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解放战争知识总结及检测
- 格式:doc
- 大小:229.50 KB
- 文档页数:5
1、抗战胜利后中国共产党从_____________出发,提出通过和平途径建立一个独立、民主、富强的中国。
而蒋介石为首的国民党却要使中国社会回到战前_________________的统治。
2、蒋介石三次电邀毛泽东去重庆谈判是为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毛泽东去重庆谈判的目的是为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并通过谈判揭露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1945年8月28日毛泽东偕_______、____ 等飞往重庆,同国民党谈判。
5、重庆谈判国共双方签署了_____ _,又称_______ _。
6、经过40多天的谈判国共双方签订了____ _其内容包括(1)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7、重庆谈判期间国共双方斗争的焦点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8、内政全面爆发的时间是______年________月。
其标志是国民党对____________发动进攻。
9、内战爆发后国民党先是进行了_______进攻然后又进行了________进攻。
10、国民党重点进攻的地点是①______________和②_______________。
11、中共中央转战陕北,极大的鼓舞了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军队在________的指挥下,粉碎了国民党军队对①的重点进攻。
主要战术是_____________。
12、解开人民解放军全国性战略进攻的序幕的是_______年的_____________(事件)他们率领的军队是____________主力。
1、1946年是年,1947年是年,1948年是年,1949年是年。
第五单元人民解放战争的胜利一、一、知识导航:1. 1.学习目标(1)知道重庆谈判,理解中国共产党为争取和平民主做出的努力,认识国民党独裁内战的本质。
(2)了解中共中央转战陕北和刘邓大军挺进大别山的史实,知道人民解放战争开始转入战略进攻。
(3)列举辽沈、淮海、平津三大战役和渡江战役,说明人民解放战争迅速胜利的主要原因。
2. 2.学习指导:本单元主要讲述: 抗日战争胜利后,中国面临着两种命运、两个前途的决战。
中国共产党为争取和平民主做出了很大努力,但是国民党政府在美帝国主义支持下悍然发动内战。
中国共产党领导人民进行了三年多的解放战争,推翻了国民党在中国大陆的统治,取得了新民主主义革命的伟大胜利。
学习本单元要重点掌握重庆谈判、挺进大别山、三大战役和解放军解放南京等历史知识;正确理解“挺进大别山”是解放军由战略防御转向全国性战略进攻的开始,全方位、多角度分析国民党政权垮台的原因。
二、二、热点点击例1.蒋介石三次电邀毛泽东赴重庆谈判的真实目的是()A. 达到国共实行分治的目的B.商谈国内和平问题C.欺骗人民,赢得准备内战的时间D. 筹备召开政治协商会议解析:本题旨在考查对史实的理解分析能力。
要-选出正确的选项就必须先弄懂内战爆发的背景,即抗战胜利后,蒋介石为抢夺胜利果实,在美帝国主义支持下阴谋发动内战,但由于内战准备工作尚未完成,且迫于国内外人民要求和平、民主的强大压力,蒋介石采取了“假和平,真内战”的反革命策略,因此他三次电邀毛泽东赴重庆谈判的真实目的就是为了欺骗人民,为准备内战赢得时间,而并非是真心想要和平。
所以,正确答案是C。
例2.阅读下列材料:这一次我们去得好,击破了国民党说共产党不要和平,不要团结的谣言。
我们去了,可是他们毫无准备,一切提案都要由我们提出。
——毛泽东在1945年的一次谈话请回答:①毛泽东谈论的是什么时候的哪个历史事件?②结合材料简述这一历史事件的意义。
③这一历史事件的结果如何?解析:这是一道材料式问答题,旨在考查学生阅读理解、分析归纳问题的能力。
第七单元人民解放战争中国近代史基本线索:屈辱史(列强侵华):外国资本主义与中国反动势力相勾结使中国逐步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历史(列强侵华史)抗争史:中国人民为改变屈辱地位,奋起抗争、反抗侵略、前赴后继、不屈不挠的历史探索史:先进的中国人寻求救国救民之路的历史(社会各阶层探索近代化道路)发展史:近代工业、近代科技和民族资本主义的发展史(民族资本主义的产生发展)第七单元人民解放战争时空线索1、内战爆发:抗日战争胜利后,国共两党的建国方针有何不同?内战是哪一年爆发的?共产党积极争取和平和民主;国民党坚持独裁统治;并于1946年发动了全面内战。
2、中国共产党领导解放区军民,是怎样取得解放战争胜利的?先后粉碎国民党军队的全面进攻和重点进攻;之后开展战略反攻,发起了三大战役的战略决战;1949年4月,渡江战役,解放军占领南京,结束了国民党在大陆的统治。
3.单元线索:三方代表美国(扶蒋反共)、蒋介石集团(独裁内战)、中国共产党(和平民主)。
三个阶段战略防御(转战陕北)、战略进攻(挺进中原)、战略决战(三大战役)。
四大战役辽沈战役、平津战役、淮海战役、渡江战役。
第23课 内战爆发【课程标准】知道重庆谈判,理解中国共产党为争取和平民主作出的努力,认识国民党实行独裁、发动内战的本质。
【速查关键词】重庆谈判、《双十协定》、内战爆发、国民党重点进攻知识点1 重庆谈判国民党目的:为内战争取时间,想在政治舆论上获得主动,把不愿意和平的罪名强加到中国共产党身上。
中共目的:为了尽一切可能争取和平。
谈判结果:1945年10月10日,国共签署《政府与中共代表会谈纪要》,即“双十协定”“双十协定”:双方同意以和平、民主、团结、统一为基础,长期合作,坚决避免内战,建立独立、自由和富强的新中国,召开政治协商会议,讨论和平建国方案。
2.政治协商会议:1946年1月10日,在重庆举行。
会议讨论了建立联合政府、和平建国纲领、召开国民大会、修改宪法草案、整编军队等问题,并通过一系列决议,再一次确定了避免内战、和平建国的方针。
第24课人民解放战争知识整合【主干梳理】主干1:争取和平民主的斗争(一)背景:1.主要矛盾变化:由中日矛盾转变为中国人民与美帝国主义支持的国民党反动派之间的矛盾。
2.人民愿望:抗战胜利后,和平建国是中国人们的强烈愿望。
3.中国共产党:以和平、民主、团结为号召,成立联合政府,建立新民主主义国家(《论联合政府》)。
4.国民党:打着“和平建国”旗号,坚持独裁和内战。
5.美国:扶蒋反共从国际战略上:遏制社会主义运动;从切身利益上:维护其在华利益。
(二)过程:1.重庆谈判:(1)背景:①国民党打出“和平建国”旗号,实质“假和平,真内战”。
1945年8月,蒋介石接连3次举行和平谈判;②为争取和平民主,中共决定接受邀请。
【考点】蒋介石电邀毛泽东到重庆谈判及中共决定赴重庆谈判的原因国民党蒋介石方面:①舆论压力:人民要求和平,②争取内战准备的时间;③转移发动战争的责任。
(2)中国共产党方面:①为了争取和平,努力抓住和平民主建国的机遇,教育全国人民;②揭露蒋介石“假和平、真内战”的阴谋,争取政治上主动权。
(2)过程:1945年8月底,中共中央派毛泽东、周恩来、王若飞等抵达重庆,进行谈判。
(3)成果:1945年10月10日,国共双方代表签署了《双十协定》。
规定:坚决避免内战,建设独立、产阶自由和富强的新中国;结束训政,实施宪政,召开政协会议。
(4)不足:对人民军队和解放区政权合法地位未达成协议。
(5)评价:①中共在政治上取得主动,在人民面前表现了和平诚意,得到国内外舆论的广泛同情与支持;②教育了广大人民(特别是中间势力),有力推动了国民党统治区的民主运动。
【考点】解放战争时期三种建国方案(1)以蒋介石国民党为代表的地主买办资级,要建个大地主大资产阶级专政的半殖民地半封建的国家。
(2)以一些主张“第三条道路”的民主党派和无党派民主人士为代表的民族资产阶级,要建立一个资产阶级专政的资本主义国家。
(3)以中国共产党为代表的工人阶级、农民阶级和城市小资产阶级,要建立一个无产阶级领导的人民大众的新民主主义的国家,并且经过这个人民共和国,到达社会主义和共产主义社会。
人民解放战争单元知识总结及单元达纲检测【本章总结】【单元达纲检测】一、选择题1.抗战结束后,国内政治斗争的焦点是 ( )A.建立什么样的国家 B.采用何种政体C.由哪个党执政问题 D.人民民主权利问题2.下列对抗战胜利后中国社会主要矛盾的理解正确的是 ( ) A.中华民族与外国资本主义的矛盾已经解决B.国内阶级矛盾是中国社会惟一的主要矛盾C.中国近代社会的两大主要矛盾仍然存在D.反蒋斗争表明中外矛盾是当时最主要的矛盾3.1945年,在努力争取和平民主的斗争中,毛泽东告诫全党:“我们当了人民的代表,要代表得好,不要像陈独秀。
”对此理解最确切的是 ( )A.要尽全力争取和平 B.尽力避免内战C.国共合作不能再破裂 D.要做两手准备4.1946年初,“美国计划将中共以一种类似西欧共产党所占的地位,纳入一个实际政体的政治和军事范围之内,敌对的两党共同参加一个以蒋介石为首的经过改组的联合政府”。
材料反映出美国的意图是 ( )A.改组国民政府,成立联合政府B.支持蒋介石发动反共反人民的内战C.调解国共冲突,避免内战D.要共产党交出政权和军队5.1946年初政治协商会议的召开 ( )①冲破了国民党的独裁统治②标志着人民民主统一战线形成③使中间党派提出的《和平建国纲领》得以通过④有利于实现民主政治与和平建国A.①④ B.②③ C.①② D.③④6.人民军队实行运动战,以歼灭敌人有生力量为主的作战方针是在 ( )A.粉碎蒋军的全面进攻阶段 B.粉碎蒋军的重点进攻阶段C.人民军队的大反攻阶段 D.同蒋军的战略决战阶段7.在国民党军队重点进攻陕北解放区时,西北野战军采取“蘑菇”战术与敌人周旋,其主要目的是 ( )A.保卫党中央转战陕北指挥战争B.在运动中歼灭敌人的有生力量C.拖住敌人兵力,援助华东野战军D.避免与强敌交锋,以便保存实力8.1946年秋,蒋介石召开伪国大是在 ( )A.孟良崮战役后 B.国共合作完全破裂之后C.强令解散民主同盟后 D.占领张家口之后9.解放战争时期,标志着国共关系完全破裂的事件是 ( )A.国民党军队大举进攻中原解放区B.中共拒绝参加伪国民大会C.蒋介石限令中共撤销驻南京等地的代表团D.国民党撕毁《双十协定》和政协决议10.“五二○”血案发生的地点有 ( )①上海②杭州③天津④南京A.①② B.③④ C.②③ D.①④11.1947年,促使国民党反动派残酷迫害民主党派的主要客观因素是 ( )A.人民族资本主义经济萎缩 B.战场局势日益不利C.第二条战线作用加强 D.国民党独裁统治确立12.中国民主同盟彻底与国民党蒋介石集团决裂,同中国共产党并肩作战,其直接原因是 ( )A.国民党制造皖南事变 B.蒋介石撕毁《双十协定》C.国民政府强行解散民主同盟 D.蒋介石关闭国共和谈的大门13.国民党反动统治的特征中没有 ( )A.一党专政 B.经济垄断C.特务统治 D.保甲制度14.抗战胜利后,中共取消减租减息政策,实行土地改革的主要原因是 ( )A.满足农民的土地要求 B.革命任务的变化C.地主阶级兼并土地 D.主要矛盾的变化15.1947年人民解放军转入战略反攻,这说明 ( )A.敌我力量对比发生了巨大变化B.敌人被迫收缩兵力,实行重点防御C.人民解放军赢得了战争的主动权D.战略决战的时机成熟了16.1947年人民解放军三路大军突进中原,其最大意义在于 ( )A.揭开了全国性战略反攻的序幕B.严重威胁国民党统治的中心南京和武汉C.使国民党力量由强转弱D.是人民革命战争的重大转折17.1948年9月至1949年1月的三大战役是人民解放战争时期敌我双方的战略决战。
《解放战争》单元知识梳理一、内战的爆发1、抗战胜利后的形势特点(1)国-----(2)共------(3)美------2、重庆谈判(1)时间------(2)目的蒋介石_------中国共产党----(3)代表人物----、----、----(4)结果----------(5)局限-------(6)意义--------3、内战的爆发---战略防御(1)时间-----(2)标志-------(4)中国共产党作战的方针----(5)结果-------二、粉碎国民党军队对陕北和山东解放区的重点进攻(1947年春)三、挺进大别山----战略反攻1、时间-----2、部队-----3、指挥员------ ----4、经过------5、意义------四、解放区的土地改革1、原因2、内容(文献)-----、-------3、作用五、三大战役(1948年9月至1949年1月)——战略决战战役---------- -------- --------时间1949.9-11 1948.11-1949.1 1948.11-1949.1部队-------- 中原、华东解放军东北、华北解放军指挥林彪----、----- 林彪、聂荣臻成果歼敌47万,解放--------- 歼敌55万,解放---------- 歼敌52万,-------解放意义歼敌150多万,--------六、新民主主义革命的伟大胜利1.北平谈判2.渡江战役(1)时间------至-------(2)战线在西起江西的------,东至江苏------,长达一千华里的战线上,(3)结果----------七.新民主主义革命胜利的意义1、----------2、-----------八.新民主主义革命胜利的经验1 、-------------------------------2、-------------------------------3 、-------------------------------4 、-------------------------------5、------------------------------九、民解放战争迅速胜利的主要原因。
第十单元人民解放战争知识点梳理【时空坐标】【阶段特征】人民解放战争是国共两党的最后决战,也是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迅速走向胜利的阶段。
人民解放战争的胜利,为中华人民共和国的建立奠定了基础。
政治方面重庆谈判和政治协商会议的召开,为中国实现民主统一、和平建国带来一线曙光。
国民党向解放区发动全面进攻和重点进攻,均被粉碎。
中共中央和解放军总部转战陕北。
刘邓大军挺进大别山,揭开了人民解放军战略进攻的序幕。
三大战役使国民党军队主力基本被消灭;渡江战役中,人民解放军占领南京,结束了国民党在大陆的统治。
经济方面在解放区进行土地改革,实行耕者有其田的土地政策,为解放战争的胜利,提供了重要的人力、物力保障。
思想文化方面毛泽东在七届二中全会上指出党的工作重心由乡村转向城市。
【考点解读】考点一内战爆发【2011】版课标·知道重庆谈判,理解中国共产党为争取和平民主作出的努力。
认识国民党实行独裁、发动内战的本质。
一、重庆谈判与政治协商会议1.重庆谈判(1)时间:①1945 年8月。
(2)目的国民党:一方面是为发动内战争取时间,另一方面是想在政治舆论上获得主动,把不愿和平的罪名强加到中国共产党身上。
共产党:为了尽一切可能争取国内和平,毛泽东亲赴重庆谈判。
(3)成果:1945 年 10月10日,国共双方签署了《政府与中共代表会谈纪要》,即②“双十协定”。
其中规定召开政治协商会议。
2.政治协商会议(1)时间: 1946 年1月。
(2)地点:重庆。
(3)内容:大会讨论了建立联合政府、和平建国纲领、召开国民大会、修改宪法草案、整编军队等问题。
3.意义:③重庆谈判与政治协商会议的召开,为中国实现民主统一、和平建国带来了一线曙光。
二、国民党发动内战与解放区军民的自卫反击1.国民党发动内战(1)爆发: 1946 年6月,蒋介石撕毁政协决议,全力围攻④中原解放区,发动了全面内战。
(2)重点进攻:1947 年3月,国民党军队在全面进攻受挫的情况下,转而发动对⑤陕北解放区和山东解放区的重点进攻。
专题24 人民解放战争的胜利知识梳理一.解放区的土地改革1.2.34.土地改革的意义:解放区的土地改革,使农村的阶级关系和土地占有状况发生了根本性变化,激发了农民革命和生产的积极性。
翻身农民踊跃参军参战,为人民解放战争的胜利提供了重要的人力、物力保障。
二.三大战役和南京解放1948年9月– 11月1948年11月–1949年1948年11月– 1949年1月三大战役共歼灭和改编国民党军队150多万人,国民党军队的主力基本被消灭,大大加速了人民解放战争在全国的胜利。
6.解放南京(渡江战役):(1(2(3综合练习一.选择题(共12小题)1.对解放区的土地改革,以下表述错误的是()A.依据《中国土地法大纲》B.为解放战争的胜利提供了人力、物力保障C.实行耕者有其田D.没收地主和中农的土地【分析】本题以在解放区开展土地改革运动为依托,考查解放战争。
注意掌握相关基础知识。
【解答】抗日战争胜利后,中共调整了土地政策,在解放区开展土地改革运动,此次土地改革的说法不正确的是没收地主和中农的土地。
1947年7月,中国共产党在河北省平山县西柏坡村召开全国土地会议,颁布了《中国土地法大纲》,实行耕着有其田的土地政策。
经过土地改革,激发了农民革命和生产的积极性,解放区有1亿多农民获得了土地,为解放战争的胜利提供了重要的人力、物力保障。
故选:D。
2.1948年9月至1949年1月,中国人民解放军同国民党军队的主力先后进行了辽沈战役、淮海战役、平津战役,取得了战略决战的胜利。
其中,在平津战役中获得和平解放的城市是()A.锦州B.徐州C.北平D.天津【分析】本题以1948年9月至1949年1月,中国人民解放军同国民党军队的主力先后进行了辽沈战役、淮海战役、平津战役,取得了战略决战的胜利为依托,主要考查平津战役。
【解答】1948年11月,东北解放军又挥师入关与华北解放军合力在林彪、罗荣桓、聂荣臻领导下进行平津战役,1949年1月,国民党军队在总司令傅作义的率领下接受和平改编,北平和平解放,保护了北平这座驰名世界的文化古城免遭战争破坏,使华北全境基本解放。
【单元过关检测】一、单项选择题1.1945年8月,毛泽东指出:抗日战争的阶段过去了,新的情况任务是国内斗争。
"你认为此斗争主要集中在()A. 国共两党内部的派系斗争B. 内战与和平之争C。
建立什么样的国家之争D. 是否争取外援之争2.1945年8月,《大公报》报道毛泽东来到重庆的消息时称:“爱好民主自由的人士都知道,这是维系中国目前及未来历史和人民幸福的一个喜讯。
”这反映了“爱好民主自由的人士"期盼()A.共产党与民主党派合作建立新中国B.国共双方消除隔阂,共同抗日C.共产党领导人民推翻国民党的统治D.国共双方和平协商,创建新中国3.国民党民主派柳亚子先生赋诗称颂毛泽东赴的某一行动是“霖雨苍生”、“弥天大勇”.毛泽东的这一行动是去( )A. 秋收起义B. 井冈山会师C. 长征 D. 重庆谈判4.毛泽东在一次出行前,指示党内:“绝对不要依靠谈判,绝对不要希望国民党发善心,它是不会发善心的。
”你知道毛泽东这次出行的目的地是( )A.上海 B.广州C.重庆D.西安5.“倭寇投降,世界永久和平局面可能实现,……特请先生克日惠临陪都,共同商讨事关国家大计,幸勿吝驾,临电不胜切悬盼之至。
蒋中正,八月十四日。
"其中的“先生”是指()A.蒋介石B.毛泽东C.周恩来D.王若飞6. 抗战胜利后共产党同国民党进行的重庆谈判是一场政治斗争.下面对这场斗争的评述,不正确的是()A. 国民党进行谈判是政治欺骗 B. 中国人民希望谈判成功C。
共产党不应该同骗子谈判D。
谈判有一定成果7.对于重庆谈判,有人说成功了,有人说失败了。
下列哪一史实说明重庆谈判的失败( )A.签订《双十协定》B.在重庆召开政治协商会议C.全面内战的爆发 D.对解放区发起重点进攻8.国民党《中央日报》总编陶希圣,对他的编辑们说:“我们明知共产党不会来渝谈判,我们要假戏真做,制造空气.”这说明国民党( )A。
内战是真,和谈是假B. 企图以军事优势争取谈判优势C。
部编版中国近现代史第九单元《人民解放战争》必背知识点及考点梳理考点一、取和平民主的斗争和内战的爆发一、国民党发动内战的阴谋——抗战胜利后中国社会的主要矛盾:中国人民同美帝国主义支持的国民党反动派的矛盾。
美国对华基本政策:扶蒋反共。
蒋介石的对内政策:坚持独裁和内战的方针。
二、重庆谈判(1949.8.28—10.10)和双十协定——(1) 谈判背景:国内外要求和平、反对内战的舆论压力;蒋介尚未完成内战的准备工作;中共尽力争取和平,揭露美蒋反动派假和平的阴高粘度齿轮泵谋,以利于团结和教育广大人民。
中共代表:毛泽东、周恩来、王若飞等。
(2)《双十协定》的内容:坚决避免内战,建设独立、自由和富强的新中国;国民党迅速结束训政,实施宪政;召开政治协商会议;民享有民主、自由的权利等。
(3) 意义:是人民力量的胜利;表明中共的和平诚意;国民党被迫承认和平建国的基本方针,它再要发动内战,就在政治上陷入被动地位。
三、政治协商会议:1946年初在重庆召开,争议最激烈的问题是政治民主化和军队国家化。
通过有利于人民的政协协议。
内容包括改组国民政府;召开国民大会;实施《和平建国纲领》;整编全国军队,制定宪法等。
四、全面内战的爆发——国民党发动全面内战:1946年夏,国民党进攻中原解放区,全面内战的爆发。
毛泽东著名论断:“一切反动派都是纸老虎。
”解放军的战略战术方针:以歼灭敌人有生力量为主要目标,以运动战为主要作战方法。
经过8个月作战粉碎国民党的全面进攻。
粉碎国民党的重点进攻:山东(孟良崮战役)和陕北解放区(青化砭、蟠龙镇、羊马河、沙家店等战役)。
考点二、解放战争的胜利发展一、解放军的战略反攻1、条件——可能性:①解放军粉碎敌人的全面进攻和重点进攻,国民党优势逐渐丧失。
敌我双方力量对比发生了很大变化;②国统区民主运动的开展,国民党反动派陷入孤立;③解放区土RYB燃油泵改的进行。
必要性:战略进攻可以减轻陕北和山东战场的压力,减轻解放区的物质消耗。
解放战争知识点总结解放战争是指中华民族抵抗日本侵略和其它帝国主义势力的战斗,主要涉及中国人民抗击日本侵略的历史事件。
为了清晰地了解解放战争,下面将对其背景、主要战斗和战略、战争结果等进行总结。
一、背景1.民族危亡:20世纪初,中国社会处于严重分裂和内忧外患的局势,列强侵略,民族危亡。
2.九一八事变:1931年,日本侵占中国东北,进而占领整个东北地区,丧失了中国主权。
3.佳木斯事变:1932年,日军入侵中国东北,屠杀中国军民,导致全国人民的强烈愤怒。
4.抗日战争爆发:1937年,日本侵略者制造了“七七事变”,全面侵略中华大地,抗日战争全面爆发。
二、战略1.全面抗战:中共中央积极响应中国共产党的号召,提出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口号,协调全国军队和地方力量,全面展开了抗战。
2.歼灭敌人:在民族解放战争中,中共中央和中国人民解放军的主要目标是消灭日军和其他反动势力,争取最后的胜利。
三、主要战斗和战略1.淞沪会战:1937年8月13日至11月12日,中共中央决定组织和指挥中国共产党领导的抗日武装,成功地保卫住了万人陷阱战役。
2.武汉会战:1938年10月中共中央确定了东方战争大南战胜面中国共产党领导的抗日武装要紧。
3.太原战役:1946年9月是中共中央武汉后继战败后,组织全国抗战,重建东北抗日联军的一个重要阶段。
4.解放南京:1949年2月,中国人民解放军先后打破了娘子关和泰州的河堤,成功地攻占南京,并解放了南京市。
四、战争结果1.日本侵略者战败:解放战争最终目标是抗击日本侵略者,中国人民解放军在全国范围内实施了一系列粘附和巩固敌人的进攻,使日本侵略者战败。
2.统一中国领土:解放战争确保了中国领土完整,使中国恢复了在东北、华北和长江流域的统一3.国家独立:解放战争确保了中国的国家独立,不再受到帝国主义国家的压迫和控制。
4.新中国成立:解放战争的胜利标志着中华民族从封建帝制到人民民主共和国的历史转变。
八年级上册㊀㊀㊀㊀㊀㊀㊀第五单元㊀人民解放战争的胜利㊀㊀1.知道重庆谈判,理解中国共产党为争取和平民主做出的努力,认识国民党独裁内战的本质.2.了解中共中央转战陕北和刘邓大军挺进大别山的史实,知道人民解放战争开始转入战略进攻.3.列举辽沈㊁淮海㊁平津三大战役和渡江战役,说明人民解放战争迅速胜利的主要原因.一㊁内战烽火1.重庆谈判(1)背景:抗战胜利后,人民渴望和平与民主.蒋介石在美国的支持下,阴谋发动内战.(2)目的:为了进一步赢得准备内战的时间,也为了欺骗人民,把战争的罪责推给共产党,蒋介石三次发电报,邀请毛泽东到重庆谈判.(3)过程:为了争取国内和平,戳穿蒋介石假和平㊁真内战的阴谋.1945年,在周恩来的陪同下,毛泽东赴重庆与国民党谈判.(4)结果:1945年10月10日,国共签订了 双十协定 .2.转战陕北(1)内战爆发:1946年6月,蒋介石撕毁 双十协定 ,对中原解放区发动进攻,全面内战爆发.(2)转战陕北:在国民党的大举进攻下,中共中央撤出延安,毛泽东㊁周恩来等率领中共中央和解放军总部,转战陕北.彭德怀㊁贺龙率领西北解放军,粉碎了国民党的进攻.3.挺进大别山(1)经过:1947年,刘伯承㊁邓小平率领晋冀鲁豫解放军主力,挺进大别山地区.(2)意义:挺进大别山,标志着人民解放军转入战略进攻,严重威胁国民党统治中心南京和湖北重镇武汉.二㊁战略大决战1.三大战役(1)背景:人民解放军经过两年的英勇奋战,消灭了国民党两百多万军队,国民党主力收缩到沈阳㊁北平㊁徐州等地,发动决战的时机成熟了.1948年9月至1949年1月,人民解放军发动了辽沈㊁淮海㊁平津三大战役.(2)辽沈战役①时间:1948年9~11月.②指挥:林彪㊁罗荣桓.③重要战役:锦州战役.④战果:解放东北全境.(3)淮海战役①时间:1948年11月~1949年1月.②指挥:刘伯承㊁陈毅㊁邓小平㊁粟裕㊁谭震林.③中心:徐州.④战果:奠定了解放长江以南各省的基础.(4)平津战役①时间:1948年11月~1949年1月.②重要战术:瓮中捉鳖.③重要事件:北平和平解放.④战果:华北全境基本解放.(5)意义:三大战役的胜利,人民解放军共歼灭和改编敌军150万多人.国民党的主力基本被消灭,从而大大加速了人民解放战争在全国的胜利.2.百万雄师过大江(1)开始:1949年4月,毛泽东㊁朱德下达渡江命令.(2)结果:国民党的长江防线顷刻崩溃,4月23日,南京解放,统治中国22年的国民党政权垮台.㊀㊀一㊁选择题1.(2012 湖南常德)右边这幅漫画«磨好刀再杀»所反映的是蒋介石的哪一政策(㊀㊀)A.攘外必先安内 B .不抵抗政策 C .停止内战,联共抗日 D.假和平,真内战 2.(2012 湖北黄石)倭寇投降 特请先生克日惠临陪都,共同商讨 ,其中 陪都 是(㊀㊀)A.广州B .武汉C .重庆D.南京3.(2012 广东)毛泽东在一次谈话中说: (1945年)这一次我们去的好,击破了国民党说共产党不要和平,不要团结的谣言. 毛泽东谈论的是(㊀㊀)A.井冈山会师B .西安事变C .百团大战D.重庆谈判4.1945年10月国共两党通过重庆谈判签订了双十协定 .对此,下列评论正确的是(㊀㊀)A.内战从此结束和平正式开始B .内战前夕出现了短暂和平C .内战在谈判中已经全面爆发D.国共两党实现了再次合作5.(2012 山东济宁)下列人物既参加了西安事变和平解决又参加了重庆谈判的是(㊀㊀)A.周恩来B.毛泽东C.邓小平D.刘伯承6.1947年6月底,揭开中国人民解放军全国战略反攻序幕的是(㊀㊀)A.中共七大B.台儿庄战役C.刘邓大军挺进大别山D.百团大战7.(2012 江苏连云港)1947年夏, 刘(邓)的部队越过陇海铁路,向南猛插300英里,在鄂豫皖边界 开辟出一块新的根据地. 这一历史事件(㊀㊀)A.粉碎了国民党重点进攻B.改变了战争的战略态势C.消灭了国民党军队主力D.宣告了国民党政权覆灭8.(2012 江苏扬州)历史影片能艺术地再现历史.下列四部影片所反映的历史事件按时间顺序排列正确的是(㊀㊀)①«南京!南京!»㊀②«南昌起义»㊀③«西安事变»㊀④«挺进中原»A.①②③④B.②③①④C.①②④③D.②①③④9.(2012 四川泸州)三大战役的胜利,使人民解放战争在全国的胜利成为定局.其中,最先发动的是(㊀㊀) A.淮海战役B.渡江战役C.平津战役D.辽沈战役10.(2012 江苏泰州)1948年底,山东农民唐和恩率领他的支前小车队,冒风雪,忍饥寒,跋山涉水,日夜奔行.他还用心地在随身携带的竹棍上刻下了他支前经过的每一个地方(见图).据其行程判断,他参加了(㊀㊀)A.北伐战争B.百团大战C.淮海战役D.渡江战役11.下图所示战役的意义在于(㊀㊀)A.揭开人民解放军全国性战略反攻的序幕B.基本解放华北全境C.为解放长江以南各省奠定了基础D.解放南京,使延续22年的国民党政权覆灭12.(2012 山东滨州)1949年春在北平西苑机场阅兵时,毛泽东对率部接受和平改编的原北平国民党守军总司令说:北平和平解放,宜生兄功不可没. 这里的 宜生 是谁(㊀㊀) A.李泉仁B.张学良C.佟麟阁D.傅作义13.右图所示战役是(㊀㊀)A.辽沈战役B.淮海战役C.平津战役D.渡江战役14.在辽沈㊁淮海㊁平津三大战役中,下列哪支队伍先后参加过其中的两大战役(㊀㊀)A.东北解放军B.华北解放军C.中原解放军D.华东解放军15.(2012 贵州安顺)李明同学在学校网站开辟的 人民战争 专栏中选用了图一㊁图二两张图片.以下所拟小标题最合适的是(㊀㊀)图一㊀刘邓大军挺进大别山图二㊀三大战役示意图A.抗日战争B.红军长征C.北伐战争D.解放战争16.(2012 福建福州) 钟山风雨起苍黄,百万雄师过大江 所反映的历史事件是(㊀㊀)A.辽沈战役B.淮海战役八年级上册㊀㊀㊀㊀㊀㊀㊀C.平津战役D.渡江战役17.(2012 广东梅州)历史照片是见证历史㊁保存历史信息的载体.右图反映出的历史信息是(㊀㊀)A.南京国民政府成立B.解放军转战陕北C.国民党政权覆灭D.淮海战役胜利18.某历史老师正在设计 蒋家王朝覆灭 的课件,统治中国22年之久的国民政府所在地是(㊀㊀)A.南京B.北京C.重庆D.上海19.(2012 贵州铜仁)历史事件的发生往往是多种因素综合作用的结果.解放战争最终取得胜利的因素有(㊀㊀)①精良的武器装备㊀②中国共产党的正确领导㊀③丰富的物资供应㊀④人民群众的大力支持A.①②B.③④C.①③D.②④20.(2012 江西)下面的示意图有助于我们了解(㊀㊀)A.中国逐步走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过程B.国民大革命的主要进程C.人民解放战争的主要进程D.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发展的历程二㊁非选择题21.阅读下列材料材料一㊀1945年8月20日蒋介石再次邀请毛泽东到重庆谈判的电报: 大战方告结束,内争不容再有 如何以建国之功收抗战之果,甚有赖于先生之惠然一行,共定大计材料二㊀1945年10月13日蒋介石给陆军总司令何应钦的密电: 抗战胜利,日寇投降 乃奸匪竟 企图破坏统一以遂其割据之阴谋,若不速予剿除,不仅八年抗战前功尽失,且必遗害无穷 此次剿共为人民幸福之所系,务本以往抗战之精神,遵照中正(注:蒋介石)所订剿共手本,督励所属,努力进剿,迅速完成任务材料三㊀1945年11月16日蒋介石对高级将领的演讲: 回想这20年来,奸匪始终是本党唯一的敌人.材料四㊀(美国总统)杜鲁门回忆录: 事实上,蒋介石甚至连再占领华南都有极大的困难 如果他不同共产党人及俄国人达成协议,他就休想进入东北.由于共产党人占领了铁路中间的地方,蒋介石要想占领东北和中南就不可能 假如我们让日本人立即放下他们的武器 那么整个中国就会被共产党人拿过去 因此,我们便命令日本人守着他们的岗位和维持秩序,等到蒋介石的军队一到,日本军队便向他们投降 这种利用日本军队阻止共产党人的办法是国防部和国务院的联合决定而经我批准的.请回答:(1)蒋介石电邀毛泽东到重庆谈判的理由是什么?国共双方经过9~10月的谈判,有什么结果?(2)蒋介石对中国共产党的真实态度是什么?在上引材料中有何依据?(3)蒋介石当时为什么要玩弄反革命两手?在上引材料中有何依据?(4)对于蒋介石玩弄的反革命两手,美国政府采取什么态度?这在上引材料和历史事实中有什么证据?22.中国人民解放军在毛泽东等中国共产党人的英明领导下,终于打败了国民党反动派,取得了解放战争的伟大胜利.据此,回答下列问题.(1)人民解放战争经历了哪三个阶段?(2)就中共本身来说,你认为人民解放战争能够取得胜利的原因有哪些?23.下面三幅图片分别记录了人民解放战争时期中的重大时刻.如果让你做解说员,请选择其中一张图片写一段简短的解说词.要求:(1)解说词要用一段完整的文字予以表述,内容必须包括事件的简要背景㊁影响及你对此事件的看法. (2)重要的史实准确无误,语言流畅,想象合理,字数不少于80字.第五单元㊀人民解放战争的胜利1.D㊀解析:本题考查学生的识图能力和理解能力,侧重考查重庆谈判.识读漫画,蒋介石打着和平的幌子,却在磨刀霍霍.由此可见,他是打着和平的幌子,在为发动内战作准备.所以其举行和平谈判的实质是发动内战.2.C㊀解析:本题考查学生的识记能力,侧重考查重庆谈判.材料反映了抗战胜利后,蒋介石发报邀请毛泽东赴陪都谈判.结合所学知识分析,1937年12月,南京陷落,国民政府迁到重庆,将重庆作为陪都.3.D㊀解析:本题考查学生的分析理解能力,侧重考查重庆谈判.链接所学知识可知,1945年,蒋石为了准备内战,力邀毛泽东赴重庆谈判,如果毛泽东不去,则把发动内战的责任强加给共产党.为了戳穿蒋介石 假和平,真内战 的阴谋,毛泽东赴重庆谈判,向全国人民表达了争取和平的诚意.4.B㊀解析:本题考查学生的分析理解能力,侧重考查重庆谈判的影响.重庆谈判尽管签订了 双十协定 ,但并没有迎来长期的和平,1946年,蒋介石撕毁 双十协定 ,发动了内战,抗战后短暂的和平结束了.5.A㊀解析:本题考查学生的辨析能力,侧重考查周恩来.结合所学知识可知,1936年率中共代表团赴西安谈判的是周恩来,1945年陪同毛泽东赴重庆谈判的是周恩来和王若飞.所以周恩来参加了这两次历史事件.6.C㊀解析:本题考查学生的识记和分析能力,侧重考查刘邓大军挺进大别山.紧扣 1947年6月 揭开战略反攻序幕 等关键信息分析备选项,其中A项发生于1945年,不符合;B项发生于1938年,不符合;D项发生于1940年,不符合.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刘邓大军挺进大别山揭开了战略反攻序幕,符合题意.7.B㊀解析:本题考查学生的分析理解能力,侧重考查刘邓大军挺进大别山.材料反映了刘邓大军挺进大别山.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刘邓大军挺进大别山揭开了全国性战略进攻的序幕,使人民解放军由战略防御开始转向战略进攻,战争的战略态势发生了变化.8.B㊀解析:本题考查学生对知识的运用能力,综合考查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一些重大事件的时间.分析题肢,南昌起义是1927年,«南京!南京!»反映的是1937年的南京大屠杀,西安事变发生于1936年,挺进中原发生于1947年,正确的排序是②③①④.9.D㊀解析:本题考查学生对知识的运用能力,侧重考查三大战役.联系所学知识分析备选项,A项和C 项都发生在1948年11月~1949年1月,D项辽沈战役发生于1948年9月~11月.B项不属于三大战役,所以最先发动的是辽沈战役.10.C㊀解析:本题考查学生提取历史信息和运用信息的能力,侧重考查淮海战役.紧扣材料中的 1948年底 徐州 等关键信息联系所学知识分析,1948年11月,解放军以徐州为中心发动了淮海战役.11.C㊀解析:本题考查学生的识图能力和分析理解能力,侧重考查淮海战役.识读地图可知,此次战役以徐州为中心,结合所学知识可知,该战役是淮海战役,该战役的意义是为解放长江以南各省奠定了基础.12.D㊀解析:本题考查学生对历史知识的再现和再认能力,侧重考查北平和平解放.结合所学知识分析,1949年,北平国民党军总司令傅作义率领北平守军起义,北平和平解放.所以这里的 宜生 是傅作义.13.C㊀解析:本题考查学生的识图能力,侧重考查平津战役.识读图片,紧扣 塘沽 分析可知,靠近塘沽的城市是天津.由此可见,此次战役是在京津地区展开,所以该战役是平津战役.14.A㊀解析:本题考查学生的比较能力,侧重考查三大战役.分析题干,其中辽沈战役的参战部队是东北解放军;淮海战役的参战部队是华东和中原解放军;平津战役的参战部队是华北和东北解放军.所以同时参加两场战役的部队是东北解放军.15.D㊀解析:本题考查学生的识图能力,侧重考查解放战争.图一和图二两个军事行动都发生于解放战争时期.16.D㊀解析:本题考查学生的分析理解能力,侧重考查渡江战役.紧扣题干中的 百万雄师过大江 分析可知,这是人民解放军百万雄师横渡长江,解放全中国,付诸的军事行动是渡江战役.17.C㊀解析:本题考查学生的识图能力和分析能力,侧重考查渡江战役.图片反映的历史事件是解放军占领总统府,南京解放,标志着国民政府统治垮台.18.A㊀解析:本题考查学生的分析能力,侧重考查南京国民政府.题干中的 蒋家王朝 即南京国民政府,这一政权成立于1927年,结束于1949年南京解放.19.D㊀解析:本题考查学生的分析理解能力,侧重考查解放战争.联系所学知识分析,解放战争初期,解放军所拥有的武器装备被称为 小米加步枪 ;而国民党军队拥有大量美式装备,所以①不符合;战争之初,解放区面积和人口都无法与国民政府相比,物资匮乏,所以③不正确,排除.在中共正确的领导和人民群众的大力支持下,解放军最终赢得战争.20.C㊀解析:本题考查学生的识图能力,综合考查解放战争.紧扣示意图中的 转战陕北 挺进中原 三大战役 渡江战役 等重大军事行动分析可知,该示意图反映了人民解放战争的主要进程.21.(1)表面上说为了避免内战,共商大计.10月10日签订了 双十协定 .(2)蒋介石对中共极端仇视,力图消灭.材料二是当时蒋介石的剿共密令;材料三表明蒋的一贯立场就是把中共视为 唯一的敌人 . (3)当时国民党军队大多还在西南,无法控制全国,所以蒋介石要争取时间,企图一手利用谈判来束缚中共,另一手加紧调兵抢占地盘削弱中共.材料四中,杜鲁门指出当时蒋介石无法控制东北和中南地区,如果日军放下武器, 整个中国就会被共产党人拿过去 .(4)蒋介石的 两手 是在美国的全力支持和密切配合下进行的.材料四中,杜鲁门表明了美国的态度,甚至决定了 利用日本军队阻止共产党人的办法 .22.(1)战略防御㊁战略反攻㊁战略决战. (2)有中国共产党的正确领导;有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的理论指导,走经过新民主主义向社会主义发展的道路;有一支人民的革命军队,坚持武装斗争;组成一个最广泛的革命统一战线,团结一切可以团结的力量共同奋斗;并得到人民群众的积极支持等.23.略.。
解放战争战术相关例题和知识点总结解放战争,是中国人民为了推翻帝国主义、封建主义和官僚资本主义的统治,夺取新民主主义革命的胜利而进行的一场伟大战争。
在这场波澜壮阔的战争中,中国人民解放军运用了一系列巧妙的战术,取得了一个又一个的辉煌胜利。
下面,我们通过一些具体的例题来深入了解解放战争中的战术,并对相关知识点进行总结。
一、运动战运动战是解放战争中解放军常用的战术之一。
其核心思想是通过灵活的机动,在运动中寻找敌人的弱点,集中优势兵力予以歼灭。
例如,在孟良崮战役中,华东野战军根据战场形势,采取了大胆的运动战策略。
国民党整编 74 师冒进突出,华野迅速抓住这一机会,集中数倍于敌的兵力,将其包围在孟良崮地区。
在战役过程中,华野各部队快速机动,穿插分割,打乱了敌人的部署,最终成功歼灭了整编74 师。
运动战的知识点包括:1、灵活机动:部队能够迅速转移阵地,根据敌情变化调整作战方向。
2、集中兵力:在关键时机和地点,集中优势兵力打击敌人。
3、情报准确:及时获取敌人的动向和部署,为作战决策提供依据。
二、围点打援围点打援是一种巧妙的战术,通过围攻敌人的据点,吸引敌方增援部队,然后在增援途中设伏予以打击。
辽沈战役中的锦州攻坚战就是围点打援的典型战例。
解放军集中兵力攻打锦州,国民党急忙调兵增援。
东北野战军在塔山等地顽强阻击援敌,为攻克锦州创造了有利条件。
围点打援的关键知识点:1、选准围点目标:通常选择具有战略重要性的据点。
2、合理部署兵力:既要保证围点的力量,又要预留足够兵力打援。
3、精心设伏:准确判断援敌的路线和时间,设下埋伏。
三、攻坚战攻坚战是在城市或坚固防御工事面前进行的强行攻击作战。
济南战役是解放战争中一次著名的攻坚战。
解放军经过周密的准备,采用多种手段突破敌人的防线,最终解放了济南。
攻坚战的知识点:1、充分准备:包括情报收集、火力配备、攻城器械等。
2、协同作战:步兵、炮兵、工兵等各兵种密切配合。
3、突破要点:选择敌人防御的薄弱环节作为突破点。
八年级上册历史《人民解放战争》知识点总结一、重庆谈判——战前较量(“鸿门宴”)1.时间:1945.82.地点:重庆3.目的:蒋介石——①为发动内战争取时间②赢得政治主动(实质:假和平,真内战)毛泽东——①为了尽一切可能争取和平②戳穿蒋介石假和平的阴谋(人们普遍希望和平建国)4.成果:(1)1945.10.10国共双方签署《政府与中共代表会谈纪要》,即“双十协定”内容:①双方同意以和平、民主、团结、统一为基础,长期合作,坚决避免内战,建设独立、自由和富强的新中国②召开政治协商会议(2)政治协商会议(1946.1.10重庆)内容:①讨论了建立联合政府、和平建国纲领、召开国民大会、修改宪法草案、整编军队等问题②通过了一系列决议,再次确定了避免内战、和平建国的方针。
5.意义:重庆谈判和政治协商会议的召开,为中国实现民主统一、和平建国带来了一线曙光。
二、内战——战略防御1.内战爆发标志:1946.6蒋介石全力围攻中原解放区2.国民党的全面进攻与重点进攻(1)全面进攻:1946.6开始——1946.10国民党军队占领张家口(最高峰)——1947.3全面进攻被粉碎(2)重点进攻(1947.3全面进攻被粉碎后)——重点进攻:陕北解放区和山东解放区3.解放区军民的自卫反击战(1)论断:毛泽东“一切反动派都是纸老虎”(背弃人民,发动反人民的战争)(2)战略战术(自卫战争):主要作战方式——运动战主要目标——歼灭敌人有生力量作战原则和方针——集中优势兵力各个歼灭敌人(3)粉碎国民党军队的全面进攻:解放区军民经过半年多的自卫反击战(4)粉碎国民党军队对陕北解放区的重点进攻①毛泽东、周恩来等率领中共中央和解放军总部主动撤离延安,转战陕北②彭德怀率领西北野战军先后取得青化砭、沙家店等战役的胜利,粉碎了国民党军队对陕北的重点进攻。
(5)粉碎国民党军队对山东解放区的重点进攻——孟良崮战役华东野战军在山东孟良崮消灭国民党王牌主力整编第七十四师,打退了敌人对山东解放军的重点进攻。
解放战争历史知识点及练习题学习高中历史需要讲究方法和技巧,更要学会对历史知识点进行归纳整理,下面店铺为大家带来解放战争历史知识点及练习题,供大家学习。
解放战争知识点:一、解放战争的过程1.过渡阶段:(1945、8~1946、6)(为争取和平民主而斗争)(1)重庆谈判:(1945、8~1945、10)①背景:蒋介石:迫于国内外的和平压力,内战准备________完成,采取“_______”策略。
②中共:代表人民,努力争取和平民主,揭露_______阴谋。
③结果:1945年10月10日签署《_______》④影响:中共:政治上取得主动权,赢得民心;国民党:如果发动内战将陷于被动地位。
(2)政治协商会议(1946年1月)时间:_______;地点:_______;结果:______________。
2.防御阶段:(1946、6~1947、6)(1)全面内战爆发的标志:1946年6月,国民党军队大举进攻________解放区。
(2)粉碎全面进攻的影响:国民党军队被迫由全面进攻转入________进攻。
(3)粉碎重点进攻:1947年春,国民党军队对________和________解放区实行重点进攻,又被解放军粉碎。
3.反攻阶段:(1947、6~1948、9)(1)经济措施:土地改革。
①时间:1947年。
②文件:颁布《________________》。
③内容:没收________的土地,废除________制度,实行耕者有其田,按农村人口平均分配土地。
④影响:解放区一亿多无地和少地农民分到了________,激发了农民________和________的积极性,翻身农民踊跃________,支援前线。
后方得以巩固。
(2)军事措施:刘邓挺进大别山。
1947年6月,刘伯承、邓小平率________解放军主力渡过黄河,挺进________,揭开________的序幕。
4.决战阶段:(1948、9~1949、1)三大战役意义:三大战役共歼灭或改编国民党军队________万人,国民党军队的主力________上被消灭。
人民解放战争单元知识总结及单元达纲检测【本章总结】【单元达纲检测】一、选择题1.抗战结束后,国内政治斗争的焦点是 ( )A.建立什么样的国家 B.采用何种政体C.由哪个党执政问题 D.人民民主权利问题2.下列对抗战胜利后中国社会主要矛盾的理解正确的是 ( ) A.中华民族与外国资本主义的矛盾已经解决B.国内阶级矛盾是中国社会惟一的主要矛盾C.中国近代社会的两大主要矛盾仍然存在D.反蒋斗争表明中外矛盾是当时最主要的矛盾3.1945年,在努力争取和平民主的斗争中,毛泽东告诫全党:“我们当了人民的代表,要代表得好,不要像陈独秀。
”对此理解最确切的是 ( )A.要尽全力争取和平 B.尽力避免内战C.国共合作不能再破裂 D.要做两手准备4.1946年初,“美国计划将中共以一种类似西欧共产党所占的地位,纳入一个实际政体的政治和军事范围之内,敌对的两党共同参加一个以蒋介石为首的经过改组的联合政府”。
材料反映出美国的意图是 ( )A.改组国民政府,成立联合政府B.支持蒋介石发动反共反人民的内战C.调解国共冲突,避免内战D.要共产党交出政权和军队5.1946年初政治协商会议的召开 ( )①冲破了国民党的独裁统治②标志着人民民主统一战线形成③使中间党派提出的《和平建国纲领》得以通过④有利于实现民主政治与和平建国A.①④ B.②③ C.①② D.③④6.人民军队实行运动战,以歼灭敌人有生力量为主的作战方针是在 ( )A.粉碎蒋军的全面进攻阶段 B.粉碎蒋军的重点进攻阶段C.人民军队的大反攻阶段 D.同蒋军的战略决战阶段7.在国民党军队重点进攻陕北解放区时,西北野战军采取“蘑菇”战术与敌人周旋,其主要目的是 ( )A.保卫党中央转战陕北指挥战争B.在运动中歼灭敌人的有生力量C.拖住敌人兵力,援助华东野战军D.避免与强敌交锋,以便保存实力8.1946年秋,蒋介石召开伪国大是在 ( )A.孟良崮战役后 B.国共合作完全破裂之后C.强令解散民主同盟后 D.占领张家口之后9.解放战争时期,标志着国共关系完全破裂的事件是 ( )A.国民党军队大举进攻中原解放区B.中共拒绝参加伪国民大会C.蒋介石限令中共撤销驻南京等地的代表团D.国民党撕毁《双十协定》和政协决议10.“五二○”血案发生的地点有 ( )①上海②杭州③天津④南京A.①② B.③④ C.②③ D.①④11.1947年,促使国民党反动派残酷迫害民主党派的主要客观因素是 ( )A.人民族资本主义经济萎缩 B.战场局势日益不利C.第二条战线作用加强 D.国民党独裁统治确立12.中国民主同盟彻底与国民党蒋介石集团决裂,同中国共产党并肩作战,其直接原因是 ( )A.国民党制造皖南事变 B.蒋介石撕毁《双十协定》C.国民政府强行解散民主同盟 D.蒋介石关闭国共和谈的大门13.国民党反动统治的特征中没有 ( )A.一党专政 B.经济垄断C.特务统治 D.保甲制度14.抗战胜利后,中共取消减租减息政策,实行土地改革的主要原因是 ( )A.满足农民的土地要求 B.革命任务的变化C.地主阶级兼并土地 D.主要矛盾的变化15.1947年人民解放军转入战略反攻,这说明 ( )A.敌我力量对比发生了巨大变化B.敌人被迫收缩兵力,实行重点防御C.人民解放军赢得了战争的主动权D.战略决战的时机成熟了16.1947年人民解放军三路大军突进中原,其最大意义在于 ( )A.揭开了全国性战略反攻的序幕B.严重威胁国民党统治的中心南京和武汉C.使国民党力量由强转弱D.是人民革命战争的重大转折17.1948年9月至1949年1月的三大战役是人民解放战争时期敌我双方的战略决战。
这一决战的主要成果是 ( )A.国民党军队的主力基本被消灭B.解放了长江以北的广大地区C.解放战争的胜利已成定局D.大大加速了中国民主革命的胜利18.七届二中全会上,毛泽东告诫共产党人要警惕“糖衣炮弹”的进攻,因为( ) A.全国大陆已基本解放 B.党的工作重心将转向城市C.中共即将成为执政党 D.资产阶级准备向党进攻19.下列事件按顺序排列正确的是 ( )①七届二中全会召开②蒋介石发出“求和”声明③渡江作战④民主党派与蒋介石决裂A.④②①③ B.②①③④ C.①②③④ D.①②④③20.中国人民民主革命取得伟大胜利的标志是 ( )A.人民解放军占领南京B.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的召开C.中央人民政府的成立D.开国大典的举行二、材料解析题1.阅读下列材料材料一没收一切土地归苏维埃政府所有,用下列三种方法分配之:(1)分配农民个别耕种;(2)分配农民共同耕种; (3)由苏维埃政府组织模范农场耕种。
……一切土地,经苏维埃政府没收分配后,禁止买卖。
——摘自中共1 928年《井冈山土地法》材料二没收一切私人的或团体的——豪绅、地主、祠堂、庙宇、会社、富农——田地、山林、池塘、房屋,归苏维埃政府公有,分配给无地、少地的农民及其他需要的贫民使用。
——摘自中共1930年《苏维埃土地法》材料三一方面要规定地主应该普遍地减租减息,不得抗不实行,另一方面,又要规定农民有交租交息的义务,不得抗不交纳。
——摘自中共1942年《关于抗日根据地土地政策的决定》材料四一切地主的土地及公地,由乡村农会接收,连同乡村其他一切土地,按乡村全部人口,不分男女老幼,统一平均分配……使全村人民均获得同等的土地,并归各人所有。
……承认其自由经营、买卖及在特定条件下出租的权利。
——摘自中共1947年《中国土地法大纲》请回答:①比较材料一和材料二,说明材料二中的《苏维埃土地法》有什么变化?它产生了什么后果?②比较材料二和材料三,说明材料三中的土地政策有什么变化?它产生了什么后果?③比较材料三和材料四,说明材料四中的《中国上地法大纲》有什么变化?它产生了什么后果?④综合这些材料,简要概括中共制定土地政策的主要依据和基本特点。
2.阅读下列材料材料一在重庆有些人认为蒋介石是靠不住的,是骗人的,要同他谈出什么结果是不可能的。
……我向他们说,你们说的是有理由的,有根据的,……但是,这只是事情的一个方面。
事情还有另一个方面,还有许多因素,使蒋介石不能不有许多顾忌。
——毛泽东《关于重庆谈判》材料二我们党当前的任务,是动员一切力量,站在自卫立场上,粉碎国民党进攻,保卫解放区,争取和平局面的出现。
——毛泽东1945年11月《为中共中央起草的对党内的指示》材料三为了迅速结束战争,实现真正的和平,减少人民的痛苦,中国共产党愿意和南京反动政府及其他任何国民党地方政府和军事集团,在下列条件的基础上进行和平谈判……——毛泽东1949年1月14日《关于时局的声明》上述材料是中国共产党在全面内战爆发前和解放战争即将胜利时,针对国民党的政策所采取的一系列对策,依据上述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评述有关国民党反动派的一系列政策。
要求:表述应当成文,限200字左右。
三、问答题1.简要归纳国共内战全面爆发后,在人民解放战争的各个阶段,我军的战略目标发生过哪些变化?分析变化的原因,并说明从中得到的启示。
2.抗日战争胜利后直到新中国成立前,国共两党进行了哪两次重要谈判?都是在怎样的情况下进行的?结果怎样?【参考答案】一、选择题1.A 2.C 3.D 4.D 5.A 6.A 7.B 8.D 9.C 10.B 11.B 12.C 13.B 14.D 15.C 16.D 17.A 18.C 19.A 20.B二、材料解析题1.①变化:前者“没收一切土地”,后者只没收地主的土地和一切公有土地;前者具有社会主义土地革命的性质,后者完成的是资产阶级民主主义土地革命的任务。
结果:废除了封建土地制度,使农民生活有了保障,积极参加红军,支援革命战争,巩固了革命。
②其变化是:有条件地保留了封建土地制度。
结果:有利于巩固抗日民主政权,有利于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发展。
③变化;消灭封建土地制度,使农民获得土地所有权,完成了资产阶级民主主义土地革命的任务。
结果:使翻身农民积极参军和支援解放战争,成为解放战争迅速取得胜利的可靠保证。
④以社会主要矛盾和革命的主要任务为依据,以调动广大农民参加革命的积极性为目的,将革命的原则性和灵活性相结合,团结一切可以团结的力量。
2.抗战胜利后初期,蒋介石打着“和平建国”的旗号,邀请毛泽东去重庆谈判。
这是由于其内战准备尚未完成,又迫于国内外舆论的压力所采取的假和平、真内战的反革命两手策略。
在重庆谈判签订《双十协定》前后,国民党采取一面谈判,一面进攻,边谈边打的政策,破坏和平与民主。
1949年元旦,蒋介石发出“求和”声明。
这是由于三大战役国民党军队大溃败,陷于十分不利的境地,但最终却拒绝在和平协定上签字。
说明这一和谈政策完全是为争取时间以便进行垂死挣扎的和平烟雾,完全是一场骗局。
三、问答题1.防御阶段:①目标:实行土地换力量的战略目标,如内线作战且以运动战为主,以消灭敌人有生力量为主。
②原因:因为当时敌我力量悬殊,各解放区基本上处于被分割状态,形势对革命不利。
反攻阶段:①目标:以外线作战为主,以中原地区为突破口展开全国反攻,并且体现了全国一盘棋的思想。
②原因:敌我力量变化对我方有利,敌人兵力分散、不足、中原空虚,敌人在政治上日益孤立。
决战阶段:①目标:实行战略决战,并且将敌人主力歼灭于长江以北地区。
②原因:敌我力量对比进一步发生变化,国民党开始集结兵力实行重点防御,形势变化。
渡江战役后:①目标:追歼残敌,解放全国。
②原因:国民党政权企图以政治和谈实现划江而治,并且伺机卷土重来。
启示:党中央根据战争形势变化及时调整战略目标,是人民解放战争取得胜利的关键。
这体现了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
2.1945年的重庆谈判,1949年4月的北平和谈。
(1)条件①重庆谈判:抗日战争胜利后,中国社会的主要矛盾发生变化;二战结束后,美国的霸权地位确立,加紧侵略亚洲,在中国扶蒋反共;蒋介石坚持独裁,阴谋发动内战,但内战准备尚未完成;中国共产党领导的人民武装在抗日战争中发展壮大,但仍处于敌强我弱;全国人民希望和平、民主;蒋介石打着“和平建国”旗号,中国共产党针锋相对进行斗争,并提出和平、民主、团结三大口号。
②北平和谈:经过三大战役,国民党军队主力基本被消灭,敌我力量发生根本变化;东北、华北、华东解放区连成一片,已做好渡江的准备;民主运动不断高涨,人民民主统一战线巩固、扩大,民主党派与中国共产党并肩奋斗;1949年元旦,毛泽东发出“将革命进行到底”的号召;蒋介石发布“求和”声明,不久被迫下野。
(2)结果①重庆谈判:签署《双十协定》,但不久被国民党、蒋介石撕毁,内战爆发。
②北平和谈:谈判达成和平协定,但国民政府拒绝签字,国民党假和谈阴谋被揭穿;人民解放军发起渡江战役,向全国进军;国民政府覆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