上腹部不适、视听和嗅觉障碍。
发作时(痉挛发作期),有些病人先发出尖锐叫声,后既有意识丧失而跌倒,有全身肌肉强直、呼吸停顿,头眼可偏向一侧,数秒钟后有阵挛性抽搐,抽搐逐渐加重,历时数使秒钟,阵挛期呼吸恢复,口吐白沫(如舌被咬破出现血沫)。
部分病人有大小便失禁、抽搐后全身松弛或进入昏睡(昏睡期),此后意识逐渐恢复。
尽早发现癫痫先兆,要与癔病和晕厥鉴别。
2.1.2 癫痫患者,护士应密切观察患者的生命体征、意识、瞳孔的变化,注意有无窒息。
尿失禁等,如有异常应及时通知医生进行处理。
癫痫持续状态患者的中西医结合护理进展作者:朱军来源:《中国保健营养·中旬刊》2013年第03期癫痫持续状态是指1次癫痫发作持续时间超过30min或发作频繁而在间歇期意识始终未能完全恢复正常前,又反复发作,以癫痫大发作最为多见。
癫痫持续状态是神经内科的急重症之一,典型的表现是突然的意识丧失和抽搐发作,特征为大脑神经细胞有阵发性的放电。
癫痫持状态的病情危重,有广泛的脑水肿和神经细胞缺血、缺氧,导致昏迷加深、高热、水电解质平衡失调和酸中毒,若处理不及时,轻者可造成不可逆的脑损害,重者将危及生命。
本文通过对近十年来癫痫持续状态的护理相关的文献检索,对于近年来癫痫持续状态的护理进展进行综述。
1、癫痫持续状态的常规经典护理制度进展通过对多篇相关文献[1-7]归纳总结,将癫痫持续状态的护理制度总结如下:1.1 安全护理:癫痫发作时,应用裹好纱布的压舌板放与于上下臼齿之间,防止唇舌咬伤;在发作期,应托住枕部,轻压四肢,立即将病人置于软面床铺上,以防肢体或头颅部撞伤,勿用力按压抽搐肢体,防止骨折、脱臼或损伤等。
1.2 静脉通道用药护理:静脉通道应建立在前臂较大血管处,且应采用及时有效的药物控制发作,地西泮10-20mg稀释至10ml以每分钟不超过2mg的速度,缓慢静脉注射,可迅速控制发作,因地西淬静脉注射后半衰期很短,也可用地西伴5Omg稀释于5%葡萄糖盐水500ml 中以每小时5Oml的速度缓慢滴注。
1.3 呼吸道护理:癫痫持续发作期间让病人平卧,头偏向一侧,松开衣领,迅速清除口腔和呼吸道分泌物或呕吐物,防止吸入性肺炎和窒息。
病人昏迷,喉头痉挛,分泌物增多,应随时吸痰,防止窒息,每次吸痰不超过15s,以免引起反射性呼吸心跳停止;检查病人的牙齿是否脱落,有义齿应立即取下。
中、高浓度供氧以改善缺氧状态,采用鼻导管供氧,深插1cm-2cm,不易滑脱可保证供氧。
故常规给予鼻导管吸氧(流量1L/min-2L/min),发绀明显者可选用有机玻璃面罩吸氧(流量不宜小于5L/min)。
癫痫患者的护理癫痫是一组反复发作的神经元异常放电所致暂时性中枢神经系统功能障碍的临床综合征。
根据有关神经元的部位和放电扩散的范围,临床上可表现为运动、感觉、意识、行为、自主神经等不同程度的障碍,或兼有之。
每次发作或每种发作称为痫性发作。
我国癫痫的发病率为1%左右。
(一)病情观察观察癫痫发生的类型、发作持续时间及次数,发作时病人生命体征、神志变化。
发作时有无外伤、窒息等。
(二)生活护理有发作前驱症状时嘱病人立即平卧,避免摔伤。
癫痫发作的病人(尤其处于癫痫持续状态)者,应取头低侧卧位,下颌稍向前,解开衣领和腰带。
及时吸出口腔和气道内分泌物,必要时可作气管切开。
癫痫发作时切勿用力按压病人身体,防止骨折及脱臼。
取下假牙,及时使用牙垫或压舌板防止舌咬伤。
缺氧者,在保持呼吸道畅通的同时,可予以吸氧。
(三)用药护理根据癫痫发作的类型遵医嘱用药,注意观察用药疗效和不良反应。
药物用到一定量时可作血药浓度测定,以防药物的不良反应。
各种抗癫药物都有多项不良反应,如苯妥英钠常可致牙龈增厚、毛发增多、乳腺增生、皮疹、中性粒细胞减少和眼球震颤、小脑性共济失调等毒性反应,轻者可以坚持服药,严重者应停药。
卡马西平有中性粒细胞减少、骨髓抑制的不良反应。
丙戊酸钠、苯巴比妥、扑痫酮等均有不同程度的肝脏损害。
因此,服药前应作血、尿常规和肝、肾功能检查,以备对照。
服药后除定期体检外,每月复查血象,每季作生化检查。
(四)对症护理癫痫持续状态的病人,应专人守护,床旁加床挡。
对突然发病跌倒而易受擦伤之关节处,用棉花及软垫加以保护,防止擦伤。
极度躁动病人必要时给予约束带,但注意约束带切勿过紧,以免影响血液循环。
少数病人抽搐停止,意识恢复的过程中有短时的兴奋躁动,应加强保护,防止自伤或伤人,保证病人充分休息。
(五)心理护理鼓励病人说出害怕及担忧的心理感受,给予同情和理解,指导病人进行自我调节,克服自卑心理,树立自信、自尊的良好心理状态。
鼓励家属向病人表达不嫌弃、亲切关怀的情感,解除病人的精神负担。
癫痫病人护理常规【观察要点】1、痉挛性全身发作:发作过程分为四期。
(1)前驱期:发作前1—2日内可表现精神不振,兴奋易激惹,头痛头晕全身不适。
(2)先兆期:运动性先兆——手脚或面部出现抽动,头、颈向一侧扭转或痉挛。
感觉性先兆——麻木感、蚁走感或电击样感觉,偶有疼痛先兆。
听、视觉先兆——视物模糊、闪光或彩色幻觉,眼前火球飞过感觉,听觉声响,语言、歌声等。
内脏性先兆——腹部不适,疼痛或恶心。
精神性先兆——兴奋、愤怒、恐惧。
一般多为数秒到1—2分钟不等。
(3)痉挛期:患者尖叫后即昏倒。
双侧瞳孔散大,光发射消失,全身肌呈强制性痉挛性抽搐,双上肢多呈内收位,两下肢伸直位。
由于喉肌及呼吸肌痉挛而引起呼吸困难或呼吸暂停,全身缺氧,口唇面部青紫。
经数秒进入阵挛期,全身肌肉呈节律性抽搐。
由于膀胱痉挛而引起小便失禁,每次发作持续数分钟。
(4)痉挛后期:全身肌肉停止后,呼吸逐渐恢复。
约10分钟后患者由昏迷转为清醒,对发作过程无记忆。
有时可出现偏瘫或单瘫。
2、失神性全身性发作:发作只几秒钟,即惊颤—点头—迎客式痉挛。
3、局限性发作:有三种类型——Jackson(感觉)性发作、旋转性发作、一侧痉挛性发作。
肌肉多在上肢和下肢,扩散方向从远端到近端。
4、精神运动性发作:即复杂性部分发作,又称为朦胧发作。
特征是发作前有预感。
表现为幻嗅、胃肠不适、头部胀痛、精神异常、不自主活动等。
发作时有意识障碍。
发作一般在30秒—2分钟,患者意识逐渐清楚。
5、观察发作过程、发作时间、持续时间、抽搐开始部位、向哪一侧扩展、抽搐后有无肢体瘫痪、意识改变、瞳孔变化、大小便失禁。
6、癫痫发作后,注意有无兴奋、躁动以及再发作。
【护理要点】1、注意观察癫痫发作前的先兆,若出现症状,立即采取安全保护措施,让患者平卧,减少声、光刺激,床旁备有开口器、舌钳、压舌板并有专人陪护,防止意外发生。
2、发作时防止窒息、自伤、舌后坠,取出假牙,清理呼吸道分泌物,放置牙垫,头偏一侧,持续吸氧。
癫痫持续状态一、定义癫痫持续状态(SE)或称癫痫状态,传统定义认为癫痫持续状态指“癫痫连续发作之间意识尚未完全恢复又频繁再发,或癫痫发作持续30分钟以上未自行停止。
”目前观点认为,如果患者出现全面强直阵挛性发作(GTCS)持续5分钟以上即有可能发生神经细胞损伤,对于GTCS的患者若发作持续时间超过5分钟就该考虑癫痫持续状态的诊断,并须用抗癫痫药物紧急处理。
癫痫状态是内科常见急症,若不及时治疗可因高热、循环衰竭、电解质紊乱或神经细胞兴奋毒性损伤导致永久性脑损害,致残率和病死率均很高。
任何类型的癫痫均可出现癫痫状态,其中全面强直阵挛发作最常见,危害性也最大。
二、病因与发病机制可分为特发性和继发性,特发性多与遗传因素有关,多为难治性癫痫。
继发性居多。
(1)原因包括①不规范抗痫药治疗:多见于新近发病患者开始规范药物治疗后突然停药、减量、不及时或未遵医嘱服药、多次漏服药物、自行停药、改用“偏方”和随意变更药物剂量或种类等,导致不能达到有效血药浓度,使21%的癫痫患儿和34%的成人患者发生癫痫状态。
②脑器质性病变:脑外伤、脑肿瘤、脑出血、脑梗死、脑炎、代谢性脑病、变性病、围生期损伤和药物中毒患者,无癫痫史以癫痫持续状态为首发症状占50%~60%,有癫痫史出现癫痫持续状态占30%~40%。
③急性代谢性疾病:无癫痫发作史的急性代谢性疾病患者以癫痫持续状态为首发症状占12%~41%,有癫痫史者以持续状态为反复发作症状占5%。
④自身因素:癫痫患者在发热、全身感染、外科手术、精神高度紧张及过度疲劳等时,即使维持有效血药浓度也可诱发持续状态。
(2)诱发因素发热、感染、劳累、饮酒、酒精戒断、妊娠及分娩等,停用镇静剂,服用异烟肼、三环或四环类抗抑郁药亦可诱发。
三、临床表现(1)全面性发作持续状态①全面性强直阵挛发作持续状态:是最常见、最严重的持续状态类型。
是以反复发生强直-阵挛性抽搐为特征,2次发作间歇患者意识不恢复,处于昏迷状态。
癫痫持续状态癫痫持续状态:是指癫痫连续发作之间意识尚未完全完全恢复又频繁再发,或癫痫发作持续30min以上不自行停止。
1.观察要点(1)密切观察患者生命体征、瞳孔、意识、面色及血氧饱和度。
(2)观察发作类型、部位、持续时间、间隔时间及发作时的症状表现和发作后情况。
(3)检测动脉血气、血生化,维持内环境的稳定。
(4)准确观察记录出入量,观察尿液的颜色和量,正确判断患者血容量状态。
(5)检测药物反应:静脉注射安定、氯硝安定对呼吸、心脏均有抑制作用,故注射时应严密观察呼吸、心跳、血压等情况。
2.护理常规(1)执行内科一般护理常规。
(2)发作期护理1)控制发作:迅速建立静脉通路,立即遵医嘱缓慢静脉注射地西泮100~200mg溶于5%葡萄糖或生理盐水中,与12小时内缓慢静脉滴注;用药过程中密切观察病人呼吸、心律、血压的变化,如出现呼吸变浅、昏迷加深、血压下降,宜暂停注射。
2)保持呼吸道通畅,严防窒息:迅速使患者仰卧,松开衣领、腰带,有义齿者取出,去枕平卧头偏向一侧,使口腔分泌物自行流出或吸出,防止误入气道引起吸入性肺炎。
将缠有纱布的压舌板(急救时用手帕、毛巾等)垫在上下牙之间,以防损伤牙齿和咬伤舌头。
经患者下颌托起,防止因舌后坠舌头堵塞气道,有舌后坠者及时用舌钳牵出而不影响通气功能。
患者昏迷喉头痉挛,分泌物增多,随时吸痰,防止窒息,每次吸痰不超过15s,以免引起反射性呼吸心跳停止;不可强行喂水、喂药,以防误吸。
3)给氧:发作期科加大氧流量和氧浓度,以保证脑部供氧,随时检查用氧的效果必要时可行气管插管、气管切开或呼吸机辅助呼吸。
4)做好安全防护,预防受伤:必要时使用保护性约束用具或加床栏,防止坠床,对易磨损的关节,用软垫加以保护;四肢抽动着,不能强力按压肢体,以防脱臼和骨折。
5)防止并发症:频繁抽搐可引起脑水肿,因此在控制抽搐的同时可静脉滴注甘露醇或静脉推注呋塞米,4~6小时可重复使用,也可用地塞米松静脉滴注;癫痫持续状态常有中枢性高热和继发性高热,使脑组织的基础代谢率增高,脑细胞需氧量增加,只脑水肿加重,因此降温时减轻脑水肿保护脑组织的必要措施,严密观察类型及持续时间,遵医嘱予以降温措施,观察降温效果。
癫痫病人的护理常规
癫痫病人的护理常规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1.发作先兆的观察:发作前1-2天可能出现精神不振、易激怒、头痛、头晕、全身不适等症状。
此时需要立即采取安全保护措施,让病人平卧,减少声光刺激,并备好口器、舌钳、压舌板等物品,同时有专人陪伴。
2.发作时的处理:解开领口及腰带,将头偏向一侧,及时清理呼吸道分泌物。
此外,病人癫痫发作时应避免压迫病人,以保护其安全。
3.及时通知医生:病人癫痫发作时应立即通知医生,并按医嘱给予吸氧和对症处理。
4.观察并记录发作过程:认真观察并记录病人癫痫发作的过程及表现,包括意识、持续时间、开始部位、顺序、瞳孔变化、呼吸状态、大小便情况等。
5.按时给予抗癫痫药物:遵医嘱按时给予抗癫痫药物,确保病人服药后方可离开。
6.家属教育:向家属讲解限制病人活动范围的重要性,禁止病人独自外出。
7.病人宣教:向病人宣教要严格遵医嘱服药的重要性,不可漏服、减量、停药或改药。
8.心理护理:加强心理护理,让病人了解癫痫的知识,保持轻松愉快的心情,并学会自我保护。
9.定时监测:遵医嘱定时监测病人的意识、瞳孔、生命体征变化。
10.做好基础护理:除以上措施外,还需要做好基础护理工作。
癫痫护理常规一、癫痫的定义癫痫是多种原因导致的脑部神经元高度同步化异常放电所致的临床综合症,临床表现具有发作性、短暂性、重复性和刻板性的特点。
异常放电神经元的位置不同及异常放电波及的范围差异,导致患者的发作形式不一,可表现为感觉、运动、意识、精神、行为、自主神经障碍。
二、护理关键点1.痫性发作。
2.窒息的危险。
3.受伤的危险。
4.抗癫痫药物不良反应。
5.癫痫持续状态。
6.脑水肿。
7.水电解质酸碱平衡失调。
8.感染。
9.高热。
三、护理措施(一)病情观察:1、评估生命体征及疼痛。
2、神经系统症状和体征意识、瞳孔、语言、运动、感觉等。
3、观察患者有无发作前兆,有无“愣神”,如手中物体落地,两眼瞪视不动,持续13-15s,可伴有简单的自主动作,如擦鼻、咀嚼、吞咽等,有无颜面或肢体肌肉突然的短暂跳动。
4、观察患者发作时的症状,抽搐的部位,频率,持续时间及发作期间的生命体征、意识状态,瞳孔变化,有无尿、便失禁。
癫痫发作时有无外伤及舌咬伤,有无误吸。
5、癫痫发作后,观察患者意识是否完全恢复,有无头痛、疲乏和自动症。
6、精神心理方面有无人格、智能、情感、行为等方面的改变。
(二)症状护理:1、发作前的预防护理:①将患者安排在安静的房间,避免外界刺激,避免引起患者情绪激动的一切因素。
②应随时注意有无癫痫发作,24小时有陪护,无人陪护不能单独外出。
③注意观察患者发作的先兆,及时采取医疗、护理措施,预防跌倒。
④患者床旁备抢救物品:氧气装置,压舌板,开口器,舌钳,吸痰器等。
⑤心理护理:及时了解患者心理情况,是患者保持精神愉快,避免过度兴奋。
2、发作期安全护理:①立即就地平卧,勿用力按压患者,以免发生骨折、脱臼;将压舌板或筷子、纱布、手绢、小布卷等置于口腔一侧上下臼齿之间,防止舌、口唇、面颊部咬伤。
②尽快控制发作:迅速开通静脉通路,遵医嘱静脉推注地西泮针10~20mg,每分钟不超过2mg。
同时观察呼吸、予监测氧饱和度,防止呼吸抑制。
急诊科癫痫患者护理常规癫痫是脑皮层神经元异常的超同步化放电引起的发作性的、一过性反复发生的脑功能障碍,常伴有意识障碍。
由于异常放电的神经元的部位以及放电扩散的范围不同,可表现为感觉、运动、意识、行为、情感及植物神经功能障碍。
根据临床及脑电图癫痫发作可分为部分发作、全身发作、癫痫持续状态、反射性癫痫四大类。
现重点描述急诊科常见的全身发作和癫痫持续状态。
(一)病因1.特发性病因不明,首次发作常在20岁之前,可能与遗传因素有关。
2.症状性由于各种原因引起的脑部损害或代谢异常所致。
(1)脑的先天畸形或发育异常。
(2)中枢神经系统感染:各种病因所致的脑炎、脑膜炎,如流行性脑膜炎、乙型脑炎等。
另外寄生虫感染如脑囊虫,血吸虫等。
(3)中毒由内源性及外源性毒素所致,如妊娠中毒症、尿毒症、一氧化碳中毒、铅中毒、安定剂中毒、食物中毒等等。
另外,抗惊厥药物、安眠药戒断亦可引起癫痫发作。
(4)外伤:产伤是婴儿期癫痫常见的原因。
此外,成人闭合性及开放性脑外伤、脑部手术均可能导致癫痫。
(5)颅内肿瘤:如少突胶质细胞瘤、脑膜瘤、星形细胞瘤等。
(6)脑血管疾病动脉硬化性脑血管病是50岁以上患者最常见的癫痫发作的病因。
(7)代谢异常:蛋白质代谢异常如苯丙酮尿症、氨基酸尿症,糖代谢异常如低血糖发作、糖尿病非酮症高渗性昏迷,脂质代谢紊乱,水及电解质失衡等。
(二)临床表现1.全身发作常有意识障碍,可为首发症状。
(1)典型与不典型的失神发作:典型的失神发作的特点是短暂的意识障碍,无抽搐、持续1~2秒,表现为正在进行的活动突然中断,表情呆滞,对外界无反应,每日可发作数十次。
一般青春期以后60%患者可自愈。
不典型的失神发作在意识丧失的背景上有咀嚼、吞咽、瞬目等自动症症状,也可有眼睑、口角或其他肌群的肌阵挛,强直或肌张力丧失,并可有面色苍白,流涎。
(2)强直-阵挛发作:其发作以意识丧失、状态抽搐为特征。
一般分为先兆、抽搐、抽搐后状态。
①先兆:是发作的一种感觉体验,为发作的一部分,先兆可指示癫痫发作的起源点,并预示发作的来临,约1/2的强直-阵挛发作的患者有先兆,最常见的是肢体麻刺感和上腹部不适。
癫痫持续状态一、概念癫痫持续状态或称癫痫状态,是癫痫连续发作之间意识未完全恢复又频繁再发,或发作持续30min以上不白行停止。
二、病因及诱因1、癫痫状态多发生于癫痫患者,最常见原因是不适当地停用抗癫痫药物,或急性脑病、脑卒中、脑炎、外伤、肿瘤和药物中毒等所致,不规AED曹台疗、感染、精神因素、过度疲劳、孕产和饮酒等也可诱发,个别病人原因不明。
癫痫连续状态或癫痫连续发作是癫痫发作连续发生,但两次发作间意识清醒。
2、诱发因素发热、感染、劳累、饮酒、酒精戒断、妊娠及分娩等,停用镇静剂,服用异烟腓、三环或四环类抗抑郁药亦可诱发。
三、临床表现及分类1、全身惊厥性癫痫持续状态:包括全身强直-阵挛性癫痫持续状态、强直性癫痫持续状态、阵挛性癫痫持续状态和肌阵挛性癫痫持续状态。
其中最主要、最常见的是全身强直-阵挛性癫痫持续状态。
其临床表现为反复的全身强直-阵挛发作,两次发作期间意识不清,或1次发作时间持续在30分钟以上。
发作时全身抽搐、呼吸停止,可造成脑缺氧、充血、水肿,重则形成脑疝甚至死亡。
病死率与致残率均较高。
2、全身非惊厥性癫痫持续状态:主要有小发作持续状态。
表现为持续性不同程度的意识障碍达30分钟以上,多见于儿童。
轻者可貌似“正常”,或仅为工作或学习“缺乏效率”,多表现为嗜睡、反应迟钝、白发动作及言语减少,较重者呈昏睡状态。
可伴有肌阵挛或白动症等表现。
脑电图呈广泛的3Hz棘慢波综合持续发放。
3 、简单部分性发作持续状态:主要有简单部分性运动性发作状态,表现为身体某一部分持续不停抽搐,达数小时、数天甚至数月,但无意识障碍,可发展为继发性全身性癫痫,发作终止后可遗留发作部位的瘫痪。
4、复杂部分性发作持续状态:表现为长时间的精神错乱状态或仅有模糊记忆,可伴有白动症,持续数日或数月。
有时可紧跟在一次全身强直-阵挛发作之后出现,易误诊为全身强直 -阵挛性癫痫持续状态。
脑电图可见在颗叶或颗额叶局限性痫样放电。
5、肌阵挛性癫痫持续状态:表现为数小时、数日连续肌阵挛发作,常无意识障碍,有时也可伴意识障碍。
癫痫的护理常规
1、严密观察患者病情变化,监测生命体征,观察癫痫发作的类型、部位、频次、持续时间。
2、急性期卧床休息,发作时去枕平卧,头偏向一侧,保持呼吸道通畅,吸氧,必要时用牙垫防舌咬伤,准备吸痰、气管插管等处理。
专人陪护病情稳定时可室内活动。
3、遵医嘱给药,观察药效及不良反应。
4、给予患者高蛋白、低脂、低糖、高纤维素、清淡易消化的饮食,多吃新鲜蔬菜水果,防止便秘。
5、做好患者及家属心理安慰,指导患者放松心情,采取有效的沟通,做好长期服药的准备,积极配合治疗。
6、.根据患者病情及生活自理能力评估跌倒/坠床、误吸、自伤等风险,给予相应的照护,落实安全护理措施。
7、指导患者出院后要坚持长期、规律用药,切忌忽然中断,每3个月或半年复查一次血常规、肝肾功能。
指导患者生活规律,均衡饮食,戒烟忌酒,预防感冒、发热、劳累、保持心态平衡,降低复发率。
外出携带个人信息卡片。
参考文献:《临床疾病护理常规》2017年11月第1版拟定:神经外科审核:护理部修订日期:2020年8月拟定日期:2020年8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