互联网与信息化社会ppt1 人教课标版课件
- 格式:ppt
- 大小:5.06 MB
- 文档页数:25
7.4互联网与信息化社会课时安排1课时。
重点信息化社会的内容和影响。
难点知识经济。
教材内容分析与建议本课教材主要从四个方面介绍了互联网和信息化社会:互联网的诞生,知识经济的发展,工作和生活方式的革命与面临的问题。
随着互联网的出现和发展,人类进入了信息化社会。
20世纪90年代,知识经济在美国出现,人类开始从工业化迈向信息化、知识化。
全球范围内的信息革命和知识经济的发展就是这种转变的突出标志。
以信息高速公路为特征的信息革命从根本上改变了人类的工作方式和生活方式,同时还引发了一场学习的革命。
然而,互联网在给社会带来巨大效能的同时,也带来了巨大的挑战。
青少年应该提高自身的道德素养,树立正确的网络观,让网络发挥出应有的作用。
由于本课内容贴近生活,具有鲜明的时代性,文字和影视资料比较丰富,建议在教学中结合实际,设置问题情境,让学生积极参与,增加对互联网和信息化社会的感性认识,为深入认识互联网和信息化社会奠定基础。
本课引言是一段英国人对于互联网的看法。
中国古代四大发明之一的“印刷术”被称为“推动人类文明进步的杠杆”、“一切革命的胚胎”、“改变了全世界表面和一切事物状态”。
邮政和电话也有力地推动了社会的进步。
引言通过互联网与三者作用的比较,得出:互联网对社会进步产生了空前的影响。
建议教师以文字内容为素材,通过提问方式引导学生阅读理解引言内容。
问题一:中国古代的印刷术给世界带来了哪些影响?邮政、电话给人民的交往带来了哪些方便?问题二、互联网在中国已深入千家万户,它和印刷机、邮政及电话相比,有哪些优势?在学生回答问题的基础上,教师引导学生进入本课的学习。
第一目“互联网的诞生”。
教材从互联网诞生的背景、过程、功能、特点以及互联网对人类社会的影响等多方面进行了阐述。
随着互联网的产生和发展,信息化社会开始。
面对信息化的机遇与挑战,我国确立了“以信息化带动工业化,以工业化促进信息化,走新型工业化道路”的信息化战略目标。
(1)互联网诞生的背景教材阐述了互联网诞生的科学背景和直接动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