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章 第一节 鸦片战争太平天国时期的政治经济概况和文化
- 格式:ppt
- 大小:3.97 MB
- 文档页数:37
太平天国的经济政策与中西文化(一)关键词]太平天国;经济政策;正式制度安排;非正式制度安排摘要]根据现代新制度经济学理论,一项社会活动的运行是正式制度安排与非正式制度安排合理作用的结果。
太平天国所制定的经济政策属于正式制度安排,它是在非正式制度安排即由文化演进所形成的行为的道德伦理规范的基础上形成的。
太平天国的经济政策在初期取得了一定的成效,但是随着非正式制度安排中所包含的中西方文化冲突的不断加深,遂使太平天国的社会理想与现实经济政策逐渐背离,导致了其后期经济绩效的严重不佳。
TheTaipingHeavenlyKingdom'sEconomicPolicyandtheCultural ConflictbetweenChinaandWestKeyWords:TaipingHeavenlyKingdom;economicpolicy;formalsystemarrange ment;informalsystemarrangementAbstract:Accordingtothetheoryofmodemnewsystemeconomics,themotion ofasocialactivitydependsontheresultantforcesofformalsystemarrangement andinformalsystemarrangement.TheTaipingHeavenlyKingdom'seconomicp oli-cywasformalsystemarrangement,andcameintobeingonthebasisoftheeth icsnormofinformalsystemarrangement,andachievedsomeeffectintheearlydaysoftheTaipingHeavenlyKingdom.Withthedevelopmentofconflictbetween ChineseandWesternculturesthatwereconstantlycontainedintheTaipingHeav enlyKingdom'ssocialideal,thepolicygraduallydeviatedfromitsrealisticecono micaleffectinthelaterperiodoftheTaipingHeavenlyKingdom.太平天国的经济政策和经济建制是中国传统因素沉积和积累的结果,也是西方商品输入和基督教文化影响之下的产物。
第一章反对外国侵略的斗争第一节鸦片战争前的中国和世界一、鸦片战争前的中国(一)中国封建社会的基本特点1.政治: 实行高度中央集权的封建君主专制制度。
2.经济: 封建土地所有制占主导地位。
基本生产结构是:小农经济。
小农经济的特征是:个体家庭为单位并与家庭手工业相结合的自给自足的自然经济。
3.文化: 以儒家思想为核心。
(仁政,三纲五常)4.社会: 社会结构:是族权和政权相结合的封建宗法等级制度。
核心是宗族家长制。
(二)中国封建社会末期的社会危机晚清的危机:①政治: 中央集权进一步强化,官僚机构膨胀。
②经济: 大肆实行土地兼并。
③文化: 厉行专制主义,大兴文字狱,整个社会万马齐暗。
④军事:军力衰败,军备废弛,军纪荡然,不堪一击。
⑤社会: 对外—闭关锁国,使中国处于与世隔绝的状态。
综上所述:中国封建社会的主要矛盾: 地主阶级和农民阶级的矛盾二、鸦片战争前的世界1.经济: 工业革命后→大机器替代了工厂手工业,资本主义发展十分迅速。
2.政治: 英国1640年爆发资产阶级革命→资本主义制度在欧美主要国家先后确立。
3.殖民: 帝国主义瞅准商品市场、原料产地→中国开始沦为半殖民地。
第二节资本-帝国主义对中国的侵略及近代中国社会的演变一、列强对中国的侵略(一)军事侵略:1.1840年第一次鸦片战争。
1842年中英《南京条约》(即《江宁条约》)割香港岛给英国,开放广州、厦门、福州、宁波、上海为通商口岸。
中国开始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
1844年中法《黄埔条约》;中美《望厦条约》2.1856年—1860年第二次鸦片战争。
1858年《天津条约》允许国外公使常驻北京。
外国公使可以直接向中国政府发号施令。
1858年中俄《瑷珲条约》。
割去中国黑龙江以北60多万平方公里的中国领土。
3.1860年英法联军火烧圆明园。
4.1860年《北京条约》割去香港岛对岸九龙半岛南端和昂船洲给英国。
5.1884年中法战争,1885年中法《中法新约》。
太平天国运动教案第一章:太平天国运动的背景1.1 清朝的衰落讲解清朝在鸦片战争后的衰落情况,国家财政困难,民众生活困苦。
分析清朝政治、经济、军事等方面的弱点,为太平天国运动的兴起提供土壤。
1.2 民众不满的积累讲述鸦片战争后,民众遭受的重税、苛捐杂税等负担,导致民众不满情绪的积累。
介绍自然灾害频发,粮食减产,导致民众生活陷入困境。
1.3 宗教思想的传播讲解洪秀全创立拜上帝教的过程,以及其教义对民众的吸引力。
分析拜上帝教在广西桂平县金田村的发展壮大,成为太平天国运动的导火索。
第二章:太平天国运动的兴起2.1 太平天国的成立讲述1851年洪秀全在广西桂平县金田村发动起义,宣布成立太平天国。
介绍太平天国颁布的《天朝田亩制度》,提出平均分配土地的政策。
2.2 太平天国的军事扩张讲解太平天国军队在1850年代中期的军事扩张,占领南京,定为都城,形成与清朝对峙的局面。
分析太平天国军队的战斗力,以及清政府对其进行的镇压。
2.3 太平天国的人才选拔和改革措施讲述太平天国实行的人才选拔制度,以及重视教育、选拔贤能的政策。
分析太平天国在经济、文化、法制等方面的改革措施。
第三章:太平天国运动的巅峰与衰落3.1 太平天国的军事高峰讲解太平天国在1850年代后期的军事高峰,占领大片领土,威胁清朝统治。
分析太平天国内部矛盾的加剧,导致军事力量的削弱。
3.2 太平天国的衰落讲述10年代太平天国运动的衰落,清政府加强镇压,太平天国领土逐渐丧失。
分析太平天国内部矛盾激化,领导层腐败,导致运动的衰落。
3.3 太平天国运动的结束讲解14年太平天国首都南京的陷落,标志着太平天国运动的失败。
分析太平天国运动对清朝政权、中国历史进程的影响。
第四章:太平天国运动的历史评价4.1 太平天国运动的意义讲述太平天国运动对中国近代史的影响,推动了中国社会的变革。
分析太平天国运动对清朝政权的冲击,为辛亥革命埋下伏笔。
4.2 太平天国运动的局限性讲解太平天国运动在教义、政策、领导等方面的局限性,导致运动的失败。
第一单元清朝晚期中国开始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鸦片战争、第二次鸦片战争、太平天国运动和新思想的萌发)【内容概述】鸦片战争前夕,中国处于清朝封建统治之下,国势衰微,危机四伏。
与此同时,西方资本主义国家经过第一次工业革命,迅速崛起,加紧对外扩张。
1840-1842年,英国发动侵略中国的鸦片战争,并最终迫使清政府签订中国历史上的第一个不平等条约《南京条约》。
鸦片战争是中国近代史的开端,中国开始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
1856-1860年的第二次鸦片战争,使中国丧失了大片领土和更多主权,加深了中国的半殖民地化,是鸦片战争的继续。
鸦片战争后,中国人民肩负起反对外国侵略和本国封建统治的双重任务。
1851年-1864年,洪秀全领导的太平天国运动,是一次反封建、反侵略的农民运动。
在中外反动势力的联合镇压下,这场运动失败了。
鸦片战争时期,在一些地主阶级知识分子和开明官僚中萌发了“向西方学习”的新思想。
林则徐等人开眼看世界,主张“师夷长技以制夷”。
【重点讲解】考点1:鸦片战争前中英状况在政治、经济、军事、文化方面有何不同?19世纪的中国在政治、经济、军事和文化等各方面都远远落后于英国。
(1)政治上,英国实行君主立宪制,维护资产阶级的利益,甚至公开鼓励对外武力扩张。
而中国的君主专制制度却日趋腐朽,大清国的统治摇摇欲坠。
(2)经济上,英国工业革命已接近尾声,产品行销世界各地,号称“世界工厂”。
而中国仍旧是封闭式的小农经济占统治地位。
尽管资本主义萌芽性质的手工工场有所发展,但由于封建统治者一贯实行重农抑商的政策,使得星星点点的资本主义萌芽被淹没在封建经济的汪洋大海中。
封建制度严重地阻碍了社会生产力的发展。
(3)军事上,号称“日不落帝国”的英国实力强大,为了适应海外扩张及掠夺的需要,英国大力发展军事工业。
而当时大清国的军备水平极低,战斗力极差。
(4)文化上,英国资产阶级在文艺复兴运动和宗教改革运动的影响下,冲破了天主教会的黑暗统治,树立了讲求现世幸福,探索未知世界的冒险进取精神。
中国近代史纲要第一章 反对外国侵略的斗争历史主线公元5世纪(战国)~鸦片战争 中国:处于封建社会,生产力发展缓慢,国内阶级矛盾严重西方:欧美等主要国家先后确立资本主义制度,并开始工业革命,生产力迅速发展1840年鸦片战争 中国近代史开端第一节 鸦片战争前的中国和世界 一、鸦片战争前的中国 1、 中国封建社会的基本特点1) 在经济上,封建土地所有制占主导地位。
生产结构:小农经济是封建社会基本生产结构,特点:以个体家庭为单位并与家族手工业相结合,自给自足。
作用:曾有利于社会发展和社会稳定,但排斥新的生产方式,束缚生产力发展。
2) 在政治上,实行高度集中的中央集权的封建君主专制制度。
具体表现:历代统治者不断加强皇权,维护统治。
作用:一定程度上维护了多民族国家统一,同时,很大程度上抑制了封建社会的生机和活力。
3) 在文化上,以儒家思想为核心,封建社会以儒家思想为正统,并与道教、佛教及其他思想相融合,共同为统治阶级服务。
4) 在社会结构上,是族权和政权相结合的封建宗法等级制度。
核心:宗族家长制、君权、父权、夫权占主导地位。
结论:中国封建社会的主要矛盾是地主阶级和农民阶级的矛盾。
矛盾的特性:一方面,它巩固和维系了中国封建社会的长期延续和稳定。
另一方面,随着封建社会日益由盛转衰, 阶级矛盾日益显现,造成自身不可克服的政治经济社会的周期性危机,无可挽救。
2、 中国封建社会的社会危机清朝后期,由盛转衰,主要表现:政治上:中央集权强化,官僚职能扩大,官吏贪污成风。
经济上:人口大增长,官吏地主兼并土地,无地少地农民增多,流民不断增加。
荷捐杂税加重,农民生活困苦。
思想文化上:厉行专制主义,大兴文字狱。
军事上:军力衰败,军备废驰,军纪荡然,不堪一击。
对外关系上:闭关锁国,外贸限制,直至鸦片走私,收支平衡被破坏,导致民众事实上必须缴纳更多地租、赋税。
二、鸦片战争前的世界1、1640年 英国资产阶级革命爆发 1688年 英国确立君主立宪制1776年 美国经过独立战争,建立资产阶级共和国1789年 法国经过资产阶级革命,确立资产阶级统治,欧洲主要国家建立资产阶级政权后,利用政权发展资本主义经济。
太平天国运动教案(优秀详案)第一章:太平天国运动的背景1.1 清朝的衰落介绍清朝晚期政治、经济、社会的问题,如官员腐败、财政困难、民生疾苦等。
分析鸦片战争后,清朝被迫签订不平等条约,国家主权受到侵犯,民众不满情绪高涨的背景。
1.2 民间宗教与抗争运动介绍天地会、白莲教等民间宗教组织的兴起,以及它们在抗争中的作用。
分析太平天国运动前,各地爆发的农民抗争、教案运动等反抗清朝统治的事件。
第二章:太平天国运动的起源2.1 洪秀全与金田起义介绍洪秀全的生平背景,他如何创立拜上帝教,宣扬平等、共产的理念。
分析金田起义的爆发原因,太平天国建立的经过及其早期的发展。
2.2 太平天国的制度与政策介绍太平天国的政治制度,如废除私有制、实行共产主义分配制度等。
分析太平天国的社会政策,如改革教育、废除科举制度等。
第三章:太平天国运动的兴起与发展3.1 太平天国军队的扩张分析太平天国军队如何通过征战,逐渐扩大地盘,取得一系列战役的胜利。
介绍太平天国军队的组织结构、战斗特点等。
3.2 太平天国政权的建设分析太平天国在占领地区进行政权建设,如设立行政机构、颁布法律规章等。
介绍太平天国在经济、文化、教育等方面的建设成果。
第四章:太平天国运动的转折与衰落4.1 清朝政府的反击介绍清政府如何组织军队,对太平天国进行镇压,如曾国藩的湘军、李鸿章的淮军等。
分析清政府采取的军事、政治、经济手段,对太平天国造成的影响。
4.2 太平天国运动的衰落分析太平天国内部出现的问题,如领导层的分裂、政策失误等。
介绍太平天国运动的最终衰落过程,如天京陷落、太平天国灭亡等。
第五章:太平天国运动的历史影响5.1 太平天国运动的意义分析太平天国运动在中国历史上的地位,如反封建、反侵略的爱国性质等。
介绍太平天国运动对后世的影响,如鼓舞民间抗争、推动政治变革等。
5.2 太平天国运动的局限性分析太平天国运动在阶级、路线、政策等方面的局限性。
评价太平天国运动的历史教训,如农民阶级的历史地位、革命斗争的策略等。
第一章反对外国侵略的斗争第一节鸦片战争前的中国和世界→识记:中国封建社会的主要矛盾:地主阶级和农民阶级的矛盾。
→领会:中国封建社会的基本特点:1、在经济上,封建土地所有制占主导地位。
2、在政治上,实行高度中央集权的封建君主专制制度。
3、在文化上,以儒家思想为核心。
4、在社会结构上,是族权和政权相结合的封建宗法等级制度。
→简单运用:中国封建社会由胜转衰的主要表现1、政治上,中央集权进一步强化,官僚职能扩大,官僚机构膨胀,各级官吏贪污成风,营私舞弊,贿赂公行,巧取豪夺,无所不用其极。
2、经济上,史无前例的人口大增长,各级官吏地主大肆兼并土地,造成人均土地占有量逐年下降,无地或少地的农民日益增多,需要寻找新出路的流民不断增加,地租剥削,赋税征收、苛捐杂税、徭役摊派逐年加重,广大农民生活日渐困苦。
3、思想文化上,历行专制主义,大兴文字狱,读书人动辄以只言片语获罪,整个社会万马齐喑,一片死寂。
4、军事上,军力衰败,军备废弛。
5、对外关系上,实行闭关锁国政策,严格限制对外贸易,使中国处于与世隔绝的状态,直到19世纪初期,英国大肆向中国走私鸦片,导致中国白银外流。
→综合运用:资本主义制度在欧美国家的确立以及殖民扩张对中国的威胁(1)资本主义制度的确立及其工业革命的发生。
1640年英国资产阶级革命标志着世界进入了资本主义时代。
美国、法国等相继确立资本主义制度。
资本主义制度建立后发生了工业革命。
高效率的大机器生产取代了原来的低效率的手工工场生产。
(2)资本主义与扩张的必然联系。
资本主义商品生产需要原料和产品市场,资本主义制度确立后,西方资本主义国家靠殖民主义的军事、政治、经济和文化侵略方式把一些国家变为其资本主义市场的一部分。
中国成为其扩张对象的命运已在所难免,战争不可避免。
第二节资本-帝国主义对中国的侵略及近代中国社会的演变→识记:资本-帝国主义列强发动的侵华战争以及迫使清政府签订的一系列不平等条约。
1、1840年,英国发动第一次鸦片战争,清政府先后与英国签订了《江宁条约》(即《南京条约》)、《五口通商章程》、《虎门条约》、与美国签订了《望厦条约》、与法国签订了《黄埔条约》、与俄国签订了《伊犁塔尔巴哈台通商章程》。