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机实验二
- 格式:pptx
- 大小:5.05 MB
- 文档页数:61
工程制图(计算机绘图)上机实验指导书(第二版)长沙理工大学交通运输学院测绘工程系土木制图教研组2012年7月实验名称:实验一基本图形的绘制实验目的及要求:1. 掌握ACAD的基本文件操作2. 掌握常用的绘图命令基本操作方法3. 掌握直线类、圆类、文本与字体绘制方法实验内容:A.1.建立新图形文件:建立新图形文件,绘图区域为l00×100。
2.绘图:绘制一个长为60、宽为30的矩形;在矩形对角线交点处绘制一个半径为10的圆。
在矩形下边线左右各1/8处绘制圆的切线;再绘制一个圆的同心圆,半径为5,完成后的图形参见图2-l。
3.保存:将完成的图形以KSCAD2-1.DwG为文件名保存在考生文件夹中作图步骤:第 1 步:选择“文件”菜单中的“新建”命令,打开“AutoCAD 2002 今日”窗口。
在“我的图形”区域单击“创建图形”选项卡,在“如何选择开始”下拉列表中选择“向导”。
在“向导”列表中单击“快速设置”,打开“快速设置”对话框,单击“下一步”按钮,按试题要求设置画布的宽度为 100,长度为 100,单击“完成”按钮。
或直接选择格式-图形界限,设定左下角0,0 右上角100,100,再视图-缩放-全部。
【limits----输入左,输入右----zoom----栅格】第 2 步:单击“绘图”工具栏中的“矩形”按钮,在制图区单击指定矩形第一角点,@60,30”,按回车键确定矩形另一角点。
第 3 步:单击“绘图”工具栏中“直线”按钮,捕捉矩形端点绘制矩形对角线。
第 4 步:单击“绘图”工具栏中“圆”按钮,捕捉矩形对角线的交点为圆心点,在命令行中输入“10”按回车键绘制一个圆。
第 5 步:单击“修改”工具栏中“删除”按钮,选择矩形对角线,按回车确定删除。
第 6 步:单击“修改”工具栏中“分解”按钮,对矩形进行分解。
第 7 步:选择“绘图”菜单中“点”子菜单中的“定数等分”命令,选择下边的直线,在命令行中输入“8”,设定等分线段数目。
1. 掌握信息检索的基本原理和方法。
2. 熟悉常用的信息检索工具和系统。
3. 提高信息检索技能,提高信息获取效率。
二、实验环境1. 操作系统:Windows 102. 浏览器:Chrome3. 信息检索工具:百度、谷歌、必应等三、实验内容1. 实验一:信息检索原理与方法(1)了解信息检索的基本概念,如信息、知识、数据等。
(2)掌握信息检索的流程,包括信息收集、信息处理、信息检索、信息评估等。
(3)了解信息检索的基本方法,如布尔检索、短语检索、自然语言检索等。
(4)通过实验,学会使用信息检索工具进行信息检索。
2. 实验二:信息检索工具的使用(1)了解百度、谷歌、必应等搜索引擎的特点和优缺点。
(2)学会使用搜索引擎的高级搜索功能,如关键词搜索、按时间搜索、按网站搜索等。
(3)掌握使用学术搜索引擎,如CNKI、万方、维普等,获取学术资源。
(4)通过实验,学会使用信息检索工具获取所需信息。
3. 实验三:信息检索策略的制定(1)了解信息检索策略的概念和作用。
(2)掌握信息检索策略的制定方法,如关键词选择、检索式构造等。
(3)通过实验,学会制定有效的信息检索策略。
1. 实验一:信息检索原理与方法(1)阅读相关教材和资料,了解信息检索的基本原理和方法。
(2)在浏览器中输入关键词,观察搜索结果,了解搜索算法。
(3)分析搜索结果,总结信息检索的方法。
2. 实验二:信息检索工具的使用(1)在浏览器中输入关键词,使用百度、谷歌、必应等搜索引擎进行搜索。
(2)尝试使用搜索引擎的高级搜索功能,观察搜索结果的变化。
(3)使用学术搜索引擎,查找相关学术资源。
3. 实验三:信息检索策略的制定(1)根据实验要求,确定关键词。
(2)构造检索式,进行信息检索。
(3)分析检索结果,调整检索策略。
五、实验结果与分析1. 实验一:信息检索原理与方法通过实验,掌握了信息检索的基本原理和方法,了解了信息检索的流程。
同时,学会了使用信息检索工具进行信息检索。
北京信息科技大学信息管理学院(课程上机)实验报告实验名称局域网管理与交换机配置实验地点实验时间1.课程设计目的:通过设计、配置和管理一个小型交换式以太网,学会使用Boson Network Designer设计简单局域网的方法,掌握使用模拟器进行交换机配置的基本命令。
学习VLAN配置, 理解VLAN的基本概念。
2.课程设计内容:自行设计一个小型交换式以太网,并通过对交换机的配置实现简单的以太网流量控制和网络管理功能。
具体内容如下:掌握设置交涣机端口属性、查看交换机端口配置和统计信息、设置静态MAC地址和查看MAC地址表的技能。
1、使用Boson Network Designer 设计一个小型交换式以太网要求将4台pc机通过以太网口连接到一个Cisco Catalyst 1912交换机上,并将所设计的拓扑图存盘。
2、使用Boson Netsim模拟配置pc机(1)运行Boson Netsim软件,进入主界面后,选择“File”下的“Load Netmap”功能将你设计的网络拓扑图加载进来。
(2)单击工具栏上的estation按钮,在弹出的菜单中选择pc1, 系统出现dos命令行模拟配置窗口。
(3)在dos命令行窗口中,按回车键出现dos提示符,输入winipcfg命令弹出pc1的网络参数设置界面。
(4)为pc1分配IP地址,建议使用172.16.1.101,子网掩码和网关值可取默认值不变。
(5)重复步骤(2)-(4)为其他pc机分配IP地址,如172.16.1.102,172.16.1.103。
依此类推。
(6)在dos提示符下,输入ping命令来测试pc机之间是否能正常通信。
例如在pc1下,运行ping 172.16.1.102 ,记录结果。
3、使用Boson Netsim对1912交换机进行简单配置单击工具栏上的eswitch按钮,在弹出的菜单中选择Switch1,进入Catalyst 1900交换机仿真命令行配置模式。
实验一 C语言的运行环境、运行过程和表达式的使用一、目的与要求1、了解Dos、Windows环境下C语言的运行环境,了解所用的计算机系统的基本操作方法,学会独立使用该系统。
2、了解在该系统上如何编辑、编译、连接和运行一个C程序。
3、通过运行简单的C程序,初步了解C源程序的特点。
4、掌握C语言数据类型,熟悉如何定义一个整型、字符型、实型变量,以及对它们赋值的方法,了解以上类型数据输出时所用的格式转换符。
5、学会使用C的有关算术运算符,以及包含这些运算符的表达式二、实验例题【例1】编程实现在屏幕上显示如下三行文字Hello, world !Wolcome to the C language world!Everyone has been waiting for.在Turbo C的集成环境下,键入如下源文件。
敲Alt+F组合键打开File菜单,File菜单中Write to或save as选项可将默认noname.c文件名改为任意文件名。
程序example.c如下:main(){printf("Hello,World!\n");printf("Wolcome to the C language world!\n");printf("Everyone has been waiting for.\n");}然后用Ctrl+F9执行example.c,用Alt+F5查看结果,即在屏幕上显示题目要求的三行文字。
按回车键重新返回Turbo C的编辑环境。
注意,在运行程序之前最好先存盘。
【例2】输入并运行程序,写出运行结果。
main(){int a,b,sum;a=123;b=456;sum=a+b;printf(“sum is %d\n”,sum);}运行方法同上,最后结果为:sum is 579。
【例3】输入并运行程序,写出运行结果。
main(){int a,b,c;int max(int,int);scanf(“%d,%d”,&a,&b);c=max(a,b);printf(“max=%d”,c);}int max(int x,int y){int z;if (x>y) z=x;else z=y;return(z);}这个程序的功能是对于任意输入的两个整数,输出较大的那个数。
华东交通大学软件学院上机/实验报告册专业软件工程班级20192-8姓名刘一帆课程名称计算机网络教师张爱萍学期大二下学期2020年 4 月12 日实验二交换机配置实验一、实验目的1、掌握交换机基本配置命令2、掌握交换机Telnet配置3、理解VLAN的概念、原理及划分VLAN的方法。
4、掌握Cisco2950交换机的单交换机和跨交换机VLAN配置方法,了解各配置命令的作用。
5、理解端口聚合基本原理,掌握端口链路聚合配置方法。
二、实验属性设计性实验。
三、实验仪器设备及器材Cisco 2950交换机、具备Windows操作系统的PC机、直通双绞线、交叉双绞线、Cisco配置线缆。
四、实验要求1、预习报告中需解决以下问题:熟练掌握Cisco2950交换机VLAN相关配置命令以及各命令的作用。
2、试验中正确使用仪器设备,独立操作。
3、试验后按规定要求写出实验报告。
五、实验内容(指实验二指导书中“七、课内实验”的内容,包括主要实验过程源代码、实验测试结果、出现的问题及解决方法等)1)给所有交换机配置好vlan,并通过测试首先配置switch0,先建立两个vlan分别为2和3图5-1.1图片中的代码为将switch0中的f0/1和f0/2接口分别加入到vlan2和vlan3。
图5-1.2此图中的代码将虚拟接口interface vlan 2和PC0处于同一个网段,设置“进入特权模式密码”和“telnet远程登录密码”配置交换器switch1的过程同switch0一样,先将接口f0/1和f0/2分别加入vlan2和vlan3,为switch1设置“进入特权模式密码”和“telnet远程登录密码”图5-1.3图5-1.4以上两图为此时的vlan2和vlan3的接口情况。
F0/1和F0/2分别在VLAN2和VLAN3中。
2)switch1和switch1之间配置图5-2.1此图中的代码将switch0中的f0/23和f0/24接口加入vlan2中。
最新上机实验报告二实验目的:1. 熟悉计算机上机操作环境,掌握基本的软件使用技巧。
2. 学习并实践编程基础,增强逻辑思维和问题解决能力。
3. 通过实验加深对理论知识的理解,提高实验操作技能。
实验内容:1. 环境搭建:安装并配置必要的编程软件,如IDE、版本控制系统等。
2. 基础编程:完成一系列编程练习,包括数据类型、控制结构、循环、函数等。
3. 算法实现:编写程序解决具体问题,如排序算法、查找算法等。
4. 调试与优化:学习调试技巧,优化代码性能,提高程序运行效率。
5. 版本控制:学习使用版本控制系统,如Git,进行代码管理和协作开发。
实验步骤:1. 在指导老师的帮助下,完成实验环境的搭建和配置。
2. 按照实验指导书的要求,逐步完成基础编程练习。
3. 分析并选择合适的算法解决给定问题,编写代码实现。
4. 利用调试工具进行代码调试,修正发现的错误和不足。
5. 学习并实践版本控制的基本概念和操作,进行代码的提交、更新和合并。
实验结果:1. 成功搭建了实验所需的软件环境,并熟悉了各个工具的基本操作。
2. 完成了所有基础编程练习,并通过测试,代码逻辑清晰,运行无误。
3. 实现了排序和查找算法,并通过案例验证了算法的正确性和效率。
4. 通过调试,优化了代码结构和性能,提升了程序的运行速度。
5. 掌握了版本控制的基本概念,能够进行基本的代码管理和协作。
实验总结:通过本次上机实验,我不仅巩固了编程基础知识,还提高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在实验过程中,我学会了如何有效地使用调试工具和版本控制系统,这些技能对于未来的编程学习和软件开发都具有重要意义。
同时,我也认识到了编写可读性强、可维护性高的代码的重要性。
在未来的学习中,我将继续提高我的编程技能,并更加注重代码质量。
实验二汇编语言程序上机过程实验目的:1、掌握常用工具软件 PE,MASM和LINK的使用。
2、伪指令: SEGMENT,ENDS,ASSUME,END,OFFSET,DUP。
3、利用的 1号功能实现键盘输入的方法。
4、了解.EXE文件和.COM文件的区别及用INT 21H 4C号功能返回系统的方法。
程序:data s egmentmessage db 'This is a sample program of keyboard and display' db 0dh,0ah,'Please strike the key!',0dh,0ah,'$'data e ndsstack segment para stack 'stack'db 50 dup(?)stack endscode s egmentassume cs:code, ds:data, ss:stack start: mov ax, datamov ds, axmov dx, offset messagemov ah,9int 21hagain: mov ah,1int 21hcmp al,1bhje exitcmp al,61hjc ndcmp al,7ahja ndand al,11011111b nd: mov dl, almov ah,2int 21hjmp againexit: mov ah,4chint 21hcode e ndsend start实验步骤:1、用用文字编辑工具(记事本或EDIT)将源程序输入,其扩展名为.ASM。
2、用MASM对源文件进行汇编,产生.OBJ文件和.LST文件。
若汇编时提示有错,用文字编辑工具修改源程序后重新汇编,直至通过。
3、用TYPE命令显示1产生的.LST文件。
4、用LINK将.OBJ文件连接成可执行的.EXE文件。
5、在DOS状态下运行LINK产生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