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美术三年级下册《生活与艺术中的花》教案
- 格式:docx
- 大小:20.78 KB
- 文档页数:2
生活与艺术中的花(教学设计)一、教学目标1.认识生活中的花卉,学习花卉的特征和分类。
2.学习绘画花卉的基本技法,掌握线条、色彩、质感等方面的表现方法。
3.发挥创造力,运用所学技法和素材进行创作,表现个性思想与情感。
4.培养学生对花卉的欣赏能力,提高审美水平。
二、教学内容1.花卉的分类和特征。
2.绘画花卉的基本技法:线条表现、色彩运用、质感塑造等。
3.创作实践:生活中的花卉、盆景、构图等。
三、教学过程第一课时:认识花卉1.呈现生活中的花卉图片,让学生思考每种花卉的特点和区别。
2.对学生进行花卉分类的知识讲解,强调花卉的颜色、形态、花瓣数量等特征。
3.给学生分组,让每组自由选择一种花卉进行认真观察并记录所见所闻。
4.学生在小组内汇报所观察到的花卉特征,互相交流讨论。
第二课时:线条表现1.先引导学生想象生活中的花卉,有怎样的线条表现,画家是怎样表现线条的。
2.向学生展示绘画花卉的技法,如怎样用曲线、直线等线条表现花卉的各个部分。
3.在板书上示范一种花卉的线描,学生进行跟随练习,从花卉的轮廓开始,逐渐丰富细节。
4.以班级为单位,让学生一起画一幅大型的花卉作品。
第三课时:色彩运用1.学生通过老师带领或自行查阅相关书籍,了解花卉的颜色和搭配方式。
2.让学生尝试混合颜料,将不同颜色通过绘画表现出来。
3.学生自选一种或几种颜色,选择一种花卉进行色彩运用的练习。
4.学生以自己喜欢的颜色和花卉搭配方式,绘制一幅色彩鲜艳的花卉作品。
第四课时:质感塑造1.老师向学生介绍花卉在表现质感时需要注意的方面,如色彩搭配、色块的运用等。
2.在板书上示范一种花卉的各部分质感表现,如叶子的厚重感、花瓣的柔软感等。
3.学生自选一种花卉,开始进行绘画,注重表现花卉各部分的质感。
4.以班级为单位,让学生一起画一幅大型的花卉作品,并强调作品的整体质感统一。
第五课时:创作实践1.学生选择自己喜欢的一种或几种花卉进行观察和拍摄,记录下每朵花的特点、颜色、质感等。
生活与艺术中的花教材分析本课是属于“欣赏、评述”领域,精选生活中的花卉和国内外艺术大师的作品,指导学生欣赏的同时,学会比较并评述生活和艺术中的花卉的异同、中外不同艺术表现方法及不同表现形式,从而进一步理解艺术作品能够较好地表现生活、表达情感的内涵。
通过学习让学生学会发现大自然的美,研究自己喜爱的花卉的特点及寓意,用自己喜欢的方式来表现,倡导“让美和快乐溶于生活”的花意生活理念。
教学目标1、理解花卉造型和色彩的基本知识,不同色彩和形状对表现人的情感中所起的作用;理解生活和艺术中的花卉的异同。
理解中西方画家对花卉的不同表现方法和不同的情感表达。
2、学习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表现喜欢的花卉。
3、培养学生热爱生活、勇于探索和创新的品质。
学情分析生活中的花卉是学生喜爱的内容,但是中西方大师花卉的作品学生就不一定了解,引导学生对生活和艺术作品中的花进行比较,进一步引导学生欣赏中西方大师作品并作中西文化的比较,让学生通过体验、感受花意生活的快乐。
重点难点1、认识生活中的花与艺术中的花的异同。
2、对比中西方作品,从不同的文化背景认识艺术家们不同的表现方法;理解、感悟绘画作品中艺术家的不同情感。
3、学习用花之元素美化生活。
教学过程活动1【讲授】【欣赏.体验.花事】由生活艺术家塔莎奶奶的故事引入,创设问题:这位漫步在花丛中的美丽女士你认识吗?她可是外媒选出的最受憧憬的女性,她就是缔造了令人神往的花园并创造最美好时光的塔莎奶奶,她是美国著名的插画艺术家,也被誉为生活艺术家,师生一起欣赏塔莎奶奶花园的精彩片段,塔莎奶奶的对花的热爱让人感动,她既种花又画花,各种花卉通过她的创造成为她的绘本艺术中的精彩部分,比现实花园中的花更显得简洁生动,花使我们的生活增添了更多色彩和意义,给艺术家们更多的灵感,揭题:生活和艺术中的花活动2【活动】【品评.感悟.花韵】欣赏大师作品1、出示《银莲花》杜菲(法国)这幅作品给人的感觉?为什么?色彩:鲜艳、明快、愉悦,线条:优美、舒展、生机勃勃,仿佛每片叶子都在舞动,每一朵花,每一片叶子都舒展着自己的身体。
教案:生活与艺术中的花2023-2024学年美术三年级下册-人美版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生活中常见的花卉,欣赏艺术作品中花的形象,培养对花卉美的感知能力。
2. 引导学生运用线条、色彩等绘画语言,表现生活中和艺术作品中的花卉。
3. 培养学生热爱生活、热爱大自然、热爱艺术的思想情感。
二、教学内容1. 生活中的花卉:观察、了解生活中常见的花卉,如玫瑰、牡丹、菊花等。
2. 艺术作品中的花卉:欣赏艺术作品中花的形象,如绘画、雕塑、工艺品等。
3. 绘画技巧:引导学生运用线条、色彩等绘画语言,表现生活中和艺术作品中的花卉。
三、教学重点与难点1. 重点:培养学生对花卉美的感知能力,运用绘画语言表现花卉。
2. 难点:如何引导学生将生活中的花卉与艺术作品中的花卉相结合,创作出具有个性的作品。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PPT、实物投影仪、绘画工具、教材等。
2. 学具:画纸、画笔、颜料、剪刀、胶水等。
五、教学过程1. 导入:展示生活中常见的花卉图片,引导学生观察、讨论,激发学生对花卉的兴趣。
2. 新课内容:介绍艺术作品中花的形象,引导学生欣赏、分析,了解不同艺术形式的表现手法。
3. 实践操作:学生分组进行绘画练习,教师巡回指导,帮助学生掌握绘画技巧。
4. 作品展示:学生将自己的作品展示给大家,互相交流、学习,教师给予评价和鼓励。
5. 总结:回顾本节课的学习内容,强调生活中和艺术作品中花卉的美,培养学生热爱生活、热爱大自然、热爱艺术的情感。
六、板书设计1. 生活与艺术中的花2. 课题要求:了解生活中的花卉,欣赏艺术作品中的花卉,运用绘画语言表现花卉。
3. 教学内容:生活中的花卉、艺术作品中的花卉、绘画技巧。
4. 教学重点与难点:培养感知能力,绘画表现。
5. 教学过程:导入、新课内容、实践操作、作品展示、总结。
七、作业设计1. 课堂练习:绘制生活中喜欢的花卉。
2. 课后作业:收集艺术作品中花的形象,进行临摹或创作。
生活与艺术中的花(教学设计)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学生能够识别和描述不同种类的花卉,了解花卉在生活中的应用和艺术中的表现形式。
2. 过程与方法:通过观察、讨论和实践,培养学生对花卉的审美能力和创造力。
3. 情感态度价值观:培养学生对自然和艺术的热爱,增强环保意识。
教学内容1. 花卉的种类与特点:介绍常见的花卉种类,如玫瑰、郁金香、牡丹等,并讨论它们的特点。
2. 花卉在生活中的应用:探讨花卉在装饰、节日、礼物等方面的用途。
3. 花卉在艺术中的表现形式:分析花卉在绘画、雕塑、摄影等艺术领域中的表现手法。
教学重点与难点重点:培养学生对花卉的观察力和描述能力。
难点:引导学生理解花卉在艺术中的象征意义和情感表达。
教具与学具准备教具:花卉图片、艺术作品图片、多媒体设备。
学具:绘画材料、剪刀、胶水、彩色纸。
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展示花卉图片,引导学生讨论对花卉的印象和情感。
2. 花卉的种类与特点:介绍不同种类的花卉,让学生观察并描述它们的特点。
3. 花卉在生活中的应用:讨论花卉在生活中的各种用途,鼓励学生分享个人经历。
4. 花卉在艺术中的表现形式:展示艺术作品中的花卉形象,引导学生分析艺术家的表现手法和情感表达。
5. 实践环节:学生选择自己喜欢的花卉,进行绘画或手工制作。
6. 展示与讨论:学生展示自己的作品,互相评价和讨论。
板书设计生活与艺术中的花内容:花卉的种类与特点、花卉在生活中的应用、花卉在艺术中的表现形式。
作业设计个人作业:选择一种花卉,进行绘画或手工制作,并写下对这种花卉的感受和象征意义。
小组作业:每组选择一种花卉,合作创作一幅花卉主题的艺术作品,并展示给大家。
课后反思教学效果:评估学生对花卉的认识和创造力的提升。
改进措施:根据学生的反馈和表现,调整教学内容和方法,以提高教学效果。
此教学设计旨在通过观察、讨论和实践,培养学生对花卉的审美能力和创造力,同时增强他们对自然和艺术的热爱。
教学内容丰富,涵盖了花卉的种类与特点、在生活中的应用以及在艺术中的表现形式。
第十六课《生活与艺术中的花》(教案)一、教学目标1.了解花卉在生活中的应用和意义,掌握常见花卉的基本形态和特点。
2.学习运用线条和色彩表现花卉的美感,提高绘画技巧和创作能力。
3.引导学生欣赏花卉艺术作品,鼓励他们开展独特的创作活动。
二、教学内容1.生活中的花卉意义和应用2.常见花卉的基本形态和特点3.绘画技巧和创作能力的提高4.欣赏花卉艺术作品和开展创作活动三、教学过程A. 导入1.师生互动:引导学生谈论身边的花卉,了解大家对花卉的认识和看法。
2.创设情境:通过幼儿故事、游戏等方式介绍花朵的生长和变化,让学生进一步认识花卉的各种形态。
B. 学习1.生活中的花卉意义和应用:带领学生观察各种花卉在生活中的应用,如花簇、鲜花、干花、糖果等,引导学生发掘花卉的美妙之处。
2.常见花卉的基本形态和特点:示范画出几种常见花卉的形态和特点,并介绍它们的生长环境和适应程度,让学生了解花卉的基本特征。
3.绘画技巧和创作能力的提高:引导学生搜集有关花卉的图片和图案,通过画线条、涂颜色和描绘光影等训练,让学生提高绘画技巧和创作能力。
4.欣赏花卉艺术作品和开展创作活动:通过欣赏名画、手工制作、拼贴等方式推动学生自由探索和创作,让学生充分发挥自己的想象力和创造力。
C. 总结1.总结生活中花卉的应用和意义,让学生理解花卉的大美和价值。
2.整理常见花卉的形态和特点,让学生掌握花卉的基本特征。
3.总结绘画技巧和创作能力的提高方法,让学生掌握画花卉的技巧和方法。
4.总结欣赏和创作花卉艺术作品的方法,让学生积累创作经验和艺术感悟。
四、教学重点1.花卉在生活中的应用和意义。
2.常见花卉的基本形态和特点。
3.绘画技巧和创作能力的提高。
五、教学难点1.常见花卉的基本形态和特点的掌握。
2.花卉绘画技巧和创作方法的掌握。
六、教学评价1.通过随堂测、小组讨论、作品评选等方式评价学生的学习和创作成果。
2.鼓励学生参加校内、校外绘画比赛,扩大影响和提高水平。
人美版(常锐伦)美术三下《16.生活与艺术中的花》教学设计2一. 教材分析《美术三下》教材以培养学生的审美素养和美术技能为主要目标,通过学习不同的艺术形式,让学生感受到艺术的魅力,提高他们的艺术修养。
本课《16.生活与艺术中的花》的教学内容是让学生了解生活中的花在艺术创作中的应用,学会通过观察、描绘、创作等方式表现花的美感。
二. 学情分析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美术基础,对生活中的花有一定的认识。
但部分学生可能对花的结构和美感表现有一定的难度,需要通过教师的引导和示范来提高他们的表现能力。
三. 教学目标1.让学生了解生活中的花在艺术创作中的应用,提高他们的审美素养。
2.培养学生观察、描绘、创作的能力,使他们能够通过艺术的方式表现花的美感。
3.引导学生发现生活中的美,培养他们的创新能力。
四. 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让学生了解生活中的花在艺术创作中的应用,学会通过观察、描绘、创作等方式表现花的美感。
2.教学难点:对花的结构和美感的表现,以及创新能力的培养。
五. 教学方法1.观察法:让学生观察生活中的花,了解花的特点和美感。
2.示范法:教师通过示范,教授描绘和创作的方法。
3.练习法:学生通过练习,提高自己的表现能力。
4.评价法:教师对学生的作品进行评价,鼓励他们的创新和进步。
六. 教学准备1.教材:《美术三下》2.教师示范作品3.学生练习材料:画纸、画笔、水彩等4.参考资料:有关花的艺术作品、生活照片等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教师通过展示有关花的艺术作品和生活照片,引导学生关注生活中的花,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
2.呈现(10分钟)教师呈现本节课的教学内容,让学生了解花的结构和美感表现,展示优秀的学生作品,让学生了解学习目标。
3.操练(15分钟)教师示范花的描绘和创作方法,学生跟随教师一起练习,提高自己的表现能力。
4.巩固(10分钟)学生独立完成一幅花的作品,教师巡回指导,纠正学生的错误,提高他们的表现能力。
生活与艺术中的花(教案)一、教学目标1.通过学习生活中不同种类的花朵,了解花的形态、颜色、纹理等特征,并培养对美的感受力。
2.通过学习不同艺术家的花卉作品,了解不同绘画风格,拓展艺术视野。
3.培养学生的艺术创造能力,让他们尝试运用各种素材和技法创作属于自己的花卉作品。
二、教学重点和难点教学重点:学生对不同种类的花卉进行分类和观察,并运用所学知识进行作品创作。
教学难点:让学生进行比较和分类,让他们对花的特征进行观察和分析。
三、教学准备•绘画纸、颜料、画笔、剪刀、胶水等绘画工具。
•PPT或图片等媒体,展示不同种类的花卉和艺术家的花卉作品。
•教师准备好提问和引导学生分析的问题。
四、教学过程1.导入(1)以歌曲《花非花》为背景音乐,在学生的桌上放置一些真实的花卉或购置数个艺术花开在课堂上。
(2)让学生欣赏音乐和观察花,并引导学生思考:“这些花都是什么颜色的?有什么特征?它们分别属于哪一类花卉呢?”2.讲解花卉分类和观察方法(1)让学生围绕着花的特征进行分类,例如颜色、形状、纹理等。
可以通过PPT或图片展示已分类好的花卉,让学生辨别和观察。
(2)引导学生观察花朵的花瓣数目、花瓣形状、花蕾形状和大小等特征,并让他们记录下观察结果。
切记不要对学生有先入为主的引导。
3.欣赏不同艺术家的花卉作品(1)教师课前准备好多个著名的花卉画家和绘画作品,例如梵高的《向日葵》、莫奈的《睡莲》、高更的《玫瑰花园》等。
(2)通过PPT或图片展示不同艺术家的花卉作品,让学生欣赏并引导他们思考:这些画家的绘画风格体现在哪里?他们如何用画笔将花卉呈现出来了?4.学生进行艺术创作(1)让学生准备好颜料、画笔、剪刀等绘画工具。
(2)通过被欣赏的艺术家的作品进行启发,让学生创作属于自己的花卉作品。
可以选择一朵喜欢的花卉,以此为蓝本进行创作。
也可以根据讲解的花卉分类和观察方法,自行创作一朵完全不同于实际花卉的想象花卉。
(3)在完成作品的同时,引导学生思考自己作品的创意、表现的情感、应用的颜色等。
小学美术人美版三年级下册第16课《生活与艺术中的花》省级名师优质课教案比赛获奖教案示范课教案公开课教案
【省级名师教案】
1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1)了解花卉的美好寓意。
知道花是艺术家喜欢表现的主题,通过对花的描绘表达美好愿望。
(2)知道花卉在生活中的广泛应用。
(3)用自己的语言对花卉作品进行欣赏评述。
过程与方法通过课前搜集、对比观察、小组讨论等形式,在欣赏中交流、表达对生活和艺术作品中花的欣赏学习。
情感、态度价值观体验艺术欣赏活动的乐趣,体会花之美。
2学情分析
学生对生活积累了一定的经验,并具有一定的想象力和审美观。
探究知识的热情高、认知水平随思维发展而迅速提高。
但在文化的情境中感受艺术,在艺术中体味情感,对他们来说有一定难度。
因此,本节课以“花”作为教与学的主线,在活动中体验美、表现美、感受美。
3重点难点
重点了解生活和艺术作品中花的关系,知道花卉在生活中的广泛应用。
难点用自己的语言表达对花卉的感受。
4教学过程
4.1第一学时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1)了解花卉的美好寓意。
知道花是艺术家喜欢表现的主题,通过对花的描绘表达美好愿望。
(2)知道花卉在生活中的广泛应用。
(3)用自己的语言对花卉作品进行欣赏评述。
过程与方法通过课前搜集、对比观察、小组讨论等形式,在欣赏中交流、表达对生活和艺术作品中花的欣赏学习。
情感、态度价值观体验艺术欣赏活动的乐趣,体会花之美。
学时重点
了解生活和艺术作品中花的关系,知道花卉在生活中的广泛应用。
学时难点。
16.生活与艺术中的花教学目标:1.知识目标(1)通过本课学习,学生应了觯生活中一些常见花的造型特点及寓意。
(2)认识中外不同艺术表现方法及不同表现形式表现出的花的特点。
2.能力目标(1)能比较中外作品,评述萁相同处和不同处,从中感悟艺术家在作品中寄托的情感。
(2)能将学到的知识运用到生活中,用花美化生活。
3.情感目标(1)通过本课学习,使学生对大自然更加关注,学会发现大自然的美,学习用美装扮生活,用美的环境提高生活质齄。
(2)通过欣赏,发现中国传统绘画、建筑、工艺品中花优美的造型,培养学生珍视民族文化的情感。
教学重点:1.认然界中的花与艺术中的花的关系。
2.学习运用花美化生活。
教学难点:1.对比中西方作品.从不同的文化背景认识艺术家们不同的表现方法。
2.理解、感悟绘画作品中艺术家的思想情感。
教学准备:师:课件、资料、作品分析表。
生:学具相关的文字资料。
教学时间:一课时教学过程:一、组织教学师生问好检查学具。
二、导入新课1.欣赏各种生活与艺术作品中的花。
2.你能分清哪些是生活中,哪些是艺术中的花吗?3.出示课题:生活与艺术中的花三、探究新知1.比一比,看哪组能说出最多花的名字。
2.你知道哪些花的寓意吗?四、欣赏研究1.欣赏潘天寿的《雁荡山花》。
2.欣赏林椿的《写生玉簪》。
3.比较《写生玉簪》和《雁荡山花》,分析工笔画和写意画的区别。
4.欣赏雷东的《瓶花》。
5.比较中国和西方绘画的区别。
五、走进生活1.想一想花在生活中有哪些应用?2.欣赏各种花在生活中的应用。
3.思考:(1)这些花是通过什么方法应用到生活中的?(2)可以把这些花装饰在哪里?六、艺术实践1、从表现形式、空间、色彩、给自己带来的感受等方面分析比较两幅作品。
2.学生汇报分析结果。
七、学习结语美丽的花可以装饰生活,美化环境,而画家用自己的双手把它们变成艺术。
艺术来源于生活,高于生活,又归于生活。
人美版(常锐伦)美术三下《16.生活与艺术中的花》教学设计1一. 教材分析《美术三下<16.生活与艺术中的花>》这一课旨在让学生了解生活中的花在艺术创作中的运用,培养学生对自然美的感知和表现能力。
教材通过介绍不同艺术形式中的花,如绘画、雕塑、剪纸等,使学生感受到艺术家对花的独特表现手法,激发学生的创作潜能。
二. 学情分析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美术基础,对绘画、雕塑等艺术形式有所了解。
但他们在表现生活中的花时,往往过于写实,缺乏创意。
通过本课的学习,学生将学会从不同角度观察和表现花,将生活中的花融入艺术创作中。
三. 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了解不同艺术形式中的花,学会从不同角度观察和表现花,提高艺术表现能力。
2.过程与方法:通过欣赏、分析、实践等环节,培养学生对生活中花的感知和表现能力。
3.情感、态度和价值观:培养学生热爱生活、关注自然美的情感,提高学生对艺术的热爱。
四. 教学重难点1.重点:了解不同艺术形式中的花,学会从不同角度观察和表现花。
2.难点:将生活中的花融入艺术创作中,表现出独特的艺术风格。
五. 教学方法采用欣赏、分析、实践相结合的教学方法,引导学生主动参与、积极探讨,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
六. 教学准备1.准备相关的美术作品,如绘画、雕塑、剪纸等,用于展示和分析。
2.准备画纸、画笔、雕塑材料等,供学生实践使用。
3.准备投影仪,用于展示作品和教学内容。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利用投影仪展示一系列与花相关的艺术作品,引导学生关注生活中的花在艺术创作中的运用。
2.呈现(10分钟)展示更多的艺术作品,让学生分析作品中的花是如何表现的,作者表现花的独特视角和手法有哪些。
3.操练(15分钟)学生分组进行讨论,每组选择一种艺术形式,如绘画、雕塑等,尝试表现生活中的花。
教师巡回指导,给予学生建议和帮助。
4.巩固(10分钟)每组选代表展示作品,其他学生和教师对其作品进行评价,提出改进意见。
人美版小学三年级美术下册《第16课生活与艺术中的花》教学设计一. 教材分析《第16课生活与艺术中的花》是人美版小学三年级美术下册的一课。
本课主要让学生了解和认识生活中的花,并通过观察、分析、实践等环节,培养学生对花的审美能力以及运用美术手段表现花的能力。
教材内容丰富,既有对花的形态、色彩、纹理等方面的介绍,也有关于如何通过绘画、手工等方法表现花的方法指导。
二. 学情分析三年级的学生已具备一定的观察和表达能力,对生活中的花有一定的认识和了解。
但他们对于如何用美术手段表现花的能力还较弱,需要通过本课的学习得到提高。
此外,学生对于新鲜事物充满好奇,善于模仿,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应注重引导学生观察、实践,激发他们的创造力和想象力。
三. 教学目标1.让学生了解和认识生活中的花,学会观察和表现花的形态、色彩、纹理等特点。
2.培养学生对花的审美能力,提高他们运用美术手段表现花的能力。
3.培养学生合作、交流、分享的良好学习习惯,激发他们的创造力和想象力。
四. 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让学生学会观察和表现花的形态、色彩、纹理等特点,培养学生对花的审美能力。
2.教学难点:如何引导学生运用美术手段表现花,激发他们的创造力和想象力。
五. 教学方法1.观察法:引导学生观察生活中的花,了解花的形态、色彩、纹理等特点。
2.实践法:让学生通过绘画、手工等方法表现花,提高他们运用美术手段表现花的能力。
3.合作法:分组进行创作,培养学生的团队协作能力。
4.启发法:教师引导学生思考、讨论,激发他们的创造力和想象力。
六. 教学准备1.教材、课件。
2.各种花的相关图片、视频资料。
3.绘画、手工制作材料(如画纸、彩笔、水粉、剪刀、胶水等)。
4.投影仪、计算机等教学设备。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利用课件展示各种美丽的花朵图片,引导学生欣赏,激发他们对花的兴趣。
2.呈现(10分钟)教师简要讲解花的形态、色彩、纹理等特点,让学生了解花的美。
第16课生活与艺术中的花(教案)人美版(2012)美术三年级下册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通过观察、分析、讨论,使学生了解生活中常见的花的种类、特点及其在艺术作品中的应用。
2. 过程与方法:培养学生运用线条、色彩等绘画语言表现花的形态、结构、色彩和质感的能力。
3. 情感态度价值观:激发学生对大自然的热爱,培养学生发现美、感受美、表现美的能力。
二、教学内容1. 了解生活中常见的花的种类、特点。
2. 学习艺术家如何运用绘画语言表现花的形态、结构、色彩和质感。
3. 尝试运用线条、色彩等绘画语言创作一幅花的艺术作品。
三、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运用绘画语言表现花的形态、结构、色彩和质感。
2. 教学难点:如何将生活中的花转化为艺术作品中的花。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多媒体设备、PPT、绘画工具、示范作品。
2. 学具:绘画纸、铅笔、彩色铅笔、水彩笔、油画棒等。
五、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通过欣赏生活中的花和艺术作品中的花,引导学生关注花的美丽和艺术家如何表现花。
2. 教学新知:介绍花的种类、特点,分析艺术家如何运用绘画语言表现花的形态、结构、色彩和质感。
3. 教学示范:教师现场示范如何运用绘画语言创作一幅花的艺术作品。
4. 学生练习:学生根据所学知识,运用绘画语言创作一幅花的艺术作品。
5. 展示评价:学生展示自己的作品,进行自评、互评和教师评价。
六、板书设计1. 第16课生活与艺术中的花2. 教学内容:花的种类、特点;艺术家如何表现花;学生创作作品。
3. 教学重点与难点:绘画语言表现花的形态、结构、色彩和质感;生活中的花转化为艺术作品中的花。
七、作业设计1. 作业内容:运用绘画语言创作一幅花的艺术作品。
2. 作业要求:注意花的形态、结构、色彩和质感的描绘;作品构图饱满,富有创意。
八、课后反思1. 教学效果:学生能够运用绘画语言表现花的形态、结构、色彩和质感,作品具有一定的艺术性。
2. 教学改进:在教学中加强对花的种类、特点的讲解,提高学生对花的认识;增加学生练习时间,提高作品质量。
《生活与艺术中的花》一、教学内容本节课的教学内容围绕花的主题展开,通过观察、欣赏、描绘生活中常见的花,让学生了解花的结构、特点及生长过程,培养他们对自然美的感知能力。
同时,通过学习艺术作品中花的形象,引导学生掌握一定的绘画技巧,提高他们的艺术表现力。
二、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使学生了解花的结构、特点及生长过程,掌握描绘花的绘画技巧。
2. 过程与方法:通过观察、欣赏、描绘生活中常见的花,培养学生对自然美的感知能力;通过学习艺术作品中花的形象,提高学生的艺术表现力。
3. 情感、态度和价值观:培养学生热爱生活、热爱大自然、珍视生态环境的情感,激发他们对美术创作的兴趣。
三、教学难点1. 如何引导学生观察、欣赏花的美丽,培养他们的审美情趣。
2. 如何教授学生描绘花的绘画技巧,提高他们的艺术表现力。
四、教具学具准备1. 教具:多媒体课件、实物投影仪、黑板、粉笔等。
2. 学具:画纸、铅笔、橡皮、彩色铅笔、水彩笔等。
五、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展示生活中常见的花图片,引导学生关注花的美丽,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
2. 新课内容:讲解花的结构、特点及生长过程,让学生了解花的基本知识。
同时,展示艺术作品中花的形象,教授描绘花的绘画技巧。
3. 实践操作:学生分组进行观察、描绘生活中常见的花,教师巡回指导,解答学生在绘画过程中遇到的问题。
4. 作品展示与评价:学生展示自己的绘画作品,互相评价,教师给予肯定和鼓励,并提出改进意见。
5. 总结与拓展:对本节课的学习内容进行总结,布置课后作业,鼓励学生在生活中继续观察、描绘花的美丽。
六、板书设计《生活与艺术中的花》1. 花的结构与特点2. 花的生长过程3. 描绘花的绘画技巧4. 艺术作品中花的形象七、作业设计1. 观察并描绘生活中常见的花,要求画出花的结构、特点及生长过程。
2. 选择一幅艺术作品中花的形象进行临摹,注意运用所学绘画技巧。
八、课后反思本节课通过观察、欣赏、描绘生活中常见的花,使学生了解了花的结构、特点及生长过程,培养了他们对自然美的感知能力。
小学美术三年级下册《生活与艺术中的花》教案教学目标:
1、通过本课学习,学生应了觯生活中一些常见花的造型特点及寓意。
2、认识中外不同艺术表现方法及不同表现形式表现出的花的特点。
教学重点、难点:
重点:认识自然界中的花与艺术中的花的关系。
难点:学习运用花美化生活。
课前准备:
(教师)课件。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1、认识各种各样的花,展示课前收集花卉的资料。
2、介绍自己喜欢的花的名称、特点及表达的寓意。
(闻一闻花香)
3、带来鲜花的同学边介绍边将鲜花插在花瓶中,组成美丽的瓶花。
请学生淡自己此时的心情。
(二)讲授新课
1、了解西方绘画的表现方法,观看课件:《蓝花瓶》,塞尚(法国)。
1)对比实物瓶花,观察并了解静物画的表现形式。
2)分析画面构图及色彩的美感。
2、观看课件:《银莲花》,杜菲(法国)。
具体分析:(学习观察细节)
1)生动的花瓣。
2)带有花朵图案的花瓶。
3)整合画面的桌布。
3、了解中国绘画的表现方法,观看课件:对比《写生玉簪》和《露气》两幅作品。
具体分析两幅画的不同绘画风格:
1)工整、细腻。
2)大气、豪放。
4、尝试并对比中西方绘画的不同特点。
小组合作探究:中国画和西画在花的表现形式上有什么不同?对照书中作品谈谈自己的观点。
学生进行评述。
5、观看《粉彩百花圈瓶》(清)。
学生从不同角度谈自己的感受,花的造型、线条的运用、做工的精细等。
再次感受花在生话中的应用,谈一谈自己身边哪些地方是运用花进行装饰的?怎样装饰的?
出示房间布置图片。
提出问题:你想在这个房间里挂哪幅画?说一说你的想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