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数学与文化》教案

《数学与文化》教案

《数学与文化》教案
《数学与文化》教案

《数学与文化》

第一单元数学与文化

[导学新概念]

高六册第一单元安排的是科技说明文和科技论文的阅读,《数学与文化》是其中的第一篇。阅读科技说明文和科技论文,需要提要钩玄。“提要”就是提炼出文章论述的要点,“钩玄”就是探索文章更精微的内涵。换言之,提要就是概括文章的内容要点,钩玄就是分析作者的思想观点。因此,学习本单元,要通过对文章内容的提要钩玄,加深对文章的理解,增强对文章概括分析的能力。

《数学与文化》一文,主要阐述了作为人类文化组成部分的数学的特点,读后可让我们感觉到数学对于人类的积极作用。阅读时要把握提示语,提取概括句。更重要的是对每一个特点作仔细的分析,找到数学与文化的关系、数学与人类的关系。

[资料显示屏]

北大数学所所长张恭庆院士将数学的作用分为三个层次。第一个层次,为其他学科提供语言、概念、思想、理论和方法。自然科学和经济、管理等社会科学,离开了数学,便无从产生和发展。第二个层次是直接应用于工程技术、生产活动,这类例子是大量的。第三个

层次,是作为一种文化,对全社会的成员起着潜移默化

的作用。一个民族数学修养的高低,对这个民族的文明

有很大的影响。

——《数学——撬起未来的杠杆》数学正越来越广泛地应用到人文科学、社会科学领域。世界上很多经济学家,常常是先获得了数学博士学位后才研究经济的。有

人曾用概率统计法研究《红楼梦》作者的语言习惯,发现后四十回与前八十回是很一致的。说明曹雪芹曾创作了

后四十回,至少留下了后四十回的部分手稿。原苏联曾

有人对《静静的顿河》一书的真正创作者提出过疑问。有人用概率统计法研究该书的用词习惯,发现与肖洛霍夫

其他著作的习惯是一致的,因而认为此书确是他写的。

——《数学——撬起未来的杠杆》回顾过去的一个世纪,数学学科的巨大发展,比以往任何时代都更牢固地

确定了它作为整个科学技术的基础的地位。数学正突破

传统的应用范围向几乎所有的人类知识领域渗透,并越

来越直接地为人类物质生产和日常生活作出贡献。同时,对于当今社会每一个有文化的人士而言,不论他从事何

种职业,都需要学习数学、了解数学和运用数学。现代

社会对数学的这种需要,在未来的世纪中无疑将更加与

日俱增。

——《蚁迹寻踪及其他数学探索》(美)[教学设计

ABC]

设计A

一、导语设计

1.可以从一般人对数学的认识上导入。我们总以为数学是自然科学中的基础学科,它与文化不会有什么关系,事实却并非如此。(这样导入可引起人们对数学文化的重视)

2.可以从2002年北京的国际数学家大会导入。(这样导入有利于培养对数学的兴趣)

二、过程设计

1.浏览阅读,把握文章的大致内容。浏览是一种快速的阅读方法,其目的是要把握文章所写的内容。浏览的关键是:(1)细读开头,寻找有关文章所写内容的提示语;(2)关注提示语,提取与文章标题或内容有关的概括语句。《数学与文化》的开头部分由11句话组成,其中最富有信息量的是第10句:“我这里并不想概括什么是数学文化,而只是就它对人类精神生活影响最突出之处提出一些看法。”这句话告诉我们,本文要谈的是数学文化对人类精神生活的影响。然后浏览全文,可以快速提取出论述数学文化特点的几个提示语“首

先”“另一个特点”“再一个特点”和“总之”“概括为一句话”“最根本的特征”等提示语。这样全文的大

致内容就已经清楚了。

2.精读文章的主要段落,分析文章的基本观点。

精读就是反复仔细地阅读,其目的在于把握文章的基

本观点。精读需要做的工作是:(1)筛选观点与材料;(2)分析段内层次,辨明句间关系。例如文章的第二段谈的是数学的第一个特点,即“数学追求一种完全确定、完全可靠的知识”,这是本段的观点;接着用欧几里德

平面几何中三角形三内角之和等于180°为例进行证明,说明数学所追求的完全确定和完全可靠是指在一定命题

范围内的绝对正确,没有例外。然后,文章就着重论述

产生这个特点的原因(与数学的对象和方法有关),这等于又提出一个观点,接下来文章就从“对象”和“方法”(重点谈的是方法)两方面来论述。最后又阐述了这种数学方法对人类认识方法的影响,并揭示出这种方法的实质:是一种求真的态度,是人类文化发展到高度的标志。

再如文章的第四段谈的是数学的第三个特点,即数学“不仅研究宇宙的规律,而且也研究它自己”。这是本

段的观点,接下来用三句话对这一观点加以解释,再往

后就用大量的数学研究的材料来证明数学的这个观点。

材料从希腊人研究有理数的问题开始,到三等分角的问题,到五次以上方程的求解、平行线公理的证明,到不

可交换的乘法的研究等等,说明数学一直在进行着对自

己的研究。本段的最后指出数学对自己的研究(即数学的“变)是从否定自己开始的。数学的这一特点显然对人类精神有着明显的影响。

按照精读的基本方法,可以把文章其他段落的意思都概括出来。然后把几个段落的意思合并起来,就准确把握住了阔文的内容。

设计B

一、导语设计

同设计A

二、过程设计

阅读文章第一段,分析句间关系,找出提示本文主要写什么的句子。

经过认真阅读,不难找到第10句:“我这里并不想概括什么是数学文化,而只是就它对人类精神生活影响最突出之处提出一些看法。”

2.快速浏览,找出集中写数学对人类精神生活影响的语句。浏览时一定要注意文章每段的首括句,把握住首括句,就可推进阅读速度,从而很快找到我们需要的语句:“数学深刻地影响人类的精神生活,可以概括为一句话,就是它大大地促进了人的思想解放,提高与丰富了人类的整个精神水平。”

3.思考:数学怎么会影响人类的精神生活呢?——因为

“数学作为文化的一部分,其最根本的特征是它表达了一种探索精神”。

进一步思考:为什么说数学的根本特征是表达了一种探索精神呢?——这与数学的特点有关系,自然转到文章的主体内容上。文章谈了数学的三个特点:一是“数学追求一种完全确定、完全可靠的知识”,二是数学追求的是宇宙的根本,三是数学总是“不断反思、不断批判自己,并且以此开辟自己前进的道路”。这三个特点的根本点就是探索,对知识、宇宙和自己的探索。

回到数学与文化的主题上来,明确数学作为一种文化,它始终处于现代文化的中心地位,进而明确“一种没有相当发达的数学的文化是注定要衰老的,一个不掌握数学作为一种文化的民族也是注定要衰落的”。

在思考讨论以上问题的时候,可以说说一些语句的含义。

设计C

一、可从著名数学家陈省身为2002年北京少年数学大会的题词“数学好玩”导入,引发同学对数学的讨论,谈谈对数学的认识和理解,把本文的观点适当地加进去一些,围绕数学的话题,尽量自由地交谈,以便让更多的同学了解数学,喜欢数学,研究数学。

二、以本文为基本阅读材料,进行探究性学习。写一

篇小论文,可以谈数学在现实生活中的具体运用,也可

谈数学对人的精神的影响。无论写什么,都要求作者有

明确的基本观点,材料也要尽量地丰富,避免简单的理

论说教。

根据课文进行研究性学习,是一种较开放的学习方式,应在平日的学习中多予渗透。

微积分第一章

高等数学教案 、

第一章 函数、极限与与连续 本章将在分别研究数列的极限与函数的极限的基础上,讨论极限的一些重要性质以及运算法则,函数的连续性,闭区间上连续函数的性质。具体的要求如下: 1. 理解极限的概念(理解极限的描述性定义,对极限的N -ε、δε-定义可在学习过程中 逐步加深理解,对于给出ε求N 或δ不作过高要求)。 2. 掌握极限四则运算法则。 3. 了解极限存在准则(夹逼准则和单调有界准则),会用两个重要极限求极限。 4. 了解无穷小、无穷大及无穷小的阶的概念。能够正确运用等价无穷小求极限。 5. 理解函数在一点连续的概念,理解区间内(上)连续函数的概念。 6. 了解间断点的概念,会求函数的间断点并判别间断点的类型。 7. 了解初等函数的连续性和闭区间上连续函数的性质(最大、最小值定理、零点定理、介值定理)。 第一章共12学时,课时安排如下 绪论 §1.1、函数 §1.2初等函数 2课时 §1.4数列极限及其运算法则 2课时 §1.4函数极限及其运算法则 2课时 §1.4两个重要极限 无穷小与无穷大 2课时 §1.4函数的连续性 2课时 第一章 习题课 2课时 绪论 数学:数学是研究空间形式和数量关系的一门学科,数学是研究抽象结构及其规律、特性的学科。数学具有高度的抽象性、严密的逻辑性和应用的广泛性。 关于数学应用和关于微积分的评价: 恩格斯:在一切理论成就中,未必再有像17世纪下叶微积分的微积分的发现那样被看作人类精神的最高胜利了。如果在某个地方我们看到人类精神的纯粹的和唯一的功绩,那就正是这里。 华罗庚:宇宙之大,粒子之微,火箭之速,化工之巧,地球之变,生物之迷,日用之繁,无处不用数学。 张顺燕:微积分是人类的伟大结晶,它给出了一整套科学方法,开创了科学的新纪元,并因此加强和加深了数学的作用。……有了微积分,人类才有能力把握运动和过程;有了微积分,就有了工业革命,有了大工业生产,也就有了现代的社会。航天飞机,宇宙飞船等现代化交通工具都是微积分的直接后果。数学一下子到了前台。数学在人类社会的第二次浪潮中的作用比第一次浪潮要明显多了(《数学通报》数学与文化2001.1.封二) 初等数学与高等数学的根本区别:用初等数学解决实际问题常常只能在有限的范围内孤立的静止的观念来研究,有很多问题不能得到最终答案,甚至无法解决。高等数学用运动的辨正观点研究变量及其依赖关系,极限的方法是研究变量的一种基本方法,贯穿高等数学的始终。用高等数学解决实际问题,计算往往比较简单,且能获得最终的结果。

2020年大学英语四级阅读理解试题及答案

As the pace of life continues to increase ,we are fast losing the art of relaxation. Once you are in the habit of rushing through lift,being on the go from morning till night, it is hard to slow down. But relaxation is essential for a healthy mind and body. Stress is an natural part of everyday lift and there is no way to avoid it. In fact ,it is not the bad thing it is often supposed to be .A certain amount of stress is vital to provide motivation adn give purpose to life. It is only when the stress gets out of control that it can lead to poor performance and ill health. The amount of stress a person can withstand depends very much on the individual. Some people are not afraid of stress,and such characters are obviously prime material for managerial responsibilities. Others lose heart at the first signs of unusual difficulties. When exposed to stress,in whatever form,we react both chemically and physically. In fact we make choice between "fight" or "flight" and in more primitive days the choice made the difference between life or death. The crises we meet today are unlikely to be so extreme,but however little the stress,it involves the same response. It is when such a reaction lasts long,through continued exposure to stress,that health becomes endangered.Such serious conditions as high blood pressure and heart disease have established links with stress.Since we cannot remove stress from our lives(it would be unwise to do so even if we could),we need to find ways to deal with it. 1.People are finding less and less time for relaxing themselves because_____. a.they do not know how to enjoy themselves b.they do not believe that relaxation is important for health c.they are travelling fast all the time d.they are becoming busier with their work 2.According to the writer ,the most important character for a good manager is his ________. a.not fearing stress b.knowing the art of relaxation c.high sense of responsibility d.having control over performance 3.Which of the follwing statements is ture? a.We can find some ways to avoid stress b.Stress is always harmful to people

数学与文化 教案教学设计

数学与文化教案教学设计 韩承金 [导学新概念] ァ「吡册第一单元安排的是科技说明文和科技论文的阅读,《数学与文化》是其中的第一篇。阅读科技说明文和科 技论文,需要提要钩玄。“提要”就是提炼出文章论述的要点,“钩玄”就是探索文章更精微的内涵。换言之,提要就 是概括文章的内容要点,钩玄就是分析作者的思想观点。因此,学习本单元,要通过对文章内容的提要钩玄,加深对文 章的理解,增强对文章概括分析的能力。 ァ妒学与文化》一文,主要阐述了作为人类文化组成部 分的数学的特点,读后可让我们感觉到数学对于人类的积极 作用。阅读时要把握提示语,提取概括句。更重要的是对每 一个特点作仔细的分析,找到数学与文化的关系、数学与人 类的关系。 ァ。圩柿舷允酒粒 ァ”贝笫学所所长张恭庆院士将数学的作用分为三个层次。第一个层次,为其他学科提供语言、概念、思想、理论 和方法。自然科学和经济、管理等社会科学,离开了数学, 便无从产生和发展。第二个层次是直接应用于工程技术、生 产活动,这类例子是大量的。第三个层次,是作为一种文化,对全社会的成员起着潜移默化的作用。一个民族数学修养的

高低,对这个民族的文明有很大的影响。 --《数学--撬起未来的杠杆》 数学正越来越广泛地应用到人文科学、社会科学领域。世界 上很多经济学家,常常是先获得了数学博士学位后才研究经 济的。有人曾用概率统计法研究《红楼梦》作者的语言习惯,发现后四十回与前八十回是很一致的。说明曹雪芹曾创作了 后四十回,至少留下了后四十回的部分手稿。原苏联曾有人 对《静静的顿河》一书的真正创作者提出过疑问。有人用概 率统计法研究该书的用词习惯,发现与肖洛霍夫其他著作的 习惯是一致的,因而认为此书确是他写的。 --《数学--撬起未来的杠杆》 回顾过去的一个世纪,数学学科的巨大发展,比以往任何时 代都更牢固地确定了它作为整个科学技术的基础的地位。数 学正突破传统的应用范围向几乎所有的人类知识领域渗透, 并越来越直接地为人类物质生产和日常生活作出贡献。同时,对于当今社会每一个有文化的人士而言,不论他从事何种职业,都需要学习数学、了解数学和运用数学。现代社会对数 学的这种需要,在未来的世纪中无疑将更加与日俱增。 --《蚁迹寻踪及其他数学探索》(美) [教学设计ABC] ァ∩杓艫 一、导语设计

(整理)自考普通逻辑练习题解答

自考普通逻辑练习题解答 练习题第一章 1.判断下列推理是否有效。 ①长城既是中国的,又是世界的。所以,长城是世界的。 有效。联言推理分解式,p∧q推出q。 ②只有风调雨顺,今年粮食才能大丰收。所以,今年粮食大丰收。 无效。必要条件假言推理,肯定后件就要肯定前件。 ③如果∏是无理数,那么2∏也是无理数;2∏是无理数。所以,∏是无理数。 无效。充分条件假言推理,肯定后件不能肯定前件。 ④如果你不是秃子,那么掉一根头发,你还不是秃子;你不是秃子,那么再掉一根头发,你仍然不是秃子;……所以,如果你不是秃子,那么既使你的头发都掉了,你还不是秃子。 无效。 2.构造一个形式相同的推理,证明下列推理是无效的。 ①如果山是青的,那么水是绿的。所以,山是青的。 示例:如果9能被6 整除,那么9能被2整除。所以,9能被6 整除。 ②只有蝴蝶,才如此美丽。所以,它如此美丽。 示例:9只有被3整除,才能被6整除;9能被3整除。

所以,9能被6 整除。 ③屈原或者是大诗人,或者是爱国者。所以,屈原既是大诗人,又是爱国者。 示例:这个正整数或者是奇数,或者是偶数。所以,这个正整数既是奇数,又是偶数。 ④如果你认真自学,那么你能通过该门课程的考核。所以,如果你不认真自学,那么你不能通过该门课程的考核。 示例:如果9能被6 整除,那么9能被3整除。所以,如果9不能被6整除,那么9不能被3整除。 练习题第二章 1.指出下列语句中,哪些是揭示划线概念的内涵的,哪些是揭示划线概念的外延的? ①思维形式包括概念、判断、推理等。 是揭示概念的外延的。 ②竖琴是一种在直立的三角形架上安装四十六根弦的弦乐器。 是揭示概念的内涵的。 ③古生代指的是地质年代的第三个代,分为寒武纪、奥陶纪、志留纪、泥盆纪、石炭纪和二叠纪。 先揭示概念的内涵,后揭示概念的外延。 ④白鹤,鹤的一种,羽毛白色,翅膀大,末端黑色,能高飞,头顶红色,颈和腿很长,常涉水吃鱼、虾等,叫的声

大学英语四级阅读理解试题及答案四

大学英语四级阅读理解试题及答案(四) 十六 Trees shoul d only be pruned when there is a good and clear reason for doing so and , fortunately,the number of such reasons is small. Pruning involves the cutting away of obergrown and unwanted branches, and the inexperienced gardener can be encouraged by the thought that more damage results from d oing it unnecessarily than from l eaving the tree to grow in its own way. First, pruning may be d one to make sure that trees have a d esired shape or size. The object may be to get a tree of the right height, and at the same time to help the growth of small side branches which will thicken its appearance or give it a special shape. Secondly, pruning may be done to make the tree healthier. You may cut diseaed or dead wood, or branches that are rubbing against each other and thus cause wounds. The health of a tree may be encouraged by removing branches that are blocking up the centre and so preventing

部编版四年级语文下册 26.巨人的花园 同步练习题(有答案)

部编版四年级语文下册同步练习 26.巨人的花园 一、看拼音写词语。 yǔn xǔ jìn zhǐ pò sǔn qì qiánɡ hū xiào 二、下列加点字注音都正确的一项是()。 A. 覆.盖(fù) 一缕.(lǚ) B. 搂.住(luǒ) 喧.闹(xuān) C. 树荫.(yìn) 凋.落(zhōu) D. 叱.责(chì) 名牌.(pái) 三、比一比,再组词。 酷()拆()添()损()增() 醋()折()舔()捐()赠() 四、把下列词语补充完整。 ( )( )盛开 ( )( )成荫 ( )( )飘香 狂风( )( ) 瑟瑟( )( ) ( )( )呼啸 五、照样子写词语。 1.例:火辣辣(ABB) 2.例:瑟瑟发抖(AABC) 3.例:草翠花开(含近义词) 六、查字典填空。 “损”用音序查字法先查_______,再查音节_____;用部首查字法先查_______,再查______画。“损”在字典里的解释有:①减少;②损害;③损坏;④刻薄;恶毒。 在下列句子里“损”应选择哪种解释?(填序号) 1.损.兵折将() 2. 损.人利己() 3. 完好无损.() 七、下列句子中运用的修辞手法与其他不同的一项是()。 A.小鸟们快乐地飞舞歌唱。 B.花儿们也从绿草丛中伸出头来。 C.霜把所有的树枝涂成了银色。 D.园里长满了柔嫩的青草,草丛中到处露出星星似的美丽花朵。 八、根据课文内容填空。 1. 课文中多处运用了对比的修辞手法。巨人回来前,花园是孩子们的乐园;

巨人回来后,花园里一派凄凉。巨人醒悟前叱责、赶走孩子们;醒悟后和孩子们在一起玩耍。巨人砌墙后花园里总是冬天的景象;拆墙后花园里春天降临了。 2.与文章主题不符的一句话是( C )。 A.予人玫瑰,手有余香。 B.给永远比拿快乐。 C.投我以木桃,报之以琼瑶。 D.分享是快乐的源泉。 九、阅读课文片段,回答问题。 “喂!你赶快滚出去!”巨人大声叱责。小男孩没有拔腿逃跑,却用他那会说话的眼睛凝视着巨人。不知怎么,巨人看着他的眼神,心里感到火辣辣的。这个小男孩在树下一伸手,桃树马上绽出绿芽,开出许多美丽的花朵。 “噢!是这么回事啊!”巨人终于明白,没有孩子的地方就没有春天。他不禁抱住了那个孩子:“唤来寒冬的,是我那颗任性、冷酷的心啊!要不是你提醒,春天将永远被我赶走了。谢谢你!” 1.这段文字的作者是国童话作家。 2.“没有孩子的地方就没有春天”中的“春天”指的是。 3.片段中描写巨人醒悟后的行为的句子是,巨人在醒悟前对待孩子的态度是,两者之间形成鲜明。 4.片段中“”和“”两个词语表现出巨人深深的自责与悔恨。 5.“巨人终于明白”,他明白了什么? ( ) A.春天不到花园里的原因,是自己太任性——一次次赶走孩子们,没有孩子的地方就没有春天。 B.因为春天还没到来。 6.巨人感谢孩子的原因是( ) A.孩子使他明白:快乐应与大家一起分享,没有孩子的地方就没有春天。 B.孩子给他带来了快乐,孩子们和他一起玩耍。 十、开心阅读。 种植春天 从前,有一位国王,性格冷酷。他的国家里所有的地方都盖着厚厚的白雪,从来就没有花的芳香和草的翠绿。他十分渴望春天来到他的国家,但是春天从来都不肯光临。 这时,一位流浪已久的少女来到皇宫的门前。她恳求国王给她一点食物和一个睡觉的地

数学文化与欣赏教案

第一章 数学文化概论 教学目的:使学生了解数学文化的定义、数学文化课的开设方法、数学 文化课的学习方法、数学文化课的考核方式等等。 教学重点:数学文化课与一般数学课的区别 教学难点:数学文化课程中如何处理好数学和文化的关系 教学课时:2节 教学方法:课件教学与讲解相配合 教学过程: 2序言 一、“数学文化”一词的使用 二、什么是“数学文化” 三、“数学文化”课的开设 四、“数学文化”课的上法 五、“数学文化”课的考核 2一、“数学文化”一词的使用 ?该词使用已有二、三十年; ?在中国,较早使用的是1990年 邓东皋、孙小礼等人编写的 《数学与文化》及齐民友写的 《数学与文化》; ?近七、八年这个词用得多起来。 ?这个词的使用频率近年大大增加,说明它是有生命力的,说 明许多人为着某种需要更愿意从文化这一角度来关注数学, 更愿意强调数学的文化价值。

第二章数学文化与数学教育 教学目的:使学生了解数学教育的功能、数学素养的内容、数学教育与数学教学的区别、数学文化的发展历程等等。 教学重点:数学素养的内容、数学文化的发展历程 教学难点:数学教育与数学教学的区别 教学课时:2节教学方法:课件教学与讲解相配合 教学过程: 数学文化与数学教育 “数学不仅是一种方法、一门艺术或一种语言,数学更主要的是一门有着丰 富内容的知识体系,其内容对自然科学 家、社会科学家、哲学家、逻辑学家和 艺术家十分有用,同时影响着政治家和 神学家的学说;满足了人类探索宇宙的 好奇心和对美妙音乐的冥想;有时甚至 可能以难以察觉到的方式但无可置疑地 影响着现代历史的进程。” ——M·克莱因

一、数学教学与数学教育 1、数学教学: 初中数学的学习内容是“数与代数”“空间与图形”“统计与概率”“实践与综合应用”四个学习领域。课程内容的学习,强调学生的数学活动,发展学生的数感、符号感、空间观念、统计观念,以及应用意识与推理能力。 中学数学教学是“通过知识的教学培养能力,发展和完善学生的素质,使学生的聪明日益长进”。 2、数学教育: (1)以动态的观点认识数学知识的发生和发展; (2)数学研究的对象是客观世界,重在突出数学的应用性; (3)不仅仅是得到数学知识和技术,重要的是得到对事 物进行认识、推理、判断、运用的能力,以及认识客观 世界的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4)使学习者的认知心理和非认知心理得到健全发展的 过程。 二、学生眼中的数学教育 老师眼中的数学与学生眼中的数学是 有区别的,学生眼中的数学并不是我们理 解的数学,要想使学生学好数学,必须走 进学生的心中,理解学生的思维,应该站 在学生的角度去进行教学设计,这样才有 可能使我们的教学切合学生的实际。 只有以学定教,才有高的教学效率!

2019年12月大学英语四级阅读真题及答案

2019年12月大学英语四级阅读真题及答案 2015年12月大学英语四级阅读真题及答案 【参考答案】 36、N。 saw 第一空显然缺少谓语,优先考虑动词,结合语义并根据Late November and December能够推出应选择过去式动词,故答案锁定saw。 37、F。 decades 根据two,首选复数名词,结合语义,“ for the first time in the two decades”,二十年来头一次。 38、H。 globally 句子为主系表结构,不缺主要成分,所以首选副词和形容词,根据语义,ever表示“一直以来地、向来地”,“十一月向来是世界范围内最温暖的一个月。” 39、D。 chances 缺少主语,并且谓语是are,所以首选复数形式的名词,结合前文Enjoy the snow now,“享受现在的雪吧”,因为“时机是好的”。 40、J。 occurs 空格前方有主语,且是单数形式,而后面由when引导的时间状语从句的时态是一般现在时,所以主句谓语锁定第三人称单数形式的动词,只能选择occurs。 41、A。 specific空格左为定冠词the,空格右为名词,中间只能选形容词,选择“特定的”符合语义。 42、B。 associated 空格左为be动词,右边为介词with,中间只能是形容词或动词的过去分词形式,be associated with表示“与…有联系”,符合原意。

43、G。 experiences 空格左为主语southern Africa,空格内应该为动词的第三人称单词形式,结合语义,选G,“南非经历着干燥的天气。 44、M。 reduce 空格左为情态动词,空格内必须为动词原形,填reduce“减少”符合原题。 45、K。 populations 空格与左边的large fish 共同构成动词support的宾语,只能选一个名词来作为名词词组,故选K,“大量的鱼群”。 【参考答案及解析】 61题,定位到第一段最后一句“varies by culture”,所以答案选A——They are culture-related。 62题,由题干的大写名词Russian定位到第二段和第三段。第二段的“Russian, for example, began to wake up about a half-hour later each day”这个句是干扰句,起得晚不一定睡得早,所以答案推不出“他们比其他地方的人睡得更久”。然后看到第三段“Russia’s other late nights and early mornings generally coincided with public holidays”,所以答案为C——They don’t sleep much on holidays。 63题,题干问的是欧洲人缺乏睡眠的major cause主要原因是什么,由题干的大写名词Europeans’ loss定位到倒数第二段的“compared to Germans, Italians, and the French, who stayed up around an hour and a half later on various days throughout the summer to watch the Cup”,原文的Germans,Italians, and the French就是题干中“Europeans”的同义改写,而他们stayed up就是为了to watch the Cup,所以说他们缺乏睡眠的原因便是C选项——The World Cup。

数学与文化

数学与文化 〔导学新概念〕 高六册第一单元安排的是科技说明文和科技论文的阅读,《》是其中的第一篇。阅读科技说明文和科技论文,需要提要钩玄。“提要”就是提炼出文章论述的要点,“钩玄”就是探索文章更精微的内涵。换言之,提要就是概括文章的内容要点,钩玄就是分析作者的思想观点。因此,学习本单元,要通过对文章内容的提要钩玄,加深对文章的理解,增强对文章概括分析的能力。 《》一文,主要阐述了作为人类文化组成部分的数学的特点,读后可让我们感觉到数学对于人类的积极作用。阅读时要把握提示语,提取概括句。更重要的是对每一个特点作仔细的分析,找到的关系、数学与人类的关系。 〔资料显示屏〕 北大数学所所长张恭庆院士将数学的作用分为三个层次。第一个层次,为其他学科提供语言、概念、思想、理论和方法。自然科学和经济、管理等社会科学,离开了数学,便无从产生和发展。第二个层次是直接应用于工程技术、生产活动,这类例子是大量的。第三个层次,是作为一种文化,对全社会的成员起着潜移默化的作用。一个民族数学修养的高低,对这个民族的文明有很大的影响。 ——《数学——撬起未来的杠杆》数学正越来越广泛地应用到人文科学、社会科学领域。世界上很多经济学家,常常是先获得了数学博士学位

后才研究经济的。有人曾用概率统计法研究《红楼梦》作者的语言习惯,发现后四十回与前八十回是很一致的。说明曹雪芹曾创作了后四十回,至少留下了后四十回的部分手稿。原苏联曾有人对《静静的顿河》一书的真正创作者提出过疑问。有人用概率统计法研究该书的用词习惯,发现与肖洛霍夫其他著作的习惯是一致的,因而认为此书确是他写的。 ——《数学——撬起未来的杠杆》回顾过去的一个世纪,数学学科的巨大发展,比以往任何时代都更牢固地确定了它作为整个科学技术的基础的地位。数学正突破传统的应用范围向几乎所有的人类知识领域渗透,并越来越直接地为人类物质生产和日常生活作出贡献。同时,对于当今社会每一个有文化的人士而言,不论他从事何种职业,都需要学习数学、了解数学和运用数学。现代社会对数学的这种需要,在未来的世纪中无疑将更加与日俱增。 ——《蚁迹寻踪及其他数学探索》(美)〔教学设计ABC〕 设计A 一、导语设计 .可以从一般人对数学的认识上导入。我们总以为数学是自然科学中的基础学科,它与文化不会有什么关系,事实却并非如此。(这样导入可引起人们对数学文化的重视) 2.可以从2002年北京的国际数学家大会导入。(这样导入有利于培养对数学的兴趣)

最新部编版小学语文四年级下册26.巨人的花园 同步练习题(附答案)

人教部编版四年级语文下册同步练习 26.巨人的花园 一、看拼音写词语。 yǔn xǔ jìn zhǐ pò sǔn qì qiánɡ hū xiào 二、下列加点字注音都正确的一项是()。 A. 覆.盖(fù) 一缕.(lǚ) B. 搂.住(luǒ) 喧.闹(xuān) C. 树荫.(yìn) 凋.落(zhōu) D. 叱.责(chì) 名牌.(pái) 三、比一比,再组词。 酷()拆()添()损()增() 醋()折()舔()捐()赠() 四、把下列词语补充完整。 ( )( )盛开 ( )( )成荫 ( )( )飘香 狂风( )( ) 瑟瑟( )( ) ( )( )呼啸 五、照样子写词语。 1.例:火辣辣(ABB) 2.例:瑟瑟发抖(AABC) 3.例:草翠花开(含近义词) 六、查字典填空。 “损”用音序查字法先查_______,再查音节_____;用部首查字法先查_______,再查______画。“损”在字典里的解释有:①减少;②损害;③损坏;④刻薄;恶毒。 在下列句子里“损”应选择哪种解释?(填序号) 1.损.兵折将() 2. 损.人利己() 3. 完好无损.() 七、下列句子中运用的修辞手法与其他不同的一项是()。 A.小鸟们快乐地飞舞歌唱。 B.花儿们也从绿草丛中伸出头来。 C.霜把所有的树枝涂成了银色。 D.园里长满了柔嫩的青草,草丛中到处露出星星似的美丽花朵。 八、根据课文内容填空。 1. 课文中多处运用了对比的修辞手法。巨人回来前,花园是孩子们的乐园;

巨人回来后,花园里一派凄凉。巨人醒悟前叱责、赶走孩子们;醒悟后和孩子们在一起玩耍。巨人砌墙后花园里总是冬天的景象;拆墙后花园里春天降临了。 2.与文章主题不符的一句话是( C )。 A.予人玫瑰,手有余香。 B.给永远比拿快乐。 C.投我以木桃,报之以琼瑶。 D.分享是快乐的源泉。 九、阅读课文片段,回答问题。 “喂!你赶快滚出去!”巨人大声叱责。小男孩没有拔腿逃跑,却用他那会说话的眼睛凝视着巨人。不知怎么,巨人看着他的眼神,心里感到火辣辣的。这个小男孩在树下一伸手,桃树马上绽出绿芽,开出许多美丽的花朵。 “噢!是这么回事啊!”巨人终于明白,没有孩子的地方就没有春天。他不禁抱住了那个孩子:“唤来寒冬的,是我那颗任性、冷酷的心啊!要不是你提醒,春天将永远被我赶走了。谢谢你!” 1.这段文字的作者是国童话作家。 2.“没有孩子的地方就没有春天”中的“春天”指的是。 3.片段中描写巨人醒悟后的行为的句子是,巨人在醒悟前对待孩子的态度是,两者之间形成鲜明。 4.片段中“”和“”两个词语表现出巨人深深的自责与悔恨。 5.“巨人终于明白”,他明白了什么? ( ) A.春天不到花园里的原因,是自己太任性——一次次赶走孩子们,没有孩子的地方就没有春天。 B.因为春天还没到来。 6.巨人感谢孩子的原因是( ) A.孩子使他明白:快乐应与大家一起分享,没有孩子的地方就没有春天。 B.孩子给他带来了快乐,孩子们和他一起玩耍。 十、开心阅读。 种植春天 从前,有一位国王,性格冷酷。他的国家里所有的地方都盖着厚厚的白雪,从来就没有花的芳香和草的翠绿。他十分渴望春天来到他的国家,但是春天从来都不肯光临。 这时,一位流浪已久的少女来到皇宫的门前。她恳求国王给她一点食物和一个睡觉的地

(完整版)英语四级阅读试题及答案详解1

英语四级阅读试题及答案详解1 Reading is thought to be a kind of conversation between the reader and the text. The reader puts questions, as it were, to the text and gets answers. In the light of these he puts __1__ questions, and so on. For most of the time this “conversation” goes on below the level of consciousness. At times, however, we become __2__ of it. This is usually when we are running into difficulties, when mismatch is occurring between __3__ and meaning. When successful matching is being experienced, our question of the text continues at the unconscious level. Different people __4__ with the text differently. Some stay very close to the words on the page, others take off imaginatively from the words, interpreting, criticizing, analyzing and examining. The former represents a kind of comprehension which is __5__ in the text. The latter represents __6__ levels of comprehension. The balance between these is important, especially for advanced readers. There is another conversation which from our point of view is __7__ important, and that is to do not with what is read but with how it is read. We call this a “process” conversation as __8__ to a “content” conversation. It is concerned not with meaning but with the __9__ we employ in reading. If we are an advanced reader our ability to hold a

部编版四年级语文下册26.巨人的花园同步练习题(有答案)

部编版四年级语文下册同步练习 26. 巨人的花园 五、照样子写词语。 1. 例:火辣辣( ABB ) 2. 例: 瑟瑟发抖( AABC ) 3. 例: 草翠花开(含近义词) 六、查字典填空 画。“损”在字典里的解释有:①减少; ②损害;③损坏;④刻薄;恶毒 在下列句子里“损”应选择哪种解释?(填序号) 1. 损.兵折将( ) 2. 损.人利己( ) 3. 完好无损.( ) 七、下列句子中运用的修辞手法与其他不同的一项是( ) A. 小鸟们快乐地飞舞歌唱。 B. 花儿们也从绿草丛中伸出头来。 C. 霜把所有的树枝涂成了银色。 D. 园里长满了柔嫩的青草 , 草丛中到处露出星星似的美丽花朵。 八、根据课文内容填空。 1. 课文中多处运用了对比的修辞手法。巨人回来前 , 花园是 孩子们的乐园 A. 覆.盖( f ù) C. 树荫.( y ìn ) 一缕.(l ǚ) 凋 . 落 B. D. 搂.住( lu ǒ) 叱 . 责 喧.闹( xu ān ) 名牌.( p ái ) 三、比一比,再组词。 酷( ) 拆( ) 添( ) 损( ) 增( ) 醋( ) 折( ) 舔( ) 捐( ) 赠( ) 四、把下列词语补充完 整。 ( )( ) 盛开 ( )( ) 成 荫 ( )( ) 飘香 狂风 ( )( ) 瑟瑟 ( )( ) ( )( ) 呼啸 列加点字注音都正确的一项是 ( ) 、看拼音写词语 y ǔn x ǔ n zh ǐ p ò s ǔn q ì qi án ɡ h ū xi ào ch āi ch ú li ǎn ji á áng y ì ēng ti ān l ěng k ù 损”用音序查字法先查 ______ ,再查音节 ____ ;用部首查字法先查 ,再查 y

《数学与文化》教案

《数学与文化》教案 (一) 1.概括文中所述数学文化的特点,掌握提炼文章要点的方法。 2.领会作者对数学的高度评价,以及从文化兴衰、民族兴亡的高度认识数学的思想。 3.提高学生对数学文化的认识,培养学生树立正确的科学观。 1.体会文章语言的准确性,认识数学文化的特点。 2.揣摩文中较难理解的句子,分析并理解其含义。 3.掌握并学会运用提要钩玄的阅读方法。 教学方法 1.整体把握,理清思路。从解决文中疑难语句入手,逐层深入地分析文章。 2.学生自读,归纳阅读中发现的问题,集中讨论解决。 教学时数两课时 方案一 第一课时 一、导语设计 20XX年8月,世界数学家大会在我国召开。这标志着我国在数学领域的研究已经跨入世界先进行列。然而作为文化

组成部分的数学,你又了解多少呢?罗素在100年前说了一句经常被人引用的俏皮话:我们不知道数学研究的是什么,也不知道研究的结果是真是假;20世纪最伟大的数学家之一外尔给数学下定义说,“数学是无穷的科学”。这些都让人们渴望了解数学,今天我们就学习《数学与文化》一课,来真正认识数学这门无穷的科学。 二、解题 课文节选自《数学与文化》一书的绪言,是全书的总论。课文论述了数学作为“现代科学技术的语言和工具”的重要地位,分析了数学能够影响人类生活的几个特点,高度评价了数学在促进人类思想解放、使人类摆脱宗教迷信等方面的历史功绩,认为它最根本的特征是“表达了一种探索精神”,并把数学提高到文化盛衰、民族兴亡的高度来认识。 作者齐民友是当代著名数学家、博士生导师,曾任武汉大学校长。 三、研习课文 1.整体把握,理清思路。 (1)默读课文,画出文中出现的成语以及直接表明作者观点的句子。 明确: 成语:泽被天下、风调雨顺、淋漓尽致。 表明作者观点的句子:a.首先,它追求一种完全确定、

初中各版本数学教材目录对比(2012版)

初中数学教材目录明细对比 (人教、北师、湘教)2012版 人教版北师大版湘教版 七年级上册 第1章有理数 1.1正数和负数 1.2有理数 1.2.1有理数 1.2.2数轴 1.2.3相反数 1.2.4绝对值 1.3有理数的加减法 1.3.1有理数的加法 1.3.2有理数的减法 实验与探究填幻方 阅读与思考中国人最先使用负数 1.4有理数的乘除法 1.4.1有理数的乘法 1.4.2有理数的除法 观察与猜想翻牌游戏中的数学道理 1.5有理数的乘方 1.5.1乘方 1.5.2科学记数法 1.5.3近似数 数学活动 小结 第2章整式的加减 2.1整式 阅读与思考数字1与字母X的对话 2.2整式的加减 信息技术应用电子表格与数据计算 数学活动 小结 第3章一元一次方程 3.1从算式到方程 3.1.1一元一次方程 3.1.2等式的性质 阅读与思考方程史话 3.2解一元一次方程——移项与合并 实验与探究无限循环小数化分数 3.3解一元一次方程——去括号与去分母 3.4实际问题与一元一次方程 数学活动 小结 第4章几何图形初步 4.1几何图形第一章丰富的图形世界 1生活中的立体图形2展开与 折叠 3截一个几何体 4从三个方向看物体的形状 回顾与思考复习题 第二章有理数及其运算 1有理数 2数轴 3绝对值 4有理数的加法 5有理数的减法 6有理数加减混合运算 7有理数的乘法 8有理数的除法 9有理数的乘方 10科学记数法 11有理数的混合运算 12用计算器进行运算 回顾与思考复习题 第三章整式及其加减 1字母表示数 2代数式 3整式 4整式的加减 5探索规律 回顾与思考复习题 综合与实践 ★探寻神奇的幻方 第四章基本平面图形 1线段射线直线 2比较线段的长短 3角 4 角的比较 5多边形和圆的初步认识 回顾与思考复习题 第五章一元一次方程 1认识一元一次方程 2求解一元一次方程 3应用一元一次方程——我 变高了 4应用一元一次方程——打 折销售 5应用一元一次方程——“希 望工程”义演 6应用一元一次方程——能 追上小明吗 回顾与思考复习题 第六章数据的收集与整理 1数据的收集 第1章有理数 1.1 具有相反意义的量 1.2 数轴、相反数与绝对值 1.3 有理数大小的比较 1.4 有理数的加法和减法 1.5 有理数的乘法和除法 1.6 有理数的乘方 1.7 有理数的混合运算 小结与复习 数学与文化 我国是最早使用负数的国家 第2章代数式 2.1 用字母表示数 2.2 列代数式 2.3 代数式的值 2.4 整式 2.5 整式的加法和减法 小结与复习 数学与文化数学符号 第3章一元一次方程 3.1 建立一元一次方程模型 3.2 等式的性质 3.3 一元一次方程的解法 3.4 一元一次方程模型的应 用 小结与复习 第4章图形的认识 4.1 几何图形 4.2 线段、射线、直线 4.3 角 IT教室 用几何画板画中点和角平分 线 小结与复习 综合与实践神奇的七巧板 第5章数据的收集与统计图 5.1 数据的收集与抽样 5.2 统计图 IT教室 用Excel制作统计图 小结与复习

对文化与数学文化的认识

对文化与数学文化的认识 作者:孙涛信息一班09580101 摘要:有人称“数学是看不见的文化”。数学文化表现为在数学的起源、发展、完善和应用的过程中体现出的对于人类发展具有重大影响的方面。它既包括对于人的观念、思想和思维方式的一种潜移默化的作用,又包括对于人的思维的训练功能和发展功能,也包括在人类认识和发展数学的过程中体现出来的探索精神、进取精神和创新精神等等。 一:什么是文化? 文化是人类生活的反映,活动的记录,历史的积沉,是人们对生活的需要和要求、理想和愿望,是人们的高级精神生活。她包含了一定的思想和理论,是人们对伦理、道德和秩序的认定与遵循,是人们生活生存的方式方法与准则。思想和理论是文化的核心、灵魂,没有思想和理论的文化是不存在的。任何一种文化都包含有一种思想和理论,生存的方式和方法。需要是现实,理想是向往,愿望是想得到的,要求是必须做到的。 文化有两种,一种是生产文化,一种是精神文化。科技文化是生产文化,生活思想文化是精神文化。任何文化都是为生活所用,没有不为生活所用的文化。任何一种文化都包含了一种生活生存的理论和方式,理念和认识。 在社会生活中,人们形成了共同的认识,理念和思想,遵循着一定的规则,规范和秩序,这就是文化。 文化就是人们关注、探讨感兴趣事物的现象和氛围。 根据人们探讨某个事物人数的多寡则可以把文化分成大文化和小文化。即:相对于其他文化,人们关注、探讨感兴趣事物的人数多的现象和氛围就是大文化;而人们关注、探讨感兴趣事物的人数少的现象和氛围就是小文化。——摘自中国幸福学研究 文化是人类群体创造并共同享有的物质实体、价值观念、意义体系和行为方式,是人类群体的整个生活状态。政化(即不同时期的执政者倡导的文化)是文化和先导,有什么样的政化,就有什么样的文化。 二:什么是数学文化? 狭义:数学的思想、精神、方法、观点、语言,以及它们的形成和发展; 广义:数学史,数学家、数学美,数学教育,数学与人文的交叉,数学与各种文化的关系。

部编本四年级语文下册第八单元第26课《巨人的花园》课后作业题及答案

部编本四年级语文下册第八单元第26课 《巨人的花园》课后作业题及答案 班级姓名分数 一、下列词语中,加点字读音相同的一组是() A.允.许填充. B.一缕.屡.次 C.凋.谢稠.密 D.脸颊.狭.窄 二、看拼音,写词语。 巨人的花园里lǜ shù chéng yīn(),yáng yì()着孩子的欢笑声,可是巨人赶走了孩子,qì qǐ了()围墙,竖起了“jìn zhǐ()入内”的gào shì pái()。不久,花园里北风hū xiào(),把孤独的巨人冻得sè sè fā dǒu ()。 三、照样子,在括号里填上恰当的词语。 1.例:(漂亮)的花园。 ()的寒风()的严冬()的阳光()的孩子2.例:鲜花(盛开) 鲜果()雪花()树叶()孩子() 四、读句子,按要求完成练习。 1.①他见到孩子们在花园里玩耍,很生气:“谁允许你们到这儿来玩的!都滚出去!” ②可是巨人又发脾气了:“好容易才盼来春天,你们又来胡闹。滚出去!” ③“喂!你赶快滚出去!”

(1)这几句话都是对巨人的描写,刻画了一个的巨人形象。 (2)联系课文想一想:巨人在说这些话的时候是什么样子?他说话时可能在想什么?(选择一句来写) 2.①巨人孤独地度过了漫长的严冬。 ②巨人裹着毯子,还瑟瑟发抖。他想:“今年的春天为什么这么冷,这么荒凉啊……” ③巨人第一次感到了温暖和愉快……巨人生活在漂亮的花园和孩子们中间,感到无比的幸福。 这里运用了______的手法,写出了巨人前后的心理变化:由原来的______变为了现在的__________________。巨人产生这种变化的原因有()(多选) A.巨人拆除了围墙,春天重新回到了花园。 B.孩子们来到花园玩耍,给花园带来了春天。 C.巨人自己想通了,开始在花园里愉快地玩耍。 D.巨人接纳了孩子们,并和他们一起玩耍。 五、阅读文段,完成练习。 一天早晨,巨人被喧闹声吵醒了。他抬头望去,一缕阳光从窗外射进来。好几个月没见过这么明媚的阳光了。巨人激动地跑到花园里,他看到花园里草翠花开,有许多孩子在欢快地游戏,他们大概是从围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