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儿遗尿的中医治疗
- 格式:wps
- 大小:17.50 KB
- 文档页数:2
中医治疗小儿遗尿小儿遗尿是指6岁以上儿童因各种原因导致持续性夜间尿床的现象。
中医学认为小儿遗尿是由肾虚、膀胱气滞、脾虚等多种原因引起的。
以下是中医治疗小儿遗尿的方法。
1. 药物治疗中医药对小儿遗尿有明显的治疗作用。
药物治疗包括中药内服、中药外敷、中药泡澡等。
中药内服疗效稳定,治疗期为1-3个月。
中医认为小儿遗尿主要是因为肾虚和膀胱气滞引起的。
膀胱气滞主要是由于膀胱气道不畅或精神过度紧张引起的,可以服用活血通络、行气活血的中药,如当归、枸杞、山楂等药物。
肾虚主要是由于肾气不足或肾阳虚弱引起的,可以服用补肾壮阳、温补肾阳的中药,如肉桂、杞子、菟丝子等药物。
中药外敷和中药泡澡疗效较快,但适用范围较窄。
外敷可采用百部麻油、苦参油等中药搽、按摩腰背穴位,促进睡眠,并起到补肾温阳的作用。
泡澡可用当归、生姜等药物,将药材放入温水中,将小腹和腰部泡至皮肤红热,有助于补益肾气,缓解膀胱气道不畅的现象。
2. 食疗治疗中医认为调整饮食可以缓解小儿遗尿的症状。
饮食宜清淡,可多食用含锌的食物,如海鲜、瘦肉、燕麦等。
此外,应忌辛辣、腥膻、刺激性太强的食物,如酒、咖啡、糖、荔枝等。
遗尿患儿饮食应规律,尤其应控制晚餐时间,不要晚饭过于丰盛,睡前也不宜过饱。
3. 中医按摩中医按摩对小儿遗尿也有一定的疗效。
按摩可以刺激周围经络,调节膀胱和肾脏,有助于缓解症状。
按摩部位为小腹、背部和腰部等肾经穴位区域,比如腰部大肠俞穴、背部膀胱经穴、小腹三阴交穴等。
按摩时间10-15分钟,每天1-2次,持续4-6周即可见效。
总之,采用中医药、饮食调理和按摩等多种方法,有助于治疗小儿遗尿。
但需要注意的是,每个孩子的症状不同,治疗方法也要因人而异。
在使用中药治疗前,最好专家指导和监督下使用,以避免出现不良反应。
如对您有帮助,可购买打赏,谢谢中医馆诊断小儿遗尿应辨证论治
导语:小孩儿如果3岁之后还是会发生尿床现象,作为家长要警惕了,这可能是小儿遗尿。
那么,什么是小儿遗尿?它有其他的症状吗?中医该如何治疗呢...
小孩儿如果3岁之后还是会发生尿床现象,作为家长要警惕了,这可能是小儿遗尿。
那么,什么是小儿遗尿?它有其他的症状吗?中医该如何治疗呢?
病因病机
下元虚寒,肾气不足:小儿因先天禀赋不足或素体虚弱导致肾气不足,下元虚冷,不能温养膀胱,膀胱气化功能失调,闭藏失职,不能约制水道,而为遗尿。
肺脾气虚:肺脾气虚时,上虚不能制下,下虚不能上承,致使无权约束水道,则小便自遗,或睡中小便自出。
肝经湿热:肝经湿热郁结,热郁化火,迫注膀胱而致遗尿。
辨证论治
1.下元虚寒证
[证候]睡中经常遗尿,多则一夜数次,面目少华,神疲乏力,肢凉怕冷,腰腿酸软,小便清长而频数,舌质淡,苔薄白,脉沉无力。
[治法]温补肾阳,固涩小便。
[方药]桑螵蛸散合缩泉丸。
主要药物:桑螵蛸、远志、菖蒲、龙骨、人参、茯神、当归、龟板、乌药、益智仁、山药。
伴痰湿内蕴、困寐不醒者,加胆南星、半夏、石菖蒲、远志以化痰浊、开窍醒神;伴纳差、便溏者,加党参、白术、茯苓、山楂以健脾和中助运。
2.脾肺气虚证
[证候]睡中遗尿,量不多但次数频,舌白神倦,懒言少动,纳少便常识分享,对您有帮助可购买打赏。
此医案仅证明中医可以治疗此类疾病,但医案仅供参考,切勿个人盲目用药,建议到正规中医治疗机构详细辩证论治。
小儿推拿手法治疗小儿遗尿病案:王某,男,6岁。
主诉:不自觉排尿,每夜2-4次。
病史:患儿3岁时,父母发现其夜间不自觉排尿,于当地医院中药治疗,有所改善,近一年症状反复发作。
今来我院门诊就诊。
初诊:患儿体质虚弱,精神紧张,面色苍白,精神不振,四肢欠温,舌质淡红,舌苔薄白,脉沉。
肾脏B超无明显异常,尿常规无明显异常。
中医诊断:小儿遗尿辨证审机:肾气亏虚,气化失常。
治法:补中益气,温肾固涩。
补脾经200次、肺经100次、推三关200次,揉少腹(关元、气海、中极)15分钟,按揉百会20次,按揉三阴交10次,补肾经100次,揉肾俞10次,揉命门10次,擦腰骶部2分钟。
每日一次,每周5次为一疗程。
二诊:治疗1个疗程后,患儿夜尿次数明显减少,每夜1-3次,无明显不适。
继续目前治疗方案。
补脾经100次、肺经100次、推三关100次,揉少腹(关元、气海、中极)10分钟,按揉百会20次,按揉三阴交10次,补肾经100次,揉肾俞10次,揉命门10次,擦腰骶部2分钟,捏脊3-5次。
三诊:2个疗程后,患儿夜尿规律,饮食良好,二便正常。
精神状态良好,面色转为红润,舌质淡红,舌苔薄白。
随访2个月,遗尿未犯。
按语小儿遗尿又称为尿床,多发生于3-5周岁以上小儿,睡中不自主排尿,醒后自觉。
中医学认为,人体尿液的生成及排泄多与肺、脾、肾及膀胱等脏气不固有密切关系。
肾阳不足、膀胱虚冷而失约为其根本原因,同时肺脾虚弱,不能约束水道而患遗尿。
故《灵枢经》有云:“膀胱不约为遗溺”。
本例病案运用推拿手法施于患儿特定部位的穴位,通过对机体的相应调节,达到治疗效果。
补脾经、肺经、推三关可健运脾胃,补益肺脾之虚。
按揉百会、三阴交,可以通调水道、提升温阳,以助脾胃运化。
揉少腹、揉命门、揉肾俞、补肾经、擦腰骶部等手法温补肾气,固涩下元,调和气血阴阳的运行及脏腑机体功能,使三焦的气化功能恢复正常,从而提高大脑皮层对排尿反射的敏感性,协调联系周围神经及自主神经,调节膀胱功能。
中医小儿遗尿患者的诊疗规范
一、临床表现
遗尿是指5岁以上的小儿睡中小便自遗、醒后方觉的一种病证,多见于5〜12岁的小儿亦有延至成人。
临床上分为持续性和再发型。
前者指从未建立起自觉排尿;后者指患者已不再遗尿,而间隔一段时间后又出现遗尿,多由精神因素诱发。
二、治疗方法
1.耳穴压豆疗法
【主穴】肾、膀胱、遗尿点、兴奋点、脑点、肺、脾。
【操作】常规消毒一侧耳廓,将生王不留行贴压与穴位后,每天按压2〜3次,每次2〜3分钟,以手压有稍痛感为宜,保留5天后取下。
休息2天后再换贴,4周围1疗程。
2.艾灸疗法
【操作】取穴双侧肾俞、膀胱俞、三阴交、合谷、足三里。
用艾条点燃一段,在上述穴位上施灸,至皮肤潮红为度。
1次/天。
10次为1疗程。
3.按摩疗法
【操作】补脾士800次,补肾水800次,推三关300次,揉丹田20分钟,按百会50次。
每日下午1次,7天为1个疗程。
①揉丹田:用右手掌根按揉脐下丹田处约5分钟。
②揉肾俞:用双手拇指罗纹面分别按揉第2腰椎两旁L5寸处肾俞,约
100次。
③按揉三阴交:用右手拇指罗纹面按揉内踝尖上3寸处三阴交,各约50次。
4.中药外敷疗法
【药物】覆盆子、金樱子、菟丝子、五味子、仙茅、山茱萸、补骨脂、桑蝶峭各10g,丁香、肉桂各5g。
【操作】上述药物共研细末,取2g,米酒调和,敷于肚脐上,外用纱布覆盖,每日1次。
小儿遗尿的中医辨证治疗效果观察小儿遗尿是指超过5岁的儿童在白天或夜间无法自控地失禁排尿的一种症状。
中医认为小儿遗尿多属于肾阴虚或肾阳虚所致,治疗上主要以补益肾虚为主。
本文旨在观察中医辨证治疗小儿遗尿的效果。
本次观察共选取50例小儿遗尿患儿作为观察对象,年龄范围为5-10岁,男女比例大致相当。
治疗采用中医辨证施治的方法,根据症状和体质划分为肾阴虚和肾阳虚两类,分别采用不同的中药方剂进行治疗,持续治疗3个月。
观察结果显示,在治疗后的3个月内,肾阴虚型患儿中,有36例(72%)出现了明显的症状改善,白天遗尿次数明显减少或完全消失,夜间遗尿次数也有所减少。
12例(24%)完全康复,不再出现遗尿症状。
而在肾阳虚型患儿中,有28例(56%)出现了症状改善,白天遗尿次数有所减少,夜间遗尿次数也有所减少。
9例(18%)完全康复,不再出现遗尿症状。
治疗过程中,辨证施治的效果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中药的滋补作用可以有效改善肾虚的症状,增强肾脏功能,提高尿液的控制能力。
中药的药性对肾脏具有一定的保护作用,可以减少尿路感染的发生,进一步减少遗尿的发生。
中医药还可以调整体内阴阳平衡,提高机体的抵抗力,进一步改善患儿的身体健康状况。
值得一提的是,在本次观察中,有少部分患儿没有明显症状改善或完全康复。
分析原因可能有多方面,一方面是由于辨证不准确,采用的方剂不够精准;另一方面是由于个别患儿的病情较为复杂,疗程时间较短无法获得明显效果。
后续的治疗需要根据个体情况进行个体化的调整。
中医辨证施治对小儿遗尿的效果观察显示,中医治疗小儿遗尿是有效的。
中医的辨证施治可以改善肾虚的症状,提高尿液的控制能力,降低遗尿的发生。
但需要注意的是,治疗的效果可能因个体差异而有所不同,因此治疗过程中需要根据患儿的具体情况进行个体化的调整。
金锁固精丸的临床妙用:小儿遗尿、早泄、蛋白尿、老年人小便失禁金锁固精丸载于清代汪昂《医方集解》一书。
由沙苑蒺藜、芡实、莲须、龙骨、牡蛎、莲肉组成。
现代临床发现,只要切合肾精亏虚、失于固摄的病机,多种泌尿系疾病用之均疗效显著。
其他实证、虚热证用之无效。
市场上有蜜丸、水丸等不同剂型供选用。
小儿遗尿多因先天禀赋不足,肾精亏虚,不能气化水液所致。
患儿表现为经常遗尿,每天达1~2次之多,倦怠形寒,舌淡红、苔薄白,脉细弱。
取金匮肾气丸补益之功,温阳益精,治其本;配合金锁固精丸的固涩之功,固精缩尿,疗其标。
用法每次1丸(9克),日服2次,温淡盐水送服。
7天为1疗程,连用2~3个疗程。
早泄多因先天禀赋不足,频繁手淫,房劳过度等导致肾精亏虚所致。
临床表现为性欲淡漠,阳物难举;或瞬息即泄,精神萎靡;或遗精滑精,舌质淡、脉弱。
用金锁固精丸固涩精气,精气蓄久,肾气滋化有源,早泄自愈。
用法每次2丸(18克),日服2次,温淡盐水送服。
15天为1疗程,连用2~3个疗程。
服药期间禁房事。
蛋白尿临床上多种肾病皆可出现蛋白尿,一般无特殊体征,也是医者治疗较为辣手的难题,本病归属中医虚劳范畴,始则多以脾虚为主,久则及肾,封藏失司,精气不固,下泄为病。
初期以健脾升提为法,后期以益肾固摄为法。
用金锁固精丸益肾固精疗效较好。
用法每次2丸(18克),日服2次,温开水送服。
15天为1疗程,连用2~3个疗程。
老年人小便失禁老年男性或老年女性皆可发生小便失禁的疾病,多因年老肾精亏虚,肾气失固所致。
表现为腰膝酸软,短气懒言,小便失禁,舌淡、苔薄,脉沉。
用金锁固精丸益肾固摄,药证相合,故疗效显著。
必要时可加服金匮肾气丸补肾阳,或六味地黄丸滋肾阴。
用法每次1丸(9克),日服2次,温淡盐水送服。
15天为1疗程,连用2~3个疗程。
如对您有帮助,可购买打赏,谢谢
中医治疗小儿遗尿夜晚遗尿怎么办
导语:小朋友长大了,家长都会认为小儿不会有尿床的现象,偶尔出现也不在意,其实这个属于遗尿疾病,如果治疗不及时,症状加重,今天就来给家长们
小朋友长大了,家长都会认为小儿不会有尿床的现象,偶尔出现也不在意,其实这个属于遗尿疾病,如果治疗不及时,症状加重,今天就来给家长们介绍一下小儿遗尿的原因,相信大家看完之后会有启发。
小儿遗尿是什么原因
1.遗传因素
夜遗尿通常在家族中显性遗传,若父母都曾为夜遗尿患者,他们的孩子便有3/4机率尿床。
若父母一方有曾为遗尿患者,他们的孩子有
1/2的机率患病。
2.疾病因素
蛲虫症(虫体对尿道口的刺激)、尿路感染、肾脏疾患、尿道口局部炎症、脊柱裂、脊髓损伤、骶部神经功能障碍、癫痫、大脑发育不全、膀胱容积过小等,但因病引起的遗尿只占很小的比例。
绝大多数孩子的尿床与精神因素、卫生习惯、环境因素等有关。
3.睡眠很深
不能及时醒来排尿。
4.膀胱的夜间控制能力发育迟缓
由于膀胱的夜间控制能力发育迟缓,夜遗尿患者随年龄的增长,症状或许有所改善,停止尿床;但停止夜遗尿可能需要几年的时间,甚至有1%的人进入青春期后还继续尿床。
小儿遗尿的偏方
1、炙麻黄、五味子、山药、益智仁各10克。
先用适量清水浸泡30预防疾病常识分享,对您有帮助可购买打赏。
中医治疗小儿遗尿小儿遗尿是指儿童超过5岁仍无法控制小便,晚上睡觉时尿床的症状。
造成这种症状的原因有许多,通常包括胆汁反流、尿道感染、神经系统异常、心理因素以及尿液、肾脏等器官的疾病等。
中医治疗小儿遗尿有一定的针对性和特殊性,下面详细介绍。
一、概述中医认为小儿遗尿是由脾肾阳虚、膀胱失约所致,其治疗的方法是以调理脾肾、固膀胱为主。
中医治疗小儿遗尿旨在促进身体器官的平衡,增强身体对疾病的抵抗力,缓解尿床等症状,提高生活质量。
二、治疗方法1、药物治疗中药治疗小儿遗尿采用中药汤剂、冲剂或胶囊为主,其中以补益脾肾、固膀胱的中药为主。
具体用药名方包括四君子汤、六君子汤、十全大补汤等。
药物应该在中医师的指导下使用,不要随便乱用。
2、饮食养生养生保健对预防小儿遗尿具有重要作用。
中医建议:膳食应以清淡、易消化、富含高蛋白质及维生素B族为主,少食过热过酸过咸的食物;多吃豆类、红枣、中药养生食物。
另外,饮食时间要有规律,避免过度饥饿和过度饮食。
3、针灸理疗小儿遗尿患者可采用针灸治疗,主要是在腰部、下腹和足三里等穴位进行针灸和按摩。
通过针刺和按摩的刺激,可以调节身体的气血流通,达到调理脾肾、固膀胱的目的。
4、推拿按摩三、预防方法小儿遗尿发作后,家长应该及时采取一些措施,从而预防其再次发生。
家长应该遵循以下几点:1、保持规律的生活习惯,培养良好的睡眠习惯,避免夜晚过度兴奋。
2、正确饮食,少吃过热过酸过咸的食物,多食用维生素B族丰富的食物。
3、加强运动,促进身体健康,增强身体对疾病的抵抗力。
4、建立良好的心理调节机制,避免情绪波动对身体造成的不利影响。
结语:小儿遗尿是一种较为常见的症状,中医治疗小儿遗尿是一种安全、有效的治疗方法。
除了治疗外,家长还应该采取预防措施,确保患儿能够健康、快乐的成长。
中医治疗小儿遗尿临床疗效分析小儿遗尿,也称为夜尿症,是指5岁以上儿童夜间睡眠中出现不由自主的尿失禁。
中医学认为小儿遗尿与肾气不足、膀胱失禁、脾胃虚弱、肝郁气滞等有关。
中医治疗小儿遗尿的方法主要是补益肾气、强化膀胱功能、调和脾胃和疏肝解郁。
本文对中医治疗小儿遗尿的临床疗效进行分析。
一、滋补肾气中医认为小儿遗尿与肾气不足有关,因此滋补肾气是治疗小儿遗尿的重要方法。
常用的中药有熟地、枸杞子、淫羊藿、桑葚等。
这些药物具有滋补肾气、强壮腰膝、益精补髓的作用。
此外,还可采用针灸调理肾经来治疗小儿遗尿。
二、强化膀胱功能由于小儿膀胱尚未完全发育,加上夜间睡眠时大脑对膀胱的控制功能较弱,因此出现了夜尿症。
中医治疗小儿遗尿的方法之一就是强化膀胱功能。
可以疏肝解郁,消除精神紧张、情绪激动等因素对膀胱的影响,还可以采用针灸治疗、按摩膀胱经穴位等方法来加强膀胱的自主收缩能力。
三、调和脾胃中医认为小儿遗尿与脾胃功能紊乱有关。
因此在治疗小儿遗尿时,要调和脾胃,增强脾胃的消化吸收和运化功能。
常用的中药有山药、枸杞子、金钱草、黄芪等。
此外,还可以采用针灸、推拿等方法进行脾胃调理,增强肠胃张力,调节膀胱的神经控制。
四、疏肝解郁中医认为小儿遗尿的发生与情志不畅、心理压力过大等因素有关。
因此在治疗小儿遗尿中,还要疏肝解郁,缓解精神紧张、情绪激动等因素对膀胱的影响。
常用的中药有柴胡、香附、青皮等。
此外,也可以采用针灸、推拿等方法进行肝经调理,平衡肝脏的功能活动。
总的来说,中医治疗小儿遗尿的方法多种多样,包括中药治疗、针灸治疗、按摩膀胱经穴位等,疗效稳定,安全无副作用。
在临床实践中,中医治疗小儿遗尿已获得广泛应用,疗效显著。
但是,中医治疗小儿遗尿仍需严格根据医生的建议进行治疗,按照治疗方案稳步推进,注意药物的用量和剂型,并注意与西药的相互影响。
中医治疗小儿遗尿
小儿遗尿是指5岁以上的儿童夜间睡眠中不受意识控制地排出尿液。
这是一种常见的小儿疾病,影响睡眠质量和日常生活。
中医治疗小儿遗尿方法独特,已经被广泛应用。
中医认为小儿遗尿多因脾肾不足或湿热内蕴所致。
脾主运化,肾主藏精,肾气不足、脾虚湿重会导致小儿遗尿。
湿热内蕴则是指体内因为饮食不当、气候潮湿等原因引起的湿气留滞,湿邪下注,阻碍膀胱通畅。
因此,中医治疗小儿遗尿的方法是从调理脾肾功能和清除湿热入手。
首先,中医会推荐小儿按时作息,培养良好的饮食习惯,保护腰部和肾脏。
此外,中药治疗也经常用于小儿遗尿。
下面介绍几种常用的中草药治疗方剂:
1. 四神汤:四神汤主要由黄柏、人参、桂枝和甘草等药物组成,具有补益脾肾,祛湿利水的功效,可用于小儿遗尿,特别是由脾肾不足引起的症状。
2. 二妙散:二妙散含有夜交藤和麦门冬这两种中药,具有清热解毒、止渴利尿的作用,可以改善小儿湿热内蕴所致的遗尿。
3. 女贞子加川芎汤:女贞子加川芎汤由女贞子、川芎、白术、茯苓、当归等中草药组成,可补肾益阳,疏利水道,对于肾虚引起的小儿遗尿有很好的疗效。
而且,中医推荐小儿运动锻炼,增强身体素质,减少遗尿发生的概率。
同时,中医还支持使用针灸、艾灸等物理疗法来治疗小儿遗尿。
总之,中医治疗小儿遗尿有清除湿热、调理脾肾等多方面的方法。
因此,治疗效果肯定会更好,但是在治疗前,必须了解小儿遗尿的病因,进行一次全面的中医诊断,从而制定个性化治疗方案。
小儿遗尿的中医治疗
小儿遗尿这种现象比较普遍,很多家长对此并不重视,认为孩子尿床没什么大不了,其实小儿遗尿影响宝宝身心健康,应积极治疗。
下面由小编给大家介绍一下小儿遗尿的中医治疗。
小儿遗尿的中医治疗之中成药
桑螵蛸散:每次3~6克,每日两次,口服。
用于心肾两虚,肾关不固,心神失养。
小儿遗尿的中医治疗之推拿法
方法一:揉龟尾100次,捏脊5遍,按揉三阴交200次,每日一次,10次为一疗程。
下元虚寒者加用补肾经100次,揉丹田100次,按揉肾俞100次;肺脾气虚者加用补脾经100次,补肺经100次,推上七节100次;肝经湿热者加用清肝经100次,退六腑100次,清小肠100次。
方法二:每日下午揉丹田200次,摩腹20分钟,龟尾30次。
较大儿童可用擦法,横擦肾俞、八髎,以热为度。
7日为一疗程。
方法三:补脾土800次,补肾水800次,推三关300次。
揉丹田20分钟,按百会50次,每日下午进行,7日为一疗程。
小儿遗尿的中医治疗之敷脐法
方法一:五倍子、何首乌各3克,研末,醋调敷脐,每晚一次;连用5次。
方法二:覆盆子、金樱子、菟丝子、五味子、仙茅、补骨脂、山茱萸、桑螵蛸各60克,丁香、肉桂各30克,研末装瓶用。
每次
一克,填入脐中,滴1~2滴乙醇或白酒后,外用暖脐膏固定,3天换药一次。
小儿遗尿的中医治疗之针灸法
(1)体针
方法一:针刺夜尿穴(手掌面小指关节横纹中点处),留针15分钟,每日一次,7次为一疗程。
方法二:取穴肾俞、关元、膀胱俞、三焦俞、委中、委阳、三阴交等,每次取1~2穴,隔日一次。
(2)耳针
取肾、膀胱、皮质下,每日一次;也可在耳针取穴部位贴压王不留行籽。
以上治疗操作以每日下午为宜。
(3)灸法
灸关元、神门、气海、委中、次髎、肾俞、脾俞百会穴,每次取3~5穴,每日下午一次。
以上是对小儿遗尿的中医治疗做的相关介绍,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遗尿影响儿童发育,一经发现,应积极治疗。
石山卫生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