材料失效分析(第二至四章解理断裂和沿晶断裂)
- 格式:ppt
- 大小:7.58 MB
- 文档页数:43
失效分析知识点第一章概论1.失效的定义:当这些零件失去其应有的功能时,则称该零件失效。
2.失效三种情况:(1).零件由于断裂、腐蚀、磨损、变形等从而完全丧失其功能;(2).零件在外部环境作用下,部分的失去其原有功能,虽然能工作,但不能完成规定功能,如由于磨损导致尺寸超差等;(3).零件能够工作,也能完成规定功能,但继续使用时,不能确保安全可靠性。
3. 失效分析定义:对失效产品为寻找失效原因和预防措施所进行的一切技术活动。
也就是研究失效的特征和规律,从而找出失效的模式和原因。
4. 失效分析过程:事前分析(预防失效事件的发生)、事中分析(防止运行中设备发生故障)、事后分析(找出某个系统或零件失效的原因)。
5. 失效分析的意义:(1).失效分析的社会经济效益:失效将造成巨大的经济损失;质量低劣、寿命短导致重大经济损失;提高设备运行和使用的安全性。
(2).失效分析有助于提高管理水平和促进产品质量提高;(3).失效分析有助于分清责任和保护用户(生产者)利益;(4).失效分析是修订产品技术规范及标准的依据;(5).失效分析对材料科学与工程的促进作用:材料强度与断裂;材料开发与工程应用。
第二章失效分析基础知识一.机械零件失效形式与来源:1.按照失效的外部形态分类:(1)过量变形失效:扭曲、拉长等。
原因:在一定载荷下发生过量变形,零件失去应有功能不能正常使用。
(2)断裂失效:一次加载断裂(静载荷):由于载荷或应力超过当时材料的承载能力而引起;环境介质引起的断裂:环境介质和应力共同作用引起的低应力脆断;疲劳断裂(交变载荷):由于周期作用力引起的低应力破坏。
(3)表面损伤失效:磨损:由于两物体接触表面在接触应力下有相对运动,造成材料流失所引起的一种失效形式;腐蚀: 环境气氛的化学和电化学作用引起。
(4).注:断裂的其他分类断裂时变形量大小:脆性断裂、延性断裂;裂纹走向与晶相组织的关系:穿晶断裂、沿晶断裂;2.失效的来源:(1).设计的问题:高应力部位存在沟槽、机械缺口及圆角半径过小等;应力计算错误;设计判据不正确。
1.零件失效即失去其原有功能的含义包括三种情况:(1)零件由于断裂、腐蚀、磨损、变形等,从而完全丧失其功能。
(2)零件在外部环境作用下,部分的失去其原有功能,虽然能够工作,但不能完成规定功能,如由于磨损导致尺寸超差等。
(3)零件虽然能够工作,也能完成规定功能,但继续使用时,不能确保安可靠性。
如经过长期高温运行的压力容器及其管道,其内部组织已经发生变化当达到一定的运行时间,继续使用就存在开裂的可能。
2.首先制定一个科学的分析程序,是保证失效分析工作顺利而有效进行的前提条件.3.断口分析的任务(l)确定断裂的宏观性质。
塑性断裂/脆住断裂/疲劳断裂等(2)确定断口的宏观形貌。
纤维状断口/结晶状断口;有无放射线花样及有无剪切唇等;(3)查找裂纹源区的位置及数量.裂纹源区的所在位置是在表面、次表面还是在内部,裂纹源区的数目,在存在多个裂纹源区的情况下,它们产生的先后顺序是怎样的等;(4)确定断口的形成过程。
裂纹是从何处产生的,裂纹向何处扩展,扩展的速度如何等(5)确定断裂的微观机制. 解理型/准解理型/微孔型,沿晶型/穿晶型等;(6)确定断口表面产物的性质。
断口上有无腐蚀产物或其他产物,何种产物,该产物是否参与了断裂过程等4. 查找断裂源区是宏观分析的最重要环节5.断口分析(1)利用碎片拼凑法确定主断面. 密合程度好的为后断的,密合最差的断面为最先开裂的断面,即主断面。
(2)按照“T”型汇合法确定主断面或主裂纹. 如果在最初断裂件上分成几块或是存在两条以上的相互连接的裂纹,此时可以按照“T”形汇合法的原则加以判断.(3)按照裂纹的河流花样确定主裂纹. 通常的情况是,主裂纹较宽、较深、较长,即河流花样的主流。
6. (1)利用断口上的“三要素”特征确定裂纹源(静载断裂或过载断裂)a.纤维区:位于断裂的起始部位;b放射区:是裂纹的快速扩展区;c剪切唇:最后断裂区。
(2)利用断口上的“人”字纹特征确定裂纹源区.板装试件或矩形截面----静载断裂----一组人字纹指向末端------裂纹源区(3)根据断口上的放射花样确定裂纹源区.圆形试件、缺口冲击试件的静载断裂(或应力腐蚀及氢脆断裂)其撕裂棱线通常呈放射线状,其放射线中心----裂纹源(4)根据断口上的“贝纹”线确定裂纹源区.疲劳断裂----贝纹花样特征条---贝纹线形似一组同心圆---该圆心即为裂纹源(5)将断开的零件的两部分相匹配,则裂缝的最宽处为裂纹源(6)根据断口上的色彩程度确定裂纹源区——氧化色(程度),锈蚀情况,油污等(7)断口表面的损伤情况碰撞,摩擦等(8)断口的边缘情况剪切唇,毛刺等7. 断裂源区的位置一般应与最大应力所在平面相对应。
工程材料力学性能各个章节主要复习知识点第一章弹性比功:又称弹性比能,应变比能,表示金属材料吸收弹性变形功的能力。
滞弹性:对材料在弹性范围内快速加载或卸载后随时间延长附加弹性应变的现象。
包申格效应:金属材料经预先加载产生少量塑性变形(残余应变为1%~4%),卸载后再同向加载,规定残余伸长应力(弹性极限或屈服极限)增加,反向加载,规定残余伸长应力降低的现象。
塑性:指金属材料断裂前发生塑性变形的能力。
脆性:材料在外力作用下(如拉伸,冲击等)仅产生很小的变形及断裂破坏的性质。
韧性:是金属材料断裂前洗手塑性变形功和断裂功的能力,也指材料抵抗裂纹扩展的能力。
应力、应变;真应力,真应变概念。
穿晶断裂和沿晶断裂:多晶体材料断裂时,裂纹扩展的路径可能不同,穿晶断裂穿过晶内;沿晶断裂沿晶界扩展。
拉伸断口形貌特征?①韧性断裂:断裂面一般平行于最大切应力并与主应力成45度角。
用肉眼或放大镜观察时,断口呈纤维状,灰暗色。
纤维状是塑性变形过程中微裂纹不断扩展和相互连接造成的,而灰暗色则是纤维断口便面对光反射能力很弱所致。
其断口宏观呈杯锥形,由纤维区、放射区、和剪切唇区三个区域组成。
②脆性断裂:断裂面一般与正应力垂直,断口平齐而光亮,常呈放射状或结晶状。
板状矩形拉伸试样断口呈人字形花样。
人字形花样的放射方向也与裂纹扩展方向平行,但其尖端指向裂纹源。
韧、脆性断裂区别?韧性断裂产生前会有明显的塑性变形,过程比较缓慢;脆性断裂则不会有明显的塑性变形产生,突然发生,难以发现征兆拉伸断口三要素?纤维区,放射区和剪切唇。
缺口试样静拉伸试验种类?轴向拉伸、偏斜拉伸材料失效有哪几种形式?磨损、腐蚀和断裂是材料的三种主要失效方式。
材料的形变强化规律是什么?层错能越低,n越大,形变强化增强效果越大退火态金属增强效果比冷加工态是好,且随金属强度等级降低而增加。
在某些合金中,增强效果随合金元素含量的增加而下降。
材料的晶粒变粗,增强效果提高。
第二章应力状态软性系数:材料某一应力状态,τmax和σmax的比值表示他们的相对大小,成为应力状态软性系数,比为α,α=τmaxσmax缺口敏感度:缺口试样的抗拉强度σbn 与等截面尺寸光滑试样的抗拉强度σb的比值表示缺口敏感度,即为NSR=σbnσb第三章低温脆性:在实验温度低于某一温度t2时,会由韧性状态变为脆性状态,冲击吸收功明显降低,断裂机理由微孔聚集性变为穿晶解理型,断口特征由纤维状变为结晶状,这就是低温脆性。
失效分析复习材料第一章1、失效:当这些零件失去了它应有功能时,那么称该零件失效失效三种情况:〔1〕零件由于断裂、腐蚀、磨损、变形等而完全丧失其功能;〔2〕零件在外部环境作用下,局部失去其原有功能,虽然能够工作,但不能完成规定功能,如由于磨损导致尺寸超差等;〔3〕零件虽然能够工作,也能完成规定功能,但继续使用时,不能确保平安可靠性。
2、失效分析 Failure Analysis:通常是指对失效产品为寻找失效原因与预防措施所进展一切技术活动。
就是研究失效现象特征与规律,从而找出失效模式与原因。
第二章1、失效主要形式及原因序号失效类型失效形式直接原因1 过量变形失效a. 扭曲〔如花键〕b. 拉长〔如紧固件〕c. 胀大超限〔如液压活塞缸体〕d. 上下温下蠕变〔如动力机械〕e. 弹性元件发生永久变形由于在一定载荷条件下发生过量变形,零件失去应有功能,不能正常使用。
2 断裂失效一次加载断裂〔如拉伸、冲击、持久等〕由于载荷或应力强度超过当时材料承载能力而引起。
环境介质引起断裂〔应力腐蚀、氢脆、液态金属脆化,辐照脆化与腐蚀疲劳等〕由于环境介质、应力共同作用引起低应力脆断。
疲劳断裂:低周疲劳,高周疲劳。
弯曲、扭转、接触、拉-拉、拉-压、复合载荷谱疲劳与热疲劳,高温疲劳等。
由于周期〔交变〕作用力引起低应力破坏。
3 外表损伤失效磨损:主要引起几何尺寸上变化与外表损伤〔发生在有相对运动外表〕。
主要有粘着磨损与磨粒磨损。
由于两物体接触外表在接触应力下有相对运动造成材料流失所引起一种失效形式。
腐蚀:氧化腐蚀与电化学腐蚀,冲蚀,气蚀,磨蚀等。
局部腐蚀与均匀腐蚀。
环境气氛化学与电化学作用引起。
2、失效来源:设计问题;材料选择上缺点;加工制造及装配中存在问题;不合理服役条件。
3、剩余应力产生:〔1〕热处理剩余应力〔2〕焊接剩余应力〔3〕外表化学热处理引起剩余应力〔4〕电镀引起剩余应力〔5〕切削加工剩余应力〔6〕铸造剩余应力4、剩余应力影响:对静强度影响;对硬度影响;对疲劳强度响〔一般,当承受交变应力构件存在压缩剩余应力时,构件疲劳强度提高;当存在拉伸剩余应力时,构件疲劳强度下降。
材料的力学性能-断裂与断口分析材料的断裂断裂是工程材料的主要失效形式之一。
工程结构或机件的断裂会造成重大的经济损失,甚至人员伤亡。
如何提高材料的断裂抗力,防止断裂事故发生,一直是人们普遍关注的课题。
任何断裂过程都是由裂纹形成和扩展两个过程组成的,而裂纹形成则是塑性变形的结果。
对断裂的研究,主要关注的是断裂过程的机理及其影响因素,其目的在于根据对断裂过程的认识制定合理的措施,实现有效的断裂控制。
✓材料在塑性变形过程中,会产生微孔损伤。
✓产生的微孔会发展,即损伤形成累积,导致材料中微裂纹的形成与加大,即连续性的不断丧失。
✓损伤达到临界状态时,裂纹失稳扩展,实现最终的断裂。
按断裂前有无宏观塑性变形,工程上将断裂分为韧性断裂和脆性断裂两大类。
断裂前表现有宏观塑性变形者称为韧性断裂。
断裂前发生的宏观塑性变形,必然导致结构或零件的形状、尺寸及相对位置改变,工作出现异常,即表现有断裂的预兆,可能被及时发现,一般不会造成严重的后果。
脆性断裂断裂前,没有宏观塑性变形的断裂方式。
脆性断裂特别受到人们关注的原因:脆性断裂往往是突然的,因此很容易造成严重后果。
脆性断裂断裂前不发生宏观塑性变形的脆性断裂,意味着断裂应力低于材料屈服强度。
对脆性断裂的广义理解,包括低应力脆断、环境脆断和疲劳断裂等。
脆性断裂一般所谓脆性断裂仅指低应力脆断,即在弹性应力范围内一次加载引起的脆断。
主要包括:与材料冶金质量有关的低温脆性、回火脆性和蓝脆等;与结构特点有关的如缺口敏感性;与加载速率有关的动载脆性等。
材料的断裂比较合理的分类方法是按照断裂机理对断裂进行分类。
微孔聚集型断裂、解理断裂、准解理断裂和沿晶断裂。
有助于→揭示断裂过程的本质→理解断裂过程的影响因素→寻找提高断裂抗力的方法。
材料的断裂将环境介质作用下的断裂和循环载荷作用下的疲劳断裂按其断裂过程特点单独讨论。
金属材料的断裂-静拉伸断口材料在静拉伸时的断口可呈现3种情况:(a)(b):平断口;(c)(d):杯锥状断口;(e)尖刃断口平断口:材料塑性很低、或者只有少量的均匀变形,断口齐平,垂直于最大拉应力方向。
材料科学专业优质课材料力学与失效分析材料科学专业优质课——材料力学与失效分析材料力学与失效分析是材料科学专业中的重要课程,它涵盖了材料的力学性能以及材料在使用过程中可能出现的失效原因和机制。
本文将从材料力学基础、失效分析方法和案例分析三个方面来介绍材料力学与失效分析的相关内容。
一、材料力学基础材料力学是研究材料的应力、应变、变形及其与力学性能之间的关系的基础学科。
它主要包括静力学、动力学和弹性力学等方面。
在静力学中,材料的受力分析和平衡条件是基本内容,可以通过受力分析确定材料的内力分布和力的平衡状态。
在动力学中,材料的运动和受力分析是重点内容,可以研究材料在受外力作用下的响应和变形情况。
弹性力学是材料力学中的重要概念,它研究的是材料在弹性变形范围内的力学性能,包括应力-应变关系、弹性模量和泊松比等参数。
二、失效分析方法1. 失效模式与机理分析失效模式是指材料在使用过程中可能出现的失效形式,比如断裂、疲劳、腐蚀等。
失效机理是指导致材料失效的原因和机制,比如应力集中、氢脆、晶体缺陷等。
失效模式与机理分析是材料失效分析的起点,通过对失效模式和机理的研究,可以确定失效原因并采取相应的措施预防失效。
2. 实验测试与数据分析实验测试是失效分析的重要手段之一。
通过对材料的物理、化学性能进行测试,可以获取与失效相关的数据。
比如断口形貌分析、材料组织结构分析、化学成分分析等。
数据分析是在实验测试的基础上,对获取的数据进行处理和解读。
可以通过统计学方法、数学模型等,对材料的失效行为进行分析和预测。
3. 数值模拟与仿真数值模拟和仿真是现代失效分析的重要手段之一。
通过建立适当的数学模型和计算方法,可以模拟材料在不同载荷条件下的响应和变形情况。
比如有限元方法可以对材料的应力分布、变形情况进行模拟和计算。
通过数值模拟和仿真,可以更好地理解材料的失效行为,指导材料的设计和改进。
三、案例分析1. 断裂失效案例分析断裂是材料在受力过程中出现的一种常见失效模式。
工程材料力学期中作业班级成型2班姓名陶帅学号20113650论述金属的断裂一、基本介绍概念:金属材料在外力作用下断裂成两部分的现象。
磨损、腐蚀和断裂是机件的三种主要失效形式,其中以断裂的危害最大。
在应力作用下(有时还兼有热及介的共同作用),金属材料被分成两个或几个部分,称为完全断裂;内部存在裂纹,则为不完全断裂。
实践证明,大多数金属材料的断裂过程都包括裂纹形成与扩展两个阶段。
对于不同的断裂类型,这两个阶段的机理与特征并不相同。
二、断裂的基本类型弹性变形→塑性变形→断裂1,根据材料断裂前产生的宏观塑性变形量的大小来确定断裂类型,可分为韧性断裂和脆性断裂。
2,多晶体金属断裂时,按裂纹扩展路径可以分为穿晶断裂和沿晶断裂。
3,根据应力类型可分为纯剪切断裂和微孔聚集型断裂、解理断裂。
三、具体分析1,韧性断裂韧性断裂是金属材料断裂前产生明显宏观塑性变形的断裂,这种断裂有一个缓慢的撕裂过程,在裂纹扩展过程中不断地消耗能量。
韧性断裂的断裂面一般平行于最大切应力并与主应力成45º角。
用肉眼或放大镜观察时,端口呈纤维状,灰暗色。
纤维状是苏醒变形过程中微裂纹不断扩展和相连造成的,灰暗色则是纤维断口表面对光反射能力很弱所致。
中、低强度钢的光滑圆柱试样在室温下的静拉伸断裂是典型的韧性断裂,其宏观断口呈杯锥形,由纤维区、放射区和剪切唇三个区域组成,即所谓的断口特征三要素。
当光滑圆柱拉伸试样受拉伸力作用,在试验力达到拉伸力-伸长曲线最高点时,便在试样局部区域产生缩颈,同时试样的应力状态也由单向变为三向,且中心轴向应力最大。
在中心三向拉应力作用下,塑性变形难于进行,致使试样中心部分的夹杂物或第二相质点本身碎裂,或使夹杂物质点与基体界面脱离而形成微孔。
微孔不断长大和聚合就形成显微裂纹。
早期形成的显微裂纹,其端部产生较大塑性变形,且集中于极窄的高变形带内。
这些剪切变形带从宏观上看大致与径向呈50º~60º角。
材料失效分析一、名词解释1.缝隙腐蚀:由于金属表面与其他金属或非金属表面形成狭缝或间隙,并有介质存在时在狭缝内或近旁发生的局部腐蚀称缝隙腐蚀。
2.腐蚀疲劳:是材料在循环应力和腐蚀介质的共同作用下产生的一种失效形式。
3.解理断裂:金属材料在一定条件下,当外加正应力达到一定数值后,以极快速率沿一定晶面产生的穿晶断裂,因与大理石断裂类似,故称这种断裂为解理断裂。
4.解理:一般而言,如果某种矿物的晶体,在有些方向上比较脆弱、容易“受伤”,破裂面通常就沿着脆弱的方向裂开,并且表面平整光滑,这种破裂面的性质被称为解理。
5.磨损:相互接触并作相对运动的物体由于机械、物理和化学作用,造成物体表面材料的位移及分离,使表面形状、尺寸、组织及性能发生变化的过程。
6.冲蚀磨损:亦称浸蚀磨损,它是指流体或固体以松散的小颗粒按一定的速度和角度对材料表面进行冲击所造成的磨损。
7.粘着磨损:也称咬合(胶合)磨损或摩擦磨损。
是相对运动物体的真实接触面积上发生固相粘着,使材料从一个表面转移到另一表面的一种现象8.失效:是指产品因微观结构和外观形态发生变化而不能满意地达到预定的功能。
根据其严重性,失效也可称为事件、事故或故障。
9.失效分析:通常是指对失效产品为寻找失效原因和预防措施所进行的一切技术活动,也就是研究失效现象的特征和规律,从而找出失效的模式和原因。
10.应力腐蚀:主要是金属材料在特有的合金材料环境下,由于受到应力或者特定的腐蚀性介质影响,产生的一种滞后开裂或滞后断裂的腐蚀性破坏现象。
11.氢脆:由于氢导致金属材料在低应力静载荷下的脆性断裂,也称为氢致断裂。
12.蠕变:金属材料在外力作用下,缓慢而连续不断地发生塑性变形的现象。
13.疲劳:材料、零件和构件在循环加载下,在某点或某些点产生局部的永久性损伤,并在一定循环次数后形成裂纹,或使裂纹进一步扩展直到完全断裂的现象。
二、单选题&三、判断题1.失效类型:初期失效、随机失效、耗损失效。
常见材料失效形式与分析1.概述材料失效分析技术包括:感官检查、断口分析、化学成分分析、力学性能测试、组织分析、无损检测、残余应力测试、结构受力分析、使用维护分析、环境分析等。
其中断口分析是重要的一环。
材料失效形式有断裂、变形、腐蚀、磨损等。
在机械装备的各类失效中以断裂失效最主要、危害最大。
断口是断裂失效中两断裂分离面的简称。
断口真实地记录了裂纹由萌生、扩展直至失稳断裂全过程的各种与断裂有关的信息。
对断口进行定性和定量分析,可为断裂失效模式及断裂类型的确定提供有力依据,为断裂失效原因的诊断提供线索,并且可以作为冲击试验转变温度的确定依据。
断口金相学不仅能在设备失效后进行诊断分析,还可为新产品、新装备投入使用进行预研预测。
本实验的主要内容为:观察不同载荷下失效的金属断口的宏观形貌和微观形貌,掌握其宏观形貌特征和微观形貌特征。
2.实验目的(1)了解拉伸、冲击、疲劳断口各特征区的构成及形貌特征;(2)掌握判定断口承载类型及断裂性质的方法。
3.实验装置及材料(1)扫描电子显微镜(JSM-6390A型)一台;(2)超声清洗仪(SCQ-200)一台;(3)拉伸、冲击、疲劳断口试样若干;(4)放大镜一只;(5)吹风机一只;(6)丙酮、无水酒精、导电胶带若干。
4.实验原理4.1断口形貌特征:(1)宏观形貌特征包括断口附近的残留塑性变形特征,如:缩颈量的多少、表面的凹凸程度,有无剪切唇等;断口的光泽和颜色:各区域的颜色及亮、暗程度,氧化腐蚀产物的颜色;断口的形貌特征花样:如纤维状、结晶状、发光小平面、放射线、弧形线等;特征区的位置、分布、面积;材料内部缺陷的痕迹等。
(2)微观形貌特征断口上常见的微观特征有:韧窝,特征包括微孔深度、大小,微孔形态(等轴、剪切、撕裂)等;滑移,具有滑移线、蛇形花样、涟波花样和延伸区(平直区)等特征;解理,包括台阶、河流、舌状、扇形、鱼骨状花样及瓦纳线等特征。
准解理,介于解理断裂与塑性断裂间的一种过渡断裂形式,具有解理小平面、撕裂棱、浅韧窝、涟波花样及延伸区等特征;沿晶断裂,具有岩石状、冰糖状等特征;疲劳,具有条带、二次裂纹、轮胎花样等特征;腐蚀,具有氧化物、腐蚀产物、泥纹等特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