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织行为学-第四单元 知觉与个体决策
- 格式:ppt
- 大小:261.50 KB
- 文档页数:59
组织行为学知觉与个体决策在组织行为学领域,知觉被认为是个体对外部环境的感知和理解过程,而个体决策则是基于这种感知和理解所做出的行为选择。
本文将探讨知觉对个体决策的影响,并分析其中的关联机制和重要因素。
知觉的定义与要素知觉是人类的感知和认知过程,是个体对于外界信息的接收、选择、组织和解释的过程。
在组织行为学中,知觉被认为是组织成员对于环境中的刺激和信息进行加工和解释的过程。
知觉的要素主要包括感知、选择、组织和解释。
感知是个体通过感官器官获取外界刺激的过程,选择是在众多刺激中选择重要的信息进行加工和处理,组织是将选择的信息进行整合和编排,解释是根据已有的知识和经验对信息进行解释和理解。
知觉对个体决策的影响个体的决策行为往往受到其对于环境和信息的知觉影响。
具体来说,知觉对个体决策的影响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1. 选择的偏好个体的知觉会直接影响到其对于不同选择的偏好。
不同的人在面临相同信息时,由于其个体差异和知识结构的不同,可能会产生不同的偏好。
比如,对于同一个工作机会,有的人觉得挑战性很大,有的人则觉得不够稳定,从而导致对于该工作的选择有所不同。
2. 决策的速度个体的知觉对于决策的速度也有影响。
当个体对于环境和信息的认知越准确、清晰,其决策的速度往往越快。
相反,如果个体对于环境和信息的认知模糊或不完整,其在做出决策时往往需要更多的时间进行思考和权衡。
3. 决策的决心和信心知觉还可以影响个体决策的决心和信心。
当个体对于环境和信息的认知较为准确和清晰时,其对于自己的决策通常会更加有决心和信心。
相反,如果个体对于环境和信息的认知模糊或错误,其在做出决策时可能会产生犹豫和不确定的情绪。
知觉与个体决策的关联机制1. 社会认知理论社会认知理论认为,个体的知觉是通过对于他人的观察、模仿和反思来实现的。
个体通过观察他人的行为和反应,发展出对环境和信息的认知。
在组织行为学中,个体对于组织内部的同事、领导和制度等的观察和模仿,对其知觉形成和决策过程产生重要影响。
组织行为学知觉与个体决策感觉是人脑对直接作用于感觉器官,对客观事物的个别属性的反应.比如有一束光照到面前的时候,我看见这束光,是因为这束光真真正正存在的,直接作用于我的眼睛,然后我感觉到了,所以直接的意思是说我们真的看到了真的听到了真的嗅到了,这个东西直接作用于我们的感觉器官。
知觉同样是物体直接作用于感觉器官,不同的是增加了个人的信息加工,掺杂了主观思维、主观判断在里面,是对客观事物的整体属性的反映。
知觉不是与生俱来的,而是在后天的社会实践活动中逐渐形成的.比如,面前有一个苹果,颜色红,形状圆形,闻起来香甜,摸起来光滑,那么这个苹果的颜色、形状、味道、滑度就是它的属性,当单独提出红色的时候,红色就是它的个别属性。
曾经有一道题说,“我看到一个苹果”这种心理活动是什么。
我们并不是仅看到它的颜色或它的形状,而是把它的颜色形状味道还有滑度等等所有的整天属性放在一起才得出了它是一个苹果这个结论。
因此,“我看到一个苹果”属于知觉。
知觉的四个特性不作重点,了解即可。
1、知觉的选择性图片解释:如果我们的知觉选择这个老头老太太的话,那么除了这个老头老太太之外的所有东西就成为了知觉的背景,老头老太太是对象。
(中间的瓶子、弹奏乐器的人、门中间的人)2、整体性图片解释:线条不完整,但我们仍然能从整天上知觉它,可以看出一个小孩和一条小狗在奔跑.3、理解性:比如:外行看热闹,内行看门道(具有相关知识经验)4、恒常性:比如一个人穿还是没穿大衣,我们都能知觉出都是同一个人。
外在条件变化,我们的知觉仍能安装惯常的思维方式感受它。
如图,不管门关着还是开着还是虚掩,我们都能知觉出它就是门.知觉者的影响:课本上的例子易懂P142知觉目标的影响:前两方面好理解,第三方面,对象的组合方式知觉情境的影响:课本例子对他人知觉,以下面三小问引出归因理论解释内因外因:如果判断个人行为的根本原因来自外界力量,如个体周围的环境、与个体相互作用的其他人对个体行为的强制作用、外部奖赏或惩罚、运气、任务的难易等,称为外部归因。
第一章:何为组织行为学1.含义:①不仅研究可观察的行为,如:员工日常工作,人际交往等,还关注隐含在这些行为中的个体内在状态,包括知觉,态度,决策。
②三角度:组织和群体成员,资源,人本身③研究群体和组织行为,个体解释不了的现象可以用群体和组织加以解释经历,直觉,权威,科学2.多学科性:心理学:测量,解释,预测及改线特定情境下个体的行为社会学:研究人与人之间的相互影响,关注较多的一个领域是变革人类学:人类和环境之间的互动,特别是文化环境政治学:政治环境中个体和群体的行为3.研究领域:①个体层面:最基本的构成要素,也是组织行为最直接的实施者与影响者研究人格,能力,动机,说明组织中个体行为产生的原因及绩效取得的途径②群体(两个或两个以上)及团队层面:是组织目标实现的基本单位,也是个体任务完成及价值体现的工作单元。
③组织层面4.发展轨迹:①科学管理理论(泰勒:工作专业化与生产效率,寻找“最佳操作方法”)②古典组织理论(韦伯:关注如何将大量的员工与管理者组成最有效的整体)③行为科学理论(霍桑实验,人际关系运动)麦格雷戈XY理论X理论:人性假设大多数人是懒惰的,尽可能逃避工作。
大多数人没有雄心壮志,宁愿接受别人领导,不愿负责任。
大多数人的个人目标与组织目标是矛盾的。
大多数人缺乏理智,不能克制自己,容易受人影响。
大多数人为将选择那些经济上获利最大的事去做。
Y理论:一般人都是勤奋的,只要环境条件有利,工作就会像娱乐、休息一样自然。
人们是能够自我管理、自我控制的。
个人自我实现的要求和组织目标并不矛盾,条件适当,人们会将个人目标和组织目标统一起来。
在正常情况下,人们会主动承担责任,力求有所成就。
大多数人都具有高度的想象力、聪明才智和解决组织中困难问题的创造性。
④开放系统理论⑤新趋势:积极组织行为学:内心,个体,人际五核心:自信效能,希望,乐观,主观幸福感,情感调适5.组织行为学与管理:①管理职能:规划,组织,领导,控制,对组织的物料资源,人员资源,财务资源,信息资源进行有效协调与配置,从而促进组织目标实现。
The individual 个体行为的基础、态度和工作满意度、人格和价值观、知觉和个体决策、动机、观、知觉和个体决策、动机、 情绪和心态情绪和心态The group 群体行为的基础工作团队、沟通、领导理论、当代领导问题、权力与政治、冲突与谈判题、权力与政治、冲突与谈判Organization system 组织结构的基础组织结构的基础 组织文化组织文化组织文化 人力资源政策人力资源政策与实践与实践Organization change 组织变革组织变革 压力管理压力管理组织行为(OB ).一个研究领域,他探讨个体、群体以及结构对组织内部行为的影响,目的是应用这些知识改善组织的绩效。
目的是应用这些知识改善组织的绩效。
人物传记特点易于从个人记录中获知的、客观的个人特征,如年龄、性别、种族和政治地位等政治地位等年龄:年龄与离职率、年龄与缺勤率、年龄与生产率、年龄与满意度 性别:工作绩效工作绩效 、离职率、缺勤率任职时间:生产率、缺勤率、离职率、满意度Learning :在经验作用下发生的相对持久的行为改变。
学习理论1、行为塑造通过循序渐进的方式指导个体的学习,塑造个体的行为通过循序渐进的方式指导个体的学习,塑造个体的行为关键概念:行为的改变需要强化、奖励有助于行为的塑造、强化的时间会影响学习的速度和持久性2、经典条件反射3、操作性条件反射4、社会学习理论(可以通过观察和直接经验进行学习)通过观察和直接经验进行学习)强化类型:积极、消极、惩罚、忽视:积极、消极、惩罚、忽视态度:认知、观点与信仰、情感、感情与感觉、行为意向:认知、观点与信仰、情感、感情与感觉、行为意向态度类型:工作满意度、工作投入、组织承诺:工作满意度、工作投入、组织承诺员工如何表达不满:P141工作满意对员工绩效的影响: P138什么是人格?人格:个体对他人的反应方式和交往方式的总和,它常常通过个体表现出来、可以测量的人格特质进行描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